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经心得] 透过《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夹杂][一门深入]等相关内容

[复制链接]

155

主题

5062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2925

[精进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2-29 11: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4-5-9 14:29 编辑

通过学习这段佛经内容

复次、曼殊室利!

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不事余天,唯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

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苾刍二百五十戒,苾刍尼五百戒。

于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

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志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

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

【善知识解说】
守戒不是容易的事情, 所以对于出家人或者在家居士应该尊敬, 如果不慎毁犯戒律, 修持药师法门就能不堕恶趣, 当然, 我们广修大乘, 所以还知道其他法门, 例如, 楞严咒, 普贤十大愿, 这些都能灭五逆重罪, 这就是广修大乘的好处, 一心念佛不是不要学其他大乘法, 只是指重心专修一门, 而且还要看个人情况不同, 智慧心力如果够, 当然质量深度也不同, 不是其他大乘佛经都不读, 就像我们虽然一心念佛, 还是要吃饭睡觉工作, 也常打妄想, 吃饭工作睡觉打妄想都不算夹杂, 读大乘经怎会是夹杂呢? 所以广读大乘佛经并不是夹杂, 和一心念佛不抵触, 因此, 观无量寿经说, 广修大乘是上品上生极乐世界的原因, 所以对于一心念佛千万不要有凡夫固执, 做任何事情, 读任何经都还能一心念佛, 这才是一心念佛, 夹不夹杂是在于心, 一心也是如此, 而广读大乘则可以让我们更智慧更圆通圆满, 更明白一心念佛
回说经文, 非人是指鬼神精魅类, 药师经里面讲到好几次恶鬼神夺人精气, 这边又一次, 可见这是真的, 只是一般人看不到,不明白, 女人临产可以念药师佛, 还有另一个法门, 就是念观世音菩萨, 法门很多, 佛菩萨为了利益众生讲了很多法门, 如果我们只是想被救度, 当然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 随众生欢喜, 不过,如果我们也发大乘菩萨心, 当然也要知道各种方法, 才好方便利益众生, 所以该广读大乘

======================================================

结合善知识的解说与清净光明专辑相关内容进行学习思维

一、关于夹杂

1.为什么会有「夹杂」之说呢?
这个说法通常用于修行上的初学者,尤其是人天善法次第的行者,仍在断恶修善的阶段,或求念佛往生者
一般凡夫众生,因为累世业障和世俗习气深重,所以,为了专注与增上修行,应该尽量减少世俗杂染,因此而有夹杂之说
真正的夹杂,指的应该是世俗妄念与习气和行为,这才是佛法正行之中的夹杂,也就是应该断除恶念与恶习
至于一切善法与善行,则都属于助行,都有助于修行,所以才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而另有一说,就是末法的净土行者,多把「专念阿弥陀佛」以外的佛法正行也视为夹杂或杂行
关于这点,同样不离佛陀所讲述「无量义经」的范畴,无量心、无量义、无量果,发心不同,果报不同
——以「法性原理」来看「夹杂」与「杂行」
什么叫做杂?  
[杂]或[夹杂]的确是最近最常误导众生的名词
[法门无量誓愿学],所以哪有杂不杂之分
只有能力够不够,愿力够不够,发心够不够的差别
所以没有所谓的[杂],而是修行次第的差别

要讲[杂],
佛菩萨最杂,什么法门都会
众生也最杂,什么乱七八糟的妄想都有
您不是要学佛吗?那就要和佛菩萨一样深入各种法门,而不是整天凡夫妄想
如果您自己觉得现在的修行功课很好,那就不杂
如果您修行过程安静不下来,那不是因为杂
那是因为凡夫妄想太多,世俗杂染太多,而不是修行太杂
是世俗杂染太杂,心念和行为的贪瞋痴太多太杂
这也是因为您的发心愿力能力还不够,所以无法超越这些世俗杂染
因此您可以调整修行,先专注在某一方法上,更专心的调伏自己的心念
不过,这不是因为所学太杂,而是妄念太杂,能力不足
——[略说]杂,夹杂

2.应以正确的心念对待「夹杂」
如果以禅宗的角度,或通达的角度来说,智者能见一切都是佛法,生活点滴中都孕藏佛法
这是说,不论善恶与是非,智者皆能见真,都能明白其中各种原理与表相,
而又不陷入执著之中,不造恶、不执善(因为执善固执而起对立心甚至仇恨),能随缘自在而不著相
所以,以这样的修行境界来说,没有「夹杂」与「杂行」的问题,因为念念都能见真、见性,能明白一切法性

再者,以真正大乘菩萨行者的次第来说,菩萨六度万行,没有所谓「夹杂」与「杂行」
而是要能转凡夫行、众生行为正行、佛法行、菩萨行、妙行
如果堕入争执,而犯了「华严经」中所说的「执一非余」(执著一种法门、方法或说法,而否定其他修行方法与说法)
那反而可能不仅障碍了自己(心量与智慧因此而局限,难以深入甚深智慧与妙行),也误导了他人,不可不慎!
就像有人能担十斤,有人则能担百斤,佛法也因此随顺众生次第而有不同法门(这也是「普贤十愿」)——以「法性原理」来看「夹杂」与「杂行」
所谓[夹杂]也是指[法门]上[方法]上,而不是说您不要深入经藏和学习各种佛法知识和戒律
就是说:如果您是初学者,还不熟练吃饭的方法,还不熟练使用筷子或刀叉
那么,当您拿筷子吃饭,您就不要用刀叉,而不是说您不可以吃桌上的各种饭菜
[夹杂]是对[方法]上来说,如上所说

另外,[夹杂]对[知见]上来说,
只要是[正知见]和[正法],这都是好食物,都应该吃都应该学习,就不是[夹杂]
[贪念]和[习气],[世俗之见]和[邪见],这些才是真正的[夹杂]
想想世俗一般人贪心不足,买车买房买表买手机,想买想拥有的东西很多很多
而且男女交往复杂见异思迁,工作上情感上都不能专心,
这些种种俗念才是修行上的夹杂

而现在许多人把[深入经藏]当作夹杂,把[正知见]当作夹杂,这不是颠倒吗?
大家要弄清楚,[夹杂]不是对[经藏]和[正知见]来说,而是对[方法]上和[俗见][邪见]来说
[世俗习气]和[俗见][邪见]以及[错误的学习方法],这些才是真正的[夹杂]
大家要弄清楚,所有能够对学习有帮助的东西都不是夹杂,如果反当夹杂,那不是颠倒吗?
如果大家没有深入经藏,能保证不被这些世俗的种种见解给误导吗?
——辨析:一门深入?!一经通,一切经通?!夹杂?

二、关于[一门深入]

1.什么是[一门深入]
所谓的[一门深入],这一门就是[佛门]
[一门深入]一词来自[楞严经]
在[楞严经]上说这一门是指[根门],[根]就是[六根]
意思是说:可以选择由六根的任何一根来当作修行中专注破除执障的一种方法——辨析:一门深入?!一经通,一切经通?!夹杂?

2.应以正确的心念对待[一门深入]
谈到[一门深入],其实这是以[方法]上来说,
不过许多人弄错了意思,把[一门]变成所学的东西只能一种,其实这是天大的错误
所谓[一门深入]只是说您可以选择除执修定的一个方法
而不是要您不要学习种种经藏和佛法知识以及菩萨万行

所以初学者一开始可以选定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
就如同[圆觉经]上讲的25种观修法,初学者可以选择自己容易契入的
但是熟练后,就可以学习其他方法,逐渐落实法门无量誓愿学,落实菩萨道,法法圆通
这样日后才能随时依照众生次第而以不同方法来帮助和解救众生

举例来说
就像我们吃饭可以选择拿筷子或刀叉或用手抓
您可以选定一种方法,这就是[楞严经]上讲的[一门]
但是这不是说您只吃一种菜或只吃饭
拿筷子或刀叉,这只是学习过程的方法,就像吃饭时选择的一种进行的方法
而吃饭当然要吃各种食物,营养才会均衡,才能有好的成长和发育

学佛也是如此,[一门]的道理是指方法上而不是只能吃一种食物
这点大家要弄清楚,才不会错解经义,造成万世佛冤

又如同穿衣服一样,难道小时候的衣服能一直穿到长大?!
我们从小到大,会随着年龄增长和成长发育而换不同大小的衣服
甚至进入社会工作之后,也会随着场合而改变衣服样式
学佛也是如此,自修时期会随着修行次第增上而改变法门
就算表法相同,心法心要也必定随次第而改变
行菩萨道阶段,也会随着普渡众生的方便而换不同的方便法门
菩萨修行从初地到十地也必定要学习菩萨万行

所以千万不要狭隘的错解了[一门深入]
既然入佛门,当知法门无量,万法唯心,切勿以少为足,画地自限

总而言之
其实[一门深入]只是就方法上来说,并不是全部
如果把[一门深入]当作全部,那其实是障碍了自己,遮蔽了自己

就像爬山,您可能需要一支拐杖来当作攀爬的辅助工具,有人则可能喜欢用绳索,或有人干脆开车
这就是所谓的[一门],它只是一种达成目的过程中的方法和工具,它不是你真正要获得的东西
这些方法和工具只是用来帮助您学习成长,增上定力和智慧

就像上山的过程,您会有不同的视野,会看到很多东西,会学到很多东西,会增广您的见闻和智慧
但是,如果您只是专注在拐杖或绳索上,那您将浪费山上的一切
因为您弄错了方向和目的,弄错了应该关注的焦点

就像有许多人到了风景区,却忙着拍照,却没有好好放松心情欣赏风景
这就弄错了方向和目的,浪费了亲身体验的机会

学佛也是如此,那个[门]只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反观自照,增上智慧
而不是死敲[门],就像死敲木鱼一样

就像之前说过的,吃饭的时候您可以选择用筷子或刀叉或汤匙
但是目的是为了吃饭,要营养均衡,而不是专注在筷子或刀叉上

所以,学佛应该藉着这个[门],这个拐杖或绳索,好好的在上山过程中综观一切体会一切
透过这一门(拐杖或绳索)的帮助,逐渐[深入经藏],这样才能[智慧如海]
——辨析:一门深入?!一经通,一切经通?!夹杂?
关于,,对[只要念佛就好][一门深入][一经通,经经通]..等,众生的种种分别执着
其实佛在经中也讲众生要念佛,,要一门深入,,但是这不是教你不要吃饭,一切事情都不干,,因为佛也讲广读大乘,,深入经藏
如果是一切事情都不干,,那是属于特别的闭关,,佛经上有设定期限,,例如,圆觉经的三净观,和,[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的念一切佛现前三昧
这种闭关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注:例如三个七天)诸行无犯而且成就一些瑞相,,就像成就楞严道场的闭关,,也是如此,稍有过失,就会失败,,修三昧没有瑞相,也不算成功

这和一般人众业缠身心不清净的念佛是两回事,,当然,如果您能舍离一切俗世,专心念佛,这样当然很好

另外,,佛陀在种种佛经上告诉我们要读诵受持为人演说,,难道都不用学了吗,不用说了吗,,
都可以丢了,,留一本就好了,,因为一经通经经通,,是这样吗,,所以不要再打迷糊仗了
我们自己如果没弄清楚,,也别误导众生呢

对于众生的种种疑惑和错误知见,要能发愿去破除,,为众生解惑,,搞清楚方便和究竟,,这样就能成就妙观察智
——[略说]只要念佛就好?一门深入?一经通经经通?

三、应当【法门无量誓愿学】,自利利他
许多修行上的初学者,或心量狭隘的修行者,总是喜欢询问或寻求最简单容易的法门
其实,烦恼无尽,法门当然就无量,烦恼不同,对治的法门就不同,烦恼有深浅,法门当然也有深浅
所以,哪来一个最简单容易又能对治一切众生一切烦恼和不同深浅的究竟法门呢?
就算有这种法门,或一般人以为就是「念佛法门」,但是,其实,就算是法门的表相表法相同,
但是实修过程中,随着修行者次第深浅的不同,其中法门的心法和深浅次第也是不同的
必定会随着修行者的根器因缘和次第,而存在不同的根本心法,或甚至表法的
所以,同样是「念佛」,有「持名」,或「忆念」,或「观相」,或「观想」,或「实相」等种种不同方法和心法
又例如:不同佛菩萨虽有各自本愿和法门,但是,对于不同众生和烦恼以及一切法和法性原理都是能通达的,所以能普渡众生
因此,如果真正想成佛,那么必定要明白一切众生性和烦恼,就要明白一切法和法性,
那么就要发起「法门无量誓愿学」,不应该再有所排斥
——「四弘誓愿」的法性原理内涵
佛陀在各种不同佛经中讲解各种法门或道理,就是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根器、心量、因缘、次第的众生
让众生都能随顺自己的根器、次第、心量、因缘,而做适当的修行,然后再随各自精进的情况而逐渐提升
所以,面对各种问题,如果我们能学习以佛陀所教导的智慧和观念知见去思考,就能逐渐开解与开悟
更能因此站在适当的高度,学习来开解众生、普渡众生,逐渐和佛陀有一样高度的圆满智慧
不论是一般凡夫重罪众生,或累世修行的菩萨行者,或学习菩萨万行的初发心菩萨行者
都有各自的方法可以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或甚至十方净土
而这些原理与相貌,只要佛弟子逐渐深入经藏与修行,就能逐渐明白
而且,在行菩萨道的过程,能随顺众生次第,引导适当的修行法门

例如:初学者学习一切善法,断恶修善,
或学习基础佛法知识,或比较简单容易学习的基础佛经(例如:十善业道经、地藏经)
这些都是可以的,都是助行、正行,都能增长善根与正知见(世俗的妄念与邪见才是修行中真正的夹杂)
如同小学、中学到大学,初学者要学的当然很多,不过,只要按部就班学习和落实即可——以「法性原理」来看「夹杂」与「杂行」
学佛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心量小,就可能只是一门专业领域的小职员,就是佛法上的自了汉
如果我们心量大,就可能成为有社会和国际影响力的大老板,成为佛法上普渡众生的大菩萨

如果没有深入经藏,明白各种基础佛法知识和基础实修方法,又如何帮助我们通达诸经和深入实修呢?
所以佛陀才会讲的那么多佛经,因为每一本佛经都是我们自己成佛过程中的重要参
考——辨析:一门深入?!一经通,一切经通?!夹杂?
如果还没成佛,,一切都只是方便,

再说,,念佛求往生,,实证念佛三昧,,又或者念佛能明白一切佛经,,这些都不是同一回事情,,不是等同的一件事情。

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很容易,,这是阿弥陀佛的愿力,,这不需要达到实证念佛三昧,,

只要信(相信弥陀和极乐世界)愿(愿意往生)行(念佛,净业三福)

再说,实证念佛三昧,,我们来说另一个东西,有些法门,初地菩萨就会了,但是要到成佛才圆满

所以从初地,二地,三地...到成佛,,都是在修同一个法门的不同状态,,最后圆满

初地能知道百法明门,,这样就能懂一切佛经了吗,,佛不是在甚深经典中说只有佛才明白吗,

所以初地当然不懂,,这样清楚了吗,,我们更是差远了
——[略说]只要念佛就好?一门深入?一经通经经通?
真正的修行,在方法上,可以先单纯,但是在见解知见上,必须要求正确和深入,所以必须深入经藏
方法上可先单纯,这是指修定方面,因为修行如果没有戒行和定力做支持,单靠「闻慧」很容易就破功
所以,在定力修持上,可以先念佛或持咒或诵经,而且单就一佛名或一咒或一经
所以,「一佛名或一咒或一经」,这是指初学者在「定力」修持上,而不是指「知见」只摄略一两本佛经

就像,我们在世俗的任何学习,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可以先只用「母语」来学习各种知识,这样可以方便我们学习
「母语」就是学习世俗知识的基础支撑,就像刚刚讲的定力,修行上,初学者也要有基础定力,来深入修行
而各种知识,就像各种经论一样,就像我们依靠母语学习各种知识,我们依靠一种定力修行而一样可以深入学习佛法正知见
而且,逐渐深入修行后,就要学习无量法门和各种三昧观行,就像我们可能学其他语言
所以,不是指不用深入经藏,不是只有读一两本经就好,就像世俗中,我们也不可能读一两本书就懂一切

再说,真善知识或假善知识,如果自己没深入经藏,没按照佛经的教导,自己能分辨吗?
所以,修行要弄清楚方法和观念的差别,更要懂修行的原理,要深入经藏,才不会乱讲一通,误人误己
——[辨析]修行知道越少越好,只须依止善知识与一两部经典,不必广研经论!?

老师慈悲教导
以前的人学佛特别容易成就,那时候人心单纯啊,心直,佛经或师父怎么教他就怎么接受,就一门心思用功去了,很快就成了。现在不一样了,

有的人你告诉他念佛就能成佛,他念着念着就开始铺路,心想,不铺路我怎么去成佛呢?念着念着又去拆桥,心想,不拆桥我怎么游过去呢?念着念着又去减肥了,心想,我这么重怎么飞升?念着念着。。。。

而这个人呢,还将他所做的这种种种种视为成佛路上的必备资粮,一定要拐许多的弯路,吃许多的苦头,才算是自己在努力学佛。因为自己看起来就是上蹿下跳忙修行忙个不停啊

一切本来现成的,只是众生心太复杂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既要一心用功,同时也要广读大乘
二者并不是矛盾的,反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修行的过程中,末学当要用心体会,实修实证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5-15 14:34 , Processed in 0.05698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