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37|回复: 9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完成] 佛弟子焰光明,学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4763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02

[布施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24-11-15 09:1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缘起:深入经藏共修
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并记录在[实修佛堂](习经堂)和[光明佛堂](品经堂)的纪录帖中

次序依照下列三个原则
1.内容篇幅:由小到大
2.内容深浅:由浅至深
3.方便和戒定慧:本愿功德门(由佛本愿功德和方便,消灾解难),戒行门(遵守戒律),观行门(练习定力观照),智慧门(心要&甚深不二):四种次序由浅入深

正在品读的先读完,其余如果还没品读的,请按照次序补齐——帖子详见: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每个实修者,都应该深入经藏和实修,对佛、佛法、佛经「以心印心」,
这样,就会依照「次第」和「众生性」而明白符合自己次第的心要,这也是「无量义经」的「无量义」。
——帖子详见: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弟子焰光明,发心学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祈愿在诸佛菩萨和师长们慈悲护念加持下,把善知识在上述【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帖子中列出的经文都学习一遍,

祈愿透过经文的思维观照学习,并结合日常实修,能真正增上智慧。愿早日与佛心相印,长成合格的有能力护持一方的菩萨行者!


以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深深感恩  顶礼

[注:本篇为末学当前次第下的思维解说(会随实修而继续深入理解和修改完善),目前仅供参考]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63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02

[布施勋章]

93#
 楼主| 发表于 2025-2-8 23:57:54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21,[修持药师法门得十二药叉神将卫护]&[这部药师经的具体名字]

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坐,所谓:宫毗罗大将,伐折罗大将,迷企罗大将,安底罗大将,頞你罗大将,珊底罗大将,因达罗大将,波夷罗大将,摩虎罗大将,真达罗大将,招杜罗大将,毗羯魔大将: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
(善知识略说: 这边介绍药师佛的十二药叉神将)   

同时举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于何等村城围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
(善知识略说:能皈依佛法僧者, 都有天人神将护持, 劝大家趁早皈依佛门, 修身行善, 免灾免难, 五色缕就是五色绳, 五色绳的方法在其他经也有, 尤其是讲佛咒的法门)  

尔时、世尊赞诸药叉大将言:「善哉!善哉!大药叉将!汝等念报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者,常应如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学习解说]:这时,大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都在法会中就坐,就是所说的:
宫毗罗大将(宫毗罗,又作金毗罗,意译为极畏。身呈黄色,手持宝杵,以弥勒菩萨为本地),伐折罗大将(伐折罗,又作跋折罗、和耆罗,意译为金刚。身呈白色,手持宝剑,以大势至菩萨为本地)
迷企罗大将(迷企罗,又作弥佉罗,意译为执严。身呈黄色,手持宝棒或独钴,以阿弥陀佛为本地)
安底罗大将(安底罗,又作頞你罗、安捺罗、安陀罗,意译为执星。身呈绿色,手持宝锤或宝珠,以观音菩萨为本地)
頞你罗大将(頞尔罗,又作末尔罗、摩尼罗,意译为执风。身呈红色,手持宝叉或矢,以摩利支菩萨为本地)
珊底罗大将(珊底罗,又作娑你罗、素蓝罗,意译为居处。身呈烟色,手持宝剑或螺贝,以虚空藏菩萨为本地
因达罗大将(因达罗,又作因陀罗,意译为执力。身呈红色,手持宝棍或鉾,以地藏菩萨为本地)
波夷罗大将(波夷罗,又作婆耶罗,意译为执饮。身呈红色,手持宝锤或弓矢,以文殊菩萨为本地)
摩虎罗大将(摩虎罗,又作薄呼罗、摩休罗,意译为执言。身呈白色,手持宝斧,以药师佛为本地)
真达罗大将(真达罗,又作真持罗,意译为执想。身呈黄色,手持罥索或宝棒,以普贤菩萨为本地)
招杜罗大将(招度罗,又作朱杜罗、照头罗,意译为执动。身呈青色,手持宝锤,以金刚手菩萨为本地)
毗羯魔大将(毗羯罗,又作毗伽罗,意译为圆作。身呈红色,手持宝轮或三钴,以释迦牟尼佛为本地)(详细见词解①)

这十二药叉大将,每一位又都各有七千药叉,作为眷属。都同时放声对佛说:

世尊!我们现今承蒙佛的威力,得以听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会再有堕入恶道的恐怖。

我等相率(相继;一个接一个),同共一心,乃至于尽此一期寿命归依佛法僧三宝,誓愿当要荷负一切众生,为作仁义大利,来饶益安乐。

无论是在任何村镇城市,或是空闲的林中,如果有流布这本佛经,或是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来恭敬供养的,我们眷属都卫护这些人,使其解脱一切苦难,有所愿求都能得以满足。

或有疾病困厄要寻求度脱的人,也应读诵此经,以(青黄赤白黑)五色线,结节我的名字,得到如愿之后,然后解结。

这时,佛陀称赞这些大药叉将等说:「很好!很好!大药叉将!你们想要报答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恩德,就常常要这样利益和安乐一切有情」。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法门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亦名拔除一切业障;应如是持」!
(善知识略说:这段说经名, 所以药师经又叫做[拔除一切业障经], 和往生咒的真正名字很类似)  

时薄伽梵,说是语已,诸菩萨摩诃萨,及大声闻,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善知识略说:这段终结, 后面是天龙八部, [阿素洛]就是[阿修罗], [玄奘]大师翻译的和其他大师翻译的不太一样, 这些只要大家常读佛经应该都很熟悉)  

[学习解说]:这时,阿难尊者禀白佛陀说:世尊!应当怎么命名此一法门(法门:(术语)佛所说,为世之则者,谓之法,此法为众圣入道之通处,故云门。又诸法并通于一实,故名为门。又为如来圣智游履之处,故名为门。详见词解③)?我们要如何来奉行受持呢?

佛陀告阿难尊者:此法门名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也命名为[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也命名为[拔除一切业障];应当这样来受持(相关学习:【[略说]受持】)

这时薄伽梵(是佛的十号之一,【能破诸魔大力军众。具多功德。名[薄伽梵]】),说了以上的法语,与会的大菩萨们,及大声闻,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听闻佛所说的,都皆大欢喜,随各自所能相信和领受的法义来奉行。




[词解]:

①【药师十二神将】


又作十二神王、十二神将、十二药叉大将。为药师佛之眷属,即守护诵持药师经者之十二夜叉神将;或以其为药师佛之分身。每一神将各拥有七千药叉,计为八万四千护法神。即:(一)宫毗罗,又作金毗罗,意译为极畏。身呈黄色,手持宝杵,以弥勒菩萨为本地。(二)伐折罗,又作跋折罗、和耆罗,意译为金刚。身呈白色,手持宝剑,以大势至菩萨为本地。(三)迷企罗,又作弥佉罗,意译为执严。身呈黄色,手持宝棒或独钴,以阿弥陀佛为本地。(四)安底罗,又作頞你罗、安捺罗、安陀罗,意译为执星。身呈绿色,手持宝锤或宝珠,以观音菩萨为本地。(五)頞尔罗,又作末尔罗、摩尼罗,意译为执风。身呈红色,手持宝叉或矢,以摩利支菩萨为本地。(六)珊底罗,又作娑你罗、素蓝罗,意译为居处。身呈烟色,手持宝剑或螺贝,以虚空藏菩萨为本地。(七)因达罗,又作因陀罗,意译为执力。身呈红色,手持宝棍或鉾,以地藏菩萨为本地。(八)波夷罗,又作婆耶罗,意译为执饮。身呈红色,手持宝锤或弓矢,以文殊菩萨为本地。(九)摩虎罗,又作薄呼罗、摩休罗,意译为执言。身呈白色,手持宝斧,以药师佛为本地。(十)真达罗,又作真持罗,意译为执想。身呈黄色,手持罥索或宝棒,以普贤菩萨为本地。(十一)招度罗,又作朱杜罗、照头罗,意译为执动。身呈青色,手持宝锤,以金刚手菩萨为本地。(十二)毗羯罗,又作毗伽罗,意译为圆作。身呈红色,手持宝轮或三钴,以释迦牟尼佛为本地。
 或谓十二神将于昼夜十二时、四季十二个月轮流守护众生,若以地十二支逆配十二神将,则宫毗罗属亥,伐折罗属戌,招度罗属丑,毗羯罗属子等。其配属关系及本地、持物等,表解如下:


盖于药师经并未举出十二神将配于十二支之说,又一行阿阇梨诠集、妙见菩萨神咒经等亦未见记载,故此说为何人所传不详。疑系十二之数与十二支之数相合,且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十三举有十二兽之说,故后世附会之,遂产生种种说法。(药师七佛供养仪轨如意王经、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灌顶经卷十二、陀罗尼经卷二、净琉璃净土标)p6692  FROM:【佛光大辞典】

②【五色】
(杂语)青黄赤白黑为五色。亦曰五正色。亦曰五大色。又绯,红,紫,绿,琉黄为五间色。行事钞资持记下一之一曰:“言上色者总五方正间:青黄赤白黑,五方正色也;绯红紫绿琉黄,五方间色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③【法门】(术语)佛所说,为世之则者,谓之法,此法为众圣入道之通处,故云门。又诸法并通于一实,故名为门。又为如来圣智游履之处,故名为门。华严大疏二曰:“如来通智游入,故号门。”同演义钞一曰:“并通一实,故得称门。”注维摩经八曰:“肇曰:言为世则谓之法,众圣所由谓之门。”起信论义记中本曰:“轨生物解曰法,闻智通游曰门。”法界次第中曰:“门谓能通。”又,门者差别之义。所说之法义有种种差别,故云法门。增一阿含经十曰:“如来开法门,闻者得笃信。”法华经方便品曰:“以种种法门,宣示佛道。”止观一曰:“此之止观,天台智者己心中所行法门。”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此次学习这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完成。深深感恩佛菩萨,感恩师长们,感恩护法,感恩众生。

弟子很受益,今后当勉力依教奉行,自利利他!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63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02

[布施勋章]

92#
 楼主| 发表于 2025-2-8 23:57:00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接续楼上,93楼和94楼合计用时2小时)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20,佛陀慈悲告诫众生知道:善恶最终有阎魔王考罚,平时就要修福才能不遭厄难。

「复次、阿难!彼琰魔王主领世间名籍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性戒,琰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然灯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善知识略说:总之, 人们还是要好好遵守道德, 孝顺父母, 尊重佛法僧三宝, 遵守世间法, 多放生修福, 这样才能免难, 不然, 业报现前时, 只能依靠佛法, 临时抱佛脚。)  

[学习解说]:(佛陀说:)再者,阿难!这琰魔王(即劝善惩恶之判官,故谓为法王。见词解①),主导统领着世间人名册典籍的记录,
如果有众生不孝顺父母犯五逆罪(五逆罪,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五逆罪为:害母(又作杀母)、害父(又作杀父)、害阿罗汉(又作杀阿罗汉)、恶心出佛身血(又作出佛身血)、破僧(又作破和合僧、斗乱众僧)等五者。大乘五逆罪为:(1)破坏塔寺,烧毁经像,夺取三宝之物。或教唆他人行此等事,而心生欢喜。(2)毁谤声闻、缘觉以及大乘法。(3)妨碍出家人修行,或杀害出家人。(4)犯小乘五逆罪之一。(5)主张所有皆无业报,而行十不善业;或不畏后世果报,而教唆他人行十恶等。),破坏侮辱佛法僧三宝,不遵守世间君臣的礼仪法度,毁犯性戒(性戒,系二戒之一。乃针对性罪而立之禁戒。又作性罪戒、性重戒、主戒、旧戒。与“遮戒”相对。此类戒律从犯罪之果报而言,属于本质之罪恶行为,如五戒中之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四波罗夷,不待佛之制戒,亦不论在家、出家与受戒、不受戒,若犯之,未来必定受报;因其自性就是罪行,为业报之正因,系社会普遍承认之罪恶,并有法规制止之,故称性戒。反之,遮戒则依佛陀之遮制而设,如酒戒即是。),琰魔法王会随着众生所犯罪业的轻重,进行考量而给予处罚。

所以,我现今劝导众生,点明灯、造彩幡(具体方法见90楼、放生(相关学习:[略说]放生的意义,来修集福德,令度过苦难灾厄,免于遭受众多灾难。




[词解]:

①【琰魔法王】(天名)琰魔为劝善惩恶之判官,故谓为法王。药师经古迹记曰:“晓悟罪人,止众恶故。虽鬼界摄,亦名法王。”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②【五逆】
又作五逆罪。即五重罪。指罪大恶极,极逆于理者。有大乘五逆、小乘五逆之分。
(一)小乘五逆(单五逆)指:害母(梵 ma^tr!-gha^ta,又作杀母)、害父(梵 pitr!-gha^ta,又作杀父)、害阿罗汉(梵 arhad-gha^ta,又作杀阿罗汉)、恶心出佛身血(梵 tatha^gatasya^ntike dus!t!a-citta-rudhirotpa^dana,又作出佛身血)、破僧(梵 sam!gha-bheda,又作破和合僧、斗乱众僧)等五者。前二者为弃恩田,后三者则坏德田,故称五逆、五重罪。以其行为将成为堕无间地狱之因,故亦称五无间业(梵 pan~ca anantarya-karma^N!i),略称五无间或五不救罪。分别而言,前三者指故意杀害父、母、阿罗汉。破和合僧复分为二,离开原来所属之教团,而成立新教团,行布萨、羯磨等事,称破羯磨僧;若立异师异说,而另组教团,则称破法轮僧。此外,俱舍论卷十八载,五无间同类业(梵 pan~ca upa^nantari^ya^N!i),又作近五无间、五无间同分、近五逆、类似五逆。即与上述之五无间业同类之五种罪业,指:污母阿罗汉尼(梵 ma^tur arhantya^ du^s!aN!am)、杀住定地菩萨(梵 niyatabhu^misthitasya bodhisattvasya ma^raN!am)、杀有学圣者(梵 s/aiks!asya ma^raN!am)、夺僧合缘(梵 sam!gha^yadva^raharaN!am)及破窣堵波(梵 stu^pabhedanam)。
(二)大乘五逆(复五逆),据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四举出五大根本重罪,即:(1)破坏塔寺,烧毁经像,夺取三宝之物。或教唆他人行此等事,而心生欢喜。(2)毁谤声闻、缘觉以及大乘法。(3)妨碍出家人修行,或杀害出家人。(4)犯小乘五逆罪之一。(5)主张所有皆无业报,而行十不善业;或不畏后世果报,而教唆他人行十恶等。
 慧沼于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卷五中,将小乘五逆中之杀父、杀母合为一项,再加上诽谤正法(佛法)一项,而成立三乘通说之五逆。
 关于五逆罪之轻重,大乘义章卷七说杀父最轻,杀母次轻,杀阿罗汉罪复转重,出佛身血转转弥重,破和合僧最重。(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三、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四分律卷四十六、十诵律卷三十六、俱舍论卷十七、瑜伽师地论卷九、顺正理论卷四十三、瑜伽论记卷三上、卷五、瑜伽师地论略纂卷四、俱舍论光记卷十八)p1142

③【性戒】二戒之一。乃针对性罪而立之禁戒。又作性罪戒、性重戒、主戒、旧戒。与“遮戒”相对。此类戒律从犯罪之果报而言,属于本质之罪恶行为,如五戒中之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四波罗夷,不待佛之制戒,亦不论在家、出家与受戒、不受戒,若犯之,未来必定受报;因其自性就是罪行,为业报之正因,系社会普遍承认之罪恶,并有法规制止之,故称性戒。反之,遮戒则依佛陀之遮制而设,如酒戒即是。
 盖除杀、盗、淫、妄等四波罗夷外,其他诸戒皆属遮戒,准此,昙无谶译之菩萨戒本所说四重四十二戒、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所说六重二十八轻戒、梵网经卷下所说十重四十八轻戒等,皆依性戒、遮戒而分轻重,惟法藏之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四则谓,梵网四十八轻戒中亦有性戒、遮戒之别。(正法念处经卷五十九、北本涅槃经卷十一圣行品、大智度论卷四十六、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一上)((参见:性罪)3238)p3228 FROM:【佛光大辞典】

④【度】
1、与渡同义,如舟子渡人过海的意思。
2、出或离的意思,出是出离世俗,离是脱离生死。
3、帮助的意思,帮助世人离苦得乐。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63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02

[布施勋章]

91#
 楼主| 发表于 2025-2-7 16:56:16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19,众生常见的[九种横死],也可透过造续命幡灯供养药师佛,来增上福德消灾延寿,得以避免。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云何已尽之命而可增益」?

救脱菩萨言:「大德!汝岂不闻如来说有九横死耶?是故劝造续命幡灯,修诸福德,以修福故,尽其寿命不经苦患」。

阿难问言:「九横云何」?

救脱菩萨言:「若诸有情,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设复遇医,授以非药,实不应死而便横死

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心不自正,卜问觅祸,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请乞福佑,欲冀延年,终不能得。愚痴迷惑,信邪倒见,遂令横死入于地狱,无有出期,是名初横。
二者、横被王法之所诛戮。
三者、
畋猎嬉戏,耽淫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
四者、横为火焚。
五者、横为水溺。
六者、横为种种恶兽所啖。
七者、横堕山崖。
八者、横为毒药、厌祷、咒诅、起尸鬼等之所中害。
九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


是为如来略说横死,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


(善知识略说:这段讲九横死, 其实仔细推敲都是一般人常见的现象, 不可不慎, 如果能信佛, 造续命幡灯供养药师佛, 就能免难, 这是佛为了摄受末法众生的大乘慈悲法, 相信而能这样做就能解脱)  

[学习解说]:这时,阿难尊者问救脱菩萨说:善男子!为何已经要命尽的众生能够增益寿命呢?

救脱菩萨回答:大德!你不曾听如来说有九种横死的情况吗?

所以,(佛陀)劝导要造续命神幡和明灯,以此来修集福德,因为福德增长的缘故,到这一期的生命用尽也不会经历痛苦灾患(而横死)


阿难尊者问:九种横死具体是怎样的?

救脱菩萨回答:如果有众生,得的虽然是轻微的疾病,然而没有医药以及能为其看病的人,或者后来假设遇到医生,却不能对症下药(或给用错了药),致使实际不应死的却遭遇了横死。

又或者相信世间邪魔(妨碍菩提道之邪法恶魔,详见词解①)以及信奉外道邪见的恶之人妄说(没有根据地乱说)祸福之事,内心生起了恐慌和躁动,

因此就无法自正其心,就会去占卜问卦(这些都是外道法,佛弟子去做会失去三归依,是佛陀教导要远离的--详见:从佛经(佛法)上来看,算命不论收不收费都是邪命邪见邪业 2楼,随之就会(被要求)杀种种众生,寻求鬼神的帮助,以此来延年益寿,但却终究无法获得。众生因为愚痴迷惑,相信邪恶颠倒的见解,于是就会横死而堕入于地狱,没有解脱的期限,这是横死的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横死,是被国家的刑罚制裁而死。
第三种横死,是喜欢恣意打猎游玩、行淫喝酒,行为放逸无度,从而被非人有机可乘夺取精气而死。
第四种横死,是火烧而死。
第五种横死,是溺水而死。
第六种横死,是被各种凶恶的野兽吃掉而死。
第七种横死,是堕下山崖而死。
第八种横死,是中了毒药或是邪恶的咒术而死。
九者种横死,是没吃没喝饥渴而死。
这是佛陀略说的九种横死的情况,其他还有无量种横死的情形,难以全部具体列举出来。




[学习注]:根本来说,会横死是因为没有福德智慧,而造续命幡灯、恭敬供养药师佛(诸佛都是福慧圆满的),则能增上福慧,避免横死。




[词解]:

①【邪魔】指妨碍菩提道之邪法恶魔。如魔罗(恶鬼神之总称)化作佛形,恼乱行者正定;或世间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以扰行人正见者,故经典中常称其为“邪魔外道”。如盂兰盆经(大一六·七七九中):“天神、地神、邪魔外道。”又教内行者起诸妄见、妄语以迷惑众生者,亦称为邪魔。另如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大一九·一五四中):“自言满足无上菩提,大妄语成外道邪魔,所感业终堕无间狱。”世人由此转其义,谓凡有“妨害”之事物,皆是邪魔。(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大乘起信论、无量寿经义疏卷上、法事赞卷下)p3035  FROM:【佛光大辞典】

②【妖孽】比喻邪恶的人。FROM:【汉典】

③【妄说】:没有根据地乱说。FROM:【汉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63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02

[布施勋章]

90#
 楼主| 发表于 2025-2-7 16:40:41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接续楼上,91楼和92楼,合计用时2.5小时)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18,人间的各种疾病和灾难形成的时候,国王若能带头恭敬供养药师如来和造续命幡灯,这样国家就能转为安稳。

「复次、阿难!若刹帝利、灌顶王等,灾难起时,所谓: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彼刹帝利灌顶王等,尔时应于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诸系闭。依前所说供养之法,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由此善根及彼如来本愿力故,令其国界即得安隐,风雨顺时,谷稼成熟,一切有情无病欢乐。于其国中,无有暴恶药叉等神恼有情者,一切恶相皆即隐没;而刹帝利灌顶王等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
(善知识略说: [刹帝利]和[灌顶王]是指人间的帝王, 这段是讲人间的各种灾难形成的时候, 国王应该以前段的方法供养药师如来, 这样国家就能安稳, 可惜现代的总统没有学佛没有这样做, 在其他许多佛经也说过, 国王造善能带给人民幸福, 相反的, 则会带给巨大的灾难, 例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学习解说]:(佛陀继续说)再者,阿难!若刹帝利(意译地主、王种。略作刹利。乃印度四姓阶级中之第二阶级,地位仅次于婆罗门,乃王族、贵族、士族所属之阶级,系从事军事、政治者。详见词解①)、灌顶王(人间的帝王)等,在灾难生起的时候,例如所说的:大众都生病的灾难(比如瘟疫等传染病),被他国侵略逼迫的灾难,自己国界中发生叛乱的灾难,奇异的天象引发的灾难,以及风雨不调顺引发的风灾水灾旱灾等。

这时候,作为刹帝利灌顶王等,应该本着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的心,大赦天下。并且依照前面所说的(造续命灯幡等)方法,来恭敬供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

由于这一供养的善根,以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力]的缘故,能令国界随即就变得安稳,风调雨顺,稻谷作物自然成熟,一切众生欢乐无病。

在这个国家中,没有残暴凶恶的药叉等恶鬼神来恼乱众生,一切恶的现象都会随即隐没消失;而刹帝利灌顶王等(自身)的寿命色身气力也会得到增益,没有疾病自在安祥!




[学习注]:

①以上说到的这些灾难,是属于众生的共业,如果帝王能带头念佛供养佛,民众跟随效法,就能转危为安!

佛菩萨发了大愿,是要引导众生断恶修善,逐渐解脱。

小到之前楼层讲到的让濒死的人49天还阳,大到国家遭受灾难之后能够消灾免难,都是随缘引导众生的善巧方便。

只要众生能依教奉行积极行善,一心相信和依靠药师佛的本愿功德力,就一定能消灾免难!


②只要众生奉行五戒十善,恶的鬼神等就没有生存的环境了(这边分享一个相关的佛法故事:慈力王血施)。其中原理,正如[清净光明专辑]教导的:

佛法讲万法由心生,

所谓法不只是指正法,而是指一切法与非法,善法与恶法,也不是单指方法,而是包含一切物质和现象

所以,这个法是指心念所产生的一切观念和因而产生的物质,就是宇宙万物,就是法界一切器世间


所以,万法由心生是指一切都是由心想生,不论法与非法

就是指三恶道或三善道都是由众生的心念感召而产生,善法感召三善道,非法感召三恶道

恶的心念造成种种恶的氛围和环境,善的心念则养育种种善的氛围和环境

因此,善法感召善道的享福果报,恶法感召恶道的痛苦果报

这就是六道轮回的原理,就像水往低处流,六道轮回就是众生心念流转而投生的现象
——帖子详见:自杀的因果和真相
所以,会有恶事,根源是在于有与之相应的恶的心念以及由此带来的恶行与业报,所以要转化业报先转化心念是最重要的。

而恭敬心供佛学佛念佛,就在转凡心为佛心,心变好了相(境遇)也会相应变好。

所以,众生恭敬心供养药师佛,与药师佛的本愿力相应(末学体会,其实这就是在融入佛力,依靠佛力在转化。诸佛代表的就是我们本具的佛性真心),能退却灾难,令一切变祥和!



「阿难!若帝后、妃主,储君、王子,大臣、辅相,中宫、彩女,百官、黎庶,为病所苦,及余厄难;亦应造立五色神幡,然灯续明,放诸生命,散杂色花,烧众名香;病得除愈,众难解脱」。
(善知识略说:如果现代人能够相信佛经, 不认为是迷信, 这样就能解脱种种痛苦和灾难)   

[学习解说]:(佛陀继续说)阿难!如果有帝后、妃子、储君( 被指定的君位继承者)、王子、大臣、宰相、中宫(皇后居住之处。因以借指皇后。)、彩女(身份较低的宫女)、百官(各种官吏)、黎庶(众民,民众),为疾病所苦恼的,以及有其他苦厄危难的,也应当建造安立五色神幡,点燃续命明灯,放生各类物命,并且散花烧香来供养药师佛,这样做疾病能除灭治愈,各种困难能得到解脱。




[词解]:

①【刹帝利】梵语 ks!atriya。意译地主、王种。略作刹利。乃印度四姓阶级中之第二阶级,地位仅次于婆罗门,乃王族、贵族、士族所属之阶级,系从事军事、政治者。释尊即出身此阶级。((参见:四姓)1705)p3732  FROM:【佛光大辞典】

②【星宿】
(术语)又称宿曜,印度之天文法也。其中有二十八宿Naks!atra,十二宫Ra%s/i,七曜Graha之别。人界天界一切之事实,恒相反影,吉凶之相,现于宿曜,且由星宿之运行,而豫定个人之运命者也。是为星占法。阴阳师,兵家,及密教之占卜者皆传播之。藏经中有宿命智陀罗尼经,宿命陀罗尼,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宿曜仪轨,七曜禳灾决,七星如意轮秘要经,七曜星辰别行法等诸经,民间流布之杂书尤不胜枚举。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③【变怪】灾变怪异。奇异多变。

④【彩女】:身份较低的宫女。FROM:【汉典】

⑤ 【黎庶】: 众民,民众。FROM:【汉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63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02

[布施勋章]

89#
 楼主| 发表于 2025-2-6 16:46:40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2.5小时以上)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16,家属朋友若能为重病者皈依药师佛,修药师法门,使病者能在49日内还阳,知晓因果业报,不敢再造恶业。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长病羸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诸有情,有俱生神, 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计算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然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幡,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识还时, 如从梦觉,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果报故,乃至命难,亦不造作诸恶之业。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应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随力所能, 恭敬供养」。
(善知识略说:[琰魔使]就是阎王的使者, 就是勾魂使者, 这段是说每个人的所作所为是善是恶都有记载, 病重死相现前时, 就会被勾魂使者领到阎王前, 计算善恶, 审判罪福, 如果家属能为他皈依药师佛, 修药师法门, 就能够在49日内还阳, 就像作梦一样, 因为见到自己果报, 所以就不敢再造恶业, 所以大家都应该受持念诵药师佛名号, 随自己所能, 恭敬供养)

[学习解说]:这时候,与会的大众中,有一位大菩萨,名号为:【救脱】。随即从坐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原为古代印度表示尊敬之礼法,佛教沿用之,即于比丘拜见佛陀或问讯师僧时,须偏袒,以从事拂床、洒扫等工作,故偏袒右肩即意谓便于服劳、听令使役,亦即以偏袒为敬礼之标帜。详见词解①),右膝着地(为印度之敬礼法。即以右膝跪地,右趾尖触地,使右股在空,又竖左膝于上,使左足跖著于地。详见词解②),曲背躬身合掌对佛陀说:大德世尊(对佛陀的尊称,世尊是佛的十号之一,薄伽梵的意译)!像法转时(像,似之义;转,活动之义。此谓佛陀入灭后像法起行之时。详见词解③)(像(似佛)法时期之后,就进入了约一万年长的末法时期,之后这个娑婆世界就没有佛法了,大众生活得就越来越黑暗艰难了有众生因为种种灾患病患遭受困苦危难。长期生病,身体瘦弱,吃不下东西,喉咙嘴唇干燥,无论看向哪个方向,所见都是黑暗,死亡的相状已显现眼前,父母、亲属、朋友、善知识(即善友。详见词解⑤),在周边围绕哭泣,然而其所见是自己身体躺在原本的地方,阎魔王的鬼卒,牵引他的神识到阎魔王前。这每一众生都有俱生神(俱生神,即与一切人之出生俱生而记人之善恶者,详见词解⑦),跟随此人记录其所作的罪事或是福事,并且全都会拿着交给阎魔王。这时,阎魔王会据此推究审问此人,计算他所作的罪业与福德而进行处理决断。
此时,这病人的亲属、善友,若能为此人归依(归依,又作皈依。指归敬依投于佛、法、僧三宝。归依之梵语含有救济、救护之义,即依三宝之功德威力,能加持、摄导归依者,使能止息无边之生死苦轮大怖畏,而得解脱一切之苦。详见词解⑩)(相关学习:皈依的功德利益,&如何劝父母和家人皈依学佛?此药师琉璃光如来,迎请出家僧众转读(转读,即读诵经典也。转者自此移彼展转之义。详见词解这本药师经,并且能点燃七层明灯,悬挂五色续命神幡的(具体做法见下面经文),或者就在这紧要关头此人神识得以回还,就犹如在梦中一般明了见到自身及周围各种情况。或经过七天,或是二十一天,或是三十五天,或是四十九天,这神识还阳的时候,就像从梦中觉醒一般,所作善业不善业以及所得到的果报都能自己想起来;由于自己亲自鉴证了因果业报之事,所以以后即便遇到害命的灾难,也不会再造作恶业。因此,有纯净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都应当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随自己的能力,来恭敬供养。




[学习注]:

①大众向佛陀请法的时候,一般都会“偏袒一肩,右膝着地,曲躬合掌”,这都再再显示:【佛法真的需要在恭敬心中求】,

现今我们虽然不能在法会现场亲身聆听佛陀讲法(深深忏悔累世业障!),但面对佛经也应当清净恭敬的心。

因为佛经在,佛陀的法身就在,佛法就是心法,一分恭敬一分收获。


②随着佛法由正法时期转入像法时期,以至到现在的末法,人心确实在渐渐变坏,

根本原因在于众生不再真心相信佛陀教化,不再诚心相信因果,修善少造恶多,这样就会越来越偏离佛法,有越来越多的障难,这就是[相由心生]。

而恭敬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不但能救人危难时候的生命,


还能依靠药师佛无穷的威德之力,令众生起死回生后还能忆念不忘亲历因果业报的真实不虚,由此再不敢造恶造业,这也是救了众生的法身慧命。

这是佛菩萨的善巧方便,也是佛菩萨给众生相信因果断恶修善、改过自新的机会,否则如果众生得救了之后,还是继续造恶不知悔改,那佛菩萨为什么要救呢?

所以,我们真的要感恩佛菩萨无量善巧的慈悲救度和提携,要相信因果,好好实修,早日成就,报答无上佛恩!




17,[续命点灯]和[五色幡旗]供养药师佛的具体方法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曰:「善男子!应云何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续命幡灯复云何造」?救脱菩萨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力所办,供养苾刍僧。昼夜六时,礼拜行道,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造五色彩幡,长四十九褶手,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
(善知识略说:这段解说[续命点灯]和[五色幡旗]供养药师佛的方法)

[学习解说]:这时,阿难尊者请问救脱菩萨说(这是尊者慈悲代众生请问菩萨):善男子!应当如何恭敬供养这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以及续命幡、灯要如何建造?

救脱菩萨说:大德(于印度时,为对佛菩萨或高僧之敬称。又比丘中之长老,亦称大德。详见词解⑬)!如果有病人,想要脱离病苦,应当为这个人受持七天七夜[八关斋戒](详见:<八关斋戒>详细规定内容,请详阅。应当用饮食和其他资生用具,随分尽力进行置办,来供养出家僧,日夜六时(昼三时和夜三时,合称为六时。昼三时是晨朝、日中、日没;夜三时是初夜、中夜、后夜。详见词解 ⑭),礼拜(合掌叩头表示恭敬。略称为礼、拜。即以身体之动作(身业)来表示尊敬之意;而与口业之读诵、称名、赞叹,及意业之观察,并称为对佛之五正行。详见词解行道,供养此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药师经四十九遍,点燃四十九盏灯,建造药师佛全身佛像七座,每一尊佛像前各安置七盏明灯,每一盏灯要像车轮那么大量,这样点燃四十九天光明不断绝。所造五色五色幡旗,长度为四十九褶(同“拃”这个单位,通常用来表示手指张开后,拇指尖到中指尖或食指尖的距离)手,还应当放生四十九种不同类的众生,这样能度过,不被恶鬼所干扰挟持。




[学习注:]如果能这样按照佛经教导去做到,表明众生对药师佛和佛法是有信心和真心的,以此真心与药师佛的本愿相应,就能[业由心转],在佛力加持下度过极其重大的危难困厄。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词解]:

①【偏袒右肩】梵语 eka^m!sam uttara^san%gam! kr!tva^ ,巴利语ekam!sam! uttara^san%gam! karoti。又作偏露右肩、偏袒一肩、偏露一膊。略称偏袒。为“通肩”一词之相对语。即披著袈裟时袒露右肩,覆盖左肩。原为古代印度表示尊敬之礼法,佛教沿用之,即于比丘拜见佛陀或问讯师僧时,须偏袒,以从事拂床、洒扫等工作,故偏袒右肩即意谓便于服劳、听令使役,亦即以偏袒为敬礼之标帜。佛像中,有偏袒右肩形及通肩形,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中台八叶院之天鼓雷音如来、宝幢如来、释迦院之释迦牟尼如来、阿难、迦栴延等均作偏袒右肩形。(舍利弗问经、无量寿经卷上、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释氏要览卷中、慧琳音义卷十)p4374 FROM:【佛光大辞典】

②【右膝著地】
为印度之敬礼法。即以右膝跪地,右趾尖触地,使右股在空,又竖左膝于上,使左足跖著于地。又作互跪、胡跪。据释门归敬仪卷下载,所谓互跪,即左右两膝交互跪地,乃有所启请之意,或用于悔过授受之仪式,多为比丘所用。若以两膝据地,两胫翘空,两足趾拄地,挺身而立者,则称长跪,多为比丘尼所用。法华经信解品(大九·一六中):“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禅林象器笺卷十礼则门)p1616  FROM:【佛光大辞典】

③【像法转时】
像,似之义;转,活动之义。此谓佛陀入灭后像法起行之时。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大一四·四○四下):“令诸闻者业障销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参见:像法)5756)p5757  FROM:【佛光大辞典】

④【困厄】:困苦危难。FROM:【汉典】

⑤【知识】<一>知,通智。即大乘起信论所说五识之一。即指能起妄心智用,而分别可爱、不可爱等诸境界之作用。(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中末)
<二>即朋友之异称。吾人平时所谓知人一语,即指知其人之心识,此处乃引申为所知之人,而非多知博识之义。故就为人而言,其人若善,则为善友、善知识;若恶,则为恶友、恶知识。说法引导我于善处者,是善友,故称善知识,又单称知识。又如劝善友,使其欣喜三宝,则称为劝知识、唱知识。(旧华严经卷五十八入法界品、增一阿含经卷十一善知识品)((参见:善知识)4884)
<三>日本佛教界转用为劝化、募缘之意。故凡捐赠予寺院之财物,称为“知识物”;书写劝化旨趣之文,称为“知识文”;以劝化为主旨而写就之经典,称为“知识经”。p3466
FROM:【佛光大辞典】

⑥【琰魔使】
琰魔王的鬼卒。穷凶极恶的人,琰魔王就差遣这种鬼卒去引取他来治罪。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俱生神】
(神名)与一切人之出生俱生而记人之善恶者。玄奘译之药师本愿经曰:“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算计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青丘之药师经古迹下曰:“传说:本识与身生,故名俱生神。能熏习故,言具书持。表法王故言授与,由业威力,似神相现。”善珠之药师经钞下曰:“言俱生神者,若约实而言:神即识,俱生神者,即阿赖耶识,以阿赖耶识是受生之主与身俱时而生,故名俱生。随诸有情所作罪福皆熏在阿赖耶识中,故言随其所作乃至皆具书之。”【又】一说药师经之俱生神,指华严经之同生同名二神。六十华严经四十五曰:“如人从生有二种天常随侍卫: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常见人,人不见天。如来神变,亦复如是。非诸声闻所能知见,唯诸菩萨,乃能睹见。”药师经钞下曰:“伦法师云:俱生神者,即如净土三昧经说,同生同名二神,及华严等有文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⑧【推问】:1.推究,审问.2.追问,讯问。FROM:【汉典】

⑨【处断】 :处理决断。FROM:【汉典】

⑩【归依】
梵语 s/araN!a,巴利语 saraN!a。又作皈依。指归敬依投于佛、法、僧三宝。归依之梵语含有救济、救护之义,即依三宝之功德威力,能加持、摄导归依者,使能止息无边之生死苦轮大怖畏,而得解脱一切之苦。又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载,归,反还之义,即反邪师而还事正师;依,凭依、依靠之义,即凭心之灵觉而得出离三涂及三界之生死。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载(大二七·一七七上):“众人怖所逼,多归依诸山,园苑及丛林,孤树制多等。此归依非胜,此归依非尊,不因此归依,能解脱众苦。诸有归依佛,及归依法僧,于四圣谛中,恒以慧观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众苦,知八支圣道,趣安隐涅槃。此归依最胜,此归依最尊,必因此归依,能解脱众苦。”盖归依即由深切之信心,信佛、法、僧三宝确为真正之归依处,能因之而得种种功德;既知三宝有此等功德,乃立愿为一佛弟子,信受奉行,恳求三宝之威德加持摄受,将一己之身心归属于三宝,而不再属天魔外道。
 有关能归依之体,据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所举,有以名等为能归依者,有以语业为能归依者,有以身业为能归依者,亦有以信为能归依者。总括上述诸说,即以身语业及能起彼之心、心所法、诸随行等善之五蕴为能归依之体。此外,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四举出归依之异于敬礼者有七种,即:(一)归依唯局于身、语二业。(二)必具归三宝而成业,故归依之境广。(三)归依必“尽未来际”。(四)归依情恳,通于表业与无表业。(五)归依必合于身、语二业,其义较重。(六)归依带相,故唯于欲、色二界有之。(七)归依乃观真理而成,故义较胜。
 一般而言,归依是信仰、希愿领受外来之助力,从他力而得救济。然以归依之至深意义而言,其最终仍是归向自己之自心、自性。即佛于涅槃会上所教诫弟子之“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此乃明示弟子应依仗自力,依正法修学。盖自己有佛性,自己能成佛,故自己身心之当体,即为正法涅槃。(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五、俱舍论卷十四、显宗论卷二十)((参见:三归依)688)p6570 FROM:【佛光大辞典】

⑪【转读】
(术语)读诵经典也。转者自此移彼展转之义。地藏本愿经下曰:“或转读尊经。”高僧传经师论曰:“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为梵音。”【又】有对真读而谓为转读者,读诵经之初中后数行而转回经本也。如转大般若经。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⑫【是处】: 到处;处处。犹言紧要关头。FROM:【汉典】

⑬【大德】
梵语 bhadanta,巴利语同。音译婆坛陀。于印度时,为对佛菩萨或高僧之敬称。又比丘中之长老,亦称大德。另于诸部律中,对现前之大众,凡指比丘众,称“大德僧”,比丘尼众则称“大姊僧”。于我国,不以“大德”一词称佛菩萨,而为对高僧之敬称。然于隋唐时代,凡从事译经事业者,特称大德,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六即记载:贞观十九年(645)六月玄奘于弘福译经时,另有证义大德十二人、缀文大德九人、字学大德一人、证梵语梵文大德一人等。贞元释教目录卷十六亦举出临坛大德、百座大德、三学大德、讲论大德、义学大德、翻经大德、译语大德等名称。
 此外,统领僧尼之僧官,亦称大德。据续高僧传卷十一吉藏传载,唐朝武德初年,以僧众过繁,乃置十大德以纲维法务;大宋僧史略卷下德号条亦列出临坛大德、引驾大德等名称。然至近代以来,“大德”一词已广泛使用,凡对有德有行之人,不论其出家、在家,均以“大德”尊称之;或不限于具足德行与否,而成为佛教界一般性之礼称。(别译杂阿含经卷一、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九、卷三十八、大智度论卷二、大毗婆沙论卷六、释氏要览卷上)p879 FROM:【佛光大辞典】

⑭【六时】昼三时和夜三时,合称为六时。昼三时是晨朝、日中、日没;夜三时是初夜、中夜、后夜。印度的一时,等于现代的四个小时,六时即二十四小时。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⑮【礼拜】
合掌叩头表示恭敬。略称为礼、拜。即以身体之动作(身业)来表示尊敬之意;而与口业之读诵、称名、赞叹,及意业之观察,并称为对佛之五正行。然广义而言,礼拜对象并不限于对佛,如对塔,对长老、和上(尚)等,均可以礼拜表达恭敬之意。如梵网经卷下谓,若见上座、和上、阿阇梨、大同学、同见、同行之人,皆应承迎礼拜问讯。五分律卷七则载,比丘尼先受具足戒者,虽已百岁,犹应礼拜新受大戒之比丘。又如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所载,佛曾敕教弟子,凡是三宝及“大己比丘”皆应礼。
 然行礼拜之仪,并非二六时中皆为合宜,四分律卷六十即举出若于大行、小行、裸身、剃发、说法、嚼杨枝、洗口、饮、食、啖果等时刻皆不宜作礼。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亦列举不宜作礼之五事,即:(一)读经、诵经时,不得向上座作礼。(二)上座在下处,自在高处时,不得作礼。(三)上座在前,若已去后,不得作礼。(四)不得自座位上向上座作礼。(五)著帽之时,不得对佛作礼。
 礼拜之仪,本即为表达恭敬之意,故不得心怀骄傲,于法苑珠林卷二十致敬篇引述北魏勒那摩提所说之七种礼拜(佛)情形,即:(一)我慢憍心礼。(二)唱和求名礼,即为求名誉而行者。(三)身心恭敬礼。(四)发智清净礼。(五)遍入法界礼,众生与佛之心相通而达于法界之理时,礼一佛,即通于礼拜诸佛。(六)正观修诚礼,于礼佛之中,透过正观,则如礼拜自己内中之佛性。(七)实相平等礼,即以“空”为礼拜之对象,此系“自他不二”之礼拜。其中之前二项即被视为邪体,而第五、第六、第七三项,勒那以之为真礼。其后澄观于华严经疏卷二十七中,除上述七种礼,更加列大悲礼、总摄礼、无尽礼三种,合称十礼,而以其中之“无尽礼”为至极之礼。
 礼拜之种类及礼式作法上有种种不同,大抵而言,自印度以来,于各种礼拜法中,以“五体投地”为最殷重、最恭敬之礼法。其他如礼拜佛法僧三宝,称为三宝礼;礼拜弥陀之本愿成就、光明摄取、来迎引接等三身,称为三身礼;礼拜释迦、弥陀及十方诸佛,乃至一切贤圣等,称为七敬礼。于密宗,遍礼一切诸佛,称为普礼;普礼时所诵之真言称普礼真言。又立一脚而跪拜之礼,称为蹲踞礼;仅以膝部略加弯曲以为礼式,称为起居礼;采取坐式之叩头礼,称为坐礼。于寺院中,礼堂又常称拜殿;堂内专供作礼用之座席即称为礼盘、拜席。(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七邪聚品、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五、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七、卷三十五、善见律毗婆沙卷十八、禅林象器笺礼则门)((参见:和南)3125、“礼”6582)p6583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63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02

[布施勋章]

88#
 楼主| 发表于 2025-2-5 17:28:37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4小时以上)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15,释尊再再叮咛~「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无穷无尽,是诸佛甚深行处,众生当至诚心相信,不生毁谤」!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
(善知识略说:大乘法的慈悲之处, 也是难信之处就是念佛法门, 就是佛陀宣说诸佛国土殊胜功德的法门, 例如本经的药师法门, 和弥陀诸经的极乐世界法门, 这些法门只要众生相信, 愿意念佛, 就能解脱, 这种法门的深度只有佛才能明白, 也因为太容易, 所以被一般人误认为迷信, 相较于大乘法的智慧法门, 对于众生来说又太难太深奥了, 所以, 一般众生如果能信念佛法门, 还是最容易成就的, 因此, 这边佛陀问阿难的用意就在这边, 让阿难来说明为什么能相信, 所以, 让我们看下段)  

[学习解说]:这时,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如我称赞宣扬此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这是诸佛[甚深心法](见学习注)所行之处,难以理解和明了(唯有一生补处菩萨和佛,才能真正明了),你对此【相信】吗?



[学习注]:

佛陀知众生心、知众生性,娑婆众生福慧浅薄、心胸狭隘,对于自己无法明白或者做到的事情,可能就会怀疑毁谤,

所以,透过下面与阿难尊者的问答,先打下“预防针”,巩固增强大家对药师佛本愿功德的信心,避免因为不信而怀疑毁谤,这是佛对众生的无限慈悲。


经文说~【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这甚深行处就是[甚深心法]的行处(行就是做),
[表法]就是由表相来规范
[心法]就是以心来引导和转化
[甚深心法]就是明白实相,明白这一切道理,能随缘运用表法和心法来摄受和引领众生——帖子详见:以「法性原理」来看「认『真』」

末学思维,要真正以甚深心法来利益众生,必须要圆满恢复佛性,彻底明白实相,这样“能随缘运用表法和心法来摄受和引领众生”。

不过这不是说我们在尚不明白甚深心法的时候,不能学习利益众生,

而是可以边学边做,学多少做多少,这样才能在实践中(行中)逐渐契入和明白诸佛的甚深行处(行法)。如[清净光明专辑]教导的:
什么是行法,,就是去做,,去做就是行法,,不做就没有行——帖子详见:什么是行法?

回说,当众生尚未进入佛门开始修行的时候,以【信】为基础,愿意接受佛菩萨的救度是至关重要的,

这样才能逐渐进入修行,透过断恶修善逐渐转化恶业果报,增上福慧,以此逐渐恢复佛性,进而能逐渐契入和明白甚深法、能随缘利益众生。

所以,能【信】是后续一切正向发展的基础,如果不信而起怀疑或毁谤,就会在八识里种下违逆深法的种子,形成学法的障碍,

如果不能深心的忏悔消除此一业障,就会累世难以深入佛法、甚深法,累世轮回不止。所以说,【信为功德母】
所谓「信为功德母」,这是因为:
「相信和信心」能让众生或修行者与正法相应,以此逐渐修行显露真心佛性而成就真正功德
反之,如果不信或退失信心,那就是由原本或退回被累世所累积的第八识恶种子习气所主宰——帖子详见:以「法性原理」来看「认『真』」
因此,对于自己暂时无法明白的深法,应当按照佛经的教导来正观对待,这非常重要。如此才能与正法相应,以此逐渐修行显露真心佛而成就真正功德,自利利他: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如果菩萨行者学习菩萨道,必须安住在菩萨清净戒律和仪轨当中)
若闻甚深最甚深处心不信解。菩萨尔时应强信受。应无谄曲应如是学。
(就像如果听到甚深最甚深的佛法可是却无法信受,
这时候菩萨行者应该勉强自己相信和接受,应该要直心信受如法学习)

我为非善盲无慧目。于如来眼随所宣说于诸如来[密意语言]而生诽谤。
(菩萨行者知道自己善根不够,所以没有智慧能够明白深法,才会想要毁谤甚深佛法[密意语言])
[菩萨如是][自处无知][仰推如来][于诸佛法][无不现知][等随观见]。
(菩萨行者应该这样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无法信受是因为智慧不足,而能仰慕推崇佛陀对于佛法无不了知)
(菩萨行者应该这样明白自己的愚痴无智,然后推崇诸佛对于佛法无不当下了知、平等随缘看待的智慧)

如是正行无所违犯。虽无信解然不诽谤。
(菩萨行者应该要像这样正直修行不犯戒律不违背法义,虽然对于深法无法真正信受了解,但是绝不毁谤)——帖子详见:听闻深法,却无法信受的时候,该怎么办? ~ 瑜伽师地论
(注,实修者不但自己要【信】,还要好好深入经藏学习各种善巧方便,随缘帮助众生也生起对佛法的信心,透过信心与正法相应而能逐渐修行解脱,

这样自己也会在实做的过程中,更如实生信,显露佛性功德。)



阿难白言:大德世尊!我于如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
(善知识略说:阿难随时跟随在佛旁, 所以能知道佛是真实语, 从来不妄语, 所以相信佛的话, 因此说, 日月有生落, 高山可撼动, 但是诸佛的话绝对真实不变异)  

[学习解说]:阿难禀白佛陀说:大德(对佛陀的尊称,赞叹佛德行广大并且精通佛法)世尊(世尊,是如来十号之一,[婆伽梵]的中文翻译。即为世间所尊重者之意,亦指世界中之最尊者。详见词解②)
我对于如来(如来,也是佛的十号之一:【[言无虚妄]故名[如来]】~详见:如来十号 ~ 瑜伽师地论所说的佛经不会心生疑惑。为什么呢?因为一切如来的身语意三业没有不清净的。

世尊!这太阳月亮会有升起与落下,这妙高山王(妙高山,是须弥山的译名,此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而且是诸山中之最高者。见词解③)会有倾斜或移动,而诸佛所说的话却绝对真实不会有任何变异。




[学习注]:

看着阿难尊者对佛的赞叹,末学内心深深感动,因为有这份极其至诚的信心,以及在佛陀地方种下甚深善根因缘的关系(阿难尊者能总持一切佛法的因缘),

所以,阿难尊者能将佛陀的教导一字不漏的记在心里,并且能在佛陀涅槃后,大迦叶尊者号召集结经典之时,向大众原原本本复述出所有从佛陀处听到的经文,记载形成我们现今能看到的佛经。深深感恩!



「世尊!有诸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由此不信,还生诽谤。彼于长夜失大利乐,堕诸恶趣,流转无穷!」
(善知识略说: 上面这个例子在现代社会也很常见, 因为不信念佛这么简单就能得到功德利益, 所以毁谤佛法, 因此, 堕入恶道轮回, 无出期, 所以实在应该小心谨慎, 在[法华经][譬喻品]和[普贤劝发品] , 我们也可以看到种种毁谤的业报, 例如, 白癞病, 手脚卷曲驼背不正常的肢体病, 兔唇或眼耳病等... 所以,菩萨行者弘法应该小心谨慎, 善用方便智慧, 避免让众生起毁谤)

[学习解说]:(阿难尊者问佛陀)世尊!如果有众生,信根不具足,听闻到演说诸佛甚深心法所行之处,心里思惟:为什么只是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尊佛的名号,便能获得这样殊胜利益的功德呢?因为这不信的念头,还会生出其他诽谤的想法。这人就会在漫漫长夜般的轮回中失去巨大的利益与安乐,就会堕入道中,无穷无尽的流转不停。




[学习注]:

众生如果信根不具足,就容易与邪见相应而起邪思惟,就不符合[八正道]的正见正思维,就难以解脱。(相关学习:认识「八正道」和「正确的职业」

所以《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有信根为基础,才有五根(指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因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的其他四根,才能顺利修习三十七道品的其他三十六品,而逐渐成就佛道。

一念信心就有一念的利益,这就是心念的力量。就像前面经文讲到的,
三恶道众生只要突然回想忆念过去世曾经学佛,曾经念过药师佛,都能因为当下一念念佛而回生善道
这就是心念的力量, 所以大乘佛法强调发心, 一念心善或一念大乘心,都可超越无量罪业
因为一切罪都起于心念对贪瞋痴的执着,
如果能由心念断除贪瞋痴, 就能断除恶业和障碍, 因为障碍就是来自于自己的妄心~对情爱享乐的贪着,对苦难灾祸的惧怕,对仇恨钱财的执着
——帖子详见:[略说]法界真相
可知,
真信就能得到真实利益!
反之,若以负面心念或恶心,违背真实与方便,那也会得到相对应的负面(恶)果报!
所以,善恶一念间,提升或沉沦同样也是一瞬间!
——帖子详见:真实与妙用
所以,要谨记
菩萨行者弘法应该小心谨慎, 善用方便智慧, 避免让众生起毁谤
小童子当谨记在心,好好学习方便智慧,学习护念众生心。



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
(善知识略说: 再次强调, 至心念佛不生疑惑, 必定不堕入恶道, 以加强众生的信心)  

[学习解说]:佛陀告诉阿难尊者:如果有众生听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诚心受持,不生疑惑的,必定不堕恶道。




[学习注]:

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就是暗夜的明灯,众生如果怀疑不信,就无法以光明照破黑暗;

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就是解救众生脱困的绳索,众生如果怀疑不信,就只能长久被囚禁在生死大坑之中。

这就是因果,根本来说,众生都是自作自受。所以,信心至关重要!



「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萨。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 亦难可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复难于是」。
(善知识略说: 人身难得, 因为人身不过百岁, 但是如果堕入恶道往往以劫来算, 就是千万亿年所以说人身难得, 定要珍惜好好修持, 避免堕入恶道, 而最好的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念佛, 以本经来说就是念药师佛, 但是世间人能信佛并不容易, 信念佛法门更难, 因为这是很深的佛法, 所以表面上很容易, 却存在佛的果报大功德, 就算能信, 也是承佛威力, 一切小乘和没有菩萨果位的菩萨行者都是如此)  

[学习解说]:阿难,这是诸佛甚深心法所行之处(即佛性的妙用)(一般人)难以相信理解,你现今能信受,应当知道都是佛力加持的缘故。阿难!一切声闻、独觉(注:这两者是小乘行人),及未[登地诸菩萨](菩萨之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位,登其中十地之位谓之登地,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后也。而十地之间自初地至第十地之终要二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其初地称欢喜地,始断一分烦恼而悟一分法性欢喜之位也,以后登地之菩萨又名法身之菩萨。见词解⑥)等,都不能如实的相信和了解(这个如实,根本来说,是对佛性的圆满了解),唯有除了替补佛位的一生补处菩萨才能如实信受了解。阿难!人身难得(详见如下:)
人身难得,
就是在累世六道轮回中,多数的时间(劫就是时间单位)往往都是堕入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中受苦
只有很短暂的时间和机会,才有可能回到人道中投胎,成为人身
也因此应该把握成为人的时候,这时候才有机会好好学习佛陀所留下的经典,才能因此而修行解脱轮回之苦——帖子详见:「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在得到难得的人身之后,又能相信恭敬尊重佛法僧三宝就更难了,而比这更难的~是得以听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是难中之难!




[学习注]:佛陀苦口婆心劝导众生念佛。念佛法门看似简单,实则甚深~是诸佛大悲心利益众生的甚深行处。众生只要能信,就能获益,【心若念佛,就成佛】(详见:佛经中讲的种种功德是真的吗?



「阿难!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
(善知识略说: 这是说明, 药师佛修持无量菩萨行, 和善巧方便, 无量广大愿才成佛, 所以功德无量, 实在无法说尽, 而我们念佛就能直接接受佛的功德, 所以念佛功德殊胜)  

[学习解说]:阿难!这药师琉璃光如来,修持无量菩萨行,和无量善巧方便,成就了无量广大的本愿力;我如果用一劫(劫是时间单位,简单说是众生思维无法明白那么长的时间),或是超过一劫的时间来广泛的演说,即便劫会很快的过去,但是药师佛行愿的善巧方便却说之不尽!




[学习注]:

深深感恩佛菩萨!念佛功德如此殊胜,【念佛就能直接接受佛的功德】。如果知道了这些,还不好好念佛,那可真是笨蛋了。




[词解]:

①【大德】
很有道德而且精通佛法的人。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②【世尊】

如来十号之一。即为世间所尊重者之意,亦指世界中之最尊者。梵语中被译作“世尊”者甚多,如 loka-na^tha(世主)、loka-jyes!t!ha(世中最尊者)、loka-vid(世间解)、loka^dhipati(世之胜者)、na^tha(主)、na^yaka(导师)、sugata(善逝)、maha-rs!i(大仙)、maha^-vi^ra(大雄者)、ta^yin(救度者)、anuttara(无上士)、dharma-ra^ja(法王)等。但诸经论中以使用 bhagavat之情形为最多,此字音译作婆伽婆、婆誐嚩帝、婆伽梵、薄伽梵。意译作“世尊”之外,亦直译作有德、有名声等。即“富有众德、众祐、威德、名声、尊贵者”之意。其中,以“世尊”一语最易解知,故自古以来之译者多以其为意译,我国即为一例。然在印度,一般用为对尊贵者之敬称,并不限用于佛教;若于佛教,则特为佛陀之尊称。(十号经、大日经疏卷一、往生论注卷上(昙鸾)、翻译名义集卷一)((参见:婆伽婆)4453)p1522 FROM:【佛光大辞典】

③【妙高山】

须弥山的译名,此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而且是诸山中之最高者,故名“妙高山”。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④【信根】
三十七道品中的五根之一。信为入理之根本,根者坚固不动之义;此系以信心坚固不动摇比喻草木之根。据释摩诃衍论卷一载,信有十义,即:澄净、决定、欢喜、无厌、随喜、尊重、随顺、赞叹、不坏、爱乐。根亦有十义,即:下转、隐密、出生、坚固、相续、出离、集成、茂叶、具足、高胜。p3720 FROM:【佛光大辞典】

⑤【五根】

1、指眼等之五根,眼根能生眼识,耳根能生耳识,鼻根能生鼻识,
舌根能生舌识,身根能生身识。
2、指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因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⑥【登地】
(术语)菩萨之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位,登其中十地之位谓之登地,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后也。而十地之间自初地至第十地之终要二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其初地称欢喜地,始断一分烦恼而悟一分法性欢喜之位也,以后登地之菩萨又名法身之菩萨。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63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02

[布施勋章]

87#
 楼主| 发表于 2025-2-4 17:54:06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2小时)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14,恭敬供养[药师佛]并专心志心念佛号:能令破戒众生不堕恶道;能令女人顺利生产,孩子长相端正、聪慧少病、人见欢喜、不被非人夺取精气。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不事余天,唯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苾刍二百五十戒,苾刍尼五百戒。 于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志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
(善知识略说: 守戒不是容易的事情, 所以对于出家人或者在家居士应该尊敬, 如果不慎毁犯戒律, 修持药师法门就能不堕恶趣, 当然, 我们广修大乘, 所以还知道其他法门, 例如, 楞严咒, 普贤十大愿, 这些都能灭五逆重罪, 这就是广修大乘的好处, 一心念佛不是不要学其他大乘法, 只是指重心专修一门, 而且还要看个人情况不同, 智慧心力如果够, 当然质量深度也不同, 不是其他大乘佛经都不读, 就像我们虽然一心念佛, 还是要吃饭睡觉工作, 也常打妄想, 吃饭工作睡觉打妄想都不算夹杂, 读大乘经怎会是夹杂呢? 所以广读大乘佛经并不是夹杂, 和一心念佛不抵触, 因此, 观无量寿经说, 广修大乘是上品上生极乐世界的原因, 所以对于一心念佛千万不要有凡夫固执, 做任何事情, 读任何经都还能一心念佛, 这才是一心念佛, 夹不夹杂是在于心, 一心也是如此, 而广读大乘则可以让我们更智慧更圆通圆满, 更明白一心念佛
回说经文, 非人是指鬼神精魅类, 药师经里面讲到好几次恶鬼神夺人精气, 这边又一次, 可见这是真的, 只是一般人看不到,不明白, 女人临产可以念药师佛, 还有另一个法门, 就是念观世音菩萨, 法门很多, 佛菩萨为了利益众生讲了很多法门, 如果我们只是想被救度, 当然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 随众生欢喜, 不过,如果我们也发大乘菩萨心, 当然也要知道各种方法, 才好方便利益众生, 所以该广读大乘)

[学习解说]:

再者,曼殊室利!如果有纯净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甚至尽形寿(尽我们这一世的身形和寿命。见词解①)不奉事其余外道天众,唯有应当一心皈依佛法僧三宝,受持禁戒(佛为防止弟子们身、口、意之过非而制定之戒律。见词解②):例如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相关学习:【[必修]五戒十善】)、十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著华鬘好香涂身,七不歌舞倡伎,亦不往观听,八不得坐高广大床上,九不得非时食。十不得捉钱金银宝物。见词解④)、菩萨四百戒(见词解⑤)(要了解菩萨戒,可以参阅学习:《菩萨善戒经》、《佛说梵网经》等)、比丘二百五十戒(又称具足戒。即佛制比丘所必须遵守之戒律,共有二百五十条,详见词解⑥)、比丘尼五百戒(比丘尼具足戒之大数。各律典所载戒条数目不一,如四分律中列有三四八戒、十诵比丘尼戒本凡三五○戒,其他律典亦无超过五百戒者。较诸比丘具足戒多之意,以二倍计,故称五百戒。见词解⑦)。众生在受持戒律的过程中,或许有所毁坏触犯,畏惧堕入恶道的,如果能专心诚意称念药师佛名号,并且恭敬供养的,(蒙药师佛本愿力救度)必定不会堕入三恶道中。

或是有女人,在将要生产的时候,遭受极其巨大的痛苦,如果能志诚心称念[药师佛]名号并赞叹、恭敬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的,这众多的苦难都能除灭,所生的孩子,身体健全,形貌端正,见者心生欢喜,并且身心聪慧明利,安稳少病,不会被非人干扰夺取精气(相关学习:[诸经辑要]为什么会被鬼神非人干扰夺精气?[诸经辑要&案例]非人鬼神干扰夺精气和附身




[学习注]:

①如善知识慈悲教导:
守戒不是容易的事情, 所以对于出家人或者在家居士应该尊敬, 如果不慎毁犯戒律, 修持药师法门就能不堕恶趣, 当然, 我们广修大乘, 所以还知道其他法门, 例如, 楞严咒, 普贤十大愿, 这些都能灭五逆重罪, 这就是广修大乘的好处。

末学读了上面这段经文,知道了药师佛慈悲众生的这条大愿,持戒就更有信心了。

而如果有众生害怕犯戒而不敢持戒,或是犯戒之后心生恐怖,都可以随缘引导其学习药师经,了解药师佛的大愿,让众生都能安心受戒持戒。

不过,虽然药师佛慈悲,为我们保任了恭敬供养药师佛并受持其名号,能免堕恶道,但我们持戒还是要尽量精严,不能是随意破戒堕落的藉口。


佛菩萨慈悲,众生修行或是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苦恼难处,都为我们想到了,

我们只要至诚心受持佛菩萨名号,忆念佛菩萨的本愿,一步一脚印的老实修行不懈怠,就能获得慈悲救度。

末学一定好好实修,早日实证,发愿能
将自己从佛法得到的好处告诉别人, 让众生都能获益,
自己精进学佛解脱轮回之苦, 也帮助众生脱离轮回之苦
这样就是报佛恩
——帖子详见:如何报佛恩 ~ 妙法莲华经
深深感恩佛菩萨!感恩师长们!感恩护法圣众!感恩众生!




[词解]:

①【尽形寿】尽我们这一世的身形和寿命。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尽形】
又作尽形寿。形,具有形体样相之色身。尽形,意指过完此一期有形体、有寿限之有限生命。佛藏经卷下净见品(大一五·七九七下):“我时皆作转轮圣王,以一切乐具尽形供养及诸弟子,亦不记我,以有所得故。”p5845  FROM:【佛光大辞典】

②【禁戒】
(术语)佛制定之法律为禁非戒恶者。三藏中律藏专明之。有五戒八戒沙弥戒具足戒等之别。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禁戒】
梵语 sam!vara,巴利语同。佛为防止弟子们身、口、意之过非而制定之戒律。音译作三婆逻、三跋罗。又作律仪。三藏中律藏专明禁戒者有五戒、八戒、沙弥戒、具足戒等之别。大方等大集经卷三十一护法品谓,持守禁戒者即为佛弟子,毁坏禁戒者即为魔弟子。又梵语 vrata(音译作没栗多),亦译作禁戒,即非长时期所持之戒,而系因应于短期内发愿修法所制之禁戒。大日经疏卷十七(大三九·七五一下):“没栗多,是有时愿之戒。谓行者持诵时,或心一月乃至年岁等,此事了时,此禁亦罢。”((参见:戒)2896)p5539 FROM:【佛光大辞典】

③【五戒】
(术语)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之制戒。(参见:戒)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④【十戒】
(术语)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著华鬘好香涂身,七不歌舞倡伎,亦不往观听,八不得坐高广大床上,九不得非时食。十不得捉钱金银宝物。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⑤【四百戒】
(名数)药师经说菩萨有四百戒,而不说其戒相。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⑥【二百五十戒】
又称具足戒。即佛制比丘所必须遵守之戒律,共有二百五十条。包含有波罗夷四条,僧残十三条,不定二条,舍堕三十条,单堕九十条,提舍尼四条,众学一百条,灭诤七条。惟依各部派所传之不同律藏,各部派戒条之数亦略有出入。然大体皆以二百五十条为基本之数。p194 FROM:【佛光大辞典】

⑦【五百戒】
比丘尼具足戒之大数。各律典所载戒条数目不一,如四分律中列有三四八戒、十诵比丘尼戒本凡三五○戒,其他律典亦无超过五百戒者。较诸比丘具足戒多之意,以二倍计,故称五百戒。(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上、毗尼母经卷八、四分律卷二十一、四分比丘尼钞卷三、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一之一)p1080 FROM:【佛光大辞典】

⑧【安隐】:1.安稳。安定;平静。 2.安稳。平安。FROM:【汉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63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02

[布施勋章]

86#
 楼主| 发表于 2025-2-3 20:41:46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3小时)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13,如何供养和实修药师法门?能带来什么功德利益?(①求长寿,富足,官位,男女皆愿满;②横死、鬼神、邪术、魔扰、恶梦、恶事、猛兽、毒害、战争皆远离)

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当誓于像法转时,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世尊!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若自书、若教人书;恭敬尊重,以种种华香、涂香、末香、烧香、花鬘、璎珞、幡盖、伎乐,而为供养;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扫洒净处,敷设高座,而用安处。尔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余无量百千天众,皆诣其所,供养守护。世尊!若此经宝流行之处,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号,当知是处无复横死;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设已夺者,还得如故,身心安乐」。
(善知识略说:佛法有三期, 正法, 像法, 末法, 像法转时, 就是变成末法了, 末法众生多苦, 所以文殊菩萨发大悲心誓愿, 让末法众生能够听闻药师佛名号, 甚至梦中让我们觉悟, 关于这点大家一定要相信, 佛菩萨不可思议, 我自己本身在大学时期, 晨间梦昧中, 就见到观世音菩萨为我摩顶, 房间内都是棉花般的云彩, 虽然我从小念观世音菩萨和六字大明咒, 但当时我还没真正学佛, 因业障故, 很快又昏睡过去. 我弟弟小时候也曾经在梦中见到观音菩萨叫他赶快学佛消业, 这里只是为了印证经文, 不是自夸或怪力乱神. 回说经文, 如果能够受持读诵药师经, 又为别人演说开示, 自抄写或教人抄写, 并且种种供养, 这样四大天王和天众就会守护这个修行人, 能受持药师经者不会横死, 也不会被恶鬼神吸夺精气, 就算着鬼神邪术者, 也能康复, 身心安乐, 所以, 诚心受持药师佛者,是不会着邪术, 不会着魔的, 不会被恶鬼神所害的)  

[学习解说]:这时,曼殊室利童子(指菩萨。菩萨为如来之王子,因其如世间童子之无淫欲念,故称为童子。详见词解①)禀白佛陀说:世尊,我誓愿当于[像法]转时(像,似之义;转,活动之义。此谓佛陀入灭后像法起行之时,见词解②,相关内容参阅如下:)
-------------------------------------------------
佛法分为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或是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佛法流传世间共一万二千年,此后,世界就没有佛法了。正法时代,较有人容易相信《般若波罗蜜经》,但愈往后就愈困难。正法和像法有什么不同呢?正法住世时,很多的出家人得圣道;像法住世的时候,得圣道的人少了,就是有这个差别,但是表面上和正法相似,所以叫做像法。到末法的时候,表面都不像了,所以叫做末法。就是到最后,小小的还有一点佛法,虽然还有人学习,但是这时候,佛法在人的心里不能发挥断惑证真的力量,所以叫末法。——帖子详见:佛经中常见「后五百岁」「五(个)五百岁」是什么意思? ~ 妙境长老
-------------------------------------------------
以种种方便(指为了引导和教化众生而采用的手段、方法或语言),让那些有清净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能够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甚至在睡眠中也能耳听到佛号令获得觉悟(觉醒了悟之意。即体得真理、开发真智。见词解④)

世尊!有众生如果能受持读诵此药师经。或者还能为他人演说开示(指开佛知见、示佛知见。见词解⑤)此经;或是自己书写、或者教导他人书写;还能恭敬尊重的心,用种种华香、涂香、末香、烧香、花鬘、璎珞、幡盖、伎乐,来供养药师经;并且以(青黄赤白黑为五色)五种颜色的布,作囊(即口袋)盛装之;并且将所在之处冲洗打扫干净,布置施设高座来进行安置。(注,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在于:)
-------------------------------------------------
有些仪轨或仪式,其实都是有其特别涵义的
用意就是在过程中产生一些感染力,制造一些氛围,
以便让众生能心情安定,逐渐培养众生的专注力
这样就不容易[妄念纷飞]或者[头昏打瞌睡]
所以就连打扫自家佛堂,供水供花供香,持净业真言,洒净施食等种种过程
这些都是重要的修行准备,这也是侍奉供养三宝的重要原因
就是藉由这些过程,来培养真心
不过因为
1.末法时期少有人讲解这些仪式仪轨的内涵和意义
2.现代人忙碌,所以众生多不重视或甚至舍弃念佛诵经的这些事前准备
因此障碍横生,难以得到真实利益
这就是不懂修行的原理方法和方便与内涵——帖子详见:[略说]为什么修行过程总是有妄念或昏沉?
-------------------------------------------------

这时,四大天王和眷属们,以及无量百千天人大众,都来到[药师经]所在之处,供养守护。

世尊!如果这经书法宝流布盛行的地方,有人能受持此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以及听闻佛的名号,

当知这个地方不会再有横死;也不会被恶鬼神干扰夺取精气,如果已经被夺取的,能还复如故,获得康复,身心安乐。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净座而安处之。散种种花,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食清净食,澡浴香洁,着清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 舍平等之心,鼓乐歌赞,右绕佛像。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善知识略说:这边讲药师法门的供养和修法, 还有功德利益, 求长寿,富足,官位,男女皆愿满, 八分斋戒就是八关斋戒)  

[学习解说]:佛陀告诉文殊师利菩萨,如是!如是!(表示印可证明,见词解⑦),就如同你所说的。曼殊室利!如果有清净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想要供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

应当先造立(即建造。词解⑧)药师佛形象,敷(即布置)清净座位进行安置。散种种的花,烧种种的香,以种种幢幡(幢指竿柱,幡指所垂长帛)庄严此处。

七天七夜中,受持八关斋戒,食用清净的素食,澡浴令身香洁,穿着清净的衣服,

应当没有污秽的心,没有嗔怒恼害的心,对一切众生生起利益安乐的心,以及慈、悲、喜、 舍平等之心(相关学习:【何谓[四无量心] ~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分享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实修观照法】),并以鼓乐歌唱的形式右绕佛像经行赞佛。(学习注:透过上述这些过程来融入氛围、培养真心,入心受持此药师经)

还应当忆念这[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本愿功德,读诵此药师经,思惟其中义理以及为有缘开阐演示。透过这样做,(药师佛佛力加持)能够随众生心所爱乐,一切愿望都能顺遂如意: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学习注:这些都是一般世俗众生所渴求和执着的,佛菩萨以此为方便,对众生进行普救,之后再慢慢引导增上次第。



若复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 或怪鸟来集;或于住处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或有水、火、刀、毒、悬险、恶象、师子、虎、狼、熊、罴、毒蛇、恶蝎、蜈蚣、蚰蜒、蚊、虻等布;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
(善知识略说:如果梦中遇到不好的事情, 只要恭敬供养药师佛, 就能改善, 如果遇到世间的种种恶事猛兽毒害, 能够至心念药师佛, 恭敬供养, 就能解脱一切苦难,刀兵劫也是如此, 想避免战争就该念药师佛啰, 呵)

[学习解说]:如果有人,忽然做了恶梦,见到各种恶相;或是有怪鸟来聚集;或是在所住处有诸多千奇百怪的现象出现。

这人如果能以各种妙好的生活用具,以恭敬心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恶梦、恶相,一切不吉祥的事情,全都会渐渐消失,不能为患(不能形成危险、灾祸)

或有碰到到水、火、刀、毒、悬险(险峻)、恶象、师子、虎、狼、熊、罴(熊的一种)、毒蛇、恶蝎、蜈蚣、蚰蜒(蜈蚣的一种)、蚊、虻等觉得恐怖的境遇;如果能至心忆念此药师佛,恭敬供养,那么一切怖畏(恐惧害怕,见词解⑭)都能得到解脱。
如果有其他国家来侵略,或是有盗贼发动反叛动乱,如果能忆念恭敬药师琉璃光如来,也都能够得到解脱。(学习注:就是想要避免战争和动乱,就该念药师佛!)

(学习注:恭敬供养药师佛,能消除一些恶梦、恶相和各种恐怖,末学思维,原理是在于念佛、供养佛能帮助众生正心,心念端正了,就会业由心转。就是【正心就能破除种种妄心的因果】~<详见:初学者勿谈魔,应该多念佛想佛,多念清净光明慈悲平等>,心念转变了,相就改变了。当然也是佛菩萨引导众生信佛学佛的一种方便善巧。




[学习注]:

①末法众生能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文殊师利菩萨发了大誓愿,令众生甚至在睡眠中也能听闻药师佛佛号。

因为末法众生苦难多,所以很需要现世就能“由贫转富,救命除病”的安乐法门。深深感恩诸佛菩萨慈悲护佑!南无大智文殊师利法王子!


②凡夫众生因为业障的关系有各种的烦恼欲望执着,而这也正是佛菩萨以方便妙用引导众生进入佛法的契机,
这就是菩萨的智慧方便,循循善诱,引导众生入正法,引导众生慢慢走向解脱成佛之路 佛菩萨站在至高处,心量无限宽广——帖子详见:[略说]凡夫或佛弟子有所求不对吗?谁能真正无所求?




[词解]:

①【童子】梵语 kuma^ra,巴利语同。音译作鸠摩罗。或梵语 kuma^raka,音译鸠摩罗伽。
<一>四岁或八岁以上,未满二十岁,且尚未剃发得度之男子,称为童子、童儿、童真;女子则称童女。(旧华严经卷四十五入法界品、大智度论卷二十九、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受戒轨则条)
<二>指菩萨。菩萨为如来之王子,因其如世间童子之无淫欲念,故称为童子。
<三>随侍佛、菩萨、诸天者,亦称为童子。如随侍文殊菩萨者为请召、计设尼、救护慧、乌波计设尼、光网、地慧幢、无垢光、不思议慧等八大童子。又不动明王亦有八大童子随侍。
<四>日本古来于诸种法会、庭仪之际,必有随伴之幼童,随时受使唤,称为童子。p5168 FROM:【佛光大辞典】

②【像法转时】像,似之义;转,活动之义。此谓佛陀入灭后像法起行之时。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大一四·四○四下):“令诸闻者业障销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参见:像法)5756)p5757 FROM:【佛光大辞典】

【正像末】
又作正像末三时、三时。即教法住世之正、像、末等三期变迁。据大乘同性经卷下、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本等载,三时即:(一)如来灭后,教法住世,依教法修行,即能证果,称为正法(梵 saddharma)。(二)虽有教法及修行者,多不能证果,称为像法(梵 saddharma-pratiru^paka,像,相似之意)。(三)教法垂世,人虽有禀教,而不能修行证果,称为末法(梵 saddharma-vipralopa)。然法华玄论卷十载,正、像之分别有多种说法,即:(一)佛在世为正法,佛灭后为像法。(二)未有异部之时代为正法,异部纷纷出现之时代为像法。(三)得道者多之时代为正法,得道者少之时代为像法。(四)正法未破之时代为正法。正法已破之时代为像法。(五)未起恶法为正法,起诸恶法为像法。(六)二千年皆属正法,万年转衰微为像法。(七)诸菩萨见如来之法无有兴灭,常见诸佛,则一万二千乃至一切时皆是正法,二乘人见佛法有兴衰,故有正、像之分别。
 至于三时之时限,诸经论说法各异:(一)据贤劫经卷三、大乘三聚忏悔经等之说,正法有五百年,像法亦五百年。(二)据中观论疏卷一末、释净土群疑论卷三等之说,正法有一千年,像法亦一千年。(三)据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六、摩诃摩耶经卷下、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等之说,正法有五百年,像法有一千年。(四)据悲华经卷七、大乘悲分陀利经卷五等之说,正法有一千年,像法为五百年。关于末法之时限,诸经论所说大抵为末法一万年。然俱舍论宝疏卷二十九依善见律毗婆沙卷十八所举,将正法千年之后尚有一万年之说法,解释作一万年中之前五千年为像法时,而后五千年为末法时。
 另据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五,举出“五五百年”之说,即将佛陀入灭后之二千五百年间,区分为五个五百年,依次为解脱坚固、禅定坚固、多闻坚固、造寺坚固、斗诤坚固等五个时期;五个时期以后,虽有剃除须发、身著袈裟者,然毁破禁戒,不如法行。又佛临涅槃记法住经,于正法一千年中,以一百年为一期,依次分为圣法、寂静、正行、远离、法义、法教、利养、乖争、事业、戏论等十个坚固时期。又毗尼母经卷三,于正法五百年中,亦以一百年为一期,次第分为解脱、定、持戒、多闻、布施等五个坚固时期。此二经之说法与前面大集经之说相似,依此,大集经之“五五百年”说,或亦指正法住世之相。
 然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二所举,则将“五五百年”分为正、像、末三时,即以前二个五百年为正法时,第三、第四个五百年为像法时,最后一个五百年为末法一万年之初五百年。
 又大毗婆沙论卷一八三载,由于度女人出家之故,正法减五百岁,故以初五百年之解脱坚固为正法期,次五百年之禅定坚固为像法期,后三个五百年之无行无证为末法期。
 此外,罗什、不空二师所译之仁王经中,因所举之时限语义不详,故各经论及智顗、吉藏、真谛等诸师之异说纷纭;或谓仁王经所说乃另一种之“三时说”,即以八十年(或五十年)为正法期,八百年(或五百年)为像法期,八千年(或五千年)为末法期。
 关于我国诸师之异说,据胜鬘经疏详玄记卷十载,净影、道绰、法上、贤首等师说正法五百年;南山、清凉、灵芝等师说正法一千年。净土家则谓圣道门之诸教,历三时而渐趋衰灭,净土教却渐兴盛,于末法一万年之后,尚能住世一百年。
 另就三时之修行证果而论,有谓正法时,持戒即能成就,称为戒成就;像法时,修禅即能成就,称为禅成就;末法时,惟依净土念佛法门方能成就,称为净成就。(杂阿含经卷三十二、别译杂阿含卷六、十诵律卷四十九、仁王经合疏卷下、安乐集卷下、法华玄赞卷五、法华义疏卷五、大藏法数卷十二、末法灯明记)((参见:五五百年)1065)p2002 FROM:【佛光大辞典】

③【方便】
指为了引导和教化众生而采用的手段、方法或语言。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④【觉悟】
觉醒了悟之意。即体得真理、开发真智。据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载,觉悟乃是空无生无二,离自性之相。又六十华严经卷七(大九·四三七中):“又放光明名见佛,彼光觉悟命终者,念佛三昧必见佛,命终之后生佛前。”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中(大四四·二五八中):“虽于粗念住相而得觉悟,犹自眠于生相梦中,觉道未圆。”由此可知,觉悟有自了悟与从他而觉醒之别,其觉悟之程度亦有深浅不同。(六十华严经卷六、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六)p6798 FROM:【佛光大辞典】

⑤【开示悟入】
开是开佛知见,示是示佛知见,悟是悟佛知见,入是入佛知见,此开示悟入乃是佛出世的本怀。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⑥【五色】
(杂语)青黄赤白黑为五色。亦曰五正色。亦曰五大色。又绯,红,紫,绿,琉黄为五间色。行事钞资持记下一之一曰:“言上色者总五方正间:青黄赤白黑,五方正色也;绯红紫绿琉黄,五方间色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⑦【如是】
<一>为六成就中之信成就。通常置于一经之首,例如“如是我闻”中之“如是”,乃表示深信此经所记载者,皆系佛陀亲口所说之教法。((参见:六成就)1266)
<二>为表示诸法实相之语。例如法华经卷一方便品所举之“十如是”,即是一例。十如是,谓诸法实相具有十种如是,即:(一)如是相,(二)如是性,(三)如是体,(四)如是力,(五)如是作,(六)如是因,(七)如是缘,(八)如是果,(九)如是报,(十)如是本末究竟等。此于智顗之法华文句卷三下,有详细之解释。((参见:十如是)427)
<三>为对他人印可证明之语。亦即对他人之所说所解,加以肯定、赞成之意。例如“如是如是”一语。p2366 FROM:【佛光大辞典】

⑧【造立】:1.建筑;建造。 2.编写。 FROM:【汉典】

⑨【敷】:布置,铺开,摆开。FROM:【汉典】

⑩【垢浊】:污秽。FROM:【汉典】

⑪【隐没】:隐蔽;渐渐消失。FROM:【汉典】

⑫【为患】:形成危险、灾祸。FROM:【汉典】

⑬【悬险】:险峻。FROM:【汉典】

⑭【怖畏】
梵语 vibhi^s!aN!a。恐惧害怕之意。依六十华严经卷三十四,未悟真理之众生有五种怖畏(恐怖):(一)不活畏,生活不安,常积资财。(二)恶名畏,恐他人讥谤而名誉受损。(三)死畏,畏惧命之将终。(四)恶道畏,又作恶趣畏。恐惧堕入地狱、饿鬼等恶趣。(五)大众威德畏,又作怯众畏。无自信而怯于出现大众之前等。若远离此五怖畏,称为五离怖畏。
有学、无学之圣者,有小怖畏,而无大怖畏;佛则完全离怖畏。此外,虽有布施钱财之心,然担心布施后财物即将减少者,称为怖畏施,乃八施之一。((参见:五怖畏)1110)p3224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63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02

[布施勋章]

85#
 楼主| 发表于 2025-2-2 23:03:49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1小时)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12,恭敬供养药师佛,一心(至诚)受持佛号及此经典,并供养法师者,能得诸佛护念,直到成佛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男子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名号,闻已诵持。晨嚼齿木,澡漱清净,以诸香花,烧香、涂香,作众伎乐,供养形象。于此经典,若自书,若教人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于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施与,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
(善知识略说: 这边是教导我们应该好好受持药师佛名号, 并且造像供养, 抄经, 或, 教别人抄经, 一心是指至诚, 不是不能学其他佛法, 学佛可以有专持, 并且学习其他佛法法门来圆融圆满佛法的见解, 这点有空再另外说明, 回说经文, 对于法师要能供养满足, 不应该吝啬, 这样就能够得到诸佛的护念, 愿望都能圆满, 直至成佛)  

[学习解说]:再者,曼殊室利!如果有净信(清净之信心。见词解①)的男子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这些都是佛的名号)所有名号(相关学习:【如来十号 ~ 瑜伽师地论】),听闻之后还能念诵受持;清晨能漱口洗漱清净,用香、花、烧香、涂香(见词解②),以及作各种伎乐(即音乐舞蹈),来供养药师佛形象;并且对于这部药师经,自己抄写,或是教导他人抄写,一心一意受持,听闻其中义理;对于讲经的法师,应该修习供养,向其布施一切资生用具,不使其有所短缺。这样做,能承蒙诸佛慈悲护念,所求的愿望能得到满足,直到圆满成佛。




[学习注]:

①之所以,要对药师佛形象作种种香花、伎乐等的供养,以及要恭敬供养法师,有其重要的原理。如[清净光明专辑]教导的:
诵经和拜佛的前置作业,若能以香或花供养,持净身口意真言
在这种过程中就能培养恭敬心和清净心的氛围,以及专注力
这样就不容易[妄念纷飞]或者[头昏打瞌睡]
所以有些仪轨或仪式,其实都是有其特别涵义的
用意就是在过程中产生一些感染力,制造一些氛围,
以便让众生能心情安定,逐渐培养众生的专注力
这样就不容易[妄念纷飞]或者[头昏打瞌睡]
所以就连打扫自家佛堂,供水供花供香,持净业真言,洒净施食等种种过程
这些都是重要的修行准备,这也是侍奉供养三宝的重要原因
就是藉由这些过程,来培养真心
不过因为
1.末法时期少有人讲解这些仪式仪轨的内涵和意义
2.现代人忙碌,所以众生多不重视或甚至舍弃念佛诵经的这些事前准备
因此障碍横生,难以得到真实利益
这就是不懂修行的原理方法和方便与内涵——帖子详见:[略说]为什么修行过程总是有妄念或昏沉?


②由经文可知,恭敬供养药师佛形象、受持药师佛佛号和药师经,以及供养宣导经典的法师,能得到诸佛的护念。

说明药师佛的本愿也是诸佛的共愿,一如阿弥陀佛的本愿也是诸佛的共愿。诸佛共愿是要众生都离苦得乐、都能成佛。深深感恩无上佛恩!




[词解]:

①【净信】(术语)清净之信心也。仁王经中曰:“一念净信。”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②【涂香】梵语 vilepana。又作涂身香、涂妙香。以香涂身,以消除臭气或恼热。印度自古暑热甚烈,人体易生臭气,其地风俗遂以旃檀等香捣成粉末,和水调之,用涂其身。然于佛制中,规定比丘及沙弥等,不得涂香或戴著香花鬘。诸经亦谓,出家之人应以戒及禅定净除其心之垢,以替代世俗人所用之涂香。但若以涂香供养诸佛、菩萨,则能获甚大功德,故密教中以之与阏伽、华鬘、烧香、饮食、灯明等并称六种供养;然须依各部(佛部、莲华部、金刚部)之别而供以不同之涂香。供养时,应结涂香印,口诵真言,而以各符其类之涂香供养之。(毗尼母经卷五、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苏悉地羯啰经卷上涂香药品、大智度论卷九十三)((参见:香)4005)p5419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63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02

[布施勋章]

84#
 楼主| 发表于 2025-2-2 11:43:00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2小时20分)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11,【[药师佛因本愿力]令众生离病苦、得现世安乐】&【持诵[药师咒]的殊胜好处--无病延年、所求如愿;生琉璃净土、得不退转】

复次、曼殊室利!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病苦瘦挛、干消、黄热等病;或被厌魅、蛊毒所中;或复短命,或时横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愿满。
(善知识略说: 药师佛的本愿就是要让众生脱离种种病苦, 和鬼魅蛊毒, 或短命横死, 所以, 有情众生想要现世安乐富足, 都可以至诚念药师佛)

[学习解说]:再者,曼殊室利!这药师琉璃光如来成就菩提佛果的时候,由于本愿力的缘故,观照众生,遇到各种病苦,例如有身体消瘦手足痉挛、干消(类似消渴症,消渴症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状。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详见词解①)黄热(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头痛、黄疸、蛋白尿、相对缓脉和出血等为主要表现。死亡率高,传染性强。见词解②)等病;或者被厌魅(咒死尸使杀害怨敌者。见词解③)、蛊毒(人工培养的虫子形成的毒物)等邪咒恶毒所中,或是遭遇短命,或是横死等灾祸,想要令这些病苦得以消除,所求能够如愿满足。


时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灭一切众生苦恼。既入定已,于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说,大陀罗尼曰:『那谟薄伽筏帝,裨杀社窭噜,薛琉璃钵剌婆喝囉闍也,怛陀揭多耶,阿罗诃帝,三藐三勃陀耶。怛姪阤: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娑诃』。尔时光中说此咒已,大地震动,放大光明,一切众生病苦皆除, 受安隐乐。
(善知识略说: 此段经文, 佛入三昧宣说药师咒, 药师咒很短, 容易学习诵念)   

[学习解说]:这时,佛陀入三摩地(即三昧,华译为定,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详见词解⑤),名字叫【除灭一切众生苦恼(就是入这样的一种心境来持咒,即持咒的心要),入定(定止心于一境,不使散动,曰定。详见词解⑦)之后,佛陀从肉髻(佛顶上有一肉团,如髻状,名肉髻,即三十二相中之无见顶相也。详见词解⑧)中出大光明(说明这个咒语非常的无上、珍贵,是从佛陀至高的无见顶相上诵出的),在光明中来演说这大(大,指自体宽广、周遍含容。或指多、胜、妙、不可思议。详见词解⑨)陀罗尼:『那谟薄伽筏帝,裨杀社窭噜,薛琉璃钵剌婆喝囉闍也,怛陀揭多耶,阿罗诃帝,三藐三勃陀耶。怛姪阤: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娑诃』。当佛陀在大光明中说这个咒的时候,大地都为之震动,放出了大光明(末学思维,这是法界光明的共鸣与证明),一切众生的病苦都得到了消除(因为药师佛的本愿力以及与之共鸣的法界光明力,令众生的心念得以匡正,生起光明,改变了果报,消除了病苦。相关学习:闲聊「神通」,并且都感受到安隐快乐(这段也可以做持咒的观照,引导入光明心境,增加持咒的信心)


曼殊室利!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净澡漱,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八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若有所求,志心念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至心殷重,恭敬供养者,常持此咒, 勿令废忘。
(善知识略说: 这边是讲持念药师咒的好处, 持咒一百零八遍就能消灭一切病苦, 如果有所求, 至心持咒, 必能如愿, 无病的也能延年益寿, 命终往生琉璃净土, 不退转直至成佛, 所以, 有这么好的好处, 大家都应当好好持咒, 不要忘失)  

[学习解说]:曼殊室利!如果看到男子、女人有正在为病所苦的,应当一心,为这个病人,经常清净洗漱后,持咒108遍,咒在食物上或是药上或是没有虫的水中,给病人服食,这样所有的病苦都会得以消除。如果心中有所求愿,以志诚心念诵此咒,都能够得到满愿,能远离疾病延年益寿;并且命终之后,能生到药师佛的[琉璃世界],成为不退转菩萨,一直到成就菩提佛果。所以,曼殊室利!如果有男子、女人,对于药师琉璃光如来,至诚心殷勤恳切的心,来恭敬供养的,还应当常常持诵此药师咒,不要忘失(因为能获得如上大利)




[学习注]:

①药师佛的本愿力之一,就是要让众生脱离病苦、短命横死,现世安乐富足,所求如愿。

末学内心深深感动。惟有好好实修,以佛的本愿为己愿,让自己早日长成有能力护持一方的菩萨行者,报答佛恩、师恩、众生恩。

要相信【正愿必成,要相信自己正向心念的力量】,要发愿【能成为满足众生所求的菩萨行者】!


②经文中,佛陀介绍了持诵【药师咒】的种种好处,这是源自药师佛的大愿力。所以,我们【发起和佛菩萨同样的精神愿力】持咒是关键,这样如法持咒,能逐渐成就真正的持咒功德:
[为什么要持咒?]
每个咒都有其代表的意义功能与功德,
以及相应的佛菩萨和佛菩萨的精神象征与功德
咒就是一把钥匙,
将我们的愿望和佛菩萨以及这些精神愿力与功德串联起来
为了获得持咒的真实功德利益,我们必须发起和佛菩萨同样的精神愿力
透过持咒,我们可以逐渐加强我们的精神愿力和专注禅定力,
而且和所代表的佛菩萨起连结相应,奉行佛菩萨的精神,得到众多护法的支持
透过持咒的愿力,从而启动整个法界的相关佛法事业
就能逐渐成就持咒的功德
——帖子详见:[初学解答] 为什么要念佛? 为什么要持咒? 为什么要诵经? 为什么要回向?

再学习以上教导,末学深深惭愧自己没有发起和佛菩萨同等的精神愿力(愿众生都能离苦、愿众生都能成佛),所以持咒效果差,迟迟难以进步,这就是症结所在,今后一定要好好改进!




[词解]:

①【消渴症】:消渴症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状。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主要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症。

②【黄热病】: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头痛、黄疸、蛋白尿、相对缓脉和出血等为主要表现。本病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呈地方性流行,亚洲尚无本病报告。由于黄热病的死亡率高及传染性强,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之检疫传染病之一。FROM:【百度】

③【厌魅】(异类)咒死尸使杀害怨敌者。梵曰毗陀罗。(参见:毗陀罗)。千手经曰:“厌魅咒咀。”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④【蛊】传说中的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专用来害人。FROM:【汉典】

⑤【三摩地】
(术语)Sama%dhi,旧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新称三么地、三昧地;译曰定、等持、正定、一境性。心念定止故云定,离掉举故云等,心不散乱故云持,(参见:三昧)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三摩地】
又作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三么地、三昧地等,华译为定,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三摩地】
梵语三摩地,华言等持,又云正心行处。谓众生心行,从无始来,常曲不直,能修此定,心则端直,安住一境而不动也。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三摩地】
梵语 sama^dhi,巴利语同。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又作三昧、三摩提、三摩帝。意译为等持、正定、定意、调直定、正心行处。即远离惛沉掉举,心专住一境之精神作用。三摩地之语义诸多,若于说一切有部中,为十大地法之一,与一切心、心所法相应,通于定、散,亦通于善、恶、无记之三性,而无别体。于经量部,心之一境相续而转,称为三摩地。行者住于三摩地,观想凝照,智慧明朗,即能断除一切烦恼而证得真理。(大毗婆沙论卷一○四、成实论卷十二定相品、成唯识论卷五、大乘义章卷十三)((参见:三昧)580)p670 FROM:【佛光大辞典】

⑥【苦恼】
(术语)生死海之法,总为苦我恼我者,一无安稳之自性。无量寿经下曰:“贪恚愚痴,苦恼之患。”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⑦【定】(术语)定止心于一境,不使散动,曰定。心性之作用也。有二类:一生得之散定,二修得之禅定。生得之散定者,欲界之有情亦生之,与心相应而起,专注于所对之境之作用也。俱舍论称为三摩地,以之为大地法之一,唯识论译为定,以之为五别境之一。修得之禅定者,为色界无色界心地之作用,必勤行修习而得之者也。如三学中之定学,六度中之禅定波罗蜜,即指修得之禅定。梵名三摩地Sama%dhi,译言定,或等。等持者,平等保持心性之义也。是为散定唯有心也。又有等至等引之二。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⑧【肉髻】
(术语)梵名乌瑟腻沙Us!n!i^s!a,佛顶上有一肉团,如髻状,名肉髻,即三十二相中之无见顶相也。大般若三百八十一曰:“世尊顶上乌瑟腻沙,高显周圆,犹如天盖,是三十二。”玄应音义三曰:“肉髻,梵言嗢瑟尼沙,此云髻。即无上依经云:郁瑟尼沙,顶骨涌起,自然成髻是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⑨【大】<一>梵语 maha^。音译摩诃、么贺,指自体宽广、周遍含容。或指多、胜、妙、不可思议。首楞严义疏注经卷三之二(大三九·八六七上):“周遍含摄,体无不在,物无不是,非因待小,当体受称,故名为大。”
 <二>指元素。因其广大造作,故称为大。如地、水、火、风等“四大”,或地、水、火、风、空等“五大”均是。((参见:大种)878、“五大”1056、“四大”1649)
 <三>泛指大乘之教。据十二门论观因缘门载,六波罗蜜之道为诸佛所乘,能灭除众生大苦,予以大利益事,亦能尽一切诸法之边底,故称为大。发大菩提心,解最上毗佛略经,修自利利他广大行,精进苦行三大阿僧祇劫,具足福智二庄严,遂得诸佛最大妙果,建立广大之佛事,大乘之名,因之而立。(维摩诘所说经卷中、金七十论卷上)((参见:大乘)807)
 <四>指大谛,梵语 mahat,印度数论学派所立二十五谛之第二,为万象变现最初之法。金七十论卷上(大五四·一二五○下):“自性先生大,大者或名觉,或名为想,或名遍满,或名为智,或名为慧,是大即于智故,大得智名。”p749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5-4-10 03:25 , Processed in 0.10471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