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净慧慈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完成] 佛弟子[净慧慈光],学习《优婆塞戒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311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9224

[禅定勋章]

12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5 10:0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3-10-5 10:02 编辑

(~接续楼上,121楼~123楼用时约3.5小时)


四、福田与果报

若求果施,市易无异。如为身命耕田种作,随其种子获其果实;
施主施已,亦复如是,随其所施获其福报。如受施者,受已得命、色、力、安、辩,施主亦得如是五报。

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欲,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


[学习解说]:

如果为求果报而布施,那么与市场交易就没有两样了
如同为维持身命而耕田农作,随着种子的因缘而收获果实

布施也是这样,随着施主的布施而获得相应的福报
好比受施者,因为接受布施而获得寿命、身力、体力、安乐和辩才,施主也同样得到这五种果报

如果布施给畜生能获得百倍果报;布施给破戒者能获得千倍果报;
布施给持戒者能获得十万倍果报;布施给外道离欲者能获得百万倍果报;
布施给向道者能获得千亿倍果报;布施给须陀洹能获得无量果报;
布施给斯陀含同样能获得无量果报,直到成佛皆得无量果报



善男子!我今为汝分别诸福田故,作如是说,得百倍报至无量报。
若能至心生大怜愍,施于畜生,专心恭敬施于诸佛,其福正等无有差别。
言百倍者,如以寿命、色、力、安、辩施于彼者,施主后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各各百倍;乃至无量,亦复如是。
是故我于契经中说:我施舍利弗,舍利弗亦施于我,然我得多,非舍利弗得福多也。


[学习解说]:

善男子,福田之间的差别如上所说,有的能获得百倍福报甚至是无量福报
如果众生能以大怜悯心布施畜生与至诚心和恭敬心布施诸佛,二者所得福德等无差别

如果施主能以百倍寿命、色力、身力、安乐、辩才布施
施主将来同样获得百倍寿命、色力、身力、安乐、辩才,甚至获得无量寿命、色力、身力、安乐、辩才

所以我在经中说:我布施于舍利弗,舍利弗也布施于我,然而我获得的福德多,并非舍利弗获得的福德多

[学习笔记]:

经文:“我施舍利弗,舍利弗亦施于我,然我得多,非舍利弗得福多也。”
末学理解:利他的同时也是自利,利他过程中自己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表面看布施好像是我们,但其实我们是在借境修行,是对方给了我们这样的修行机会,让我们可以练习放下与转念
所以对方也在布施于我们,修习过程中当我们逐渐放下了“小我”,就能慢慢成就“大我”,逐渐恢复或显露佛心佛性迈向解脱
所以这样看来,确实是我们获得的福德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9224

[禅定勋章]

12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5 10:01:17 | 只看该作者
五、布施必定获得善果报,不得恶果报

或有人说:受者作恶,罪及施主。是义不然!

何以故?施主施时,为破彼苦,非为作罪,是故施主应得善果。受者作恶,罪自钟之,不及施主。

施主若以净妙物施,后得好色,人所乐见,善名流布,所求如意,生上种姓,是不名恶;云何说言施主得罪?

施主施已,欢喜不悔,亲近善人,财富自在,生上族家,得人天乐至无上乐,能离一切烦恼结缚,施主乃得如是妙果,云何说言得恶果报?

施主若能自手施已,生上姓家,遇善知识,多财饶宝,眷属成就,能用能施,一切众生喜乐见之,见已恭敬、尊重、赞叹,施主受报得如是事,云何说言得恶果报?

施主若已净物施已,以是因缘多饶财宝,生上种姓,眷属无量,身无病苦,心无忧怖,所有财物王、贼、水、火所不能侵,设失财物不生愁恼,无量世中身心安乐,云何说言受恶果报?

若未施时生于信心,施时欢喜,施已安乐,求时、守时、用时不苦;若以衣施得上妙色,若以食施得无上力,若以灯施得净妙眼,若以乘施身受安乐,若以舍施所须无乏,施主乃得如是善报,云何说言得恶果也?


[学习解说]:

有人说:如果布施作恶的受者,那么这些罪业会牵连到施主,这样说法是不正确的

为什么呢?因为施主布施出发点是为帮助对方破除各种烦恼的,并非要让他去作恶事,所以施主理应获得的是善果报
至于受者作恶,罪业由他自己承受,不会牵连到施主

施主如果以清净的财物布施,将来能获得好的色身,人人喜见,好的名声流布四方,凡有所求一切如意,会出生到上等的贵族家庭,这些都不是恶事,为什么说施主有罪呢

施主布施后,始终心生欢喜不生后悔心,常能亲近善人,财富自由支配,出生贵族家庭,能获得人天快乐以及无上乐,能远离一切烦恼束缚,施主能获得这么多殊妙的果报,怎么会获得恶果报呢

施主如果能亲手布施于众生,则能出生到贵族家庭,能值遇善知识,能得到很多财宝,能拥有好的眷属,被一切众生所喜爱,并且都能心生恭敬、尊重和赞叹,施主能获得这样的善报,怎么说获得恶果报呢

施主布施清净的财物后,以此因缘能获得很多财宝,出生贵族家庭,能拥有无量眷属,身无病苦,心无忧恼怖畏,所有财物不会意外损失,即使财物有所损失也不会心生忧愁烦恼,于无量世中都能获得身心安乐,因此为什么说施主能获得恶果报呢

未布施时具足信心,布施时生欢喜心,布施后内心安乐,如果布施衣物于众生能获得上好妙色,如果布施食物能获得无上力,如果布施灯能获得清净妙眼,如果布施车辆能获得身受安乐,如果能破除舍心而布施则一切所需无有乏少,施主能得到这么多的善报,为什么说施主将获得恶果报呢


名词解释:

【妙果】
(术语)殊妙之结果,即菩提涅槃之二也,是为妙因之结果。金刚经新注曰:“既行胜因必定妙果。”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9224

[禅定勋章]

123#
 楼主| 发表于 2023-10-5 10:01: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3-10-7 07:28 编辑

六、哪些是如法布施,哪些不是如法布施

若有说言:离于布施得善果者,无有是处。
离财得施离受有施,不离悭惜成布施者,亦无是处。

若不求施,若乏时施,少求多施,求恶施好,教他索施,自往行施,当知是人未来之世多获宝藏,非宝之物悉变成宝。

为戏笑施,非福田施,不信因果施,如是布施,不名为施。

若人偏为良福田施,不乐常施,是人未来得果报时,不乐惠施。

若人施已,生于悔心,若劫他物持以布施,是人未来虽得财物,常秏不集。
若恼眷属得物以施,是人未来虽得大报,身常病苦。
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
如是施者,名无怜愍,不知恩报,是人未来虽得财宝,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

若人如法以财布施,是人未来得无量福,有财能用。
若有不以如法财施,是人未来虽得果报,恒赖他得,他若丧没,寻便贫穷。
有智之人,深观人天转轮王乐,虽复微妙,皆是无常,是故施时不为人天。


[学习解说]:

如果有人说,不布施就能获得善果,那是不可能的
舍离钱财才能布施,如果不能舍离悭惜想要成为布施者,那是不能的

如果不等对方开口乞求而能主动先行布施,如果在自己也不富裕的时候行布施
如果布施的物品比乞求的多,布施的财物比乞求的好,能教导他人一起布施,能自己亲自前往布施
要知道这样的人将来会得到很多宝藏,即使不是宝贝也能变成宝贝

如果为了打赌而布施,不信因果而布施,这样不能叫做布施
布施时如果挑选好的福田才布施,不能常以欢喜心布施,这样的人将来获得果报也不可能欢喜布施
布施后如果心生后悔,如果用抢劫的财物布施,这样的人将来虽然能获得财物,但是财物常会损耗无法聚集
如果在眷属反对的情况下行布施,此人将来虽然能获得大果报,但是身体会常常患病
如果不能先供养父母、妻子、奴婢而行布施,这样的人叫做恶人,是假名布施,不是实义布施
这样的布施者叫做无有怜悯心,不懂得如何报恩,此人将来虽然能获得财宝,但是常常钱财损耗无法聚集,不能自在支配和使用,而且身体多病

如果如法获得财物而布施,此人将来能获得无量福报,能随意支配和使用财物
如果有人不能如法布施财物,此人将来虽然能获得果报,但是依赖他人而得,如果对方去世,便会变为贫穷的人
有智慧的人能深入观察人天快乐,清楚明白这些快乐虽然微妙但都是无常之乐,福报终了势必堕落无法解脱,所以布施时不为求人天快乐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9224

[禅定勋章]

124#
 楼主| 发表于 2023-10-6 08:44:51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124楼~126楼用时约3小时以上)

七、什么是法布施?为什么法布施胜于财布施?

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财施名下,法施名上。

云何法施?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教他人具信、戒、施、多闻、智慧,若以纸墨令人书写,若自书写如来正典,然后施人令得读诵,是名法施。

如是施者,未来无量得好上色。何以故?
众生闻法,断除瞋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成上色。
众生闻法,慈心不杀,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寿命长。
众生闻法,不盗他财,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多饶财宝。
众生闻已,开心乐施,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得大力。
众生闻法,断诸放逸,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得安乐。
众生闻法,断除痴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无碍辩。
众生闻法,生信无疑,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信心明了;戒、施、闻、慧,亦复如是。是故法施胜于财施。


[学习解说]:

善男子,布施有两种:一种财布施;一种法布施,财布施在下,法布施在上

什么是法布施?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教导众生令具足信心、清净持戒、广行布施、广学多闻、增上智慧,并且提供纸墨给众生书写经典或者自己书写经典,然后布施给众生读诵,这都叫做法布施

法布施的人,将来在无量世中能得到相貌庄严等好的果报,为什么呢?因为:众生听闻佛法后,能断除嗔心,以此因缘,施主将来在无量世中能得到相貌庄严等好的果报
众生听闻佛法后,能心生慈悲不杀害众生,以此因缘,施主将来在无量世中能得到长寿的果报
众生听闻佛法后,能做到不偷盗,以此因缘,施主将来在无量世中能得到很多财宝
众生听闻佛法后,能心生欢喜行布施,以此因缘,施主将来在无量世中能身得大力
众生听闻佛法后,能断除各种放逸,以此因缘,施主将来在无量世中能获得安乐
众生听闻佛法后,能断除愚痴之心,以此因缘,施主将来在无量世中能得到辩才无碍
众生听闻佛法后,能生信心消除怀疑,以此因缘,施主将来在无量世中能具足信心,包括持戒、布施、多闻、智慧也是一样
因此,法布施要胜于财布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9224

[禅定勋章]

125#
 楼主| 发表于 2023-10-6 08:45: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3-10-6 16:04 编辑

八、如何为已故亲人做福德?

或有说言:子修善法,父作不善,因子修善,令父不堕三恶道者。是义不然!
何以故?身、口、意业,各别异故。
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
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天上成就胜妙宝故。
若入地狱,身受苦恼,不暇思念,是故不得。畜生、人中,亦复如是。

若谓饿鬼何缘独得?以其本有爱贪悭吝,故堕饿鬼;既为饿鬼,常悔本过,思念欲得,是故得之。
若所为者生余道中,其余眷属堕饿鬼者,皆悉得之。是故智者,应为饿鬼勤作福德。

若以衣食、房舍、卧具、资生所须,施于沙门、婆罗门等贫穷乞士,为其咒愿,令其得福,以是施愿因缘力故,堕饿鬼者得大势力,随施随得。何以故?

生处尔故。诸饿鬼等所食不同,或有食脓,或有食粪,或食血污、呕吐、涕唾,得是施已,一切变成上妙色味。
虽以不净荡涤汁等施应食者,然有遮护,竟不得食;如是施主,亦得福德。何以故?以施主心慈怜愍故。


[学习解说]:

有些人说:子女修习善法,假如父亲做了恶事,因为子女修善的缘故,能令作恶的父亲免堕三恶道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身口意各自所造的业不同,所以要各自承担因果才对

如果父亲已经堕入饿鬼道,子女为父亲做功德,追荐祈福,父亲马上就能得到
如果生到天上,天人根本不需要食用世间的食物,为什么呢,因为天上有更殊胜的上妙饮食
如果堕入地狱,身体时时都在受苦,根本无暇想要饮食,所以根本得不到这些食物
如果堕入畜生道、人道也是同样得不到

为什么只有饿鬼才能得到呢?因为生前就有悭贪心,所以才会堕入饿鬼道
成为饿鬼以后开示反思检讨忏悔自己生前不肯布施的过错,而且特别想要得到食物,所以才能得到

除了饿鬼道,如果是生到其他道,都得不到子女为他们做的追荐祈福,所以有智慧的人应当为饿鬼道的亲人勤作福德

如果用衣服、饮食、房舍、卧具,其他各种生活所需布施沙门(即指剃除须发,止息诸恶,善调身心,勤行诸善,期以行趣涅槃之出家修道者)、婆罗门(印度四姓中,最上位之僧侣、学者阶级)或者贫穷的乞士(指比丘。比丘为杜绝一切生业以清净活命,乃向信徒乞食,以之维持色身,故称乞士),并为他们持咒祝愿令他们获得福德,以此因缘,能令已堕饿鬼到的人获得大势力,而且随时布施随时都能得到,为什么呢?因为投生饿鬼道的缘故

这些饿鬼食用的东西都不相同,有的食用脓血;有的食用粪;有的食用血污;有的食用呕吐物;有的食用鼻涕,但是再得到祝愿和获得大势力以后,一切不好的食物都会变成上好的妙味

虽然用残渣剩汤布施给他们,但是这样的施主也能获得福德,为什么呢?因为施主心生慈悲怜悯众生的缘故

[学习笔记]:
一般来说处在地狱道的众生,随时处在快速的生死变化中
这些众生在地狱会处在极端痛苦中死去,然后马上又恢复,然后又马上受苦死去
这样不断的周而复始,然后转到不同地狱受苦,甚至到无量法界中不同世界的地狱受苦
他们随时所意识到的就是造成死亡的极端身体痛苦

饿鬼道众生就是不断的处在饥渴中,皮肤干裂,受冷热之苦
他们所意识到的就是极端的饥渴和冷热交迫之苦

畜生道众生,如我们所见鸡鸭鱼猪牛狗猫…,不断的被人所饲养或宰杀
他们的一生可能不是吃就是睡,
他们所意识到的就是不是找吃的就是睡觉,以及遭受人类的迫害

造恶业堕入三恶道的众生会不断的在这三种业道中流转受苦
直到苦报受尽,或者一念信佛念佛而转生善道 —— [探讨]真正想解脱的佛弟子,真的有认真思考规划经营自己的修行吗?

堕入三恶道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地狱报]
一者身行重恶业。
二者口行重恶业。
三者意行重恶业。
四者起于[断见]。
五者起于[常见]。
六者起[无因见]。
七者起[无作见]。 (依照前后文,此义应指无果报之错误知见,而非指三三昧之无作)
八者起于[无见]。
九者起于[边见]。
十者不知恩报。
以是十业。得地狱报。


(【断见】
谓众生于五阴之身,妄计今世灭已,更不再生,则成断灭,是名断见。
【常见】
谓不知己身及诸外物皆悉无常,终归坏灭,而反妄计为常,是为常见。
【无因见论】
谓外道计我及世间之法,皆无因而起。或见大风卒起,于一时间寂然止息;或见暴河弥漫,于一时间宛然空竭;或见果木敷荣,于一时间飒然衰落。由如是故,起无因见,立无因论,是名无因见论。
【无见】
谓众生于一切诸法,妄计皆无自性,执之为无,是名无见。
【边见】
谓计我身或断,或常,执断非常,执常非断;但执一边,是名边见。
FROM:【明,一如《三藏法数》】)


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畜生报]
一者身行中恶业。
二者口行中恶业。
三者意行中恶业。
四者从贪烦恼。起诸恶业。
五者从瞋烦恼。起诸恶业。
六者从痴烦恼。起诸恶业。
七者毁骂众生。
八者恼害众生。
九者施不净物。
十者行于邪淫。
以是十业。得畜生报。

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饿鬼报]
一者身行轻恶业。
二者口行轻恶业。
三者意行轻恶业。
四者起于多贪。
五者起于恶贪。
六者嫉妒。
七者邪见。
八者爱着资生。即便命终。 (守财奴)
九者因饥而亡。
十者枯渴而死。
以是十业。得饿鬼报。

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阿修罗报]
一者身行微恶业。
二者口行微恶业。
三者意行微恶业。
四者憍慢。 (自大高傲)
五者我慢。
六者增上慢。
七者大慢。
八者邪慢。
九者慢慢。
十者回诸善根。向修罗趣。
以是十业。得阿修罗报。


(【憍慢】
 (术语)烦恼名。五上分结之一。自高凌物之心也。大乘义章五末曰:「自举凌物,称曰憍慢。」俱舍论四曰:「慢对他心举,憍由染自法,心高无所顾。」大集经二十曰:「摧憍慢山,拔生死树。」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我慢】
  我慢者,恃己凌他也。谓倚恃己之所能,欺凌于他也。
【增上慢】
  增上慢者,未得谓得也。谓未得上圣之法,自谓已得。未证上圣之理,自谓已证也。
FROM:【明,一如《三藏法数》】
【大慢】
 (术语)我慢之大者。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邪慢】
邪慢者,谓实无德,妄为有德,执着邪见,不礼塔庙,不敬三宝,不诵经典也。 (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FROM:【明,一如《三藏法数》】) —— [必读]贫富,长短命,多少病,美丑,智愚,六道轮回...种种因果报应
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
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
(附注:[妄语]的罪报就是堕入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
如果还有余福能生在人中,就会1. 时常被毁谤,或者2.时常被人欺骗)


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
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毙恶。
(附注:[两舌]的罪报就是堕入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
如果还有余福能生在人中,就会1.家人时常争吵或者分离,或者2.被亲族所讨厌或陷害)


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
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多诤讼。
(附注:[恶口]的罪报就是堕入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
如果还有余福能生在人中,就会1.经常被人恶骂或流传坏名声,或者2.一讲话就会和人吵架,甚至上法院打官司)


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
一者言无人受,二者语不明了。
(附注:[绮语]的罪报就是堕入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
如果还有余福能生在人中,就会1. 说话没人接受,没人愿意听,不被认同,或者2.说话时常讲不清楚意思,或者时常被误会误解)  —— [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的罪报]为什么被毁谤,背地被讲是非,说话没人接受...

名词解释:

【婆罗门】
梵语 bra^hmaN!a。又作婆啰贺磨拏、婆罗欱末拏、没啰憾摩。意译净行、梵行、梵志、承习。印度四姓中,最上位之僧侣、学者阶级。为古印度一切知识之垄断者,自认为印度社会之最胜种姓。长阿含卷六小缘经、卷十五种德经、慧琳音义卷二十九等皆载此阶级由梵天之口生,颜貌端正,清净高洁,以习吠陀、司祭祀为业。依摩奴法典规定,四姓中婆罗门有六法,即学习吠陀、教授吠陀、为自己祭祀、为他人祭祀、布施、受施。故四姓中除最下之首陀罗族外,其余三姓皆得诵吠陀、自作祭祀,然为他人祭师、教他人吠陀、受施等则仅限于婆罗门。
 婆罗门一生可分四期:(一)梵行(梵 brahma-ca^rin)期,八岁就师,其后十二年学吠陀,习祭仪。(二)家住(梵 gr!ha-stha)期,返家结婚生子,祭祖灵,营俗务。(三)林栖(梵 va^na-prastha)期,年老则家产让子,栖居树林修苦行,专心思惟,入宗教生活。(四)遁世(梵 sam!nya^sin)期,绝世俗之执著,被粗衣,持水瓶,游行遍历。遁世期婆罗门之行法,其后为佛教沿用者不少,如游行、乞食、雨安居等即是;又此期行之婆罗门称比丘(梵 bhiks!u)、沙门(梵 s/ramaN!a)、游行者(梵 parivra^jaka)亦是例证。杂阿含经卷十七、卷二十九、中阿含卷四十八马邑经、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等,更以沙门与婆罗门同义。长阿含卷十六“三明经”列有诵持流布吠陀之婆罗门阿吒摩、婆摩、婆摩提婆、婆婆悉、毗婆审、伊尼罗斯、蛇婆提伽、迦叶、阿楼那、瞿昙摩、首脂、婆罗损陀等。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更别婆罗门为三类,即:(一)生于婆罗门种之家者称为种姓婆罗门,(二)假呼为婆罗门者称为名想婆罗门,(三)驱摈恶不善法而行善行者称为正行婆罗门。(杂阿含经卷四、长阿含卷五典尊经、增一阿含经卷十一、卷四十六、金刚针论、成实论卷七“三业品”、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七、玄应音义卷卷十八)((参见:四姓)1705、“梵志”4632)p4463 FROM:【佛光大辞典】

【沙门】
梵语 s/ramaN!a,巴利语 samaN!a。音译室罗末拏、舍啰摩拏、室摩那拏、沙迦懑囊。乃西域方言(龟兹语 sama^ne,于阗语 samana^)之转音。又作沙门那、沙闻那、娑门、桑门、丧门。意译勤劳、功劳、劬劳、勤恳、静志、净志、息止、息心、息恶、勤息、修道、贫道、乏道。为出家者之总称,通于内、外二道。亦即指剃除须发,止息诸恶,善调身心,勤行诸善,期以行趣涅槃之出家修道者。
 据长阿含卷三游行经、大毗婆沙论卷六十六载,沙门可分类为下列四种:(一)胜道沙门,又作行道殊胜,如佛或独觉;以能自觉之故。(二)示道沙门,又作说道沙门、善说道义,指说道无误者,如舍利弗等;以能常随佛转大法轮之故。(三)命道沙门,又作活道沙门、依道生活,指依道而生者,如阿难等;以虽居“学位”然同于“无学”,多闻善持,具净戒禁,传法身慧命于世之故。(四)污道沙门,又作坏道沙门、为道作秽,指污染圣道而伪善者,如莫喝落迦比丘;以盗他财物之故。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亦举出四种沙门,谓胜道沙门即“诸善逝”,说道沙门即“说诸正法”者,活道沙门即“修诸善法”者,坏道沙门即“行诸邪行”者。此外,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亦列举形服沙门、威仪欺诳沙门、贪求名闻沙门、实行沙门等四种沙门。
 沙门修持甚严,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列举五种毁辱:发长、爪长、衣裳垢坋、不知时宜、多有所论;大宝积经卷一一三沙门品更列沙门应远离之三十二垢及八法覆沙门行,三十二垢者:(一)欲觉。(二)嗔觉。(三)恼觉。(四)自赞。(五)毁他。(六)邪求利养。(七)因利求利。(八)损他施福。(九)覆藏罪过。(十)亲近在家人。(十一)亲近出家人。(十二)乐于众闹。(十三)未得利养作方便求。(十四)于他利养心生悕望。(十五)自于利养心不知足。(十六)于他利养中心生嫉妒。(十七)常求他过。(十八)不见己过。(十九)于解脱戒而不坚持。(廿)不知惭愧。(廿一)无恭恪意,心慢掉动,无有羞耻。(廿二)起诸结使。(廿三)逆十二因缘。(廿四)摄取边见。(廿五)不寂灭,不离欲。(廿六)乐于生死,不乐涅槃。(廿七)好乐外典。(廿八)五盖覆心,起诸烦恼。(廿九)不信业报。(卅)畏三脱门。(卅一)谤深妙法,不寂灭行。(卅二)于三宝中心不尊敬。八法覆沙门行者:(一)不敬顺师长。(二)不尊敬法。(三)不善思惟。(四)于所未闻法,闻已诽谤。(五)闻无众生、无我、无命、无人法后,心生惊畏。(六)闻一切行本来无生后,解有为法,不解无为法。(七)闻说次第法后,堕于大深处。(八)闻一切法无生、无性、无出后,而心迷没。
 又沙门有四果之别,称四沙门果,即须陀洹果(三结断)、斯陀含果(三结断,贪恚痴薄)、阿那含果(五下分结尽)、阿罗汉果(贪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杂阿含经卷二十九、中阿含卷八阿修罗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五、佛般泥洹经卷上、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九、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十四、十诵律卷六、玄应音义卷六、慧琳音义卷二十六)((参见:四种僧)1817、“阿那含”3623、“斯陀含”4978、“须陀洹”5360)p2972 FROM:【佛光大辞典】

【追福】
为死人做功德,追荐祈福。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9224

[禅定勋章]

1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0-6 08:47:06 | 只看该作者
九、为何祭祀能得福德、杀生不得福德?

若有祀祠,谁是受者?随其祠处而为受者。
若近树林则树神受,舍河、泉井、山林、堆阜,亦复如是。是人祀已,亦得福德。
何以故?令彼受者生喜心故;是祀福德能护身财。

若说杀生祀祠得福,是义不然!何以故?
不见世人种伊兰子生栴檀树,断众生命而得福德!
若欲祀者,应用香、花、乳、酪、酥、药。为亡追福,则有三时:春时二月,夏时五月,秋时九月。


[学习解说]:

如果在祠堂祭祀,谁是受者?根据祭祀的地方而有受施的鬼神
如果在树林处,就会有树神接受,河流、泉井、山林等等地方也是这样,祭祀的人同样也能获得福德
为什么呢?因为能令众生心生欢喜的缘故,这种祭祀所得到的福德能令身财得到保护

有人说杀生祭祀也能获得福德,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呢?
有人见过种下伊兰子的种子却长出旃檀树的事情吗?所以哪有断众生命也能获得福德的道理?
如果想要祭祀应当用香、花、乳、酪、酥、药为亡者追福

[学习笔记]:

经文:“是人祀已,亦得福德。何以故?令彼受者生喜心故”
这边讲到在祠堂祭祀的人也能获得福德,因为能令众生心生欢喜的缘故
那么为什么令众生心生欢喜便能得到福德呢,下面让我们再次温习福德的因果原理便能清楚明白其中道理:
以佛法的因果来看,众生如果福德不俱足,就算有智慧有能力,还是没有福报
因为福报是累世对布施众生(财施法施无畏施)的回馈,是一种累世的互动关系
因为过去世和众生结善缘,所以这些被布施的众生第八识就存在回馈的种子,善缘的种子
这些众生不是只有在人道,还可能遍布六道,所以菩萨和天人与鬼神都会帮助这个布施者
所以这个布施者,今生就能够事事顺利,这就是有福报的人
相反来说,如果一个人过去世广结恶缘,那今生不顺利的事情一定很多
因为六道中,除了地狱道的众生没办法,其余的都会想找这个人的麻烦,所以事事不顺
(世间智慧的因果则是另一个方向,这边先不讨论了)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虽然有世间智慧和能力,但是不见得有福报,例如怀才不遇
而有些人虽然不是很有智慧或能力,可是却能步步高升,享有福报
但是那些怀才不遇的人总认为不合理,认为那些人是靠吹捧,不是靠实力,怨天尤人
其实反观那些自认怀才不遇的人,往往不懂世俗应对,人缘关系并不良好
所以古人说以和为贵,广结善缘是非常有道理的,影响生生世世
上面讲这么多,就是福报的原理
所以今生除了智识和能力,想要有福报,就该朝向正确的方式来努力
但是佛弟子应该还要好好认清,福报并不能解脱轮回,
不过可以是普渡众生和成佛的助缘

如果明白了上述的原理,聪明人应该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当然就是多做一些增长福德的事情,
不过没福的人要花钱去布施或花时间去广结善缘,
这的确就要自己如实发心了,不然也难以办到
不过方法还是挺多的,也不一定要花大钱,或者甚至不用花钱
一般增长福德的事情就是多做一些世间的好事
例如,捐善款利益地方医疗文化各项建设,或照顾孤苦老人病患儿童
如果以宗教来看,还可以超度鬼神亡灵,戒除杀生,广行放生
如果以佛法来看,念佛持咒拜佛诵经,增上一切佛法,都可以增长福德和智慧,方法很多

名词解释:

【酥】
酪,用牛羊奶制成的食物:酥酪。酥油。
松脆,多指食物:酥脆。酥糖。桃酥。
柔腻松软:酥胸。酥松。
身体酸软无力:酥软。酥麻。

【酪】
用动物的乳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奶酪。干酪。酪蛋白(一种含磷的复合蛋白。乳中蛋白质的主要成分。营养价值较高。可制成干酪)。
用果实做的糊状食品:果酪。杏仁酪。

【祀】
祭:祭祀。祀天。祀祖。

【祠】
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祠堂。祠庙。宗祠。

【乞士】
梵语 bhiks!u 之意译,指比丘。比丘为杜绝一切生业以清净活命,乃向信徒乞食,以之维持色身,故称乞士。(大智度论卷三、注维摩诘经卷一、慧琳音义卷二十七)((参见:比丘)1479)p724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9224

[禅定勋章]

12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7 07:35: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3-10-9 14:55 编辑

(~接续楼上,127楼~132楼用时约3小时)


十、福德不会随生命结束而消失

若人以房舍、卧具、汤药、园林、池井、牛、羊、象、马、种种资生布施于他,施已命终,是人福德随所施物,任用久近,福德常生。是福追人,如影随形。或有说言:终已便失。是义不然!

何以故?物坏不用,二时中失,非命尽失。
若出家人效在家人岁节之日弃饮食者,随世法故,非真实也;亦信世法、出世法故。


[学习解说]:

如果以房舍、卧具、汤药、园林、池井、牛、羊、象、马、种种资生之具(衣食住之具,以资助人之生命者)布施,命终以后布施者仍然能如影随形得到在世布施时的福德

如果有人说:此人既然已经命终,福德就消失了,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福德只会在物坏不用中失去,并不会在命终后失去


名词解释:

【资生】
(杂语)衣食住之具,以资助人之生命者。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资生业等,皆顺正法。”智度论十九曰:“正命者,一切资生活命之具,悉正不邪。”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9224

[禅定勋章]

128#
 楼主| 发表于 2023-10-7 07:38:15 | 只看该作者
十一、什么是一切施?不思议施?

若能随家所有好恶常乐施者,名一切施。
若以身分及以妻子、所重之物施于人者,是则名为不思议施。
若有恶人,毁戒,怨家,不知恩义,不信因果,强乞索者,大势力人,健骂詈者,得已瞋恚,诈现好相,大富贵者,施如是等十一种人名不思议。


[学习解说]:

不论家中有完好的物品还是稍差的物品,如果都能常常以欢喜心布施给需要的人,这就叫做一切施

如果能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或身体全部、祸将妻子、或将其他贵重的物品布施给需要的人,这叫做不思议布施

如果能对恶人、毁戒的人、有怨仇的人、不懂得报恩的人、不信因果的人、强行索取的人、势力强大的人、喜欢骂人的人、嗔恚心重的人、大富大贵的人,如果能对这十一种人布施,这叫做不思议施


名词解释:

【身分】
<一>指身体之一部分或身体全部。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二(大一八·五九二中):“修瑜伽者应善筹量,乃至身分饮食不杂乱出。”如遗教经论所谓之“身分供养”,即指饮食、衣服、卧具、汤药等之身业供养。(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七)
<二>专指男根。十诵律卷一(大二三·一下):“是愚痴人开诸漏门,宁以身分内毒蛇口中,终不以此触彼女身。”p3016 FROM:【佛光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9224

[禅定勋章]

129#
 楼主| 发表于 2023-10-7 07:38:56 | 只看该作者
十二、布施的三种根本

善男子!一切布施,有三根本:
施于贫穷,以怜愍故;施于怨家,不求报故,施福德人,心喜敬故。


[学习解说]:

善男子,一切布施有三种根本
第一种布施贫穷人,是因为心生怜悯众生的缘故;第二种布施有怨仇的人,不为求任何回报而行布施;
第三种布施有福德的人,是因为心生欢喜和恭敬的缘故

[学习笔记]:

这是教导我们布施时该如何正确发心,布施是行法上的引导作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转变凡夫心,契入佛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9224

[禅定勋章]

130#
 楼主| 发表于 2023-10-7 07:39:10 | 只看该作者
十三、与他人共同布施所得果报的差别

善男子!若人多财,无量岁中供养三宝,虽得无量福德果报,不如劝人共和合作。
若人轻于少物、恶物,羞不肯施,是人增长来世贫苦。
若人共施,财物、福田、施心俱等,是二得果无有差别。
有财、心俱等,福田胜者,得果报胜。
有田、心俱下,财物胜者,得果则胜。
有田、财俱下,施心胜者,得果亦胜。
有田、财俱胜,施心下者,得果不如。


[学习解说]:

善男子,如果有人有很多钱财,在无量世中供养三宝,虽然能得到无量福德的果报,但是不如劝人共同布施或供养
如果有人轻视较少的财物或者认为物品不好而不好意思拿出来布施,要知道这样的人会在将来增长贫穷的果报

如果有人与他人共同布施财物、福田、布施时各自都具有欢喜心和慈悲心,那么这两个人所得果报无有差别
如果两人布施的财物和布施时的心念都相同,那么布施的福田优胜者,所得果报就会优胜另一人
如果两人布施的福田和布施时的心念都低下,那么布施的财物优胜者,所得果报就优胜另一人
如果两人布施的福田和布施的财物都低下,那么布施时的心念优胜者,所得果报就优胜另一人
如果两人布施的福田和布施的财物都优胜,那么布施时的心念低下者,所得果报就会不如另一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5-19 22:19 , Processed in 0.0800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