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光明遍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行中] 佛弟子[光明遍照],学习《楞严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228

主题

6594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82

[忍辱勋章]

41#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21:47:30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本楼层用时约1小时15分)


【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若是空明,空应自照,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

[学习解说]
你是怎么认为的呢?像这样各自不一样的有为相貌
到底是因为太阳、乌云、风、雨雪而生还是因为虚空而有?
如果是因太阳、乌云、风、雨雪而生
那么太阳照射时就是日明,十方世界应该同为日光的颜色
那为什么空中又会见到圆圆的太阳呢?

如果是虚空明亮,虚空应该是自己照耀
那为什么在半夜或是云雾起时不生光耀照亮呢?

所以你应当知道
这种光明并不是都从太阳、从虚空中出来
但是也离不开虚空和太阳。


【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花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灭义?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云何俱现?】

[学习解说]
观看这些相貌本来就是虚妄的,并没有什么好指责
就像在虚空中生花,结出的肯定是空果
为什么要指责他相互欺凌毁灭的意义呢?

观如来藏本性原本就是真实的,唯妙觉明
妙觉明心并不是水火,为什么要问他们是不相容的呢?

真妙觉明也是这样
你以为虚空明就会有显现虚空
地水火风发生就显现各自相貌
如果同时发明就同时显现,那什么叫同时出现?



【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学习解说]
富楼那!就如在一盆清澈的水中照出太阳的影子
这是两个人同时观看水中的太阳所显现的
如果两人一个东一个西分开看,则都有看到太阳
一东一西随着两人各自的方向走,没有准确的目的地

此时就不能这样说:这个太阳只有一个,怎么会分开各自行走?
如果两人都有跟随一个太阳那就有二个太阳
那又怎么在水中会显现只有一个太阳呢?

其实这些都是虚妄,没有什么真凭实据

【中宵】
半夜。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学习解说]
佛楼那!你以色空在如来藏性中互相对立互相争夺
而如来藏却是随着色空周遍法界

所以在如来藏性中,呈现各种相
风是为动相,虚空是为橙相,太阳是为明相,乌云是为暗相
众生因为陷于迷闷之中,舍弃真觉而和尘劳相和合
因此生出尘劳,显露世间相,比如山河大地

【相倾】
1.谓互相对立而存在。 2.相互竞争;彼此排挤。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学习解说]
我(指佛陀自己)以妙明真心不生不灭契合在如来藏中
而如来藏微妙觉明周遍法界

因此在如来藏性中‘一即是无量,无量即是一’
小中能见大,大中能见小
佛只要坐在法会这个不动道场上,就能周遍十方世界
而且身上还能包含十方无尽虚空
在一毛端的地方示现十方佛国净土
坐在微尘里为众生转大法轮,灭除尘劳
因此就能发生真如妙性,妙明真心之如来藏性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8

主题

6594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82

[忍辱勋章]

42#
 楼主| 发表于 2021-8-26 22:26:36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本楼层用时约1小时15分)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钵剌若、非波罗蜜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以是俱非世出世故。】

[学习解说]
而如来藏本自妙圆真心,不是识心也不是空
不是地、水、火、风,不是眼、耳、鼻、舌、身、意
不是色、声、香、味、触、法
不是眼识界,也不是意识界,不是明也不是无明
也不是明和无明的灭尽,也不是老也不是死
也不是老和死的灭尽;不是苦、不是集、不是灭、不是道
不是智慧也不是得到
不是檀那布施、不是尸罗禅定、不是毗梨耶精进
不是羼提忍辱、不是禅那、不是钵剌若智慧、不是波罗蜜多
如是乃至不是如来,不是佛,不是三藐三菩提
不是大涅槃,不是常住不变,不是欢喜,不是本我,不是清净
这些都不是在世间和出世间的相貌

【怛闼阿竭】
(术语)译曰如来。(参见:多陀阿伽度)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阿罗诃】
 (术语)Arhat,佛十号之一。译曰应供。当受众生供养义。智度论二曰:‘阿罗诃,名应受供养,佛诸结使除尽,得一切智慧故,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钵剌若、即波罗蜜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以是即俱世出世故。】

[学习解说]
这些即是如来藏本圆明妙心
即是心又是空境,即是地、水、风、火
即是眼、耳、鼻、舌、身、意
即是色、声、香、味、触、法
即是眼识界、甚至是意识界
即是明、无明、家明、无明灭尽
甚至即是老即是死,即是老死尽
即是苦、即是集、即是灭、即是道
加上智慧、即是得道
即是布施、是持戒、是精进、是忍辱、是禅定、即是波罗蜜多
甚至是如来,是佛、是三藐三菩提
是无余涅槃、是常住、是欢喜、是本我、是清净
这些都是具足在世间和出世间所有的相貌



【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学习解说]
这些也都是如来藏本自具足的妙明真心,离开也是不离开,是也是不是
如何世间的三有众生(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的生死)以及出世间的声闻、缘觉菩萨
能以他们所知的心量来揣测如来的无上菩提,用世俗的语言来了解佛的正知见?

这就比如琴、瑟、箜篌、琵琶等乐器虽然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如果没有灵巧的手指始终是不能拨动这些琴弦的
你与众生也是这样,宝觉真心,每一位众生都是具足圆满的
就如我按一下手指,海印就马上发光
你如果一起心动念,凡夫妄念生起
不辛勤求取无上菩提之道,又贪爱小乘的种种法门,以少为足

【三有】
 1.三界的生死有因有果,所以叫做三有。一、欲有,即欲界的生死;二、色有,即色界的生死;三、无色有,即无色界的生死。2.本有、当有、中有。本有指现生的身心;当有指未来的身心;中有指本有与当有之间所受的身心。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琴瑟】
琴与瑟两种乐器。

【箜篌】
乐器名。古代一种弦乐器。形状似瑟而较小,弦数不一,少至五根,多至二十五根。用木拨弹奏。

【海印】
 (术语)佛所得之三昧名。如于大海中印象一切之事物,湛然于佛之智海印现一切之法也。大集经十五曰:‘譬如阎浮提一切众生身及余外色,如是等色,海中皆有印像。以是故,为大海印。’宝积经二十五曰:‘如大海,一切众流悉入其中,一切诸法入法印中,亦复如是,故名海印。’探玄记四曰:‘海印者,从喻为名,如修罗四兵列在空中,于大海中印现其像。菩萨定心犹如大海,应机现异,如彼兵像故。’还源观曰:‘言海印者,真如本觉也。妄尽心澄,万像齐现,犹如大海由风起浪。若风止息,海水澄清,无像不现。’八十华严经十四曰:‘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楞严经四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三藏法数三十九依宗镜录于海印三昧列十义。华严宗以此海印三昧为华严经所依之定。华严经钞二曰:‘如说法华依无量义处三昧,说般若经依等持王三昧,说涅槃经依不动三昧,故说诸经,多依三昧,今说此经,依何三昧?即海印三昧。’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8

主题

6594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82

[忍辱勋章]

43#
 楼主| 发表于 2021-8-27 22:39:11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本楼层用时约1小时20分)


【富楼那言:“我与如来宝觉圆明,真妙净心无二圆满,而我昔遭无始妄想久在轮回,今得圣乘犹未究竟。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

[学习解说]
富楼那说:我与如来的宝觉圆明、真妙净心本来是一样圆满的,没有分别
但是我被过去无始劫以来的无明妄想所束缚,所以无始劫以来都在六道中不断的轮回
今天即使得到佛陀的教导也还是没有证得究竟

世尊!世间一切的妄想都会毁灭,唯独那真常妙性常住
我敢问如来:一切众生是因为什么而时常有妄想
自己障碍自己的妙明真心,在六道中轮回沉溺



【佛告富楼那:“汝虽除疑,余惑未尽。吾以世间现前诸事今复问汝。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瞋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

[学习解说]
佛告诉富楼那:你虽然除去了疑惑,但是尚还有一点疑虑没有除尽
我以世间的事情现前,来问你一个问题:
你肯定听闻过在室罗城中的一个名叫演若达多的人
忽然在清晨以镜子照脸孔,镜子中头、眉、眼睛都清晰可见
就责怪自己的头看不到自己的面目
以为自己变成了妖怪,就惊恐万状奔跑出去
你认为此人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无故奔跑出走的呢?



【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

[学习解说]
富楼那说:是这个人的心发狂了,没有其他的原因


【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

[学习解说]

佛说:妙觉圆明之心本就是圆明妙真
既然称他为发狂,那又有什么原因呢?
如果其中有所原因,那如何会称他为妄乱呢?

从无始劫以来,种种妄想辗转反复
又迷上加迷,经历多劫,无有停歇

虽然佛一再的用佛法教导众生
但是众生愚痴还是不能从妄想中走出来
就因为这样的迷因,所以才会因迷生出种种妄想
如果能识别出这个迷是没有原因的,是不存在的
那这个妄想就没有地方可停留,就没有了依靠
妄想既然都没有生出来,那要如何去灭



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学习解说]

证得菩提的人,就如睡醒时,说出梦中的事
心里虽然清楚,也没办法有什么因缘拿出梦中的事物
况且根本就没有原因,本来就是没有的事

就如上面城中那位拿镜子照的演若达多
岂是有什么原因会变这样?
只是因为他望着镜子心里生出恐怖之心,所以忽然之间就发狂
等到发狂过后,才意识到自己的头不是能从外面得到的,本来就是在的
纵是这狂性没有停止,也不会遗失

富楼那!种种虚妄无明就是这样,如何找得出什么原因呢?
你只要不随着自己的妄念做种种的分别想
那么时间相续、业果相续、众生相续这三种因缘就会断灭
这三种相续之因不生起来
那在你的心中那个若达多的狂性自会歇息下来,歇息下来了就是菩提

这个原本的妙明真心本来就有,周遍法界
不是从什么人那里得到的,所以何须辛苦又劳筋动骨的去修证

【寤】
睡醒

【劬劳】
劳苦、辛勤。

【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要害或最重要的关键

【修证】
佛教称修行证理为修证。证理,证悟真理。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8

主题

6594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82

[忍辱勋章]

44#
 楼主| 发表于 2021-8-29 22:02:11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本楼层用时约1小时35分)


【“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学习解说]
佛又说:譬如有人在自己穿的衣服上系着一颗如意珠
但是他自己却把它给忘了
以至于他因为贫穷而流落他方靠乞食生活

虽然他很贫穷,但是这颗如意珠却不曾遗失
路上有一个智者告诉这位贫穷者
他身上的这颗如意珠是个宝贝很值钱
最后终于了他所愿,他就变成了大富翁
这时他才领悟这颗神珠并不是从外面而得,而是自身本就拥有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我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今说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惟垂大悲,开发迷闷。”】

[学习解说]
这时,阿难在大众中,站起来顶礼佛足对佛说:
“世尊!您说杀盗淫三业
这三种业缘断尽那么就不会生起世间、业果、众生三种业因
心中狂妄自性就自然会歇息下来
这停息下来的心性就是菩提,不是从别人处得到的

这样的因缘令人一看就能非常明白
那为什么如来却要放弃这个因缘呢?
我就是从这些因缘中使得自心心开义明而得开悟

世尊,这些因缘不止是我等年少的有学声闻
就是现在这个法会中的大目犍连以及舍利弗、须菩提等
都是先从外道出家人因为听闻到佛讲的十二因缘
发心跟随佛学习佛法而得开悟证得无漏果位
现在佛说菩提不是顺从因缘
那么王舍城中拘舍离等外道所说的一切道理就成为了第一义了
惟愿世尊慈悲,为我们开启心中的迷惑


【梵志】
 (术语)Brahmaca%rin,婆罗门四时期之一。又志求梵天之法者云梵志。瑜伽伦记十九曰:‘梵者西国音,此翻为寂静,谓涅槃也。志是此方语,志求于梵,故云梵志也。’婆沙论三十四曰:‘婆罗门至彼王所,王言:梵志从何所来?’增一阿含经四十一曰:‘沙门名息心,诸恶永已尽。梵志名清净,除去诸乱想。’演密钞二曰:‘梵志者,梵净也。谓以净行为志者名为梵志。’俱舍光记十二曰:‘婆罗门,此云梵志。’【又】对尼干子谓在家之婆罗门云梵志。法华文句记九曰:‘在家事梵,名为梵志。出家外道,通名尼干。’又一切外道之出家者名梵志。智度论五十六曰:‘梵志者,是一切出家外道,若有承用其法者亦名梵志。’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梵志】
 1.志求生于梵天的人。2.在家的婆罗门。3.指一切外道出家人。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拘舍离】
 (流派)Gosari,又作瞿舍梨,劬奢离。十外道之第三。译曰牛舍。饰宗记七末曰:‘梵云劬奢离,或瞿舍梨,此云牛舍也,此是母名也。其母本生牛舍之中,因为名也,子名应云牛舍子也。’楞严经二曰:‘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灭除,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于是。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何因缘故怖头狂走?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

[学习解说]
佛告诉阿难:就如城中的那个演若达多
心中狂性的因缘如果得以除灭
那么心中的不狂心性就会自然流出来
这个因缘自然就是这样

阿难!演若达多头本来就是自然存在,原本就是他的
如果不是自然那就不是他的
是什么因缘使得他对自己的头生出恐怖之心而狂乱奔走?

头本就是自然的,就因为照了镜子这个因缘而让他心发狂
那么头为什么不是自然,是因缘的缘故使其遗失了心性?

头本来就没有遗失,是他自己狂乱的妄性生出来
头不但没遗失而且从来就没有变化
说什么是籍着照镜的因缘而生出狂性呢?

如果说狂性本是自然
说明他的内心本来就有狂乱恐怖之心
在他没有狂性发作之时又潜藏在哪里呢?

如果说不狂性是自然的
头本来就是真的不是虚妄的,为什么要狂走?
如果知道自己的头本来就是有的
那么就知道自己这是在狂走
那么因缘和自然都成为戏论

【戏论】
 (术语)非理之言论。无义之言论。又不问理非理,总斥一切之言论。与俗所谓滑稽,冗谈等同。大日经疏十九曰:‘戏论者,如世戏人以散乱心动作种种身口,但悦前人而无实义。今妄见者所作者亦同于此,故名戏论也。’大乘玄论二曰:‘戏论是借譬之名。(中略)于道无所克获,如小儿戏论为耳。’嘉祥法华义疏二曰:‘无记心中往复言论名为戏论。中论云:戏论有二种:一者爱论,二者见论。’最胜王经一曰:‘实际之性,无有戏论,惟独如来证实际法。戏论永断,名为涅槃。’法华经信解品曰:‘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诸法戏论之粪。’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8

主题

6594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82

[忍辱勋章]

45#
 楼主| 发表于 2021-8-30 22:06:24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本楼层用时约1小时)

【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灭生俱尽无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此亦生灭,无生灭者名为自然。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称本然性。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离,离合俱非,此句方名无戏论法。

[学习解说]
所以说,断绝杀盗淫这三业,就是菩提之心
当菩提心生起的时候,那么生灭的妄心就自然灭掉了
如果还有生灭,那就要把这生灭都清除干净,直到没有用功之道

如果有自然之物,那么就是自然心生起
此时生灭心就灭,这也是生灭,没有生灭那就叫自然

这就如世间各种各样的事物参杂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这个整体名叫和合性,不是和合的就称为本然性
本然并不是自然,和合并不是相合,相合和自然都分
那么离和合也都不是,这一句才真正叫无戏论法

【无功】
没有功劳


【菩提涅槃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何因待我佛顶神咒,摩登伽心淫火顿歇得阿那含,于我法中成精进林,爱河干枯令汝解脱。】

[学习解说]

你要想证得菩提涅槃还是非常的遥远
这并不是你历劫以来辛勤修习实证就能做到的
你虽然历劫以来都能够记忆诵持十方如来、读诵如来十二部经
对于经文中如恒河沙多的清净妙理都能熟记
但那只是对你的戏论有益

你虽对于因缘自然的种种道理说的非常的明了透彻
世间人都称你为多闻第一
那是你累劫以来多闻佛法精勤熏习而积累的

但是你虽然多闻
却还是不能避免遭到摩登茄女的幻术之难
要不哪里还需要我的楞严神咒来破除
使摩登茄女那颗淫心之火顿时歇息
而证得阿那含果位
并且精进修习佛法,使她的爱河逐渐干枯,不再来纠缠你


【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如摩登伽宿为淫女,由神咒力销其爱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与罗睺罗母耶输陀罗同悟宿因,知历世因贪爱为苦,一念薰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如何自欺,尚留观听?”】

[学习解说]

所以阿难!你虽然历劫以来能够记忆诵持如来的种种佛法妙理
但这些不如能够有一日真正修持无漏之业
断除贪嗔痴、无明妄想,这样就能远离世间憎恨爱恋这二种苦

就如摩登茄女虽然累世为淫女,但是一经听闻楞严神咒
由咒的力量就能消除她累劫的爱欲
现在她就在法会中,名性比丘尼
与罗睺罗的母亲耶输陀罗同时证悟自己累世以来的因缘
知道自己累世因为贪恋爱欲而永世尝受痛苦
现在已经明了这些因缘,所以一念生起修习无漏的善业
现在有的已经挣脱这些爱欲的缠缚,有的已经蒙佛授记

为什么你还这样自欺欺人,还停留在观察听闻的阶段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8

主题

6594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82

[忍辱勋章]

46#
 楼主| 发表于 2021-8-31 21:36:56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本楼层用时约1.5小时)

【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苦海。】

[学习解说]
阿难以及与会大众听闻佛的开示和教诲后
心中的疑惑顿时消失,内心都领悟佛法的实相
感觉到从来都没有过的身心轻安

他们再次流着泪以至诚心向顶礼佛足,长跪合掌对佛说道:
具足无上大悲又清净的世尊
您运用种种善巧方便来开导消除我疑惑的心
又用种种因缘方便来提携引导,使沉迷顽冥的众生出离苦海



【世尊!我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以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唯愿如来不舍大悲,示我在会诸蒙暗者捐舍小乘,必获如来无余涅槃本发心路,令有学者从何摄伏畴昔攀缘,得陀罗尼入佛知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在会一心伫佛慈旨。】

[学习解说]
世尊,我现在虽然承继这如来的法音
知道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布十方世界
包含如来十方国土,以及清净宝严妙觉王刹

如来多次责备我多闻博学是没有功用的
不如下苦功夫实修实证

我现在就如在外旅游之人
忽然承蒙天王赐我华丽的房屋
虽然眼前有一幢大宅,但是应该找到它的门才能进入

唯愿如来不要舍弃大悲之心
开示我等与会之中愚痴无明的众生,能够舍弃小乘
获得如来大乘的无余涅槃
从本来的初发心之路
令会中有学者能够摄伏以往种种攀缘之心
证得世尊一切法,并能入佛正知见

阿难说完这些话,五体投地
与会众生都一心一意的期待这着佛陀的慈悲开示

【畴昔】
昔日、从前。


【陀罗尼】
 华译为总持,即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原有四种,咒陀罗尼,不过是其中一种,但通常皆以咒为陀罗尼。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伫】
 ◎ 长时间地站着



【尔时,世尊哀愍会中缘觉、声闻,于菩提心未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惓,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云何初心二义决定?】

[学习解说]
这时,世尊哀悯与会中的缘觉、声闻修行者
对于菩提心还尚未明白
以及为了当佛灭度后的末法众生也能发起菩提心
开示无上大乘的修行之路,向阿难和与会大众宣示:
你们决定要发起菩提之心
对于修习如来三藐三菩提不生疲倦
那么就应当先明了初发心菩提的二种决定义

那么什么是初发心的二种决定义呢?,请看佛陀教导:



【“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则汝身中坚相为地、润湿为水、暖触为火、动摇为风,由此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心,为视、为听、为觉、为察,从始入终五叠浑浊。】

[学习解说]
阿难!第一种决定义是
你们如果想要舍弃声闻缘觉等小乘修行,进入菩萨乘的修行
希望能够入佛的正知见

那么应当审视自己在因地时的发心与证果时的觉悟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阿难!如果在因地时,以生灭之心为修习的本因
而希望能证得佛乘的不生不灭,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个道理
所以你应当观察自己所住的国土世界
一切可以有作为的事物都会变迁毁灭

阿难!你观察这个世界
可以有所作为的事物到底是什么不会毁坏的呢?
然而我们终是没有听闻过又烂坏的虚空。为什么呢?
因为虚空是不可以造作的,所以始终都不会毁灭

而你的身体中
坚硬的地方为大地、湿润的地方为水源
温暖的接触为之火,会动摇的为之风
由这四大众中缠缚,分离了你原本湛圆的妙觉明心
成为视、听、觉、察等种种功能,从开始就陷入这五叠浑浊不清之中


【生灭】
 依因缘和合而有,叫做生;依因缘分散而无,叫做灭。有生有灭,是有为法,不生不灭,是无为法。根据佛教的中道思想来说,一切有为法的生灭,都是假生假灭,不是实生实灭,若是实生实灭,便是无生无灭。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器世间】
 指一切众生依之而住的国土世界,因国土世界好像器物,能容纳众生居住。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浑浊】
由于沉淀或沉积物而混浊不清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8

主题

6594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82

[忍辱勋章]

47#
 楼主| 发表于 2021-9-2 21:59:20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本楼层用时1小时40分)


【云何为浊?阿难!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明之为浊,汝浊五重亦复如是。

[学习解说]
那么什么是为浊呢?
阿难!譬如清水,清澈洁净是它的本性
那尘土和飞沙它们的本质是滞留阻碍
二种的本性是不相同的

有世间之人取来尘土灰尘投掷到净水中
尘土失去了滞留阻碍的本性
而清水也失去了清洁透彻的本性
它们的相貌看上变得浑浊不堪
你们的五叠浑浊也像尘土和水混合在一起浑浊一样



【“阿难!汝见虚空遍十方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

[学习解说]
阿难!你看见虚空遍布十方法界,虚空和观见不分
虚空没有本体,观见没有感觉
它们相互交织就妄成世间相

这就是第一重叫做劫浊



汝身现抟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

[学习解说]
你的身体现在以四大为本体
观见听闻觉知的堵塞都会令你遭受滞留阻碍
水火风土的旋转能令你觉知
四大和觉知相互交织成乱相

这就是第二重名为见浊

【壅】
堵塞



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

[学习解说]
又因为你的心中记忆认识
生起自己的知见,显出六尘
离开尘没有自己的相貌离开觉知没有体性
这样相互妄乱而成

就是第三重名为烦恼浊



【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

[学习解说]
又因为你日日夜夜生灭之心不停
自己的知见又只停留在世间知见上
你的业果又常常随着国土不同不断变迁
这样相互妄乱而成

就是第四重名为众生浊



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

[学习解说]
你们的见闻本没有与别人不一样
由于种种尘物的隔绝,莫名的差异就生出来
有性中相知的,有用时相对立的
这样是的同和异失去标准,这样相互妄乱而成

是第五重名叫命浊



【“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如澄浊水贮于净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沈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

[学习解说]
阿难!你现在想要令见闻觉知契入如来的常乐我净中
就应当先选择生死的根本
依照不生灭心修成圆融湛然的心性
以清净湛然的心性去旋转虚妄的生灭,归还元觉
得本自具足的妙明真觉,无生无灭,这就是因地之心

然后那圆融的妙明真性就显露
这样才能修成真正的果位

就如把浑浊的水存放在干净的容器中
使它处于静止状态不要去摇动它
那么这浑浊水中的沙土自然的就会沉淀下去
水就会变得干净,这样叫做初伏客尘烦恼
去除泥沙显露纯净之水,名为永远断除根本无明

清净的明相现前
那么一切的变化都不会使你生气烦恼
这样才能契合涅槃的清净无染的妙德

【精纯】   
精粹而不杂。



【“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堕裂。何以故?空无相形,无结解故。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

[学习解说]
第二种决定义是:
你们一定要发起无上菩提之心
要生起大勇猛精进之心来成就菩萨道
一定要放弃所有的世间有为之相
应当详细的审视烦恼的根本
使自己无始劫以来不断造业流转
还要知道是谁在造作这些业力?
谁将要承受业果?

阿难!你修习菩提心
如果不审视烦恼的根本
那就不能知道虚妄的根尘在哪里颠倒
在什么地方颠倒都不知道
那要如何去降服自心获得如来的果位呢?

阿难!你观察世间解开怨结之人
如果不知道哪里结怨,那要如何去解开呢?

我们都不曾听闻过虚空被你撕开裂痕
为什么呢?
因为虚空本来就没有相貌,不需要你去解开
倒是你如今的眼耳鼻舌身意
就是六种贼,偷取自己家的宝贝
无始劫以来在世间的众生相互纠缠作缚
沉溺与世间不能超越解脱轮回

【器世间 】
佛教语。谓一切众生可居住之国土世界。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位方有十,流数有三。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世界相涉;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定位可明,世间只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四数必明与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

[学习解说]
阿难!为什么这个世间成为众生世界呢?
世为辗转变迁,界为方位的界限
你应当知道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
过去未来现在为世

从方位来说有十方,从流数来说有三世
一切众生由妄想相互交织而成
世间众生贸然变迁,相会牵涉虽然已经设定十个方位
只要定位就可明了

但世间人只识得东西南北
因为上下没有固定的位置,中间也没有固定的位置
东南西北这四个数与世间相涉
三四四三相乘就是十二
再与流变的数字做三次叠加就变成一百十千
总是始终在六根之中,每一个的功德都有一千二百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8

主题

6594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82

[忍辱勋章]

48#
 楼主| 发表于 2021-9-4 22:01:50 | 只看该作者
(接续上楼,本楼层用时约1小时45分)


【“阿难!汝复于中克定优劣,如眼观见后暗前明,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左右傍观三分之二,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当知眼唯八百功德;如耳周听十方无遗,动若迩遥寂无边际,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如鼻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如身觉触识于违顺,合时能觉离中不知,离一合双,验于身根三分阙一,当知身唯八百功德;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惟圣与凡无不苞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学习解说]
阿难!你在它们中间去决定他们的优劣
就如眼睛能看到前方不能看到后面
前方的情况都能看明了,后方全都是一片黑暗
左右斜着眼睛看能看到三分之二
总的来说它的功用是不全面的,只能是三分功能,一分无德
所以应当知道眼睛只有八百功德

而耳朵就能听到十方的声音,不会遗漏
只要声音响起,无论远近,都能听到
声音沉寂时,就安静的没有边际
所以耳根就有一千二百功德

如鼻子能够有嗅闻的功能,呼吸有吸进有吸出
但是鼻孔中间气息就缺少进出
所以鼻根也只有三分供用,缺少一分功德
所以鼻子也只有八百功德

而舌根能够宣扬世间出世间的智慧
它可以说多种多样的话,而且道理无穷无尽
所以舌根也有一千二百的功德

而身体有触觉的功用
当碰到时就会感知得到,离开后就不知道了
离时只有一份功德,而合时就有二分功德
身根也只有三分供的,缺少一分功德
所以身根的功德只有八百

再说意根,意识能够容纳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的一切法
这其中种种的神圣和凡俗无不都包含在意识里
所以这意根就有一千二百的功德


【迩遥】
犹远近。

【阙】
古代用作“缺”字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学习解说]
阿难!你现在想要逆转生死欲流
返回到根本至不生灭,就应当检验这六根
谁和合?谁离开?谁深?谁浅?谁是圆通?谁是不圆满?

如果能在六根受用上证悟圆融
逆转无始以来互相交织的妄念之流
循着那些不生灭的圆通根来修
与那些不圆通的根比较起来,修行的速度会相差数倍

我现在已经将六根的湛然圆明都显示出来了
他们种种的功德就是这样
随你详细选择适合你的根进入
我会发现根的功用令你增进

十方如来在这十八界
一一修行都能修证圆满的无上菩提
在这中间并没有优劣的区别

但是你根基下劣不能在其中圆融自己的智慧
所以我宣说,能令你选择一门深入
只要进入一根无有妄念
那么这六根都会清净的无妄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

[学习解说]
阿难为佛:世尊!什么是逆转业流而深入一门修行,就能令六根同时清净?


【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剂头数?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

[学习解说]
佛告诉阿难:你如今已经证得了须陀洹果
已经灭掉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众生的世间见思惑
但是还不知六根中积聚的无始劫以来的种种陋习
这种习气要在不断的修习中逐渐的断除
更何况在这六根中间、生、住、异、灭又都分别执着?
如今你先观察一下现前的六根是一种还是六种?


【须陀洹果】
 (术语)见道之终,即第十六心之位,对于前之向位而称为须陀洹果。声闻乘四圣位中正果初位之位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

[学习解说]
阿难!如果说是一种
那耳朵为什么看不见,眼睛为什么听不到
头为什么不会走路,脚为什么不会讲话?

如果这六根决定成六种
那今天我在法会上宣扬甚深微妙法门
你的六根中不知道是哪一根来领受呢?


【阿难言:“我用耳闻。”】
[学习解说]
阿难说:我用耳闻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8

主题

6594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82

[忍辱勋章]

49#
 楼主| 发表于 2021-9-5 21:58: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1-9-5 21:59 编辑

(接续楼上,本楼层用时约1小时25分)


【佛言:“汝耳自闻,何关身口?口来问义,身起钦承,是故应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终不汝根元一元六。阿难!当知是根非一非六,由无始来颠倒沦替,故于圆湛一六义生,汝须陀洹虽得六销犹未亡一,如太虚空参合群器,由器形异名之异空,除器观空说空为一,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成同不同?何况更名是一非一?则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复如是。

【学习解说】
佛对阿难说:你用耳朵来听,那关你的身、口有什么事?
你用口来问佛法的道理,然后用身体来承接敬受佛旨
所以你应该知道不是一根而是六根,不是六根而是一根这么简单
不是你说的根就是一根或六根

阿难!你应当知道这六根不是一根或六根
是无始劫以来的颠倒沦落

所以在圆融妙湛的本性中生出一根或六根的意思
你虽然证得了须陀洹果,六根虽然能够消除
但是还未消除那一根的概念

就如太虚空,参合了多种的器物
又因为这些器物形状都不尽相同,所以称他为异空

除去那些种种器物后再来观察虚空
虚空还是原来一个虚空

那这个太虚空为什么还要说是同还是不同?
更何况还要说它是一个虚空不是一个虚空?
既然如此,那么你应该知道六种受用根也是这样

【钦承 】
恭敬地继承或承受。

【沦替】
衰落;消亡


【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粘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

【学习解说】
由明亮、昏暗等二种相貌的显示
于妙明圆融中湛然发现观见
这个观见于精微中映照出色尘
通过色尘变成眼根

这个根性原本是清净四大和合而成
所以这个被称为眼根的体型像蒲萄
浮根四尘流逸奔腾在色相上

【浮根】
 (术语)又曰扶尘根。五根有二种,在内正有发识取境之用者,名为胜义根。眼之如葡萄,耳之如卷叶,外形谓为浮根扶根或扶尘根。浮者浮虚不实之义也。楞严经一曰:‘我观此浮根四尘只在我面。’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由动静等二种相击,于妙圆中粘湛发听,听精映声卷声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耳体如新卷叶,浮根四尘流逸奔声;】

【学习解说】
由动和静二种声尘相互撞击
在妙明圆融中湛然发出声音
聆听那精微的声响,由此成为耳根

这个根性原本由清净四大和合而成
所以称这个被称为耳根的体型像新卷叶
这浮根四尘就流逸奔腾在声音上


【由通塞等二种相发,于妙圆中粘湛发嗅,嗅精映香纳香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鼻体如双垂爪,浮根四尘流逸奔香;】

【学习解说】
由通达、阻塞二种相上显示
在妙明圆融中湛然发出嗅闻
嗅闻精微映现香气,香气聚集就成为鼻根

这个根性原本由清净四大和合而成
所以称这个鼻子犹如双垂爪
浮根四尘流逸奔腾在香味上


【由恬变等二种相参,于妙圆中粘湛发尝,尝精映味绞味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舌体如初偃月,浮根四尘流逸奔味;】

【学习解说】
由恬、变两种相互相参合
在妙明圆融中湛然生发舔尝
舔尝精微映现滋味,滋味聚集成为舌根

这个根性原本由清净四大和合而成
所以称这个舌体犹如初夜的月亮
浮根四尘流逸奔腾在味觉中

【相参】
1.亦作"相叅"。亦作"相叅"。 2.相互参证。 3.参加


【由离合等二种相摩,于妙圆中粘湛发觉,觉精映触搏触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身体如腰鼓颡,浮根四尘流逸奔触;】

【学习解说】
由离、合二种相相互摩擦
在妙明圆融中湛然发生知觉
知觉精微映现触觉,触觉聚集成为身根

这个根性原本由清净四大和合而成
所以称这个身体犹如腰鼓
浮根四尘流逸奔腾在触觉中

【相摩】
1.亦作"相靡"。亦作"相磨"。 2.互相摩擦。 3.互相切磋。


【由生灭等二种相续,于妙圆中粘湛发知,知精映法览法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见,浮根四尘流逸奔法。】

【学习解说】
由生、灭二种相的相续
在妙明圆融中湛然生发知觉
知觉精微映现法尘,法尘聚集成为意根

这个根性原本由清净四大和合而成
所以称这个意识像幽室见
浮根四尘流逸奔腾在法尘中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8

主题

6594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82

[忍辱勋章]

50#
 楼主| 发表于 2021-9-6 22:14:24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本楼层用时约1.5小时)


【“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粘妄发光,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

【学习解说】
阿难!这样的六根,本来已经都是妙明真心的了
又要在明上加个明去
这样就失去了原先本来的妙明真性,生发出妄念

如果你现在离开明暗二尘,就没有见体
离开动静二尘就没有闻体
离开通塞二尘就没有嗅性
离开变恬二尘就没有尝味
不离不合就没有触觉
没有生灭就没有了知之性



【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暗明,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粘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粘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学习解说】
你只要不循着动静、离合、恬变、通塞、生灭、暗明这十二种有为相转
任由你选拔一根,脱离与妄念相交
而在里面挚伏,伏归原本的真心自性,就能启发原来的光耀

等到耀性一发明,其余五根自然就会拔去妄相与妄念脱钩
此时你的知见就不会被前尘的知见所左右
原本的真心妙明并不循着一根而显发妙明真性
而是六根都能互相调换作用



【“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骄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有触,如来光中映令暂现,既为风质其体元无;诸灭尽定得寂声闻,如此会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学习解说】
阿难!你难道不知道
在这个法会中阿娜律陀虽然眼瞎但是却能看见一切事物
跋难陀龙无耳却能明明白白的听闻到声音
殑伽神女虽无鼻子却能嗅闻到香味
骄梵钵提舌与众人不一样,但是也能品尝到味道
舜若多神没有身体却能在如来佛的光明照耀下,能有触觉

那些已经灭掉生死进入禅定的声闻行者
就如会中的摩诃迦叶,早已经灭掉了意根
而圆明了知一切诸法,不用从心念上去知道



【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学习解说】
阿难!如今你的六根如果已经圆融
那么自性里面就会发出如晶莹剔透的光明
这样世间浮尘以及器世间的种种变化就如滚烫的汤去浇冰,瞬间融化
这时你的心念上就会转化成无上的真知真觉



阿难!如彼世人聚见于眼,若令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辩知觉是同,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阿难!就如世间人相聚用的全都是眼睛
如果让他快速的闭上眼睛,那么昏暗相马上现前
六根也是一片黑暗不能分辩,头和脚也一样不能分辨

这个人用手绕着身体摸了一遍,虽然看不见
但是当摸到头的时候就能分辨出这是头
同理摸到脚的时候就知道这是脚

所以那些根尘的认知和心性上的觉知还是相同的
世间人总是有了光明才能看见,昏暗了就看不见
但是如果真心自性显露就不必依靠明暗
外相上的昏暗阻止不了看见外物,都能分辨出来
根尘已经被消除殆尽
那么原来的本觉清明自然就能成就圆融的妙用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5-4 07:44 , Processed in 0.09876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