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真实菩萨]有五种相。菩萨具足五种相故。名[真实菩萨] ~ 菩萨善戒经 
 
[节录编辑]:首楞严三昧 
 
 
菩萨善戒经 
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 
 
(经文节录如下) 
 
真实菩萨有五种相。菩萨具足五种相故。名真实菩萨。 
一者[怜愍心]。 
二者[柔软语]。 
三者[勇健]。 
四者[不贪]。 
五者[解说深义]。 
如是五法有五种智。一者性。二者因缘。三者功德果。四者次第。五者摄取。 
 
(性) 
[怜愍性]者有二种。一者[至心]。二者[如法]。 
[至心]者。施众安隐。是名为性。 
[如法]者。菩萨摩诃萨如已乐事以施众生。是名如法。 
 
[柔软性]者。先意语欢喜语远恶语利益语。是名柔软性。 
 
[勇健性]者。心无所畏猛健果敢。能破众生畏惧之想。是名健性。 
 
[不贪性]者。一切施一切施一切施清净施施已无悔。是名不贪性。 
 
[解说深义性]者。 [四无碍智]。是名解说深义性。 
 
(因緣) 
[怜愍]者有五因缘。 
一者[受苦众生]。二者[行恶众生]。三者[放逸众生]。四者[邪见众生]。五者[乐烦恼众生]。 
1.受苦众生者。常受苦恼乃至无有一念之乐。是名[受苦]。 
2.又有众生虽不受苦。造身口意十恶业道。如十六恶律仪。是名[行恶众生]。 
3.复有众生不行恶业不受苦恼。贪着五欲耽乐嬉戏。贪爱已身不修善法。是名[放逸]。 
4.复有众生不受苦恼不行恶业亦不放逸。为求解脱非因见因非果见果。是名[邪见]。如外道等。 
5.复有众生不受苦恼不行恶业。亦不放逸亦不邪见。具烦恼系烦恼障故不修善法。 
是名怜愍因缘。以是因缘怜愍之心遂得增长。 
 
[柔软因缘]者有五种。 
一者[善先语]。二者[善喜语]。三者[善无畏语]。四者[善净语]。五者[善教语]。 
此五因缘是名柔软语。如四摄品中说。 
 
[勇健因缘]者有五种。如上三十七助菩提品中说。 
 
[不贪]者有五因缘。 
一者[不分别施]。二者[喜施]。三者[至心施]。四者[净施]。五者[如法得财施]。 
是名不贪五因缘。如施品说。 
 
[说甚深义]有五因缘。 
一者说修多罗甚深之义。解说空义。三世中阴退不退我我所。佛性菩萨性如来涅槃三乘。色造色十二因缘。是名[修多罗义]。 
二者能说毗尼义。是犯是非犯。是可悔是不可悔。是轻是重。是性重是遮重。是名说[毗尼甚深义]。 
三者说摩夷义。佛尔时为众生故说名为犯。为他故说轻作重说重作轻。为令一人得忏悔故。乃至大众中得忏悔故。是名说[摩夷甚深义]。 
四者[能自解说正义]。 
五者[能知诸法名字]。 
 
 
(功德果) 
[怜愍]功德果者。 
菩萨慈心为诸众生。坏恶心故修集慈心。能利众生心无悔恨。常修集故得现世乐。是故如来说慈功果。毒不能害刀不能伤。眠无恶梦诸天拥护。舍此身已得生初禅。是名怜愍功德果。 
 
[柔软语]功德果者。 
菩萨摩诃萨修柔软语。能破现在口四恶过。是柔软语自利利他。能令众生爱乐喜闻。是名柔软语功德果。 
 
[勇健]功德果者。 
菩萨现在能破懈怠。受欢喜乐乐于寂静。护持禁戒心无悔恨。自修忍辱教人行忍。修诸苦行庄严菩提心无退转。是名勇健功德果。 
 
[不贪][解说深义]二功德果。如上所说。 
 
(次第) 
次第者。 
菩萨摩诃萨[先修慈心]。为调众生故。 
[次说软语]。为破恶业故。 
见诸众生受恶业者。心不怖畏。生救护故。名为[勇健]。 
为调众生故行[惠施]。 
次说[不贪]及以[深义]。 
 
(摄取) 
菩萨摩诃萨随是五相摄六波罗蜜。 
1.[怜愍相]者摄[禅波罗蜜]。 
2.[柔软语]者摄[尸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3.[勇健相]者摄[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4.[不贪]者摄[檀波罗蜜]。 
5.[说甚深义]摄[般若波罗蜜][檀波罗蜜]。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真假菩萨]]:什么叫[假名菩萨]?[实义菩萨]? 优婆塞戒经 
 
四种[非菩萨而似菩萨],和四种[真实菩萨]~ 大宝积经 
 
[假名菩萨][假名沙门]&[真名菩萨][真名沙门] ~ 菩萨善戒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