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
1戒:戒律+[老实做功课]都算,戒就是规范,老实做功课就会因戒得定
2定:这要精进实修+心法次第三昧观照修行,心定就不烦躁
3慧:解义佛经,在观念上转变增上,这样就会释怀,心境就会平稳
========================
末学有个问题想请教,谢谢您~
楼主师兄您说戒定慧要平衡,末学想问下精进实修阶段的话,戒很容易做到,定的话多练习心法。
那慧的问题,解义一部佛经就真的可以做到慧和戒、定的平衡吗?如果戒和定的实修,同修们做下来都差不多的话,如果是解义普门品药师经这种真的很浅显白话的,跟解义地藏经那么长的经,金刚经那么深的,真的没啥区别吗?
1戒:戒律+[老实做功课]都算,戒就是规范,老实做功课就会因戒得定
2定:这要精进实修+心法次第三昧观照修行,心定就不烦躁
3慧:解义佛经,在观念上转变增上,这样就会释怀,心境就会平稳
========================
末学有个问题想请教,谢谢您~
楼主师兄您说戒定慧要平衡,末学想问下精进实修阶段的话,戒很容易做到,定的话多练习心法。
>>>>>>
这是因为您对心法还没有深入了解,所以无法圆通明白
心法从简单的观照修行次第逐渐深入到佛性和实义,究竟成佛
所以心法不是单纯的心定和观修而已,真正的心法是指佛性的显露
而初学心法次第的观修只是达成佛性显露的方法
只要佛性逐渐显露,对于戒定慧就会平衡达成,
因为佛性是根本,佛性功德圆满俱足,佛性本清净圆满
所以自然能成就戒定慧
这些道理没办法只字片语说明白,这需要实修逐渐体会
以下说的也是如此
关于戒定慧也是有次第的,由浅入深,由表法到心法
以戒来说,每个戒相都有其深义,可以从表面持戒逐渐到明白其隐含的心法要义
您认为戒很容易,其实戒对很多众生来说并不容易做到,都觉得困难
您现在认为容易,其实并不容易,而且很多细微处,需要深入心法后才能体会
那慧的问题,解义一部佛经就真的可以做到慧和戒、定的平衡吗?如果戒和定的实修,同修们做下来都差不多的话,如果是解义普门品药师经这种真的很浅显白话的,跟解义地藏经那么长的经,金刚经那么深的,真的没啥区别吗?
>>>>>>
听慧并不等于真实体证真实慧
必须要逐渐在生活中,由佛经中听闻的智慧,不断破除自己的执着
这样才能逐渐显露真实智慧
每一部佛经都有佛菩萨的方便和智慧果德流露
不论是乍看多简单的佛经,能体会的程度一样由浅入深,次第大不相同
凡夫一般大都只是看到表面
例如,以普门品来说,一般人只看到菩萨的救度,想要菩萨救自己
但是一个真正实修心法次第的菩萨行者,看到的是自己如何普渡众生
所以一般佛弟子也看不清楚法华经的奥妙,
这是因为一般人对心法次第实修没有了解,也不够深入
一部看似简单的佛经,一般享受佛号或佛经功德的佛弟子,
和真正把自己变成佛菩萨来普渡众生的菩萨行者,这两种角度是天差地别的
这些道理,一般的佛弟子,都要真正博览群经后,真正深入了解后
才能逐渐明白初学者和久修者智慧的差别
所以解义一部佛经当然是远远不够的,
不过以戒定慧平衡来说,举例来说
如果您的戒定只有3分,那慧也只要3分就能平衡,若戒慧3分,定也要3分
如果您的戒定有7分,那慧就要有7分来平衡
大致道理是如此,不然就产生邪定,和狂慧,或者破戒的问题
一个真正深入心法次第的菩萨行者,就能看出每一本佛经的种种要点
例如
故事缘由起末,宗旨,方便说,实义,观修,行法,次第,
适应根器,名相,功德,戒,罪报,以经解经.....
上述这些都要明明白白的
我们可以反观自己,当自己读经的时候,对这些了解了多少,明白了多少
再讲个简单的例子
一般人看阿弥陀经,都是看到~念阿弥陀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但是一个十地以上的菩萨看到的不是这个,
而是学习阿弥陀佛,以首楞严三昧在十方世界变现净土让众生依靠
这就是读经次第的差别,也是实修次第的差别
以上简单说明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