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48|回复: 2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向心记录] 正向心记录、互动串帖

[复制链接]

4026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4663

[布施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23-12-23 18:0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咒心:

将[每一次由负面心念转为正向,由黑暗的信念转为光明崇高,

每一次发露善心,爱心,慈悲心,感恩心,种种好心,每一个光明时刻。。。]记录下来。

让爱无限传递,增广,延伸,溢满法界

普愿一切众生,清净 光明 安祥 喜乐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370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3707

[精进勋章]

229#
发表于 11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4-6-18 11:11 编辑

近日,负责策划组织读书会,为了烘托活动气氛,需要准备香氛、音响等物品
单位对于这类活动会给与相关的经费,末学除了购买书籍等合理物品使用专用经费,其他全部是自筹(就是自己提供)
同事们,有的不能理解,有的迎合奉承,有的觉得是沽名钓誉......众生百态,各有不同

筹备组里几乎囊括了部门内所有的年轻人,末学作为组织者,就应当谨言慎行
末学很希望能够借此机缘,可以引导这些年轻人树立正确的知见,正向的心念
这一日进行了彩排,在场的所有人都非常用心,不怕苦、不怕累,不计较得失

别人不做的事情,由自己来做,这就是[承担力],
这样可以避免争执和结恶缘,这就是[包容力]
由自己的刻苦耐劳,最后可以引发众生善心而和自己同事,这就是[摄受力]
自己又可以借此机会实修学习佛法,在平凡中见真实,这就是[实践力]
这些生活上琐碎的事情,其实都是学习菩萨道的方法
[真修行],就能藉由生活上平凡的事情,来圆满成就菩萨道——[精进实修分享与问答]妙观察智&戒定慧&慈悲心实修导引


末学很欢喜!也再次深深体会到善知识所教导的
【助力】
我们就不用在乎任何世俗的困难,也不用畏惧或彷徨,因为,只要去做,就会和法界的真、善、光明起共鸣,就能「得道多助」
(「得道多助」:这是说,当我们站在正法、正义的一方,就会得到法界中众多的帮助)
一切原本可能的不具足,都会在我们广大的发心和愿心之下,而当下改变,变成众善聚集,破除一切烦恼障碍与黑暗
不论是认识的或不认识的或很久没来往的、甚至原本结恶的,都可能突然出现,帮助我们成就善业与佛事
透过这样的发心和实做,我们就会对佛法更有信心,也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更能深入佛法和深法,也更感恩和感动、更慈悲和怜悯众生
——真心实做,就会得道多助,必定成事
真正的行善和利益众生,心思就是在善上、在众生上,而且真正去做,这样才是真行善,真利益众生
所以,当一件事情对众生有益,就去做,这就是佛法上的直质心,是真善心
而当你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你就是堕入凡夫心,就会引起内外法界的凡夫困扰,障碍就会横生(也不会得到支持)
相反,如果只看真善和利益众生而不执着在自己身上,法界的善和光明就会和这个人相应,就会众志成城
而原本一般人认为困难的事情,就会变简单了,这就是法性原理
——好事、正确的事,做就对了


感恩佛菩萨!感恩善知识!感恩老师!感恩护法圣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370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3707

[精进勋章]

228#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4-6-13 17:15 编辑

末学晚上有事,从单位回家时已经是晚上快9点了
回家的路上,狂风大作,刚刚把车停在路边,便下起了大雨

车子旁的边道上,有一男一女在树下躲雨,雨越下越大,两个人渐渐无处可躲
末学此时大声招呼他们,让其赶快上车躲雨,因为素不相识,两个人不好意思上车
随着大雨的猛烈之势,两人最终还是上车了

我们都觉得这么大的雨,可能是雷阵雨,应该不会下的太久,就在车里等着雨变小
过了许久,大雨依旧没有减弱的意思,末学便询问二人,是否要送他们回家,二人说已经很感谢了,不用了
又等了一会,雨还是不见小,末学再次询问二人,女子说就在旁边的小区,二人是遛弯来的,被堵在这里了
末学不等其答应,便发动车子将二人送至小区门口,此时的雨也逐渐变小了,二人很感慨的说还是好人多啊
神奇的是,当末学再次把车停好后,雨基本停了,一直到末学走回家,都没有淋到雨,回家后又继续下雨了

若是放到从前,这夜黑风高暴雨的情况,车停放的地方,人迹较少,二人中的男子也是个壮年之人
处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末学肯定是不会让他们上车的,但现在这种情况下末学没有一点担心和害怕
虽然是陌生人,末学也很安心的让其上车,并送他们回家,做完之后,很欢喜,觉得自己做了好事

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佛陀演说观世音菩萨已经证得五观,分别是:
一、真观,观真谛之理而断见思之惑之空观也。
二、清净观,于既除见思粪秽之清净身,断尘沙之惑之假观也。
三、广大智慧观,断无明之惑得广大之智慧之中观也。
四、悲观,以上三观观众生,拔众生苦之谓也。
五、慈观。以上三观观众生而与众生以乐之谓也。法华经普门品曰:“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其中【清净观】:
即妙有观。菩萨由于修养功夫,既知诸法性空,原无所得,但为了普度众生,方便修习假观,照察一切事物,如幻而有,非有而有,故为利众生,虽深入社会,而不染尘劳,虽作许多善事,而不著于相,不觉有善事为自己所作,亦不觉有众生为自己所度,如莲花生于污泥,而不为污泥所染,能这样非有而有,有而非有,叫做“清净观”。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从由上述情况便可以看出,自己与真正菩萨行者的差距在哪里,就是还不能做到:
虽作许多善事,而不著于相,不觉有善事为自己所作,亦不觉有众生为自己所度

由此,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放下】【无相布施】相关内容

一、要学会【放下】
放下情绪和偏执才能理智的学习,才能度过难关

[宽容]和[原谅]以及[互助]和[团结]才能突破人类的困境
[慈悲]和[智慧]才能真正引导自己和别人走往正确的道路——放下世俗执着,创造清净安祥的气氛,而不是制造对立和纷争

二、如何【放下】?
如果您明白了佛法的宇宙观法界观,知道生命更深远的真相和意义
当一般人为了生活或男女或工作而苦恼,您还会感到烦闷或忧苦吗?

所以,知道真相就是智慧,就能清净面对,
也因为清净无烦恼,这样的心念就能物以类聚,就能往生净土或投生善处

当世俗人为了世俗而烦恼悲苦的时候
您能明白佛法而处之泰然,这分恬静安然,难道不是最大的福分吗?
何况这还决定着未来的生命型态,得以往生净土或投生善处

所以说能学佛是莫大的福报,佛法不可思议

只要我们提高思想层次,就能放下世俗一切执着和苦难,就能迈向宇宙中真正的幸福——提高思想层次,就能放下世俗一切执着,解脱一切苦难
佛弟子应该要了解,其实仇恨是来自于对自我或世俗的执着,也是对法界的不透彻
如果能明白累世轮回生灭不实,对于人生就不会有太多执着
就不会因此而和众生产生对立,或甚至有了怨怼或仇恨

虽然道理如此,一开始听到这道理,或许能觉得有道理,但是可能还是无法放下怨恨
这时候就要不断的复习这道理,且告诉自己要放下,这就是转念

转念就是知见的转化
众生的知见,原先是世俗的,所以不能解脱
必须透过接受佛法知见,逐渐以佛法知见来取代自己原有的世俗知见,这就是转念
虽然一开始可能不容易,但是要不断的重复想上面的道理

且不断的告诉自己:
众生愚痴,所以自己不应该怨恨他们
自己如果没有接触佛法,也就不懂这道理,所以自己不应该和众生一样愚痴
自己应该学会跳脱仇恨,放下仇恨,这样才能解脱
所以不应该再怨恨对方

就这样不断的告诉自己,这就是转念,
就是用正确的念头(也就是正念)来转化错误的知见或感觉,这就是转念
如果您真的这样做,您会发现这样真的就能逐渐放下仇恨

所以学佛就是转变知见,用佛法的知见来转换原本的错误知见
这样就能逐渐放下执着,就能迈向解脱之路

同样的道理,对于我们所害怕的事情或鬼神也是如此
害怕只是众生对未知的一种习气反应,众生容易用恐惧来面对未知,这就是负面习气
所以我们只要接受佛经的教导,知道鬼神只是轮回的众生之一
只要我们遵守戒律,行善布施以养德,清净光明以正定,这样就不会受到鬼神干扰
这一开始当然也不容易,不过这和转念的道理相同
只要不断的以正知见告诉自己,让自己保持清净光明心,就能消除一切欲望和负面干扰

相同的道理,对于欲望也是如此
只要我们随时告诉自己:世俗欲求生灭不实,告诉自己应该放下
随时观照法界和佛菩萨光明,这样就能真的减少欲求
这样的过程就是转念,这样的观照就是正观
所以可以知道~万法唯心,
1.思维且深入佛法的各种法义,这是属于佛法中「毗婆奢那」的状态,就是「义观」的状态,由此可以提升智慧
当然,每个人的因缘、智慧、次第、学习以及业障都不同,所以思维法义的次第或深浅和广度也不同
最简单的情况就是当下对应到生活中的某件烦恼事情,当下有所领悟而放下烦恼

2.由这句「放下这个臭皮囊」,心念随之进入不同次第的「止静、安定」的境界,就是入佛法中讲的「奢摩他」的范畴,由此可以增上定力
最简单的情况就是当下「放空」,放下身心与烦恼,而得到短暂的轻安状态

3.由《圆觉经》可知,上述两种境界也可能是混合的情况,或由甚深佛经中的说明可知,两种在更深更细微的次第中,也可能是一如的
所以,可能定慧等观,定力和智慧都获得增上
至高的情况,当然就是佛法中的「拈花微笑」

4.若是对于一般人,可能仍堕入文字表相或世俗表相而无法理解和洞察,或因业障深重而仍堕入世俗烦恼中无法自拔
这是因为累世的世俗知见和执着深重,累世又缺乏善行和修行,以致今生少有行善的善根和解脱的智慧,而堕入烦恼与轮回之中
—— 放下这个臭皮囊

三、应修习【无相布施】
根据佛经的教导,「布施」和「布施波罗蜜」是不相同的,
「布施」如果不能达到「三轮体空」,那就不是「布施波罗蜜」,就不是「六度波罗蜜」之一
三轮是指「施者,受者,施物」
能够舍「施者,受者,施物」的布施才能称为「三轮体空」,这样的布施才可称为「波罗蜜」,才是「布施波罗蜜」
我们为什么要「布施」?
我们是「真发心」「真布施」吗?真懂「布施」的意义和不同次第的修行吗?
自己的布施是出自于初学者贪功德的自私心,没有智慧的乱施,还是真正有修行能舍身命的布施呢?——辨析:「真发心」「真布施」不怕「假和尚」?!
菩萨有心布施之际,应提起大智慧,作有意义的利人大业,不可心怀着真布施,不怕假和尚的自误误人观念,应审慎布施时的心地是否正见、平等、慈悲否?受施者是否如法的可受你行施,而后三轮体空,达成布施波罗蜜自度度人,自利利人之菩萨道。

开悟圣僧云:布施莫着相,着相则无功;能作三空想,福德遍虚空。——台湾[如本法师]佛学问答:『真布施不怕假和尚?』,正信佛弟子应如何看待这个观念?
依序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最后是般若智慧;般若就是了达空性的道理。布施以后,了知一切皆为因缘和合而有,缘灭则无,本性皆空,所以没有布施者、没有接受布施的人,也没有所布施的物品;持戒,没有能持之心,没有所持之戒,能所俱空,持而无持;忍辱,没有能忍之心、没有所忍之境。所以六度的每一度都有般若,都是能所俱空。我们做了善事,做了功德,要能所俱空,进一步连空亦不执著,能够依此修行,方能契悟本具的清净心。—— 修行了数十年,读诵了数百部佛经,所以你是老修行?!(感恩净慧慈光师兄的分享)

===========================================

以上

深深忏悔自身业障深重,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加持
感恩护法圣众的慈悲护佑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师兄们一路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文殊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6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4663

[布施勋章]

227#
 楼主| 发表于 2024-6-5 06:08:52 | 只看该作者

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圆明,锐其精思,贪求善巧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不觉是其魔着,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斯须(就是丝须,有胡须的意思),或作比丘,令彼人见。或为帝释。或为妇女。或比丘尼。或寝暗室身有光明。是人(指信徒愚昧,把这著魔的人当作菩萨)愚迷,惑为菩萨。信其教化,摇荡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灾祥变异。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言劫火。或说刀兵。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
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注:综观现今宗教乱象,许多修行者的师父已经着魔成为魔师,在堂上说法,神通变化,幻象迷惑人,口中常说灾祥变异,或者说,哪里有佛出世,或说天灾,或说战争,来恐怖人,让信众尽散家财,供养于魔师,末法众生无知,不可不慎——帖子详见:[必读]世间常见各种着魔现象,与修行过程的身心变化 ~ 楞严经(50阴魔的前30种魔境)

学习上面【清净光明专辑】帖子教导的时候,看着善知识逐字逐句为我们标示出佛经重点,

当下心里感受到善知识对我们(众生)严父慈母般无微不至的爱,内心非常感动(以此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感恩善知识法乳深恩,小童子发心,为了一切众生都解脱而深入经藏共修(实修),

愿早日长成合格的大乘行者,能真正荷担起如来家业!感恩!顶礼!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6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4663

[布施勋章]

226#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22:35:58 | 只看该作者

结合[心经]的学习,末学继续重温【色受想阴(色受想蕴)三十魔~[楞严经]原文与白话】这篇帖子,再次体会到学习[楞严经]50阴魔境相关内容,真的十分重要!

如果没有事先知道佛经这些教导,而贸然修行(禅定),就太容易随贪嗔痴习气陷入魔境了,这样就会非常麻烦,影响深远!

对照学习这篇帖子2楼的受阴(受蕴)现象,末学体会比较明显的是,自己有时候透过观修有一些净心了、体会到了一些轻安,却又因为习气障碍(这也会引发外在干扰)而容易有“轻安无慧自禁”的状况: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处清净中。心安隐后。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心中欢悦。不能自止。此名轻安无慧自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谓已得无碍解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众善男子,能观见色蕴消除尽绝,但其受蕴仍然清晰明白,见自己处在清净之中,便会在心体得到安稳之后,忽然生出无限的喜悦,心中欢悦而不能自止,这等轻安叫做无慧自禁。能悟解则没有灾祸,但须知这并非是证得了圣境,如果误解作成圣,就会有一分好喜乐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见人就笑,在路边旁若无人地自歌自舞,自称已得了无碍的大解脱,却失却了正受,从此沉沦。
虽然“轻安无慧自禁”程度,可能没有经文里所描述的那么深(例如:见人就笑,在路边旁若无人地自歌自舞......),

但也往往会因此而很快失去之前体验到的清净心状态,而事实上[清净心]很重要,是修行恢复佛性的根本!

而其他的觉受(受阴),都只是修行过程中的暂时现象,因此不可以少为足,不要跟随堕入而被带偏,这也非常重要。对此[清净光明专辑]有详细教导(深深感恩善知识慈悲叮咛)
以学佛来说,
就算人人同样都学佛,也会因为众生根器(智慧)次第和累世因缘不同,而对同样的经文或法门产生有所差异的认识和解释
有些可能相信,有些可能怀疑甚至毁谤
就算都相信,信解的次第也可能不同,也可能执着自己次第所能信解的认知和修行方式,甚至诋毁其他法门或修行者
就算都实修学习,也会因为不同的信解和实修方式与心念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修行次第成果,甚至误入或堕入魔道
这些情况就是「无量义经」讲的「无量义」,
也就是说,佛陀同样的一句话,众生却因为各自根器次第不同,而产生各种不同的信解和不同的修行次第结果
所以,只要尚未成佛,而且不明白上述情况,而执着于某个阶段的修行,这就是迷,就容易堕入「楞严经」讲的「50阴魔」状态
因此,
真的想成佛,就要不断的增上,随时反观自照,破除自己当下的执着(不论是外相或观念认知,甚至情绪),朝真正的「佛智」迈进——帖子详见:学佛者的迷信与智信

末学惭愧,虽然有幸学习到了正知见的教导,但是自己却没能好好落实做到(闻慧必须经过思维和实修,才能成为修慧--真实智慧),非常的惭愧!

今天与昨天(详见225楼)如出一辙,继续有考试,结果还是考砸了,可见自己累世习气的顽固啊!

起因是分管领导Zj因为一些业务上的事情,很强势的要推翻一些原有的做法,仔细想想,她提出的建议是有益改进工作流程的,

但是说话的态度却让“人”不能接受,末学凡夫俗人的小心脏又受不了了,觉得被驳了面子、老脸放不下,

中午之前,透过“听佛+习经+持咒”而体会到的一些清净心又“破功”了,真诚的来说,那其实不是真正自己实修的工夫而得,是仰仗佛菩萨师长光明带动的效果,所以根本来说,连破功也都谈不上的,由此想到[清净光明专辑]的教导:
修行是靠实修实证,而多数人一开始修行、听经闻法,这顶多来说只是闻慧
也就是说,这不是自己实修实证的定力和智慧,只是听来的道理
就算自己以为了解,或有人因此以为自己就是上等根器或已经亲自实证,那和真实的实证是两回事
也就是说,这听闻而来的道理,自己尚未真正真实实修,也没有真实的证量
所以,遇到世俗诱惑或考验的时候,马上就会破功了,又或者说根本没有功可破,因为本来就没有实修,又何来破功之说
而有些人,总是喜欢打着修行的招牌,享受福利或满足尊荣,这种人就更容易受到魔扰而走入歧途

所以,听闻而来的佛法知见,在听闻之后,还是要自己亲修实证的
尤其,如果面对诱惑或考验每每不能突破的修行者,那就是要从戒律上开始,先远离诱惑和恶习
也就是说,您还没有真实的佛法智慧和定力去面对世俗的诱惑和考验,这时候就要从基础的戒律开始,避免自己堕落
另外,则是要从实修定课上去培养定力,所以,戒律和实修定课都是不可或缺的
透过守持戒律和实修定课,才能逐渐由「戒、定」的实修而逐渐生起真实的智慧,才能与之前听闻的佛法智慧相应与相印
这样才能真正突破修行的种种关卡,才能真正破除种种障碍,才能真正迈向解脱与成佛之路
——帖子详见:解析:为什么修行反复,总是无法突破?

回说,事后(又是事后,而不是当下,深深惭愧!),末学才平复了情绪,

晚上拜佛的时候,想到观世音菩萨慈眼视众生的精神,非常非常的惭愧,实在愧为观音弟子,愧为学习[光明心法]的佛弟子!

正在学习的[心经]讲,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如果放不下(超越不了)凡夫喜怒哀乐忧悲苦....种种觉受(这些都会形成受阴魔境),不实修清净自心,就必然无法解脱轮回,就会与众生形成共业干扰,一直在娑婆这个大染缸里(甚至三恶道里)受苦,

所以,[清净光明专辑]明确教导:清净自心,恢复自性光明,这才是修行的根本和首要
心经上讲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只要排除妄想,就能消除一切苦厄,就这么简单
所以,不要造恶业,就不会有种种干扰和魔障,这就是很简单又复杂的因果原理
不要想任何非人鬼神和魔,不要想任何俗事或亲友,心念不要堕入贪瞋痴和七情六欲
总之,就是内心要如如不动,不论看到或听到或感觉或碰触到什么,都不理不管,都不着相
放下对自己肉体的贪着,心境应该保持清净光明平等慈悲,不贪不着,融入法界光明深处,这样就超越魔力的范围

初学者可透过念佛持咒和忆想佛菩萨来保持正念
禅观者可学习禅定的方法或观照正确法义来保持正观
因为魔就是错误的观念和执着,只要我们保持正观,这样就不会有心魔,也不会受到外魔干扰
所以,只要我们放开心胸,融入浩瀚无垠的法界光明,这样自然就能破除魔扰
因为魔就是执着,是有局限的,只要您能超越,不要挂碍自己的肉体,魔就无能为力
因此,只要随时保持正念正观,这样就能消除自己的妄想习气,就不会召引外魔,就不会有魔扰
——帖子详见:破除魔扰魔障(或非人鬼神干扰)很简单

所以,真的不能再愚痴下去了,末学一定要好好把握这次【深入经藏共修】的机会,好好落实佛经(楞严经)讲的--【摄心为戒】,尽力断除贪嗔痴的妄想执着。

唯有这样真正依教奉行(佛菩萨师长怎么教导,我们怎么做),才能真正承继佛力,不断破除修行过程中的各种境界,避免迷失,

也才能在佛力加持下,持续走在光明正道上,不断实修增上破除各种执着,最终解脱成佛,自利利他!

深深感恩佛菩萨,感恩善知识,感恩老师,感恩护法圣众!小童子一定好好努力!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6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4663

[布施勋章]

225#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11:22:17 | 只看该作者

心经上讲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只要排除妄想,就能消除一切苦厄,就这么简单
所以,不要造恶业,就不会有种种干扰和魔障,这就是很简单又复杂的因果原理——帖子详见:破除魔扰魔障(或非人鬼神干扰)很简单

习经的时候,学习到这段教导,内心深深体会到了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

因为实相很简单“只要排除妄想,就能消除一切苦厄”,只是众生心太复杂了,

才一再妄想执著,一再自作自受(相关学习:六道轮回的因果原理[略说]法界真相),


佛菩萨慈悲众生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引导我们入心、引导我们清净自心,所以说

清净自心,恢复自性光明,这才是修行的根本和首要
用善心感恩心慈悲心清净心平等心去善待自己和众生,放下一切,这样才能真正解脱轮回——帖子详见:[略说心法]感恩心与拍马屁

【观世音菩萨32应身救度众生】的最终目的,也无不是为了让我们消除恐惧得到心安心净,
甚至发起[慈悲心][光明心][解脱心],甚至成佛的[无上菩提心]——帖子详见:[略说]放生的意义
最终恢复自性光明而成佛!

深深感恩观世音菩萨慈悲教导弟子!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小童子一定好好努力!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6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4663

[布施勋章]

224#
 楼主| 发表于 2024-6-2 23:45:22 | 只看该作者

结合[心经]的学习,末学重温了【色受想阴(色受想蕴)三十魔~[楞严经]原文与白话】这篇帖子,透过学习其中色阴十魔境(1楼),体会到:

对禅定修行中所见任何景象(外相)都不应该执着,因为
一切,在现象上是无止尽的变化,随心念而转,心念所及,如真似幻
而其中真正的根本和真实,就是纯真,就是佛性,这才是一切变化中的唯一真实
——帖子详见:佛法与心念产生的电疗或精神出体现象

「楞严经」中就教导,我们这个肉身、乃至这个世界,都是从一念无始无明辗转而生,就犹如因为眼睛得了疾病而看到虚空中出现的幻华那样,都是虚妄不真实的,

因此,在知道了这个道理后,我们要随时正念正观,不断复习正知见的教导,帮助自己智慧看待、不要堕入对各种世俗相的执着中,

因为那些根本来说,都是心识投射成的幻象,如果执着,当成善境界(或是真实境界),就会随即召感同样习气的众生物以类聚,而遭受魔扰。


所以,修行最终必定要破除一切相(回归佛性的清净与光明),即[金刚经]所说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以及法相都要破除),

所以,禅定过程中,无论是魔,或甚至连佛菩萨形象出现都不应该执着,因为法身是无形无相的,佛菩萨只是适应众生的需要,才以种种形象来度化,如观世音菩萨32应化身,


因此,面对一切,就都是心想光明,念佛持咒回向即可,就是[清净光明专辑]同理所教导的:
3.持净戒,摄心守一,以三昧心念佛
梦中不管遇到[财][色][名][食][睡]或[贪][瞋][痴]种种问题,
或者鬼神妖魅精怪,或者佛菩萨,心想光明,念佛持咒回向即可
不管好梦坏梦,都是心想光明念佛持咒就对了,心不着境, [空][有]不着
睡醒检查自己的贪瞋痴三毒即可,不用对梦境心存幻想——帖子详见:[略说]念佛持咒的几个实修细节

对于禅定中的各种境界不能执着,日常生活中和梦中的一切境界也都是不应执着的,因为境境相同,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由此,反思自己今天在一件小事中,就又堕入着相的习气里了,虽然是失败的案例,但是也能从中学到,(深深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令自己再次明白了
修行真的不可能一步登天的, 楞严经中有一段话,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意思是
道理虽然透过讲解可以马上明白,但是累劫的习气还是要靠日常实修慢慢改变
——帖子详见:如何驱除[负面习气][黑暗思想]? ~ 光明心的导引

事情还是和之前一次那样,末学不太认同母亲的生活小细节,所以,急躁的习气又上来了,

虽然透过之前的正向心练习净修口业的共修,习气略微有些下降,不过,着相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因为观念还尚不透澈,习气也还很厚重),

末学反思自己,问题的具体症结之一,还是在于自己很习惯把眼睛所见(六根感官感受)的一切当做真实,

其实众生所见(所感知的)境界是和自身的业障有关,并非一成不变的,就像,天人看见水是琉璃,而在饿鬼所见则成了脓血,那么究竟哪个是真实呢?

其实都不是真实!六道里的一切都不真实,都只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众生第八识不清净,变现出来的境界就不清净、都是虚妄的。末学深深惭愧,虽然平时道理上有些知道,

但是真遇到境界,还是容易一头扎进去,觉得那个是真实的,觉得自己(这个小我出发)的认知是对的,还非要辨别个是非对错,

实则,这就是愚痴啊,是自讨苦吃,因为[心经]里早就说了【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也就是苦,
痛苦其实是来自于五阴(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六根
所以,[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消除)一切苦厄],所以佛法上常讲六根必须清净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于外境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起尘染,这样迷失本性(覆盖佛性)就会影响身心,产生痛苦
所以佛法上究竟解脱痛苦的方法就是清净六根, 放下对于六尘的执着,放下七情六欲,放下财色名食睡,
这要实际不断练习, 先冷静安静下来, 收摄六根, 不要乱想, 可以安住念佛或持咒
六根暂停歇息, 慢慢就能恢复平静,逐渐断除六根妄想, 逐渐佛性就会显露, 佛性的功能就能启发
佛性原本圆满的功德就能显露, 相由心生, 这时候身心就会调整为健康正常, 外在境遇也会改善

注: 此时,相(指身体和外在一切)由心(指心王,清净第八识,空如来藏,佛性)生
其实轮回也是由第八识所生,由第八识恶种子所生

请确实学习下列的方法,就能得到改善


何驱除[负面习气][黑暗思想]? ~ 光明心的导引


随时练习这个心法, 这个心法非常重要——帖子详见:[略说]如何真正消除烦恼和痛苦?

对照上述教导可知,自己还很执着世俗境相,就是六根还很不清净,内心无明执着还很深重,

这就要真正下一番工夫好好练习光明心法来真正突破累世无明习气,让自己真正转凡心为佛心,转愚痴为智慧,才能真正自利利他!


末学体会,今天的经历也是佛菩萨在慈悲引导,配合佛经的学习,提醒我们要真正[受持]经典的教导,这样才能“真正拥有这部经”(真正的深入经藏)
不过什么才叫做真正拥有这部经呢
这应该要身心都圆满的落实经上的道理
也就是身心一如,和佛经上的义理合一
——帖子详见:[略说]受持

深深感恩佛菩萨师长们慈悲教导,小童子一定用心学习佛经,努力依教奉行,愿早日身心一如,和佛经上的义理合一,共勉之!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370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3707

[精进勋章]

223#
发表于 2024-6-1 22:24: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4-6-1 22:29 编辑

不知是何原因,末学昨晚大脑停不下来,一直在想如何策划读书会的事
所以睡不着,想让自己跟随清净光明休息室的引导词默念,却总念不完

因为睡不着,白天与他人的对话,各种事的过程以及当时的心思和情绪
像演电影似的,纷纷在脑子里浮现出来,很想停下来,却根本停不下来

可见每天自己的起心动念有太多太多,贪嗔痴太重太重,心念不清净啊
为什么是不清净的呢?因为,如果自心清净,就根本不会放这些“电影”

观察这些念头,很多都是习气使然,也有很多都是自身累积的深重欲望
末学知道自己没有做梦,非常清醒的在看播放的“电影”,不想看都不行

要知道
其实每个人白天也是随时都产生类似的心识作用,
只是着迷的是生活中所听到看到的一切世俗表相,因此而堕入累世轮回的状态
不论是现实日常生活或梦中或禅定中或死亡中阴状态,
全都随着心识作用而变化或显现,甚至决定众生的轮回去处
所以不论哪种状态中,如果能随时保持清净心,
就能逐渐净除第八识杂染妄想,而逐渐显露佛性光明而成佛——[梦境解说]以实义和方便,探究梦中心识作用的涵义

善知识教导
娑婆世界众生欲望深重,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下起正念思维,而由心去转恶向善,转黑暗为光明的
所以为了适应不同根器因此法门无量,不过一个真正想解脱轮回的行者应该学习当下觉照
有时候当我们忙碌的要命,最后终于结束,在这突然停下的当下,我们可能会有短暂的放空
又或者我们很久没喝水渴的要命,当喝到水的一刹那会有短暂特别明显的安定
又或者我们躺在舒适的草皮上或沙滩上,会有远离尘嚣甚至肉体的特殊安祥的感觉
又或者饿了好久后终于饱餐一顿,那一刻会有忘我的感觉

其实这短暂的放空或者安祥或者忘我,就是来自于欲望被满足的短暂当下
当下的欲望因为满足了,所以没了,而下一个欲望尚未产生,意识因为累了,所以短暂停止思维
我们平常念念相续的烦恼因此停止了
这边就是我要讲的重点,欲望止歇时候的安定,这就是[止],[止][观]的[止]
也就是佛法讲的[奢摩他],就是[静]的功夫, 也就是佛法讲的"歇即菩提"

如果我们能正观这个当下(这就是[止][观]的[观]),深入止观的功夫(就是深入当下寂静和觉照的功夫)
就能对欲望和清净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进而逐渐脱离欲望和烦恼的控制

如果我们能熟悉欲望止歇的观照,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厘清欲望和清净
明白的人就能逐渐摆脱烦恼欲望的束缚,就能够自然的减欲甚至无欲——[止观初探]正视心识作用,由观照心念探讨"楞严经: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感恩佛菩萨!感恩善知识!感恩老师!感恩护法圣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370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3707

[精进勋章]

222#
发表于 2024-5-31 17:19: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4-6-1 21:22 编辑

有同事的父亲过世了
前些时日,末学刚刚去看望过这位老人
老人已经是84岁高龄,看望他时与之交流
头脑清晰,心态良好,对自己的病(肺癌)也能积极面对

末学记得老人说
他这个年龄,生老病死很平常了,他可以平静的面对这些

参加丧事与同事交流时,听同事讲
老人一早醒来,就说自己当天就要走了,大家还安慰他不会的
后来就进入昏迷,一直到离世都是这种状态,但也没什么痛苦

由此,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相关内容
有些佛弟子福报不够,活着的时候犯戒无悔
临终业障苦报现前,一句佛号都念不出来
开始生气或担忧家人,最后死相很惨,脸色发黑发绿
这完全没有往生的瑞相,肯定没有往生
——[分析解说]关于往生极乐世界,[自力][他力]的争执
1.死亡后助念往生,这都是靠助念才正念现前
(想要有人助念也需要福报,所以往生都是众力所成,并不单纯,因为众生业力复杂)
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判定死亡后透过助念往生的案例非常多
这是因为众生都有很多业障,当业障现前,能正念清醒往生的比较少
也有许多是死亡后,中阴身,透过助念后才现出瑞相的
这是让中阴身脱离种种苦相(中阴身会陷入业障中),产生正念现前而往生
所以表相上已经死亡,但是必须至少一念念佛才能结合弥陀愿力
(这懂心法就能明白,不然弥陀对任何人都能接引了,娑婆世界没人了)
不过这种通常不是罪大恶极者,因为罪大恶极的都是直接堕入恶道的

2.临终助念往生,这也是靠助念才正念现前
(想要有人助念也需要福报,所以往生都是众力所成,并不单纯,因为众生业力复杂)
又或者念佛的工夫不好,没有三昧力,所以临终多昏沉
这种也需要靠助念来帮助,让临终者能正念念佛,
所以如果能往生,必定是正念有现前,不是完全昏迷(这不是指外表表相,而是念头的昏迷)
所以心念上绝对不会是昏迷的,至少要有一念念佛
死亡者也是一样,表相死亡了,可是一定要有一念信佛往生的心

3.再者,通常修行如果比较好,业障清净,
就能正念现前,一心不乱,不论是表相或心念上都不会昏迷
这若不是业障清净,就是有三昧定力

其实众生因缘业力不同,各种往生的情况都有
所以发言用讨论的方式,或提供案例,不要用一现象决定一切,
这样就比较不会出问题,不会引起诤论
以上简单说明,如果您愿意,末学会将此问答提供给大家参考
——净业三福是往生的助因,信愿行至心念佛是往生的主因

如果“正念现前,一心不乱,不论是表相或心念上都不会昏迷
这就是修行者与众生的不同之处——心念上不会昏迷
所以,学习佛法,修习心法是多么的重要啊!
[深心]有很深的涵义,其中一点就是[三昧定力]
这如果不是活着的时候精进念佛哪能体会和增上定力的呢——[分析解说]关于往生极乐世界,[自力][他力]的争执

感恩佛菩萨!感恩善知识!感恩老师!感恩护法圣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370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3707

[精进勋章]

221#
发表于 2024-5-30 16:45: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4-5-31 16:06 编辑

关于读书会活动,负责人让末学召集一些年轻同志参与策划
末学和一位科室负责人(Z)商量,要召集哪些年轻同志呢
末学先简单列出了几个人员名单,Z提出是否要增加XX...呢

末学之所以没考虑他们,是因为他们属于老老实实干活的人
所以自己便主观觉得,不能白白使唤老实人,让人家多干活
之后又与另一位科室负责人(Y)商量,她对末学提出建议
应当让他们参加,因为你的态度可以带给他们正面的激励

也许是要多干活,且什么都得不到,但你让他们参与,这就是一种肯定啊
末学反问Y,会吗?她非常确定的回答:会!这些年轻人很看重你的评价

听完,末学有深的触动
原来自己一言一行、某个决定,是会对他人产生一定影响力的
那么,自己更要谨言慎行,更要引导众生树立正确的知见,正向的心念
所以,自己更要精进修行,更要深入经藏,以身作则,向佛菩萨好好学习

「菩萨」必须是有感的,能感动、也能感动人的,主动发心的,有着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
菩萨为什么能感动、又能感动人(众生),为什么能人饥己饥、人溺己溺?

因为菩萨能知苦、觉苦、救苦,
菩萨普入十方众生界,能关怀六道轮回的各种众生,将心比心,所以能知众生性,能解众生苦
大乘菩萨道的修行者,都必须真正发起「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和
「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如果严格审核菩萨行的标准,那应该是看发心和愿、行,如果没有真正发起「四无量心」和「四弘誓愿」
那又怎能说自己是在修菩萨道、菩萨行呢?怎能说自己是菩萨行者呢?怎能说自己是大乘佛子呢?
就算自己曾有发心发愿,但是,如果没有真实行,那也是不合格的菩萨行者
修行这件事情假不了,修行要真修实干,才能真正解脱和成佛——「觉有情」

感恩佛菩萨!感恩善知识!感恩老师!感恩护法圣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370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3707

[精进勋章]

220#
发表于 2024-5-29 20:27: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4-5-29 20:33 编辑

负责人这一日交给末学一项工作,组织部门开展读书会

单位的要求是必须和工作结合起来,将读书会转化成工作促进会,业务研讨会
末学和同事ZBY商量,能否组织成有意思、有深度、有影响、愉快的读书会呢?
ZBY说,这不太可能,因为会和单位的要求不相符,言下之意,末学的想法很天真

之后,末学到网上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视频参考,发现当下读书已然成为一种时尚
读书会也很普遍,不认识的人聚在一起,分享读书的心得体会,相互交流,思想碰撞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这种方式,也是一种改变众生观念、心念的方式,也可以将其变为一种方便之法
虽然不能直接宣扬佛法,但至少可以引导众生应断恶修善,保持积极正向的心念

带着这样的发心,末学想要好好组织策划读书会,既能符合单位、负责人的要求
也可以针对还没有学习佛法的众生来宣扬正向的知见与观念,比如可以先做一个善良、积极的人

《地藏经》中,佛世尊慈悲护念众生,叮嘱地藏菩萨
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对佛陀说
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槃乐。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

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但能于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恶毒鬼王对佛陀说
或有男子女人,修毛发善事,乃至悬一幡一盖,少香少华,供养佛像及菩萨像,或转读尊经,烧香供养一句一偈。我等鬼王,敬礼是人,如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敕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卫护。不令恶事横事、恶病横病,乃至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门?

由此,佛菩萨大慈大悲,对众生的一丝的善念、善根,毫发的善事,都会给予护念

在佛经故事善恶果存乎一念间后面的【省思】中写到:
一个起心动念,都是未来果报的因,心起善念就感得光明的法界,感召诸佛菩萨、龙天护法的加被,诸事如意;心起恶念感得的是黑暗的法界,易招感诸事不顺遂。所谓“万法唯心造”,一切境界,无非是这念心所造作出来的结果。为人之道,就是要能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时时起善念,不起恶念、妄想,做任何事都能尽心尽力,凡事才能成就。古德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轻忽了任何生活上的细行,点点滴滴都是未来成就的资粮。

如果能够借此机缘,帮助众生种下一颗小小的善根种子,那该有多好啊
末学打算先找一些能够引导正向心念的书籍,从中提炼筛选出需要内容
结合自己的发心——引导众生能够心起善念,保持阳光积极的正向心念
组织策划部门的读书会

现今物欲横流的时代,金钱物质挂帅
虽然表面以高傲和强势来武装自己
但是,人们强横的外表下,其实心灵非常空虚

现代人过度追求物质享乐,被物质表相所迷惑和控制
所以心灵的力量非常薄弱,经常因为小事就无法开解而生气吵架

虽说科技貌似进步
但是,以心灵科学或佛法所说的生命实相来说
又或以外星高等生命的精神科学来说
其实现代地球人的生命品质却非常落伍

如果您是修行人或佛弟子
每天出门能微笑待人,就是对众生最好的布施
可能对方长期郁闷疲惫或夫妻吵架或经济压力或工作不开心
压力可能即将爆发,正要想不开寻短
可能因为您的一个微笑,一个阳光的笑容
因此而吸引了对方,为他枯萎的心灵注入光明和希望
那您就是拯救了这一个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何况,您可能因此拯救了一个家庭,甚至逐渐影响了整个社会和国家
那您真是真正功德无量,是个真正的菩萨

把正向光明散播给众生,让众生循序解脱
您就是真正的大菩萨——行善布施很简单;日行一善很简单

感恩佛菩萨!感恩善知识!感恩老师!感恩护法圣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6-18 22:26 , Processed in 0.09939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