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54|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互动讨论 ] 实修者应当如何正视面对身处的娑婆世界呢?

[复制链接]

393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691

[布施勋章]

1#
发表于 2021-3-1 15: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净莲师兄发起光明互动


阅读师兄1楼的发起帖,末学还想到了一段善知识的相关教导:

【娑婆世界中修行不易,
但若能一念乃至十念往生西方弥陀净土,无非是个最方便最容易的选择
虽然如此,但若能在娑婆中学习破除虚妄而见性,
无论在修行次第和成就速度或往生净土的品位,自非一般行者可比拟
由经上可知,释迦牟尼佛就是最好的证例】
(详见 [众生平等]和[怨亲平等] )


由上述教导也可知,
娑婆世界虽然是【一种物以类聚的五浊恶世,是由同类恶心恶业众生所共同吸引和干扰而成就的痛苦世界】(详见 [心净,则国土净]的原理)

但是如果能【以正面的心念,感恩[娑婆世界]和[一切众生]给您的考验】
那么娑婆世界也可以【是实修者最好的地方
所以许多经上都说在娑婆世界比其他世界修行还快速
因为在这里直接面对苦难,直接正视自己心念的贪瞋痴
这要有莫大的勇气和吃苦的能力,但是实修增上也更快速】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里有说到,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中,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精进苦行,能一般人所不能,
所以虽然【晚弥勒菩萨四十二劫发心,却超越九劫成佛】,为我们作出了娑婆世界快速修行成就的最好榜样

释迦牟尼佛以自己的实修经历和圆满智慧告诉我们:

【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余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
以布施摄贫穷;
以净戒摄毁禁;
以忍辱摄嗔恚;
以精进摄懈怠;
以禅定摄乱意;
以智慧摄愚痴;
说除难法度八难者;
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
以诸善根济无德者;
常以四摄成就众生;
是为十。」】


(详见 为什么在娑婆世界修行一生,胜过在其他佛国世界百千劫修行? ~ 维摩诘所说经)


说到[以布施摄贫穷],释迦牟尼佛累生累世都在以十事布施,以无私无我的大慈悲精神,摄取和感化了无量无边的恶世众生

【一者所有无所爱惜。二者妻妇。三者儿子。四者头目。五者手足。六者国土。七者珍宝财物。八者髓脑。九者血肉。十者不惜身命。】
(详见 释迦牟尼佛晚弥勒菩萨四十二劫发心,却超越九劫成佛的原因 ~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

因为完全放下自己(我执)
自己清净光明心量宽大,自然能力就大
因此而快速成佛
(相关阅读:[问题解答]该如何回向?)


佛菩萨之所以富贵,是因为超越贪婪自私的心念,累世布施众生(财施法施无畏施),自然而然的结果

而凡夫众生之所以贫穷,是因为执着于小我、执着表相,错误的抓取世俗的种种,以贪嗔痴之心追求表相的财富和荣华
不明白这贪婪自私无明的心念,才是最终导致贫穷和堕入恶道的根源,分享: 佛经故事——悭贪长者受毒蛇身


那么如何能真正由贫转富?如何能真正摄取感化贫穷众生呢?

这边分享《六度集经》里,释尊因地行菩萨道布施众生的一则故事,来给我们正向的启示:


往昔一世,菩萨的身家尤其的贫困(注:这也是一种示现,教导如何通过布施来转化贫穷的果报)

一次,菩萨和一群商人一同前往他国,这些同行的商人也都有信佛的志向,都有布施穷乏济度众生的悲心

当船航行于茫茫海面上,商人们问菩萨说:大家都以财物慈悲恩惠众生,那您将如何布施呢?
菩萨看着洋面,回答说:我的身体是四大假合而成,没有什么不能捐献舍弃的。我看到海里的鱼,弱肉强食,以大吃小,内心非常忧伤。
我应当以自己的身体代替那些小鱼被大鱼吃掉,让他们能短时间得以活命也好。

话音刚落,菩萨当即投身入海。这样海里的大鱼得到了饱足,小鱼得到暂时存活。而菩萨的神识化为了鳣鱼之王,身体有数里那么长。

当时海边有一个国家,国中遭遇干旱,作物干枯无收,百姓陷入饥饿困乏之中,为保性命,甚至相互杀戮吞食,惨不忍睹。

鱼王知道了这个情况,流下悲伤慈悯的眼泪,说到:众生相互杀戮扰乱,是何等的痛苦啊?我身上有数里长的肉,可供百姓食用数月,能暂时缓解几个月的饥荒。
说完之后,随即游向该国,搁浅在岸边,供国人食用。这样举国上下都得以食鱼而活,经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大鱼还忍痛维持着性命,保持着鱼肉的新鲜。

天上有天人,被大鱼的舍身心所感动,从天上下来,询问大鱼:您为什么要忍受痛苦到这个地步呢?为什么不舍弃寿命呢,这样可以快点解脱痛苦啊?
鱼王回答说:如果我命终,神识离开鱼身,鱼肉就会很快腐烂,人民又将因为饥荒而相互杀戮吞食,我不忍心目睹这样的情形啊。

天人的心,被鱼王的慈悲深深感动,赞叹说:菩萨啊,您这样慈悲的胸怀,我们实在难以与您等齐啊。
看到大鱼如此痛苦的为了众生延续着生命,天人又伤心地称赞道:菩萨啊,您必定会因此而成佛,并能度化我等一切众生。

之后,有人用锋利的斧头砍下鱼王的头颅回去食用,这时大鱼才安详舍报而亡,结束了一期的生命,神识则因为布施众生的善行而感召成为国中皇太子。

太子生下来就有贤圣的明德,以广大的慈悲回报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滋润众生的恩德犹如天地一样普被
因为悲愍人民的困穷,太子说起来就哽咽难忍。

由于国中干旱持续没有缓解,太子净心斋戒,勤恳悔过,说到:民众有不善,罪咎是在于我,我甘愿以生命来换取雨露,以润泽大众。
太子为了民众天天慈哀心恸,就像极其孝顺的儿子失去了圣德的父亲一般的伤悲。

太子无限精诚的悲心,传达到了远方,随即感应各方都有佛率领五百人来到了国中。

国中大王听到这个消息无限的欢喜,恭恭敬敬的顶礼佛陀,迎接到皇宫中。
皇后和太子也都恭敬迎接,以最好的供具供养佛陀一行,太子五体投地向佛顶礼,哭泣着对佛忏悔:都是因为我内心污秽行为浊恶,不能合乎佛法里报答四重恩的教导,使人民遭受了暴虐,一切罪责都在于我。都是因为我品德下劣,致使国内多年干枯干旱,百姓遭受饥荒苦痛。祈愿能免除大众的灾殃,罪报祸患都降在我的身上吧。

这时,诸佛们都回应:你是仁君,能慈悲怜悯仁义恩惠众生,你的德行和帝释天是等齐的,这些诸佛都是知晓的。现今为你授福,不要再哀伤忧戚。快快告诉人民,让其都种下稻谷。

随后,国王按照诸佛的教诲,无论男女,家家户户都种下了稻谷。不久,稻谷长出了果实,颗粒饱满,香气馥郁,举国欢喜,歌叹王的仁德。

四周有仇怨的国家也都纷纷归伏,黎民百姓云集来此,国界日益增长。

举国上下都奉持斋戒,全心全意归命三宝,王和臣民们命终之后都生到了天上,永离灾难与贫穷。

当时那位以身喂鱼的贫穷之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
因为累生累世都在以仁德布施、恩惠、拯救众生的缘故,累积了无量无边的功德,现今得成了佛果,号为[天中天],为三界中的大雄(能伏一切魔障)。


这是我们的本师行菩萨道时,以仁德布施摄取贫穷众生的感人案例,是我们实修者在「娑婆秽土」中学佛、成佛的榜样,以此共勉,深深感恩


————



分享阅读:

不同的布施者,有不同的布施内容和修持方法以及心法心要,我们可以由浅入深逐步来落实。具体经中是这样教导的:

[在家菩萨]。住于慈愍不恼害心。应修二施。何者为二。
一者[法施]。
二者[财施]。

[出家菩萨]应修四施。何等为四。
一者[笔施]。
二者[墨施]。
三者[经本施]。
四者[说法施]。

[无生法忍菩萨]。应住三施。何等为三。所谓
[王位布施]。
[妻子布施]。
[头目支分悉皆布施]。
如是施者名为[大施]。名[极妙施]。】
(详见 [在家菩萨][出家菩萨][无生法忍菩萨]如何布施? ~ 大宝积经)


礼佛塔庙,种种布施,恭敬合掌,得十种功德 ~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波罗蜜的功德~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布施]学问大,您真懂布施吗? 行菩萨道有1.[施]2.[不施] ~ 菩萨善戒经

《大智度论》:[净施]与[不净施]

世上有两种人可以接受信徒布施 ~ 大宝积经

[在家菩萨][出家菩萨][无生法忍菩萨]如何布施? ~ 大宝积经

[布施清净相]:如何清净布施? ~ 瑜伽师地论

布施[饮食][花][香][灯][药]...一切器物,如何发愿回向 ~ 华严经

辨析:「真发心」「真布施」不怕「假和尚」?!

菩萨行者,如何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波罗蜜? ~ 思益梵天所问经

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施,戒,忍,精进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师兄们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3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691

[布施勋章]

2#
发表于 2021-3-2 21: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师兄们的光明互动

末学继续分享一些初浅体会,和同修们共勉


维摩诘言:
此土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 所以者何?
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余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
以布施摄贫穷;
以净戒摄毁禁;
以忍辱摄嗔恚;
以精进摄懈怠;
以禅定摄乱意;
以智慧摄愚痴;
说除难法度八难者;
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
以诸善根济无德者;
常以四摄成就众生;

是为十。」

(详见:为什么在娑婆世界修行一生,胜过在其他佛国世界百千劫修行? ~ 维摩诘所说经)


----------


上面这段经文中的[此土],指的就是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就是一种物以类聚的五浊恶世,是由同类恶心恶业众生所共同吸引和干扰而成就的痛苦世界】(详见:[心净,则国土净]的原理)

所谓五浊,具体是这样的:
【五浊 】
佛教以五浊说明世界的丑恶。
一、劫浊,言时代遭逢恶运,灾难频生;
二、烦恼浊,指世人心中充满贪、嗔、痴等烦恼;
三、众生浊,指众生资质低劣,苦多乐少;
四、见浊,指邪见流行,思想混乱;
五、命浊,指众生因恶业受报,心身交瘁,寿命短促。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众生恶业所感,置身这样的世界(环境)中,无论心念还是行为都很容易再犯贪嗔痴的罪业,并形成彼此坚固的共业干扰

而我们通过阅读佛经,也能了解到:
佛国净土中一切都是清净之因,没有像娑婆世界这般有种种的世俗杂染和物质、情欲等的诱惑
就像[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无论是树、水、风、鸟等一切都在演说法音,都在加深行者对佛法正法的熏修,都在启发佛性光明
所以根本不会激发修行者内在贪嗔痴的业障,和与外在众生的共业干扰,因此根本不需要由戒律来约束自己的心念和行为

而娑婆世界中【世俗欲望和仇恨以及烦恼等等的干扰非常严重
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或电视报纸杂志网路等各种媒体所传播的贪嗔痴讯息都非常频繁,口味也越来越重
在这些欲望和纷扰的洪流下,凡人实在难以抵挡】
(详见 爱欲是一切轮回的根源)

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佛弟子要【守持戒律,远离恶行,避免被贪嗔痴恶业一再腐蚀,这样心念才能逐渐清净】

【地藏经说,娑婆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业,其实念念都有因果
如果习惯放纵自己,只会让自己逐渐失去自制的力量,逐渐被黑暗(负面)思维和欲望给蒙蔽
在念头上逐渐没有正念,没有觉察力,在行为上逐渐偏差,失去威仪】

(详见 不受戒,或还未受戒,不代表可以任意妄为,不代表没有因果)

所以,在这个娑婆世界修行,守持戒律实在非常重要


说到戒律,

【娑婆世界的佛教戒律是依照众生的种种习气和问题而逐渐订定出来的
因为众生的问题实在太多,种种的习气和问题都会影响修行或引起社会的负面观感
所以,佛陀就针对种种问题而逐渐制定出各种规范,就是戒律】


目的【是帮助修行人能逐渐往「定」、「慧」增上次第而解脱轮回的规范】


不过佛弟子或修行人也有次第上的差别,所以戒律对不同对象而言,作用就有不同:

【对一般世俗凡夫众生来说,因为众生贪瞋痴深重,执着世俗,
所以,戒律对于佛弟子或修行人来说,就变成像世俗法律,必须去遵守,也就是:戒律就是佛弟子的法律。】


【但是,对于比较有善根或慧根的人来说,基本上就不会去想或做那些负面的事情,
所以,这是心念、观念、思想、知见上的问题,也就是属于心量和心法的问题(也就是定、慧上面的问题)
这样的人基本上或根本上就不会去做那些犯罪或犯戒的「事」,所以当然就不会犯「戒」】


【对于心性清净的人来说,正因心量超越世俗一切,所以本心可以超越戒律之上,而达到「定」、「慧」的次第
也因此,就算不知道经文中的戒律文字和种种细则,也可能不会犯戒,(当然,一般人还是要尽量明白并遵守戒律)
因为戒律是因众生违反净心、解脱、世俗法而订定的,而符合净心、解脱知见、和世俗法的人,当然就容易在戒律的标准之上了
所以,这样的人有更崇高的心量和定性,可以修行更高次第的禅定观行和智慧法门,明白法界真相和一切法性】

(详见「戒、定、慧」的法性原理)


而对于度化众生的佛菩萨而言,【虽然对外示现同[凡夫][声闻] 持戒精进,但是实已清净
根本在于其带头示范作用,在于随因缘摄取感化众生的善巧方便,以此在潜移默化中,让众生增上对佛法的信心,由心而发的愿意持戒,真心的持戒。


在此分享两则《六度集经(戒度无极章第二)》中本师释迦牟尼佛因地为菩萨的时候,以[持戒]摄受感化众生的案例,与同修们一起学习、共勉。深深感恩佛菩萨、善知识!

案例一,[佛经动画]慕魄太子


案例二,

菩萨过去世,示现为凡夫的时候,广读佛经,深信罪福的因果道理,还通晓各种医术,并对飞禽走兽的语言无不晓了
菩萨观察世间昏扰浊乱,隐居过活,不涉仕途,尊敬崇尚佛之正法,视为唯一的解脱正途,
(分享阅读:乱世圣人隐)

菩萨为修圣道,甘愿安于清贫穷困,为商人担负重物以维持生计。


一次出行,经过水边吃饭的时候,一群乌鸦聚集一起甚为聒噪,商人内心感到恐惧,竖起了寒毛,而菩萨只是笑笑。

吃完饭食,还归国中,雇佣其的货主问菩萨:乌鸦鸣叫的时候你报以微笑,有什么原因吗?

菩萨回答:乌鸦在说“那人(指的货主)有白珠,价值非常的贵重。你杀了他拿走白珠,我们则来吃他的肉。”,所以我一笑了之。


货主问:那你为什么不杀我呢?

菩萨答:那些不看佛经的人,犯下滔天恶行,却说不会感召灾殃,这实在是自欺欺人啊。
我目睹无上正真之典籍,观察到菩萨的清净仁爱之心,对飞行蠕动的细小虫类,都慈爱不杀,对小如草芥不是自己的东西,都丝毫不取。
所以,要知道,好杀生者不仁爱,好盗取者不清净。我前世就是因为喜好不问自取,才感召了今日贫苦鄙陋的果报,现今做你的雇工来维持生计
如果今日再犯恶业,种无量的罪报之因,那绝对不是佛的弟子。我宁愿守道贫贱而死,也不要以无道取得富贵而生!

菩萨安贫乐道,仁心持戒的善行,深深感动了货主,令其对佛法生起由衷的赞叹和向往之心。

(佛菩萨智慧无量、慈悲无量,会运用各种因缘和身份,来善巧引导和摄受不同次第的众生,令增上对佛法的信心,结下得度的清净法缘。深深感恩,阿弥陀佛!)


____


这边再补充二段善知识关于[戒律]的教导,帮助我们更多的了解戒律的义涵

【真正的戒律,是运用戒相,而让戒子能摄心持戒,由戒心和心戒而在日常生活中破除万相】
(详见 为佛祖做佛事?!)


【对[实修者]来说,佛经上佛所教导的一切都是我们的[戒律]
[当下领受而实修],就是[受戒]
如果您多看佛经,就会知道,实修菩萨可自皈依自受戒
例如[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因为[实修]不是为了功德利益,[受戒]也不是表相仪式
[实修]才是[受戒] [持戒]
所以[楞严经]说[摄心为戒]
在大乘中,佛陀教导我们该如何做,其实这些就是[实修],就是[戒]
这就是不同修行次第对戒的不同认识】

(详见 第一实义中无业无报、无生无灭、无净无垢。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3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691

[布施勋章]

3#
发表于 2021-3-3 22: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师兄们光明互动分享心得


末学现在单位的工作,一年中会有一些时间,需要和同事们集中在一个地方(房间)办公完成一个项目
这个过程中,各种性格、脾气、习气的人在一起,就会比较嘈杂和纷乱(这就是娑婆众生相),此时正是考验定力和智慧的时候
而在定力和智慧尚不足够的情况下,就需要忍辱来克制,避免自己堕入贪嗔痴的习气里。

说到忍辱,此次互动讨论的经文中就有讲到:【以忍辱摄嗔恚】

那么[忍辱]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是怎样的呢?修行忍辱有哪些好处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诸经辑要]如何修行忍辱? 中的相关教导:



大般若经

  【若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修行安忍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修学安忍。】

(学习解说:如果大菩萨从初发求菩提之心修行[安忍波罗蜜多](即忍辱波罗蜜)的时候,就以和佛智相应为目标而正观修学安忍)

【初发心】
(术语)初发求菩提之心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波罗蜜】
(术语)Pāramitā,又作波罗蜜多,播啰弭多。译言究竟,到彼岸,度无极,又单译曰度。
以名菩萨之大行者,菩萨之大行,能究竟一切自行化他之事,故名事究竟,
乘此大行能由生死之此岸到涅槃之彼岸,故名到彼岸。
因此大行能度诸法之广远,故名度无极。
法华次第下之上曰:“此六通云波罗蜜者,并是西土之言,秦翻经论多不同。今略出三翻,或翻云事究竟,或翻云到彼岸,或翻云度无极。菩萨修此六法,能究竟通别二种因果一切自行化他之事,故云事究竟。乘此六法能从二种生死此岸到二种涅槃彼岸,谓之到彼岸。因此六法能度通别二种事理诸法之广远,故云度无极也。若依别释,三翻各有所主。若依通释则三翻虽异,意同无别也。”
大乘义章十二曰:“波罗蜜者,是外国语。此翻为度,亦名到彼岸。(中略)波罗者岸,蜜者是到。”
俱舍光记十八曰:“波罗,此云彼岸,蜜多此云到。菩萨能到自乘所往圆满功德彼岸处故。”
智度论十二曰:“问曰:云何名檀波罗蜜?答曰:檀义如上说。波罗(秦言彼岸)蜜(秦言到)是名渡布施河得到彼岸。复次此岸名悭贪,檀名河中,彼岸名佛道。”
慧琳音义一曰:“播啰弭多,唐云彼岸到,今回文云到彼岸。”
仁王经良贲疏上一曰:“言波罗者,梵语也。此云彼岸,对彼说此,此岸者何?于四谛中已起苦集而为此岸,未起苦集而为中流,涅槃菩提即灭道谛而为彼岸。(中略)言蜜多者,梵语也。此具二义。离义到义,于生死中离此到彼。”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作意】
集中精神,令心警觉。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一切智智 】
一切智中之智,亦即佛智。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安忍 】
(术语)安心忍耐也。止观七之四曰:“安忍者,能忍成道事。”三藏法数三十七曰:“安即不动,忍即忍耐。”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是菩萨摩诃萨乃至为护自命因缘。亦不发起一念忿恚恶言加报怨恨之心。

(学习解说:那么这样的大菩萨即便遇到要守护自己身命的紧要关头,也不会发起一念忿恨之心,也不会用怨恨心来辱骂报复)

【恶言】
(术语)骂詈之言。报恩经三曰:“以一恶言,不知其恩,毁骂其母,喻如畜生。”
证道歌曰:“观恶言是功德,此则成吾善知识。”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是菩萨摩诃萨1.假使有来欲害其命。 2.劫夺资财侵陵妻室。 3.虚诳罔冒离间亲友。 4.粗言骂辱杂秽嘲诮。 5.或捶或打或割或截。 6.或为种种不饶益事。
于彼有情都无忿恨。唯欲作彼利益安乐。

何以故。】

(学习解说:这样的大菩萨,1.即便有人要来谋害性命,2.劫夺资生财物和侵犯欺凌自己的妻子,3.欺骗假冒离间亲友,4.用粗恶的语言来恶骂毁谤、以杂乱污秽的话语来嘲弄讥诮,5,或是来捶打、割裂、截断自己的身体,6,或是做种种损害自己的事


大菩萨对这样对待自己的有情众生都不生忿恨之心,心中只想着能使对方获得利益和安乐。

这是为什么?)

【粗言】
1,粗恶的语言。
2,佛有大小乘之二教,小乘之教,叫做“粗言”,大乘之教,叫做“细言”。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饶益】
(术语)丰足利人也。法华经譬喻品曰:“饶益诸子等与大车。”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有情】
(术语)Sattva,梵语曰萨埵。旧译曰众生。新译曰有情。有情识者,有爱情者。总名动物。
唯识述记一本曰:“梵言萨埵,此言有情,有情识故。(中略)又情者爱也,能有爱生故。(中略)言众生者,不善理也,草木众生。”
大日经疏十七曰:“有情者梵音索哆,是着义。又名萨埵,是有情义。”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利益】
(术语)犹言功德。若分别之,则自益曰功德。益他曰利益。
法华文句记六之二曰:“功德利益者,只功德一而无异。若分别者,自益名功德,益他名利益。”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善现。是菩萨摩诃萨1.观一切法自相皆空无起无成无转无灭入诸法相。 2.知一切法无作无能入诸行相。
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方便善巧。恒时增长殊胜善根。由胜善根常增长故。能行安忍波罗蜜多。成熟有情严净佛土。
虽行安忍而不忻求忍所得果。谓1.不贪着由忍所得诸可爱境。 2.亦不耽求由忍所得生死胜报。
但为救护无救护者。及欲解脱未解脱者。修行安忍波罗蜜多】

(学习解说:善现(即须菩提),这样的大菩萨1.智慧观照一切法自相都是空寂的,没有生起 没有合成 没有转变 没有灭失,入诸法实相。2.能知一切法无因缘造作,而入诸行之相的根本。

这样的大菩萨成就了[如是](本来如此的意思)善巧方便,恒常入清净光明心增长殊胜的善根。由于恒常都在增长殊胜善根的缘故,所以能行[安忍波罗蜜多],以此也令有情众生成熟善根,令国土庄严清净(也就是[心净,则国土净])

这样的大菩萨,虽然修行安忍之行,但是不希求修忍辱能获得的果报。也就是1.不贪着修忍辱过程中会出现的令人喜爱的境界,2.也不耽湎求取修忍辱能带来的世间果报
只是为了救护生死轮回中没人救护的众生,以及利益想要解脱却尚未解脱的众生,来修忍辱波罗蜜多)

【善现】
须菩提的译名。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共相】
(术语)诸法有自共二相,局于自体之相曰自相,通于他之相曰共相。例如五蕴中五蕴各事,是自相也。空无我等之理,生住异灭等之相,是共相也。乃至于青色有多事体,其一一事体,是自相也。如华之青,果之青,乃至金之青,衣之青,自他共通之青,是共相也。故自相共相,重重相望而无尽,遂无自相之实体。
唯识述记二末曰:“如五蕴中,以五蕴事为自相,空无我等理为共相。(中略)如是展转至不可说为自相,可说极微等为共相,故以理推无自相体。且说不可说法体名自相,可说为共相。以理而论,共既非共,自亦非自。”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无起】
(术语)无生之异名。无生法忍一名无记法忍。无因生果名为无起,又作无生。无量寿经下曰:“无作无记,观法如化。”同慧远疏下曰:“无因可生,云无起。故维摩云:虽行无记而起善行,故知无起约因以说。”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无转】
p1042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一页云:无转者:谓贪爱尽故。于诸境界,无转变故。
FROM:【法相辞典(朱芾煌编)】

【无作】
(术语)无因缘之造作也。如言无为。七帖见闻七曰:“圆教意十界三千万法皆中道,法尔任运自然体,始令造作法无之故,名无作教也。”
【又】心无造作物之念也。如无作三昧是。无量寿经下曰:“无作无起,观法如化。”
【又】不假身口意之动作,自然相续之法也。如无作戒,无作色等是。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行相】
(术语)心识各自固有之性能,谓之行相。心识以各自之性能,游行于境相之上,又行于所对境之相状,故名行相。
唯识论二曰:“识以了别为行相故。”心识对于事物之境时,必现其影像于心内,如镜之于物指其心内之影像而谓之行相。
唯识述记三本曰:“相者体也,即谓境相,行于境相,名为行相。或相谓相状,行境之相状,名为行相。或行境之行解相貌,然本但是行于相义,非是行解义。”
又为行解事物之相貌,故云行相。俱舍光记一之余曰:“言行相者,即是行解相故,名为行相。”
同四曰:“有所行境界相,故名行相。又解,行谓行解,如了别等;相谓相貌,如影像等。行家相故,名为行相。”
俱舍宝疏四曰:“能缘心法,于所缘境品类不同。行解心上,起品类相,如镜照物类于镜面上,有种种像差别之相。”
颂疏三曰:“如缘青境心及心所,皆带青上影像,此识上相,名为行相。行谓行解,即能缘心也。相谓影像,即行上相也。行解之相,名为行相,依主释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如是】
本来如此的意思。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善巧】
(术语)善良巧妙之方便也。佛地论七曰:“称顺机宜,故名善巧。”文句二曰:“显善权曲折,明观行精微。”文句私记三末曰:“旧译以方便并为善权,若唐三藏翻为善巧。”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方便】
方即方法,便即便宜,犹善巧也。谓如来说布施得大富,说持戒得生天,说忍辱得离诸嗔恚,说精进得具诸功德,说禅定得息诸散乱,说智慧得舍诸烦恼,如是种种方便,开化众生,莫不为令超脱苦轮,得诸法乐也。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严净】
(杂语)国土之庄严清净也。法华经序品曰:“示诸佛土众宝严净。”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有十三种观修行[羼提波罗蜜]得大利益。菩萨应行[忍波罗蜜]。何等十三。
(学习解说:有十三种观照修行[羼提波罗蜜](忍辱波罗蜜,忍度)的方法能(令行者)获得大利益,所以菩萨应当修行[忍波罗蜜],具体是哪十三种呢?)

【行】
(术语)身口意之造作也。又,内心之趣于外境如心行。大乘义章三本曰:“内心涉境,说名为行。”俱舍论曰:“行名造作。”大乘义章八曰:“起作名行。”法界次第上之上曰:“造作之心,能趣于果,名为行。”玄义三下曰:“夫行名进趣,非智不进。”
【又】从有为法之因缘集起,迁流于三世也。大乘义章二曰:“有为集起,目之为行。”俱舍颂疏一曰:“造作迁流二义名行,据此义边,色等五蕴,俱合名行。”俱舍光记一之余曰:“若于造作,或约迁流余四蕴,亦名为行。”增一阿含经二十七曰:“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为幻法。”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羼提波罗蜜 】
(术语)Kṣantipāramitā,六波罗蜜之一。译曰忍度。羼提者忍波罗蜜者度,忍辱之行,为度生死海到涅槃岸之道,故称为度,新译云到彼岸。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一者忍行。堪忍诸恼能证一切诸法空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学习解说:修忍辱行,甘心忍受各种不堪忍受的烦恼,实证一切诸法悉皆空寂的真相,所以菩萨应当修行忍波罗蜜)

【堪忍】
梵语娑婆,华译为堪忍,是不堪忍受的痛苦都甘心的忍受的意思。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空】
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二者忍行。不见有我为他害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学习解说:修忍辱行,不见有一个实体不变的我被他人所伤害(能破除我执),所菩萨应当修行忍波罗蜜)


  三者忍行。不见众生有怨亲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学习解说:修忍辱行,能平等对待众生没有怨亲的分别,所以菩萨应当修行忍波罗蜜)


  四者忍行。不见自他身可损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学习解说:修忍辱行,不见有自他的分别 不见有身可以被损害(可以破除我相人相),所以菩萨应当修行忍波罗蜜)


  五者忍行。闻毁赞叹心常不动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学习解说:修忍辱行,听闻毁谤或是赞叹内心能常恒不动,所以菩萨应当修行忍波罗蜜)


  六者忍行。能断烦恼诸结使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学习解说:修忍辱行,能断除种种烦恼,所以菩萨应当修行忍波罗蜜)

【结使】
(术语)结与使,皆烦恼之异名。击缚心身,结成苦果,故云结。随逐众生又驱使众生,故云使。结有九种,使有十使。净心诫观发真钞上本曰:“结使。成论云:犹如乳母常随小儿,能系缚生死故名为结,常随生死故名为使,即九结十使。”大乘义章五本曰:“随逐紧缚,称之为使。结集生死,目之为结。结缚众生,亦名为结。”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七者忍行。能断瞋恨诸结使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学习解说:修忍辱行,能断除种种嗔恨习气带来的烦恼,所以菩萨应当修行忍波罗蜜)


  八者忍行。能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学习解说:修忍辱行,能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忍辱得相好),所以菩萨应当修行忍波罗蜜)

【三十二相】
 (名数)具名三十二大人相。此三十二相,不限于佛,总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为现三十二相。天竺国中人于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相,若轮若莲华若具若日月。是故佛手足有千辐轮、纤长指、鼻高好、舌广长而薄,如是等皆胜于先所贵,故起恭敬心。”佛感此相者,由于百劫之间,一一之相,积百种之福,法界次第下之下曰:“此三十二通云相者,相名有所表,发揽而可别,名之为相。如来应化之体现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使见者受敬,有胜德可崇,人天中尊众圣之王,故现三十二相也。”三藏法数四十八谓:一、足安平相,足里无凹处者。二、千辐轮相,足下有轮形者。三、手指纤长相,手指细长者。四、手足柔软相,手足之柔者。五、手足缦网相,手足指与指间有缦网之纤纬交互连络如鹅鸭者。六、足跟满足相,跟是足踵,踵圆满无凹处者。七、足跌高好相,跌者足背也,足背高起而圆满者。八、腨如鹿王相,腨为股肉,佛之股肉纤圆如鹿王者。九、手过膝相,手长过膝者。十、马阴藏相,佛之男根密藏体内如马阴也。十一、身纵广相,头足之高与张两手之长相齐者。十二、毛孔生青色相,一一毛孔,生青色之一毛而不杂乱者。十三、身毛上靡相,身毛之头右施向上偃伏者。十四、身金色相,身体之色如黄金也。十五、常光一丈相,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者。十六、皮肤细滑相,皮肤软滑者。十七、七处平满相,七处为两足下两掌两肩并顶中,此七处皆平满无缺陷也。十八、两腋满相,腋下充满者。十九、身如狮子相,身体平正威仪严肃如狮子王者。二十、身端直相,身形端正无伛曲者。二十一、肩圆满相,两肩圆满而丰腴者。二十二、四十齿相,具足四十齿者。二十三、齿白齐密相,四十齿皆白净而坚密者。二十四、四牙白净相,四牙最白而大者。二十五、颊车如狮子相,两颊隆满如狮子之颊者。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佛之咽喉中,常有津液,凡食物因之得上味也。二十七、广长舌相,舌广而长,柔软细薄,展之则覆面而至于发际者。二十八、梵音深远相,梵者清净之义,佛之音声清净而远闻也。二十九、眼色如绀青相,眼睛之色如绀青者。三十、眼睫如牛王相,眼毛殊胜如牛王也。三十一、眉间白毫相,两眉之间有白毫,右旋常放光也。三十二、顶成肉髻相,梵名鸟瑟腻,译作肉髻,顶上有肉,隆起为髻形者。亦名无见顶相。以一切有情皆不能见故也。此三十二相依法界次第,法界次第依智度论八十八。其他智度论四,涅槃经二十八,中阿含三十二相经所载,皆大同小异。无量义经曰:“一毫相如月旋,二净眼如明镜,三唇,四额广,五狮子臆,六掌有合缦,七指直而纤,八马阴藏,九顶有日光,十上下眴,十一舌赤好如丹果,十二鼻修,十三手足柔软,十四内外相握,十五皮肤细软,十六细筋,十七旋发绀青,十八眉睫绀而展,十九白齿,二十面门开,二十一具千辐轮,二十二臂修,二十三毛右旋,二十四锁骨,二十五顶有肉髻,二十六方口颊,二十七四十齿,二十八胸表万字,二十九腋,三十肘长,三十一踝膝露现,三十二鹿腨肠。”亦出优婆夷净行出门经修学品。与诸本大体同。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八十种好】
法界次第云:
  一、无见顶相。         四十一、随众生意和悦与语。
  二、鼻高孔不现。        四十二、毛孔出香气。
  三、眉如初月绀琉璃色。     四十三、口出无上香。
  四、耳轮辐相埵成。       四十四、仪容如师子。
  五、身坚实如那罗延。      四十五、进止如象王。
  六、骨际如钩锁。        四十六、行法如鹅王。
  七、身一时回如象王。      四十七、头如摩陀那果。
  八、行时足离地四寸而印文现。  四十八、一切身分具足。
  九、爪如赤铜色薄而细泽。    四十九、四牙白利。
  十、膝骨坚着圆好。       五十、舌色赤。
  十一、身清洁。         五十一、舌薄。
  十二、身柔软。         五十二、毛红色。
  十三、身不曲。         五十三、毛软净。
  十四、指长纤圆。        五十四、广长眼。
  十五、指文藏覆。        五十五、孔门相具。
  十六、脉深不现。        五十六、手足赤白如莲华色。
  十七、踝不现。         五十七、脐不出。
  十八、身润泽。         五十八、腹不现。
  十九、身自持不逶迤。      五十九、细腹。
  二十、身满足。         六十、身不倾动。
  二十一、容仪备足。       六十一、身持重。
  二十二、容仪满足。       六十二、其身大。
  二十三、住处安无能动者。    六十三、身长。
  二十四、威振一切。       六十四、手足软净滑泽。
  二十五、一切乐观。       六十五、四边光各一丈长。
  二十六、面不长大。       六十六、光照身而行。
  二十七、正容貌不挠色。     六十七、等视众生。
  二十八、面具满足。       六十八、不轻众生。
  二十九、唇如频婆果色。     六十九、随众生音声不增不减。
  三十、言音深远。        七十、说法不着。
  三十一、脐深圆好。       七十一、随众生语言而说法。
  三十二、毛右旋。        七十二、发音报众生。
  三十三、手满足。        七十三、次第有因缘说法。
  三十四、手足如意。       七十四、一切众生不能尽观相。
  三十五、手文明直。       七十五、观无厌足。
  三十六、手文长。        七十六、发长好。
  三十七、手文不断。       七十七、发不乱。
  三十八、一切恶心众生见者和悦。 七十八、发旋好。
  三十九、面广姝好。       七十九、发色青珠。
  四十、面净如满月。       八十、手足有德相(坐禅三昧经云胸有德字手足有吉字)。
FROM:【佛学次第统编(杨卓 编)】


  九者忍行。能离恶道生梵天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学习解说:修忍辱行,能脱离恶道上升梵天修清净行,所以菩萨应当修行忍波罗蜜)

【梵天】
1.色界之初禅天名。因此天无欲界的淫欲,寂静清净,故名梵天。此天共有三天,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通常所说的梵天是指大梵天王,名叫尸弃,他深信正法,每逢有佛出世,必定前来请转法轮,此梵天与外道所说的梵天不同。
2.总称色界之诸天。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十者忍行。能过一切损害境界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学习解说:修忍辱行,能超越一切痛苦的境界,所以菩萨应当修行忍波罗蜜)

【损害】
p1252
瑜伽八十四卷十七页云:损害者:谓现前苦故。
FROM:【法相辞典(朱芾煌编)】

【境界】
指与心相对的外境。境随心转,各因心情不同,境界亦异。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十一者忍行。能得尽智无生智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学习解说:修忍辱行,能证得[尽智](断尽烦恼时所生的自信智)和[无生智] (大乘菩萨证无生之理之智),所以菩萨应当修行忍波罗蜜)

【尽智】
谓阿罗汉断三界见、思惑竟,即知我生已尽,梵行清净,是名尽智。(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亦云无学。)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十智】
1、小乘所立的十智。
一、世俗智、即见谛以前一切凡夫的智,与烦恼相应,故称“有漏智”;
二、法智,即证欲界苦集灭道之智;
三、类智,即证上二界苦集灭道之智;
四、苦智,即知上下界苦谛之智;
五、集智,即知上下界集谛之智;
六、灭智,即知上下界灭谛之智;
七、道智、即知上下界道谛之智;
八、他心智,即知他人心想之智;
九、尽智,既断尽了一切烦恼,则知我已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即断尽烦恼时所生的自信智;
十、无生智,即利根的阿罗汉,既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之事已毕,自觉已无生而不再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之智。(上述十智,法智以下之智,皆属无漏智)
2、大乘所立如来所具之十智。
一、三世智,于三世诸法通达圆明之智;
二、佛法智,通达一切佛法说法度生之智;
三、法界无碍智,知一切众生本具法界之体,事理融通不相妨碍之智;
四、法界无边智,知众生色心诸法充满一切而无边际之智;
五、充满一切世间智,如来从定起广大妙用周遍充满世间之智;
六、普照一切世间智,如来有大智慧光明普照无量世界之智;
七、住持一切世界智,如来有大神力,住持世界,摄化一切众生之智;
八、知一切众生智,如来知一切众生善恶因缘之智;
九、知一切法智,如来既知所化众生,复知能化诸法之智;
十、知无边诸佛智,如来出现于无边诸佛世间而知说法教化一切众生事之智。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无生智】
(术语)声闻果十智之第十。阿罗汉之最极智也,已断三界之烦恼,证知我身更不受生于三界,阿罗汉果之智也。【又】大乘菩萨证无生之理之智也。往生论注下曰:“岂不能转生见为无生智乎?”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十二者忍行。能降一切恶魔诸境界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学习解说:修忍辱行,能降伏一切恶魔变现的境界不被障碍修行佛道,所以菩萨应当修行忍波罗蜜)

【恶魔】
(异类)障碍佛道之恶神之总称。圆觉经曰:“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法苑珠林曰:“恶魔波旬,将八十亿众,欲来坏佛。”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境界】
指与心相对的外境。境随心转,各因心情不同,境界亦异。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十三者忍行。能见如来无量功德庄严身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学习解说:修忍辱行,能见如来无量功德庄严身,所以菩萨应当修行忍波罗蜜)


  善男子。是名菩萨十三种观修羼提波罗蜜得大利益。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学习解说:善男子,这些就名为[十三种观修羼提波罗蜜得大利益],以此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道))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3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691

[布施勋章]

4#
发表于 2021-3-5 08: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师兄们光明互动分享心得


维摩诘言:

此土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 所以者何?
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余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
以布施摄贫穷;
以净戒摄毁禁;
以忍辱摄嗔恚;
以精进摄懈怠;
以禅定摄乱意;
以智慧摄愚痴;
说除难法度八难者;
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
以诸善根济无德者;
常以四摄成就众生;

是为十。」

(节录经文自:为什么在娑婆世界修行一生,胜过在其他佛国世界百千劫修行? ~ 维摩诘所说经)


============


说到【以精进摄懈怠】,佛陀在《大般涅槃经》中教导:


  云何[精进]
(学习解说:什么是[精进])


  若有比丘欲令[身][口][意]业清净。远离一切诸不善业。修习一切诸善业者。是名[精进]
(学习解说:如果有比丘,想要令[身][口][意]三业清净,而远离一切不善的业行,修习一切善法善行,这样名为[精进])


  是勤进者系念六处。所谓[佛][法][僧][戒][施][天]。是名[正念]
(学习解说:像这样发心勤行精进的行者,应当一心系念六处,所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这样系念,则名为[正念]

【[为什么要念佛?]
就像从小立志做大事,就会朝目标前进
因为佛有大智慧大慈悲,是真正觉悟者,
每个佛菩萨都曾经发过大愿,俱足大慈悲,
所以都是我们忆念学习成佛的目标,
因此我们一心念佛,仿效佛菩萨的大慈悲精神,
就像从小阅读伟人故事,受到精神的感染,
奋起向上,相由心生,业由心转,转凡成圣
透过时时忆想佛菩萨和念佛菩萨名号,仿效佛菩萨的精神,
我们由心性上逐渐改变,心常忆念佛菩萨的慈悲智慧和光明
借此逐渐由心改变我们的思想行为,真正逐渐把自己由凡夫转变佛
所以佛弟子应该随时念佛
而且透过实际念佛转凡心为佛心的过程,
得到和法界一切佛菩萨以及一切众生相应共鸣(认可与帮忙,就是所谓加持)
因此能逐渐成就佛法大事业,这种威力就是功德
所以念佛能成就大功德】
(详见  [初学解答] 为什么要念佛? 为什么要持咒? 为什么要诵经? 为什么要回向?)


相关学习:如何修学[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六念】
一、念佛,念佛具足十号,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除众生之苦,我欲与佛一样;
二、念法,念如来所说之一切法,有大功德,乃无上妙药,我欲证之而施与众生;
三、念僧,念僧是如来弟子,得无漏法,具足戒定慧,为世间之福田,我也想修僧之行;
四、念戒,念戒行有大势力,能防一切之恶,我欲精进持戒;
五、念施,念布施有大功德,既能拔人之苦,且能去除自己之悭贪,我欲以布施普利众生;
六、念天,念诸天有自然之快乐,皆由往昔勤修十善之因,我亦欲勤修善业,以便善因得善果。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具正念者所得三昧。是名[正定]
(学习解说:具正念的行者能获得的三昧,名为[正定]。

【(词解:三昧(梵文:समाधि Samādhi),又译三摩地、三摩提,意译为等持、正心行处、「心一境性」,佛教术语,意指专注于所缘境,而进入心不散乱的状态,皆可称为三摩地)】
详见:瑜伽师地论:为证「心一境性」及断喜乐。当勤修习四种作意)


  具正定者观见诸法犹如虚空。是名[正慧]
(学习解说:具正定的行者,观照见到诸法犹如虚空没有挂碍的真实之相,名为[正慧]。)


  具正慧者远离一切烦恼诸结。是名[解脱]
(学习解说:具正慧的行者,远离一切生死烦恼,名为[解脱]。)

(经文节录自:云何精进?正念?正定?正慧?解脱? ~ 大般涅槃经)


由以上经文可知,[精进]要以[正念]为导向,这样的精进才能确保是正精进。


经文里讲到的“勤进者系念六处。所谓[佛][法][僧][戒][施][天]。是名[正念]
这里的六念,会随着修行者次第的不同修法上也会不太相同


这边以[念佛]为例,
【对佛法深入的情况不同,修行次第就会不同,
修行的[方法][观念][思维][观照][知见]都会有所差异
到了比较深入的境界,把自己的[身口意]都融入佛菩萨的知见正观中,这样就是在念佛
所以念佛当下的发心很重要,就是您念佛当下是什么心,
如果能调整好发心,调整好当下的心,然后身口也由心而发,这样身口心就会一致
例如,您念观世音菩萨的时候,心想着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
把这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心融入自己的心中,让自己也有这份大愿心
让自己的[身口心]都融入大慈大悲的氛围中,
这种让[身口心]达成[正思维定境]的观照的情况就是[正观],就是[念佛]
这是佛陀在佛经上都有讲过的】(详见 [简单说明]佛友的念佛实修案例&念佛心要)


可见,「正思维」实际可以是一种较深入的[念佛],
随时正思维,能让自己持续保持在正念、正观、正定当中,
这样自然能[远离一切诸不善业。修习一切诸善业],远离一切懈怠放逸,增上解脱智慧


如善知识教导的:
【如果有在思维微细道理上努力,思维本身这个过程,就能断除恶念和恶习,因为思考一个主题就能断除原本所想的恶念
尤其以修行佛法而进行的思维,那就是「正思维」,就能进而引起「正念」,甚至进入「正观」
所以,基本上,常「正思维」就能引起「正念」和「正观」,心念就能保持在「正念」上,就是随时「正观」,就是「正定」】


(详见 看似退步是向前)


以上初浅思维,和同修们分享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3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691

[布施勋章]

5#
发表于 2021-3-6 14: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师兄们光明互动分享体会


维摩诘言:
此土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 所以者何?
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余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
以布施摄贫穷;
以净戒摄毁禁;
以忍辱摄嗔恚;
以精进摄懈怠;
以禅定摄乱意;
以智慧摄愚痴;
说除难法度八难者;
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
以诸善根济无德者;
常以四摄成就众生;

是为十。」

(经文节录自:为什么在娑婆世界修行一生,胜过在其他佛国世界百千劫修行? ~ 维摩诘所说经)



===============


说到【以禅定摄乱意】,末学透过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的相关帖子,分享一些初浅体会


我们所在的这个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相较其他佛国净土,是恶心恶业众生物以类聚共业感召的不清净世界(相关学习:[心净,则国土净]的原理)
所以,无论外在环境(天气的冷热、世俗的种种),或是所接触的众生,无不会引发我们的妄想烦恼(也就是扰乱我们的心念心意,当然这也是因为自身有业障与之相应,如果业障轻微就能快速超越)

而实际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有因果,都在制造我们生命未来的走向。(也就是说,每个人每个当下都在制造您自己的未来)
如果不能随时断除妄想杂念,那么【念头一执着,这就是轮回业,轮回不是只有指死后不断轮回
死后的轮回是由现在观念念头的轮回所造成的】(详见 [略说]念头的执着和造业,以及修行转念)

所以,练习禅定,断除妄念,清净自心,对于解脱轮回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的禅定,基本上是指一心不乱,指清净心没有妄念的状态,
深入探讨,则有深浅不同的禅定状态和实义观照】(详见:[分析解说]禅定觉观的实修练习)

【虽然禅是禅,定是定,但是,因为一般人不明白,不同种类的修行人观念也不同
所以,经常把「禅」当作「禅定」,把「禅定」当作「定」】

其实【禅是指观念,定是指安定
禅定就是指透过观念来达到身心安定】
(详见:禅定的超科学佛法原理)

【禅是一种超越人类思想的观念
因为这种观念超越人类思想,所以能摆脱人类的执着,因此而安定,所以叫作禅定】

由此可见,学习正确的观念(佛法的观念),并随时保持正观实在太重要了,决定我们是否能最终解脱。

由此也可以联想到,极乐世界的树、风、水、鸟、以及宝网等一切都在演绎着法音,佛菩萨也在不断说法,
其实都是在加强熏修行者的正念正受和正定,进而达到智慧解脱的状态

所以,在佛国净土里修行和保持禅定是很容易的
而在娑婆世界想要修行禅定则会因为外境(众生共业所感)和自身(心)的业障而多有障碍


不过事情也往往是一体两面的,恶劣的外在环境和行者自身存在的诸多习气,却也正是练习禅定觉观,快速增上修行功德的好机会。
在娑婆世界中【透过禅定,就能调整身心状态,也能破除种种苦受,甚至决定投生或往生的去处
如果我们能改变观念,消除恶习,以佛法的观念取代世俗人类的观念,这样就能逐渐提升生命型态】
(详见  禅定的超科学佛法原理)


(对于在不同净土修行和在娑婆世界修行的对比,善知识是这样比喻来形象说明的:
〔节录自: [略说]只要念佛就好?一门深入?一经通经经通?(初学佛弟子的种种分别执着

【这边顺便说明,极乐世界,和,不动佛国,和娑婆世界的不同
用现在网路游戏来说明,,现在的线上游戏online,game的练功环境中,
除了一般野外,大概有下列几种

第一种就是没有必须要达到高等级才能进入的门槛限制,,,适合新手的安全练功场,那边没有等级很高的怪物
让新手玩家可以很安全的把等级练上去,,但是相对的经验值比较低,,如果一直待在里面,必须花比较久的时间才能练高

第二种就是,必须要达到一定等级,,属于高等级玩家才能进入的练功场

第三种就是,没有等级限制,,但是怪物很可怕,,低等级的玩家很容易死亡而损失经验,,不容易把等级练上去
但是相对的打怪的经验高很多,,如果玩家没有死亡,,可以很快的把等级练高】


其实这段教导,也在说明[为什么在娑婆世界修行一生,胜过在其他佛国世界百千劫修行]的原因)


回说,讲到禅定的练习,一般人多会想到静坐观修,实际上,
【禅定不是一定要透过所谓的打坐禅坐来练习
其实任何时刻随时随地都能练习禅定
哪怕是等公车的一小段时间或坐公车上闭眼的一刹那
甚至想打瞌睡,或睡觉,或洗澡,或吃饭的时候,
或骑车,或者开车,或上课,或上班,
甚至蹲厕所,或坐在马桶上,或者正在电脑前上网
全都能练习禅定觉观】(详见:[分析解说]禅定觉观的实修练习)

因为练习禅定的根本是在于去除妄念,所以有妄想的当下都是练习禅定的好机会
而一般凡夫众生无知无觉所以意识不到这点,或是即便有所了解,也因为习惯放纵自己的习气,而没有落实

善知识在[分析解说]禅定觉观的实修练习中,
为我们例举了很多日常可以用来练习禅定的情况,拓展了我们对禅定修持的认知(这是善知识的慈悲,也是善知识的智慧)

【所有[妄心][贪瞋痴][无明][欲望]生起的时候都可以练习禅定,
例如,生气的时候可以察觉怒气,这时候可以练习禅定
感觉冷的时候,感觉热的时候,蚊子叮咬(痒)的时候,肚子饿的时候,男女欲望来的时候
急忙烦躁的时候,担心害怕的时候,口欲来的时候,购物欲来的时候,意见冲突的时候
生病的时候,太亮太吵睡不着的时候,想睡觉的时候,闻到臭味的时候,闻到美食的时候
看到美女俊男的时候,被毁谤或称赞的时候,为钱愁苦烦恼的时候,昏沉的时候,浮躁的时候
遇到灾难的时候,为了婚姻生子苦恼的时候,被鬼神非人干扰的时候,拥有神通的时候
享受轻安快乐的时候,自以为实证的时候】

(具体的修持方法,请详细学习这篇[分析解说]禅定觉观的实修练习)

由此可见,修习禅定不一定只是静坐的方式,更可以是这样动态的方式随时随地来练习


不过任何修持还是要按部就班的来落实,循序渐进次第增上
尤其娑婆【末法罪重众生不应该马上修禅定智慧,而应该先修忏悔】

因为【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毀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具体修忏悔的方法详见[占察忏]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占察善恶业报经)

再者,
以佛法来说,不论[大乘][小乘]或[在家][出家],
是一定要先[持戒]才能修[禅定]的,因为这样才不会出问题,
(这在末学的帖子中讲过很多次了,您可以多搜索就会明白)
所以[菩萨道][六度]的顺序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初地菩萨]到[六地菩萨]的主修也分别是这六项,这参考[华严经十地品]就会知道
如果是[小乘解脱道]来说,更是注重[戒律],因为只是自度,不需要普渡众生的方便
[解脱道]注重自己解脱,所以更是要断除一切行为和心念的杂染
[菩萨道]则注重[发起大乘心普渡众生]和[不退转],所以有种种方便
[解脱道]观察[不净][无常][苦],以[出离]和[厌世]为发心
[菩萨道]则是[广大包容][光明圆满法界],特别注重[大乘发心]
相较下,[解脱道]是比较刻苦的,但是[菩萨道]发心更大更超越一切苦
所以想要修行禅定,不论大小乘必定都要先降低或断除[凡夫恶心]和[世俗心]
不然,[打坐]或[观想]的过程,就容易因为[恶劣心]或[世俗心],而引发种种幻境,甚至引来外在非人鬼神的干扰或魔扰
所以,佛经上教导的[解脱道比丘],都是持戒,舍弃一切,自己在野外安静处修禅定的
[解脱道]的重点就是要舍弃一切,[菩萨道]的重点则是发起普渡众生的心
菩萨道行者,不论[在家]或[出家],也都是要由基础修行做起,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出家人]因为舍弃家庭和世俗,所以才有条件比较快速学习[禅定]
(详见  [略说实修事前须知]戒律与禅定的基础知识和观念)

并且,想修禅定要有善知识教导,也要先做到基础修行,更要有完整健全的知识
所以要先由佛经学习正确的方法,按部就班增上,才不会出问题




相关学习:

[由浅入深][实修佛法总辑]~诸经辑要&问题解析&实修次第&心法观修(23楼)

[略说实修事前须知]戒律与禅定的基础知识和观念

[问答]修行佛法中或修行禅定中着魔是怎么一回事?

[略说]如何静坐(打坐)?如何静坐才不会出问题?

[问答]打坐

[必读]世间常见各种着魔现象,与修行过程的身心变化 ~ 楞严经(50阴魔的前30种魔境)

色受想阴(色受想蕴)三十魔~ [楞严经]原文与白话

[白话解说]什么是禅坐? ~ 维摩诘所说经

[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打坐,施食,放生,超度,回向]一切行法的根本心法和心要

什么是禅? 您坐禅吗? 禅是坐出来的吗?‏‏

[诸经辑要]什么是禅?什么是禅定波罗蜜?

[介绍]楞伽经 ~ 四种禅

如何修学禅观 ~ 瑜伽师地论

修行三摩地(禅定)常犯的二十种过失~ 瑜伽师地论

行菩萨道如何修学禅定? ~ 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

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禅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禅观实修]:[不净观],[慈愍观],[缘起观],[界差别观],[数息观] ~ 瑜伽师地论

[止观次第实修]: 九种[奢摩他],四种[毗钵舍那] ~ 瑜伽师地论

为证心一境性及断喜乐。当勤修习[四种作意] ~ 瑜伽师地论

什么是[阿兰若比丘]? [阿兰若法]? (如何修寂静禅定?) ~ 大宝积经

[分析解说]禅定觉观的实修练习

是名三净观,若能勤修习,是名佛出世~ 圆觉经

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毗婆奢那

[慈心三昧]令诸菩萨。不经勤苦。而能速疾证佛菩提...[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

[案例说明]禅观实修的案例解说

[略说]民间自修者自以为的禅定状况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3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691

[布施勋章]

6#
发表于 2021-3-7 17: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同修光明互动分享心得



维摩诘所说经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维摩诘言:
此土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 所以者何?
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余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
以布施摄贫穷;
以净戒摄毁禁;
以忍辱摄嗔恚;
以精进摄懈怠;
以禅定摄乱意;
以智慧摄愚痴;
说除难法度八难者;
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
以诸善根济无德者;
常以四摄成就众生;

是为十。」

(详见:为什么在娑婆世界修行一生,胜过在其他佛国世界百千劫修行? ~ 维摩诘所说经)


=========


上面经文里讲到,【以智慧摄愚痴】

相较佛国净土是诸上善人聚会的清净之处,娑婆世界则是个大染缸,是众多恶业和愚痴众生汇聚之所

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者要避免被世俗的习气所染污(变愚痴),甚至能开导利益引领众生走向解脱
除了要修习[六度]的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来对治,
还尤其需要【深入经藏,逐渐明白甚深实相,以出世间智慧破除世俗烦恼和疑惑
智慧是破除一切障碍的根本,所以实修者应逐渐深入甚深智慧】
(详见 爱欲是一切轮回的根源)


回说【以智慧摄愚痴】,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智慧]:

【什么是智慧?
简单说,古人说的「兵不血刃」就是一种可能的展现
仔细来说,智慧必须具备仁心,要仁爱,可能并非某方面专业,但却也必定聪明
重要的是能提供各生命或群族在生存、发展、共和、提升、进化各方面有更好的选择与结果
而这往往对于生命和世界都要有更深的透彻与了解,才能提供正确的方向与方法

以佛教来说,佛才是真正的觉者,才具备大智慧
因为佛陀完全明白因果与轮回,知道生命轮回与解脱的正确方向,所以佛陀才具备真正智慧
所谓『仁者无敌』,这是因为这才是生命提升的正确方向
而一般人或学者,如果不明白因果与轮回,不明白生命的真相,也就是不明白什么叫「智慧」
那往往无法明白『仁者无敌』的意义,更无法相信『仁者会无敌』
而其实,因果与轮回并不是迷信,而是宇宙中深奥的法则与规矩
世俗的聪明因此无法明白,因为深入生命与法界原理的范畴是属于智慧
而学佛和修行就是在学习深入智慧】
(详见:聪明与智慧的差别)

(相关学习:[略说]法界真相
[略说]学习面对人生(生命)的真相(实相)
[古今中外的生命形态探索]:您知道生命的真相吗?
[建议初学必读]~认识生老病死和法界真相,以及改变命运的原理和方法)

【佛法中所讲的智慧是指「真正明白法界原理、轮回真相与解脱轮回的智慧」】(详见:我是哪种根器?)

【[慧]就是因为有智慧,所以对于世间的各种事情,都能知道原因和原理,能明白因果,能明白事情原委
因为知道因缘果,不被事相迷惑,
所以就不会产生误会,也不会乱生气,
就不会怪罪众生,而能体谅众生,
甚至知道解决的方法,而能开导众生

这就是智慧的殊胜】
(详见:[案例问答]戒定慧实修略说)


具足智慧的好处,佛经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二种观。修行[般若波罗蜜]得大利益。菩萨应修[慧波罗蜜]。
何等十二。


一者般若。远离诸垢能发光明。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离诸黑暗法故。
二者般若。悉能觉了诸暗障碍。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照除烦恼稠林故。
三者般若。能放一切智慧光明。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离一切诸无智故。
四者般若。如犁耕地除诸草秽。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拔诸无明根本故。
五者般若。如利铁钩随意琢斫。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钩断诸爱网故。
六者般若。如金刚杵不为一切诸物所坏。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破碎烦恼山故。
七者般若。如大日轮离诸云翳。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干竭一切烦恼诸淤泥故。
八者般若。如大火聚烧诸秽草。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焚烧业烦恼树故。
九者般若。如摩尼珠能照一切。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无暗心不迷诸法故。
十者般若。能住寂灭究竟实际。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无所有故。
十一者般若。能灭有相心无分别。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无相故。
十二者般若。能成无愿心无求乐。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过三界故。


善男子。是名菩萨十二种修行[般若波罗蜜]得大利益。

(详见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波罗蜜的功德~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对比佛国净土,娑婆世界是众生的妄想所构筑,其特质就是无明愚痴,其间众生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也是如此,
对此,[瑜伽师地论]中有很详细的描述(详见:[愚痴凡夫的特征]看看我们自己是吗? ~ 瑜伽师地论)

(我们可以就此进行对照检讨,看看自己是否也有下列愚痴的特征,需要用智慧来对治
也可以将这些内容熟记,用来日常中观察众生性,并思维救度之法,以此来增上度众和解脱智慧)


[愚夫]有四种相。
一[不作善作]。
(附注:不做好事,[作]通[做])
二[作于恶作]。 (附注:经常做坏事)
三[二种杂作]。 (附注:善恶参杂也是愚痴的象征)
四[虽复一向作于善作而于善作不如实知]。
(附注:虽然常做好事,但是不明白善恶和解脱轮回的详细道理)


(学习笔记:这四相是按照愚痴的深浅程度来逐个例举的。由思维经文可知,真正明白原理,才能真正脱离愚痴的状态。)


又有四种愚夫之相。
一[不决定慧]。 (附注:即[决定不慧],就是没有智慧)
二[邪决定慧]。 (附注:即[决定邪慧],就是充满邪见思想)
三[不起加行]。 (附注:不知道修行解脱轮回,[加行]就是入正道增上修行)
四[所作奸诈]。 (附注:行为做事奸诈狡猾)


又有四种愚夫之相。
一[非处欢喜]。 (附注:即欢喜非处,就是说对于正法佛法不知道欢喜,反而喜欢世俗欲乐男欢女爱)
二[非处愁忧]。 (附注:即愁忧非处,就是整天烦恼忧愁于世俗欲望)
三[决定艰辛]。 (附注:因为不知道学习佛法解脱轮回,所以必定过着辛苦烦恼的生活)
四[先不观察]。 (附注:做事情没有观察力,凡事欠缺审慎思维查察)

又有四种愚夫之相。
一[邪思构]。 (附注:常用错误或邪恶的思维去思考事情)
二[邪发起]。 (附注:常生起错误和邪恶的心念和想法)
三[设施功劳多分无果]。 (附注:做事情经常花了很多工夫却没有成果)
四[由此因缘多生愁叹。又诸愚夫多分少福运业薄劣]。
(附注:一事无成,经常哀怨感叹人生,福报少,家产事业也薄弱下劣)

复次有二种愚夫之相。何等为二。
一者[于所应求不如实知]。
二者[非所应求而反生起]。

何等名为[是所应求]。
所谓涅槃诸行永灭。而诸愚夫于当来世诸行不生。都无乐欲。于诸行生。唯有欣乐。由是因缘于所应求及诸行生所有众苦。不如实知。

(附注:解脱轮回才是众生所应该做的,可是愚痴凡夫却对解脱没有兴趣,或不努力,反而只对世俗欲乐有兴趣,所以众生对于解脱乐和世俗苦不能有深入的了解)

何等名为[非所应求而反生起]。
[非所求]者。谓[老病死]。 [非爱合会]。 [所爱别离]。 [所欲匮乏愁叹忧苦]。 [种种热恼]。彼于如是诸行生起。反生欣乐。于生为本一切行中。深起乐着。于生为本所有诸业。造作积集。由是因缘于有生苦及生为本老病死等众苦差别。不得解脱。如是名为[非所应求而反生起]。

(附注:对于生老病死等等不应该追求的[世间苦]却心生向往勤于追求,所以无法解脱)

复次诸[外道辈]。略有[五种愚夫之相]。由彼相故堕愚夫数。谓
1.诸外道性聪慧者。犹尚不免怀[聪慧慢]。况非聪慧。是名[第一愚夫之相]
2.又诸外道多为[贪求利养恭敬][自赞毁他]。是名[第二愚夫之相]
3.又诸外道若诸圣者为说正法正教正诫。即便[违逆呵骂毁呰]。是名[第三愚夫之相]
4.又诸外道[憙自陈说][似正法论]。或开示他。是名[第四愚夫之相]
5.又诸外道虽为如来如来弟子之所降伏。亦知如来所说法律是真善说。知自法律是妄恶说。然由[我慢]增上力故。都[不信受]。乃至[不集观察因缘]。是名[第五愚夫之相]

复次[世间愚夫]略有[二种愚夫之相]
一,乐习行能引自他[无义利行]。
二,于四处不得善巧。

当知能引[无义利行]有四种相。
云何为四。谓能生起四种苦故。
一[他差别苦]。
二[内差别苦]。
三[时差别苦]。
四[身差别苦]。

[他差别苦]者。
或有疫厉谓[非人]作。或有灾害。谓[人]所作。或有已遭。或恐当遭于所未遭而生怖畏。
如是名为[由他增上所生众苦]。

(附注:1.由非人造成的疾病,2.或由人造成的灾难,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恐惧害怕所生的痛苦)

[内差别苦]者。
谓[界相违]疾病因缘。名为[灾患]。

(附注:因为不明白世间和出世间道理,心不清净不透彻而容易产生种种疾病等灾患)
[所爱变坏][所欲匮乏]生染恼心。名为[扰恼]。
(附注:所爱的变异或损坏,所求的缺乏短少,因此产生烦恼,例如,钱财事业妻儿)
如是名为[由内增上所生众苦]。
此复如前应知。或有已所遭苦。或恐当遭生怖畏苦。

(附注:和上一项苦一样,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恐惧害怕而产生痛苦)

[时差别苦]者。
谓即如是诸品类苦过去已有。未来当有。现在今有。
如是总名[时差别苦]。

(附注:就是这些苦,不论[过去][现在][未来]都会一直发生,所以称为[时差别苦])

[身差别苦]者。
谓自习行邪行为因。能令己苦。由是因缘。他虽正行亦能令苦。
如是名为[身差别苦]。

(附注:因为过去的邪恶行为,虽然现在已经改过,但是仍然受到习气的困扰之苦)

当知此中前三名。为唯能引[自][无义利行]。后一名为亦能引[他][无义利行]。

云何[四处不得善巧]。
谓于[诸界][诸处][缘起处][非处]中。皆不了达。与上相违。当知即是聪慧二相。

(附注:因为没有智慧,没有通达世事,所以处处都产生错误,处处碰壁)

复次愚位有五。若于中转堕愚夫数。何等为五。
一[不获得俱生慧故]。 (附注:生来就没智慧)
二[不获得从闻他音缘生慧故]。 (附注:无法透过听闻得到智慧)
三[不获得真圣慧故]。 (附注:无法得到真正圣者的智慧)
四[愚痴缠所缠缚故]。 (附注:愚笨和执着的障碍,所以愚痴)
五[彼随眠所随缚故]。 (附注:睡眠的障碍,所以愚痴)








由上面的经文,我们可以知道部分造成愚痴的成因

那么更多造成愚痴(愚笨)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继续来学习佛经的教导
(详见 为什么会[愚笨]或[退失智慧]? 如何[增长智慧]?)


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以下节录)

尔时世尊。告大迦叶。
菩萨有[四法退失智慧]。何谓为四。
不尊重法不敬法师。
所受深法秘不说尽。
有乐法者为作留难。说诸因缘沮坏其心。
憍慢自高卑下他人。

迦叶。是为[菩萨四法退失智慧]。】


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邪智报]
一者不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没有常向有智慧的出家人或修行人询问佛法)
二者显说恶法。(宣扬或教导人违犯世间法律的方法[例如杀盗淫,逃税],或不能解脱六道的外道法[例如邪咒术,风水,算命])
三者不能受持修习正法。
四者赞非定法。以为定法。(定就是指禅定,因为定能生慧,正确的禅定才能产生智慧.故此句说明”把外道定或者非定法当作正确禅定法”)
五者恡法不说。(恡=吝)
六者亲近邪智。
七者远离正智。

八者赞叹邪见。(例如,杀盗淫,逃税,邪咒术,风水,算命,采阴补阳)
九者弃舍正见。
十者见痴恶人。轻贱毁呰。(对愚痴或行恶之人,应心存慈悲随缘救度,勿轻视毁谤)
以是十业。得邪智报。


------------


[清净光明专辑]中对此也有相关教导:

【众生常会故意健忘或遗忘或忽略自己的错误,会习惯性的闪避自己的错误
这是很常见的习气,让自己不去面对自己和正视问题
这种习气久了就会造成障碍智慧,
就会没智慧,就会变笨
所以众生为什么会变笨,其实就是没有勇气面对问题
久了,就真的没有智慧看到问题的症结】
[短讯回覆]心法深入说明,表法和心法修持的差异&众生愚笨的原因)


【从因果原理上来看,如果自己不愿或不肯或害怕面对正确和真实
这样的深层心念,久了,经过累世累积,就会使自己固执、懦弱和变笨,就会堕入黑暗面的种种业力和障碍之中
为什么会变笨?!
因为逃避面对正确的认知,自己反其道而行,就是自己堕入错误中而无法自觉,那就会变笨
这样就容易面对任何事情都做出错误的事情或决定
固执和懦弱也是同样道理】
(详见:真心忏悔的重要性&不能真心道歉的严重性)







那么,愚痴的后果是什么?

【无明,是指过去世无始劫以来的烦恼
无明就是存在第八识, 第八识就像仓库, 就像生命不断轮回的记忆库
善恶种子都存在第八识中, 无明就是愚痴, 是相对于圆满的佛性

所以,十二因缘起于第八识1.无明(于第八识中)
然后进入第七识(行蕴,心念瀑布流) 2.行(这里的行就是行蕴,指第七识)
然后进入第六识(就是一般讲的意识) 3.识(这里是指第六识, 生成指意识已经投胎)
4.名色(名指第六识,色指第五识, 此时有意识和肉体, 但是眼耳鼻舌尚未生成)
5.六入(六根生成) 6.触(产生六触) 7.受(因为六触产生六种觉受分别)
8.爱(对六种觉受产生贪爱) 9.取(对六种觉受产生执取) 10.有(因执着而产生现业果报)
11.生(以前面的方式不断出生) 12.老死(不断以前面的方式老死)】

(详见 [必修]十二因缘)

由这段教导我们可以明白,愚痴无明是生死轮回和一切痛苦的根源。

而要消除愚痴烦恼、生死轮回之苦,唯有以佛法的智慧来对治。





具体如何转愚痴为智慧,方法有哪些呢? 请看佛经的教导
(详见 为什么会[愚笨]或[退失智慧]? 如何[增长智慧]?)

(这是行者自修,摄住愚痴转为智慧的方法;也是佛菩萨慈悲,摄受众生脱离愚痴进入正道修行的善巧方便)


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
复次迦叶。
菩萨有[四法得大智慧]。何谓为四。
常尊重法恭敬法师。
随所闻法以清净心广为人说。不求一切名闻利养。
知从多闻生于智慧。勤求不懈如救头然。
闻经诵持乐如说行不随言说。

迦叶。是为[菩萨四法得大智慧]。】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以下节录)
隋洋川郡守瞿昙法智译

若有众生。[恭敬合掌]。得十种功德
一者得胜福报。
二者生于上族。
三者得胜妙色。
四者得胜妙声。
五者得胜妙盖。
六者得胜妙辩。
七者得胜妙信。
八者得胜妙戒。
九者得胜妙多闻。
十者得胜妙智
是名恭敬合掌得十种功德。
...
若有众生。[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
一者照世如灯。
二者随所生处。肉眼不坏。
三者得于天眼。
四者于善恶法。得善智慧。
五者除灭大暗。
六者得智慧明。
七者流转世间。常不在于黑暗之处。
八者具大福报。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

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正智报]
一者善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
二者显说善法。(宣扬世间善法和出世间佛陀正法)
三者闻持正法。(多听闻修持佛陀正法~真正能解脱轮回的方法)
四者见说定法。叹言善哉。(支持响应别人说佛陀所教导的正确禅定方法)
五者乐说正法。(喜欢宣扬佛陀正法)
六者亲近正智人。(多接近”学习佛陀正法而有智慧的人”)
七者摄护正法。(广学领受佛陀正法,并且护持正法)
八者勤修多闻。(勤奋修学佛陀正法,多听闻佛陀正法)
九者远离邪见。(远离世间邪见和外道邪见~错误修道的知见,无法解脱轮回)
十者见痴恶人。不生轻贱。(对愚痴或行恶之人,应心存慈悲随缘救度,勿轻视毁谤)
以是十业。得正智报。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下节录)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妙法莲华经(以下节录)
若欲住佛道,成就自然智,常当勤供养,受持法华者。
其有欲疾得,一切种智慧,当受持是经,并供养持者。

...
不闻法华经,去佛智甚远,若闻是深经,决了声闻法。
是诸经之王,闻已谛思惟,当知此人等、近于佛智慧

...
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若人读诵受持是经,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复能起塔,及造僧坊、供养赞叹声闻众僧,亦以百千万亿赞叹之法、赞叹菩萨功德,又为他人、种种因缘,随义解说此法华经,复能清净持戒,与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瞋,志念坚固,常贵坐禅、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

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利根智慧,百千万世、终不瘖哑,口气不臭,舌常无病,口亦无病,齿不垢黑、不黄、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粗涩、不疮胗,亦不缺坏,亦不喎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无诸可恶,鼻不匾[匚+虎],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狭长,亦不窊曲,无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以下节录)
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慧多闻,恒求胜法,常遇善友,永断魔罥,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愁苦恼...
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严,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


楞严经(以下节录)
是咒(楞严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心者。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盘茶,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以下节录)
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首楞严三昧经(以下节录)
欲[大富]者,应[加布施]。
欲[得妙色]者,应[修忍辱]。
欲[得辩才]者,应[敬师长]。
欲[得陀罗尼]者,应[离增上慢]。
欲[得智]者,应[修正忆念]。
欲[得乐]者,应[舍一切恶]。



【世尊。何谓菩萨能行[智慧]
佛言。于一切法无有戏论。】

(详见  菩萨行者,如何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波罗蜜? ~ 思益梵天所问经)


相关学习:《瑜伽师地论》:如何依「八正道」实证「闻、思、修」三种智慧?


---------


[清净光明专辑]中,善知识也教导了我们增长智慧的方法:


智慧从正确的知见而来
佛陀教导的就是法界中最正确的知见
按照佛陀的教导,就能增长智慧
所以大家要多读经,了解经义,就能增长智慧

反之,就造就[邪见]和[愚痴]
(详见:[略说]众生求福慧,福慧从哪来?)


如何增长智慧呢?
最简单的智慧获得方式就是听闻,所以叫做闻慧
也就是学习佛陀和圣人的知见和智慧,这样自然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要多听经闻法,
例如知道六道轮回真相,就不容易因为一些事情和众生争执
或者知道众生愚痴,就能体谅众生,发心开导众生
明白这些道理,这样就能解除心中的疑惑和误会
没有疑惑和误会,自然就容易生起对众生苦难的同情心和慈悲心
就能有平等平静的心而产生智慧去解决困难
(详见 [案例问答]戒定慧实修略说)


多净心念佛可得[定],多了解佛经义理可得[智慧]
(详见 [略说实修要点]戒定慧三学的实际修持需要平衡发展)


【药师佛的法门就是增长现世世间福报和智慧的法门】
【念楞严咒,或者文殊菩萨名号也都能增长智慧,其实任何经咒都行
因为诸佛本来就是福慧圆满,所以任何经咒和佛号都能增上福慧功德】
(详见:[略说]福德的因果原理)


【在修行上,面对一切众生、一切相(一切事情、现象),
如果能明白众生性(心念、观念、习气)和世俗一切的原理方法和相貌(表相、外表特征)
而且,能解除自己和众生在世俗生活上以及解脱轮回上的任何疑惑和问题

最简单验证自己的方法,就是对这些问题,不论是看过听过或发生在自己生活周遭的事情
对任何问题,自己都能透过佛法的正知见,思维分析破解,就像写考试卷,或像写论文,或像写书,用写文章记录下来
并且,把这些解决方法实际运用在生活上,自己实际学习验证,并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这样就能检测自己有多少实修、有多少智慧,自己肚子里有多少墨水,自己心智和思想观念有多深邃,实际操作又有多少斤两

也就是,想修行解脱,必须实作,而且,思想和行为都是可以相互验证的,
如果没有深入思维破解问题,那也无法期望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做出正确的行为,因此,平常应该多思维多记录心得
同样地,如果没有实际操作,那也无法验证自己知见观念与方法,在实际操作上有没有问题,以及自己能做到多少
所以,正确观念的学习与思考和实际操作都是要并行的,也就是所谓的「解」、「行」并进
(详见  什么是实修?什么是智慧?)



以上粗浅思维学习,愿能利益有缘


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3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691

[布施勋章]

7#
发表于 2021-3-8 19: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同修光明互动分享心得



26楼中,净莲师兄分享了自己关于[精进]的思维体会:【精进应当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甚至是拼了命的状态】

这让末学想到了《六度集经—(七三)然灯授决经》中[释迦牟尼佛]为菩萨时的一则事迹,
菩萨精进修持,甚至是勇猛的舍命,正是这样的智慧觉悟,而能真正自度度人,成为人雄师子。


----------------

  【昔者菩萨,身为女人,少寡守节,归命三尊,处贫乐道,精进不倦,蠲除凶利,卖膏为业。】

[白话]:往昔,菩萨是女人的身份,年少守寡,但节操高尚,一心归命三宝,

虽处贫穷,但乐于修道;精进修行,毫不懈怠;摒弃造恶获利的营生,以卖油膏为业。

(学习思维:

说到精进,大般涅槃经是这样教导的:

【若有比丘欲令[身][口][意]业清净。远离一切诸不善业。修习一切诸善业者。是名[精进]。】
(详见 云何精进?正念?正定?正慧?解脱? ~ 大般涅槃经)

所以,皈命三宝、安贫乐道、不违佛陀教导不从事恶业,这都是精进的相貌,
这样做也才能更多的断除世俗的牵扯和缠缚,将心越来越安住在佛法正道上


再说到职业,世俗之人甚至一般佛弟子大都很看重,很执着,其实

【只要您决心当佛教的护法,决心当一个大菩萨
佛菩萨一定会护持您,绝对不会让您饿死,
因为宏扬佛法就是靠行菩萨道的菩萨行者来维持的
所以绝对会让您有个适当的工作,根本不用担心工作的问题
所以真正的佛弟子只会检查自己的贪瞋痴轮回业
工作这种事情,只要我们真的好好学佛,佛菩萨自有安排

这就是凡夫和真正菩萨行者的差别,担心的事情千差万别
真正菩萨行者想的事情是~如何宏扬佛法,如何普渡众生
而凡夫总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和同事
这种心念上的恶业更是轮回的根本啊,比职业的问题更可怕】

详见  [分析解说]佛弟子该做什么职业?)



时有沙门,年在西夕,志存高行,不遑文学,内否之类谓之无明矣。礼敬有偏,终始无就,分卫麻油以供佛前,独母照然,贡不缺日。

[白话]:

当时有年老的沙门,志行高远,心求取佛道,然而无暇读诵典籍,心中认为讲经释义都是无明的一种显现。由于恭敬心中夹杂有偏见,所以始终没有成就。

而老比丘乞食得来的麻油都会供养在佛前,这位女人则每次都会贡献布施油膏给比丘,日日没有缺漏。

(学习思维:供养恭敬三宝,一心善行,此心没有间断和懈怠,也是精进的相貌。)



  有一除馑,稽首佛足,叉手质曰:‘斯老除馑,其虽鲜明,戒具行高,然灯供养,后获何福?’

世尊叹曰:‘善哉问也!是老除馑,却无数劫,当为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正觉,项有重光,将导三界,众生得度,其为无数。’

独母闻之,驰诣佛所,稽首陈曰:‘除馑然灯,膏即吾所贡云,其当获为无上正真道,将导众生还神本无,天人鬼龙靡不逸豫。唯愿加哀,复授吾决。’

[白话]:

一天,有另外一位比丘,向佛顶礼,合掌问佛:这位老比丘,虽然少有明达的智慧,但是具足戒律行为高尚,还能燃灯供养,今后会获得怎样的福德果报呢?

佛陀赞叹说:问的好!这位老比丘,之后过无数劫的时间,将会成[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正觉](这些都是[佛]的尊号),颈项有重光,将会导引[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令无量无数的众生都获得度脱。

女人听说此事后,快跑着来到佛的处所,向佛顶礼后说道:比丘所燃的灯,所用油膏是我所供养。比丘因为持戒和燃灯能获得正真之道而成佛,还将引导众生恢复佛性成佛,令天人鬼龙无不安乐。在此,全心盼望世尊也能哀愍我,也为我授成佛之别。

(学习思维:菩萨所作的一切善行,心心念念都是回向成佛,利益安乐众生。这也是精进的相貌,直心的相貌。

而一般众生行善多是求取的世间福报,这说明心念还是执着在世俗上,这样实际就是曲心,
这样即便修行,根本来说也只是和佛法结个缘,真正要解脱生死,必然要放下世俗的一切,要想快速成就,必然要真心以对

【声闻不知道回向无上菩提,所以得声闻果】【声闻发小愿,所以得小智】

所以,佛陀教导我们要[[发无上愿]],[[发成佛的愿]]:该怎么回向?何谓[无上回向]? ~ 大集譬喻王经  

因为,【所种善根不同,所得业之果报不同,种什么根,得什么果】【佛因为因地发愿俱足智慧,所以得佛果,所以我们当以佛愿为愿,回向无上菩提,就是发心成佛】

【除馑男】
(杂名)梵语比丘,一译除馑男。以比丘能修福德之因,得供养之果,除因果之馑乏故也。
天台维摩经疏一曰:“释比丘者,或言有翻,或言无翻。言有翻者翻为除馑,众生薄福在因无法自资,得报多所馑乏。出家戒行是良福田,能生物善除因果之馑乏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佛告女人:‘女身不得为佛、缘一觉道、梵、释、魔天、飞行皇帝,斯尊巍巍非女人身所得作也。夫欲获彼,当捐秽体受清净身。

[白话]:

佛陀告诉女人:女身不能得成为佛,不能作缘觉圣者、梵王、帝释天(忉利天的天王)、魔王和转轮圣王,这些尊者都势力巍巍,不是怯弱的女人之身可以获得的。

你想要获得成佛的记别,应当舍弃污秽不净的凡夫之体,重新受得清净之身。

(学习思维:《法华经》、《药师经》等佛经,也都有讲到女转男身的方法,这不是佛法上对男女有差别心
而是因为女人的业力、习气要远远重于男子,这些正是障碍修行、障碍解脱的根本,必须要转化(转女子习气为大丈夫相)

对于这点,可能有人会不解,这边分享善知识的相关教导,来解疑释惑:

【一般来说,女人会比男人更执着,业障会重一些
或许有人不服气
不过, 这本来就是业障的相貌,是因果的相貌

举例来说
同样是蚂蚁,也有不同种类,有的比较凶,有的温驯
同样是猪, 野猪和一般畜养的猪也不同
就算是猫或狗, 也有好命不好命的差别,能被当宠物的,可能福报会好很多
众生都是如此, 人也是如此
这些都是因果相貌,是业障显现的相貌

其实,只要仔细想想, 就会知道,
人的一生,女人要烦恼的事情,一般会比男人多

例如: 从身上来说
头发要护发美发,发型设计,连吹干头发都比男人麻烦
眉毛,要画眉或纹眉
睫毛,现在有各种假睫毛
还有穿耳洞,戴各种耳环
指甲,现在有各式各样的美化指甲
或除毛美白护肤,或各种美容瘦身,各种化妆品
各种鞋款,各种包包,各式各样的女人用品
........,
这些实在太多太多了,讲不完,自己去美妆店就能看到琳琅满目的产品

女人一生花在这些事情上面的时间和金钱,会比男人多很多
业障和执着当然也会更深

不仅这些, 从自身安全和感情, 再到家庭丈夫子女和工作, 甚至一生
女人可能负担更多,受到更多歧视,也面临更多麻烦和困扰,也更执着放不下

相较下, 男人大都能自己做主,只要自己不找麻烦
男人的一生会比女人更自在一些,更多自由和宽容,更少麻烦和负担】
(详见:[略谈]男女)

【一般来说,男人为什么比女人多了五百年的修行功德?就是因为没有女人的一大堆世俗习气
什么是世俗习气?例如:涂指甲、修指甲,口红、化妆...太多了,上街逛逛就知道女人的行头有多少】
(详见:送妳五百年功德!)


【这些现象是众生自己造成的,
佛只是阐述娑婆世界的因果业报的共业现象,并不是佛对男女有差别心
这些差别业报是众生自己心性善恶差别所造成的共业结果,造成男女业报的不同
佛只是在佛法的方便法上,劝导大家要修善断恶,这样就能避免受苦
佛在佛法究竟上,教导众生世俗一切都是虚妄,教导众生要知道众生皆有圆满平等无差的佛性,皆能恢复佛性而成佛】
(详见:[简单说明]佛法对于男女业报的看法)

单人和人相比,女人就比男人多如此多的执着和业障,更何况是和佛陀、缘觉、天王等相比
若不转化习气,断除执着,转女人习气为大丈夫相,如何能恢复佛性,成就自在的佛身呢?)



   女稽首曰:‘今当捐之。’还居净浴,遥拜而曰:‘夫身者四大之有,非吾长保也。’

登楼愿曰:‘以今秽身惠众生之饥渴者,乞获男躬,受决为佛。若有浊世众生盲冥背正向邪无知佛者,吾当于彼世拯济之也。’自高投下,观者寒栗。

[白话]:

女人随即向佛顶礼,坚毅的说道:今日我就捐除舍弃这污秽的凡夫之身。

之后回到家中,沐浴清净,向着佛陀遥遥礼拜,说道:“这凡夫肉身是四大假合而成,不能长保不坏。”

于是,登上高楼,发大誓愿:我现今以污秽的肉身布施惠泽处于饥渴当中的众生,祈愿自己能获得男子身,得到佛陀为我授一定能成佛的记别。

如果有浊恶世的众生盲昧闇冥,背弃真理心向邪道,不知有大觉佛陀的存在,我将在来世拯救拔济这些众生。

说完之后,从高楼上投身而下,观看到这一景象的众生因为凡夫心怯弱都不寒而栗。


(学习思维:

【佛告长者。 [精进]有四事。
一曰夙夜奉法未曾懈废。
二曰宁失身命不违道教。
三曰勤讽深典不以懈惓。
四曰广欲救济诸危厄者
是为四。】(详见:如何快速成就大乘佛道~ 佛说演道俗业经)


【只有非常少数的菩萨发愿生生世世在[不净土](秽土,五浊恶世)中普渡众生,
并且发愿在秽土中成佛,让众生有机会在五浊恶世中见佛
佛说这样的菩萨才叫做大菩萨(菩萨摩诃萨,大士),才真正叫做大悲菩萨,
这也就是大悲莲华经称为大悲的原因
释迦牟尼佛就是如此,读过此经才会真正明白释迦牟尼佛的大悲
也才会真正对本师释迦牟尼佛五体投地,令佛弟子感受到佛恩的深刻】
(详见:什么是[菩萨深重大悲]?[菩萨]和[大士]的区别~大悲莲华经)

大悲菩萨无论哪一世都在发利益恶世众生的大愿,这也是精进的相貌,也因此能快速成佛。)



佛知至意,化令地软犹天綩綖,睹身无害,即化为男,厥喜无量。驰诣佛所踊跃而云:受世尊恩,已获净身。唯愿加哀,授吾尊决。

[白话]:

佛陀知道女人至诚心发愿舍身,于是以大神通力将地面化为如天冠上的锦带那么柔软,

女人落地后,观察自身没有任何的损害,还随即化作了男子身,当下欢喜无量,疾跑到佛前欢欣踊跃的说:

蒙受世尊的恩德,我已获得清净身,全心盼望哀悯加持,为我授决定成佛之记。

(学习思维:这是菩萨在示现教导我们,以异于常人的直心、精进心、舍身心至诚向佛,能快速转化外相,转女人身为丈夫之身,这正是精进不可思议的力量。

这边分享经文:

何为大丈夫相~大般涅槃经

【善男子,言如来者,实非丈夫、非不丈夫,因调丈夫故名如来为丈夫也。

善男子,一切男女若具四法则名丈夫。
何等为四?一、善知识,二、能听法,三、思惟义,四、如说修行。

善男子,若男若女具是四法则名丈夫。

善男子,若有男子无此四法则不得名为丈夫也。
何以故?身虽丈夫,行同畜生。】)



  佛叹之曰:尔之勇猛世所希有,必得为佛无怀疑望,然灯除馑,其得佛时当授汝号。

[白话]:

佛陀赞叹说:你的勇猛精进,世间所稀有,你必定能成佛,毋庸怀疑。在燃灯比丘成佛之后,祂会为你授成佛之记。

(学习思维:恭敬供养布施三宝,必能以此为善因,最终成就无上佛果。)



★   天人鬼龙闻当为佛,皆向拜贺,还居咨叹,各加精进。尔时,劝发群生不可计数。

[白话]:

这时,人、天人、鬼神、龙类,听说行者将会成佛,都前来礼拜道贺,回到居所后仍赞叹不已,各自都受到鼓舞而加倍用功。

这时,因为行者的事迹劝导发心志向佛道的众生更是不计其数。

(学习思维:这是菩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以自身的精进,摄受感化无量无边众生远离放逸懈怠,发起向佛的精进勇猛之心。)



佛告鹙鹭子:“时老比丘者,锭光佛是也。独母者,吾身是。菩萨锐志度无极精进如是。

[白话]:

释尊告诉鹙鹭子(佛的大弟子,智慧第一的尊者舍利弗):

那时的老比丘,就是锭光佛(也就是燃灯佛)。那位独母,就是我的前身。 这就是菩萨以精进摄受感化众生的事迹。

(学习思维:这边分享一段达摩破相论里关于燃灯的教导,让我们更明白其中的深义

【又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以觉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当燃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以灯续然,然灯无尽,故号长明。过去有佛,名曰然灯,义亦如是。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便之说,专行虚妄,执着有为,遂燃世间苏油之灯,以照空室,乃称依教,岂不谬乎!所以者何?佛放眉间一毫相光,上能照万八千世界,岂假如是苏油之灯,以为利益。审察斯理,应不然乎!】

详见:[达摩破相论]修造伽蓝铸写形像烧香散花燃灯昼夜六时绕塔行道持斋礼拜之实义
相关学习:「维摩诘经」:『无尽灯』)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师兄们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3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691

[布施勋章]

8#
发表于 2021-3-9 21: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同修光明互动分享心得


维摩诘言:

此土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 所以者何?
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余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
以布施摄贫穷;
以净戒摄毁禁;
以忍辱摄嗔恚;
以精进摄懈怠;
以禅定摄乱意;
以智慧摄愚痴;
说除难法度八难者;
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
以诸善根济无德者;
常以四摄成就众生;

是为十。」

(详见:为什么在娑婆世界修行一生,胜过在其他佛国世界百千劫修行? ~ 维摩诘所说经)

=============


经文中的【说除难法度八难者】

末学理解是:以智慧为众生演说消除障难的方法,度脱众生远离八难


这里的[八难](内容主要引自佛学辞典),是说的八种难以见闻和深入佛法的障碍,包括:
地狱、饿鬼、畜生、北俱卢洲、无想天、盲聋喑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

1,此中地狱饿鬼畜生属三恶道,因业障太重,很难见闻佛法;
(【念头如果不能心怀[慈悲][清净][平等][光明][感恩][恭敬][谦虚][关怀]
而随时都是[批判][对立][斗争][猜忌][报复][嘲笑][仇恨]
那离[三恶道]的日子就不远了

因为当您有了这些心念
您就有了这些念头的习气的果
这些心念就是三恶道的因】(详见 [解析]说的是事实就不会堕入三恶道吗)

这类众生,知见多是错误,心念的无明执着非常深重,因此造恶也多,
和佛法的正知见、以及清净慈悲平等光明的氛围严重背离,所以很难见闻佛法)


2,北俱卢洲人,福分很大,但不晓得佛法,故不能了生脱死;

(这是不修慧只修福的结果。其实

【福报往往使人不想修行解脱,所以才说「富贵修道难」
不仅如此,有了福报往往就是造世俗恶业,往往由贪、淫而卷起更大的对立和仇恨以及恶业
所以,该建立的是分辨善恶的观念与正确修行的知见,而不是求取世俗福报或情感(这其实往往是罪恶的深渊)】
(详见:「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心的解脱才是真正的大福报】(详见:[略说]福德的因果原理)

【能学佛是莫大的福报,佛法不可思议

只要我们提高思想层次,就能放下世俗一切执着和苦难,就能迈向宇宙中真正的幸福】

(详见 提高思想层次,就能放下世俗一切执着,解脱一切苦难)


3,无想天是外道所生的地方,那里的人也是不能了生脱死;
(【知见的错误是很严重的,这就是十恶业中的邪见
果报就是堕入三恶道】(详见 [外道知见]和[佛法正见]如何分别?)


4,患了盲聋喑哑的人,自然见闻不到佛法;
(【这样的人正受严重的因果报应,神智不清楚或有听觉和沟通的障碍】,所以听闻不到佛法)


5,【「世智辩聪」:指凡夫俗智,不是真正明白真理的智慧】,世人仗着小聪明,不肯虚心修行,甚至还会毁谤佛法;
(相关学习:世智辩聪&不要轻忽「拜忏」「拜佛」「念佛」「持咒」「诵经」)


6,生在佛出世前或佛涅槃后,都见不到佛和听不到佛法。


——


造成这些障难的原因,根本是错误知见和错误心念,导致造作恶业的关系,或是只修福报不修智慧,没有解脱知见
所以要救度众生脱离八难,最关键的是要向众生宣导演说正知见,破除错误知见、心念和行为,引导实修,增上佛法的解脱智慧


学习为众生演说的过程,也是一个自利利他的过程,在发心救度众生的同时实际也是度了自己成就自己。如善知识教导的:
【佛弟子除了努力实修定课,在生活和人群中落实佛法的智慧,
除了平日记录自己的实修心得和体会,也应该发心多写一些利益众生的文章,或多为众生说法

【如果不发心不做,永远都不会
发心了,去思维人生和修行上的种种问题,以佛法的教导去解决,然后演说,这才是整个完整的实修过程
如果不发心不做,就不可能明白一切问题的原理和相貌,又如何能成佛呢?
所以,为了众生的问题而思维种种普渡众生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度了自己成就自己】

(详见:为什么写不出好文章来利益众生?或无法为众生演说佛法?)


【如果您为了利益众生,就会不断的演说,透过演说的过程
能增上思维和分析以及方便力的运用,能更明白这些原理和相貌
更加深第八识的正见种子和普渡众生的各种方便运用】

(详见:[戒定慧]与[定慧等观])


回顾自己日常和有缘众生的互动,随缘为亲戚佛友演说佛法的情况,实在非常惭愧的,
演说的时候,经常是干巴巴的很生硬,很难流畅的由心讲出让自己和众生都正向感动和共鸣的内容
深深惭愧,学佛多年还是不能较好的以所学佛法利益有缘众生

原因主要就是善知识在[为什么写不出好文章来利益众生?或无法为众生演说佛法?]里分析的:
(末学会好好对照检讨改进)

【1.没有发心
因为没有悲心为众生解决疑难,所以就不会在这方面有所努力,当然就没有成就

2.没有思想智慧(心灵空洞)
这是指观念和知见,尤其是正确的观念和知见(这才叫做智慧)
如果有正确的观念和知见,对于世俗问题当然就能提出正确的见解
所以,无法为众生演说佛法或无法写出好文章,这是因为智慧不足思想空洞
对佛弟子来说,这就是读的佛经太少,如果多吸收佛经上的正知见,就不会有此情况

3.没有经验体会
一方面,如果自己缺乏实修和经验,当然无法验证佛法上的智慧
自己缺乏实修体会,讲起话当然就缺乏自信,讲的话当然也没有组织和力量


所以要想为众生解说,【要先好好加强自己,自己如果没有料,还能说什么呢?
因此,要好好自修,然后,只要发大心、大愿,祈请佛菩萨加持和引导,并小心遵照上述佛经中的教导原则:按照次第修行和说法
这样有发心、发愿、祈请并反观自照的修行者,也会随自己的次第而遇到可以同修或引导或对他说法的人
(您有多少努力和多少料,佛菩萨很清楚,如果时机到了,佛菩萨就会给您机会,让您依照次第增上修行)】
(详见:品读)


不过,善知识也慈悲教导:【并不是初学就不能演说,而是依照自己的次第,有多少认识和体会,就讲多少
总会有根器次第和自己差不多的众生,或对佛法完全没有认识的
就算遇到比自己聪慧的,如果能保持谦卑,就能在探讨中结善缘,甚至受到启发或指导】
(详见:为众生演说佛法普渡众生的实修探讨)


【自己有多少实修就讲多少,自己懂多少就讲多少,不要天花乱坠妄语乱说,不懂就说不懂,
不懂就回家向佛菩萨忏悔,然后继续往上修学弄清楚,这样就能按步就班慢慢增上】
(详见:品读)


这里分享善知识的经文解说帖:《宝云经》:菩萨复有十法。名善说法。能令众生信受,和同修们共同学习、共同勉力

在此,末学发愿好好学习佛经和[清净光明专辑],并落实实修,祈愿早日能清净光明圆满的为大众演说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3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691

[布施勋章]

9#
发表于 2021-3-11 00: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同修光明互动分享心得


维摩诘言:
此土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 所以者何?
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余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
以布施摄贫穷;
以净戒摄毁禁;
以忍辱摄嗔恚;
以精进摄懈怠;
以禅定摄乱意;
以智慧摄愚痴;
说除难法度八难者;
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
以诸善根济无德者;
常以四摄成就众生;

是为十。」

(详见:为什么在娑婆世界修行一生,胜过在其他佛国世界百千劫修行? ~ 维摩诘所说经)


----------


上面经文里讲的【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

意思是说以[大乘法](即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来度化乐于修行[小乘](声闻缘觉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的行者

佛经上讲到的佛国净土,国中很多都是纯大乘发心的菩萨行者,或者有声闻行者也是回小向大发起大乘心的,所以不用再以大乘法来度化小乘

而其之所以成为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十事善法之一,是和这个世界众生的根器低劣、精进微少有关,

除了不学佛的一般众生需要教导因果观念、三皈五戒十善等除难法以外,

即便学佛的行者,也还会因为[信心][发心][心量][观念]等的不同,而有大小乘之分

对比两者,
【小乘的思想环绕在苦上面,
因为畏苦,所以离苦,所以是出离心厌世心
所以思维世间一切是苦,一切都是生灭无常,一切都不实都是空
所以小乘追求厌世离苦的小乘空境涅槃

反观大乘思想,则完全不同
大乘的思想在于空有不二,在于佛性(涅槃经:常乐我净)
所以是清净心慈悲心欢喜心平等心光明心无畏心勇猛心

大乘菩萨普渡众生,所以为了众生入六道而不畏苦,自性光明自在,于外则广行方便
大乘的涅槃则是离空有两边的真正大涅槃】
(详见:[探讨]小乘是大乘的基础?)

所以【[妙法莲华经]上说[小乘果位]只是一个[化城],
因为众生愚痴,所以小乘只是一个方便的过程阶段,所以[法华经]讲[唯一佛乘]】

(详见:[解析]观音普渡,弥陀接引,地藏普贤文殊各大名山,弥勒事迹,都是大乘铁证)


可见,【圆满的大乘的成果是成佛、是究竟圆满,小乘的终究结果则并不圆满、只是一个过程化境】
(详见:【放下这个臭皮囊】VS【好好善用臭皮囊】&略说大乘和小乘的差别)


对此,【在「楞严经」中,把没有「回小向大」的小乘最高「缘觉」果位「钝根辟支佛」和「声闻」果位「钝根阿罗汉」,归类为「50阴魔」中两种最高等级魔境

不过,如果小乘果位行者能「回小向大」,转成菩萨,那就是有实证声闻果位的菩萨行者,当然又另当别论了】
(详见:「隔阴之迷」的分析探讨)

所以,没能「回小向大」的小乘行者也都是大乘菩萨度化成佛的对象,也因此【有些小乘声闻其实是菩萨示现的,用以度化小乘根器。举例经文如下:

《首楞严三昧经》:
「我于尔时满一小劫。三百六十亿世。作辟支佛身示入涅槃。于诸大城。一一皆以辟支佛乘。度脱三十六亿众生。舍利弗。菩萨如是。以辟支佛乘。入于涅槃而不永灭。」『文殊师利』说是语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光明遍照。
千亿诸天供养『文殊师利』法王子。雨诸天华。皆作是言:「是实希有。我等今日得大善利。见佛世尊。及见文殊师利法王子。又闻说是首楞严三昧。世尊。文殊师利法王子成就如是未曾有法。住何三昧能现如是未曾有法?」
佛告诸天:「文殊师利法王子住首楞严三昧。能作如是希有难事。菩萨住此三昧。为作信行而不随他信。亦作法行。而于法相转于法轮不退不失。...」】

(详见:以「法性原理」看大乘和小乘根器)


说到大乘菩萨在娑婆世界度化声闻行者趣向大乘的事迹也早已存在,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过去这个娑婆世界(当时叫删提岚)中,在[宝藏佛]教化众生的时代,是一位名叫宝海的梵志,
祂劝导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护法韦陀尊天菩萨,这些功德巍巍的大菩萨,由当时的声闻行者初发了菩提心,非常的精彩
是佛菩萨联袂为我们做的如何[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的示范和教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具体可参考:[发心不同果报则不同]---读《大悲莲华经》中诸佛菩萨初发菩提心的事迹有感)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关于大小乘的相关内容,为更好的学习如何度化小乘行者打下良好基础:


1,[发心]不同,所以[修行方式]和[成果]也不同

【基本上,修行大乘并不一定先经过小乘修行,重点在于发心不同,所以修行方式和成果也不同
圆满的大乘必然涵盖小乘,但是,在修行大乘的过程,不必一定先经过小乘修行
因为这是两种不同属性的修行,虽然大乘和小乘有部份共通的技巧和方法,
但是,圆满的大乘的成果是成佛、是究竟圆满,小乘的终究结果则并不圆满、只是一个过程化境,所以这是完全两码子的事情

大乘菩萨道和小乘解脱道属于两种不同的发心和修行,修行的方式和结果也不同
小乘修行的主角在于自己,以断除自身苦难和寻求自我解脱为主,所以方式约略就是离世、舍离、断除,以达到清净的空无
大乘修行的主角在于整体(一切众生),以自利利他、自度度人为主,最终全都成佛为目标,方式就是入世与平等,是一种平等无量的自在与光明】
(详见:【放下这个臭皮囊】VS【好好善用臭皮囊】&略说大乘和小乘的差别)


2,[法缘基础]不同

【小乘的法缘基础就是苦,因为厌苦而想要离苦,因为觉苦(发觉苦)而觉苦(研究苦和解脱苦)
所以小乘教导探究众生苦的原因和离苦的方法,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
或教导人生一切因缘和合的原理,就是[十二因缘]
并且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引导众生离苦和解脱
再以[37道品]来解说种种细节和方法,例如:正道法(例如[八正道])和解脱法(例如[四正勤])
因为这样的道理很贴近人生,很有逻辑,所以被一般学者或知识分子所接受】

【大乘的基础建立在[信]上,只有信才能深入大乘,所以经上说~[信为功德母]
所有的大乘功德本愿经,都叙述着法界无量众生和不可思议现象,以及诸佛菩萨
这些唯有[信]才能逐渐深入,唯有[信]才能由无量方便逐渐契入真实
因为大乘所显露和教导的就是无量和真实,直接引导众生契入实际,不着在苦难上,而是以[信]解脱
所以,大乘行者只要能信佛,能相信念佛持咒诵经的功德,以此遵守大乘慈悲和戒行,就能往生净土
这完全建立在正向的基础上来离苦,以广大发心的氛围和共鸣方式来契入宽广的法界
以广大心量的方式超越苦难和执着,逐渐契入光明和实相而自在,自在即解脱,无量无边
这不是断灭,而是真实,这和小乘讲的贴身的苦和解脱苦的方法全然不同
大乘的教导是直接用信任佛菩萨的方式,以信来引导进入光明而离苦,以光明自在逐渐契入真实而达成真正的解脱】
(详见: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相关学习:维摩诘解说[无常],[苦],[空],[无我],[寂灭] ~ 维摩诘经

甚深四圣谛法 ~ 大般涅槃经

甚深十二因缘 ~ 大般涅槃经


3,[观照法门]不同

[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小乘的观法都建立在苦和负面思维上

因为种种苦难,所以才求解脱之法

所以就有苦观,观照诸苦,以此厌离世间,以此明白世间不实,以求解脱

观自身不净,以断除对自我的贪着,观世间不净,以断除对世间和情欲的追逐

观白骨(这中间有好几个细部过程,请参阅瑜伽师地论),以断除对男欢女爱的迷恋

观世间无常,以断除对世间的执着

观诸法无我,观空(身空,世间空,一切空),以破除身心障碍

这一切都以自己为出发点,断除一切障碍自己的诱惑

所以小乘法以戒律为首重,以断除一切杂染,成就自身解脱为目的


反观大乘的观法
观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观佛像佛相,观佛菩萨光明,观佛国净土,观法界光明,观一切众生光明圆满,观光明不二实相,观常乐我净
(可参阅[观无量寿佛经],[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观普贤行法经],[大般涅槃经],[华严经]...)
一切都在启发众生的发心,一切都在引导众生契入光明圆满的共鸣
因为大乘不可思议,难懂难信,所以大乘以信为首要,以发心发愿为首要,直接以宽广清净的心量契入光明实相,以自利利他为目的】
(详见: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小乘」观「不净」、「无常」、「苦」(观察自身不净、世间无常,知苦、觉苦、离苦,以舍离、舍弃和放下执着来断除诸苦);
观察自身不净,这是指观察生命过程中肉体的种种不方便和生老病死过程中的种种痛苦和恶臭等,以舍弃肉体执着来追寻更高次第的状态
观察世间无常,避免自己堕入执着,这样才能避免自己因为执着世俗而堕入轮回
观察人生过程和世俗的结果终究是苦,避免因为短暂的欲望而贪求世俗,以避免再次堕入轮回之中

「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这是相对于上述小乘的「不净」、「无常」、「苦」,因为大乘的世界观不同,发心不同,视界和法门也不同)
大乘以超越小我和世俗并放眼法界光明的究竟圆满状态为目标,所以观照的法门和方式以及发心也不同于小乘
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圆满所以涵盖范围无量),因为,圆满的大乘也涵盖小乘,也就是说,凡夫可能先学习小乘而转大乘
又或者学习大乘的初学者也需要小乘法门来对治自己的自身问题,另外就是究竟的大乘能明白一切小乘个别法和共通法
所以说「圆满的大乘涵盖小乘」,但是,初学习大乘不一定先或必要学习小乘,不过究竟圆满的大乘必定透彻小乘,这是因为大乘圆满普渡】

(详见:【放下这个臭皮囊】VS【好好善用臭皮囊】&略说大乘和小乘的差别)


4,如何分辨大小乘根器的不同:以「法性原理」看大乘和小乘根器


5,初学大乘者如何正确对待小乘行人(及经典):初学菩萨道的佛弟子,不该接触小乘人和小乘经论~ 说妙法决定业障经

相关学习:
欲学大乘正法,先要勤修声闻独觉法?

维摩诘所说经:欲行大道,莫示小径



以上初浅思维学习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3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691

[布施勋章]

10#
发表于 2021-3-12 12: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同修光明互动分享心得



末学这边继续学习思维【以诸善根济无德者】

【所谓善根,是指相信因果、断恶修善、行善布施的根性,如果过去世和今生都能如此,那才叫有「善根」
但是,善根或善行并不能真正解脱轮回,而只是修行解脱的助缘(广结善缘),真正解脱轮回要靠「慧根」,
因为,智慧通达才能真正解脱轮回,解脱轮回靠的是能解脱轮回的「解脱智慧」
(如果仔细分类,在佛法上,「解脱智慧」归类于小乘解脱道,大乘或佛乘则是以「佛智」为目标)】
详见:我是哪种根器?


准备这篇跟帖回复,学习相关佛经、帖子的时候,
看到一则佛法小故事:谁没有善根,末学就找来原文阅读,是马鸣菩萨造的《大庄严论经卷 第十》里的一个案例

大意讲的是,

在佛陀教化的时代,有人往昔因缘成熟想要跟随佛陀出家,

正好佛陀外出教化众生,没有在僧坊中,于是就去找佛陀座下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要求出家

舍利弗尊者观察此人过去世的因缘,看是否在佛法中种下过善根,
观察到这人一身、甚至百千身中都没有善根,又观察一劫中也没有善根,以致于百千劫那么长的时间都没有善根

于是尊者就表示不能度化他,这人听后,只好到其他出家僧人那里求出家,
但是大众听说智慧第一的大弟子都不能度化,想着他是否有什么过患,就都表示自己也度化不了,
就像病人无法由医术高超的医生治好,其余的小医生怎么能治好呢?

这人求出家不能如愿,就在僧坊门前哭泣,
慨叹自己福德浅薄,其他人都得到度化出家,就是自己造恶而无法度脱,这样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这时佛陀已经知晓此事,以如母爱子的慈悲心想要度化此人,于是到僧坊门前用柔软的兜罗绵手为他摩顶安慰,并问他为什么哭?
这人就将舍利弗尊者等不听许他出家的事告诉了佛陀

佛陀就以深远犹如雷声一般的声音开解安慰他,
告诉他是因为舍利弗尊者的智慧还不能企及的缘故(所以没让他出家),以佛陀无量劫中难行能行修习的智慧才能真正了知众生得度的因缘

说完后,佛陀牵着这人的手臂进入僧坊,在大众前问舍利弗尊者,为何不听许此人出家?
尊者表示没有看到此人有能得度的善根,佛陀随即表示不要这样说,此人不是没有善根因缘,而只是善根非常微弱,要以佛陀甚深的智慧和禅定才能清楚明了

尊者听后恭敬向佛陀请法,询问此人善根的具体情况。佛陀告诉舍利弗尊者:
这人的善根因缘极其的微细,连辟支佛都无法发现。是过去有一世为穷人,入山拾柴火的时候,遇到老虎非常害怕,情急之下称念[南无佛],因为这样的因缘种下了解脱的善根种子。


佛陀说完后,就度化此人出家,并亲自教导他,最终,这位比丘由心悟道证得了阿罗汉果。

______


由此可见,只是一称南无佛的功德,就能种下解脱的善根,做得度的因缘。
这也类似【药师经上说~
三恶道众生只要突然回想忆念过去世曾经学佛,曾经念过药师佛,都能因为当下一念念佛而回生善道
这就是心念的力量, 所以大乘佛法强调发心, 一念心善或一念大乘心,都可超越无量罪业
因为一切罪都起于心念对贪瞋痴的执着,
如果能由心念断除贪瞋痴, 就能断除恶业和障碍, 因为障碍就是来自于自己的妄心~对情爱享乐的贪着,对苦难灾祸的惧怕,对仇恨钱财的执着】

(详见 [略说]法界真相)

(【所谓善根,是指相信因果、断恶修善、行善布施的根性,如果过去世和今生都能如此,那才叫有「善根」
但是,善根或善行并不能真正解脱轮回,而只是修行解脱的助缘(广结善缘),真正解脱轮回要靠「慧根」,
因为,智慧通达才能真正解脱轮回,解脱轮回靠的是能解脱轮回的「解脱智慧」
(如果仔细分类,在佛法上,「解脱智慧」归类于小乘解脱道,大乘或佛乘则是以「佛智」为目标)】
详见:)
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发心,多运用善巧方便,向众生宣导佛法,引导众生发起善心善念,
广泛的给众生种下大乘佛法的善根种子,给众生八识田里留下佛法的印记,这样一旦因缘成熟,众生就能获得救渡

(其实这样做的同时,也是在启发和深刻自己八识里的善根种子和善的习性,
如善知识教导的:【在普渡众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圆满,
而在帮助众生的过程中,先改正自己的缺失而逐渐圆满了自己,自己就成佛了
所以是因为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让自己成佛了】
详见 :[略说]如何劝导众生?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


[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娑婆世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成就佛道,为一切世间说难信稀有之法,是很难的,诸佛都来赞叹(阿弥陀经、大悲莲华经都有相关内容)
可见,要在五浊恶世里修行成就,并给众生种下佛法的善根种子确实不容易,因为投生在此的众生大都不修善行、造作种恶、被十方世界所摒弃,没有德行
但是即便是这样的不易也必须要有人来做,如果佛菩萨不来救度,我们佛弟子也不为之努力,那众生就要永远轮回下去,苦下去了


说实话,有时向众生结缘楞严咒等法宝或是学习随缘为众生解说一些简单佛法的时候,也会想着自己这样做真的能对众生有帮助吗?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发心还很浅,正念光明力还很浅,分享学习:好事、正确的事,做就对了)

现在,通过学习[地藏经]和今天的案例故事,末学更坚定了信心,
[地藏经]里,佛陀把末法时期的众生殷重的交托给地藏王菩萨,菩萨也对佛陀承诺:
众生【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
由此更说明点滴善事(善根)都能是得度的因缘,
所以我们不但自己要在佛法中广种善根,以此成就得度的因缘
更要学习种种法门,学习四弘誓愿尽可能多的为众生种下佛法的善根,这样都能在佛菩萨慈悲护念下最终解脱

相较于一般众生需要由菩萨行者来启发和为其种下善根,而菩萨行者自身能如何不失、增长、摄取善根呢?一起学习善知识节录的经文教导:


梵天。菩萨有四法。[得先因力][不失善根]。何等四。
一者[见他人阙][不以为过]。
二者[于瞋怒人][常修慈心]。
三者[常说诸法因缘]。
四者[常念菩提]。
是为四。
(详见:如何[不失善根][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六波罗蜜]? ~ 思益梵天所问经)


梵天。菩萨有四法。[增长善根]。何等为四。
一者[持戒]。
二者[多闻]。
三者[布施]。
四者[出家]。

是为四】
(详见:如何坚定学佛信心,而不疲惫不后悔,增长善根无所恐惧,成就一切善法?


复次迦叶。
菩萨有[四法摄诸善根]。何谓为四。
在空闲处离谄曲心。
(附注:不要居住在吵闹杂染处,以免扰乱凡心,尽量静心思维佛法,远离世俗虚假苟合的心)
诸众生中行四摄法而不求报。
(附注:行菩萨道普渡众生,应该实行四摄法才能有效的利益众生,而且过程中应该不求回报)
为求法故不惜身命。
(附注: 尽财力和精力,以求解脱轮回修证成佛,对世间物质欲望和肉身生命都没有执着)
修诸善根心无厌足。
(附注:修学各种能增上学佛善根和成就佛道的方法,精进不懈没有停止和满足)
迦叶。是为[菩萨四法摄诸善根]。
(详见:行菩萨道,有四法可[摄诸善根]和[无量福德庄严] ~ 大宝积经


以上

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5-3 06:59 , Processed in 0.0829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