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光明遍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行中] 佛弟子[光明遍照],学习《佛说无量寿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228

主题

6594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82

[忍辱勋章]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22:18: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1-6-3 22:05 编辑

(接续楼上~)

五、世尊开始为众生演说法藏比丘发心学佛成佛,并发愿为众生建造佛国净土

1.法藏比丘弃王位出家修行,赞叹世自在王如来普度众生种种功德

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锭光如来兴出于世,教化度脱无量众生,皆令得道乃取灭度。次有如来名曰光远,次名月光,次名旃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须弥天冠,次名须弥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离垢,次名无著,次名龙天,次名夜光,次名安明顶,次名不动地,次名琉璃妙华,次名琉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种,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脱华,次名庄严光明,次名海觉神通,次名水光,次名大香,次名离尘垢,次名舍厌意,次名宝炎,次名妙顶,次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蔽日月光,次名日月琉璃光,次名无上琉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菩提华,次名月明,次名日光,次名华色王,次名水月光,次名除痴冥,次名度盖行,次名净信,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鸾音,次名师子音,次名龙音,次名处世,如此诸佛皆悉已过。】

[学习解说]:

佛告诉阿难:在过去很久很久的、不可思议的无数劫中,锭光如来诞生在世间,教导度脱无量众生出离苦难,使得他们都能听闻修行佛法而得道直至证得无余涅槃。接下来依次还有光远如来、旃檀香如来,善山王如来,须弥天冠如来,须弥等曜如来,月色如来,正念如来,离垢如来,无著如来,龙天如来,夜光如来,安明顶如来,不动地如来,琉璃妙华如来,琉璃金色如来,金藏如来,炎光如来,炎根如来,地种如来,月像如来,日音如来,解脱华如来,庄严光明如来,海觉神通如来,水光如来,大香如来,离尘垢如来,舍厌意如来,宝炎如来,妙顶如来,勇立如来,功德持慧如来,蔽日月光如来,日月琉璃光如来,无上琉璃光如来,最上首如来,菩提华如来,月明如来,日光如来,华色王如来,水月光如来,除痴冥如来,度盖行如来,净信如来,善宿如来,威神如来,法慧如来,鸾音如来,师子音如来,龙音如来,处世如来,这些佛都驻世涅槃后

【出兴】
指佛诞生于人间。——摘自汉典



【“尔时,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高才勇哲,与世超异。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合掌,以颂赞曰:】

[学习解说]:

这时,又有佛出世,名世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在世自在王如来驻世时期,有一位国王,经常在听闻佛讲经说法时内心无比的愉悦欢喜,发心一定要证得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一定要成佛)。于是国王就放弃国王的身份,出家成为一名比丘,法号法藏比丘,才能高超,勇猛又非常的有智慧,超过世间的任何人

有一天法藏比丘到世自在王如来的住所,恭敬的礼拜世尊的双足后,又向右绕了三圈,然后长跪合掌,以偈诵赞叹世自在王如来

【高才】
(1) 才能高超
(2) 才能不同凡响的人 ——摘自汉典

【哲】
有智慧:~人。
聪明智慧的人:先~。——摘自汉典

【诣】
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阙。~前请教。——摘自汉典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8

主题

6594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82

[忍辱勋章]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6-2 22:37: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1-6-3 10:43 编辑

(接续楼上,本楼层用时约4小时)



法藏比丘以偈颂赞叹世自在王如来:

“光颜巍巍, 威神无极, 如是炎明, 无与等者。
   日月摩尼, 珠光焰耀, 皆悉隐蔽, 犹如聚墨。】


【末学解说】:
世尊光彩夺目的容颜崇高雄伟,威势勇猛没有穷尽,像这样广大光明,是没有人能够与佛相比的
就是太阳月亮还有各种宝珠,它们所发出的耀眼的光芒,在佛的光颜中好像全部都隐蔽起来而失去了光泽,就好像汇聚在一起的墨水


【光颜】
 (杂语)佛之颜有光,故云光颜。无量寿经上曰:‘光颜巍巍如明净镜。’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巍巍】
崇高雄伟的样子。——摘自汉典

【威神】
 (术语)威势勇猛,不可测度也。无量寿经下曰:‘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胜鬘宝窟中本曰:‘外使物畏,目之为威。内难测度,称之曰神。’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无极 】
1.无穷尽;无边际。——摘自汉典

【如是 】
如此这么;像这样  ——摘自汉典

【摩尼】
 (物名)Man!i,又作末尼。译曰珠,宝,离垢,如意。珠之总名。玄应音义一曰:‘摩尼,珠之总名也。’同二十三曰:‘末尼,亦云摩尼,此云宝珠,谓珠之总名也。’慧苑音义上曰:‘摩尼,正云末尼。末谓末罗,此云垢也,尼谓离也,谓此宝光净不为垢秽所染也。又云:末尼此曰增长,谓有此宝处,必增其威德,旧翻为如意随意等。逐义译也。’仁王经良贲疏下三曰:‘梵云摩尼,此翻为宝,顺旧译也,新云末尼,具足当云震跢摩尼,此云思惟宝。会意翻云如意宝珠,随意所求皆满足故。’圆觉大钞一下曰:‘摩尼,此云如意。’涅槃经九曰:‘摩尼珠,投之浊水,水即为清。’(参见:如意珠)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珠光 】
1.珍珠的光华。 2.泛指明洁耀眼的光芒。——摘自汉典

【焰】
火光:光~。
火苗:火~。烈~。气~。 ——摘自汉典

【耀】
光辉、光彩。 ——摘自汉典

【犹如】
好像   ——摘自汉典

【墨】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一锭~。~汁。~盒。~迹。
写字画画用的各色颜料:~水。油~



【如来容颜, 超世无伦, 正觉大音, 响流十方。
  戒闻精进, 三昧智慧, 威德无侣, 殊胜希有。】


【末学解说】:
如来的容颜,异乎寻常无与伦比,佛发出的美妙的音声,响遍了十方一切世界令听闻到的众生都能持戒精进修行,增上禅定功夫和智慧,通达佛法正见,佛的威德没有人可以与之相比,实在是太殊胜太稀有了

【超世】
1.谓杰出不凡﹑异乎寻常。 2.犹出世,出尘。—摘自汉典

【无伦】
无与匹比。——摘自汉典

【正觉】
 1.真正的觉悟。2.成佛叫做正觉。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摘自汉典

【大音 】
《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晩成﹐大音希声。"希声,无声。意谓至大之音则不辨宫商﹐犹如无声。后以"大音"指美妙的乐音。——摘自汉典

【三昧】
 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华译为正定,即离诸邪乱,摄心不散的意思。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威德】
 (术语)可畏为威,可爱为德。法华嘉祥疏七曰:‘畏则为威,爱则为德。又折伏为威,摄受为德。’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无侣 】
1.无可匹比。 2.没有同伴。——摘自汉典



【深谛善念, 诸佛法海, 穷深尽奥, 究其涯底。】

【末学解说】:
深入佛证悟的佛法真谛,能令众生的起心动念都是善心善念,佛法深奥广大难测,即使是在山崖最底部的众生,佛也能让他们听闻到佛法                                                                                                                                                                                                                                             
【谛】
 真实不虚妄的道理的意思,如俗事虚妄的道理,叫做俗谛,涅槃寂静的道理叫做真谛。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法海】
 (譬喻)佛法广大难测,譬之以海。维摩经佛国品曰:‘当礼法海德无边。’无量寿经上曰:‘深谛善念诸佛法海。’大集经五十六曰:‘法山欲崩颓,法海当复竭。’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奥】
含义深,不易理解:深~。~妙。~秘。~旨。

【究】
极,到底:~竟



【无明欲怒, 世尊永无, 人雄师子, 神德无量。】

【末学解说】:  


凡夫众生的愚痴无明以及欲望 、爱生气的习性,一种都不会发生在世尊身上 , 佛是众生心目中的英雄豪杰,他的威神功德无量无边


【无明】
 不明白道理,亦即愚痴的别名。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欲】
 能引起人们贪爱的心。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怒】
生气,气愤

【人雄】
豪杰;英雄。

【师子】
 又作狮子,为兽中之王,经中常以之譬喻佛的勇猛。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功勋广大, 智慧深妙, 光明威相, 震动大千。】

【末学解说】:  

世尊普度众生功绩巍巍,智慧又是无比的甚深微妙,有着光明威严雄伟的相貌,佛音一出,就震动三千大千世界

【功勋】
功绩。

【深妙】
 甚深微妙。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震动】
物体受了外力的影响而摇动。



【愿我作佛, 齐圣法王, 过度生死, 靡不解脱,
 布施调意, 戒忍精进, 如是三昧, 智慧为上。】

【末学解说】:  

希望当我成佛时,能与世自在王如来一样有如此大的成就,把佛法带到每一个角落,使众生都能够超越生死,都能得到解脱
布施众生,调伏众生心中之恶念,教导他们要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乃至显露智慧

【法王】
 (术语)佛于法自在。称曰法王。法华经譬喻品曰:‘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同药王品曰:‘如来是诸法之王。’维摩经佛国品曰:‘已于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释迦方志上曰:‘凡人极位名曰轮王,圣人极位名曰法王。’维摩经慧远疏曰:‘佛于诸法得胜自在,故名法王。’【又】(职位)元世祖尊蕃僧八思巴为大宝法王西天佛子。明代因之。西藏封法王者三人。曰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皆红教喇嘛也。清代虽无法王之名号。然如青海等处有诺们罕。即法王之义。【又】(杂名)国王崇奉佛法,亦称佛王。阿育王经一曰:‘八万四千塔一时俱成,王起塔已,守护佛法,时诸人民谓为阿育法王。’即其例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过度】
超越适当的限度。

【靡】
无也

【布施】
 以自己的财物,分施给别人。布施有三种,即一、财施,即以财物去救济疾病贫苦的人;二、法施,即以正法去劝人修善断恶;三、无畏施,即不顾虑自己的安危去解除别人的怖畏。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调意】
 (术语)制伏意之恶也。无量寿经上曰:‘布施调意。’同净影疏曰:‘修施治悭为调意。’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吾誓得佛, 普行此愿, 一切恐惧, 为作大安。】

【末学解说】:

我(法藏比丘)发誓一定要成佛,一定行走在普度众生的这个大愿上,让众生心中的一切无明恐惧都消除,是众生的身心都健康舒泰

【大安】
身体康健舒泰。



【假令有佛, 百千亿万, 无量大圣, 数如恒沙,
 供养一切, 斯等诸佛, 不如求道, 坚正不却。】

【末学解说】:

假如有百千亿万的如恒河中细沙那么多的无量诸佛出世,众生供养如此多的诸佛世尊,所得到的功德,也不如一心求道求解脱,坚定自己求道的信心不退却来的多

【大圣】
 (术语)佛之尊号。法华方便品曰:‘慧日大圣尊。’妙宗钞上曰:‘佛是极圣,故称为大。’法华弘传序曰:‘非大圣无由开化。’【又】以名高位之菩萨。无量寿经上曰:‘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净影疏曰:‘大有两义:一位高名大,二德胜名大,会正为圣。’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求道】
1、指寻找道路。
2、指追求得道。
3、指求助于道术。——摘自汉典

【坚正】
坚定正直。——摘自汉典



【譬如恒沙, 诸佛世界, 复不可计, 无数刹土,
 光明悉照, 遍此诸国, 如是精进, 威神难量。】

【末学解说】:

譬如有像恒河沙那么多的诸佛世界,还有不可计数的无量无数的刹土
这些光明全都普遍照耀着这些诸国众生,使那里的众生都能发起勇猛精进的求道之心,使众生的威神难以估量


【刹土】
 (术语)刹者梵语差多罗Ks!etra之讹略。译曰土田。梵汉双举云刹土。即国土之义。玄应音义一曰:‘差多罗,此译云土田。经中或云国或云土者,同其义也。或作刹土者,存二音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令我作佛, 国土第一, 其众奇妙, 道场超绝,
 国如泥洹, 而无等双, 我当愍哀, 度脱一切。】

【末学解说】:

当我成就佛果时,一定要让我的佛国净土成为第一殊胜,我佛国中的众生容颜奇妙,说法的地方远远胜过其他佛国净土
我的佛国又如在涅槃境界一般,是其他的佛国净土所没有的,我自当怜悯哀怜一切众生,帮助他们都得以解脱

【奇妙】
 (杂语)无类之珍也。法华经嘱累品曰:‘容颜甚奇妙。’阿弥陀经曰:‘种种奇妙杂色之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超绝】
超越,远远胜过。
超群绝伦;出众。

【泥洹】
 (术语)又作泥曰,同涅槃。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愍哀】
哀怜。




【十方来生, 心悦清净, 已至我国, 快乐安隐,
 幸佛明信, 是我真证, 发愿于彼, 力精所欲。】

【末学解说】:

从十方世界来到我佛国的众生,都心生喜悦,内心都非常的清净,已经到达了我佛国净土,都越发会感到快乐安定
我希望世自在王如来能够相信我的愿心,我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在佛面前发心发愿,我一定用全部的精力去修行,去做我想做的事

【安隐】
1.安稳。安定;平静。 2.安稳。平安。



十方世尊, 智慧无碍, 常令此尊, 知我心行。
 假使身止, 诸苦毒中, 我行精进, 忍终不悔。”】

【末学解说】:

十方世界诸佛世尊,他们的智慧全都通达无碍,常常令诸佛世尊,能够知道我每一个当下的发心发愿和精进修行
假如我的身体被种种的苦毒所逼迫,我还是会精进修行不退却,我将以忍辱菠萝蜜来忍受种种苦痛,并且永远都不后悔

【无碍】
 没有障碍。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8

主题

6594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82

[忍辱勋章]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6-3 22:09: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1-6-3 22:21 编辑

(接续楼上,13楼--14楼层用时约3小时)


2.法藏比丘恳求世自在王如来广说经法,发心依法修行构思建造清净佛国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我发无上正觉之心,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

【末学解说】:

释迦佛尼佛告诉阿难:法藏比丘以偈颂赞叹世自在王如来后,接着对世自在王如来说:世尊,我已经发起了要成就佛道之心,恳请世尊为我宣讲广大无边的佛法,我一定按照佛讲的方法去实修实证,并且摄取无数佛国净土中成就种种清净庄严净土的方法,能够让我在这个世界上早日成就佛道,早日为众生拔出生死六道轮回之苦,早日走上解脱之路


【正觉】
 1.真正的觉悟。2.成佛叫做正觉。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摄取】
 (术语)摄物而取之也。又佛以慈悲之光明摄救苦众生也。无量寿经上曰:‘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观无量寿经曰:‘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妙土】
 美妙的国土,即诸佛的报土。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勤苦】
辛勤劳苦



【佛告阿难:“时世自在王佛,语法藏比丘:‘如所修行,庄严佛土,汝自当知。’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唯愿世尊,广为敷演诸佛如来净土之行。我闻此已,当如说修行,成满所愿。’】

【末学解说】:

释迦牟尼佛又告诉阿难:当时世自在王如来,对法藏比丘说:按照你自己目前的修行经历,如何庄严一个殊胜的佛国净土,你自己内心应该明白的
法藏比丘马上对世自在王如来说:佛法义理博大精深,并不是我目前的认知境界所能知晓理解的,所以恳求世尊,能够为我广说诸佛如来是如何成就自己的佛国净土的,让我能够按照世尊的演说如法精进修行,成就圆满我所发的大愿

【弘深 】
1.宽广深沉。 2.指博大精深。

【敷演】
陈述而加以发挥。



【“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法藏比丘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于是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应其心愿,悉现与之。时彼比丘,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其心寂静,志无所著,一切世间无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

【末学解说】:

听完法藏比丘的请求,世自在王如来知道他是一位见解独到不同凡响的人,他胸怀宽阔,志向愿望深远而广大,于是立即为法藏比丘演说佛法深邃的义理:譬如大海,一个人经过无数劫的努力,用容器尚能把大海中的水给舀干,最终得到海底中的珍珠宝贝,所以人只要有至诚坚定、精进求道之心,努力修行而且永不停止,就一定会成功,所发的愿也一定能满愿。
接着世自在王如来就为法藏比丘广为演说二百一十亿个佛国净土的相貌。每一个佛国净土中人、天人的善与恶,每一个净土中有不太完美的地方或是非常殊胜美妙的地方,世自在王如来都一一的讲给他听,并且为了满足法藏比丘的心愿,把二百一十亿佛国的相貌都一一呈现在法藏比丘面前。这时法藏比丘认真的听完世自在王如来广说的各个殊胜庄严的佛国净土并亲眼目睹了这些佛国净土的清净相貌,当下就发起无上殊胜的大愿。这时的法藏比丘内心极其纯净,远离一切的烦恼忧苦,并且内心无再有执着之事,一切世间之人都及不上法藏比丘,足足经历了五劫,认真思维这二百一十亿佛国净土,摄取其中庄严美妙的地方,去除一切不近圆满的地方,构思自己想要建造的清净佛国净土

【高明】
见解独到不同凡人,或技艺高超

【深广】
1、深邃而广阔。2、指胸怀宽阔或内容、意义等深刻广大。

【斗量 】
形容数量之多。


【会当】
该当;当须。含有将然的语气

【克果 】
能成功,能实现。

【寂静】
 脱离一切之烦恼叫做寂,杜绝一切之苦患叫做静,寂静即涅槃的道理。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劫】
 梵语劫簸的简称,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问。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阿难白佛:“彼佛国土,寿量几何?”
  佛言:“其佛寿命四十二劫。时法藏比丘,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清净之行,如是修已,诣彼佛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白佛言:‘世尊,我已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佛告比丘:‘汝今可说,宜知是时,发起悦可一切大众。菩萨闻已,修行此法,缘致满足无量大愿。’】


【末学解说】:

阿难问世尊:时法藏比丘建造的佛国净土,寿命有多长?
佛告诉阿难:其佛寿命有四十二劫当时的法藏比丘,摄取了二百一十亿个佛国净土诸殊胜美妙的清净妙土,决定选取这些清净妙土之行去实修,于是法藏比丘再次来到世自在王如来的住所,对着佛恭敬的礼拜,然后绕佛三圈,合掌对世自在王如来说:世尊,我已经摄取了这二百一十亿个佛国净土中庄严清净的部分作为我建造佛国净土的参考,并且已经对自己的净土有了具体的构想。
世自在王如来告诉法藏比丘:你今天可以在这儿说说你的构思,因为现在正是最合适的时机,这样你的佛国净土一定能被一切大众欢喜认可。菩萨们听闻到你的讲述后,就一定会按照你所说的方法修行,也能满足菩萨们的无量大愿


【稽首】
(2) 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摘自汉典

【稽首】
 (术语)梵语曰伴谈Vandana,或曰伴题Vandi,译曰稽首。下头至地也。义林章四本曰:‘若云伴谈,或云伴题,此云稽首,讹名和南。’行宗记一上曰:‘头至地为稽首。’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宜】
适合,适当:~人。~于。合~。权~。适~。相~。
应该,应当:事不~迟。——摘自汉典

【悦可】
喜悦认可,赞许。——摘自汉典



【“比丘白佛:‘唯垂听察,如我所愿,当具说之。】

【末学解说】:

法藏比丘对世自在王如来说:我希望得到世尊的审查,将我心中构思的净土完全的说出来,下面就是法藏比丘发下的四十八大愿:

【听察】
意思是探听审察。——摘自汉典

【垂】
敬辞,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爱。~怜。~询。——摘自汉典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8

主题

6594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82

[忍辱勋章]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6-3 22:16:23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


3.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如来面前发下成佛的四十八大愿

  【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的国土中还有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三恶道的,那么我就不成佛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的佛国中的人们在寿命完结后又堕入到三恶道的,我就不成佛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的佛国中的众生身上不具备金色身相,那么我就不成佛


【金色】
 (杂语)黄金之色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金色身】
 (杂名)金色之身相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佛国中的众生,他们的身形不同,容貌有美丑之分的,那么我就不成佛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的佛国中的众生不能够识别宿世的生命,不知道累世累劫以来所发生过的事情,那么我就不成佛
  
【宿命】
 (术语)宿世之生命也。佛谓世人于过去世皆有生命,或为天或为人,或为饿鬼畜生,展转轮回,谓之宿命。能知宿命者,谓之宿命通。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的佛国中的众生不能证得天眼通,不能看到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土的,那么我就不成佛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的佛国中的众生不能证得天耳通,不能听闻到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讲的法,不能领受忆持的,那么我就不成佛

【受持】
 (术语)受者领受,持者忆持。以信力故受,以念力故持。是法华五种法师行之一也。胜鬘宝窟上本曰:‘始则领受在心曰受,终则忆而不忘曰持。’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的佛国中的众生不能获得他心通,不能知道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土中众生的心念的,那么我就不成佛


【他心智】
 (术语)十智之一。知他人心念之智也。离欲惑而得色界之根本禅已上,得发无智,于六通中,谓之他心通。大乘义章十五曰:‘他心智者,非己之虑,称曰他心。照斯之解,名他心智。’智度论二十三曰:‘他心智,缘他心有漏无漏心心数法。’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的佛国中的众生不能获得神足通,不能在起心动念一刹那间越过并到达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土的,那么我就不成佛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8

主题

6594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82

[忍辱勋章]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21:58: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1-6-4 22:02 编辑

(接续楼上,本楼层用时约3小时20分)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的佛国中的众生,如果他们的心念中还有着对自己身体的执着贪恋,那么我就不成佛
这一愿说明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对自己的身体都不再执着贪恋,不会像世间人那样以假乱真,执着于身体的美丑苦痛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佛国的众生,不能安住在正定聚中而灭度,那么我就不成佛
也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都能够安住在正定聚中而证悟直至涅槃

【定聚】
 (术语)三聚之一。正定聚也。三乘之行人,各修其因,正得其果之位也。又名不退位。无量寿经上曰:‘国中人天,不住定聚,必至灭度,不取正觉。’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三聚】
 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正定聚是指一定可以证悟的一类众生;邪定聚是指毕竟不能证悟的一类众生;不定聚是指介于正邪之间,可能证悟也可能不证悟的一类众生。三聚就是三类众生的意思。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从我身上发出的光明如果有限制,光明不能照到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净土,那么我就不成佛
  


“‘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寿命有限量,没有百千亿那由他劫的寿命,那么我就不成佛,这说明佛寿无量



【“‘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佛国中的声闻菩萨能够用数量来计算,甚至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证得缘觉果位,他们用百千劫的时间来共同计量声闻菩萨,如果他们能够计算出声闻菩萨,那么我就不成佛
并知道声闻偶读的数量,

【乃至 】:甚至  ——摘自汉典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的佛国的众生,如果他们的寿命有限量,除去那些自己本愿:自己的寿命可以短一点。如果众生不是寿命无限量长,那么我就不成佛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佛国的众生,甚至有听闻到不好的名字者,那么我就不成佛

【乃至 】:甚至  ——摘自汉典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十方世界的无量诸佛,没有全都称赞我的名号,那么我就不成佛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十方世界的众生,只要一心信受喜欢想要往生到我的佛国净土者,都能往生到我的佛国,哪怕是临终十念也能往生到我的佛国,如果不能这样的,那么我就不成佛。

但是有一种人不能往生到极乐佛国:就是此人有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五逆之罪,还有诽谤正法之人也不能往生到极乐净土

【五逆罪】
 五种极逆于理的罪恶,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之血,破和合之僧。因此五种是极端罪恶的行为,任犯一种,即堕无间地狱,故又名无间业。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十方世界的众生,发起无上菩提之心,修习种种佛法正见,累积种种功德,一心发愿要往生到我佛国净土,这些人在他们临命终时,如果我与佛国中的其他菩萨大众不能围绕显现在他面前,那么我就不成佛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十方世界的众生,听闻我的名号,一心系念我的佛国净土,累积种种功德,把这些功德都至心回向要往生我的佛国净土,如果这些人的愿望不能实现,那么我就不成佛

【系念】
 (术语)念系于一处而不思他也。宝积经四十七曰:‘书夜常系念,勿思于欲境。’观无量寿经曰:‘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植众德本】
 (杂语)积种种之功德也。法华经序品曰:‘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于诸佛所植众德本,常为诸佛之所称叹。’功德能生善果,故曰德本。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佛国中的众生,没有全部都具足三十二大人相的,那么我不成佛

【三十二相】
 又名三十二大人相,一足安平,二足千辐轮,三手指纤长,四手足柔软,五手足缦网,六足跟圆满,七足趺高好,八腨如鹿王,九手长过膝,十马阴藏,十一身纵广,十二毛孔青色,十三身毛上靡,十四身金光,十五常光一丈,十六皮肤细滑,十七七处平满,十八两腋满,十九身如师子,二十身端正,二十一肩圆满,二十二口四十齿,二十三齿白齐密,二十四四牙白净,二十五颊车如师子,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二十七广长舌,二十八梵音清远,二十九眼色绀青,三十睫如牛王,三十一眉间白毫,三十二顶成肉髻。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他方佛国世界的诸菩萨众往生到我的佛国,那么在我佛国的这一生中,是一定能修行至候补佛的果位。除非是菩萨自己发愿为普度众生累积种种功德,行走在诸佛国土修习菩萨行,供养十方世界的诸佛如来,开导教化如恒河沙一样多的众生,使他们都能求取真正无上的成佛之道,超出一般人勇猛精进的修行,发心学习普贤菩萨的大愿精神。如果不能做到这些,那么我就不成佛

【一生补处】
 尽此一生就能补到佛位的意思,是最后身菩萨的别号,如现在居于兜率天的弥勒菩萨,就是一生补处菩萨。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开化】
 (术语)教人开蒙化恶也。法华经序品曰:‘是诸八王子,妙光所开化。’无量寿经上曰:‘入众言音,开化一切。’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开化 】
1、开展教化。2、开导;感化。——摘自汉典

【正真】
确实;名符其实。

【常伦】
1.伦常。 2.常序;常类。 3.一定的规律。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我佛国中的菩萨大众,承继佛的大威神力去供养诸佛如来,在午食之前,不能到达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土的,那么我就不成佛
极乐世界的诸菩萨大众,在午食前都要飞到诸佛国净土供养诸佛,供养完毕,再来到极乐佛国自己用餐

【一食】
 又名一坐食,即一日只在午前食一餐。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佛国中的菩萨,在十方诸佛前想要显现他的善根,想求取得到一些供养之具供养佛,如果不能满足菩萨的这些愿望,那么我就不成佛

【德本】
 (术语)犹言善根。德者善也,本者根也,诸善万行之功德,为佛果菩提之本者。法华经序品曰:‘于诸佛所植众德本。’无量寿经上曰:‘消除诸漏,植众德本。’【又】德中之根本也,依是义而弥陀之名号名为德本。无量寿经上曰:‘系念我国植诸德本。’教行信证六本曰:‘德本者如来德号,此德号者一声称念,至德成满,众祸皆转,十方三世德号之本,故曰德本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佛国中的菩萨,如果不能演说一切佛法,那么我就不成佛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佛国中的菩萨,身体不能证得如金刚那罗延身那样体坚力强,那么我就不成佛

【金刚那罗延身】
 (术语)谓其体坚固如金刚,其力强如那罗延神之身也。那罗延Na%rayan!a,译言胜力,或坚牢。天上力士之名。无量寿经上曰:‘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辩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佛国的众生,乃至一切万物都庄严清净、耀眼华丽,形状色彩都与众不同,就是在最细微处也是极其的巧妙,而且在这里的众生和万物多得无法用数量计算,即使有证得了天眼通的众生,如果能清楚明白这些万物的数量,那么我就不成佛

【光丽】
耀眼华丽。——摘自汉典

【穷微】
1.探究精微的道理。 2.穷尽细微琐事。——摘自汉典

【极妙】
(杂语)善美之至极。玄理之至极。大般若理趣分曰:“极妙乐清净句义,是菩萨句义。”观无量寿经曰:“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欢喜。”碧岩第一则评曰:“圣谛第一义是教家极妙穷玄处。”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极妙】
1.极其美妙;极其巧妙。——摘自汉典

【无能】
毫无能力

【称量】
测量物体的轻重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佛国中的菩萨,即使只有很少功德的众生,如果他们不能知道这里的七宝树有无量的光色,并且树高有四百万里之高,那么我就不成佛

【知见】
 1.知识与见解。2.真知灼见。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佛国中的菩萨,受持读诵经文法义,并且能够偈诵演说,但还是不能获得善巧说法的才能和智慧的,那么我就不成佛

【经法】
(术语)金口之圣说,为万世之常法者。称为经法。无量寿经下曰:“听受经法,欢喜无量。”毗奈耶杂事四曰:“善和苾刍,作吟讽声,赞诵经法。”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讽诵】
(仪式)扬诵经文,或偈颂谓之讽诵。无量寿经上曰:“受读经法,讽诵持说。”【又】请讽诵文,略曰讽诵。所谓讽诵愿文等是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辩才】
 (杂语)善巧说法义之才能也。分别之有四种,谓之四无碍辩。净影大经疏上曰:‘言能辩了,语能才巧,故曰辩才。’嘉祥法华疏二曰:‘速疾应机名辩,言含文采曰才。’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智慧】
 智与慧。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佛国中的菩萨,他们的智慧和辩才是有限量的,那么我就不成佛

【限量】
限定止境。——摘自汉典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8

主题

6594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82

[忍辱勋章]

16#
 楼主| 发表于 2021-6-6 21:21: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1-6-6 21:22 编辑

(接续楼上,本楼层用时约1小时45分)


“‘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那么我的佛国必定是清净无染,能够照彻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诸佛世界,就好像从明镜中看到自己的面容那样清楚明白。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就不成佛



“‘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从地上一直到虚空中,所建造的宫殿,楼阁、宝堂、水池、华树,国土中所有的一切万物,都是用无量的珍宝和百千种香共同合成,其庄严奇妙的装饰超过一切天人们所拥有的,而且我佛国中的香所散发出来的香味能够普熏到十方一切世界,那儿的菩萨们闻到这种香味都能够净心修行。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就不成佛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十方无数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的所有众生,只要我的无量光明照耀在他身上,那么此众生的身心都会变得非常的柔软,更是超过了天人,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就不成佛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十方无数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的所有众生,听闻到我的名字后,如果没有把心安住在不生不灭的道理上,没有证得一切法义的,那么我就不成佛

【无生法忍】
 简称无生忍,即把心安住在不生不灭的道理上。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总持】
 总一切法和持一切义的意思,是梵语陀罗尼的译义。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十方无数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如果有女人听闻到我的名字,由心欢喜深信奉持,发起菩提之心,并厌恶女人的形态,发愿来世不想再成为女人,如果寿终轮回时还是身为女人身的,没有满她愿的,那么我就不成佛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十方无数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的菩萨行者,听闻到我的名字,寿终之后,能够在累世的轮回中还是不忘自己累世的愿力,常修习菩萨行直至成佛,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就不成佛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十方无数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的诸天人们,听闻到我的名字,能够以最恭敬的礼仪合掌礼拜,欢喜信受,经常修习各种菩萨法门,诸天的人们都能礼敬尊重他们,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就不成佛

【世人】
 (杂语)世间之人。对于出世间之人而言。无量寿经下曰:‘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为道得道。’心地观经报恩品曰:‘世人为子造诸罪,堕三途长受苦。’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我佛国中的 天人们,心中想要得到什么样的衣服,那么衣服就会随着各自的所想心念穿在身上,就好像佛经常称赞的美妙的法衣非常合身的穿在身上,如果需要有人裁剪缝补、染色、洗涤才能穿的,那么我就不成佛

【浣濯 】
1.亦作"澣濯"。 2.洗涤。 3.指洗过多次的衣服;旧衣。 4.洗雪﹑清除(耻辱﹑过恶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佛国中的天人们,他们所感受到的快乐,如果比不上那些断尽了烦恼的比丘的,那么我就不成佛

【漏尽】
 断尽一切的烦恼。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见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佛国中的菩萨,心中想要看到十方无数无量中任何一个庄严的诸佛净土,那么当下就能随他愿望,在七宝树中都能映照出该佛国净土,就像在明镜中看到自己的容貌一样清晰。如果不能这样,那么我就不成佛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他方世界的诸菩萨众,听闻到我的名字后,一直到成佛前,如果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还是有缺失,那么我就不成佛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他方世界的诸菩萨众,听闻到我的名字的,都能证得清净解脱三昧,安住在没有任何系缚的禅定之中,一念之间,就可以供养无数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又不会失去禅定的境界。如果不能这样,那么我就不成佛

【清净解脱三昧】
指远离一切系缚之禅定。此三昧,为无垢清净,远离一切系缚而得自在之境地,故称清净解脱三昧。住此三昧,能于一念间供养无量诸佛而不失定意。(无量寿经卷上)p4671
FROM:【佛光大辞典】

【一发意顷】
指发起一个意念之间,形容时间之短暂。与“一念之顷”同义。p70
FROM:【佛光大辞典】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他方世界的诸菩萨众,只要听闻到我的名字,这一劫寿命终结后如果还想来到世间行菩萨道,就能投生到高贵富裕的家庭。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就不成佛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他方世界的诸菩萨,只要听闻到我的名字,内心欢喜,非常高兴修习菩萨道,帮助众生解脱苦难,具足成佛菩提的善根。如果不是这样,我就不成佛

【踊跃】
是指形容情绪激烈,争先恐后,比喻做某事积极。——摘自汉典

【德本】
 (术语)犹言善根。德者善也,本者根也,诸善万行之功德,为佛果菩提之本者。法华经序品曰:‘于诸佛所植众德本。’无量寿经上曰:‘消除诸漏,植众德本。’【又】德中之根本也,依是义而弥陀之名号名为德本。无量寿经上曰:‘系念我国植诸德本。’教行信证六本曰:‘德本者如来德号,此德号者一声称念,至德成满,众祸皆转,十方三世德号之本,故曰德本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他方世界的诸菩萨,只要听闻到我的名字,都能证得普见一切诸佛的境界。安住在这一境界中,一直到成佛,经常能看到无数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就不成佛

【普等三昧】
 (术语)普者普遍,等者齐等也,住此三昧则普见一切诸佛,故名普等三昧。无量寿经上曰:‘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悲华经谓之遍至三昧,分陀利经谓之普至三昧,庄严经谓之普遍三摩地。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在我国中的菩萨,能够随各自的心愿随时听闻到自己想要听的佛法,如果不能这样,那么我就不成佛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他方世界的所有菩萨,只要听闻到我的名字,从听闻此刻起修行就不会退转,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就不成佛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末学解说】:

如果我成佛,他方世界的所有菩萨,只要听闻到我的名字,如果没有立即证得三忍,在求法过程中也没有立即证得不退转,那么我就不成佛

【三忍】
 (名数)三忍有三种,无量寿经第四十八愿举声闻者得三法忍之愿,而言第一法忍第二法忍第三法忍,未举其法忍之名,因是而诸师之解不同。法位云是仁王经所说五忍之前三者,即伏忍信忍顺忍也。憬兴云是伏忍中之下中上三忍也。玄一曰是下说之音响忍柔顺忍无生忍也。【又】无量寿经云往生极乐之人闻七宝树林之音声,而得三种之忍:一音响忍,由音响而悟解真理者。二柔顺忍,慧心柔软,能随顺真理者。三无生法忍,证无生之实性而离诸相者,是悟道之至极也。见无量寿经钞五。【又】善导所说之三忍:一喜忍,念弥陀佛而生欢喜心者。二悟忍,念弥陀佛而悟解真理者。三信忍,念弥陀佛而住于正信者。善导解观经中,韦提希夫人所得之无生法忍为此三忍。观经序分义二曰:‘因此喜故即得无生之忍,亦名喜忍,亦名悟忍,亦名信忍。’净土文类行卷曰:‘庆喜一念相应后,与韦提等获三忍。’【又】三种之忍波罗蜜也:一耐怨害忍,能耐忍有情怨敌之恼害者。二安受苦忍,能安受非情寒热等之苦楚者。三谛察法忍,又云无生法忍,不起忍等。谛观真理而安住于无生之理者。前二者为耐忍之忍,后一者为信忍之忍,似稍异,然决定而不动心之义则同。唯识论九曰:‘忍有三种:谓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三忍】
 1.无量寿经说往生极乐的人,听到七宝树林的声音,便得三种之忍,即一、音响忍,就树林的声音而悟非有而有的真理;二、柔顺忍,心柔智顺,对实相的道理很信顺;三、无生法忍,安住于无生的法理,而不动心。2.指唯识论所说的三忍,即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8

主题

6594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82

[忍辱勋章]

17#
 楼主| 发表于 2021-6-7 22:12:29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本楼层用时约2小时10分)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末学解说】:

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法藏比丘发下四十八愿后,以偈颂的方式又说:



【“‘我建超世愿, 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 誓不成等觉。】

【末学解说】:

我今天发下这无上大愿,就必定要成就至高无上的道法
今天发下的这些愿如果不满足,那么我发誓不成佛道

【超世 】
1.谓杰出不凡﹑异乎寻常。 2.犹出世,出尘。

【无上道】
 至高无上的道法。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我于无量劫, 不为大施主,
  普济诸贫苦, 誓不成等觉。】

【末学解说】:

我在无量劫行菩萨道的修行中,如果不能够成为众生的大布施者
不能普遍济助贫穷困难的众生,那么我就发誓不成佛道

【大施主】
 实行大布施的人。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普济】
普遍济助。——摘自汉典



【我至成佛道, 名声超十方,
  究竟靡不闻, 誓不成等觉。】

【末学解说】:

我成佛道时,名声超过十方一切佛国世界
如果很多地方都不能听闻到我的名声,那么我发誓不成佛道



【离欲深正念, 净慧修梵行,
   志求无上尊, 为诸天人师。】

【末学解说】:

我要远离贪、淫等凡夫欲念,让佛法的正念清净第八识,以清净、智慧之心修习梵行
用坚定的心一心求取佛道,成为人、天的导师

【离欲】
1.佛教语。绝离贪﹑淫等欲念。

【梵行】
 清净的行为,也就是断绝淫欲的行为。修梵行的人死后可生于梵天。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无上尊】
 (术语)人天中,佛最尊胜,故号无上尊。无量寿经上曰:‘吾当于世为无上尊。’涅槃经二曰:‘当念勤精进,顶礼无上尊。’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天人师】
(传说)如来十号之一。梵语曰舍多提婆摩菟舍喃Devamanus!yas/a%str!,为天与人之教师,故名天人师。智度论二曰:“复名舍多提婆摩菟舍喃。舍多秦言教师,提波言天,摩菟舍喃言人,是名天人教师。云何名天人教师?佛示导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善是不善,是人依教行,不舍道法,得烦恼解脱报,是名天人师。问曰:佛能度龙神等堕余道中生者,何独言天人师?答曰:度余道中生者少,度天人中生者多。”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神力演大光, 普照无际土,
 消除三垢冥, 明济众厄难。】

【末学解说】:

我以自己的大威神通力释放出无量光明,普照在无量无边的佛国净土上
这光明能够消除众生贪嗔痴三毒,救度众生远离灾厄、苦难

【三垢】
 (术语)三毒之异名。贪嗔痴也。无量寿经下曰:‘消除三垢冥,广济众厄难。’净影疏下曰:‘小乘法,化教断三毒名除三垢。’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冥】
 1.幽隐或幽暗之义。2.无知的别名。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济】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世。救~。赈~。周~。接~。

【厄难】
灾厄、苦难。——摘自汉典



【开彼智慧眼, 灭此昏盲暗,
 闭塞诸恶道, 通达善趣门。】

【末学解说】:

我要以自己的智慧教导众生也能够开启智慧之门,灭除累世以来的愚痴无明
关闭堵塞通往三恶道之门,为众生打开通往人天之善道的大门

【通达 】
(2) 通行无阻。通达的道路
(3)通到

【善趣】
 (术语)六道之中,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为四恶趣,而人、天为二善趣。又地狱、饿鬼、畜生为三恶道,修罗、人、天为三善趣。无量寿经下曰:‘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功祚成满足, 威曜朗十方,
 日月戢重晖, 天光隐不现。】

【末学解说】:

当我功德福禄已经圆满成就佛道之时,我身上炽盛的光耀照彻十方一切世界
令太阳和月亮都收藏起他们的光辉,都隐藏起来不再显现

【功祚】
 功德福禄。

【重晖】
谓前后相继的光辉业绩——摘自汉典

【戢】
收敛,收藏:~翼。~影。
止,停止:~怒。——摘自汉典



【为众开法藏, 广施功德宝,
 常于大众中, 说法师子吼。】

【末学解说】:

我坐在讲经台上广为众生开讲佛法的法性原理,向众生布施种种积聚功德的法宝
经常游走在大众中,以大无畏之心用狮子吼音为大众说法

【法藏】
 1.又名佛法藏,或如来藏,即法性的道理,因法性含藏无量的性德,故名。2.人名,本康居国人,武后赐号贤首,是华严宗的第三祖。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狮子吼】
 (喻)佛陀说法,毫无怖畏,声震十方,群魔摄伏,好像狮子一叫,百兽都降伏一样。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供养一切佛, 具足众德本,
 愿慧悉成满, 得为三界雄。】

【末学解说】:

我愿供养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具足成就菩提的种种善根
希望自己的智慧能够显露,成为三界中的大雄,能伏一切魔障

【德本】
 (术语)犹言善根。德者善也,本者根也,诸善万行之功德,为佛果菩提之本者。法华经序品曰:‘于诸佛所植众德本。’无量寿经上曰:‘消除诸漏,植众德本。’【又】德中之根本也,依是义而弥陀之名号名为德本。无量寿经上曰:‘系念我国植诸德本。’教行信证六本曰:‘德本者如来德号,此德号者一声称念,至德成满,众祸皆转,十方三世德号之本,故曰德本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三界雄】
 (术语)佛之德称。佛为三界中之大雄。伏一切之魔障。无量寿经上曰:‘愿慧悉成满,得为三界雄。’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如佛无碍智, 通达靡不照,
 愿我功德力, 等此最胜尊。】

【末学解说】:

就像佛世尊一样智慧没有任何障碍,通达得没有不明了的地方
我希望我的功德威力,能够与佛一样获得最胜尊

【通达 】
(2) 通行无阻。通达的道路
(3)通到——摘自汉典

【靡】
靡,无也。——摘自汉典

【最胜尊】
 (术语)尊中之至极,称佛。无量寿经上曰:‘愿我功慧力,等此最胜尊。’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斯愿若克果, 大千应感动,
 虚空诸天神, 当雨珍妙华。’”】

【末学解说】:

如果我的这些愿望能够实现,那么大千世界应该也会引起反应
虚空中的天神大将们,应当像落雨一样降下珍贵的美妙的天花

【克果】
能成功,能实现。——摘自汉典

【感动 】
释义:1、动摇。感,通“ 撼 ”。2、触动;感触。3、触动感情,引起同情、支持或向慕。4、犹感应。谓受影响而。5、感伤震惊。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末学解说】:

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等法藏比丘一说完偈诵,此时大地出现六种震动,天上即时下起了如雨一样密集的美妙的天华,纷纷洒落在大地上,天空中自然而然的发出美妙的赞言:法藏比丘必定能成就佛道。
此时种种神奇的现象,使大家都以明了法藏比丘,今后一定能够具足修满刚才发下的大愿,而且法藏比丘所发下的大愿真实不虚,已经超出了世间的一切认知,也能够得到因为断除贪欲、瞋恨、愚痴和一切烦恼所带来的快乐

【六种震动】
 大地震动,有三种的六种,即一、为动之六时,即佛入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槃。二、为动之六方,即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边涌中没,中涌边没。三、为动之六相,即动、涌、震、击、吼、爆。当地动时,吾人如小儿卧摇篮中,不觉篮动,惟觉舒服,故地动是表示祥瑞,而且此六种震动,只有天眼通的人才能知见,凡夫则毫不知情。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诚谛】
1.真实而详审。 2.真谛﹐真正的道理或意义。

寂灭jí miè         ㄐㄧˊ ㄇㄧㄝˋ
佛教谓断除贪欲、瞋恨、愚痴和一切烦恼,不再轮回生死的境界。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8

主题

6594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82

[忍辱勋章]

18#
 楼主| 发表于 2021-6-8 21:38: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1-6-11 21:01 编辑

(接续楼上,本楼层用时约2.5小时)


5.立下四十八大愿后,从此法藏比丘勇猛精进,不畏困苦,于很多劫中都能时常安住在三昧禅定中潜心修行

【“阿难,法藏比丘于其佛所,诸天、魔、梵、龙神八部大众之中,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末学解说】:

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如来的住所,在诸天、魔、梵天、龙神等天龙八部大众之中,发下如此恢弘的大愿,并且一心按照自己的这个愿心去构建自己的佛国净土,专注于把佛国建成最殊胜庄严的佛国净土,所建立拓展的佛国净土开阔而弘大,与其他佛国相比有着别具匠心的妙处,特别的美好。建造完成后,就永远是这种常态殊胜美妙,不会随着时间的久远而衰败


【弘誓】
 (术语)具曰弘誓愿。谓佛菩萨弘大之誓也。无量寿经上曰:‘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同下曰:‘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法华经普门品曰:‘弘誓深如海。’文句十下释之曰:‘弘,广也。誓,约也。广制要心,故言弘誓。’辅行一之三曰:‘僧那西音,此云弘誓。’法界次第下之上:‘广普之缘,谓之为弘。自制其心,名之曰誓。志求满足,故云愿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开廓 】
1.开拓,扩展。 2.开朗阔大。——摘自汉典

【广大】
[区域] 宽阔而弘大 ——摘自汉典

【超胜】
1.殊胜,特别美好。 ——摘自汉典

【常然】
1.自然之性;常态。 2.一向如此。 ——摘自汉典



【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不生欲觉、瞋觉、害觉,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忍力成就,不计众苦。】

【末学解说】:

法藏比丘建立这个佛国净土在无数劫长的时期内,积极培植做菩萨行者所应有的种种功德品行,不生起贪欲之心、瞋恚之心、还有害人之心三种恶的知觉,也不生起贪欲的思想;不生起嗔恚的思想;不生起害人的思想,不执着在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之中,不被外境所转,安住在寂静中成就广大的愿心,在行菩萨道过程中,对于众生给予自己的种种不理解以及在修行过程中遭遇的种种苦难,都不会去计较

【兆载永劫】
 (术语)兆载者数量名,永劫者,历兆载之劫数,故云永。极长之一时期,谓之劫。梵语也。无量寿经上曰:‘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欲觉】
 (术语)三恶觉之一。贪欲之知觉也。无量寿经上曰:‘不生欲觉嗔觉害觉。’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欲觉】
  欲即贪欲,谓一切凡夫之人,不了五尘过患,而于顺情之境,种种贪求,而生恶觉,故名恶觉。(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编)】

【嗔觉】
  嗔,即嗔恨。谓嗔恚心起,常念忿恨于他,故名嗔觉。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编)】

【害觉】
 (术语)欲加害于他人之心。三觉之一。又八觉之一。无量寿经净影疏上曰:‘害觉亦名恼觉,于他人所,念欲加害。’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欲想】
 (术语)三恶想之一。思财想色之思想也。无量寿经上曰:‘不起欲想嗔想害想。’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三想】
 欲想、嗔想、害想。欲想是生起贪欲的思想;嗔想是生起嗔恚的思想;害想是生起害人的思想。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成就】
①成绩;业绩:成就非凡|取得成就。



【少欲知足,无染恚痴。三昧常寂,智慧无碍。无有虚伪谄曲之心,和颜爱语,先意承问。】

【末学解说】:

对于世间生活中的各种物质不多求,非常的容易满足,所以身心清净,无有嗔恚愚痴,经常处在寂静常乐的三昧正定之中,智慧通达没有障碍
内心正直,没有阿谀奉承、虚伪的谄媚姿态,与人说话时和颜悦色喜欢说爱语、柔软语,总是不等众生表明意愿,就能知道众生的所想所问,然后就耐心的予以解答

【少欲知足】
 (杂语)不多求曰少欲。得少而不懊恼曰知足。无量寿经上曰:‘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法华经劝发品曰:‘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涅槃经曰:‘狮子吼菩萨问云:少欲知足有何差别?佛言: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悔恨。’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三昧】
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华译为正定,即离诸邪乱,摄心不散的意思。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谄曲】
 (术语)为欺他而作娇态,曲顺人情也。无量寿经上曰:‘谄曲之心,和颜爱语。’法华经曰:‘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勇猛精进,志愿无倦,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恭敬三宝,奉事师长。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

【末学解说】:

自己发起勇猛精进修行之心,为了早日达到自己的心愿无有疲倦,一心一意的求取能远离烦恼垢染之清净无漏善法,希望能够利益无数无量的众生都能听闻到正信的佛法
恭敬佛法僧三宝,能侍奉老师和长辈,相貌具备满足大庄严,在众生中游走演说佛法,能令众生都能欢喜赞叹听闻佛法,这样能使众生成就种种功德


【清白】
 (术语)佛所显之法。又总名无漏之善法,皆离烦恼之垢染,故云清白。无量寿经上曰:‘清白之法,具足圆满。’同慧远疏曰:‘所显之法,出离邪谤,名为清白。’同嘉祥疏曰:‘是无漏明,故云清白。’又七善之一。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恭敬】
 (术语)谦退云恭,推尊其德云敬。法华经嘉祥疏二曰:‘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释氏要览中曰:‘四分律云:汝等比丘,于我法中出家,更相恭敬,佛法可得流布。戒本云:若比丘不恭敬,犯波逸提罪。’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奉事】
 (杂语)奉命服侍也。无量寿经上曰:‘释梵奉事,天人归仰。’观无量寿经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师长 】老师与长辈

【庄严】
 (术语)以善美饰国土或以功德饰依身云庄严。又以恶事积身亦云庄严。阿弥陀经曰:‘功德庄严。’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观无量寿经曰:‘以诸恶业而自庄严。’辅行一之一曰:‘一心三谛为所庄严,一心三观为能庄严。’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庄严 】
佛家语。佛家对表相事物,或心理行为的道德意义的修饰、加强,称为庄严。今人以端庄而有威严为庄严

【具足】
 (杂语)具备满足也金刚经曰:‘如来具足五眼。’无量寿经上曰:‘具足五劫思惟。’法华经曰:‘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

【末学解说】:

安住在空、无相也无愿心的空性法相上,无因缘造作也无因生果,观照一切法都只是幻化出来的,远离世间众生时常说的那些粗言秽语,因为这些话语只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使众生间互相伤害,结下怨结;时常修习用善语跟别人交流,这样的结果就是自利利人,使人、我都能各自获利

【无相】
 1.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2.涅槃的别名,因涅槃离一切虚妄之相。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无作】
 无因缘的造作。与无为同义。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无起】
 (术语)无生之异名。无生法忍一名无记法忍。无因生果名为无起,又作无生。无量寿经下曰:‘无作无记,观法如化。’同慧远疏下曰:‘无因可生,云无起。故维摩云:虽行无记而起善行,故知无起约因以说。’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弃国捐王,绝去财色。自行六波罗蜜,教人令行。无央数劫积功累德。随其生处,在意所欲,无量宝藏自然发应。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君、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如是功德不可称说。

【末学解说】:

法藏比丘放弃整个国家主动让出王位,断除名利财色。而自觉的践行六度波罗蜜,并且教导别人也以此行之,在无数劫的广修菩萨道的行程中广积功德。随其每一劫的转生之处,都能留意他所想要的,总会有无数无量的宝藏自然而然的出现在他眼前。教化安置无数众生,使他们都能安住在阿耨三藐三菩提之中。有的成为长者、居士、有的出生在豪门大族之中,有的出生在尊贵之家,或者有的成为田主或王族,有的成为国君,有的成为转轮圣帝,或者有的成为六欲天的天主甚至大梵天主,经常以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恭敬供养一切诸佛,这样的功德是说不尽的

【绝】断也。——摘自很汉典

【六波罗蜜】
 (名数)一、檀波罗蜜。檀者檀那之略,译曰布施,财施,无畏施,法施之大行也。二、尸罗波罗蜜。尸罗,译曰戒,在家出家小乘大乘等之一切戒行也。三、羼提波罗蜜。羼提,译曰忍辱,忍受一切有情骂辱击打等,及非情寒热饥渴等之大行也。四、毗梨耶波罗蜜。毗梨耶,译曰精进,精励身心进修前后之五波罗蜜也。五、禅波罗蜜。禅者禅那之略,译曰惟修,新曰静虑。又名三昧,译作定。思惟真理定止散乱之心之要法也。有四禅八定乃至百八三昧等之别。六、般若波罗蜜。般若,译曰智慧,通达诸法之智及断惑证理之慧也。菩萨修此六法,究竟自利利他之大行,到涅槃之彼岸,故称六波罗蜜。见法界次第下之上(梵名出次条)。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生处】
1.生长的地方。 2.指聚集之处。 3.佛教谓转世轮回之处。 4.指转生之处。 5.产地。

【在意 】留心,注意

【安立】
 (术语)安置建立之义。无量寿经上曰:‘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俱舍论十一曰:‘安立器世间。’唯识论八曰:‘安立真如。’胜鬘宝窟上末曰:‘安立者,始建曰安,终成为立。’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安立】
  安立亦名成立,谓菩萨由后得智,于所通达诸法境界,能立正教,令他修行也。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编)】

【无上正真道】
 (术语)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Anuttara samyaksam%bodhi之古译。无量寿经上曰:‘时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意。’又曰:‘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豪姓】
指豪门大族。

【刹帝利】
 印度四姓阶级之第二,华译田主,或王种。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四事】
 (名数)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也。或房舍,衣服,饮食,汤药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衣服卧具饮食医药。’无量寿经下曰:‘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盂兰盆经疏上曰:‘年年僧自恣日,四事供养三尊。’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口气香洁如优钵罗华,身诸毛孔出旃檀香,其香普熏无量世界。容色端正,相好殊妙。其手常出无尽之宝。衣服、饮食、珍妙华香,缯盖幢幡庄严之具,如是等事超诸天人,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末学解说】:

法藏比丘在说法时,口气醇香妙洁犹如优钵罗花,身上的各个毛孔也会发出旃檀香气,这些香味能够普熏到无量世界,使无量世界也弥漫着这股香气
法藏比丘的面容端正,相貌殊胜庄严美妙。他的双手经常化出无尽的宝藏,衣服、饮食、珍珠妙华、缯盖幢幡等庄严的用具,像这样的神通奇妙之事法藏比丘已经超过了天人们,法藏比丘对于一切法而得大自在,在世间善巧的度化众生

【缯盖】
 (物名)以绢布所作之大盖。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幢幡】
 (物名)幢幡皆为旌旗之属。梵语驮缚若Dhvaja,译曰幢,梵语波吒迦Pat!a%ka,译曰幡。竿柱高秀,头安宝珠,以种种之彩帛庄严之者曰幢。长帛下垂者曰幡。又自幢竿垂幢曰幢幡。观无量寿经曰:‘幢幡无量宝盖。’瑜只经拾古钞上曰:‘幡者悬于龙头之幢也,旗竿头安宝珠云幢旗,幡竿头置龙头云金刚幡也。’(参见:幢)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8

主题

6594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82

[忍辱勋章]

19#
 楼主| 发表于 2021-6-9 22:10: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1-6-11 21:28 编辑

(接续楼上,本楼层用时约2小时50分)


六、世尊开始介绍极乐世界的美妙殊胜

1.法藏比丘在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佛道已有十劫

【阿难白佛:“法藏菩萨,为已成佛而取灭度?为未成佛?为今现在?”】

【末学解说】:

阿难尊者问释迦牟尼佛:法藏比丘现在是成佛后已经涅槃了?还是尚未成佛?还是现在正以佛身度化众生?



【佛告阿难:“法藏菩萨,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去此十万亿刹。其佛世界,名曰安乐。”】

【末学解说】:

佛告诉阿难:法藏菩萨,现在已经成佛,现在正在西方,离这里有十万亿刹。法藏比丘的佛国名称是:安乐



【阿难又问:“其佛成道已来,为经几时?”】

【末学解说】:

阿难又问:法藏比丘成就佛道以来,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佛言:“成佛已来,凡历十劫。】

【末学解说】:

佛说:法藏比丘成佛以来,已经经过了十劫。



2.极乐佛国全都用七宝自然合成,无有高山河流大海,也无有三恶道,一年四季都是常温

其佛国土,自然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码碯合成为地,恢廓旷荡不可限极,悉相杂厕转相间入,光赫煜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踰十方一切世界,众宝中精,其宝犹如第六天宝。又其国土,无须弥山及金刚围一切诸山,亦无大海小海、溪渠井谷,佛神力故欲见则见;亦无地狱、饿鬼、畜生诸难之趣;亦无四时春秋冬夏,不寒不热,常和调适。”】

【末学解说】:

法藏比丘建造的佛国净土,自然都是用七宝合成,用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码碯合成的地面,看上去整个地面宽阔广大而没有边际,七种珍宝互相交错着一一铺就的地面所绽放出来的光明,其色彩七彩斑斓,闪耀夺目,相互辉映又深奥玄妙,新奇美丽,他所显现的清净庄严超过了十方一切诸佛世界,那里的珍宝全都是珍宝中的极品,是最精巧的,就犹如欲界中最高天——第六天中的珍宝一样精致

法藏比丘建造的佛国净土,没有须弥山,也没有铁围山等一切诸山,也没有大海小海、小溪、沟渠、山谷石井等,如果想要见到这些山脉大海山渠,可以借着佛的威神力,那么山川大海小溪沟渠自然就能幻化可见;

不仅如此,法藏比丘建立的佛国净土也没有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趣,一年之中也没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别,整个佛国净土四季都是不冷不热,温度刚刚适宜,令人非常的舒服惬意

【恢廓】宽阔  ——摘自汉典

【旷荡】空阔宽广;广大  ——摘自汉典

【杂厕】
杂错、纷乱。 ——摘自汉典

【相间 】相互隔开;间隔  ——摘自汉典

【光赫 】
光辉显赫。  ——摘自汉典

【煜烁】
 光彩闪耀。  ——摘自汉典

【 微妙】深奥玄妙  ——摘自汉典

【奇丽】新奇美丽  ——摘自汉典

【第六天】
 (界名)欲界之天有六重,他化自在天位于第六,因而谓为第六天。是欲界之顶上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须弥山】
 华译妙高山,因此山是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所以称妙,诸山不能与之相比,所以称高。又高有八万四千由旬,阔有八万四千由旬,为诸山之王,故得名妙高。此山为一小世界的中心,山形上下皆大,中央独小,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在金山之外有碱海,碱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四大部洲即在此碱海的四方。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金刚围山】
 (杂名)即铁围山也。铁性坚固,故云金刚。无量寿经下曰:‘金刚围山,须弥山王,大小诸山。’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3.极乐佛国的众生都依自己的业力果报而居住在极乐世界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若彼国土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及忉利天,依何而住?”

【末学解说】:

这时,阿难问世尊:世尊,在法藏比丘建造的那个佛国净土中没有须弥山,那四天王和忉利天的众生住在那里呢?



【佛语阿难:“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皆依何住?”】

【末学解说】:

世尊反问阿难:第三炎天,甚至是色究竟天,他们是依靠什么而居住的呢?

【第三炎天】
 欲界第三重天,名炎天,也叫夜摩天。

【色究竟天】
 (界名)梵名阿迦尼吒天Akanis!t!ha,色界十八天之一。为色界天之最顶,故名色究竟。(参见:三界)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阿难白佛:“行业果报,不可思议。”】

【末学解说】:
阿难回答世尊: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累劫的业力而得到不一样果报,根据自己各自的果报而居住在不同层次的天上,所以因果业报真的是不可思议



【佛语阿难:“行业果报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其诸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之地,故能尔耳!”】

【末学解说】:

世尊告诉阿难:因果业报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也不可思议,极乐世界那里的众生都是因为自己累积的功德和修善的力量,才能来到极乐世界并居住在那里

【功德】
 功是指善行,德是指善心。又世人拜佛诵经布施供养等,都叫功德。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善力】
 1.修善的力量,2.由善而得的力量。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阿难白佛:“我不疑此法,但为将来众生,欲除其疑惑,故问斯义。”】

【末学解说】:

阿难对世尊说:世尊,我是深信因果业报的,毫不怀疑善心善报,恶心恶报,但是为了将来愚痴的众生,能够解除他们的疑虑,所以才请教佛陀演说这个问题



4.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释迦牟尼佛就是昼夜不停说,在一劫中也说不完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或有佛光照于七尺,或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转倍乃至照一佛刹。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塗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

【末学解说】:

佛告诉阿难:无量寿佛,其身上所显露的威神光明是最尊贵最第一的,其他佛身上所发出的光明都不能与之相比,因为无量寿佛所发出的光明能照彻到百佛世界,千佛世界,也可以照到东方如恒河沙多的诸佛刹土,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世界都能照彻到

有的佛光只能够照到七尺,有的能够照到一由旬,有的能够照到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这样成倍增上乃至可以照到整个佛国净土

因为无量寿佛光明无限,所以又称为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如果有众生有幸遇到无量光佛的佛光照彻,那么就能消除贪嗔痴三毒,身心变得柔软,内心时时欢欣喜悦,使整个人都安住在善心善念之中

如果有众生处在三恶道中受极大的痛苦,见到无量寿佛的佛光,都能脱离三道之苦从此不复再有苦恼,等到寿终之后都能蒙佛力解脱自在

【威神】
 (术语)威势勇猛,不可测度也。无量寿经下曰:‘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胜鬘宝窟中本曰:‘外使物畏,目之为威。内难测度,称之曰神。’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光明】
 (术语)自莹谓之光,照物谓之明。有二用:一者破闇,二者现法。佛之光明者,智慧之相也。探玄记三曰:‘光明亦二义:一是照闇义,二是现法义。’往生论注下曰:‘佛光明,是智慧相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由旬】
 印度计里程的数目,每由旬有三十里、四十里、五十里、六十里的四种说法,但说四十里为一由旬者居多。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佛刹】
 (术语)Budhaks!etra,刹者土之义,佛刹者佛土佛国也。大乘义章十九曰:‘刹,是其天竺人语,此方无翻,盖乃处处之别名也。’慧苑音义上曰:‘刹,具正云纥差怛罗,此曰土田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三垢】
 三毒的别名,即贪、嗔、痴。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无量寿佛光明显赫,照曜十方诸佛国土,莫不闻焉。不但我今称其光明,一切诸佛、声闻、缘觉、诸菩萨众,咸共叹誉亦复如是。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为诸菩萨、声闻之众,所共叹誉,称其功德;至其然后得佛道时,普为十方诸佛菩萨,叹其光明,亦如今也。”】

【末学解说】:

无量寿佛光明炽盛,声名显著,照耀十方世界诸佛国土,十方世界众生都无人不听闻过
不但我(释迦牟尼佛)今天在这称赞无量寿佛的光明,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声闻、缘觉众生、以及所有的菩萨们,都在同声赞叹无量寿佛

如果有众生听闻无量寿佛的光明和大威神力功德,日夜不断至心持诵无量寿佛的名号,那么就能随着自己的愿望投生无量寿佛的佛国净土
这些众生被所有的菩萨和声闻缘觉众生所共同赞叹,都称赞其至心念佛的功德;等到有一天那些众生都成佛时,他们也被十方诸佛菩萨共同赞叹其所发出的光明,就像今天赞叹无量寿佛的无量光明一样

【显赫 】
权势、名声等盛大显著的



【佛言:“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未能尽!”】

【末学解说】:

释迦牟尼佛继续对阿难说:我在此说无量寿佛的光明威神功德,以及无量寿佛的崇高雄伟、殊胜美妙,就是不分昼夜的说,用一劫的时间也说不完

【巍巍】
崇高雄伟的样子。

【昼夜】白昼与夜晚
不分昼夜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8

主题

6594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82

[忍辱勋章]

20#
 楼主| 发表于 2021-6-10 21:24: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1-6-11 21:37 编辑

(接续楼上,20楼--21楼用时共约3.5小时)


5.无量寿佛的寿命不可称计,投生在那里的众生寿命也不可称计

【佛语阿难:“又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汝宁知乎?假使十方世界无量众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声闻、缘觉,都共集会,禅思一心,竭其智力,于百千万劫悉共推算,计其寿命长远之数,不能穷尽知其限极。声闻、菩萨、天人之众,寿命长短亦复如是,非算数譬喻所能知也。又声闻、菩萨,其数难量不可称说,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

【末学解说】:

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无量寿佛的寿命有多长是难以计算的,这些你知道吗?假使十方世界无量众生都是身为人身,而且这些人都能成就声闻、缘觉菩萨,而且共同集会在一处,各自一心思维寂静,就算用尽他们的智慧,在百千万劫中共同推算无量寿佛的寿命到底有多长,最终也是无法知道这个答案。

在无量寿佛的佛国净土,那里的声闻、菩萨,以及天人们的寿命长短,也是不能用算数来计算就能知道的。而且那里的佛国世界中声闻、菩萨们数量众多,无法用数字来说清楚,而且他们自在彻见事理的智慧都很通晓透彻,他们能自在的运用神威力,能够把持、控制十方一切世界

【禅思】
 (术语)禅为梵语禅那之略,寂静之义,思惟寂静,谓之禅思。即禅定也。无量寿经下曰:‘禅思一心。’释门归敬仪中曰:‘乐礼拜者,又以禅思为坐睡。’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竭】
 ◎ 尽,用尽通宵

【神智】
 (术语)自在彻见事理之智慧曰神智。无量寿经上曰:‘神智洞达。’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洞达】 通晓;透彻

【威力】
⒈一种强劲而让人畏惧的力量

【掌中】
手掌中。
喻控制的范围内。犹言掌握之中。



6.往生到无量寿佛佛国净土的众生多得不能用任何计数能算出来的

【佛语阿难:“彼佛初会,声闻众数不可称计,菩萨亦然。如大目揵连,百千万亿无量无数,于阿僧祇那由他劫,乃至灭度,悉共计校,不能究了多少之数。譬如大海深广无量,假使有人,析其一毛以为百分,以一分毛沾取一渧。于意云何?其所渧者,于彼大海,何所为多?”】

【末学解说】:

佛告诉阿难:无量寿佛在刚开始为众生演说佛法的法会上,声闻乘者的人数就不可计数,菩萨们的数量也多得无法计数,就是用百千万亿无数无量如大目揵连这样的弟子,就是用这些人在无数劫期间甚至到他们涅槃全部都去计算无量寿佛佛国中初次法会时的声闻和菩萨们,也是不能计算出到底有多少人数
譬如大海的深邃和宽广是无量无边,没有边际,如果有人把一根汗毛分开成一百份,用其中的一根汗毛去沾取大海中的一滴水,你想想,结果会怎样?他所沾到的水,相比玉广阔无垠的大海中的水来说,哪一个多?

【初会】
 (杂语)法会之初度也。无量寿经上曰:‘彼佛初会,声闻众数不可称计,菩萨亦然。’弥陀佛之初会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阿僧祇】
 华译为无央数,是多到没有数目可以计算的意思。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析】
分开 ——摘自汉典



【阿难白佛:“彼所渧水,比于大海多少之量,非巧历算数、言辞譬类所能知也。”】
【末学解说】:
阿难回答:用百分之一汗毛所沾到的水与大海中的水相比,根本就不是那些精于历算的人用算数、言辞或者譬喻所能知道的

【巧历】
精于历算的人——摘自汉典



【佛语阿难:“如目连等,于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计彼初会声闻、菩萨,所知数者犹如一渧,其所不知如大海水。】

【末学解说】:

释迦牟尼佛对阿难说:就像大目揵连,用百千万亿劫的时间,去计算无量寿佛刚讲法时参加法会的声闻、菩萨的数量,他所计算出来的人数就如这汗毛沾到的一滴水一样,他所没有计算出来的就像大海中的水一样不知道真实数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5-4 01:12 , Processed in 0.0930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