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文版] 摩诃卢应供

[复制链接]

1231

主题

6673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7187

[忍辱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9-14 21:39: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过去在印度有座寺院,里面住着百余名僧众。距寺院不远之处,住着一位潜心向道的优婆夷(受五戒之女子),她平日喜好研读经典,还发愿每日供养一位出家法师。寺院里的僧众,一日轮流一位至其家中接受供养,精进的优婆夷并藉此机会请示经文之义理,所以自认学浅的僧众都不太愿意前往应供。

    有一天,轮到一位名叫摩诃卢的老比丘前往应供。年岁已高、刚出家不久的摩诃卢,对许多经典义理都尚未深入了解,这一天的来临,使他内心忐忑不安;由于不知该如何婉拒,他只好硬着头皮,拖着沉重的脚步前去。优婆夷在家中等了许久,心想:午斋时间已过,寺里的僧众怎么迟迟未到呢?于是她开门一探究竟……此时,远方走来一位年老的僧人,他正安详徐步地朝向优婆夷的家门。优婆夷见到老比丘行走的步履如此安稳,认为这位长者必定是个有智慧、有定力的大修行者,更期待等一下能从老比丘的开示中体悟些道理。

    进入屋里,老比丘压抑着自己七上八下的心情,暗暗地思索着下一刻该如何应对。一念接着一念──老比丘用斋的速度,显然比平常更慢了。然而,漫长的等待,丝毫未减少优婆夷求法的诚心,午斋过后,她便恭敬地请老比丘上座说法。看到优婆夷这般虔诚,老比丘惶恐不已,想到自己一大把年纪才出家,对深奥的佛法道理又不太懂,心中既惭愧又苦恼,于是感慨地说:“愚痴无知、缺乏智慧,实在非常的痛苦啊!”优婆夷听了这段话,仔细思惟其中的道理:愚痴无智慧,这不就是十二因缘法的根本吗?因为没有清明的智慧,无明妄想之心不断攀缘外在的尘境,导致一再地生死轮回,实在是非常痛苦……在反覆思惟的当下,她竟证得须陀洹果。

    优婆夷甚是欢喜,她转身进入储藏室中,准备取出珍贵的毛毯来供养老比丘,怎知坐立难安的老比丘,却趁机下座,匆匆的跑回精舍中。当优婆夷发现老比丘已不在座上,出门又看不到他的踪影,心想这位老比丘可能是以神足通飞走了,她决定带着那件毛毯,前往精舍向老比丘致意。

    老比丘回到精舍后,便躲入房内不敢出来,由于他的师父是位俱足神通的阿罗汉,早已观察出事情的因由,于是唤摩诃卢出来接受供养,并为摩诃卢讲诉缘起法,摩诃卢听了师父的开示后,豁然体悟,也在消除烦恼的当下证得须陀洹果。



典故摘自:《杂譬喻经?卷下》




省思


    当内心有种种烦恼障碍时,自性的光明便无法彰显。古德说:“欲得佛法利益,须向恭敬中求。”至诚恭敬的当下,这念心是清净的;“贪、瞋、痴、慢、疑”减少的同时,智慧之光即渐渐崭露。所以“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



回音

惠雯
  当行为成了习惯后,“正念”是未提起的;若行为只是一种仪式,则会落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陷阱中。例如,向法师告假顶礼时,心念是恭敬的、还是已沦为一种形式?文中的优婆夷,念念都在求法与恭敬心中,故而证得须陀洹果。可见修行除了外在的行为表相外,更重要的是心念。而老比丘感慨的忏悔,是发自内心的,这种言语是最能感动大众的,因为所言所语不是口头禅,而是一种真诚的体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5-20 12:51 , Processed in 0.07402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