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杀生,也不能自杀 ~ 心念的惯性作用 
 
作者:首楞严三昧 
 
 
佛经中经常讲不能杀生, 也不能自杀, 这些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所以不再举出经论 
今天只简单做一些说明 
 
为什么不要杀生,也不能自杀 
 
佛法是心法, 特别重视当下的念头 
念佛持咒诵经的当下也特别重视念头, 目的也是让我们当下心念祥和 
功德回向也是让我们发起利益众生不自私的心念 
 
当下的念头非常重要, 每一个念头决定我们思绪想法的惯性,  
这种心念与众生心念交互作用的牵引, 就会决定日后我们六道轮回投胎的去处 
所以楞严经说~ 
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盻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  
(这都是心念不同所以业力的走向也不同) 
 
因此, 不论是被杀或自杀, 这种当下极度恐惧的念头, 又或者放弃自己的念头, 都会在八识种子中形成严重的烙印, 这种后果就会形成 
1.仇恨愤怒和恐惧(被杀的情况), 而造成生生世世轮回的痛苦和报复的怨念 
2.恐惧加上自我否定不愿面对现实(自杀的情况), 这会造成日后累世不断自杀的种子 
所以学佛应该要内心平静, 看破一切世间相, 恢复佛性原本的光明圆满自在 
所以我们不应该杀生, 也不应该自杀 
 
最后节录楞严经一小段经文供参考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 
 
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 
 
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 
 
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 
 
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 
 
纯情即沉。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