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焰光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完成] 佛弟子(焰光明),[每日一段.佛经跟读] 记录帖

[复制链接]

392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458

[布施勋章]

21#
 楼主| 发表于 2020-7-4 10:38:02 | 只看该作者
优婆塞戒经


善男子。
若有人能净身口意。乐处空闲若窟若山树林空舍。不乐愦闹贪着卧具。不乐听说世间之事。不乐贪欲嗔恚愚痴。先语软语常乐出家。教化众生。所有烦恼轻微软薄离恶觉观。见怨修慈乐说定报。心若逸乱生怖愧悔。见邪定者为说罪过。善化众生置正定中。
善男子。有是相者。当知是人则能供养禅波罗蜜


摘自:如何供养六波罗蜜~优婆塞戒经


----------


[学习记录]


(佛陀说)善男子,

如果有人能清净身口意三业(受持戒律不犯众恶),乐于在空闲处山林树林以及空置的房舍中居住
不喜欢混乱喧闹不贪着世俗[卧具](床榻被褥等,因为容易引发懈怠散乱),不喜欢听闻和论说世间的琐事,不随顺贪欲嗔恚愚痴的习气行事
能先出言问候众生及说柔软语,恒常乐于出家修行,教化众生;所有的烦恼都很轻微柔软不厚重,能远离[贪嗔痴]三种妨碍禅定导致轮回的恶[觉观]
(觉,寻求推度之意,即对事理之粗略思考;观,即细心思惟诸法名义等之精神作用)(粗思名觉,细思名观。二者皆为妨定心者。因此觉观之有无而判定心之浅深。)
遇到有怨结的众生能修习慈心对待,乐于为人解说造业必定受报;觉察自心生(升)起放逸散乱,随即感到惭愧恐怖后悔
如果有众生修行不能解脱的外道禅定或非定法,就为讲说会导致的罪业过患;能善巧方便的教化众生,令安住在佛法正确的禅定中(如法修行,生发智慧)

善男子,有能这样来修行的,应当知道此人能供养禅波罗蜜(注:供养有财供养和法供养等,这里侧重指[法供养],即以清净身口意,如理如法的精进修行)


————


分享关于修行[禅波罗蜜]功德利益的经文,详见 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波罗蜜的功德~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二种观行[禅波罗蜜]得大利益。菩萨应修[禅波罗蜜]。
何等十二。


一者禅定。能灭一切诸烦恼染。菩萨应修禅波罗蜜。常无分别心故。
二者禅定。心住寂静念不散乱。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不取诸境界故。
三者禅定。心无所著能满诸行。菩萨应修禅波罗蜜。能过三界故。
四者禅定。能出世间不着诸有。菩萨应修禅波罗蜜。过世间故。
五者禅定。能观胜法心无疲惓。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不以为足故。
六者禅定。柔软自在不随禅生。菩萨应修禅波罗蜜。自在转诸禅故。
七者禅定。得无相心不见诸物。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以离诸相故。
八者禅定。心净能照无量境界。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以过有量诸三昧等呵责过故。
九者禅定。能灭观心不见能观。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以得寂静心故。
十者禅定。证柔软心灭诸觉观。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以得调伏心故。
十一者禅定。心能寂灭一观诸根不动。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以得降伏不善根故。
十二者禅定。心能于诸法中有大方便。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以能不舍大菩提心故。


何以故。以诸菩萨住[禅波罗蜜]故。不起[憍慢心]。住[禅波罗蜜]故。不起[邪见心]。住[禅波罗蜜]故。不起[憎爱心]。是故诸菩萨能降一切学诸[禅定]声闻辟支佛外道梵行入[禅三昧]者。

善男子。是名菩萨十二种修行[禅波罗蜜]得大利益。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相关阅读:菩萨行者,如何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波罗蜜? ~ 思益梵天所问经


-----------


【禅波罗密】
法界次第云:‘禅秦言思惟修,一切摄心系念,学诸三昧,皆名思惟修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
世间禅 世间禅者,谓根本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即是凡夫所行禅。
出世间禅 出世间禅者,复有二种:一出世间禅,二出世间上上禅。
一、出世间禅 出世间禅者,谓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九想、八念、十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练禅、十四变化,愿智顶禅、无诤三昧、三三昧、师子奋迅三昧、乃至三明、六通、如是等禅,皆是出世间禅,亦名二乘共禅。
二、出世间上上禅 出世间上上禅者,谓自性等九种大禅,首楞严等百八三昧,诸佛不动等百二十三昧,皆出世间上上禅,一名不共禅,不与凡夫二乘共也。
若菩萨以质直清净心,修如是等禅,名之为禅。
‘波罗密’波罗密者,翻名如前。若菩萨能于诸禅中,具修五种心,是时禅定名波罗密。何等五?一者知禅实相,不乱不昧,而能遍修诸禅。余四心如檀中分别。菩萨若能如是,于所得禅中,具修此五心者,随所入禅,因中说果,皆具三义。是以菩萨所修禅定,皆名行禅波罗密。若至无上菩提佛果,方是禅波罗密具足成就。
FROM:【《佛学次第统编》杨卓 编】

【卧具】
(地名)卧时之资具。床榻被褥等。智度论三十曰:“卧具者,床榻被褥帏帐枕等。”【又】四分律名三衣袈裟曰卧具,十诵律曰敷具,从其形似而为名也。萨婆多论五曰:“敷具者,衣名也。”行事钞中之二曰:“言卧具者,是三衣也。即三衣总名卧具,犹如此方被之相,故取通号。”同下之一曰:“此袈裟色,从色得名。(中略)若据此土所翻,通名为卧具。”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恶觉】
(术语)恶之思想。有八种之别。大乘义章五末曰:“邪心思想,名之为觉。违正理,故称为恶。恶觉不同,离分有八。”止观五之四曰:“八风恶觉,所不能入。”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三恶觉】
﹝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觉即知觉。宗镜录云:若唯修事定,但习世禅,虽曰修行,犹生恶觉,以不制意地,未断其原故也。经云:一切凡夫,虽善护身心,犹故生于三种恶觉。是也。
[一、欲觉],欲即贪欲,谓一切凡夫之人,不了五尘过患,而于顺情之境,种种贪求,而生恶觉,故名恶觉。(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恚觉],恚即嗔恚,谓一切凡夫之人,不了五尘过患,而于违情之境,种种忿怒,而生恶觉,故名恚觉。
[三、害觉],谓一切凡夫之人,常为觉观怨贼之所侵害,故名害觉。(觉观者,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曰观。)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觉观】
(术语)新译去寻伺,旧译云觉观。粗思名觉,细思名观。二者皆为妨定心者。因此觉观之有无而判定心之浅深。
智度论二十三曰:“是觉观挠乱三昧,以是故说此二事。虽善而是三昧贼,难可舍离。(中略)粗心相名觉,细心相名观。”
往生要集中本曰:“愿除灭我粗动觉观心。”
【又】觉与观者为发言语之因,离觉观之心,则无言语。
维摩经弟子品曰:“法无名字,言语断故。法无有说,离觉观故。”肇注曰:“觉观粗心,言语之本。”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2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458

[布施勋章]

22#
 楼主| 发表于 2020-7-5 09:17:16 | 只看该作者
优婆塞戒经


善男子。
若有人能净身口意。悉学一切世间之事。于贪嗔痴心不贪乐。不狂不乱怜愍众生。善能供养父母师长和上长老耆旧有德。修不放逸先语软语不诳众生。能分别说邪道正道及善恶报。常乐寂静出家修道。能以世事用教众生。见学胜已不生妒心。自胜他人不生憍慢。受苦不忧受乐不喜。
善男子。有是相者。当知是人则能供养般若波罗蜜


摘自:如何供养六波罗蜜~优婆塞戒经


----------


[学习记录]


(佛陀说)善男子,

如果有人能清净身口意三业,遍学一切世间之事,而内心没有贪嗔痴的习气,不贪世事也不乐著,心不狂乱怜悯众生
能好好供养父母师长、和上(即和尚,吾师的意思,是僧徒对其亲教师的尊称)、年老德高,道行深湛的比丘及老者
自己精进修行不放逸身心,遇到众生能先行问候,说柔软语而不欺骗众生,能随众生的根器次第,分别为说什么邪道什么是正道,以及相应会召感何种果报(相关阅读:造何种恶业会有何种果报? ~ 地藏王菩萨本愿经
恒常身心寂静乐于出家修道,能以所学的世事(例如世间的医术算术美术等)教导众生(以四摄法逐渐引导令入佛法正道)
见到别人所学胜过自己,不生嫉妒心;自己所学胜过别人,不生憍慢自大的心(注:谦卑谦下之心,是很重要的心法,是大悲佛心的相貌之一,详见 您懂咒吗? 请看[观世音菩萨]谈[陀罗尼相貌]
(能以智慧观照世间一切都是幻化,所以)处于逆境困苦不抗拒不忧愁,处于顺境不堕入不喜乐(不为外境所转)

善男子,有能这样修行的,应当知道此人能供养般若波罗蜜(注:供养有财供养和法供养等,这里侧重指[法供养],即以清净身口意,如理如法的精进修行)


————


分享关于修行[般若波罗蜜]功德利益的经文,详见 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波罗蜜的功德~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二种观。修行[般若波罗蜜]得大利益。菩萨应修[慧波罗蜜]。
何等十二。


一者般若。远离诸垢能发光明。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离诸黑暗法故。
二者般若。悉能觉了诸暗障碍。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照除烦恼稠林故。
三者般若。能放一切智慧光明。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离一切诸无智故。
四者般若。如犁耕地除诸草秽。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拔诸无明根本故。
五者般若。如利铁钩随意琢斫。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钩断诸爱网故。
六者般若。如金刚杵不为一切诸物所坏。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破碎烦恼山故。
七者般若。如大日轮离诸云翳。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干竭一切烦恼诸淤泥故。
八者般若。如大火聚烧诸秽草。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焚烧业烦恼树故。
九者般若。如摩尼珠能照一切。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无暗心不迷诸法故。
十者般若。能住寂灭究竟实际。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无所有故。
十一者般若。能灭有相心无分别。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无相故。
十二者般若。能成无愿心无求乐。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过三界故。


善男子。是名菩萨十二种修行[般若波罗蜜]得大利益。


相关阅读:菩萨行者,如何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波罗蜜? ~ 思益梵天所问经


-----------


【般若波罗蜜】
梵语 prajn~a^-pa^ramita^。又作般若波罗蜜多、般罗若波罗蜜。意译作慧到彼岸、智度、明度、普智度无极。或称慧波罗蜜多、智慧波罗蜜。为六波罗蜜之一,十波罗蜜之一。即照了诸法实相,而穷尽一切智慧之边际,度生死此岸至涅槃彼岸之菩萨大慧,称为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为六波罗蜜之根本,一切善法之渊源,故又称诸佛之母。般若即慧,声闻、缘觉虽有所得,然彼等唯求速趣涅槃,不穷智之边际,故不能得般若波罗蜜;唯菩萨求一切智,遂以之达于彼岸,称具足般若波罗蜜。此般若波罗蜜于成佛时转为一切种智,故般若波罗蜜不属于佛,不属于声闻、辟支佛,亦不属于凡夫,唯属于菩萨。关于般若波罗蜜之自性,大智度论卷十一举出多种说法。
 又大乘庄严经论卷八详述般若波罗蜜之自性、因、果、业、相应及其品类,谓般若波罗蜜以正择出世间之法为其自性,以定持为其因,以获得善解脱为其果,以无上正择为其命,以正说正法为其业,以一切法之上首为其相应,以世间、出世间、大出世间为其品类。关于般若波罗蜜之修习法,诸经所举甚多,如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四举出五法,大乘宝云经卷二举出十法,另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七波罗蜜多品、大智度论卷四、大品般若经卷八散花品等亦有述说。又诸经中亦多赞叹般若波罗蜜,及其异名者。(大品般若经卷十四佛母品、六度集经卷八、放光般若经卷四摩诃衍品、大智度论卷十八、卷四十三)((参见:般若)4301)p4304
FROM:【佛光大辞典】

【和尚】(即和上)
吾师的意思,是僧徒对其亲教师的尊称。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长老】
(术语)通称道高腊长之比丘。如长老舍利弗,长老须菩提等。汉书外戚传曰:“近世之事,语尚在长老之耳。”增一阿含经曰:“阿难白世尊:如何比丘当云何自称名号?世尊告曰:若小比丘向大比丘称长老,大比丘称小比丘称名字。”十诵律曰:“佛言:从今下座比丘唤上座言长老,尔时但唤长老不便。佛言:从今唤长老某甲,如唤长老舍利弗长老目犍连。”金刚经纂要上曰:“长老者德长年老,唐译曰具寿,寿即是命。魏译曰慧命,以慧为命。”【又】(职位)禅家称住持之僧为长老。敕修清规住持章曰:“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祖庭事苑曰:“今禅宗住持之者必呼长老。”行事钞下二之二曰:“毗尼母云:五十夏已去,一切沙门国王之所尊敬,是耆宿长老。”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耆旧】
又作长老、老宿、耆宿。即年老德高,道行深湛之老者。
集异门足论卷四,谓有生年之尊长耆旧,称为生年上座。毗尼母经则谓法腊过五十以上,且为国王、长者、出家人所尊重者称为耆旧长宿。
又敕修百丈清规大众章日用规范条(大四八·一一四五下):“古云:‘衩袒登溷,草履游山,莫践法堂,回互耆旧。’”(敕修百丈清规住持章迁化祭次条、禅林象器笺称呼门)p4288
FROM:【佛光大辞典】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2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458

[布施勋章]

23#
 楼主| 发表于 2020-7-6 14:45:25 | 只看该作者
思益梵天所问经~


梵天。菩萨有四法。 [善知方便]。何等四。
一者[顺众生意]。
二者[于他功德][起随喜心]。
三者[悔过除罪]。
四者[劝请诸佛]。
是为四。



摘自:如何[世世不失菩提之心] [善知方便] [善化众生]?


------------


[学习记录]

梵天,菩萨有四法,【善知方便】(能善于知道度化众生的种种方便法),是哪四法呢?

一是不违逆众生([广结善缘,避免结恶]),能随顺众生的心意,柔和的加以引导
(注:对应[普贤十愿]之一的「恒顺众生」)

二是对别人学佛、实证的一切功德,起随喜心
(注:对应[普贤十愿]之一的「随喜功德」)

三是能好好深入的忏悔累世的业障罪过
(注:对应[普贤十愿]之一的「忏悔业障」)

四是能[礼请佛菩萨,或法师,或善知识,转动佛法的法轮];能[请求诸佛菩萨和一切善知识长久住世,宣扬正法]
(注:对应[普贤十愿]中的「请转法轮」「请佛住世」。   相关阅读:「普贤十愿」之「请佛住世」

以上就是四种具体的方法


-----------


【劝请】
劝请有二:一者谓十方世界有佛将入涅槃者,劝请住世利济众生;二者谓十方世界有佛初成正觉者,劝请转法轮度诸众生。虽不面见诸佛,而虔心劝请,以达归敬之诚,是为劝请。(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随喜】
谓随他修习善因,喜他得成善果,是为随喜。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2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458

[布施勋章]

24#
 楼主| 发表于 2020-7-7 10:46:50 | 只看该作者
思益梵天所问经~


梵天。菩萨有四法。 [善化众生]。何等四。
一者[常求利安众生]。
二者[自舍己乐]。
三者[心和忍辱]。
四者[除舍憍慢]。
是为四。


摘自:如何[世世不失菩提之心] [善知方便] [善化众生]?


----------


[学习记录]


梵天,菩萨有四法,能[善于教化众生],是哪四种呢?

一是,恒常都只想到利益和安乐众生。

二是,胸怀广大,没有私欲,不为自己求安乐。

三是,内心柔和,能忍辱。

(注:1关于修行忍辱的功德,  2[忍][辱]的具体内容,  3如何修行忍辱,请参阅:
1 菩萨行者,如何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波罗蜜? ~ 思益梵天所问经  
2 [行菩萨道]如何修行忍辱? ~ 大方等大集经
3 [诸经辑要]如何修行忍辱?)

四是,不自高自大,不傲慢。

以上就是四法。


----------


【忍辱】
(术语)梵语羼提Ks!a%nti,译曰忍辱,忍受诸侮辱恼害而无恚恨也,六波罗蜜之一。法界次第下之上曰:“羼提,秦言忍辱。内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维摩经佛国品曰:“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注“肇曰:忍辱和颜,故系以容相,而岂直形报而已。”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憍慢】
(术语)烦恼名。五上分结之一。自高凌物之心也。
大乘义章五末曰:“自举凌物,称曰憍慢。”
俱舍论四曰:“慢对他心举,憍由染自法,心高无所顾。”
大集经二十曰:“摧憍慢山,拔生死树。”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2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458

[布施勋章]

25#
 楼主| 发表于 2020-7-8 11:47:52 | 只看该作者
思益梵天所问经~


梵天。菩萨有四法。 [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何等四。
一者[常忆念佛]。
二者[所作功德][常为菩提]。
三者[亲近善知识]。
四者[称扬大乘]。
是为四。


摘自:如何[世世不失菩提之心] [善知方便] [善化众生]?


----------


[学习记录]


梵天,菩萨有四法,能世世不忘失菩提之心,是哪四种呢?


一是,时时忆佛念佛,最终必能见佛成佛,圆满菩提。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详见 楞严经卷五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二是所作的功德,恒常都回向成佛。

(【佛因为因地发愿俱足智慧,所以得佛果,所以我们当以佛愿为愿,回向无上菩提,就是发心成佛】
--详见 该怎么回向?何谓[无上回向]? ~ 大集譬喻王经


三是亲近善知识,能长养菩提心。

(【善男子。善知识者。
......
能显示菩提路。
能令安住不放逸。
能引至修行处。
能清净一切智性道。
能令增长智慧眼。
能令长养菩提心
.......
(节录自 【善知识】 ~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华严)  )


四是称赞宣扬大乘佛法僧三宝的功德,能快速增长菩提种子。

(【善男子。夫菩提者有四种子。
一者不贪财物。
二者不惜身命。
三者修行忍辱。
四者怜愍众生。

善男子。增长如是菩提种子。复有五事。
一者于己身中不生轻想言我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二者自身受苦心不厌悔。
三者勤行精进不休不息。
四者救济众生无量苦恼。
五者常赞三宝微妙功德
有智之人修菩提时。常当修集如是五事。增长炽然菩提种子。】
(详见  如何增长菩提种子? ~ 优婆塞戒经:应常赞三宝微妙功德  )


以上是菩萨四法。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2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458

[布施勋章]

26#
 楼主| 发表于 2020-7-9 07:11:50 | 只看该作者
瑜伽师地论~


[愚夫]有四种相。
一[不作善作]。
(附注:不做好事,[作]通[做])
二[作于恶作]。 (附注:经常做坏事)
三[二种杂作]。 (附注:善恶参杂也是愚痴的象征)
四[虽复一向作于善作而于善作不如实知]。
(附注:虽然常做好事,但是不明白善恶和解脱轮回的详细道理)

又有四种愚夫之相。
一[不决定慧]。 (附注:即[决定不慧],就是没有智慧)
二[邪决定慧]。 (附注:即[决定邪慧],就是充满邪见思想)
三[不起加行]。 (附注:不知道修行解脱轮回,[加行]就是入正道增上修行)
四[所作奸诈]。 (附注:行为做事奸诈狡猾)


摘自:[愚痴凡夫的特征]看看我们自己是吗? ~ 瑜伽师地论


————


[愚夫]有四种相。
(学习解说:愚痴凡夫有四个特征:)
一[不作善作]。 (善知识的解说:不做好事,[作]通[做])
(学习解说:不做好事)
二[作于恶作]。 (善知识的解说:经常做坏事)
(学习解说:经常做坏事)
三[二种杂作]。 (善知识的解说:善恶参杂也是愚痴的象征)
(学习解说:好事和坏事参杂都做)
四[虽复一向作于善作而于善作不如实知]。
(善知识的解说:虽然常做好事,但是不明白善恶和解脱轮回的详细道理)
(学习解说:虽然经常做好事,但是不能如实了解,为何要做善事的原因

学习解说的体会:善知识解说的文字简单平易近人,而道理解说的很圆满。深深随喜赞叹
学生当如是学。)


又有四种愚夫之相。
(学习解说:愚痴凡夫又有四个特征:)
一[不决定慧]。 (善知识的解说:即[决定不慧],就是没有智慧)
(学习解说:没有解脱轮回的智慧)
二[邪决定慧]。 (善知识的解说:即[决定邪慧],就是充满邪见思想)
(学习解说:邪见思想很深重,造成很深的轮回惯性)
三[不起加行]。 (善知识的解说:不知道修行解脱轮回,[加行]就是入正道增上修行)
(学习解说:不知道用功修行佛法,解脱轮回)
四[所作奸诈]。 (善知识的解说:行为做事奸诈狡猾)
(学习解说:行为做事奸诈狡猾)


深深感恩佛菩萨 善知识的法乳深恩
阿弥陀佛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2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458

[布施勋章]

27#
 楼主| 发表于 2020-7-10 14:13:55 | 只看该作者
瑜伽师地论~


又有四种愚夫之相。
一[非处欢喜]。 (附注:即欢喜非处,就是说对于正法佛法不知道欢喜,反而喜欢世俗欲乐男欢女爱)
二[非处愁忧]。 (附注:即愁忧非处,就是整天烦恼忧愁于世俗欲望)
三[决定艰辛]。 (附注:因为不知道学习佛法解脱轮回,所以必定过着辛苦烦恼的生活)
四[先不观察]。 (附注:做事情没有观察力,凡事欠缺审慎思维查察)

又有四种愚夫之相。
一[邪思构]。 (附注:常用错误或邪恶的思维去思考事情)
二[邪发起]。 (附注:常生起错误和邪恶的心念和想法)
三[设施功劳多分无果]。 (附注:做事情经常花了很多工夫却没有成果)
四[由此因缘多生愁叹。又诸愚夫多分少福运业薄劣]。
(附注:一事无成,经常哀怨感叹人生,福报少,家产事业也薄弱下劣)


摘自:[愚痴凡夫的特征]看看我们自己是吗? ~ 瑜伽师地论


————



又有四种愚夫之相。

(学习解说:愚痴凡夫又有四个特征:)
一[非处欢喜]。 (附注:即欢喜非处,就是说对于正法佛法不知道欢喜,反而喜欢世俗欲乐男欢女爱)
(学习解说:就是喜欢非处,对于能解脱轮回的佛法教导没有兴趣,而是沉迷热衷于世俗的家长里短、名利得失、男欢女爱)
二[非处愁忧]。 (附注:即愁忧非处,就是整天烦恼忧愁于世俗欲望)
(学习解说:就是愁忧非处,对于不必要发愁的地方感到忧愁,负面心念沉重,对种种世俗利益和外在名声放不下,患得患失)
三[决定艰辛]。 (附注:因为不知道学习佛法解脱轮回,所以必定过着辛苦烦恼的生活)
(学习解说:因为没有正确的佛法知见,不知道解脱轮回,所以生活就必定过得烦恼辛苦)
四[先不观察]。 (附注:做事情没有观察力,凡事欠缺审慎思维查察)
(学习解说:做事之前没有事先观察考虑的习惯,常常鲁莽行事)


又有四种愚夫之相。
(学习解说:愚痴凡夫又有四个特征:)
一[邪思构]。 (附注:常用错误或邪恶的思维去思考事情)
(学习解说:习惯用邪见邪思去考虑事情)
二[邪发起]。 (附注:常生起错误和邪恶的心念和想法)
(学习解说:习惯发起错误邪恶的心念和愿望)
三[设施功劳多分无果]。 (附注:做事情经常花了很多工夫却没有成果)
(学习解说:做事经常徒劳无功,没有成果)
四[由此因缘多生愁叹。又诸愚夫多分少福运业薄劣]。
(附注:一事无成,经常哀怨感叹人生,福报少,家产事业也薄弱下劣)
(学习解说:因为一事无成,所以就会多生忧愁慨叹,福报少运势低事业差)


深深感恩佛菩萨 善知识的法乳深恩
阿弥陀佛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2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458

[布施勋章]

28#
 楼主| 发表于 2020-7-11 10:08:55 | 只看该作者
瑜伽师地论~


复次有二种愚夫之相。何等为二。
一者[于所应求不如实知]。
二者[非所应求而反生起]。

何等名为[是所应求]。
所谓涅槃诸行永灭。而诸愚夫于当来世诸行不生。都无乐欲。于诸行生。唯有欣乐。由是因缘于所应求及诸行生所有众苦。不如实知。

(附注:解脱轮回才是众生所应该做的,可是愚痴凡夫却对解脱没有兴趣,或不努力,反而只对世俗欲乐有兴趣,所以众生对于解脱乐和世俗苦不能有深入的了解)

何等名为[非所应求而反生起]。
[非所求]者。谓[老病死]。 [非爱合会]。 [所爱别离]。 [所欲匮乏愁叹忧苦]。 [种种热恼]。彼于如是诸行生起。反生欣乐。于生为本一切行中。深起乐着。于生为本所有诸业。造作积集。由是因缘于有生苦及生为本老病死等众苦差别。不得解脱。如是名为[非所应求而反生起]。

(附注:对于生老病死等等不应该追求的[世间苦]却心生向往勤于追求,所以无法解脱)


摘自:[愚痴凡夫的特征]看看我们自己是吗? ~ 瑜伽师地论


————


复次有二种愚夫之相。何等为二。
一者[于所应求不如实知]。
二者[非所应求而反生起]。


(学习解说:愚痴凡夫还有两种特征,是哪两种呢?
一是[于所应求不如实知]
二是[非所应求而反生起])


何等名为[是所应求]。
所谓涅槃诸行永灭。而诸愚夫于当来世诸行不生。都无乐欲。于诸行生。唯有欣乐。由是因缘于所应求及诸行生所有众苦。不如实知。

(附注:解脱轮回才是众生所应该做的,可是愚痴凡夫却对解脱没有兴趣,或不努力,反而只对世俗欲乐有兴趣,所以众生对于解脱乐和世俗苦不能有深入的了解)

(学习解说:什么叫做[是所应求]。
解脱生死轮回才是众生应该追求的,但是愚痴凡夫对解脱轮回不感兴趣,而对导致轮回的种种世俗之事,心有所乐很有兴趣

因为这样的缘故,凡夫众生对于解脱的快乐和世俗带来的苦患不能深入的了解)



何等名为[非所应求而反生起]。
[非所求]者。谓[老病死]。 [非爱合会]。 [所爱别离]。 [所欲匮乏愁叹忧苦]。 [种种热恼]。彼于如是诸行生起。反生欣乐。于生为本一切行中。深起乐着。于生为本所有诸业。造作积集。由是因缘于有生苦及生为本老病死等众苦差别。不得解脱。如是名为[非所应求而反生起]。

(附注:对于生老病死等等不应该追求的[世间苦]却心生向往勤于追求,所以无法解脱)

(学习解说:什么叫作[非所应求而反生起]。
非所求,是指不应该追求。
愚痴凡夫对能引发生老病死、怨憎者会合、所爱者别离、有所求无法获得而愁叹忧心之苦、以及生起烦恼的行为,心里反而觉得快乐
对这些能导致轮回的行为深深的贪着爱乐,由此不断造恶聚集恶业,以这样的因缘就有生死轮回中显现的[出生],以及以此为根本的[老病死]等苦恼,所以不能解脱。
这就叫做[非所应求而反生起]


深深感恩佛菩萨 善知识的法乳深恩
阿弥陀佛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2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458

[布施勋章]

29#
 楼主| 发表于 2020-7-12 12:03:09 | 只看该作者
瑜伽师地论~


复次诸[外道辈]。略有[五种愚夫之相]。由彼相故堕愚夫数。谓
1.诸外道性聪慧者。犹尚不免怀[聪慧慢]。况非聪慧。是名[第一愚夫之相]
2.又诸外道多为[贪求利养恭敬][自赞毁他]。是名[第二愚夫之相]
3.又诸外道若诸圣者为说正法正教正诫。即便[违逆呵骂毁呰]。是名[第三愚夫之相]
4.又诸外道[憙自陈说][似正法论]。或开示他。是名[第四愚夫之相]
5.又诸外道虽为如来如来弟子之所降伏。亦知如来所说法律是真善说。知自法律是妄恶说。然由[我慢]增上力故。都[不信受]。乃至[不集观察因缘]。是名[第五愚夫之相]


摘自:[愚痴凡夫的特征]看看我们自己是吗? ~ 瑜伽师地论


————



[学习解说]

再有,学习外道的人,简略说有[五种愚痴凡夫的特征],因为这些特征的缘故堕入在凡夫的行列中。具体是

1,虽然学习外道的人生性聪慧,但是尚且不免怀有[聪慧慢](自恃聪慧而起的傲慢心,其实这就是凡夫心),更何况这种聪慧,不是能解脱轮回的真正智慧。这是[第一种愚痴凡夫的特征]

2,修外道者多为了贪求名闻利养以及他人的恭敬,而抬高自己、毁谤他人。这是[第二种愚痴凡夫的特征]

3,修外道者如果遇到诸贤圣为其说(能解脱轮回的)正法正教正[诫](警告,劝人警惕),则会违抗违逆,呵斥责骂,甚至毁谤侮辱。这是[第三种愚痴凡夫的特征]。

4,修行外道者喜欢陈述自己的教法见解,并当成正法那样来论义,或是为他人开示。这是[第四种愚痴凡夫的特征]。

5,修行外道者虽被佛陀和佛陀的弟子以智慧降伏,也知道佛陀所教导的佛法和戒律是[符合法界真相的纯善之说],也知道自己所奉行的教法和律仪是虚妄邪见之说,
但是因为[我慢]的习气很炽盛的缘故,对这些都[不肯信受],所以也[不会观察上面的这些现象因缘,并集合起来做出智慧的判断]。这是[第五种愚痴凡夫的特征]。


————


【毁呰】
(杂语)口毁曰呰。根本律曰:“毁訾语者,谓于他人为毁辱事。”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诫】1.警告,劝人警惕:告~。警告,劝人警惕:告~。2.文告。3.文体名:~敕。

【我慢】
(术语)梵语Asmima%na,恃我而自贡高,慢他也。唯识论四曰:“我慢者,谓倨傲恃所执我。令心高举,故名我慢。”法华经方便品曰:“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2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458

[布施勋章]

30#
 楼主| 发表于 2020-7-13 11:38:59 | 只看该作者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


摘自:您懂咒吗? 请看[观世音菩萨]谈[陀罗尼相貌]


————


观世音菩萨菩萨说:
[大慈悲心]是,
(相关阅读:分享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实修观照法何谓[四无量心] ~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平等心]是,
(相关阅读:平等

[无为心]是,
【无为】
(术语)梵语Asam%skr!ta。为者造作之义,无因缘造作,曰无为,又无生住异灭四相之造作曰无为,即真理之异名也。此无为法有三种六种之别,三无为中之择灭无为,六无为中之真如无为,是正为圣智所证之真理。曰涅槃,曰法性,曰实相,曰法界,皆无为之异名也。无量寿经上曰:“无为泥洹之道。”清信士度人经曰:“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肇论曰:“无为者,取乎虚无寂寞,妙绝于有为。”探玄记四曰:“缘所起法名曰有为,无性真理名曰无为。”华严大疏十六曰:“以有所作为,故名有为。有为是无常,无所作为,故名无为。无为即是常也。”大乘义章二曰:“释有二:一对法外四相以释,色心等法为彼法外四相所为,虚空等三不同彼故,名曰无为。二对法体四相以释,色心等法一切皆有初生次住终异后灭前后集起,评之曰为,虚空等三无彼为故,名曰无为。”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无染着心]是,
【染】
(术语)常曰染垢染污,不洁不净之义。谓执著之妄念及所执之事物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空观心]是,
(相关阅读:什么是空?  何谓[空]? ~ 大般涅槃经
【空观】
观察诸法皆空的道理。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恭敬心]是,

[卑下心]是,
【卑下】谦敬;退让。(节录自 汉典)

[无杂乱心],

[无见取心]是,
【见取】
邪心分别,名之为见。所谓身见、边见等。因见取着,故名见取。(身见者,于五阴等法,妄计为身也。边见者,于断、常二见中,随执一边也。)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无上菩提心]是,
(无上菩提心,指成佛的心。相关阅读:何谓[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上正等菩提]?如何修学?何谓[无量][无边]?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这些[心]等,就是陀罗尼的相貌(咒语、佛心的相貌),你应当依此来修行。)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4-25 18:59 , Processed in 0.0718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