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修学禅观 ~ 瑜伽师地论 
 
[节录编辑]:首楞严三昧 
 
 
瑜伽师地论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云何[修习对治]。 (附注:修习瑜伽) 
 
当知略说于三位中有十种[修习瑜伽所对治法]。 
 
 
云何三位。 
 
一[在家位]。二[出家位]。三[远离闲居修瑜伽位]。 
 
 
云何十种[修习瑜伽所对治法]。 
 
谓[在家位]中于[诸妻室有淫欲相应贪]。于[余亲属及诸财宝有受用相应爱]。如是名为[处在家位所对治法]。由此障碍于一切种不能出离。设得出家由此寻思之所扰动。为障碍故不生喜乐。如是[二种所对治法]。随其次第修[不净想]修[无常想]。当知是彼修习对治。 
 
 
又出家者于[出家位]中。时时略有[四种所作]。 
 
一[常方便修善法所作]。 
 
谓我于诸法常方便修为依止故。当能制伏随爱味乐一切心识。又能如实觉了苦性。 
 
二[于无戏论涅槃信解爱乐所作]。 
 
谓我当于无戏论涅槃心无退转不生忧虑。谓我我今者何所在耶。 
 
三[于时时中游行聚落乞食所作]。 
 
谓我乞食受用为因。身得久住有力调适。常能方便修诸善法。 
 
四[于远离处安住所作]。 
 
谓若爱乐与诸在家及出家众杂居住者。便有种种世间相应见闻受用诸散乱事。勿我于彼正审观察。心一境位当作障碍。 
 
 
于此四种所作事中。当知有四所对治法。 
 
于初所作有懒堕懈怠。 
 
于第二所作有萨迦耶见。 
 
于第三所作有爱味贪。 
 
于第四所作有世间种种乐欲贪爱。 
 
如是四种所对治法。 
 
 
如其次第亦有四种修习对治。 
 
一于无常修习苦想。 
 
二于众苦修无我想。 
 
三于饮食修厌逆想。 
 
四于一切世间修不可乐想。 
 
 
又于[远离闲居方便作意位]中。当知略有四种所治。何等为四。 
 
一于奢摩他毗钵舍那品。有暗昧心。 
 
二于诸定有随爱味。 
 
三于生有随动相心。 
 
四推后后日顾待余时。随不死寻不能炽然勤修方便。 
 
 
如是四种所对治法。当知亦有四种修习对治。 
 
一修光明想。 
 
二修离欲想。 
 
三修灭想。 
 
四修死想。 
 
 
又[不净想]略有二种。 
 
一思择力摄。 
 
二修习力摄。 
 
 
[思择力摄不净想]中。当知五法为所对治。何等为五。 
 
一亲近母邑。 
 
二处显失念。 
 
三居隐放逸。 
 
四通处隐显由串习力。 
 
五虽勤方便修习不净而作意错乱。谓不观不净随净相转。如是名为作意错乱。 
 
 
[修习力摄不净想]中。当知七法为所对治。何等为七。 
 
谓本所作事心散乱性。 
 
本所作事趣作用性。 
 
方便作意不善巧性。由不恭敬勤请问故。 
 
又由不能守根门故。虽处空闲犹有种种染污寻思。扰乱其心。 
 
又于饮食不知量故。身不调适。 
 
又为寻思所扰乱故。不乐远离内心寂静奢摩他定。 
 
又由彼身不调适故。不能善修毗钵舍那。不能如实观察诸法。 
 
 
如是一切所对治法。当知总说一门十二一门十四。 
 
又即如是所对治法。能治白法还有尔所。于修二种[不净想]中。当知多有所作。 
 
 
又于[无常所修苦想]。略有六种所对治法。何等为六。 
 
一于未生善法最初应生。而有懒堕。 
 
二于已生善法应住。不忘修习圆满倍令增广所有懈怠。 
 
三于恭敬师长往请问中。不恒相续。 
 
四于恒修善法常随师转。远离净信。 
 
五由远离净信不能常修。 
 
六于内放逸。由放逸故于常修习诸善法中。不恒随转。 
 
 
如是六种所对治法。还有六法能为对治多有所作。与此相违。应知其相。 
 
 
又[光明想]缘多光明以为境界。如三摩呬多地中已说。 
 
今此义中意辩缘法光明以为境界修光明想。 
 
谓如所闻已得究竟不忘念法。名法光明。 
 
与彼俱行彼相应想。应知名光明想。何以故。 
 
真实能令心暗昧者。谓方便修止观品时。于诸法中所有忘念。与此相违。当知即是光明。 
 
 
又[第一义思所成慧及修所成慧俱光明想]。有十一法为所对治。云何十一。 
 
谓[思所成慧俱光明想]有四法。[修所成慧俱光明想]有七法。如是所治合有十一。 
 
 
[思所成慧俱光明想]有四法者。 
 
一不善观察故。不善决定故。于所思惟有疑随逐。 
 
二住于夜分懒惰懈怠故。多习睡眠故虚度时分。 
 
三住于昼分习近邪恶食故身不调柔。不能随顺谛观诸法。 
 
四与在家出家共相杂住。于随所闻所究竟法。不能如理作意思惟。如是疑随逐故。障碍能遣疑因缘故。 
 
此四种法是思所成慧俱光明想之所对治。令思所成若智若见不得清净。 
 
 
何等名为[修所成慧俱光明想]所治七法。 
 
一依举相修。极勇精进所对治法。 
 
二依止相修。极劣精进所对治法。 
 
三依舍相修。贪着定味与爱俱行所有喜悦。 
 
四于般涅槃心怀恐怖。与瞋恚俱其心怯弱二所治法。 
 
五即依如是方便作意。于法精勤论议决择。于立破门多生言论相续不舍。此于寂静正思惟时能为障碍。 
 
六于色声香味触中。不如正理执取相好。不正寻思令心散乱。 
 
七于不应思处强摄其心思择诸法。 
 
如是七种是修所成慧俱光明想所对治法。极能障碍修所成慧俱光明想。令修所成若知若见不清净转。 
 
此所治法还有十一。与此相违。能对治法。能断于彼。当知亦令思修所成若知若见清净而转。 
 
 
又正方便修诸想者。有能断灭所治法欲。 
 
又于所治现行法中。心不染着速令断灭。 
 
又能多住能对治法。断灭一切所对治法。 
 
如是三法随逐一切对治修故。名多所作。 
 
如是名为[修习对治]。此修对治当知即是[修习瑜伽]。 
 
此第五支修习对治广圣教义。当知唯有如是十相。除此更无若过若增。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