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瑜伽师地论:[奢摩他]九种心住

[复制链接]

446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4785

[布施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7-24 11:0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瑜伽师地论:[奢摩他]九种心住

[节录编辑][白话解说]:首楞严三昧


初学者修行应先明白「戒」「定」「慧」修行渐次,避免错误和意外的后果

请务必先详阅上文,斟酌自己的情况,才决定修学下面经文和进行观行

瑜伽师地论:听闻深法,却无法信受的时候,该怎么办?

[止观次第实修]: 九种[奢摩他],四种[毗钵舍那] ~ 瑜伽师地论  (2010-06-17 03:08:08)
本篇根据上面以前的节录经文,稍对「奢摩他九种心住」做说明,以供实修者参考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

瑜伽师地论:[奢摩他]九种心住

(经文节录如下)

若于[九种心住]中[心一境性]。是名[奢摩他品]。
(说明:如果在后面经文中九种心住的情况下达到「内心专注于单一境界上」或称为「三昧」或「三摩地」或「禅定」,这样就叫「奢摩他修行的品类」)
若于[四种慧行]中[心一境性]。是名[毗钵舍那品]。
(说明:如果在后面经文中四种慧观的情况下达到「内心专注于单一境界上」或称为「三昧」或「三摩地」或「禅定」,这样就叫「毗钵舍那修行的品类」)

云何名为「九种心住」?
谓有苾刍(比丘)令心:1.[内住],2.[等住],3.[安住],4.[近住],5.[调顺],6.[寂静],7.[最极寂静],8.[专注一趣],及以9.[等持]。
如是名为[九种心住]。
(说明:这是讲修学「奢摩他」过程的九种状况,或称阶段,或称次第)

云何1.[内住]?
谓从外一切所缘境界。摄录其心系在于内令不散乱。此则最初系缚其心。令住于内不外散乱。故名[内住]。
(说明:面对外在一切相和一切境界,寻单一缘而收摄自心,藉此让心系念于内在深处,不让心散乱,这就叫「内住」,也就是初学「内观」,藉由外缘而收摄自心,学习制伏乱心。关于「所缘境界」,例如:自古以来的敲「木鱼」或数「念珠」都是一种所缘方式,「所缘」就是指六根攀缘的六种尘染,就是色声香味触法,「楞严经」说藉由一根所缘而深入观行来断除杂染,这就叫「一门深入」)

云何2.[等住]?
谓即最初所系缚心。其性麁动未能令其[等住][遍住]故。次即于此所缘境界。以相续方便澄净方便。挫令微细遍摄令住。故名[等住]。
(说明:在初学内观制伏乱心的时候,因为心性粗重散乱而无法让内观的工夫成遍或等同,所以再次依所缘境界为方便,持续让心逐渐澄净,让粗重心逐渐细微,以便让心能定住,这就叫「等住」。此外,「功夫」是指「武功」,所以应该用「工夫成遍」,就像「下工夫」,「成遍」是按照古文和经文来用,意指遍满,现代人则习惯用「工夫成片」,而「功夫成片」则是误用,所以如果不是指武功,应该用「真工夫」)

云何3.[安住]?
谓若此心虽复如是[内住][等住]。然由失念于外散乱。复还摄录安置内境。故名[安住]。
(说明:虽然不断依照所缘而内观,并持续加强练习而等住,但是由于偶尔失去正念,心跑到世俗外境上,这就要再收摄乱心回复到内观的境界上,这就叫「安住」)

云何4.[近住]?
谓彼先应如是如是亲近念住。由此念故[数数作意]内住其心。不令此心远住于外。故名[近住]。
(说明:这是指要勤于修行内观,随时亲近不远离观照心念而安定的修行,因为这原因,所以心中必须计算数量来让心安住其内,不让心跑到外处,这就叫「近住」,也就是透过计数而让心随时亲近修定。「数数」:第一个数(发音同「属」)是动词,就是要计算,第二个数(发音同「树」)是名词,就是数量,这就像现在一般数羊帮助睡眠的方式一样,「计数念佛」或称「数数念佛」也是这道理)

云何5.[调顺]?
谓种种相令心散乱。所谓色声香味触相。及贪瞋痴男女等相故。彼先应取彼诸相为过患想。由如是想增上力故。于彼诸相折挫其心不令流散。故名[调顺]。
(说明:这就是直接面对乱心的根源,对于外相色声香味触和男女而起的贪瞋痴,应该直接正视,对这些应该生起罪过和危害的想法,这样想才能增加自己的抵抗力,面对这些世俗相才能制伏乱心而不流散,这就叫「调顺」,就是心因为外相而乱了,就调整而归顺)

云何6.[寂静]?
谓有种种欲恚害等诸恶寻思贪欲盖等诸随烦恼。令心扰动。故彼先应取彼诸法为过患想。由如是想增上力故。于诸寻思及随烦恼。止息其心不令流散。故名[寂静]。
(说明:之前的「调顺」是面对外相而引起的,此处则是因为内在的念头想法而引起的贪瞋痴,这时同样应该生起罪过和危害的想法,以便增上抵抗力而止息乱心,这就叫「寂静」)

云何名为7.[最极寂静]?
谓失念故即彼二种暂现行时。随所生起诸恶寻思及随烦恼能不忍受。寻即断灭除遣变吐。是故名为[最极寂静]。
(说明:突然失去正念而使上述两种烦恼现行,不过却能马上直接断除恶念和烦恼,就叫「最极寂静」,也就是说断就断,发现妄念就能马上断除,这对初学者可能不容易,但是,只要熟练,其实是可以的,念头既然可以突然跑出去,也是可以瞬间转回来的,因为是瞬间,不需要调顺,也不是安住,所以称为「最极寂静」,例如:一般人常感到疲累,但是疲累也是个念头,马上就能断除)

云何名为8.[专注一趣]?
谓有[加行]有[功用]。无缺无间[三摩地]相续而住。是故名为[专注一趣]。
(说明:这是指本身很勤于修行定观的方法,而且有了「真工夫」和能在生活中实际运用,修行没有中断而念念能持续在三昧禅定的状态中,这就叫「专注一趣」。「加行」:「加」指增上,「行」指修行,「加行」就是精进努力修行。「功用」:「功」是指成功,就是下工夫而有「功」,「用」是指实用运用,能融入生活中实用运用)

云何9.[等持]?
谓[数修][数习][数多修习]为因缘故。得「无加行」「无功用」任运转道。由是因缘不由[加行]不由[功用]。心[三摩地]任运相续无散乱转。故名[等持]。
(说明:这是说透过各种数量次第的实修和学习的缘故,而成为不需要精进加行和运用功能就能工夫成遍,在生活点滴中自然而然念念都处于「奢摩他」境界,随时随地都能在三昧禅定中。这种不需要加行和功用,而心随时都能持续在三昧状态没有任何散乱的情况,这就叫「等持」)

当知此中由[六种力]。方能成办[九种心住]。
一[听闻力]。(说明:听闻是学习正法的第一个阶段,就像上述九种心住,都要先听闻,才能修学)
二[思惟力]。(说明:思维是修行的第二个阶段,透过思维才能明白上述经文的意思,进而在修定遇到贪瞋痴的时候能起正思维)
三[忆念力]。(说明:常忆念才能记住,心里记住不忘才好修行,才能随时起正念和正观)
四[正知力]。(说明:就是知见要正确,正知见就像人生的灯塔,有灯塔就不容易迷失方向)
五[精进力]。(说明:这就是要勤奋,当人勤奋的时候,就会有力量抵抗并战胜世俗诱惑)
六[串习力]。(说明:这是要接二连三不断的练习,用大量的练习来纠正习惯,就是勤能补拙,养成正面的习惯,就能抵御负面习惯,进而工夫成遍)

初由[听闻][思惟]二力。 [数闻][数思]增上力故。最初[令心于内境住]。及即于此[相续方便][澄净方便][等遍安住]。
(说明:刚修「奢摩他」时要用「多听闻」「多思维」两种方式来增上心力,达到最初内观的「内住」状态,然后持续以此方便达到「等住」「安住」的阶段)
如是于内系缚心已。由[忆念力][数数作意]。摄录其心令不散乱[安住][近住]。
(说明:如上学会内观降伏心念后,再不断的以计数忆念来增上忆念力,逐渐收摄心念而不散乱,就能达到「安住」「近住」的阶段)
从此已后由[正知力]调息其心。于其[诸相][诸恶]寻思[诸随烦恼]不令流散[调顺][寂静]。
(说明:到此之后,由「正知见」的力量来调伏心念,对于外相和第八识恶念种子浮现能思维这些祸患而警惕不让心散乱,这就是「调顺」而逐渐「寂静」的阶段)
由[精进力]设彼二种暂现行时能不忍受。寻即断灭除遣变吐。 [最极寂静][专注一趣]。
(说明:在精进的过程如果外相干扰和恶念种子浮现而无法忍受,就立即断灭念头而把负面念头排除,这就达到「最极寂静」而逐渐「专注一趣」的阶段)
由[串习力][等持]成满。
(说明:然后经由不断的练习,而达到「等持」圆满的阶段)



即于如是[九种心住]。当知复有[四种作意]。
一[力励运转作意]。(说明:这就是初学者励志奋力修行定心的阶段)
二[有间缺运转作意]。(说明:这是指初学者工夫不能成遍的阶段,而且不是无时无刻都在练习,属于间缺练习的阶段,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
三[无间缺运转作意]。(说明:这是指念念都在运转,都在练习,行住坐卧都在练习「奢摩他」)
四[无功用运转作意]。(说明:这是指已经工夫成遍,不需要奋力用功精进,平常随时都处于「奢摩他」的定静状态中)

(说明:下面是指「九种心住」对应于上面「四种作意」阶段的情况,如果没有特别精进,一般人大都处于前两种作意阶段就无法前进了)
于[内住][等住]中。有[力励运转作意]。
于[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中。有[有间缺运转作意]。
于[专注一趣]中。有[无间缺运转作意]。
于[等持]中。有[无功用运转作意]。

当知如是[四种作意]。于[九种心住]中是[奢摩他品]。(说明:上面这些修行都是属于「奢摩他」的范畴)
又即如是获得[内心奢摩他]者。于[毗钵舍那]勤修习时。复即由是[四种作意]。方能修习[毗钵舍那]。故此亦是[毗钵舍那品]。
(说明:而且,透过修行「奢摩他」而得到内心静定的人,在修行[毗钵舍那]的时候,也是要用上面四种作意阶段来修行,所以上述四种作意阶段也属于[毗钵舍那]的修行范畴)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5-1-3 08:35 , Processed in 0.0707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