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一卷 (接续楼上,本楼学习用时2小时)
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等奉 制译
6,佛陀教导[慈心三昧]的具体观照方法
★复应观察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一一众生所有支节,一一支节所有微尘,皆亦如是。若诸菩萨,于自他身一切众生,作于如是决定解已,复应想念自身微尘,一一尘中皆有佛国;其中宫殿,琉璃所成,白银为门,黄金为柱,广博崇丽,光影洞彻,宝堂间列,宝墙围绕,宝阁宝楼,处处分布;其中各有诸天宝床,重茵绮褥,敷置其上;复有无量上好园苑,围绕庄严;其园苑中,皆有浴池,悉以七宝而为提岸,黄金栏楯四面周匝,清泉长流引注其中,香末为泥,金沙间错,八功德水,弥满澄净;波头摩花、优钵罗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菡萏开敷,周布其上;其池四边,多诸宝树,真珠为花,光色滋荣;其果成熟,香味具足,于诸树下,置天宝座;一一座前,宝器行列,甘露美食,莫不充满。复应想念,如是一切诸佛国土,青绀琉璃,以为其地,众妙七宝,绮错庄严;是诸土中,所有微尘,清净细妙,如天上宝,其光晃曜,如盛明日,其色美好如阎浮檀金,香气氛氲如乌罗伽栴檀,质性柔软如迦旃延衣,触著于身能生悦乐。
[学习解说]:
(修慈的行者),还应当观察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一一众生的所有支节,一一支节的所有微尘也都是如此(具体见楼上经文)。
如果这些修持慈心的菩萨,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众生,像上面这样决定不移的信解之后,
还应当想念自身的微尘,一一微尘,都有佛国在其中;
佛国中有宫殿,琉璃所合成,门是白银,柱是黄金,宽广博大崇高瑰丽,光影透彻,
还有珍宝所成的堂屋间错排列其中,周边围绕着宝墙,并且还处处分布着宝物所成的楼阁;里面有天宝构成的床铺,上面铺有好看华丽的床褥;
还有无量上等美好的园林花苑,在(楼阁)周边庄严的围绕着;
在园林花苑中,都有浴池,全部是七宝(七种珍宝,各本佛经之间所说略有差异,详见词解①)所成的,
周边四面都是黄金做的栏杆,有清澈的泉水长期引流注入其中,泉底的泥是粉末状的香,有金沙间错其中,水是八功德水(即具备八种功德的水:(1)澄净;(2)清冷;(3)甘美;(4)轻软;(5)润泽;(6)安和;(7)除饥渴;(8)长养诸根。详见词解②),满满的遍布其中非常澄澈清净;
水面上布满了盛开的波头摩花、优钵罗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菡萏等花;
浴池的四边,有很多宝树,花是真珠的,光明和颜色都很滋润,欣欣向荣,树上结着成熟的果,具足香气和美味,在这些树下,安置着天宝所成的坐席,
一一坐席前,都有排列整齐的宝器,里面无不充满着甘露(美露。味甘如蜜。天人所食,佛教以之形容涅槃的境界,详见词解③)和美食。
还应当这样想念,这一切的诸佛国土,都是青绀(黑里透红的颜色)琉璃(七宝之一,有同化作用,详见词解④)作为地面的,其中还有微妙七宝做着华丽的装饰。
这些佛土中,所有的微尘,都清净微细柔软,就像天宝,光明晃曜,炽盛得犹如日月发出的光明,
而且颜色美好的像上等的紫磨金,香气氛氲犹如乌罗伽栴檀(蛇心檀,能治热病,详见词解⑤),质地柔软就像轻柔的天衣,接触到身上能生起欢悦和安乐。
[相关体会]:
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楞严经]教导,要远离50阴魔境(相关学习:色受想阴(色受想蕴)三十魔~[楞严经]原文与白话),其中就有色阴十魔境,之所以会出现着魔的境界,是因为众生心念不正、心有贪恋执着,
而慈心三昧的上述经文,也是透过色相等(表相)来观修,不同的是,佛陀教导的是正念观修之法,依之修学最终都能破除对色阴(以及一切相)的执着(而达成不二),
所以,只要按部就班,好好按照佛教导的正知见正思维来正观照,让妄心依照正观正见来逐渐契入本心,就能逐渐成就,就一定不会走偏。
所以,正念正观是关键,让心念导向真实(清净光明佛性本心)是根本!
②逐字逐句学习佛陀教导的慈心三昧的观修方法,内心渐渐感受到犹如甘露润泽般的安定欢喜,
洗去了一天尘染的烦忧(这是错误或负面的[观念](想法,念头,知见,认知)对身心(或内外)两种负面的影响),
这就是正念正观的力量,如[清净光明专辑]教导的:
错误或负面的[观念](想法,念头,知见,认知)
会产生身心(或内外)两种负面的影响
1.错误或负面的想法会造成悲观,或愤怒,或怀疑,或忌妒,或傲慢,或痴迷等种种负面心理
这些心理因素或情绪反应就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人类大多数的病痛都是如此
再者,因为错误的观念,所以用错误的生活方式,因此引起更大的外在伤害
这两种内外的伤害,就造成众生的苦难
2.除了上述影响,错误或负面的想法,例如:悲观,或愤怒,或怀疑,或忌妒,或傲慢,或痴迷
还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或对立,或冲突,或争执,或仇恨,或报复,或杀害
甚至造成战争等更大的毁灭伤害
上述两种情况如果没有导正,
就容易一再循环或像蝴蝶效应,而引起种种更大的负面效应和结果
由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正观]的重要性
学习正确的知见和观念,随时保持正观
这样就能改善自己的身心情况,甚至改变家庭和社会以及一切众生
再者,上述这些负面观念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的想像
同样的,[正观]的影响也远远超过人类的理解
只要能打开心胸,就能逐渐明白心念的力量和不可思议
就能明白法界清净光明的力量——帖子详见:错误观念的负面影响与正观的重要性 万法唯心.相由心生,业由心转,当下就是佛法,舍弃当下无佛法可寻,即是轮回
想成佛就必须当下恢复圆满光明自在的佛性本然,这就是楞严经所讲的
而且方法遍布一切佛经,佛经上教导了种种正观,
透过当下随时保持这些正观,就可以帮助我们恢复佛性
只要按照佛陀教导的正思维正知见正观照,就能逐渐断除妄心,恢复真心
所以有些不明白心法观照的佛弟子会担心当下观照的是妄心
其实这是多虑了,也是因为不明白佛陀讲的正观,以及不明白实修的原理,所以才会担心
心法观照是依照佛陀教导的不同次第的正确知见和思维,所以根本不会有妄心的问题
第八识的善恶种子虽然会浮现,造成第六意识的善恶思维
但是实际的修行还是要由第六意识思维正法,依照正知见正思维来正观照
而让妄心依照正观正见来逐渐契入本心,所以不用担心妄心的问题
只要好好阅读佛经,依照佛陀教导的正见,这样就不会产生问题
这些方法和原理,佛在楞严经和般若经都讲的很清楚,
不过佛弟子因为根器和业障的关系,所以虽然或许看了经文,但是体会有限
所以心法的思维观照是非常重要的,这才是进入根本实修的阶段——帖子详见:[略说]心法就是佛法,也是世间法
[词解]:
① 【七宝】(名数)诸经论所说少异。
法华经受记品曰:“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
无量寿经上就树说七宝:“金、银、琉璃、玻璃、珊瑚、玛瑙、砗磲。”
智度论十曰:“有七种宝:金、银、毗琉璃、颇梨、车渠、马瑙、赤真珠(此珠极贵非珊瑚也)。”
阿弥陀经曰:“亦以金Suvarn!a,银Ru%pya,琉璃Vaidu%rya,玻璃Sphat!ika,砗磲Musa%ra-galva,赤珠Rohita-mukta,玛瑙As/magarbha,而严饰之。”
般若经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虎珀、珊瑚、为七宝。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七宝】梵语 sapta ratna^ni。即七种珍宝。<一>又称七珍。指世间七种珍贵之宝玉。诸经说法不一,阿弥陀经、大智度论卷十等谓七宝即:(一)金。(二)银。(三)琉璃,又作琉璃、毗琉璃、吠琉璃等。属青玉类。(四)颇梨,又作颇胝迦,意译作水精(晶)。指赤、白等之水晶。(五)车渠,又作砗磲。经常与码瑙混同,概指大蛤或白珊瑚之类。(六)赤珠,又称赤真珠。(七)码瑙,深绿色之玉,但异于后世所称之码瑙。法华经卷四则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瑙、真珠、玫瑰为七宝。(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无量寿经卷上)((参见:宝)6737)
<二>总称转轮圣王所拥有之七种宝。即: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又称主藏宝)与主兵臣宝(将军)。(长阿含经卷三、旧华严经卷四十三)((参见:转轮圣王)6624)p124 FROM:【佛光大辞典】
②【八功德水】
具有八种好处的水,即
一、澄净,就是水澄清洁净,没有污秽;
二、清冷,就是很清净凉冷,没有昏浊烦燥;
三、甘美,就是水的味道,富有甜味;
四、轻软,就是水的性质,轻浮柔软;
五、润泽,就是滋润滑泽,有益身心;
六、安和,就是安宁和平,沐浴其中,安稳舒适;
七、除患,就是喝了这种水,不但可以止渴、还可以去饿;
八、增益,就是喝了水,或者在水中沐浴,可以增长人们的善根。
上述之八功德水,充满于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和须弥山与七金山之间的内海中。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八功德水】
具有八种殊胜功德之水。又称八味水、八支德水或八定水。在诸佛净土中有八功德水,如《阿閦佛国经》卷上〈善快品〉载(大正11·755c)︰‘其浴池中有八味水,人民众共用之。’《阿弥陀经》载(大正12·346c)︰‘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又,环绕须弥山的七内海,也有八功德水,如《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三、《俱舍论》卷十一所载。此外,依《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所载,摩耶夫人产下太子后,身安快乐,无有苦患,欢喜踊跃,止于树下,前后自然忽生四井,其水香洁具八功德;尔时,摩耶夫人与其眷属,随所欲须自恣洗漱。
关于八种功德,即(1)澄净︰谓澄渟洁净,离污浊故。(2)清冷︰谓清湛凉冷,无烦热故。(3)甘美︰谓甘旨美味,具至味故。(4)轻软︰谓轻扬柔软,可上下故。(5)润泽︰谓津润滑泽,不枯涩故。(6)安和︰谓安静和缓,绝迅泛故。(7)除饥渴︰谓水仅止渴,今兼疗饥,有胜力故。(8)长养诸根︰谓增长养育身心内外故。或说八功德水为︰轻、冷、软、美、清净、不臭、饮时调适、饮已无患。
[参考资料] 《弥勒大成佛经》;《成实论》卷三〈四大假名品〉;《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阿弥陀经疏钞》卷二之一;《无量寿经义疏》卷下;《观无量寿佛经疏》〈定善义〉;《长阿含经》卷十八。 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③【甘露】
<一>梵语 amr!ta,巴利语 amata。音译阿密哩多、阿蜜栗多。意译作不死、不死液、天酒。即不死之神药,天上之灵酒。吠陀中谓苏摩酒为诸神常饮之物,饮之可不老不死,其味甘之如蜜,故称甘露。亦以甘露比喻佛法之法味与妙味长养众生之身心。密教则称真言两部不二之灌顶水为不死甘露。注维摩经卷七(大三八·三九五上):“什曰‘诸天以种种名药著海中,以宝山摩之,令成甘露,食之得仙,名不死药。’(中略)生曰:‘天食为甘露味也,食之长寿,遂号为不死食也。’”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七一上):“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如甘露。”(金光明经文句卷五、大日经疏卷十三、大日经疏演奥钞卷十一、玄应音义卷二十二)
<二>阿弥陀佛三名(无量寿、无量光、甘露)之一。密教称阿弥陀佛为甘露王。((参见:甘露王如来)2053)p2052 FROM:【佛光大辞典】
【甘露】
(饮食)梵语Amr!ta阿密哩多。译言甘露。异名天酒。美露。味甘如蜜。天人所食。光明文句五曰:“甘露是诸天不死之药,食者命长身安,力大体光。”注维摩经七:“什曰:诸天以种种名药,著海中,以宝山摩之,令成甘露。食之得仙,名不死药。生曰:天食为甘露味也,食之长寿,遂号为不死药也。”玄应音义二十二曰:“苏陀味,旧经中作须陀饮,此云天甘露食也。”正法念经九曰:“甘露为毒。”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甘露】
梵语阿密里多,华译甘露,其味甘如蜜,佛教以之形容涅槃境界。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④【琉璃】梵语 vaid!u^rya,巴利语 veluriya。七宝之一。意译青色宝、远山宝、不远山宝。又作流璃、琉璃、吠努璃野、吠琉璃耶、鞞稠利夜、吠琉璃、毗琉璃、茷琉璃、毗头梨、鞞头梨。为猫眼石之一种。种类有青、白、赤、黑、绿等各种颜色。其最大特色乃是具有“同化”之性质,亦即任何接近琉璃之物,皆被琉璃之色所同化。相传虚空之颜色(青色)即是由须弥山南方之琉璃宝所映现者。又于三十三观音中之琉璃观音,即表琉璃同化之德而应现于世,摄化众生。慧琳音义卷一(大五四·三一七中):“其宝青色,莹彻有光,凡物近之,皆同一色,帝释髻珠,云是此宝。”(玄应音义卷二十四、前汉书西域传第六十六上之注)p5839 FROM:【佛光大辞典】
⑤【乌洛迦旃檀】梵语 uragasa^ra-candana。又作忧陀伽娑罗旃檀、地毗乌罗伽娑罗旃檀。译作蛇心檀。为旃檀香木之一种。慧苑音义卷下载,乌洛迦本为西域蛇名,其蛇常犯毒热,盘据此香树,以身绕之,毒热便息,因以为名。又谓此蛇最毒,蛰人必死,唯此旃檀能治,故以为名。(华严经探玄记卷二十)p4178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弥勒菩萨摩诃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