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1小时40分)
【[持诵][佩带][安置]楞严咒的功德】
★ “阿难!是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罗秘密伽陀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诸佛。
【学习解说:阿难,这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罗](白伞盖,即指藏心。不与妄染相应,故云白。遍覆一切法)秘密(指法门深奥,不容易示人)伽陀(良药)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诸佛(注:可见此咒的殊胜,诵此咒能成佛)。】
——
【悉怛多般怛罗】
(术语)译曰白伞盖,大佛顶咒之名也。楞严经七曰:“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罗秘密伽陀。”同长水疏曰:“悉怛多般怛罗,云白伞盖,即指藏心。不与妄染相应,故云白。遍覆一切法,故云盖。”梵Sita%tapatra。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秘密】
(术语)秘为秘奥之义,言其法门之深奥也,密为隐密。言不容易示人也。佛说诸经各有秘密之法。
圆觉经曰:“为诸菩萨开秘密藏。”
涅槃经曰:“此经名如来秘密藏。”
秘藏记末曰:“秘密义,秘者秘奥,密者隐密也。凡于一切物皆有秘密,何者色显心隐?大小乘乃至外道等,如此有秘密。”
然真言宗以显密二教判一切经,特以自宗为秘密。自此秘密之名。为彼宗所占有。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伽陀】
<一>梵语 ga^tha^,巴利语同。为九部教之一,十二部经之一。又作伽他、偈佗、偈。意译讽诵、讽颂、造颂、偈颂、颂、孤起颂、不重颂偈。系由语根 gai 而形成之名词。gai 有“谣”之意,故“伽陀”一词,广义指歌谣、圣歌,狭义则指于教说之段落或经文之末,以句联结而成之韵文,内容不一定与前后文有关。
伽陀与祇夜(即重颂)二者之差别在于祇夜虽亦为韵文,但重复述说长行经文之内容;伽陀则否,故有不重颂偈、孤起颂等异称,其长短或二句,或三句、四句、五句、六句不等。但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六中,谓诸经中联结句而讽诵彼彼所说者,称为伽陀。大智度论卷三十三亦谓一切偈皆称祇夜,句之多寡不定,又称伽陀。此等均以伽陀仅为讽咏之义,与祇夜无二。又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五载,伽陀指除修多罗及戒律以外诸经典中之四句偈等。另据巴利文长部经注(Suman%gala-vila^sini^)序、善见律(巴 Samanta-pa^sa^dika^)序所载,法句(巴 Dhamma-pada)、长老偈(巴 Thera-ga^tha^)、长老尼偈(巴 Theri^-ga^tha^)、经集(巴 Sutanipa^ta)等书中,凡不称为修多罗之偈颂,称为伽陀。此外,成实论卷一谓祇夜(偈)有伽陀、路伽二种,路伽又分顺烦恼、不顺烦恼二类,而将十二部经中之伽陀,归属不顺烦恼之类。(显扬圣教论卷六、卷十二、顺正理论卷四十四、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五、卷八十一、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六、大乘义章卷一、玄应音义卷二十四)((参见:十二部经)344、“偈”4383)
<二>阿伽陀(梵 agada)之略。为良药。六十华严经卷十(大九·四六五上):“譬如伽陀药,消灭一切毒。”华严经探玄记卷六(大三五·二一四中):“伽陀,此云良药,谓能除一切毒。”p2766
FROM:【佛光大辞典】
★ 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
【学习解说: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
——
【咒心】
心,指精要。咒心,即谓诸咒中之精要。据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七载,佛陀曾以楞严咒为咒心,并告知大众,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就无上正等觉;又十方如来持此咒心能于十方摩顶授记。另如般若心经之咒,亦为咒中之精要,亦可称为咒心。(禅林象器笺第十七类讽唱门)p3115
FROM:【佛光大辞典】
【正遍觉】
真正普遍的觉悟,与正遍智同义。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 十方如来执此咒心,降伏诸魔制诸外道;
【学习解说: 十方如来执此咒心,降伏诸魔制伏外道。】
——
【降伏】
(术语)梵语阿毗遮噜迦Abhica%raka,译曰降伏。以威力降伏他也。维摩经佛国品曰:“降伏魔怨,制诸外道。”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十方如来乘此咒心,坐宝莲华应微尘国;
【学习解说:十方如来乘此咒心,坐宝莲华应身无量,在微尘数那么多的国土度化众生】
——
【乘】
梵语 ya^na。音译为衍那。有乘物、运载、运度等意。指能乘载众生,运至彼岸者;亦即指佛陀之教法。乘有大乘、小乘、一乘、二乘、三乘、五乘等。真实之教称正乘;为导至真实教法所假设之方便教法,称为方便乘。又令转方便乘而修正乘者,称为救济乘。(证契大乘经卷上、大乘起信论、大乘四法经释、十住毗婆沙论卷一序品、梁译摄大乘论卷十五)p4021
FROM:【佛光大辞典】
★ 十方如来含此咒心,于微尘国转大法轮;
【学习解说:十方如来含此咒心,在微尘数那么多的国土转大[法轮](佛之说法,能摧破众生之恶,犹如轮王之轮宝,能辗摧山岳岩石),说法普度众生】
——
【法轮】
(术语)佛之说法,能摧破众生之恶,犹如轮王之轮宝,能辗摧山岳岩石。故谓之法轮。又佛之说法,不停滞于一人一处。展转传人,如车轮然。故譬为法轮。行宗记一上曰:“法轮者,摧业惑故。”维摩经佛国品曰:“三转法轮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智度论八曰:“佛转法轮,或名法轮,或名梵轮。”同二十五曰:“佛转法轮,如转轮圣王转宝轮。(中略)转轮圣王手转宝轮,空中无碍。佛转法轮,一切世间天及人中无碍无遮,其见宝轮者诸灾恶害皆灭。遇佛法轮,一切邪见疑悔灾害皆悉消灭。王以是轮治四天下,佛以法轮治一切世间天及人。”嘉祥法华疏二曰:“无生正观,体可楷模,故名为法。流演圆通不系于一人,故称为轮。又无生正观无累不摧,亦是轮义。”维摩经慧远疏曰:“名四谛以为法轮,从喻名之。如转轮王所有轮宝能摧刚强,转下众生上升虚空。四谛如是,能摧众生恶不善法,转下众生上入圣道,故以为轮。”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十方如来持此咒心,能于十方摩顶授记,自果未成亦于十方蒙佛授记;
【学习解说:十方如来持此咒心,能在十方世界为众生摩顶授记,如果有众生能持诵此咒心,即便道果尚未圆满,也因为此持诵此咒心的缘故能蒙十方佛授记】
(更多关于授记成佛的内容请见:怎样才能让佛授记我们成佛? ~ 佛藏经
首楞严三昧经 ~ 菩萨授记凡有四种
时佛欲断众会疑故。告坚意言。菩萨授记凡有四种。
何谓为四。
1.有未发心而与授记。
2.有适发心而与授记。
3.有密授记。
4.有得无生法忍现前授记。
是谓为四。
唯有如来能知此事。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
★ 十方如来依此咒心,能于十方拔济群苦,所谓地狱、饿鬼、畜生、盲聋喑哑、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大小诸横同时解脱,贼难、兵难、王难、狱难、风水火难、饥渴贫穷,应念销散;
【学习解说:十方如来依此咒心,能在十方世界救拔济渡群苦众生, 所谓三恶道的众生(地狱、饿鬼、畜生),眼盲耳聋嘴哑,不喜欢的人偏偏聚会在一起的苦,喜欢的人又偏偏要分开别离的苦,想要求取的又得不到的苦,五阴炽盛((色受想行识)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之后,复须再生),以及大小的横事都能同事得到解脱;各种灾难,诸如盗贼、战争、被王责罚、牢狱以及风水火等的灾难,以及饥渴和贫穷的灾难,都能因为持诵楞严咒而销散。】
——
【五阴炽盛苦】
为八苦之一,指人各具五阴而诸苦炽盛,亦指有漏的五蕴之苦。例如生、老、病、死、忧悲恼、怨憎会、恩爱别离、所欲不得等均属之。见《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六所载。(参见:八苦)
FROM:【《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于凌波居士著】
【八苦】
一、生苦,即出生时的痛苦;
二、老苦,即年老体弱的痛苦;
三、病苦,即患病时的痛苦;
四、死苦,即临死时的痛苦;
五、爱别离苦,即与所爱分离的痛苦;
六、怨憎会苦,即与仇人见面的痛苦;
七、求不得苦,即所求不遂的痛苦;
八、五阴炽盛苦,即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之后,复须再生。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五蕴】
(术语)色受想行识之五法,皆积集为性者,故云五蕴。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十方如来随此咒心,能于十方事善知识,四威仪中供养如意,恒沙如来会中推为大法王子;
【学习解说:十方如来随此咒心,能在十方世界奉事善知识,行住坐卧四威仪中都能做随心如意的供养,在如恒河沙般那么多的如来法会中被推举为大法王子】
【法王子】
(术语)菩萨为生育于法王佛陀之家者,故总称曰法王子。经中多称文殊为法王子者,以其为释尊二胁士之上座。助佛教化之第一法子也。
佛地论曰:“从世尊口正法所生,绍继佛身不断绝,故名法王子。”
智度论三十二曰:“佛为法王,菩萨入法正位乃至十地,故悉名王子。皆任为佛,如文殊也。”
注维摩经一:“什曰:来补佛处,故言法王子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十方如来行此咒心,能于十方摄受亲因,令诸小乘闻秘密藏不生惊怖;
【分享善知识的解说,提供有缘学习:
】
【学习解说:十方如来行此咒心,能在十方摄受亲眷,让小乘声闻行者听闻甚深法能不生惊怖之心】
★ 十方如来诵此咒心,成无上觉、坐菩提树、入大涅槃;
【学习解说:十方如来持诵此咒心,成无上正等正觉、坐菩提树下,示现入大涅槃(成佛)】
★ 十方如来传此咒心,于灭度后付佛法事究竟住持,严净戒律悉得清净。
【学习解说:十方如来传授此咒心,令菩萨们能在佛陀灭度(涅槃)后受托付安住于世而保持佛法,能令庄严清净的戒律都守持的清净无缺。】
——
【法事】
(仪式)又云佛事。为追福及善根开供佛施僧读诵讲说之会座也。
【又】(杂语)佛法之修行,谓之法事。楞严经一曰:“发大勇猛,行一切难行法事。”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住持】
(术语)安住于世而保持法也。圆觉经曰:“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毗婆沙论曰:“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净土论曰:“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
【又】(杂名)一寺之主僧名住持,此由禅门起。敕修清规住持章曰:“佛教入中国四百余年而达磨至,又八传而至百丈,唯以道相授受,或岩居穴居,或依律等未有住持之名。百丈以禅宗寖盛,上而君相王公,下而儒老百氏,皆向风问道。有徒字蕃,非崇其位则师法不严,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如天竺之称舍利须菩提,以齿德俱尊也。”禅苑清规尊宿住持曰:“代佛扬化,表异知事,故云传法。各处一方,续佛慧命,斯曰住持。初转法轮,名为出世。师承有据,乃号传灯。”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若我说是佛顶光聚般怛罗咒,从旦至暮音声相连,字句中间亦不重叠,经恒沙劫终不能尽。亦说此咒名如来顶,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学习解说:如果我(指的释尊)说这佛顶光聚般怛罗咒,从破晓到黄昏音声相连接续的说,字句中间也不重叠,这样经过恒河沙劫那么长的时间也无法说尽(此咒的功德利益)。这个咒的还有一个名字是[如来顶](可见此咒的珍贵),你们这些有学众生尚未解脱轮回,发至诚之心,想要向前进取佛道毕竟不退转的,如果不持诵此楞严咒而能安坐道场,令身心能远离种种内外魔事的干扰,是不可能的。
注:所以,要毕竟修行成佛,就一定要学习楞严经、持诵楞严咒。
相关阅读:
楞严经~把自己当作肉身活佛就是着魔
贪求神通冥感悬应, 必定着魔 ~ 楞严经
选择师父很重要,如果没吃素,天魔化作佛身,学魔却以为是学佛 ~ 楞严经
[必读]世间常见各种着魔现象,与修行过程的身心变化 ~ 楞严经(50阴魔的前30种魔境)】
——
【趣向】
p1326
瑜伽八十三卷十四页云:言趣向者:谓记神通,究竟往趣,无退还故。又建立世俗胜义二种法故。
FROM:【《法相辞典》 朱芾煌 编】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