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9|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完成] 佛弟子焰光明,学习〈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4222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0268

[布施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8-27 10:2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慈弥勒菩萨
南无大慈弥勒菩萨
南无大慈弥勒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缘起:深入经藏共修
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并记录在[实修佛堂](习经堂)和[光明佛堂](品经堂)的纪录帖中

次序依照下列三个原则
1.内容篇幅:由小到大
2.内容深浅:由浅至深
3.方便和戒定慧:本愿功德门(由佛本愿功德和方便,消灾解难),戒行门(遵守戒律),观行门(练习定力观照),智慧门(心要&甚深不二):四种次序由浅入深

正在品读的先读完,其余如果还没品读的,请按照次序补齐——帖子详见: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每个实修者,都应该深入经藏和实修,对佛、佛法、佛经「以心印心」,
这样,就会依照「次第」和「众生性」而明白符合自己次第的心要,这也是「无量义经」的「无量义」。
——帖子详见: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弟子焰光明,发心学习[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祈愿在诸佛菩萨和师长们慈悲护念加持下,把善知识在上述【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帖子中列出的经文都学习一遍,

祈愿透过经文的思维学习,并结合日常实修,能真正增上智慧,愿早日与佛菩萨心心相印,长成合格的有能力护持一方的菩萨行者!


以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冥阳救苦地藏王菩萨
南无冥阳救苦地藏王菩萨
南无冥阳救苦地藏王菩萨

深深感恩  顶礼

[注:本篇为末学当前次第下的思维解说(会随实修而继续深入理解和修改完善),目前仅供参考]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2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0268

[布施勋章]

2#
 楼主| 发表于 2024-8-27 10:27:56 | 只看该作者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2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0268

[布施勋章]

3#
 楼主| 发表于 2024-8-27 22:51:10 | 只看该作者
一、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慈心三昧」相关的内容(本楼用时约2.5小时)


1,
小乘的思想环绕在苦上面,
因为畏苦,所以离苦,所以是出离心厌世心
所以思维世间一切是苦,一切都是生灭无常,一切都不实都是空
所以小乘追求厌世离苦的小乘空境涅槃

反观大乘思想,则完全不同
大乘的思想在于空有不二,在于佛性(涅槃经:常乐我净)
所以是清净心慈悲心欢喜心平等心光明心无畏心勇猛心

大乘菩萨普渡众生,所以为了众生入六道而不畏苦,自性光明自在,于外则广行方便
大乘的涅槃则是离空有两边的真正大涅槃

以上可知大乘小乘发心和修行的差别
所以,佛陀在经上要初学大乘的佛弟子暂时先远离小乘行者和经典
以免退了初发心

在观法上来说
小乘观不净观白骨观,观四谛义

大乘则观四无量心,观实相印,观法就非常多了,
以下经文分别有从实义,三昧观照,方法上来说明的不同
例如

是名三净观,若能勤修习,是名佛出世 ~ 圆觉经

若欲疾成无上菩提。应当修学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 ~ [无量义]观法

作是观者,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 观无量寿经(16观经)

[慈心三昧]令诸菩萨。不经勤苦。而能速疾证佛菩提...[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

维摩诘所说经[大乘菩萨道解脱法]~『尽』『无尽』解脱法门: 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观佛实相 ~ 维摩诘所说经——帖子详见:[探讨]小乘是大乘的基础?  2楼

[学习笔记]:[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慈心三昧),是重要的大乘观照法。是大乘行者的必修。是落实[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必修。







2,
一般凡夫或一般佛弟子的状态
大都就是~不断的犯错,不断的悔恨

而佛法中比较高明的做法是

藉由练习发起慈悲心清净心光明心
而逐渐启发佛性原本就俱足的圆满功德
因此而消除习气,解脱世俗的诱惑和干扰

慈心三昧讲的很清楚,
这就是一个很简单不用勤苦的方法
如果您觉得自己习气很严重
那就选择一个最简单的净心法门
让自己的心清净,就能逐渐生起光明的力量
心有力量后, 就能逐渐稳定修行

讲了很多次了
清净光明休息室或光明心法,或慈心三昧
这一定要修持


心是根本
——帖子详见:常见的错误修行方式,和[愤怒相] 2楼

[学习笔记]:末学阅读思维这段节录的内容,内心就会惭愧忏悔,自己就很容易流露所谓的[愤怒相],这其实就是堕入习气而不自知,

如果不能反观自照,久之习气日深,就可能吸引相同习气的非人干扰或依附,这样就会物以类聚,日益削减福慧 ,甚至堕入恶道,影响是很深远的,

所以应当按照[佛经]和[清净光明专辑]的教导,诚心修正自己的习气,转嗔恨为慈悲,转凡心为佛心,这样才是真学佛,才能真正自利利他。

而具体的方法可以是:清净光明休息室光明心法,或慈心三昧







3,
许多不明白[心法]和[禅定]的人,常会对末学讲的[心法实修]产生怀疑
认为不应该用凡夫心[作意]

其实这正是这些人不明白实修原理
只要熟读佛经,就会知道[作意]是必然的,
不是不可以,而是方向要正确,这样才是正观
如果熟读[楞严经]就会知道还是要由六根起修,才能清净第八识,这是必然的过程
所以[作意]本来就是实修法,请继续参考下面帖子就会明白


请看看以下的经文,您就会知道要不要[作意]了
其实[作意]是本来就要学的,是禅定的基础

为证心一境性及断喜乐。当勤修习[四种作意] ~ 瑜伽师地论

[止观次第实修]: 九种[奢摩他],四种[毗钵舍那] ~ 瑜伽师地论

[禅观实修]:[不净观],[慈愍观],[缘起观],[界差别观],[数息观] ~ 瑜伽师地论


或者再看看下面的[慈心三昧]修法,就会知道[心法观修]是怎么一回事

[慈心三昧]令诸菩萨。不经勤苦。而能速疾证佛菩提...[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帖子详见:您懂实修吗? 懂[作意]吗?

[学习笔记]:慈心,对于初学来说,相对比较容易体会一些。所以,【心法观修】从慈心入手,会比较容易上手。

而[慈心三昧]就教导了具体的“修慈”的观修方法,经文也不长,是大乘行者初学[心法观修]的范本。







4,
修行人也可以靠心念的作用来影响身体状态
例如:进入医院或屠宰场,或通过疾病区,或经过坟场,或夜行荒山野岭,
或经过外道鬼神区,又或者自己已经有感染疾病的征兆
这些种种情况,为了自身安全,避免病菌入侵或鬼神干扰
就可以观照光明,入观自己佛性本体光明圆满,然后放光,观照身体光明圆满,排除一切障碍
这样就可以消除一些可能引发的疾病或干扰

以上,这就是很基本的心法光明实修应用
更进一步,可以增上心量和光明,帮助家人和病患,改善身心状态
这就是佛经上讲的[三摩钵提],就是三昧神通的原理

其实,这只要看看佛经上的慈心三昧,就能知道观照的方法

观照的方法和方向很多,请自己参考以前的经文帖和解说帖
——帖子详见:[实修技巧和原理解说]很基本的心法光明实修应用-自体防护

[学习笔记]:累世轮回,众生都是习惯执着表相,遇到问题也都是惯于从表相入手去解决,但只要没解决轮回,这些问题还是会层出不穷,重复显现。

这是因为众生不明白“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的法界真相。而且,即便能了解这一原理,但是因为累世习气的关系,还是无法真正树立信心,

因此,对于佛法上教导的,由心转化业障的方法,没有坚定去实践,这样佛心(佛性)本具的功德效用就难以发挥,就难以形成正向的循环。

所以,信心真的很重要,信心能创造奇迹。「信为功德母」。如[清净光明专辑]教导的:
佛法是心法,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根据心念的共振共鸣原理,请参阅:
[视频]:科学与佛教汇合之处
就是心念的第六识意念作用,会和第八识起交互作用,而和法界起不可思议的神通作用。
按佛经说法:佛菩萨和凡夫众生的差别就是第八识净化和堕落的差别结果。第八识有造作一切的神通功用。
也就是说:当您真心相信,心就会产生作用和功能,就会和法界的真理产生相应的共振共鸣作用,就会产生真正的功德。
所以,佛经上说:信为功德母。——帖子详见:佛经中讲的种种功德是真的吗?






5,
关于苦,以因果来说就是因果报应(这点请详见讲因果的佛经)
以心法来说,苦念和苦受其实也是虚妄,众生以虚妄为实,所以承受苦果(这点请详见讲般若的经典)
以实修和菩萨方便来说,苦只是某些引导众生方法过程中的方便和工具,而不是目的(这点请详见[瑜伽师地论])

所以,修行不是一定要吃苦,而是看苦有没有正面引导众生的教育意义,而且要能适当的运用才行
因此,佛陀也提供不辛苦的方法,例如: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讲的慈心三昧(注:[花]不是错字)
而且,其实心法就是不辛苦的方法,心法就是观察觉照的方法,就是解脱负面心念的方法——帖子详见:修行苦吗?

[学习笔记]:类似的道理,
就像之前讲过的逆水行舟,会有苦,其实是因为心念有负面的思维,有冲击,就会苦
如果舍弃负面黑暗思维,心光明,自然就没有苦,这就是心法,就是光明心法
——帖子详见:修行上的「真考验」

可知,是否感受到苦,关键在于心念。“心光明,自然就没有苦”。慈心三昧的观修能令行者入慈心、解脱负面心念,所以这样的修持就不苦。

但是菩萨行者本着【法门无量誓愿学】的目标,因此,对于
觉苦也是一种训练,
菩萨透过对苦的觉察和思维,就能知道对治苦的方法和方便,就能解救众生离苦
所以菩萨行者能观察自己的无明习气而得智慧方便,以利益众生
——帖子详见:[知苦&觉苦] 苦只是一种习气&觉苦也是一种训练

末学思维,这种“观察自己的无明习气而得智慧方便”的修持,属于达成「六事差别毗钵舍那」“三觉”修持的第2种情况
问何因缘故建立如是[六事差别毗钵舍那]?
答依[三觉]故如是建立。
何等[三觉]?一[语义觉]。二[事边际觉]。三[如实觉]。
(说明:如何修行「六事差别毗钵舍那」? 就是依照「三觉」来达成:
1.明白经文语意的道理,2.真正透过实修来明白,3.逐渐真正修证而明白)


1.寻思「义」故起[语义觉]。
(说明:就是在经文中寻求和思维道理)
2.寻思其「事」及自「相」故起[事边际觉]。
(说明:就是在修行过程中,思维观察此修行事相和自己心相)

3.寻思共「相」「品」「时」「理」故起[如实觉]。
(说明:除了「义」「事」,然后并思维观察一切「相」「品」「时」「理」,而通达明白)——帖子详见:瑜伽师地论:[毗钵舍那]四种慧行

所以,实修者要保持觉性,随时观察所修持法门和自己内心状况之间的关系,这是行者明白法门原理和众生性(心)的一种重要方法。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弥勒菩萨
南无大悲观音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2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0268

[布施勋章]

4#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17:06:58 | 只看该作者
[清净光明专辑]中与「慈心三昧」相关的内容学习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2.5小时)


6,
要如何正观来看电视或面对世间的一切呢?
其实就是要改变看电视的当下念头和习惯,不是用凡夫的心念思维和状态去看电视,
而是用佛经中所教导的佛法法义的思维角度去看电视(这必须深入经藏,汲取并熟记一切大乘经典中的要义和观照法门,随时入观)
这样您在看电视的时候,就不是像凡夫一样用凡情在看电视,而是在进行大乘内观的修行
就是当下发起四无量心和四弘愿在进行观照和修行,在进行大乘法的觉察和分析,
这样就不容易堕入一般的凡夫想,而能用佛法正观去观察电视的内容,观照觉察分析一切相和一切法性以及众生性
其实不仅看电视,诸如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或梦境中,如果能用佛法所教导的法义去看人间的一切和梦中境相,那就不容易堕入凡俗之中
而且,随时用佛法法义观看世间,这样您对佛法的体会就会愈来愈深入,对法义和世俗一切相以及众生性的体会就会逐渐贯通

所以,想入世普渡众生,必须真心发起「四无量心」和「四弘誓愿」以及成就「大乘菩提」的决心
并且至少要熟悉并熟练许多大乘经论中所教导的法义和其中所教导的观照法门,这样才能在入世学习中,不因世俗尘染的干扰和障碍而退转

那么至少要熟悉和熟练哪些大乘经典法义和观照法门呢?
以下先提出一些给有缘的实修者参考(以下只简单介绍,请自行详阅并修学经典的全部内容),
除下面提到的少数佛经,另外请自行深入大乘经藏,学习各种法义和观行内容

要学习禅观妙门,以便行菩萨道,应该先遵守下面经文的告诫(戒):

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 ~ 楞严经

要学习观照(定),应该先明白佛法就是心法:相由心生,业随心转,万法唯心
【诸经辑要】佛法就是心法

「金刚经」系统经典:破除四相,有为观,无为观。 这应该是最基本的

「圆觉经」:三净观。经中说这也是任何想成佛的众生都需要学习的

「无量义经」:无量义观。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
[慈心三昧]令诸菩萨。不经勤苦。而能速疾证佛菩提

「菩萨念佛三昧经」
正念诸法真实之相。是名念佛 ~ 菩萨念佛三昧经

「大宝积经」
云何为[正观]。所谓[真实思惟诸法] ~ 大宝积经

「瑜伽师地论」或「解深密经」
如何修学菩萨道? ~ 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为证「心一境性」及断喜乐。当勤修习四种作意
瑜伽师地论:[奢摩他]九种心住
瑜伽师地论:[毗钵舍那]四种慧行
[禅观实修]:不净观,慈愍观,缘起观,界差别观,数息观

「维摩诘所说经」
不二法门 ~ 维摩诘所说经
观佛实相 ~ 维摩诘所说经
『尽』、『无尽』解脱法门: 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佛藏经」
真念佛 ~ 佛藏经 鸠摩罗什译
念处&四念处 ~ 佛藏经
空名无念,是名为空,空念亦空,是名为空~ 佛藏经
第一义中无善知识无恶知识 ~ 佛藏经

「持世经」
如何[正观五阴],[观五受阴细微生灭相]? ~ 持世经
学佛修行,如何能转身成就不断之念,乃至成佛 ~ 持世经
学佛修行,如何能能修集一切法分别章句慧 ~ 持世经
学佛修行,如何能得念力 ~ 持世经

「占察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云何巧说深法?
『一实境界』实修者二种观道:『唯心识观』,『真如实观』~《占察善恶业报经》

以上提供参考——帖子详见:大乘菩萨道心法次第的实修者该如何看电视和世间一切?

[学习笔记]:随时入观大乘经典中的要义和观照法门,对于大乘行者是非常重要的。

能帮助我们“当下发起四无量心和四弘愿在进行观照和修行,在进行大乘法的觉察和分析,

这样就不容易堕入一般的凡夫想,而能用佛法正观去观察电视的内容,观照觉察分析一切相和一切法性以及众生性
”,

这是深入佛法的关键,是必修。[慈心三昧]以及上述经典,都是我们要学习大乘必修经典,只有真正把这些熟悉牢记,才能顺利进行大乘内观的修行。

末学一定好好思维学习落实体会!深深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7,
根据您的问题,
末学以[圆觉经]讲的[三净观](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
来做实修运用的简单说明,以及说明三者的差别
这样让大家更明白~佛经上的这些名相如何运用在实修上
用这些方法来消除您所谓习气的问题

如[圆觉经]所说,这三种方法都是契入实义的方便法,
由这三种方法,大家就可逐渐实修直到实证[不二]

以初浅的[奢摩他]来说
这是学习让自己静心的方法,
一般来说就是人或心念先离开问题处,
让自己有时间或空间运用平常练习[奢摩他]的方式来保持稳定
例如夫妻吵架,先离开现场,运用平常实修取静的方式来平息自己
方式例如静坐或念佛或打木鱼
所以,以初浅的[奢摩他]来说,这并没有觉照,这是取静而定
但是在佛经中更高深的[奢摩他]就并非如此,这边先不做讨论

以初浅的[三摩钵提]来说
这就是学习让自己[转念]的方法,让自己做[正向观照]
让自己转到好的观念和想法和氛围上
例如,夫妻吵架的时候,可以做慈心三昧观照,或观想佛光普照


以[禅那]来说
就是当下心念放下对立两边的执着,就是[不二]
例如,工作上遇到不如意,或夫妻有口角,种种心念上的分别执着
自己要能面对而放下心中对两边的执着
这必须要平常多学习实相义佛经,多思维实相义,多思维体会人生
这样才能在生活中的每个当下都拿出来运用
就是随时入实相义思维,而不执着两边
这就是当下面对问题,当下觉照
老实说,这确实不容易,
但是还是要练习,而且不是做不到,多练习逐渐就会进步,就会清晰

如[圆觉经]所说,以上三种都可练习,或先单独练习一种或两种——帖子详见:[略说]以三净观消除习气

[学习笔记]:总体来说,[圆觉经]的三净观,都是能帮助心念上先断除恶念(妄念),

三摩钵提是透过做正向观照来转念(慈心三昧是具体的观修方法之一,也是适合初学的观修方法,但实则能由浅入深,引导我们深入实相。[圆觉经]的三净观都是如此。),

禅那则是透过观照实相义来放下心念执着,相比较来说,禅那的修行更彻底,透过法义的观修,帮助众生断除无明,真正圆满智慧而解脱。


不过,凡夫众生因为累世习惯了负面心念和轮回的思维方式,一开始实践可能确实不容易,“但是还是要练习,而且不是做不到,多练习逐渐就会进步,就会清晰”,
真正的实修者,如何修行面对不合理的对待,或人生的各种境界呢?
就是真正要把佛经上的法义实际运用出来,运用在生活上,运用在每分每秒
真正的实修者面对人生的各种情境,都会用佛法不断的提醒自己
用佛经上讲的种种正观去转化自己凡夫的知见和妄念
这都是要一点一滴实修出来的
一般人一开始当然会觉得困难,觉得不容易
不过,世界上或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哪一件事情不是慢慢上手的呢?
所以,还是要一步一脚印,脚踏实地的做——帖子详见:[略说]念头的执着和造业,以及修行转念

佛法就是心法,当我们发心实做,佛菩萨随即会给予慈悲引导,如果不发心,不直接去做,那佛菩萨要如何随缘指导呢?

所以,作为有志解脱的大乘行者,当如实发起【法门无量誓愿学】在内的四弘誓愿






8,
其实,心法的修行不一定要以苦来修,苦可以是表法和表相,例如佛陀累世菩萨行以身布施供养众生
但是,也可以不用苦来修,例如:「慈心三昧」,或「光明定」,或「香积佛」的香积饭,又或者最简单的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净土」
不论表相如何,以「大乘心法」来说,「内在的观行」一定是慈悲、清净、光明、圆满、欢喜、喜乐的,
就是逐渐回到「佛性」本体,就是「大般涅槃经」讲的:(真)常(真)乐(真)我(真)净。
——帖子详见:以「法性原理」和「众生性」来看『苦行』的真假与可否

[学习笔记]:

读到这段教导很欢喜,和深深感受到善知识的慈悲。

心法的实修,不一定要以苦来修,例如:「慈心三昧」,或「光明定」,或「香积佛」的香积饭,又或者最简单的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净土」(相关学习:如何当下生起「欢喜心」,恢复「清净」、「自在」、与「光明」?

但“苦可以是表法和表相,例如佛陀累世菩萨行以身布施供养众生”,就是虽然以「大乘心法」来说,「内在的观行」一定是慈悲、清净、光明、圆满、欢喜、喜乐的

但对于表法和表相的苦,也能给出圆满的教法和示范。所以,实修者透过实修契入大乘心法后,也不舍弃能引导众生的方便,例如修苦行--佛陀累世菩萨行以身布施供养众生,

这样是为引导不同因缘根器的众生,所以,大乘佛法的修法是很圆满圆融的。深深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深深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再者,之所以
会有苦,其实是因为心念有负面的思维,有冲击,就会苦
如果舍弃负面黑暗思维,心光明,自然就没有苦,这就是心法,就是光明心法
——帖子详见:修行上的「真考验」
所以,光明心法也不用苦来修,是适合初学的简单易行的修学法,但也是甚深观照法,由浅入深,能至不二。






9,
娑婆世界是个五浊恶世,众生刚强难化,想要在六道轮回中解脱成佛,那就要学习佛法。
学习佛法的过程,由浅入深,先学习消除自身烦恼和业障,然后逐渐深入更深更高的次第,学习自度度人的方法和原理。
也就是先从「遵守戒律、分辨善恶、断恶修善」开始,消除粗重的业障、烦恼习气和世俗欲望杂染,
业障逐渐清净后,然后要明白「佛法是心法,万法唯心」而进入「定、慧」修行(可参阅「大般涅槃经」:定慧等观)  
逐渐深入心法的「定、慧」修行后,由「定、慧」的思维观照而逐渐明白法性、众生性、一切性,
也就是逐渐明白一切原理(性就是原理),如此而能明白「不二」、「中道」的甚深佛法原理。

[学习笔记]:

「定、慧」的思维观照是心法实修者的必修,透过“「定、慧」的思维观照而逐渐明白法性、众生性、一切性,
也就是逐渐明白一切原理(性就是原理),如此而能明白「不二」、「中道」的甚深佛法原理。”

所以,上面这些定慧观照的经典要熟读([慈心三昧]是初学相对比较简单容易着手学习的经典),日常中才能熟练观修,不为境所转(不堕入世俗思维),才能逐渐明白法性、众生性、一切性,也就是逐渐明白一切原理,随而明白「不二」、「中道」的甚深佛法原理。可知,深入经藏观修(实修),是契入「不二」、「中道」的根本。

再者,
不论[念佛][拜佛][持咒]或[诵经],或者面对世俗任何现象
只要以光明心法发起真实恢复佛性本体的心愿
祈愿诸佛法身光明引导我们自己的自性光明,而显露佛性
这样就能逐渐光明自在的面对一切世俗,而不着四相
所以平常要多练习光明心法~佛性光明观照
就能破除表相,恢复自性光明圆满,清净自在——帖子详见:保持不二的心,恢复正觉,虽明辨正邪,但是不取正邪





10,
如果有人觉得观照很困难
其实也可以根据慈心三昧,直接观法身光明就好了
法身无相,直接觉照自心光明即可
——帖子详见:[解答]为什么初学佛者念佛诵经持咒,身体会有一些酸麻酥抖动等种种的感觉 3楼

[学习笔记]:
以光明心法,清净光明遍照,让自己和众生都身心自在即可
这也是为了让众生更方便更简单更容易学习
观想不是每一种都要表相化,这样很累,心力愿力清净力不够就会更累
而是可以义理性的氛围化,意境化,简单化,万有归一
——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 77楼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弥勒菩萨
南无大悲观音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2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0268

[布施勋章]

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23:53:24 | 只看该作者
[清净光明专辑]中与「慈心三昧」相关的内容学习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1.5小时)


11,
至于回向,一般众生知道的只是表相的观念
其实回向的真实义就是心法,
对于初学者,回向是一种透过发大心而引发恢复佛性的心法修持方法
对于菩萨或实修者,回向也是以佛性光明超度引导众生向善的方法
透过广大发心回向,让心清净,不执着于小我
以宽阔无私的胸襟,逐渐就能放下执着,逐渐清净第八识,而恢复佛性成佛
而且以佛性光明圆满回而救度众生转化众生,普渡众生成佛
这才是回向的根本用意和圆满的实义


所以回向是一种发心增广作用
透过实际的观修,逐渐清除第八识妄念,而让佛性启发功德能力
所以佛经中的观想回向都是先发起大心,与佛相印,然后观想法界光明
最后才做更细部的观想回向以及个别超度

这种发心和观修方式,只要参考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慈心三昧)就能明白
为什么如此? 因为先发大心,才能启发佛性功——帖子详见:[略说]功德和回向的实相和原理

学习注: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慈心三昧)是教导如何发大心,启发佛性功德的大乘观修经典。

上面关于为什么要发大心回向的原理,也解释了~为什么
要消除自己的苦报业障,最好的方法就是[放下自己的小事,发大愿成就大事]——帖子详见:[分析解说]发愿的方向要正确~您对菩萨有所求,但是您用什么因来求呢?




12,

所谓正观正念,就是佛法上的义理观念或三昧观照方法
[义理观念]
例如,实相法界观~人并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轮回,所以不要得失心太重
这是透过经上讲的义理概念来转变我们凡夫思维
[三昧观照方法]
例如,慈心三昧,或四正勤也是方法,或光明定
——帖子详见:[浅谈]心法修持

学习注:慈心三昧,主要侧重三昧观照,此外,经文后面部分也有一些实相义理的观念。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弥勒菩萨
南无大悲观音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2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0268

[布施勋章]

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6:53:05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一卷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2小时)

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等奉 制译  

(学习注:这部经的翻译者是三藏法师提云般若和其他大众,感恩!)


1.关于此经的【六成就】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学习解说:一般来说,每部佛经都有“六成就”: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就、处成就、众成就(详见下方词解②)。

这边以本经为例,参考词解列示“六成就”,

一、以如是为“信成就”,信者,阿难尊者之信,阿难(注,佛陀的侍者)说此经为他如是我闻,以示自己之信顺(注,末学体会,这个信,还有真实可信的意思);

二、以我闻为“闻成就”,即此经为阿难尊者亲耳所闻,并非辗转传闻的;

三、以一时为“时成就”,即师资道合,机教相叩之时;(注,说法要应机而说,如果时机不符,效果就不好,所以适时很重要,因此具备“时成就”,佛才说法)

四、以一佛字为“主成就”,即有说法之主;(注,佛是法王,能随缘自在说法,成就利益有缘众生。深深感恩无上佛恩!末学体会这是六成就中最重要的一环。)

五、以在王舍城鹫峰山(注,就是灵鹫山,佛陀讲经中之王~[法华经]也是在此处)为“处成就”,即有说法的道场;

六、以与无量大菩萨众等为“众成就”,即有听经的大众。(注,由参与法会的大众,大致可以判断佛要讲的法是适合人天大众还是小乘或是大乘行人。

本经列出的听经众是无量大菩萨众,由此推知,佛要讲的这部佛经是大乘经典。)

凡是讲经法会,一定要有上述六种因缘才能成就,所以叫做“六成就”。


这些与会的大菩萨众中,弥勒菩萨摩诃萨是上首菩萨
(一座大众中之主位,称为上首),即以弥勒菩萨为代表。


弥勒菩萨将是未来替补释迦牟尼佛佛位的后补佛(一生补处菩萨),

现居住在兜率天的[兜率内院](一生补处菩萨都是由此处,下生人间,示现成佛。相关分享:[佛典动画] 弥勒菩萨上生经[佛典动画] 弥勒下生成佛记

在这一期释迦牟尼佛教化时代结束之后,弥勒菩萨会在龙花菩提树下示现成佛,成就这个“贤劫”千佛之第五尊出世教化众生的佛,

弥勒菩萨以慈心著称,被称为【大慈】弥勒菩萨。这部《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就是讲[慈心]的经典,所以,以弥勒菩萨为上首。

佛经中说,归依、礼敬弥勒菩萨的功德很大,请看相关佛经节录:


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若有敬礼弥勒者。除却百亿劫生死之罪~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关于行慈,《大宝积经》里也讲到了以[八行]行慈,透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慈心】(深深感恩善知识慈悲节录解说):
迦叶。[阿兰若比丘]至[阿兰若处]已。行[阿兰若法]。
以[八行]行慈。于一切众生生慈心。何等八。
一者[以慈利益](附注:以慈心利益众生,若心不慈,无法真正利益众生)
二者[以慈乐](附注:以慈心而自欢喜,也让众生欢喜)
三者[无恚慈](附注:真正的慈心不会生气,生气就不是真正慈心)
四者[正慈](附注:俱足智慧才叫做正,慈心不是烂好人,而是俱足智慧)
五者[无异慈](附注:无异就是平等,这就是平等慈,也就是怨亲平等,对众生平等无差别)
六者[顺慈](附注:这是指柔和善顺,不恶口不讥讽,如沐春风,风行草偃)
七者[观一切法慈](附注:为了普渡众生,所以能学一切法,明白一切法,在法义中行慈)
八者[净如虚空慈](附注:这是指破除上一句的法执,真正空有不着,真正不二慈)
迦叶。以如是[八行]于诸众生生慈心。
(附注:对于上述经文名相所做的法义解释,不同行者就会有不同的解释,如[无量义经]所说,因为修行人体会不同所以解释不同,小乘行者会用小乘涵义解说,大乘实相义行者,则会用大乘实相义来解说,本经是大乘经典,末学采用大乘实义说,故说不二,感恩佛菩萨加持)——帖子详见:什么是[阿兰若比丘]?[阿兰若法]?(如何修寂静禅定?) ~ 大宝积经



[词解]:

①【提云般若】
梵名 Devaprajn~a^。又作提云陀若那。意译作天智。于阗国人。通大小二乘之学,并熟咒术、禅法。武周天后永昌元年(689)来华,奉诏于魏国东寺从事译经工作。至天授二年(691)译出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一卷、华严经修慈分一卷、造像功德经二卷、智炬陀罗尼经一卷、诸佛集会陀罗尼经一卷、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等。其时,沙门战陀、慧智等任译语,处一等任笔受,复礼等任缀文,德感、慧俨、法明、弘景等任证义之职。其余事迹及生卒年等不详。(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一、卷二、开元释教录卷九、宋高僧传卷二)p4961
FROM:【佛光大辞典】

②【六成就】
诸经皆有通别二序,在通序(又名证信序)里,举出六件事以资证明此经确乃佛亲口所说,称为“六成就”。例如金刚经之经首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便具足了六成就:
一、以如是为“信成就”,信者,阿难之信,阿难说此经为他如是我闻,以示自己之信顺;
二、以我闻为“闻成就”,即此经为阿难亲耳所闻,并非辗转传闻的;
三、以一时为“时成就”,即师资道合,机教相叩之时;
四、以一佛字为“主成就”,即有说法之主;
五、以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处成就”,即有说法的道场;
六、以与比丘众等为“众成就”,即有听经的大众。又凡是讲经法会,一定要有上述六种因缘才能成就,所以叫做“六成就”。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③【上首】
(术语)一座大众中之主位,称为上首。或举其中一人为上首,或举多人为上首,依经不同也。如无量寿经一万二千比丘众中举三十一比丘为上首,如观无量寿经三万二千菩萨众中举文殊师利一人为上首,如大日经十佛刹微尘数执金刚众中举十九执金刚为上首,而更于执金刚众中举金刚手秘密主(即金刚萨埵),一人为上首,大菩萨众中普贤菩萨一人为上首。白居易文曰:“莫不以为上首。”梁武帝诗曰:“出家为上首。”今谓首座为上首。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弥勒菩萨
南无大悲观音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2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0268

[布施勋章]

7#
 楼主| 发表于 2024-10-6 17:58:50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一卷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2.5小时)

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等奉 制译  


2.弥勒菩萨赞佛

尔时东方,有十亿梵天,皆住慈心,来诣佛所,顶礼佛足,以众妙供供养于佛。供养毕已,各自坐于众福所生莲华之座,恭敬尊重,瞻仰如来;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诸来梵天,皆亦如是。

尔时诸梵天众,在于佛所,各以慈目,递相瞻顾;复共同时,舒颜谛视,弥勒菩萨。

学习解说:这时候,东方有十亿梵天众,都是安住在[慈心]中,来到佛的处所,顶礼佛足,以众多微妙供养来供养佛。

供养之后,梵天众都各自坐在诸多福德所生的莲华座上,以恭敬尊重的心,瞻仰着佛陀。

不单东方的梵天众这样做,南西北方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还有上方和下方的梵天众都是这样做的。

这些来自十方的梵天众,在佛前,相互以[慈目]环顾瞻视,然后同时,舒展容颜微笑着仔细看着弥勒菩萨。

---------------------
透过上述经文可知,修慈心能生福,修慈心能生梵天做天人,

由此可知,修慈心的利益是很大的,更多修[慈心]的好处请参阅:〈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习经帖51楼62楼

慈心是四无量心之一(相关学习:何谓[四无量心] ~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分享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实修观照法),

修慈,不单能获得福德,还能由此成佛,就像弥勒菩萨已经是后补佛,之后会成为弥勒佛,就是最好的例证。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讲,佛有十种无量大慈之心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有十种无量大慈之心。
一者平等大慈。不选择一切众生故。
二者饶益大慈。能开天人善道涅槃闭诸恶趣故。
三者救护大慈。毕竟能度一切众生生死险难故。
四者哀愍大慈。不舍一切众生长养诸根故。
五者解脱大慈。灭诸众生烦恼热故。
六者出生菩提大慈。示诸众生无上涅槃大菩提故。
七者于诸众生无碍大慈。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众生界故。
八者虚空等大慈。救护一切诸众生故。
九者法缘大慈。觉悟一切诸众生等知真实法故。
十者无缘大慈。证离生死实法性故。
大王当知。是名慈心无量。
——帖子详见:何谓[四无量心] ~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以上是佛具有的大慈心,这边在提供我们初学者一个简单易行的慈心观照方法,
慈观
明白众生的根器和执着,知道他们尚未能明白世间苦和学习佛法
因此不会对众生生气,就像知道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
就像对无知的小孩不会生气一样,只有疼惜爱惜,身心自在——帖子详见:分享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实修观照法
具体的观照方法,这篇经文后续会详细讲述,一起往下看,千万别错过!

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白佛言:“大德世尊,一切智者,于诸法性,能正觉了;

遍知众生善恶之业,凡愚由此,生死往来;善能开悟三乘之道,及以三乘,同归一乘。

一切众生,根性差别,及于烦恼缠盖之中,有如来种,普皆明见,无有谬失。

又知诸法皆悉是空,如梦如幻,如阳焰等,无有坚实;而大悲无尽,以善方便,令诸凡夫,见佛色身微妙之相;


佛身者,般若波罗蜜之所成就,自然真实,常住不变,犹如虚空。

学习解说:
以上为弥勒菩萨赞佛,即普贤十愿之称赞如来,为后学典范——帖子详见:[慈心三昧]令诸菩萨。不经勤苦。而能速疾证佛菩提...[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

把上面经文熟记或是背诵下来,这样更明白佛的慈悲伟大,和对我们的苦心,由此能更增加念佛的信心。

并且,这段赞佛偈,也在帮助我们了解,想要修行成佛,该朝什么方向努力。

再者,这段经文还讲到,佛身,是般若波罗蜜之所成就(相关学习:「般若波罗蜜多」),自然真实,常住不变,犹如虚空。

就是佛的智慧法身遍满法界,就像虚空一样,恒常存在不会变异,多念佛就会得到正向的同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多念佛,能增长智慧的原因。

佛很慈悲,虽然法身无形无相,但是因为众生执着“有”,所以用各种善巧方便种种变化引导,令有缘众生能得到佛法身的慈悲指引。

虽然,“众生根器不同,有人得到表法,有人得到心法”,但是我们还是要勉力相信——佛的智慧法身遍满虚空法界、“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详见:作是观者(第8观),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 观无量寿经(16观经) 10楼

并且,尽量随时练习与佛心交流,这样才能真正与佛心相应(印),如[清净光明专辑]教导的:

光明法的修学重点就是随时运用在生活上,如果您练习的不勤快,当然就没有体会

心法就是与佛心交流,虚空中尽是佛菩萨,就看您的用心和慧根
——帖子详见:[实修案例]职业妇女35天念100遍地藏经后,又两个月心得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弥勒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2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0268

[布施勋章]

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7 18:17:13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一卷      (接续楼上,8-9楼合计用时2小时)

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等奉 制译  


3.什么样的众生能得见佛?

若有众生,勤修福慧,不随心识,驰骛于境,非如渴鹿于旷野中,追求阳焰以之为水;如是之人,则得见佛,恒闻说法,亦能依教,如理修行。

学习解说:(弥勒菩萨禀白佛)如果有众生,勤于修福修慧(主要是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侧重修福,般若是修慧,精进和禅定是两者兼通,具体参看:云何为[福]?云何为[智]? ~ 瑜伽师地论),不追随心识投射的幻象,

就不会像饥渴的鹿儿在旷野中,追求阳焰(指浮尘为日光所照时呈现的一种远望似水如雾的自然景象)当做是水(比喻追求虚幻的东西以为实有);

像这样(有福慧)的众生,则能够得见佛(法身),恒常听闻佛说法,也能够依教奉行,如理如法的修行。

------学习注:经文中讲到了不追求虚幻(世俗)的众生,才能见佛,恒常听闻佛法,也才能依教奉行、如理如法的修行。

这是因为之前经文就说到,佛身是智慧身,如果众生浮于表面(表相)贪恋世俗,没有深入修福修慧,是很难真正见佛的。

------学习注:这类犹渴鹿追求阳焰般追求世俗的众生,比较愚钝,所以先要修止静,先净定安心,然后才能逐渐思维修,透过思维观察而逐渐显露智慧。


由此想到[清净光明专辑]中帖子的[「奢摩他」和「毘婆舍那」]有相关教导:
复次若利根者,名「毘钵舍那」行者;若钝根者,名「奢摩他」行者。
如利根、钝根如是。 」

说明:再者,如果是利根(聪利)的修行者,叫「毘婆舍那」行者;如果是钝根(愚钝)的修行者,叫「奢摩他」行者。
这是因为如上述所说,利根者可直接由观察思维分别诸相诸法而成就,而钝根者则需先修静定安心,才能逐渐思维诸法和诸相
所以,心能否真正明白诸法诸相,是否有真正智慧,都需靠观察思维而明白,而这过程快慢与否就是「利」「钝」差别的依据



[词解]:

①【阳焰】指浮尘为日光所照时呈现的一种远望似水如雾的自然景象。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冥阳救苦地藏王菩萨
南无冥阳救苦地藏王菩萨
南无冥阳救苦地藏王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2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0268

[布施勋章]

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7 18:21:04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一卷

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等奉 制译  


4.弥勒菩萨向佛请问“少吃苦又能快速成就”的方法

世尊!我今欲于如来、应、正等觉少有所问,唯愿慈哀,为我宣说。

世尊!菩萨云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少用功力,安乐无倦,而能速证广大佛法?菩萨云何,在生死中,不受无量众苦逼迫,于诸佛法速得圆满?

学习解说:(弥勒菩萨禀白佛陀)世尊,我现在想要问佛,惟愿慈悲哀愍,为我宣说。

------学习注:弥勒菩萨为了利益众生,所以向佛陀请法。

世尊,菩萨怎么样,能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少用功力,而能得到安乐无倦,而能快速实证广大的佛法呢?

菩萨怎么样,能在生死轮回中,不遭受无量众苦的逼迫,而于佛法修行中迅速获得圆满呢?

------学习注:众生在生死轮回中,被各种苦难所逼迫(当然,根本原因是众生自身恶业所感召),修行佛法非常不易,

弥勒菩萨慈悲,向佛陀请问如何能少吃苦少用功,又能快速修行成就获得圆满的法门,

弥勒菩萨是候补佛位的一生补处菩萨当然知道要用什么方法不经辛苦而能快速成就,是因为慈悲众生,而代众生向佛陀请法,


这样能令无法吃苦的众生(末法众生大都如此),也有机会能快速修行成就。说到修行是否一定要吃苦呢,[清净光明专辑]有相关教导:
关于苦,以因果来说就是因果报应(这点请详见讲因果的佛经)
以心法来说,苦念和苦受其实也是虚妄,众生以虚妄为实,所以承受苦果(这点请详见讲般若的经典)
以实修和菩萨方便来说,苦只是某些引导众生方法过程中的方便和工具,而不是目的(这点请详见[瑜伽师地论])

所以,修行不是一定要吃苦,而是看苦有没有正面引导众生的教育意义,而且要能适当的运用才行
因此,佛陀也提供不辛苦的方法,例如: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讲的慈心三昧(注:[花]不是错字)
而且,其实心法就是不辛苦的方法,心法就是观察觉照的方法,就是解脱负面心念的方法
——帖子详见:修行苦吗?

但是,行者若能精进苦行,能一般人所不能,那么自然也会比一般根器的众生快速成就,请看佛经的教导:

释迦牟尼佛晚弥勒菩萨四十二劫发心,却超越九劫成佛的原因 ~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冥阳救苦地藏王菩萨
南无冥阳救苦地藏王菩萨
南无冥阳救苦地藏王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2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0268

[布施勋章]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8 17:00:27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一卷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2小时)


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等奉 制译  


5.佛陀告诉弥勒菩萨~要常得安乐、快速成就,应修【慈心】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弥勒!汝于我所,常有所问;今所问义,最顺我心。

汝今哀愍诸天及人一切世间,无量众生,多所利益,多所安乐,故能问我如是之义;吾当为汝,分别演说,令诸菩萨,不经勤苦,而能速疾证佛菩提。 

学习解说:这时,佛陀告诉弥勒菩萨摩诃萨:很好,弥勒,你在我这里,经常有所请问,今天所问的法义,最顺我的心意。

你现今哀愍天人和一切世间众生,为了让无量众生,都能多些获得利益,多些获得安乐,所以能够问我这样的法义,


我应当为你分别解说,让菩萨们,能不经历辛勤劳苦,而能迅速实证成佛。

------学习注:透过上述经文可知,弥勒菩萨经常会向佛陀请问法义,但并非为了自己而这样做的,

目的是为了利益和安乐众生。这就是与佛,心心相印,知道佛陀慈愍众生的心,也是菩萨的功用所在。深深感恩!小童子当如是学。

------学习注:透过读这段佛经,末学也体会到闻法的欢喜心,虽然生在末世,不能亲面佛陀,

但是佛陀要说的都写在佛经里了,佛经中处处有心法(佛法就是心法),

我们当体会经文中佛陀的悲心,这样才能透过文字,更深的体会其中的法义。对此,[清净光明专辑]中有相关教导:
每个实修者,都应该深入经藏和实修,对佛、佛法、佛经「以心印心」,
这样,就会依照「次第」和「众生性」而明白符合自己次第的心要,这也是「无量义经」的「无量义」——帖子详见: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其实佛法的重点就在于心法,一切表法和行法都是为了让众生能契入心法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如此才能破除文字相,而领受一切文字,运用一切文字——帖子详见:[浅谈]学佛解经和实修的关系


“佛子!若有众生,为求菩提,而修诸行,愿常安乐者,应修慈心以自调伏。

如是修习,于念念中,常具修行六波罗蜜,速能逮及诸忍(见词解①)之地,

速得圆满无上正觉,具足十力
(见词解②)、四无所畏(见词解③)、十八不共法(见词解②)、三十二相(见词解④)、八十种好(见词解⑤),最上功德,庄严其身;

尽于未来,常住安乐;亦能除灭,一切众生无始已来诸业重障。

学习解说:佛子,如果有众生,为了想要求佛菩提,而进行修行,想要恒常获得安乐的行者,应当修持[慈心](慈心是佛心的相貌之一,是四五连心)来自我调伏。

能这样修习[慈心],就会在念念之中,恒常具足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

因此能快速达到生忍、法忍、无生法忍的境地,而迅速获得圆满无上的佛果,

就会具足佛的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些最上的功德,来庄严佛身,

这样从修慈心开始一直到未来,行者能恒常处在安乐中,也能除灭一切众生无始劫轮转以来造作的重罪业障(原理在于--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学习注:透过学习这段经文,感受到修习慈心的殊胜(能念念具足六波罗蜜,能快速成就佛道,常处安乐,消除重罪,这就是心法修行的殊胜),增加了修学的信心。

这就是学习佛经的好处,能对法门生起修持的信心,对心起到正向的作用。

------学习注:[清净光明专辑]中,善知识很多地方(详见本帖3#5#)都跟我们分享了[慈心三昧]这个法门,深深感恩!感受到真正菩萨行者利益众生的悲心。





[词解]:

所谓[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生忍]对象是[众生],就是对一切众生能忍,所以叫[生忍],此尚执着[众生相]
[法忍]对象是[法],就是对一切法能信受奉持,所以叫[法忍],此尚执着[法相]
[无生法忍]则是不着[忍][不忍]两边的最高境界,金刚经云”见相非相,即见如来”——帖子详见:如何发无上大愿,成就无上法财? ~ 优婆塞戒经
「生忍」:就是自己身心对「一切众生」和「外在世俗」的忍,能忍这类一切苦。
「法忍」:就是在修行方面对各种法门修持上的忍,学习过程都能安忍在修持的法中。
「无生法忍」:就是「不二」或称「无二」,就是超越「生忍」和「法忍」,不即不离,故称「无生法忍」。——帖子详见:为什么要念佛、命终求生「极乐世界」?

什么是[如来十八不共法]和[如来十力]? ~ 大集经贤护分


③【佛四无畏】
佛对众生说法时有四种的泰然无畏。
一、一切智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乃一切智人而无所畏;
二、漏尽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已断尽一切烦恼而无所畏;
三、说障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惑业是障碍佛道之法而无所畏;
四、说尽苦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戒定慧等是断尽诸苦之正道而无所畏。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④【三十二相】梵语 dva^trim!s/an maha^-purus!a-laks!aN!a^ni,巴利语 dvattim!sa maha^-purisa-lakkhaN!a^ni。系转轮圣王及佛之应化身所具足之三十二种殊胜容貌与微妙形相。又作三十二大人相、三十二大丈夫相、三十二大士相、大人三十二相。略称大人相、四八相、大士相、大丈夫相等。与八十种好(微细隐密者)合称“相好”。

关于三十二相名称之顺序,各有异说,今依大智度论卷四所载,即:
(一)足下安平立相(梵 su-pratis!t!hita-pa^da),又作足下平满相、两足掌下皆悉平满相。即足底平直柔软,安住密著地面之相。系佛于因位行菩萨道时,修六波罗蜜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引导利益之德。
(二)足下二轮相,又作千辐轮相。即足心现一千辐轮宝之肉纹相。此相能摧伏怨敌、恶魔,表照破愚痴与无明之德。或谓“足”亦指手足,故又称手足轮相(梵 cakra^n%kita-hasta-pa^da-tala)、手掌轮相。
(三)长指相(梵 di^rgha^n%guli),又作指纤长相、指长好相、纤长指相。即两手、两足皆纤长端直之相。系由恭敬礼拜诸师长,破除憍慢心所感得之相,表寿命长远、令众生爱乐归依之德。
(四)足跟广平相(梵 a^yata-pa^da-pa^rs!N!i),又作足跟圆满相、足跟长相、脚跟长相。即足踵圆满广平,系由持戒、闻法、勤修行业而得之相,表化益尽未来际一切众生之德。
(五)手足指缦网相(梵 ja^la^vanaddha-hasta-pa^da),又作指间雁王相、俱有网鞔相、指网缦相。即手足一一指间,皆有缦网交互连络之纹样,如雁王张指则现,不张则不现。此相乃由修四摄法、摄持众生而有。能出没自在无碍,表离烦恼恶业、至无为彼岸之德。(六)手足柔软相(梵 mr!du-taruN!a-hasta-pa^da-tala),又作手足如兜罗绵相、手足细软相。即手足极柔软,如细劫波毳之相。系以上妙饮食、衣具供养师长,或于父母师长病时,亲手为其拭洗等奉事供养而感得之相,表佛以慈悲柔软之手摄取亲疏之德。
(七)足趺高满相(梵 ucchan%kha-pa^da),又作足趺隆起相、足趺端厚相、足趺高平相。即足背高起圆满之相。乃佛于因位修福、勇猛精进感得之相,表利益众生、大悲无上之内德。
(八)伊泥延膊相(梵 aiN!eya-jan%gha),又作腨如鹿王相、鹿王腨相、两腨鹿王相。即股骨如鹿王之纤圆,系往昔专心闻法、演说所感得之相,表一切罪障消灭之德。
(九)正立手摩膝相(梵 sthita^navanata-pralamba-ba^huta^),又作垂手过膝相、手过膝相、平住手过膝相。即立正时,两手垂下,长可越膝。此相系由离我慢、好惠施、不贪著所感得,表降伏一切恶魔、哀愍摩顶众生之德。
(十)阴藏相(梵 kos/opagata-vasti-guhya),又作马阴藏相、阴马藏相、象马藏相。即男根密隐于体内如马阴(或象阴)之相。此相系由断除邪淫、救护怖畏之众生等而感得,表寿命长远,得多弟子之德。(十一)身广长等相(梵 nyagrodha-parimaN!d!ala),又作身纵广等如尼拘树相、圆身相、尼俱卢陀身相。指佛身纵广左右上下,其量全等,周匝圆满,如尼拘律树。以其常劝众生行三昧,作无畏施而感此妙相,表无上法王尊贵自在之德。
(十二)毛上向相(梵 u^rdhvam!-ga-roma),又作毛上旋相、身毛右旋相。即佛一切发毛,由头至足皆右旋。其色绀青,柔润。此相由行一切善法而有,能令瞻仰之众生,心生欢喜,获益无量。
(十三)一一孔一毛生相(梵 ekaika-roma-pradaks!iN!a^varta),又作毛孔一毛相、孔生一毛相、一一毛相、一孔一毛不相杂乱相。即一孔各生一毛,其毛青琉璃色,一一毛孔皆出微妙香气。乃由尊重、供养一切有情、教人不倦、亲近智者、扫治棘刺道路所感之妙相,蒙其光者,悉能消灭二十劫罪障。
(十四)金色相(梵 suvarN!a-varN!a),又作真妙金色相、金色身相、身皮金色相。指佛身及手足悉为真金色,如众宝庄严之妙金台。此相系以离诸忿恚,慈眼顾视众生而感得。此德相能令瞻仰之众生厌舍爱乐,灭罪生善。
(十五)大光相,又作常光一寻相、圆光一寻相、身光面各一丈相。即佛之身光任运普照三千世界,四面各有一丈。此相以发大菩提心,修无量行愿而有,能除惑破障,表一切志愿皆能满足之德。
(十六)细薄皮相(梵 su^ks!ma-suvarN!a-cchavi),又作皮肤细软相、身皮细滑尘垢不著相。即皮肤细薄、润泽,一切尘垢不染。系以清净之衣具、房舍、楼阁等施与众生,远离恶人,亲近智者所感得之相,表佛之平等无垢,以大慈悲化益众生之德。
(十七)七处隆满相(梵 saptotsada),又作七处满肩相、七处隆相。指两手、两足下、两肩、颈项等七处之肉皆隆满、柔软。此相系由不惜舍己所爱之物施予众生而感得,表一切众生得以灭罪生善之德。
(十八)两腋下隆满相(梵 cita^ntara^m!sa),又作腋下平满相、肩膊圆满相。即佛两腋下之骨肉圆满不虚。系佛予众生医药、饭食,又自能看病所感之妙相。
(十九)上身如狮子相(梵 sim!ha-pu^rva^rdha ka^ya),又作上身相、师子身相、身如师子相。指佛之上半身广大,行住坐卧威容端严,一如狮子王。系佛于无量世界中,未曾两舌,教人善法、行仁和,远离我慢而感得此相,表威容高贵、慈悲满足之德。
(廿)大直身相(梵 r!juga^trata^),又作身广洪直相、广洪直相、大人直身相。谓于一切人中,佛身最大而直。乃以施药看病,持杀、盗戒,远离憍慢所感;能令见闻之众生止苦、得正念、修十善行。
(廿一)肩圆好相(梵 su-sam!vr!ta-skandha),又作肩圆大相、两肩平整相。即两肩圆满丰腴,殊胜微妙之相。系由造像修塔,施无畏所感得,表灭惑除业等无量功德。
(廿二)四十齿相(梵 catva^rim!s/ad-danta),又作口四十齿相、具四十齿相。指佛具有四十齿,一一皆齐等、平满如白雪。此相系由远离两舌、恶口、恚心,修习平等慈悲而感得,常出清净妙香;此一妙相能制止众生之恶口业,灭无量罪、受无量乐。
(廿三)齿齐相(梵 sama-danta),又作齿密齐平相、诸齿齐密相。即诸齿皆不粗不细,齿间密接而不容一毫。系以十善法化益众生,复常称扬他人功德所感之相,表能得清净和顺、同心眷属之德。
(廿四)牙白相(梵 sus/ukla-danta),又作四牙白净相、齿白如雪相。即四十齿外,上下亦各有二齿,其色鲜白光洁,锐利如锋,坚固如金刚。系以常思惟善法,修慈而感得此相。此妙相能摧破一切众生强盛坚固之三毒。
(廿五)狮子颊相(梵 sim!ha-hanu),又作颊车相、颊车如狮子相。即两颊隆满如狮子颊。见此相者,得除灭百劫生死之罪,面见诸佛。
(廿六)味中得上味相(梵 rasa-rasa^grata^),又作得上味相、常得上味相、知味味相。指佛口常得诸味中之最上味。此系由见众生如一子,复以诸善法回向菩提感得之相,表佛之妙法能满足众生志愿之德。
(廿七)大舌相(梵 prabhu^ta-tanu-jihva),又作广长舌相、舌广博相、舌软薄相。即舌头广长薄软,伸展则可覆至发际。系发弘誓心,以大悲行回向法界而感之相;观此相,则灭百亿八万四千劫生死罪,而得值遇八十亿之诸佛菩萨受记。
(廿八)梵声相(梵 brahma-svara),又作梵音相、声如梵王相。即佛清净之梵音,洪声圆满,如天鼓响,亦如迦陵频伽之音。乃由说实语、美语,制守一切恶言所得之相;闻者随其根器而得益生善,大小权实亦得惑断疑消。
(廿九)真青眼相(梵 abhini^la-netra),又作目绀青色相、目绀青相、绀眼相、绀青眼相、莲目相。即佛眼绀青,如青莲花。系由生生世世以慈心慈眼及欢喜心施予乞者所感得之相。
(卅)牛眼睫相(梵 go-paks!ma^),又作眼睫如牛王相、眼如牛王相、牛王睫相。指睫毛整齐而不杂乱。此相系由观一切众生如父母,以思一子之心怜愍爱护而感得。
(卅一)顶髻相(梵 us!N!i^s!a-s/iraskata^),又作顶上肉髻相、肉髻相、乌瑟腻沙相。即顶上有肉,隆起如髻形之相。系由教人受持十善法,自亦受持而感得之相。
(卅二)白毛相(梵 u^rN!a^-kes/a),又作白毫相、眉间毫相。即两眉之间有白毫,柔软如兜罗绵,长一丈五尺,右旋而卷收,以其常放光,故称毫光、眉间光。因见众生修三学而称扬赞叹遂感此妙相。以上三十二相,行百善乃得一妙相,称为“百福庄严”。(中阿含经卷十一“三十二相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八一、菩萨善戒经卷九、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九)p507  FROM:【佛光大辞典】


⑤【八十种好】梵语 as/i^ty-anuvyan~jana^ni。为佛菩萨之身所具足之八十种好相。又称八十随形好、八十随好、八十微妙种好、八十种小相、众好八十章。佛、菩萨之身所具足之殊胜容貌形相中,显著易见者有三十二种,称为三十二相;微细隐密难见者有八十种,称为八十种好。两者亦合称相好。转轮圣王亦能具足三十二相,而八十种好则唯佛、菩萨始能具足。
 又有关八十种好之顺序与名称,异说纷纭。据大般若经卷三八一载,八十种好指:
(一)指爪狭长,薄润光洁。(二)手足之指圆而纤长、柔软。(三)手足各等无差,诸指间皆充密。
(四)手足光泽红润。(五)筋骨隐而不现。(六)两踝俱隐。(七)行步直进,威仪和穆如龙象王。
(八)行步威容齐肃如狮子王。(九)行步安平犹如牛王。(十)进止仪雅宛如鹅王。
(十一)回顾必皆右旋如龙象王之举身随转。(十二)肢节均匀圆妙。(十三)骨节交结犹若龙盘。
(十四)膝轮圆满。(十五)隐处之纹妙好清净。(十六)身肢润滑洁净。(十七)身容敦肃无畏。
(十八)身肢健壮。(十九)身体安康圆满。(廿)身相犹如仙王,周匝端严光净。
(廿一)身之周匝圆光,恒自照耀。(廿二)腹形方正、庄严。(廿三)脐深右旋。
(廿四)脐厚不凹不凸。(廿五)皮肤无疥癣。(廿六)手掌柔软,足下安平。(廿七)手纹深长明直。
(廿八)唇色光润丹晖,(廿九)面门不长不短,不大不小如量端严。(卅)舌相软薄广长。
(卅一)声音威远清澈。(卅二)音韵美妙如深谷响。(卅三)鼻高且直,其孔不现。(卅四)齿方整鲜白。
(卅五)牙圆白光洁锋利。(卅六)眼净青白分明。(卅七)眼相修广。(卅八)眼睫齐整稠密。
(卅九)双眉长而细软。(四十)双眉呈绀琉璃色。(四一)眉高显形如初月。(四二)耳厚广大修长轮埵成就。
(四三)两耳齐平,离众过失。(四四)容仪令见者皆生爱敬。(四五)额广平正。(四六)身威严具足。
(四七)发修长绀青,密而不白。(四八)发香洁细润。(四九)发齐不交杂。(五十)发不断落。
(五一)发光滑殊妙,尘垢不著。(五二)身体坚固充实。(五三)身体长大端直。(五四)诸窍清净圆好。
(五五)身力殊胜无与等者。(五六)身相众所乐观。(五七)面如秋满月。(五八)颜貌舒泰。
(五九)面貌光泽无有颦蹙。(六十)身皮清净无垢,常无臭秽。(六一)诸毛孔常出妙香。
(六二)面门常出最上殊胜香。(六三)相周圆妙好。(六四)身毛绀青光净。
(六五)法音随众,应理无差。(六六)顶相无能见者。(六七)手足指网分明。
(六八)行时其足离地。(六九)自持不待他卫。(七十)威德摄一切。(七一)音声不卑不亢,随众生意。
(七二)随诸有情,乐为说法。(七三)一音演说正法,随有情类各令得解。(七四)说法依次第,循因缘。
(七五)观有情,赞善毁恶而无爱憎。(七六)所为先观后作,具足轨范。(七七)相好,有情无能观尽。
(七八)顶骨坚实圆满。(七九)颜容常少不老。(八十)手足及胸臆前,俱有吉祥喜旋德相(即卍字)。p268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冥阳救苦地藏王菩萨
南无冥阳救苦地藏王菩萨
南无冥阳救苦地藏王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0-22 23:07 , Processed in 0.09522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