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86|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互动讨论 ] 实修者应当如何正视面对身处的娑婆世界呢?

[复制链接]

155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2839

[精进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3-1 08:5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善知识教导:
【娑婆世界其实是实修者最好的地方
所以许多经上都说在娑婆世界比其他世界修行还快速
因为在这里直接面对苦难,直接正视自己心念的贪瞋痴
这要有莫大的勇气和吃苦的能力,但是实修增上也更快速】——[解析]感恩娑婆世界,实修不二法,当下即净土

维摩诘言:
此土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 所以者何?
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余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
以布施摄贫穷;
以净戒摄毁禁;
以忍辱摄嗔恚;
以精进摄懈怠;
以禅定摄乱意;
以智慧摄愚痴;
说除难法度八难者;
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
以诸善根济无德者;
常以四摄成就众生;

是为十。」

(节录经文自:为什么在娑婆世界修行一生,胜过在其他佛国世界百千劫修行? ~ 维摩诘所说经)


在这个娑婆世界中,也许我们会遇到很多的磨难,也许会有诸多的诱惑

就好像运动员在国家队训练不同于在校队训练

因为国家队的训练是高强度、高难度、高标准的,所以运动员的付出也会更多、更大、更苦

但是在国家队训练的运动员,其能力水平自然就会高于校队的运动员,也更有希望在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所以,虽然娑婆世界的苦难很多、很重、很险,但这里却是进行实修的好地方、好平台、好机会

师兄们对此有什么感想和心得呢?请大家一起来思维、体会、分享。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师兄们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2839

[精进勋章]

40#
 楼主| 发表于 2021-3-14 17:06: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1-3-15 08:55 编辑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师兄们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关于“光明互动”,末学这里想分享一些自己的体会

首先,“光明互动”,末学理解这里的“光明”
既是自己学习修行佛法,被佛光遍照
同时也是通过这个学习修行佛法的过程,将佛光遍照众生
每一期的“光明互动”,我们通过学习思维,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感想,记录下来,分享出来
这个过程,末学体会,就是一个“光明”的过程
通过学习思维佛法,发现找到自己原先知见、心念、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改变,这是被“光明”的过程
将自己的体会感想,记录分享演说,利益帮助众生,这是放“光明”的过程
所以,“光明互动”是给予了我们一个自利利他的机会和平台


其次,关于“光明互动”的“互动”,末学从中体会到了很大的利益好处
自修,是基础,自己的态度是要先端正好的,要认真努力踏实的进行学习修行
在这个基础之上,如果我们有善根有福报,就能遇到善知识来指导帮助我们
有了善知识,就如同黑暗之中有一盏灯为你照明,迷途之中有一个指南针为你指路,离家的孩子被母亲找到带回家
自修,善知识教导,如果还有师兄们一起共修,末学觉得这条修行之路,自己就会更有信心到达终点
互动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相互督促,相互帮助的过程
同样的内容,大家会有不同角度,不同理解,不同心念,不同体会
比如这一次的“光明互动”:
焰光明师兄的互动分享是从十种善法逐一的学习思维演说;
净慧慈光师兄的互动分享是从修行目的、大悲心进行学习思维演说;
光明遍照师兄的互动分享是从如何以正向心念来应对娑婆世界的苦、十种善法中的[以忍辱摄嗔恚]来进行学习思维演说;
慧慈师兄的互动分享是从如何发愿、做功课的体会以及十种善法中的[以忍辱摄嗔恚][以净戒摄毁禁][以精进摄懈怠]来进行学习思维演说;
淨慧师兄的互动分享是从要正确的发心、什么是真正的大善利、娑婆世界的独特之处、以及十种善法中的[以忍辱摄嗔恚][以净戒摄毁禁]来进行学习思维演说;
师兄们的互动分享都让末学有很大的收获


最后,“光明互动”,每月一次,每次至少持续一周的时间 ,之后可以随自己发心继续跟帖
定期开展“光明互动”,可能多少会有一些压力
不过,日常中咱们也经常会听到:“压力就是动力”
末学体会,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以“光明互动”来说
如果我们参与“光明互动”,一定是要进行学习的,学习之后一定是要认真思维的,思维过后一定是要进行演说的(末学理解记录分享帖子就是演说的一种形式)
如果没有“光明互动”,其实是减少了我们自己练习、实修的机会
以末学为例,这次的互动体会主要是针对十种善法进行逐一学习
如果是一周的时间,末学不能全部学习完毕,所以就坚持跟帖,一直到全部学习完这十种善法
后面的坚持,帮助末学更加详细的学习了禅定、演说、大乘与小乘等相关内容,不但纠正了自己一些错误的知见,也有了很多新的体会和收获
如果按照一周的时间,没有继续坚持下去,肯定就学习不到这些内容,没有机会增进提高了
末学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感恩清净光明净土!感恩“光明互动”!感恩师兄们认真分享心得,自利利他!



深深忏悔自身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师兄们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4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975

[布施勋章]

39#
发表于 2021-3-14 09:51:47 | 只看该作者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同修光明互动分享心得


维摩诘言:
此土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 所以者何?
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余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
以布施摄贫穷;
以净戒摄毁禁;
以忍辱摄嗔恚;
以精进摄懈怠;
以禅定摄乱意;
以智慧摄愚痴;
说除难法度八难者;
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
以诸善根济无德者;
常以四摄成就众生;

是为十。」

(详见:为什么在娑婆世界修行一生,胜过在其他佛国世界百千劫修行? ~ 维摩诘所说经)


------------------


末学这边继续学习思维【常以四摄成就众生】


从上面经文看,[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相对于此娑婆世界独有的十种善法的其他九法来看,
前面九种善法是四摄法的基础,[四摄法]则是前面九种善法的综合运用


清净光明专辑中教导:

【[大乘佛教][菩萨道][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过程

也是逐渐发起[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且深入[四无量心]的过程
透过上述六度的修行,逐渐生起[四无量心],深入[四无量心](佛门心法)
并且发起大愿心~
[四弘誓愿]1.众生无边誓愿度,2.烦恼无尽誓愿断,3.法门无量誓愿学,4.佛道无上誓愿成

然后以[四无量心][四弘誓愿][六度]为基础,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他,同事)来引导众生

逐渐让自己和众生都恢复佛性,这就是实修[首楞严三昧]的过程】
(详见:[略说]心法实修的过程 ~ 六度波罗蜜&四无量心&四弘誓愿&四摄法)


由此更能清楚的知道,以[四无量心][四弘誓愿][六度]为基础的[四摄法],是菩萨行者自利利他,恢复佛性、普度众生的必修课程。


修行是由浅入深逐渐落实的过程,应当先从自身做起,身边做起,由近及远的利益更多众生,
【家人就是我们可以练习落实菩萨道的最小单位】
(详见:[问答]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如何在家人工作和修持间得到平衡圆满?)


【行菩萨道要把众生当作是佛菩萨来教导自己学习成佛的
这样观念才正确】

(详见:法门实修帖110楼)


【已经有家庭了,那就要以菩萨道的发心(四无量心和四摄法)来面对众生
这样才不容易堕入世俗爱染中
正确的发心才能引导出正确的结果】

(详见:[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 94楼)


所以,【佛弟子修行[菩萨道],
不论家人信不信佛,都不应该讨厌家人
不论众生信不信佛,或信不信受自己的修行
都应该以[四摄法]摄取家人和一切众生,包含一切外道和附佛外道
让众生成为自己的[修行眷属][佛法眷属],缔结累世善缘,以便让众生能对佛法生信实修而不退转】

(详见:[华严经]行菩萨道应以世、出世间种种方便摄取一切众生成为眷属)


其实【和我们有缘的人,就是有机会成为我们菩萨眷属的人
看看法华经中普贤菩萨一出现的时候,身边多少菩萨眷属,这些都是菩萨累世救度的众生
(其实很多佛经中都是如此,不只普贤菩萨)
所以不要浪费了机缘,这都是累世难得的缘分】

(详见:[略说]佛弟子如何劝导众生不要自杀?)


那具体如何以[四摄法]来利益家人和众生,让众生成为自己的[修行眷属][佛法眷属]呢? 一起来学习:

【[四摄法]就是四种摄受众生的法门,就是[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

[布施摄]是对于钱财心重的人,用财施,对于求知心重的人,用法施,使双方情谊逐渐深厚,而达到度化对方的目的;
例如:对于家人或亲友可以不定时送一些小礼物,或随时微笑,适时关怀或鼓励或赞美,或布施劳力做家事,或和颜悦色适时的宣导正知见,
以上这些都是布施的范畴,以此维持彼此良好互动,增进感情和互信,这样就容易引导亲友信受佛法
所以,对家人不要吝啬布施小礼物,不要吝啬微笑和赞美,要布施劳力多做家事,要教导亲友吃素和因果
因此,不是布施外人才叫做布施,布施家人也是修行重要的一环,这点要弄清楚,才不会内外失衡,才不会令家人讨厌

[爱语摄]是随着众生的根性,以温和慈爱的言语相对,令他生欢喜心,感到我和蔼可亲而与我接近,以达到度化对方的目的;
嫌恶嘲讽挑拨恶口只会让自己成为令人讨厌的人,更不用说修行和普渡众生
因此,和亲友或众生说话,切忌嘲讽挑拨和恶言相向,这也是基本的十戒范畴.如果犯戒就不可能有定慧可言.
再者,嘴巴都管不好,怎能说自己是修行人呢?嘴巴管不好,都是自己的心念出了问题,应该先检讨自己,好好忏悔.
心美就能看到美好处,心好就能看到众生的好处,所以,不要吝啬赞美和鼓励以及关怀的言语
赞美鼓励以及关怀更容易使亲友和众生能接受自己

[利行摄]是以利益众生为重,以身口意诸行皆有利于人,以不在乎自己得失的利人行为,感化众生共修佛道,以达到度人的目的;
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多帮助人,只要是正业正行,都应该支持,并且平常应该多宣扬正确知见和正业以及正行
亲友或众生如果有任何一点一滴的善念或善行,都应该全力支持和帮忙,千万不可轻视或嘲笑或不在乎
例如:如果家人想放生或去佛寺或乐捐,那应该放下自己的私事或定课,陪家人行善
又或者,平常多宣扬正知见,帮助亲友和众生建立正行和善行的基础观念,促发众生能行善,这也是利行

[同事摄]就是与众生同事,要深入社会各阶层中,与各行各业的人相接近,做其朋友,与其同事,在契机契缘的情况下,而度化之。
例如:多参与各种文化慈善或爱心活动,加入各种社会服务的义工或志工,关怀病人老人孤儿和弱势或伤残
如果能如此,这样的佛弟子必定是融入社会,受人爱戴和喜欢的人,
如此广结善缘的良好互动,定能得到互惠的回报,定能获得好的工作和伴侣,
也更能得道多助,更有实力能帮助众生,以及落实普渡众生的菩萨行
一般人找不到好工作和伴侣,这其实都是自己的问题,就是不懂[只要正向的付出,就会有正向的回报],就是不懂因果
如果自己是个光明乐观进取,有爱心有善心,帮助众生又工作认真的人,谁会不喜欢呢?
所以,只要努力正向的融入社会和人群,就能自利和利他,就能落实菩萨道.
对于家人或亲友或工作伙伴也是如此,学佛后不可就少了和家人说话或相处或少做家事
应该透过相处或共同做家事,或关怀健康上工作上学业上的情况,来增进引导家人学佛的机会



这四个修行法门,都是以度化众生为目的,都需要有发心和用心,才能真的去做和逐渐深入,
这也是在消除我执、培养善性、菩萨性和恢复佛性的过程

末学体会,这中间,最重要的是发心和持续用心

如果没有发心,那么即便力所能及能摄受利益家人和众生的事,可能都不会去做,或觉得做不到
(其实【修行没有难易,就只有是否每天随时(每个当下)都落实的差别】(详见:一百次佛七)
如果心念始终执着小我没有转化,心量不能增广拓展,那就无法真正和佛菩萨慈悲众生的精神相应(印),就难以对佛法有真正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如果没有持续用心,也难有众多机会,在正向的互动中,增上自己善巧方便的慈悲智慧和转化彼此的累世共业,就难以超越轮回


所以,善知识教导【在家佛弟子入世学佛,除了修行自己,也要与人为善,和家人亲友和乐相处
从中体会佛法的益处,让彼此都能有美好人生,以此为基础逐渐体会佛法深义,落实菩萨道而超越轮回
所以建议在家佛弟子都能了解[四摄法],好好落实[四摄法]】



「清净光明净土」新增必修功课:结缘法宝,微笑待人,拥抱家人



以此共勉,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太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2839

[精进勋章]

38#
 楼主| 发表于 2021-3-13 15:08: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1-3-13 15:09 编辑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师兄们分享心得体会


末学继续就十种善法中:“常以四摄成就众生”来进行学习思维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解说为:“常常以四摄法(一布施摄。谓若有众生乐财则布施财,若乐法则布施法,使因是生亲爱之心,依我受道也。二爱语摄。谓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因是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也。三利行摄。谓起身口意善行利益众生,使由此生亲爱之心而受道也。四同事摄。谓以法眼见众生根性,随其所乐而分形示现,使同其所作沾利益,由是受道也。)帮助众生成就(为完成志愿之意)”

一、关于“四摄法”

1、什么是“四摄法”?

【[四摄法]就是四种摄受众生的法门,就是[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

[布施摄]是对于钱财心重的人,用财施,对于求知心重的人,用法施,使双方情谊逐渐深厚,而达到度化对方的目的;
例如:对于家人或亲友可以不定时送一些小礼物,或随时微笑,适时关怀或鼓励或赞美,或布施劳力做家事,或和颜悦色适时的宣导正知见,
以上这些都是布施的范畴,以此维持彼此良好互动,增进感情和互信,这样就容易引导亲友信受佛法
所以,对家人不要吝啬布施小礼物,不要吝啬微笑和赞美,要布施劳力多做家事,要教导亲友吃素和因果
因此,不是布施外人才叫做布施,布施家人也是修行重要的一环,这点要弄清楚,才不会内外失衡,才不会令家人讨厌

[爱语摄]是随着众生的根性,以温和慈爱的言语相对,令他生欢喜心,感到我和蔼可亲而与我接近,以达到度化对方的目的;
嫌恶嘲讽挑拨恶口只会让自己成为令人讨厌的人,更不用说修行和普渡众生
因此,和亲友或众生说话,切忌嘲讽挑拨和恶言相向,这也是基本的十戒范畴.如果犯戒就不可能有定慧可言.
再者,嘴巴都管不好,怎能说自己是修行人呢?嘴巴管不好,都是自己的心念出了问题,应该先检讨自己,好好忏悔.
心美就能看到美好处,心好就能看到众生的好处,所以,不要吝啬赞美和鼓励以及关怀的言语
赞美鼓励以及关怀更容易使亲友和众生能接受自己

[利行摄]是以利益众生为重,以身口意诸行皆有利于人,以不在乎自己得失的利人行为,感化众生共修佛道,以达到度人的目的;
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多帮助人,只要是正业正行,都应该支持,并且平常应该多宣扬正确知见和正业以及正行
亲友或众生如果有任何一点一滴的善念或善行,都应该全力支持和帮忙,千万不可轻视或嘲笑或不在乎
例如:如果家人想放生或去佛寺或乐捐,那应该放下自己的私事或定课,陪家人行善
又或者,平常多宣扬正知见,帮助亲友和众生建立正行和善行的基础观念,促发众生能行善,这也是利行

[同事摄]就是与众生同事,要深入社会各阶层中,与各行各业的人相接近,做其朋友,与其同事,在契机契缘的情况下,而度化之。
例如:多参与各种文化慈善或爱心活动,加入各种社会服务的义工或志工,关怀病人老人孤儿和弱势或伤残
如果能如此,这样的佛弟子必定是融入社会,受人爱戴和喜欢的人,
如此广结善缘的良好互动,定能得到互惠的回报,定能获得好的工作和伴侣,
也更能得道多助,更有实力能帮助众生,以及落实普渡众生的菩萨行
一般人找不到好工作和伴侣,这其实都是自己的问题,就是不懂[只要正向的付出,就会有正向的回报],就是不懂因果
如果自己是个光明乐观进取,有爱心有善心,帮助众生又工作认真的人,谁会不喜欢呢?
所以,只要努力正向的融入社会和人群,就能自利和利他,就能落实菩萨道.
对于家人或亲友或工作伙伴也是如此,学佛后不可就少了和家人说话或相处或少做家事
应该透过相处或共同做家事,或关怀健康上工作上学业上的情况,来增进引导家人学佛的机会】——改善自己和家人亲友同事关系的法门~[四摄法]

【四摄法】:(名数)
一布施摄。谓若有众生乐财则布施财,若乐法则布施法,使因是生亲爱之心,依我受道也。
二爱语摄。谓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因是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也。
三利行摄。谓起身口意善行利益众生,使由此生亲爱之心而受道也。
四同事摄。谓以法眼见众生根性,随其所乐而分形示现,使同其所作沾利益,由是受道也。

仁王经中曰:「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四摄法】: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
布施摄是对于钱财心重的人,用财施,对于求知心重的人,用法施,使双方情谊逐渐深厚,而达到我度化对方的目的;
爱语摄是随着众生的根性,以温和慈爱的言语相对,令他生欢喜心,感到我和蔼可亲而与我接近,以达到我度化对方的目的;
利行摄是修菩萨道者,以身口意诸行皆有利于人,以损己利人的行为,感化众生共修佛道,以达到我度人的目的;
同事摄是修菩萨道者,要深入社会各阶层中,与各行各业的人相接近,做其朋友,与其同事,在契机契缘的情况下,而度化之。
菩萨济度众生,必须先行此四摄法,使众生爱我敬我信我,然后方能听我劝导,修行佛道。FROM:【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2、“四摄法”的利益

【[四摄法]是属于菩萨道的普渡众生法门,特别适合在家佛弟子
在家佛弟子入世学佛,除了修行自己,也要与人为善,和家人亲友和乐相处
从中体会佛法的益处,让彼此都能有美好人生,以此为基础逐渐体会佛法深义,落实菩萨道而超越轮回
所以建议在家佛弟子都能了解[四摄法],好好落实[四摄法]】

[四摄法]就是帮助佛弟子摄受众生法门,如果修行人能落实[四摄法],就能有效的转变家人的态度和观念,成为佛化家庭——改善自己和家人亲友同事关系的法门~[四摄法]

二、关于“常以四摄成就众生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

四摄法是佛菩萨行菩萨道度众生的法门、方法、途径、工具...

反观我们在日常中是否依照[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去做了呢?

如果还没做,当下发心努力去做,做这些并不困难 :

【如果我们真的发起利益众生的决心,而且当下真心去做
我们就不用在乎任何世俗的困难,也不用畏惧或彷徨,因为,只要去做,就会和法界的真、善、光明起共鸣,就能「得道多助」
(「得道多助」:这是说,当我们站在正法、正义的一方,就会得到法界中众多的帮助)
一切原本可能的不具足,都会在我们广大的发心和愿心之下,而当下改变,变成众善聚集,破除一切烦恼障碍与黑暗
不论是认识的或不认识的或很久没来往的、甚至原本结恶的,都可能突然出现,帮助我们成就善业与佛事
透过这样的发心和实做,我们就会对佛法更有信心,也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更能深入佛法和深法,也更感恩和感动、更慈悲和怜悯众生】——真心实做,就会得道多助,必定成事

【如果不发心不做,永远都不会】
如果不发心不做,就不可能明白一切问题的原理和相貌,又如何能成佛呢?
所以,为了众生的问题而思维种种普渡众生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度了自己成就自己】——为什么写不出好文章来利益众生?或无法为众生演说佛法?

如果已经在做,应当继续做,持续做,智慧做:

菩萨普渡众生是以智慧劝导,而不是展现神通
佛菩萨救度众生是以调解众生的心为根本,这才是大智慧的展现
因为佛法是心法,心解脱才能真正解脱——[略说]如何真正帮助因果业障病患?

应当按照善知识教导如是去做 :

发心开导别人,帮助众生解除疑惑而成佛
当您能发起这大心,就能与佛菩萨的悲愿智慧相应结合,
就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
——进阶心法]能发起大心,就能与佛菩萨的悲愿智慧相应结合,就能不断突破

[修行]应该随时或定时反省检讨自己的修为以及和众生的互动状况
[弘法]也应该随时或定时宣扬佛法正见和知识
[修行]和[弘法]都应该经常观照[贪瞋痴][戒定慧][六度波罗蜜][四摄法][37道品][四正勤]...——改善自己和家人亲友同事关系的法门~[四摄法]


深深忏悔自身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师兄们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4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975

[布施勋章]

37#
发表于 2021-3-12 12:17:18 | 只看该作者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同修光明互动分享心得



末学这边继续学习思维【以诸善根济无德者】

【所谓善根,是指相信因果、断恶修善、行善布施的根性,如果过去世和今生都能如此,那才叫有「善根」
但是,善根或善行并不能真正解脱轮回,而只是修行解脱的助缘(广结善缘),真正解脱轮回要靠「慧根」,
因为,智慧通达才能真正解脱轮回,解脱轮回靠的是能解脱轮回的「解脱智慧」
(如果仔细分类,在佛法上,「解脱智慧」归类于小乘解脱道,大乘或佛乘则是以「佛智」为目标)】
详见:我是哪种根器?


准备这篇跟帖回复,学习相关佛经、帖子的时候,
看到一则佛法小故事:谁没有善根,末学就找来原文阅读,是马鸣菩萨造的《大庄严论经卷 第十》里的一个案例

大意讲的是,

在佛陀教化的时代,有人往昔因缘成熟想要跟随佛陀出家,

正好佛陀外出教化众生,没有在僧坊中,于是就去找佛陀座下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要求出家

舍利弗尊者观察此人过去世的因缘,看是否在佛法中种下过善根,
观察到这人一身、甚至百千身中都没有善根,又观察一劫中也没有善根,以致于百千劫那么长的时间都没有善根

于是尊者就表示不能度化他,这人听后,只好到其他出家僧人那里求出家,
但是大众听说智慧第一的大弟子都不能度化,想着他是否有什么过患,就都表示自己也度化不了,
就像病人无法由医术高超的医生治好,其余的小医生怎么能治好呢?

这人求出家不能如愿,就在僧坊门前哭泣,
慨叹自己福德浅薄,其他人都得到度化出家,就是自己造恶而无法度脱,这样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这时佛陀已经知晓此事,以如母爱子的慈悲心想要度化此人,于是到僧坊门前用柔软的兜罗绵手为他摩顶安慰,并问他为什么哭?
这人就将舍利弗尊者等不听许他出家的事告诉了佛陀

佛陀就以深远犹如雷声一般的声音开解安慰他,
告诉他是因为舍利弗尊者的智慧还不能企及的缘故(所以没让他出家),以佛陀无量劫中难行能行修习的智慧才能真正了知众生得度的因缘

说完后,佛陀牵着这人的手臂进入僧坊,在大众前问舍利弗尊者,为何不听许此人出家?
尊者表示没有看到此人有能得度的善根,佛陀随即表示不要这样说,此人不是没有善根因缘,而只是善根非常微弱,要以佛陀甚深的智慧和禅定才能清楚明了

尊者听后恭敬向佛陀请法,询问此人善根的具体情况。佛陀告诉舍利弗尊者:
这人的善根因缘极其的微细,连辟支佛都无法发现。是过去有一世为穷人,入山拾柴火的时候,遇到老虎非常害怕,情急之下称念[南无佛],因为这样的因缘种下了解脱的善根种子。


佛陀说完后,就度化此人出家,并亲自教导他,最终,这位比丘由心悟道证得了阿罗汉果。

______


由此可见,只是一称南无佛的功德,就能种下解脱的善根,做得度的因缘。
这也类似【药师经上说~
三恶道众生只要突然回想忆念过去世曾经学佛,曾经念过药师佛,都能因为当下一念念佛而回生善道
这就是心念的力量, 所以大乘佛法强调发心, 一念心善或一念大乘心,都可超越无量罪业
因为一切罪都起于心念对贪瞋痴的执着,
如果能由心念断除贪瞋痴, 就能断除恶业和障碍, 因为障碍就是来自于自己的妄心~对情爱享乐的贪着,对苦难灾祸的惧怕,对仇恨钱财的执着】

(详见 [略说]法界真相)

(【所谓善根,是指相信因果、断恶修善、行善布施的根性,如果过去世和今生都能如此,那才叫有「善根」
但是,善根或善行并不能真正解脱轮回,而只是修行解脱的助缘(广结善缘),真正解脱轮回要靠「慧根」,
因为,智慧通达才能真正解脱轮回,解脱轮回靠的是能解脱轮回的「解脱智慧」
(如果仔细分类,在佛法上,「解脱智慧」归类于小乘解脱道,大乘或佛乘则是以「佛智」为目标)】
详见:)
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发心,多运用善巧方便,向众生宣导佛法,引导众生发起善心善念,
广泛的给众生种下大乘佛法的善根种子,给众生八识田里留下佛法的印记,这样一旦因缘成熟,众生就能获得救渡

(其实这样做的同时,也是在启发和深刻自己八识里的善根种子和善的习性,
如善知识教导的:【在普渡众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圆满,
而在帮助众生的过程中,先改正自己的缺失而逐渐圆满了自己,自己就成佛了
所以是因为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让自己成佛了】
详见 :[略说]如何劝导众生?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


[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娑婆世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成就佛道,为一切世间说难信稀有之法,是很难的,诸佛都来赞叹(阿弥陀经、大悲莲华经都有相关内容)
可见,要在五浊恶世里修行成就,并给众生种下佛法的善根种子确实不容易,因为投生在此的众生大都不修善行、造作种恶、被十方世界所摒弃,没有德行
但是即便是这样的不易也必须要有人来做,如果佛菩萨不来救度,我们佛弟子也不为之努力,那众生就要永远轮回下去,苦下去了


说实话,有时向众生结缘楞严咒等法宝或是学习随缘为众生解说一些简单佛法的时候,也会想着自己这样做真的能对众生有帮助吗?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发心还很浅,正念光明力还很浅,分享学习:好事、正确的事,做就对了)

现在,通过学习[地藏经]和今天的案例故事,末学更坚定了信心,
[地藏经]里,佛陀把末法时期的众生殷重的交托给地藏王菩萨,菩萨也对佛陀承诺:
众生【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
由此更说明点滴善事(善根)都能是得度的因缘,
所以我们不但自己要在佛法中广种善根,以此成就得度的因缘
更要学习种种法门,学习四弘誓愿尽可能多的为众生种下佛法的善根,这样都能在佛菩萨慈悲护念下最终解脱

相较于一般众生需要由菩萨行者来启发和为其种下善根,而菩萨行者自身能如何不失、增长、摄取善根呢?一起学习善知识节录的经文教导:


梵天。菩萨有四法。[得先因力][不失善根]。何等四。
一者[见他人阙][不以为过]。
二者[于瞋怒人][常修慈心]。
三者[常说诸法因缘]。
四者[常念菩提]。
是为四。
(详见:如何[不失善根][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六波罗蜜]? ~ 思益梵天所问经)


梵天。菩萨有四法。[增长善根]。何等为四。
一者[持戒]。
二者[多闻]。
三者[布施]。
四者[出家]。

是为四】
(详见:如何坚定学佛信心,而不疲惫不后悔,增长善根无所恐惧,成就一切善法?


复次迦叶。
菩萨有[四法摄诸善根]。何谓为四。
在空闲处离谄曲心。
(附注:不要居住在吵闹杂染处,以免扰乱凡心,尽量静心思维佛法,远离世俗虚假苟合的心)
诸众生中行四摄法而不求报。
(附注:行菩萨道普渡众生,应该实行四摄法才能有效的利益众生,而且过程中应该不求回报)
为求法故不惜身命。
(附注: 尽财力和精力,以求解脱轮回修证成佛,对世间物质欲望和肉身生命都没有执着)
修诸善根心无厌足。
(附注:修学各种能增上学佛善根和成就佛道的方法,精进不懈没有停止和满足)
迦叶。是为[菩萨四法摄诸善根]。
(详见:行菩萨道,有四法可[摄诸善根]和[无量福德庄严] ~ 大宝积经


以上

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2839

[精进勋章]

36#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10:20: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1-3-12 13:49 编辑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师兄们分享心得体会


末学继续就十种善法中:“以诸善根济无德者”来进行学习思维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解说为:“以种种善根(能生出善法的根本。指行者入见道位时,能生无漏智的根本)救济无德行者

一、关于善根

1、什么是善根?

【善根】:即善之根本。又称善本、德本。指能生出善法的根本。将善以树根为喻,故名善根。如依《俱舍论》所说,则善根是指行者入见道位时,能生无漏智的根本。《入阿毗达磨论》卷上云(大正28·982b)︰‘能为根,生余善法,故名善根。’同书又举出善根的种类,云(大正28·982b)︰‘善根有三种,. 一无贪,是违贪法;(二)无嗔,是违嗔法;(三)无痴,是违痴法。’此三者称为‘三善根’,为善之自性,亦为对治‘三不善根’之三种心所。[参考资料] 旧译《华严经》卷四〈卢舍那佛品〉、卷十五〈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大宝积经》卷七十八〈具善根品〉;《大悲经》卷三〈善根品〉、〈殖善根品〉、卷五〈殖善根品〉;《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六〈善根品〉;《大智度论》卷三十;《成唯识论》卷六。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2、如何不失善根?

梵天。菩萨有四法。[得先因力][不失善根]。何等四。
一者[见他人阙][不以为过]。
二者[于瞋怒人][常修慈心]。
三者[常说诸法因缘]。
四者[常念菩提]。
是为四。】——如何[不失善根][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六波罗蜜]? ~ 思益梵天所问经

3、如何摄取善根?

【复次迦叶。
菩萨有[四法摄诸善根]。何谓为四。
在空闲处离谄曲心。
(附注:不要居住在吵闹杂染处,以免扰乱凡心,尽量静心思维佛法,远离世俗虚假苟合的心)
诸众生中行四摄法而不求报。
(附注:行菩萨道普渡众生,应该实行四摄法才能有效的利益众生,而且过程中应该不求回报)
为求法故不惜身命。
(附注: 尽财力和精力,以求解脱轮回修证成佛,对世间物质欲望和肉身生命都没有执着)
修诸善根心无厌足。
(附注:修学各种能增上学佛善根和成就佛道的方法,精进不懈没有停止和满足)
迦叶。是为[菩萨四法摄诸善根]】——行菩萨道,有四法可[摄诸善根]和[无量福德庄严] ~ 大宝积经

4、如何增长善根?

梵天。菩萨有四法。[增长善根]。何等为四。
一者[持戒]。
二者[多闻]。
三者[布施]。
四者[出家]。

是为四】——如何坚定学佛信心,而不疲惫不后悔,增长善根无所恐惧,成就一切善法?

二、关于“以种种善根救济无德行者”

末学原先理解的善根,非常局限,以为善良就是善根
根据善根的名词解释,可以知道,善根是指能生出善法的根本。
是指行者入见道位时,能生无漏智的根本。无漏智是指三乘人离诸烦恼的清净智。

在名词解释中,善根有三种:
“善根有三种,()无贪,是违贪法;(二)无嗔,是违嗔法;(三)无痴,是违痴法。’此三者称为‘三善根’,为善之自性,亦为对治‘三不善根’之三种心所”
由“以种种善根”也可以得知,善根应当是有很多种的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善良,善根,善念,善心,善行...是善根的种子
念佛,持咒,诵经,拜佛...种种定课是善根的种子
抄写读诵,思维解义,实修,演说...实修实做是善根的种子光明心,清净心,慈悲心,平等心,感恩心...全都是善根的种子

有种子才能生根,生根才可以发芽开花结果
这个果实就是善法,是能断离诸烦恼的清净智,能够救济无德行者

末学体会,这善根,一方面是在累世的积累,在累世种下的种子
另一方面是当下的心念与所为,在当下种下的种子
在佛教故事谁没有善根的《省思》中这样写到:
“当知今生得成人身、得遇佛法、会善知识,都是无比殊胜难得的因缘!
若不是过去生有所耕耘,今生怎能坐享其成!
所以应当把握当下,增长福德智慧,如此精勤不懈,道业必能有所成就。”

善知识教导:
【只要一心向善、学佛成佛,不论世界如何变化
一切相、遭遇、逆缘、讥谤、苦受、危机,都可以成为学佛成佛的助缘、踏脚石和转机
关键就在于当下的心态是否正确,是否契入佛心,还是随凡夫心随波逐流
如果每个当下都能勉力正念观照,误会就能化解,碰撞也会转为平和,事事都会变成好事】——一心向善、学佛成佛,才能缔造你我双赢的美好未来

比如,日常中我们可以这样去做:
【每天出门能微笑待人,就是对众生最好的布施
可能对方长期郁闷疲惫或夫妻吵架或经济压力或工作不开心
压力可能即将爆发,正要想不开寻短
可能因为您的一个微笑,一个阳光的笑容
因此而吸引了对方,为他枯萎的心灵注入光明和希望
那您就是拯救了这一个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何况,您可能因此拯救了一个家庭,甚至逐渐影响了整个社会和国家
那您真是真正功德无量,是个真正的菩萨

把正向光明散播给众生,让众生循序解脱
您就是真正的大菩萨】——行善布施很简单;日行一善很简单

我们不仅仅要珍惜当下能够学习修行佛法的殊胜因缘,因为这样的因缘是来之不易的
更要把握当下,时时关注自己的心念,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随时随处种下善根的种子利益救渡众生


注解:
【德行】:1、指善良的品性和正直的行为。2、指具足功德的行法,如三学、六度等是。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无漏智】:指三乘人离诸烦恼的清净智,此智有断惑证真的功用。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深深忏悔自身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师兄们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2839

[精进勋章]

35#
 楼主| 发表于 2021-3-11 10:16: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1-3-11 10:22 编辑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师兄们分享心得体会


末学继续就十种善法中:“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来进行学习思维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解说为:“以大乘法(菩萨所修的道法)度脱适悦小乘者

一、关于大乘

1、什么是大乘?

【佛告长者。其[大乘]学。发无上正真道意。行于大慈等如虚空。而修大悲无所适莫。不自忧身但念五趣。一切众生普欲使安。奉四等心慈悲喜护。惠施仁爱益义等利救济十方。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六度无极无所悕望。以施一切众生之类。观于三界往返周旋。勤苦艰难不可称计。念之如父如母如子如身。等而无异。为之雨泪。欲令度厄至于大道。】——何谓[声闻][缘觉][大乘] ~ 佛说演道俗业经

【大乘的教导着重在众生上,在慈悲欢喜光明上,在真实成就上,在佛的幻化无边和无量佛国上,在整个法界上
所以,大乘行者的心量比较开阔,比较明亮,比较正向思维,也比较不着边际,也更多神通变化和无量方便】——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2、什么是大乘菩提心?如何发大行菩提?

何谓 发大乘菩提心? ~ 思益梵天所问经

如何发行[大乘菩提]? ~ 思益梵天所问经

3、大乘的经典法义和观照法门

【要学习禅观妙门,以便行菩萨道,应该先遵守下面经文的告诫(戒):
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 ~ 楞严经

要学习观照(定),应该先明白佛法就是心法:相由心生,业随心转,万法唯心
【诸经辑要】佛法就是心法

「金刚经」系统经典:破除四相,有为观,无为观。 这应该是最基本的

「圆觉经」:三净观。经中说这也是任何想成佛的众生都需要学习的

「无量义经」:无量义观。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

[慈心三昧]令诸菩萨。不经勤苦。而能速疾证佛菩提

「菩萨念佛三昧经」
正念诸法真实之相。是名念佛 ~ 菩萨念佛三昧经

「大宝积经」
云何为[正观]。所谓[真实思惟诸法] ~ 大宝积经

「瑜伽师地论」或「解深密经」

如何修学菩萨道? ~ 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为证「心一境性」及断喜乐。当勤修习四种作意
瑜伽师地论:[奢摩他]九种心住
瑜伽师地论:[毗钵舍那]四种慧行
[禅观实修]:不净观,慈愍观,缘起观,界差别观,数息观

「维摩诘所说经」
不二法门 ~ 维摩诘所说经
观佛实相 ~ 维摩诘所说经
『尽』、『无尽』解脱法门: 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佛藏经」
真念佛 ~ 佛藏经 鸠摩罗什译
念处&四念处 ~ 佛藏经
空名无念,是名为空,空念亦空,是名为空~ 佛藏经
第一义中无善知识无恶知识 ~ 佛藏经

「持世经」
如何[正观五阴],[观五受阴细微生灭相]? ~ 持世经
学佛修行,如何能转身成就不断之念,乃至成佛 ~ 持世经
学佛修行,如何能能修集一切法分别章句慧 ~ 持世经
学佛修行,如何能得念力 ~ 持世经

「占察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云何巧说深法?
『一实境界』实修者二种观道:『唯心识观』,『真如实观』~《占察善恶业报经》】——大乘菩萨道心法次第的实修者该如何看电视和世间一切?

二、关于小乘

【何谓[声闻]。
畏苦厌身。思无央数生死之难周旋之患视身如怨。四大犹虺五阴处贼。坐禅数息安般守意。观身恶露不净之形。畏色欲本痛想行识。怖地狱苦。饿鬼之厄。畜生恼结。人中之难。天上别离。不可称计。轮转无休如狱中囚。欲断生死勤劳之罪。求无为乐泥洹之安。但自为己不念众生。常执小慈不兴大哀。倚于音声不解空慧。三界犹幻。趣自济己不顾恩慈。是为声闻学。】

【佛告长者。[缘觉]者。本发大意。为菩萨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以用望想求为尊豪天上天下咸令自归。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德重巍巍堂堂无能及者。不解如来色身​​所现。因世愚人不识大道。断生死流不能反原。尽生死本故为现身。相好严容。文辞言教以化愚冥。显示大明及着相好。谓审有色像。虽行四等四恩六度无极三十七品。观十二缘欲拔其原。不解本无悕望大道。正使积德如虚空界不得至佛。所以者何。用不达故。何谓不达。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四等四恩有所悕望。念救一切五趣生死。解空无想不愿诸法。晓一切法如幻化梦野马影响芭蕉泡沫皆无所有。道慧无形等如虚空。无所增坏普度众生。】——何谓[声闻][缘觉][大乘] ~ 佛说演道俗业经

【小乘的法缘基础就是苦,因为厌苦而想要离苦,因为觉苦(发觉苦)而觉苦(研究苦和解脱苦)
所以小乘教导探究众生苦的原因和离苦的方法,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
或教导人生一切因缘和合的原理,就是[十二因缘]
并且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引导众生离苦和解脱
再以[37道品]来解说种种细节和方法,例如:正道法(例如[八正道])和解脱法(例如[四正勤])】——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三、大乘或小乘的区别

【[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由法性原理上来说,「信心」、「发心」、「心量」才是修行大乘或小乘的判定根本】

【以「信心」来说,「信为功德母」,因此,如果不信大乘,那当然就不会是大乘根器
所以,能信大乘,才是大乘根器,例如:能信佛、菩萨、净土、以及大乘法门
反之,如果把对佛菩萨的信仰当迷信,那当然就不是大乘根器
所以,信或不信就能分辨,信是基础,信是功德母,能信才有后续的一切!

「信」了以后要看「发心」,如果虽信大乘,而发心不足,畏苦怕难,或接触小乘思想,那就可能退居小乘
这样就成了佛经上所说的焦芽败种,所以,对于初发心或初学大乘的行者,要小心呵护,避免退居小乘

以「发心」、或「发愿」来说,必须要俱备大乘发心,发起大乘菩提心,就是愿意「成佛」和「普渡众生」,
「普渡众生」和「成佛」都是大乘的目标,愿意这样发心,才是大乘根器
反之,如果以自我解脱和自己涅槃为主,那就是小乘根器
所以,由设定的目标,就能知道是大乘或小乘根器

以「心量」上来说,心量开阔,能「无我为人」,有「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能信大乘思想,愿意相信佛国净土
反之,如果局限在自己的苦难上,无法超越,而只求解脱自己的苦难,那就是小乘根器
所以,「信心」是最简单的筛子,而「发心」是看「目标」,「心量」则是看「心的容量」
这些就能简单的看出众生的根器,属于大乘或小乘,而且,这些可由观念行为上去推敲和启发,而让根器显露
因为,众生累世轮回,虽有累世因缘,但是可能今生蒙尘,因此需要点化。

另可参阅:「觉有情」
大乘和小乘的差别,就在于修行者所俱备的心量,菩萨道行者必须能苦众生苦、能解众生难(苦难和疑难)
也就是,我们的观念、心态、发心、愿望和行为,才是决定我们是大乘或小乘行者的真正因素】

除了上面「心」的问题,再者,就是「实修」上的问题,这可由「戒、定、慧」的实际情况来判定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由「戒」来看,如果连最简单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都做不到,基础的「五戒」「十善」也做不到
就算俱备上面的「信心」和「发心」,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发现业障实在太深重
那就是虽有「大乘心」,但是,基础太差,仍要修学「大乘」和「小乘」的「共通法」,以补足基础「戒行」和「修行」
(附注:「大乘」和「小乘」的「共通法」就是「三十七道品」,这是基本的基础前行)
这就是下面经典所说的情况:
占察善恶业报经: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毀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关于「三十七道品」,是小乘的解脱法,但是也是大乘的基础法(因为许多学大乘的人根基很差)
例如:常见的四正勤或八正道,都是一般修行者常学习遵守和运用的
同样是「三十七道品」,在不同次第,就有不同的教导】

【由「定」方面来看,大小乘的观念、发心、心量不同,所以,观行方法也不同
大乘有大乘的思想观念(法义)和观行方法,如果错用小乘观法,那会缩减大乘心,甚至退失大乘心,在精神上也容易错乱
基本的差别就是:
小乘观:不净、无常、苦;(白骨观、不净观)
大乘观:光明、圆满、乐(当然还有很多,例如:清净、慈悲、平等、欢喜、感恩、不二、中道,法门更多
)

在「智慧思想」上,小乘是「三法印」,大乘是「一实印」....
简单说,就是发心、心量的不同,相信的教法和思想也会不同,而这些差别都是来自于累世因缘(第八识无明、善恶种子的影响)

最后,再回说上面的问题:欲学大乘正法,先要勤修声闻独觉法?
其实,并不是如此,因为大小乘有共法和不共法,所以,对于「初学大乘者」,要学习共法,强化基础
但是,对于小乘的个别思想,「大乘初学者」不应该学习和接受,避免堕入小乘,这点在很多大乘佛经都是这样教导的
,例如:上面的大般若经说妙法决定业障经、法华经、维摩诘所说经:欲行大道,莫示小径...等。
至于,对于久修的大乘行者,则要明白一切法,一切法性,所以也是通达小乘的,
所以,有些小乘声闻其实是菩萨示现的,用以度化小乘根器。】——以「法性原理」看大乘和小乘根器

四、应当修行大乘法

1、为什么呢?

小乘观[不净][无常][苦](不净,无常,苦,空,无我),这是因为苦而发起的小乘思维小乘心
大乘观[光明][圆满][乐](常乐我净:真常,真乐,真我,真净),这是真正光明圆满佛性的显露
这就是大小的差别,也是能否透彻宇宙法界真相的关键

【1.[妙法莲华经]上说[小乘果位]只是一个[化城],
因为众生愚痴,所以小乘只是一个方便的过程阶段,所以[法华经]讲[唯一佛乘]

2.[大般涅槃经]上说[小乘涅槃]和[四圣谛]以及[十二因缘]只是方便法,
佛真正要讲的就是[佛性],[首楞严三昧],[般若波罗蜜],[金刚三昧]
而且也讲了真正大乘[甚深四圣谛]和[甚深十二因缘]

3.[楞严经]上也讲[自然][因缘]是方便法,只是为了适应众生根器
真正要讲的就是[真如][菩提][佛性][空如来藏][庵摩罗识][大圆镜智]

4.[般若经](大般若经,摩诃般若经,小品般若经…)上都说
舍弃(甚深)[般若波罗蜜]而学小乘经是魔事,是很没智慧的事情


舍深般若波罗蜜,反取余声闻,辟支佛经.菩萨当知,是为魔事 ~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5.[圆觉经]讲大乘成佛的必学必定圆满的三种禅观,这小乘也是完全不懂的

6.[华严经]中有无量法界,以及成佛共愿[普贤十大愿],这也是小乘行者所不明白的

7.[维摩诘经]讲的[不二法门]和宇宙法界观和佛菩萨不可思议神通,这也都是超乎小乘思维的

8.[心经]讲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苦集灭道],这不就破了[小乘四圣谛]吗?】——[解析]观音普渡,弥陀接引,地藏普贤文殊各大名山,弥勒事迹,都是大乘铁证

2、如何修行呢?

【大乘的观念广大无量无边,有无量变化,所以世人难以理解,以为迷信
因此,大乘的基础建立在[信]上,只有信才能深入大乘,所以经上说~[信为功德母]
所有的大乘功德本愿经,都叙述着法界无量众生和不可思议现象,以及诸佛菩萨
这些唯有[信]才能逐渐深入,唯有[信]才能由无量方便逐渐契入真实
因为大乘所显露和教导的就是无量和真实,直接引导众生契入实际,不着在苦难上,而是以[信]解脱
所以,大乘行者只要能信佛,能相信念佛持咒诵经的功德,以此遵守大乘慈悲和戒行,就能往生净土
这完全建立在正向的基础上来离苦,以广大发心的氛围和共鸣方式来契入宽广的法界
以广大心量的方式超越苦难和执着,逐渐契入光明和实相而自在,自在即解脱,无量无边
这不是断灭,而是真实,这和小乘讲的贴身的苦和解脱苦的方法全然不同
大乘的教导是直接用信任佛菩萨的方式,以信来引导进入光明而离苦,以光明自在逐渐契入真实而达成真正的解脱】

【因为大乘不可思议,难懂难信,所以大乘以信为首要,以发心发愿为首要,直接以宽广清净的心量契入光明实相,以自利利他为目的】

【大乘的修法原理就在于心念上,所以说~相由心生,业由心转
佛法就是心法,发心和发愿就是大乘佛法的根本原理和方法】

【以大乘行者来说,
如果是初学者,那就应该避免接触小乘经论和行者
这在很多大乘佛经中都是这样教导的(请查旧帖,这讲过很多次了)
这是为了避免初发心的大乘行者因为接触小乘经论和行者而退失大乘心或毁谤大乘

如果是久修的菩萨行者,因为已经累世坚固大乘心,不会退失大乘心,而且能明辨大小乘的差异
又为了能普渡一切有缘众生,所以必须学习和明白无量法门,以适应不同众生
因此也应该明白小乘的观念和教法】

【大小乘除了观念不同,还是有共法的
所以大乘行者也学37道品,或八正道,或四正勤
因为这些都是基本工夫】

【所以[无量义经]上说,同样的名相,因为众生根器智慧不同,所以产生无量义
因此佛陀告诫有大乘心的初学者,避免接触小乘经论和行者
这就是为了避免初学者的大乘心和大乘观念受到误导而堕入小乘】
——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如何快速成就大乘佛道~ 佛说演道俗业经

四、菩萨行者如何按照次第说法

【以「菩萨行者」来说,
自己要明白「法性」原理,明白「无量义」,明白修行和法门的深浅「次第」,明白「众生性」
这样才能判定众生根器,才能依照次第说法

但是,「菩萨行者」如何能做到上面这些呢?
这就要自己深入经藏、佛法和实修
就是要发「四无量心」、修「六度波罗蜜」、行「四弘誓愿」,这样才是「菩萨行者」

如果没有深入经藏,没有明白佛陀的教导,当然无法知道这些
如果没有深入佛法,就无法明白佛法的各种法门和其深浅次第原理,就无法明白法性
如果自己没有发「四无量心」和「四弘誓愿」,就不会入世解救众生的种种烦恼和痛苦,就不会学无量法
可参阅:「四弘誓愿」的法性原理内涵
如果自己没有这样深入实修,当然就无法明白「苦」和「苦性」(来源和原理),也就无法解苦、救苦,
如果没有深入修行,没有深入诸法,没有深入「众生界」,当然也无法明白「众生性」和「法性」
所以,要自己先深入经藏和佛法,并且实修,这样才能知道「法性」(包含苦性、一切性,法其实包含一切)、「众生心、性、欲」
这样才能知道「修行次第」和「说法次第」,才能依照次第修行和说法】——以「法性原理」看大乘和小乘根器

通过学习,末学对大乘与小乘有了更加详细的认识
更加明确了的自己要修行的方向,要完成的目标
尤其是善知识关于菩萨行者如何按照次第说法的教导
这段教导中有5个“如果”,逐一解说,层次递进,逻辑清晰,明了易懂
就好像是老师归纳总结出的知识框架和学习重点,更好的帮助我们修行佛法
深深感恩佛菩萨!深深感恩善知识!


深深忏悔自身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师兄们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4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975

[布施勋章]

34#
发表于 2021-3-11 00:56:02 | 只看该作者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同修光明互动分享心得


维摩诘言:
此土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 所以者何?
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余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
以布施摄贫穷;
以净戒摄毁禁;
以忍辱摄嗔恚;
以精进摄懈怠;
以禅定摄乱意;
以智慧摄愚痴;
说除难法度八难者;
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
以诸善根济无德者;
常以四摄成就众生;

是为十。」

(详见:为什么在娑婆世界修行一生,胜过在其他佛国世界百千劫修行? ~ 维摩诘所说经)


----------


上面经文里讲的【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

意思是说以[大乘法](即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来度化乐于修行[小乘](声闻缘觉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的行者

佛经上讲到的佛国净土,国中很多都是纯大乘发心的菩萨行者,或者有声闻行者也是回小向大发起大乘心的,所以不用再以大乘法来度化小乘

而其之所以成为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十事善法之一,是和这个世界众生的根器低劣、精进微少有关,

除了不学佛的一般众生需要教导因果观念、三皈五戒十善等除难法以外,

即便学佛的行者,也还会因为[信心][发心][心量][观念]等的不同,而有大小乘之分

对比两者,
【小乘的思想环绕在苦上面,
因为畏苦,所以离苦,所以是出离心厌世心
所以思维世间一切是苦,一切都是生灭无常,一切都不实都是空
所以小乘追求厌世离苦的小乘空境涅槃

反观大乘思想,则完全不同
大乘的思想在于空有不二,在于佛性(涅槃经:常乐我净)
所以是清净心慈悲心欢喜心平等心光明心无畏心勇猛心

大乘菩萨普渡众生,所以为了众生入六道而不畏苦,自性光明自在,于外则广行方便
大乘的涅槃则是离空有两边的真正大涅槃】
(详见:[探讨]小乘是大乘的基础?)

所以【[妙法莲华经]上说[小乘果位]只是一个[化城],
因为众生愚痴,所以小乘只是一个方便的过程阶段,所以[法华经]讲[唯一佛乘]】

(详见:[解析]观音普渡,弥陀接引,地藏普贤文殊各大名山,弥勒事迹,都是大乘铁证)


可见,【圆满的大乘的成果是成佛、是究竟圆满,小乘的终究结果则并不圆满、只是一个过程化境】
(详见:【放下这个臭皮囊】VS【好好善用臭皮囊】&略说大乘和小乘的差别)


对此,【在「楞严经」中,把没有「回小向大」的小乘最高「缘觉」果位「钝根辟支佛」和「声闻」果位「钝根阿罗汉」,归类为「50阴魔」中两种最高等级魔境

不过,如果小乘果位行者能「回小向大」,转成菩萨,那就是有实证声闻果位的菩萨行者,当然又另当别论了】
(详见:「隔阴之迷」的分析探讨)

所以,没能「回小向大」的小乘行者也都是大乘菩萨度化成佛的对象,也因此【有些小乘声闻其实是菩萨示现的,用以度化小乘根器。举例经文如下:

《首楞严三昧经》:
「我于尔时满一小劫。三百六十亿世。作辟支佛身示入涅槃。于诸大城。一一皆以辟支佛乘。度脱三十六亿众生。舍利弗。菩萨如是。以辟支佛乘。入于涅槃而不永灭。」『文殊师利』说是语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光明遍照。
千亿诸天供养『文殊师利』法王子。雨诸天华。皆作是言:「是实希有。我等今日得大善利。见佛世尊。及见文殊师利法王子。又闻说是首楞严三昧。世尊。文殊师利法王子成就如是未曾有法。住何三昧能现如是未曾有法?」
佛告诸天:「文殊师利法王子住首楞严三昧。能作如是希有难事。菩萨住此三昧。为作信行而不随他信。亦作法行。而于法相转于法轮不退不失。...」】

(详见:以「法性原理」看大乘和小乘根器)


说到大乘菩萨在娑婆世界度化声闻行者趣向大乘的事迹也早已存在,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过去这个娑婆世界(当时叫删提岚)中,在[宝藏佛]教化众生的时代,是一位名叫宝海的梵志,
祂劝导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护法韦陀尊天菩萨,这些功德巍巍的大菩萨,由当时的声闻行者初发了菩提心,非常的精彩
是佛菩萨联袂为我们做的如何[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的示范和教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具体可参考:[发心不同果报则不同]---读《大悲莲华经》中诸佛菩萨初发菩提心的事迹有感)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关于大小乘的相关内容,为更好的学习如何度化小乘行者打下良好基础:


1,[发心]不同,所以[修行方式]和[成果]也不同

【基本上,修行大乘并不一定先经过小乘修行,重点在于发心不同,所以修行方式和成果也不同
圆满的大乘必然涵盖小乘,但是,在修行大乘的过程,不必一定先经过小乘修行
因为这是两种不同属性的修行,虽然大乘和小乘有部份共通的技巧和方法,
但是,圆满的大乘的成果是成佛、是究竟圆满,小乘的终究结果则并不圆满、只是一个过程化境,所以这是完全两码子的事情

大乘菩萨道和小乘解脱道属于两种不同的发心和修行,修行的方式和结果也不同
小乘修行的主角在于自己,以断除自身苦难和寻求自我解脱为主,所以方式约略就是离世、舍离、断除,以达到清净的空无
大乘修行的主角在于整体(一切众生),以自利利他、自度度人为主,最终全都成佛为目标,方式就是入世与平等,是一种平等无量的自在与光明】
(详见:【放下这个臭皮囊】VS【好好善用臭皮囊】&略说大乘和小乘的差别)


2,[法缘基础]不同

【小乘的法缘基础就是苦,因为厌苦而想要离苦,因为觉苦(发觉苦)而觉苦(研究苦和解脱苦)
所以小乘教导探究众生苦的原因和离苦的方法,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
或教导人生一切因缘和合的原理,就是[十二因缘]
并且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引导众生离苦和解脱
再以[37道品]来解说种种细节和方法,例如:正道法(例如[八正道])和解脱法(例如[四正勤])
因为这样的道理很贴近人生,很有逻辑,所以被一般学者或知识分子所接受】

【大乘的基础建立在[信]上,只有信才能深入大乘,所以经上说~[信为功德母]
所有的大乘功德本愿经,都叙述着法界无量众生和不可思议现象,以及诸佛菩萨
这些唯有[信]才能逐渐深入,唯有[信]才能由无量方便逐渐契入真实
因为大乘所显露和教导的就是无量和真实,直接引导众生契入实际,不着在苦难上,而是以[信]解脱
所以,大乘行者只要能信佛,能相信念佛持咒诵经的功德,以此遵守大乘慈悲和戒行,就能往生净土
这完全建立在正向的基础上来离苦,以广大发心的氛围和共鸣方式来契入宽广的法界
以广大心量的方式超越苦难和执着,逐渐契入光明和实相而自在,自在即解脱,无量无边
这不是断灭,而是真实,这和小乘讲的贴身的苦和解脱苦的方法全然不同
大乘的教导是直接用信任佛菩萨的方式,以信来引导进入光明而离苦,以光明自在逐渐契入真实而达成真正的解脱】
(详见: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相关学习:维摩诘解说[无常],[苦],[空],[无我],[寂灭] ~ 维摩诘经

甚深四圣谛法 ~ 大般涅槃经

甚深十二因缘 ~ 大般涅槃经


3,[观照法门]不同

[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小乘的观法都建立在苦和负面思维上

因为种种苦难,所以才求解脱之法

所以就有苦观,观照诸苦,以此厌离世间,以此明白世间不实,以求解脱

观自身不净,以断除对自我的贪着,观世间不净,以断除对世间和情欲的追逐

观白骨(这中间有好几个细部过程,请参阅瑜伽师地论),以断除对男欢女爱的迷恋

观世间无常,以断除对世间的执着

观诸法无我,观空(身空,世间空,一切空),以破除身心障碍

这一切都以自己为出发点,断除一切障碍自己的诱惑

所以小乘法以戒律为首重,以断除一切杂染,成就自身解脱为目的


反观大乘的观法
观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观佛像佛相,观佛菩萨光明,观佛国净土,观法界光明,观一切众生光明圆满,观光明不二实相,观常乐我净
(可参阅[观无量寿佛经],[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观普贤行法经],[大般涅槃经],[华严经]...)
一切都在启发众生的发心,一切都在引导众生契入光明圆满的共鸣
因为大乘不可思议,难懂难信,所以大乘以信为首要,以发心发愿为首要,直接以宽广清净的心量契入光明实相,以自利利他为目的】
(详见: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小乘」观「不净」、「无常」、「苦」(观察自身不净、世间无常,知苦、觉苦、离苦,以舍离、舍弃和放下执着来断除诸苦);
观察自身不净,这是指观察生命过程中肉体的种种不方便和生老病死过程中的种种痛苦和恶臭等,以舍弃肉体执着来追寻更高次第的状态
观察世间无常,避免自己堕入执着,这样才能避免自己因为执着世俗而堕入轮回
观察人生过程和世俗的结果终究是苦,避免因为短暂的欲望而贪求世俗,以避免再次堕入轮回之中

「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这是相对于上述小乘的「不净」、「无常」、「苦」,因为大乘的世界观不同,发心不同,视界和法门也不同)
大乘以超越小我和世俗并放眼法界光明的究竟圆满状态为目标,所以观照的法门和方式以及发心也不同于小乘
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圆满所以涵盖范围无量),因为,圆满的大乘也涵盖小乘,也就是说,凡夫可能先学习小乘而转大乘
又或者学习大乘的初学者也需要小乘法门来对治自己的自身问题,另外就是究竟的大乘能明白一切小乘个别法和共通法
所以说「圆满的大乘涵盖小乘」,但是,初学习大乘不一定先或必要学习小乘,不过究竟圆满的大乘必定透彻小乘,这是因为大乘圆满普渡】

(详见:【放下这个臭皮囊】VS【好好善用臭皮囊】&略说大乘和小乘的差别)


4,如何分辨大小乘根器的不同:以「法性原理」看大乘和小乘根器


5,初学大乘者如何正确对待小乘行人(及经典):初学菩萨道的佛弟子,不该接触小乘人和小乘经论~ 说妙法决定业障经

相关学习:
欲学大乘正法,先要勤修声闻独觉法?

维摩诘所说经:欲行大道,莫示小径



以上初浅思维学习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2839

[精进勋章]

33#
 楼主| 发表于 2021-3-10 11:02: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1-3-10 11:03 编辑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师兄们分享心得体会


末学继续就十种善法中:“说除难法度八难者”来进行学习思维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解说为:“演说断除苦难之法,度脱八难八个见闻佛法有障碍的地方和情形,即:地狱、饿鬼、畜生、北俱卢洲、无想天、盲聋喑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此中地狱饿鬼畜生属三恶道,因业障太重,很难见闻佛法;北俱卢洲人,福分很大,但不晓得佛法,故不能了生脱死;无想天是外道所生的地方,那里的人也是不能了生脱死;患了盲聋喑哑的人,自然见闻不到佛法;世智辩聪是世人仗著小聪明,不肯虚心修行,甚至还会毁谤佛法;生在佛出世前或佛涅槃后,都见不到佛和听不到佛法众生

末学体会在这一种善法中需要重点学习思维的有:

一、关于演说

1、【演说】的重要性

【经上说(大般涅槃经),「演说」是菩萨行者普渡众生的方法
真正的实修者,「为众生演说」是一项必定的过程和目标】——为众生演说佛法普渡众生的实修探讨

2、【演说】的方法

【想要为众生演说,这必定要先发起利益众生的心,有这真心,才会往这目标迈进
发心后还要不忘初心,随时谨记在心,亲近善知识或由佛经中听闻和学习佛法
透过抄写或读诵来熟悉经文,然后记忆和思维其中义理,并且在生活中好好实修
对不同深浅次第和各种法门实际修行演练,思维体会融会贯通,
然后可依照因缘和次第,尝试对各种众生进行不同的佛法演说

由上述过程中体会佛经中所说的「次第说法」和「众生心」以及「众生性」等道理....
然后,在由「读诵」「思维」「解义」「实修」「演说」中修正学习而逐渐真正的融会贯通】——为众生演说佛法普渡众生的实修探讨

【在学习演说佛法、讲解佛经的时候
任何看似简单容易的事情或经句,都有必要为众生做法性原理的解说,说明其中甚深原理和一切可能的现象(相貌)
因此,心法次第的修行者,应该要学习、要能说明种种细微原理以及相对应的可能现象,这样才能逐渐深入法性与众生性】——天下无易、难事,尽在一念间

3、【演说】的作用

由此种种过程万相中学习清净无染的定力,和思维观察一切相一切法一切众生的能力,以及圆融的世间慧和解脱慧
然后逐渐明白「法性」(「法」可以是方法或佛法或一切事相,「性」就是原理特性)和「众生性」——为众生演说佛法普渡众生的实修探讨

4、【演说】应有的正确心念

并不是初学就不能演说,而是依照自己的次第,有多少认识和体会,就讲多少
总会有根器次第和自己差不多的众生,或对佛法完全没有认识的
就算遇到比自己聪慧的,如果能保持谦卑,就能在探讨中结善缘,甚至受到启发或指导

如果自己所学和实修很敷浅,但是有演说的热诚愿意演说,这可能有两种情况:
如果自己心性很平和,感恩众生给自己机会,广结善缘,谦虚学习,那就容易从良善的互动中快速进步
如果自己急功近利,没有耐心,以少为足,并坚持己见,那就可能从挫败和结怨中学习检讨,这也是一种学习过程——为众生演说佛法普渡众生的实修探讨

【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台上三分钟的演出,可能都要台下十年光阴的不断练习。
所以,能不能明白这些甚深的道理,能不能体察民意、通达世情
这都要看我们有没有用心去体会和理解,够不够细心和将心比心】——天下无易、难事,尽在一念间

二、关于【除难】

【除难】,断除苦难,世俗众生所理解的苦难大多是天灾人祸、对生命、健康、财物、权利等等种种得不到、或失去的难过、痛苦
而真正的苦难是什么呢?通过这条善法可以知道,就是无法见闻学习到佛法
因为不能见闻学习佛法,就没有机会脱离生死苦海,获得最终的解脱自在,所以这才是真正的困难

那么种种的苦难是如何而来呢?

【会遇到人生种种苦难或难事,这都是我们本身的因果业报
恶因恶果会互相影响恶性循环,让一般人更难摆脱】[解析]为什么初学者学佛遇到人生困难,所求没有马上满愿?

【佛菩萨为了让众生明白物质和肉体生灭不实,朝向真正实修的心理层面迈进
而且加上众生的业障果报太多,所以还是会适时不断浮现苦难和病痛(这也是为了教化众生)】——浅谈[业障],和[学佛不同次第阶段,该如何面对业障,消除苦难和病痛]?

【痛苦其实是来自于五阴(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六根】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于外境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起尘染,这样迷失本性(覆盖佛性)就会影响身心,产生痛苦】——[略说]如何真正消除烦恼和痛苦?

【因为累世的身体都是由心幻化而成
也就是由第八识无明种子,因迷恋虚幻,而产生[十二因缘]过程,就这样不断的六道轮回,投胎而成每一世的身体,然后身体产生种种痛苦,又形成第八识习气种子,就这样恶性循环】——[解析]苦报的原因&如何断除苦报?

要如何断除苦难呢,在清净光明净土中善知识有很多相关的教导
末学阅读学习后,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

一是断除苦因。

【佛法的教导就是先除苦因
1.一个就是现在对于[欲望]所产生的无明执着
2.另一个就是现在对于[苦报]所产生的无明执着
所以我们要对于世间的欲望尽量减少
另外对于种种不如意的苦报要尽量看开
这就是佛法的因果道理】——[解析]因果苦报的原理&罪性本空

【如果您是个佛弟子,那应该知道因果业报
既然是业报,承受就能消业,一报还一业
若要谈原因,贪嗔痴三毒就是原因
消除贪嗔痴的心念和恶习,守五戒,消除十恶业
这样就能断除苦报恶报的源头
如果还能多方行善,这样就能转化业力
因为报应的来源有二,
一个是自己心念的执著
另一个是来自共业干扰,就是自己无知而对众生做了恶事,而形成外在众生的报复
所以只要多行善布施广结善缘,
这样就能逐渐转化共业

【许多病痛都是因为众生无智所造成,
而这无智就是业障,也是因果业报,
这分为两个方向
一个是没有脱离轮回的出世间智,
另一个是没有利益人生的世间智慧
没有世间智慧,和错误的生活习惯,就是造成许多病痛的原因,这可以先去医院检查,请教医师,然后修正自己的生活习惯,再者,学习佛法,深入经藏,逐渐就能圆满[世间智]和[出世间智]
所以,如果没有智慧,没有正确的思想行为
那就会因为不断的错误思想行为而造就苦报和恶报
因此想脱离苦报恶报,先要纠正自己的思想行为】——[解析]苦报的原因&如何断除苦报?

二是断除苦受。

【佛法常讲,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因此,想要真正脱离苦难,就要由心转化,恢复清净无染的真心】

【真正清净的真心是不著福报和苦报的
也就是甚深佛经中讲的不生不灭(心经)无业无报(摩诃般若经)
世俗人执著于虚妄,所以才会堕入福报苦报的二相中
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但是无法[自净其意],所以无法脱离轮回
这个[自净其意]就是不著两边,就是[不二]
就是[不二相](不执著两边的相),
故称[不二法]】——[解析]苦报的原因&如何断除苦报?

【佛法上究竟解脱痛苦的方法就是清净六根, 放下对于六尘的执着,放下七情六欲,放下财色名食睡,
这要实际不断练习, 先冷静安静下来, 收摄六根, 不要乱想, 可以安住念佛或持咒
六根暂停歇息, 慢慢就能恢复平静,逐渐断除六根妄想, 逐渐佛性就会显露, 佛性的功能就能启发
佛性原本圆满的功德就能显露, 相由心生, 这时候身心就会调整为健康正常, 外在境遇也会改善】
——[略说]如何真正消除烦恼和痛苦?

【要断除一切欲望执着以及对于苦报的执着
这样才能逐渐净除第八识无明,而达到真空的境界】

【如果真正达到[罪性本空]的境界,自己的心理层面是不会感受任何苦的
所以,如果有过去世的怨结找上门来报仇,自己也是能甘心受报而不觉苦的
虽然报仇者仍有无明执着,所以放不下仇恨,前来报仇雪恨
但是真正实证[罪性本空]者对于一般人所认为的苦受,是不会有任何起心动念的
因为[三轮体空](仇人,自己,之间的伤害辱骂所产生[苦]的觉受)
这才是真正明白且体证[罪性本空]】——[解析]因果苦报的原理&罪性本空

【如果您是念佛求往生的佛弟子
那就应该要明白重业轻报的道理
无始劫来,众生的恶业数不清,苦报当然不断
念佛求往生的佛弟子应该要安忍种种苦报苦受
这样才能重业轻报,逐渐净业
让自己临命终能顺利往生】——[略说]如何真正消除烦恼和痛苦?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宁愿吃苦,宁愿受恶报,也不愿再做恶业
先有这样的决心,就算吃苦或受之前的恶报也无怨无悔,这样才正确】——[解析]为什么初学者学佛遇到人生困难,所求没有马上满愿?

第三,相关的方法

【如果累世曾经有重大毁谤,那也会如此
许多困苦和罪报,可能一生一世都如此,甚至多世
这在许多佛经上都有讲过
这要多忏悔,然后达到真心忏悔
然后精进学佛实修,才能改善】

【如果佛弟子没有好好检查自己的缺失,
修一漏万(虽修一法,可是常犯十恶业)
或又没有好好精进学佛,时常懈怠,那也会如此
所以佛弟子应该随时检查自己的[身][口][意]业是否清净,要真正纠正改过,才能转变果报】——[解析]苦报的原因&如何断除苦报?

【真心信佛、依靠佛!
逐渐你就会得到并体会法界无量的光明与力量!】
【相信法界光明,相信佛性光明,融入光明,
我们就能真正身心自在,就能提升生命的次第、超越凡间的苦难与病痛!】——如何面对今生苦难和烦恼?如何在修行上真正有所突破?

最后,应当树立的正确心念

【苦难和障碍以及因果报应才能使众生反省和检讨,然后改进错误,学习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所以,人们或许经常抱怨或哀叹或怨天尤人
但是佛菩萨知道,众生的这些情绪反应是可以理解的,而苦难和报应对众生也是好的,是一种机会和契机

所以,如果您正面临一些苦难,请不要过度烦恼和哀怨,或怪罪和迁怒他人
请您重新调整您面对事情和人生的心态和方向,静心思维检讨,虚心接受他人的逻辑和建议
因为,我们可能一直用错误的观念和态度在面对或处理生活上的各种事情
而现在,这可能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抉择,是一个反省和选择正确人生的好机会】
——正视并反省苦难的本源,随时用正面宽广的心态迎接未来

【正反顺逆都是考验,各种苦难、问题或考验也都是很好的】
【有时候,我们遇到问题,反而能更清楚立场和现实,反而能更下定决心,反而能更放下而心无挂碍。
所以,问题事件不见得对修行或其他事情有坏的影响,
如果静下心来,思绪清楚,厘清问题,反而更能清楚以后的方向,事事反而不会相互干扰】【什么叫真光明、真智慧?
就是静(净)心融入光明中,与法界光明交融,就能藉由法界光明启发我们本有的佛性光明与智慧
承继佛菩萨悲愿、与佛心相印,你就无所不能,你就有智慧能回答和解决一切问题
你也会从过程中得到启发和增上,就能不断进步、也逐渐能回答和解决众生的一切问题
在修行过程中,我们就会逐渐停止一切忧虑和负面习气,就会习惯光明的心念和行为,就会当下清净光明、欢喜自在】
——提升生命的次第、超越凡间的苦难与病痛!


深深忏悔自身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师兄们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5-12 14:34 , Processed in 0.07196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