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75|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证严法师] 静思语 第一集

[复制链接]

443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78

[布施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8-11 12:12: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静思语 第一集


转载自:网络


 




编辑缘起--高信疆

  证严法师是「慈济功德会」的创始人。

  廿五年前,慈济功德会成立时,法师是布衣芒鞋、和敬宽柔;三年前慈济医院成立时,法师还是布衣芒鞋、和敬宽柔;今年,慈济护理专校创校开学了,法师依旧是布衣芒鞋、和敬宽柔----法师做了那么多利济苍生的事,开展了那么多雨露广布的志业,启悟了那么多不同身份、不同个性的人,然而法师从无迟疑,从不懈怠,始终如一、克勤克俭的耕耘在他那「无缘大慈、同体大慈」的人宏愿里。

  二十五年过去了,慈济功德会自当初的三十人汇聚成如今的三十六万人;自济贫开始,而一步步扩展到慈善、医疗、教育、文化这四大志业的落实和成长,那是一条怎样心力瘁劳、血汗交融,而又坚毅弘忍的路啊----

  可是法师无怨无畏,坦然怡然的伴携着随行的弟子们、会员们、委员们,众心一志的走了过来。

  曾经,法师在和委员们的谈话中说过----

  「开始的时候,我们象是一头犊牛,拉着一把车在草原上行进;今天,虽然有些收成,但却是包袱满载的爬在坡上,而且这只牛也有了年岁,我们绝不能让自己停一下、喘口气。因为还在爬坡,一停就后退下来了......我们一定要持志不懈、日益精进,一口气走到峰顶。」

  就是这样的一种心力和脚力,一分愿力和慧力,恳挚信实的鼓舞着众生、教育着众生,播种在法师殷殷期勉的「福田」上----

  慈悲喜舍,勤植万蕊心连;

  与乐拔苦,同造爱的社会。

  多少年来,法师慈心柔语,悲智双运的引领慈济功德会的朋友,走过风,走过雨,走过烈日炎炎的旱地,济世救贫、抚病助人。常常,在心志脆弱的时候,法师给予慈济人坚定的力量,在彷徨摸索的时候,法师指点了慈济人的方向;在阡陌纵横的人世交错里,法师的声音梳理着人们紊乱的思绪;在复印杂诡谲的感情纠葛中,法师的容色平和了人们胸怀的波澜----法师亲切智慧的语言、温润关爱的态度、慧心澄澈的行谊,清晰沉稳的扎实了愈来愈多的慈济会员们处事为人的规范。

  当然,古往今来,多少圣哲贤人,都曾为我们立下典范,留下教言,可是,现实人生里,曲折变易,有些话、有些事,年代久远了,地理区隔了,焦距模糊了,或者太深,或者太专,对生活的大众,往往难以企及甚至缓不济急,更何况,许多人在迈入社会以后,接受教言的机会相形的减少了。因此,在一般情形下,人们面对实际的生活时,总会有些困扰,难以解决,总有些事理无法圆融的境遇;有些时候,往往日常最细微的小节,也会把人们绊倒----

  然而法师却平易近人的在慈济人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了各人深切的指引。

  他那自然而然的随机开悟、因缘善导,既真实又亲和、既深远又浅白,尤其是他那身教言教的道德典范、躬亲实践,特别生动有力的匡正了、滋养了,并且提升了慈济人。

  法师向来少做惊人语,但却经常是一言点醒梦中人;法师的话,不用深典、不重华词,却每每人小地方发真智见、在答问中抒大启示;法师不曾疾言厉色过,可是温温婉婉间自有天地的横阔与壮严;法师平日教诲弟子或会员时,常以出世之心,谈入世之事,语诚而敬,素朴明莹,随意俯拾都是良言嘉语,都是人间慈爱、人性善美的信念与德行。

  法师的言语,又大多是从现实人生里出发,从个人实践中体晤,自每人每天的生活中契入的,是活生生的说法,不知曾救了多少人、多少家庭;也实质帮助了许多人开创事业、调理人情,在立身行事中不仅所进退、欢喜平安,也能助人为乐,和睦向上。

  因此,慈济功德会的委员,在满怀感激中,也希望把法师平日向第子、会员或社会人士开示的话,辑录下来,让更多有心的朋友能够亲近它、掌握它;无论作人、作事、励志、修身,或济贫教富、或淑世助人,皆可随机翻阅,随缘索引,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能有所吸收与发挥----信疆忝为慈济友人的倾力协助下,自法师的答问开示,学佛专论中,自慈济的书册报导,随师记行间,采撷吉光片羽,以类相从,汇录成册。

  至于辑录的原则,则以人世的经纬万端作对象,人性的来去自如当目标,以德行的修养提升、善美的浸润持一为主轴。期待它的印行,不仅可作为慈济人的觉行指南,也可提供有缘的社会朋友,一部挚切可行的生活辞典。深盼能让更多的人分享法师的智慧、慈悲和容忍;也分享那成就了无数济志业的巨大力量。

  但愿人人都能行走在这一条救心、救身、救世的道路上,并肩学习、奋力实践;如果能因此而为我们的时代添福祉,为我们的先人增荣光,为我们的后代留榜样,那就更是慈济人衷心莫大的祝愿和感激了。

  (完)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78

[布施勋章]

2#
 楼主| 发表于 2019-8-11 12:22:13 | 只看该作者
静思晨语(上卷)

第一篇《说时间》 现在就是最好时机


〔做人的开始〕
每一天都是做人的开始,每一个时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时间成就一切〕
时间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业,也可以储积功德。


〔时日莫空过〕
一个人在世间做了多少事,就等于寿命有多长。因此,必须与时日竞争,切莫使时日空过。


〔为善竞争〕
人生要为善竞争,分秒必争。


〔蒙蔽的自由〕
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微无觉知。


〔时间如钻石〕
时间对一个有智慧的人而言,就如钻石般珍贵;但对愚人来说,却象是一把泥土,一点价值也没有。


〔生命在呼吸间〕
佛陀说:「生命在呼吸间。」人无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无法挡住死期,让自己永住人间。既然生命去来这么无常,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爱惜它、利用它、补充它,让这无常、宝贵的生命,散发它真善美的光辉,映照出生命真正的价值。


〔是否发挥了良能?〕
人间寿命因为短暂,才更显得珍贵。难得来一趟人间,应问是否为人间发挥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长寿。


〔行善要及时〕
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时间无法遮挡〕
怕时间消逝,花了许多心血,想尽各式方法要遮挡时间,结果是:浪费了更多时间,且一无所成!


〔停滞不前,终无所得〕
人都迷于寻找奇迹,因而停滞不前;纵使时间再多、路再长,也了无用处,终无所得。


〔充分利用生命〕
一个人几十年的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实在很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


〔不当睡中人〕
平常无所事事,让时间空过,人生就会在懈怠、睡眠中慢慢的堕落,良知良能也就这样睡了一辈子——如此的生命,只能叫做「睡中人」。


〔用毅力安排人生〕
用智慧探讨人生真义,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自我掌握时空〕
圣人与凡夫的境界,最大的差异在于圣人可以自我掌握时空。


〔前脚走,后脚放〕
人命非常短暂,所以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拖泥带水;切勿前脚已经落地了,后脚还不肯放开。「前脚走,后脚放」意即:昨天的事就让它过去,把心神专注今天该做的事。


〔不执着过去〕
一直停滞在昨天、过去,就会产生杂念和执着顾恋之心。人一旦时时刻刻回忆往事,便会痛苦、怨恨、瞋怒、不甘心……。


〔守住当下〕
不论在人间付出多少心血、多少辛苦,切莫将心念停留于过去的成就;不论施人多少,亦莫讨人情、求报酬。过去的留不住,未来的难预测,守住现在,当下即是。


〔谨守本分〕
未来是妄想,过去的是杂念。要保护此时此刻的爱心,谨守自己当下的本分。


〔有历练的强打者〕
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是有历练的强打者,随时都可以挥棒。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78

[布施勋章]

3#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2:58:48 | 只看该作者
静思晨语(上卷)

第二篇《点然我们的心灯》 如月·如镜·如水


〔心如明月〕
心要像明月一样,有水就有月;心也要像天空一样,云开见青天。


〔用心观、用心听〕
用宁静的心态,观大地众生相,听大地众生声。


〔境转心不转〕
心如明镜。虽然外在景物不断转变,但镜面却不转动,此即境转而心不转。若心随境动转不息,则人我是非皆成昏扰,不能自己。


〔镜子的良能〕
镜子,是用来鉴照体影像的;但必须镜、物相离散,方能清澈映照。
若物体点镜或尘封境面,即使景物在前,亦难清楚映照。


〔心如明镜〕
人心如一面镜子,照山是山,照水是水;因尘世懵懂,浮尘所染而面目全非。


〔点燃心灯〕
有人点灯求光明,其实真正的光明在我们心里。佛前的灯不必刻意去点,要紧的是点燃我们的心灯。


〔远离人我是非〕
人之「心思」如镜。欲求得智慧、明辨事理,必须远离人我是非烦恼,此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保持开朗的心念〕
人的心念意境,如能时常保持开朗清明,则展现于周遭环境,都将是美而善的。


〔人心似水〕
人心要像水一样,看似绵软柔弱,却涵力源源,不能切断。


〔播下好种子〕
人的心地就像一亩田,若没有播下好的种子,也长不出好的果实来。


〔天堂和地狱〕
天堂和地狱,都是由心和行为所造作。我们不要怕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心正邪不侵〕
心无邪思,意无邪念,则常自在;心正邪不侵。


〔时时好心,时时好日〕
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心中时时保持正念,任何时间、方位都是吉祥的。


〔心志守持于道〕
心志若能守持于道,必能精深博大;否则,即使透彻千经万纶,亦如空花水月,一事无成。


〔心无定性〕
三心二意无定性,四处绯徊不专精,尽管条条道路通长安,却永远无法到达终点!


〔散乱的心〕
人心的散乱有两种:一是昏沉,一是浮动。昏沉是糊里糊涂空过时日,无所事事涣散体力,懈怠、懒惰、昏睡、不肯精进……。
浮动是心念不定、见异思迁、摇摆不止、浮沉、动荡、放逸、无法安静……。


〔多用心〕
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患得患失〕
众生都有心病,拥有的人烦恼「失」,没有的人忧虑「得」;患得患失,即成忧愁。


〔心病难治〕
身体的病较好治疗,怕的是心病;有了心病,行、住、坐、卧都不得安宁,浑身不得自在,甚而吃不下、睡不着……。


〔以佛心看人〕
以佛心看人,周遭遍地人人皆是佛;以鬼心看人,则处处都是狰狞的鬼影。


〔心无挂碍〕
身若一无所有,则心一无挂碍——没有得失的牵绊、没有物质的积累,心灵自然没有挂碍。这是圣者安住的境界,也是学佛者所求的境界。


〔凡夫心〕
所谓凡夫心,即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分别心。


〔断贪〕
凡夫就是喜欢追求神奇鬼怪,心才会乱。其实修心很简单,只要〔断贪〕——哪一个人心乱不是为了贪?


〔佛心清澈无碍〕
心、佛、众生其实没有差别,佛并没有比我们多一只手、多一双脚,所差别的只是佛心清澈无碍,真如自在;而凡夫心因有世界尘埃染着,看不清真实的面貌。佛心又像保险箱一样,保管贵重的东西不让它遗失;而凡夫心却如垃圾场,有害无益的东西积存一大堆,使自己痛苦不已。


〔有色彩的心〕
众生心即凡夫心,也就是有污染、有色彩的心,色彩抹净即佛性。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78

[布施勋章]

4#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3:24:26 | 只看该作者
静思晨语(上卷)

第三篇《关于慈悲》 伤在他的身·痛在我的心


〔宽容与悲悯〕
悲即是同情心。能互相宽谅、容忍,表现一分宽心、爱心,即是悲心。最幸福的人生,就是能宽容与悲悯一切众生的人生。


〔喜舍得欢喜〕
没有数字的代价,即为「无量」。

不辞劳苦的付出,便是「大慈悲」。

付出劳力又服务得很欢喜,便叫做「喜舍」。


〔予乐拔苦〕
慈悲喜舍这四个字,分开而言:慈喜是予乐,是教富;而悲舍是拔苦,是济贫。


〔清净的大爱〕
慈就是爱,是清净的大爱。

「无缘大慈」,是指没有污染的爱:他与我虽然非亲非故,而我却能爱他;爱得他快乐,我也没烦恼,这就是清净的大爱。


〔同体大悲〕
众生虽与我非亲非故,但是他的苦就是我的苦,他的痛就是我的痛。苦在他的身,忧在我的心;伤在他的身,痛在我的心。这就是「同体大悲」。


〔以爱心仁德为体〕
佛陀讲慈悲,是以爱心仁德为体,以诚正和睦为用。


〔慈悲形象化〕
把慈悲形象化,付诸具体的行动。


〔慈眼视众生〕
要慈眼视众生,把无形化作有形,把理论化成行动。时时刻刻拿出一分「我们不去救他,谁去救他」的大慈大悲济助精神,能如此尘世亦可成为净土。


〔悲智双运〕
慈悲是救世的泉源,但无智不成大悲。有智慧才能发挥无穷的毅力与慈悲,此即佛法中的「悲智双运」。


〔真正的智慧〕
真正的妙法是:是智慧流露出来的方法;真正的慈悲是:以智慧的力量去推动济世志业的心愿。


〔一日菩萨〕
能救人的人就叫作菩萨。把握一日的付出,即是一日的菩萨。


〔化无形为有形〕
菩萨精神永远融入众生的精神。要让菩萨精神永远存在这个世界,不能只有理论,必须有实质的表现;慈悲与愿力是理论,服务众生的工作是实质的表现。我们要把无形的慈悲化为有形、坚固、永远的工作。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78

[布施勋章]

5#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3:34:24 | 只看该作者
静思晨语(上卷)

第四篇《开启「智慧」,播「善」种》 清净的莲华


〔心中的莲华〕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净的莲花,都有无量的智慧——把良知、良能启发出来,则福慧果报无量!


〔自觉与自性〕
佛陀在人间,无非是要教导众生自觉与佛同等的智慧,也要教导众生与佛有同样的自性,都能修持慈悲与智慧。


〔戒定慧〕
学佛必须尊守佛陀教育我们的三个原则:戒、定、慧。戒是生活行动的宗旨,用来教诫我们不做坏事;行为不发生差错,心就有定力,精神就会统一,如此就可产生智慧。


〔有情众生〕
有智慧的人,即是觉悟后的有情众生。


〔学佛要学定〕
心有定力,智慧自然产生。人常为外境所影响,即是定力不够,学佛即是要学定。「定」用现代语讲,就是庄严敬自强。


〔聪明与智慧〕
聪明不一定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聪明;聪明只是一种计量利弊得失的能力,贪婪诡诈也是聪明的象征。


〔得失与舍得〕
聪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则勇于舍得。


〔能舍就能得〕
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心境完全不同。有智慧的人能舍,能「舍」就能「得」,得到无限的快乐;不能「舍」的人就会有「失」,失去心境的安宁。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慧。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若逃避现实,离开人与事,便无从产生智慧。


〔福慧双修〕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双手万能〕
智慧与烦恼,好像手心与手背。其实二者都在同一只手上,但手背无法拿东西,若反过来用手心,则双手万能。


〔一念之间〕
善是利益,恶是损害。一念之非即种恶因,一念之是即得善果。


〔日日行善〕
心田多播善种,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可减少一枝杂草。土地不耕种,杂草必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只是举手投足,也要存一分善念。


〔尽本分,做好事〕
做好事并不是为了求名,也不是为求功德。抱着「尽本分」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


〔没有分别心〕
善字的意思是适度、刚刚好。不偏不倚、不极端、不会爱得太过分,也不会产生怨恨心。在人与人之间,没有不平等的分别心——对自己所爱的人,能以智慧除占有的感情;对自己不爱或不投缘的人,则能尽量善解,以好的心念去对待。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78

[布施勋章]

6#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4:07:25 | 只看该作者
静思晨语(上卷)

第五篇《迈入人格升华的境界》 无染的爱


〔爱!最有价值〕
人生什么最有价值?就是爱。把牺牲当作享受,能够付出爱心的人,永远都很快乐,而且活得有意义。


〔幸福的人〕
有力量去爱人或被爱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不要封闭自己〕
不要封闭自己。你要先去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


〔自爱爱人〕
人要自爱,才能爱普在下的人。


〔爱人宽一寸〕
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寸,在人生道中就会活得很快乐。


〔大智要若愚〕
倘能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就不会惹祸伤身。所以做人应该吃点亏,做个大智若愚的人。


〔柔和的心〕
把气氛的心境转为柔和,把柔和的心境再转换为爱,如此,这个世界将日益完美。


〔人人皆不可施〕
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品,而是一分虔诚的爱心。


〔人性的真善美〕
人生最悲哀的感受,莫过于「人有眷属,唯我独无」。因此,菩萨道行者说:「你们看待世间一切众生,应该把年老者当作自己的父母去孝敬他;年龄与自己相近者,就当作兄妹姐妹去敬爱他;年龄比较幼小的,则当作自己的子女一般去爱护他……」这是人性中最高杰、最真、最善、最美的爱。


〔无烦恼的爱〕
爱,决不能夹杂着烦恼,因为有烦恼就会有污染。


〔爱,不要想回收〕
要培养一分清净无染的爱。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回收,就不会有烦恼。


〔无所求的爱〕
有所求的爱,是无法永久存在的。能够永久存在的,是那分无形、无染且无求的爱。


〔对子女要放心〕
父母过分爱子女的心力,会反射成为子女的烦恼。对子女要放心,他们才能安心。


〔爱要浓淡合宜〕
清茶淡香,即可口又提神;若是太浓,则若得喝不下。世间的情爱也是如此。


〔不要沉迷爱欲〕
爱,在人心中常觉得奇缺,常觉得飢渴难饱足,像饿鬼一样。沉迷在爱欲中,将永远没办法满足。


〔谈长情,说大爱〕
要谈情,就必须谈长情——觉悟的情;

要说爱,就必须就说大爱——解脱的爱。


〔大我的爱〕
佛陀鼓励我们要有大爱,要爱得透彻、爱得普遍,尽虚空遍法界,达到冲破自我,和合于大自然同体大我的爱。不要像泥泞一样,有色彩、湿黏黏的。


〔人人爱我,我爱人人〕
拥有宗教思想的妇女,应把身心培养得像月光一样慈悲柔和。扩大自己的心胸,燃起智慧之光,使每个人与你相处,都像沐浴在清凉的月光中,这样才能达到「人人爱我,我爱人人」之爱的真谛,迈入人格升华的境界。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78

[布施勋章]

7#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4:16:02 | 只看该作者
静思晨语(上卷)

第六篇《谦虚、柔忍、争与和》 饱满的稻穗


〔饱满的稻穗〕
佛陀常警惕弟子:即使已达智慧圆融,更应含蓄谦虚,像稻穗一样,米粒愈饱满垂得愈低。


〔智慧人生〕
真正的智慧人生,必定有诚意、谦虚的态度。有智慧才能分辩善恶邪正,能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无我〕
修行最主要的目标即是无我。若能缩小自己、放大心胸、包容一切、尊重别人,别人也一定会尊重你、接受你。


〔尊重自己〕
唯有尊重自己的人,才能勇于缩小自己。


〔崁在对方的心上〕
缩小自己,要能缩到对方的眼睛里、耳朵里,既不伤他,还要能崁在对方的心头上。


〔勇于担当〕
一粒细沙就扎到脚,一颗小石子就扎到心,面对事情当然就无法担当。


〔看淡自己〕
看淡自己最般若,看重自己是执着。


〔忘了〕
众生有烦恼,是因为我执的关系。以「我」的自私心理为中心,不但使自己痛苦,也会影响周围的人跟着痛苦。忘我,才能于修身养性中,造就健康、幸福的人生。


〔不能低头的人〕
不能低头的人,是因为一再回顾过去的成就。


〔爱中有忍〕
爱是人间的一分力量,但是只有爱还不够,必须还要有个「忍」——忍辱、忍让、忍耐,能忍则能安。


〔受人欢迎的人〕
要做个受人欢迎和被爱的人,必须先照顾好自我的声和色。面容动作、言谈举止合宜得体。都是从日常生活中修养忍辱得来。


〔忍耐和付出〕
修行者的本分事是忍耐和付出,因为修养原是个人应有的行为。


〔哪个人不苦?〕
人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说苦是因为他不能堪忍!愈是不能堪忍的人,愈是痛苦。


〔世界堪忍〕
娑婆世界又译成堪忍世界,意即要经得起磨练、能忍耐,才有办法在世间自在地生存。


〔忍而无忍〕
忍不是最高的境界,能够忍而无忍,才会觉得一切逆境都是很自然的事。


〔宽柔待人〕
做事,一定要秉持「诚」与「正」的原则;而待人,则要用「宽」与「柔」的态度。要以宗教者超然的形态,宽大的心胸来容纳任何人。


〔真正的圣人〕
真正的圣人,既强又柔。他的强是柔中事刚,刚中带柔;柔能调服众生,刚能坚强已志。


〔常行慈忍〕
人若能以「慈忍」施行于家庭和一切众生,人间便会散发「透彻之爱」的光芒。


〔争是一个不安的字〕
争,只能「为善竞争」、「与时日竞争」——一旦争的对像从自我投射到别人身上时,争就成为一个很不安的字,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伤害的因子〕
竞争蕴藏了伤害的因子。只要有竞争,就有前后之分、上下之别、得失之念头、取舍之难,世事也就不得安宁了。


〔没有真正的赢家〕
不争的人,才能看清事实。争了就乱了,乱了就犯错,犯错就容易失败。要知道,普天之下,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赢家。


〔心胸狭窄,处处障碍〕
人们往往就是太执着,而有分别心。是你、是我,划分得清清楚楚,以致对自己所爱的拚命去争、去求、去嫉妒,因为心胸狭窄,所以处处都是障碍。


〔真正有功夫的人〕
一般人常言:要争这一口气。其实真正有功夫的人,是把这口气咽下去。


〔不争面子〕
培养好自己的气质,不要争面子,争来的是假的,培养来的才是真的。


〔人事皆安〕
人,大多数有名利之心,与人争、与事争、如能与人无争则人安,与事无争则事安;人事皆无争,则世界亦安。


〔一字和〕
能一字「和」,则无往不利,无事不成。


〔和则是非不生〕
人能「和」,则是非不生。出世之事业能永垂不朽,亦源自一字「和」。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78

[布施勋章]

8#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6:55:44 | 只看该作者
静思晨语(上卷)

第七篇《「逆境」、「是非」观》 「无明草」与「增上缘」


〔持宽临逆〕
逆境、是非来临,心中要持一「宽」字。


〔人生的灯塔〕
世间事要做得圆融并不容易,没有历经逆境的事,不值得作为我们人生的灯塔。


〔逆增上缘〕
逆境在佛教中称为「逆增上缘」,碰到逆境时,应心生感激——可遇不可求啊!


〔人事考验〕
人事的艰难与琢磨,就是一种考验。就像一支剑要有磨刀石来磨,剑才会利;一块璞玉要有精石来磨,才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静心〕
修行一定要经得起磨练,将混乱的心磨练成静心,使自己在动的境界中不动心。


〔永恒的功课〕
修行,是分分秒秒、日日年年,永恒不已的功课。就如做事,亦要经过无数次的磨练。


〔不要轻易被伤害〕
要原谅一个无心伤害人的人,不能做一个轻易就被别人伤害的人。


〔摒除已见〕
人常因于已见。知音就是真理,不是知音就变成是非。


〔看清自我〕
人最难看得见的,就是自己——平日都是张头目发睛向外看,对别人秤斤论两、说长道短,殊不知自己也在其中啊!如能跳脱开来,把自己也当成观看的对象,事理才真能看得清、分得明。


〔无碍〕
对人有疑心,就无法爱人;对人有疑念,就无法原谅人;对人有疑惑,就无法相信人。


〔相信别人〕
多一分对他人的疑虑,就少一分对自己的信心;否定世间的一切,自己的信念也将随之消失。


〔宝贵的一课〕
是非当教育,赞美作警惕;嫌弃当反省,错误作经验——任何批评,都是宝贵的一课。


〔感恩对方〕
别人骂我、不谅解我、毁谤我,反而应生起一分感恩心,感恩对方给自己修行的境界。


〔纯正的心〕
纯正的心不怕别人毁谤,只要做得正、做得诚,别人的毁谤反而更能升华自己的人格。


〔善解是非〕
非来变为是,恶来即成善,任何是非皆善解之,则无是非。听到任何是非,要视为修行之增上缘,万万不可堆积在心中长无明草。


〔去除习气〕
假如每个人都能把我慢、我执、无明去除,人与人之间就不会产生是非!


〔活的大藏经〕
要将是非当教育,不要将人事当是非。前者能将种种不顺心的行为转化为重组自我的利器,后者只会让你觉得人生很痛苦。其实,每天的琐碎事务都是活生生的大藏经。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78

[布施勋章]

9#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7:03:36 | 只看该作者
静思晨语(上卷)

第八篇《自「贪欲」说起》 烦恼菩提


〔去贪瞋痴〕
世间之所以有人我、是非、内外、事理不能调和,皆源自「贪、瞋、痴」。有此三念,故争长论短,永无休止。


〔有得必有失〕
欲深无底,贪无止尽。有求的意向,即有必得的心理;有求、有得的心理,就会有失的痛苦。


〔填不平的洞〕
世间的海可以填平,但是人的鼻下横——小小一个嘴巴,却永远填不满。


〔多求多变〕
多求也多变,多变也多生,多生也多灭。生生灭灭,日日年年。


〔少欲少烦恼〕
同样是过一辈子,欲望大的人得花很大的气力,才能满足需求;而欲望淡薄的人,少欲少烦恼,便能安稳的终此一生。


〔去贪就简〕
去贪就简,可使心灵得到无比的宁静与解脱。


〔以理性克制欲心〕
道心亦即理性。欲念如果扩张下去,就会埋没理性;理性如能发扬起来,就可以制止欲心。


〔烦恼由心起〕
所谓的烦恼,并非以人的生活物质作标准,而是以心境状态来分别。人若不知足,就永远处在烦恼中。


〔苦恼凡夫〕
人生的苦恼不分贫富贵贱皆有之。


〔不知足烦恼多〕
芸芸众生,本来可以相处自在,过着和乐、安定的生活。但因「心无厌足」,为了多求,难免心起烦恼,增长恶业。


〔有求是烦恼〕
人都是求「有」,什么叫「有」呢?有就是烦恼。


〔别怕病痛〕
不要把病痛看得太严重,心有烦恼,则无法解脱。


〔视痛为劫〕
痛有两个词:一个是痛快,另一个是痛苦。而对痛苦时,要「痛快」,也就是视「痛」为「劫」。「痛」去「劫」消,则病痛反能带来「劫后归来」之快。


〔重生〕
死掉过去的烦恼心,生出今日脱脱境界。


〔学习平常心〕
要学得「平常心」。一个人若有平常心,则无论遇到任何环境及挫折,都能真正安然自在。了解世间的形象本就如此,自然不会害怕惶恐或忧愁苦恼。


〔不要将人事当是非〕
心如要常常保持快乐,就不要把人与事当成是非。有些人常常起烦恼——因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他却有意的接受。


〔扩大心胸〕
把心胸放开,自然就可断除烦恼。为何人会有烦恼?是因为心胸狭窄,容纳不了不喜欢或是比自己能干的人。


〔少发脾气〕
发脾气对内对外都是烦恼,对内自己起烦恼,对外困扰他人。


〔转烦恼为智慧〕
透过恼转成智慧,这个烦恼才有意义。


〔人生如一本书〕
将所有的病苦、困难或烦恼,当作人生最好的教育,也当作是人生另一种「再充电」。每天过日子,就像读一本书一样地掀开每页纸;而每天所遇到的人事或烦恼,就是这页纸上的一句铭言或一个警语。


〔尘境皆无性〕
禅门中有一则公案,说明凡事担心、害怕,是痴执的表现。

有一位禅师在打坐时,忽然出现一个境界——看见一个没有头的人,禅师当下说道:

「无头,头不痛」,说罢境界随即消失。过了一会儿,又出现一个没有身体,只有头和四肢的形相,禅师言:「无腹无心,不饿也不忧」,随后境界又消失了。没多久,又出现一个没有脚的形相,禅师言:「无足不乱跑」,言罢境界全部消失。禅师因而悟到——「尘境皆无性」。


〔烦恼即菩提〕
烦恼即是菩提。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78

[布施勋章]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7:09:27 | 只看该作者
静思晨语(上卷)

第九篇《解读「幸福」与「财富」》 觉天地之广阔


〔福中之福〕
人生的幸福没有准则。能关心别人、爱护别人者,即是福中之福人。


〔做个造福的人〕
这世界总有比我们悲惨的人,能为人服务比被人服务有福


〔量大福就大〕
多原谅人一次,就多造一次福。把量放大,福就大。


〔最可爱也最可爱〕
一生的罪与福,都是人自作的。最可怕的是人,最可爱的也是人。


〔有愿就有力〕
有心就有福,有愿就有力。


〔自造福田〕
自造福田,自得福缘。


〔苦尽甘来〕
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平安就是福〕
求福寿倒不如求平安,平安就是添福寿。


〔施比受有福〕
施比爱更有福。真正的快乐,是施舍出去后的那分清净、安详与喜悦。


〔做个平常人〕
最平常的人最富人。


〔有价的东西〕
世间物质的喜好只是一种潮流。太平年代金银玉石是宝,而战争时期米粮衣布是宝。所以,世间所谓「有价」的东西,完全在于人心的潮流及虚荣的作祟。


〔身外之物〕
钱财本是身外物,身外之物当然就有聚散的时候;因此,有钱时不必得意,没钱时也不必悲哀。


〔人生终有聚散〕
人生想得透彻一点,没有一件东西可以永远与我们为伴。再亲爱的人、再多的财物,也终有离别聚散的时候。所以,又有什么东西舍不得呢?


〔觉天地之广阔〕
若能从物质的爱欲中跳脱出来,心自然天广地阔,无限丰饶。


〔助人最快乐〕
并非有钱就是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能付出、助人、救人,最是快乐。


〔追求真理〕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


〔一时的虚荣〕
世间一切精巧特质——色相,只不过是满足凡夫心的一时虚荣而已。


〔成功之人〕
不受贫贱击败挫伤的人,不因富贵骄奢悭吝的人,都是成功的人。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2-23 09:54 , Processed in 0.09794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