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经心得] 透过《瑜伽师地论》中“[止观次第实修]: 九种[奢摩他],四种[毗钵舍那]”,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奢摩他][毘婆舍那][三摩钵提]相关内容

[复制链接]

155

主题

5062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2925

[精进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2-18 14:4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4-5-9 14:34 编辑
若于[九种心住]中[心一境性]。是名[奢摩他品]
若于
[四种慧行]中[心一境性]。是名[毗钵舍那品]

云何名为
[九种心住]
谓有苾刍(比丘)令心
1.[内住]2.[等住]。 3.[安住]4.[近住]。5.[调顺]6.[寂静]7.[最极寂静]。8.[专注一趣]。及以9.[等持]。
如是名为[九种心住]。

云何1.[内住]
谓从外一切所缘境界。摄录其心系在于内令不散乱。此则最初系缚其心。令住于内不外散乱。故名[内住]。

云何
2.[等住]
谓即最初所系缚心。其性粗动未能令其[等住][遍住]故。次即于此所缘境界。以相续方便澄净方便。挫令微细遍摄令住。故名[等住]。


云何3.[安住]
谓若此心虽复如是[内住][等住]。然由失念于外散乱。复还摄录安置内境。故名[安住]。

云何
4.[近住]
谓彼先应如是如是亲近念住。由此念故[数数作意]内住其心。不令此心远住于外。故名[近住]。

云何
5.[调顺]
谓种种相令心散乱。所谓色声香味触相。及贪瞋痴男女等相故。彼先应取彼诸相为过患想。由如是想增上力故。于彼诸相折挫其心不令流散。故名[调顺]。


云何6.[寂静]
谓有种种欲恚害等诸恶寻思贪欲盖等诸随烦恼。令心扰动。故彼先应取彼诸法为过患想。由如是想增上力故。于诸寻思及随烦恼。止息其心不令流散。故名[寂静]。

云何名为7.[最极寂静]
谓失念故即彼二种暂现行时。随所生起诸恶寻思及随烦恼能不忍受。寻即断灭除遣变吐。是故名为[最极寂静]。

云何名为8.[专注一趣]
谓有[加行]有[功用]。无缺无间[三摩地]相续而住。是故名为[专注一趣]。

云何9.[等持]
谓[数修][数习][数多修习]为因缘故。得无[加行]无[功用]任运转道。由是因缘不由[加行]不由[功用]。心[三摩地]任运相续无散乱转。故名[等持]。

当知此中由[六种力]。方能成办[九种心住]。
一[听闻力]。
二[思惟力]。
三[忆念力]。
四[正知力]。
五[精进力]。
六[串习力]。


1.2.初由[听闻][思惟]二力。[数闻][数思]增上力故。最初[令心于内境住]。及即于此[相续方便][澄净方便][等遍安住]。
3.如是于内系缚心已。由[忆念力][数数作意]。摄录其心令不散乱[安住][近住]。
4.从此已后由[正知力]调息其心。于其[诸相][诸恶]寻思[诸随烦恼]不令流散[调顺][寂静]。
5.由[精进力]设彼二种暂现行时能不忍受。寻即断灭除遣变吐。[最极寂静][专注一趣]。
6.由[串习力][等持]成满。

即于如是[九种心住]。当知复有[四种作意]。
一[力励运转作意]。
二[有间缺运转作意]。
三[无间缺运转作意]。
四[无功用运转作意]。


1.于[内住][等住]中。有[力励运转作意]。
2.于[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中。有[有间缺运转作意]。
3.于[专注一趣]中。有[无间缺运转作意]。
4.于[等持]中。有[无功用运转作意]。

当知如是[四种作意]。于[九种心住]中是[奢摩他品]。
又即如是获得[内心奢摩他]者。于[毗钵舍那]勤修习时。
复即由是[四种作意]。方能修习[毗钵舍那]。
故此亦是[毗钵舍那品]。



云何四种[毗钵舍那]
谓有苾刍(比丘)依止[内心奢摩他]故。
于诸法中能
1.[正思择]2.[最极思择]。3.[周遍寻思]4.[周遍伺察]。
是名[四种毗钵舍那]。

云何名为能[正思择]
谓于净行所缘境界。或于善巧所缘境界。或于净惑所缘境界。能正思择尽所有性。

云何名为[最极思择]
谓即于彼所缘境界。最极思择如所有性。

云何名为
[周遍寻思]
谓即于彼所缘境界。由慧俱行有分别作意。取彼相状周遍寻思。

云何名为
[周遍伺察]
谓即于彼所缘境界。审谛推求周遍伺察。

又即如是[毗钵舍那]。由
[三门][六事差别所缘]。当知复有多种差别。

云何[三门毗钵舍那]
一[唯随相行毗钵舍那]。
二[随寻思行毗钵舍那]。
三[随伺察行毗钵舍那]。


云何名为[唯随相行毗钵舍那]
1.谓于所闻所受持法。或于教授教诫诸法。由等引地如理作意。暂尔思惟未思未量未推未察。如是名为[唯随相行毗钵舍那]。
2.若复于彼思量推察。尔时名为[随寻思行毗钵舍那]
3.若复于彼既推察已。如所安立复审观察。如是名为[随伺察行毗钵舍那]
是名[三门][毗钵舍那]。

云何
[六事差别所缘][毗钵舍那]
谓寻思时寻思六事。
一[义]。二[事]。三[相]。四[品]。五[时]。六[理]。
既寻思已复审伺察。

云何名为1.[寻思于义]。
谓正寻思[如是如是语]有[如是如是义]。如是名为[寻思于义]。

云何名为2.[寻思于事]。
谓正寻思内外二事。如是名为[寻思于事]。

云何名为3.[寻思于相]。
谓正寻思诸法二相。一者[自相]。二者[共相]。如是名为[寻思于相]。

云何名为4.[寻思于品]。
谓正寻思诸法二品。一者[黑品]。二者[白品]。寻思[黑品]过失过患。寻思[白品]功德胜利。如是名为[寻思于品]。

云何名为5.[寻思于时]。
谓正寻思[过去][未来][现在]三时。寻思如是事曾在过去世。寻思如是事当在未来世。寻思如是事今在现在世。如是名为[寻思于时]。

云何名为6.[寻思于理]。
谓正寻思四种道理。一[观待道理]。二[作用道理]。三[证成道理]。四[法尔道理]。
当知此中
1.由[观待道理]寻思世俗以为世俗。寻思胜义以为胜义。寻思因缘以为因缘。
2.由[作用道理]寻思诸法所有作用。谓[如是如是法]有[如是如是作用]。
3.由[证成道理]寻思三量。一[至教量]。二[比度量]。三[现证量]。谓正寻思如是如是义。为有[至教]不。为[现证]可得不。为应[比度]不。
4.由[法尔道理]。于如实诸法成立法性。[难思法性][安住法性][应生信解][不应思议][不应分别]。如是名为[寻思于理]。

如是[六事差别所缘][毗钵舍那]。及前[三门][毗钵舍那]。略摄一切[毗钵舍那]。

问何因缘故建立如是[六事差别毗钵舍那]。
答依[三觉]故如是建立。

何等[三觉]。
一[语义觉]。二[事边际觉]。三[如实觉]。

1.寻思义故起[语义觉]。
2.寻思其事及自相故起[事边际觉]。
3.寻思共相品时理故起[如实觉]。

修瑜伽师唯有尔所所知境界所谓语义及所知事。尽所有性如所有性。

===========================================

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相关内容:

一、关于奢摩他
奢摩他,就是静的法门,是自我安定的力量,就是寂灭
就是止观的止的工夫, 修止成定就是一般讲的禅定
最简单通俗的方法就是静坐, 其实不仅于静坐, 只要能心静都是
例如念佛,拜佛,持咒,诵经,只要能让我们心静,这些都算是
不过末法时期,众生心不清净,戒律不净,修学禅定大都容易着魔境,
所以建议戒律必须精严,并且先学楞严经咒,弄清楚50魔
其实只要工夫到家就能一念入寂
——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毗婆奢那
「奢摩他」就是「止」
「契经、应诵、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就是所谓的12部经
透过「听」「说」「意念」「知见」对12部经的通透了解,在净处中静思,心系正念相续不断,而达身心轻安的状态,这叫作「奢摩他」——「奢摩他」和「毘婆舍那」
有时候当我们忙碌的要命,最后终于结束,在这突然停下的当下,我们可能会有短暂的放空
又或者我们很久没喝水渴的要命,当喝到水的一刹那会有短暂特别明显的安定
又或者我们躺在舒适的草皮上或沙滩上,会有远离尘嚣甚至肉体的特殊安祥的感觉
又或者饿了好久后终于饱餐一顿,那一刻会有忘我的感觉

其实这短暂的放空或者安祥或者忘我,就是来自于欲望被满足的短暂当下
当下的欲望因为满足了,所以没了,而下一个欲望尚未产生,意识因为累了,所以短暂停止思维
我们平常念念相续的烦恼因此停止了
这边就是我要讲的重点,欲望止歇时候的安定,这就是[止],[止][观]的[止]
也就是佛法讲的[奢摩他],就是[静]的功夫, 也就是佛法讲的"歇即菩提"
——[止观初探]正视心识作用,由观照心念探讨"楞严经: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二、关于毘婆舍那
「毘婆舍那」就是「观」
透过「奢摩他」修止而得身心轻安,然后在内观「三摩地」定中,正思维种种心念影像,观察甚深义解,舍离凡夫心念和贪着的表相,
在「三摩地」定中万相所明白的义理中,能正思维且最细思维和正分别择取,并且最广泛思维和观察觉察心念忍乐慧见观的种种细微道理
例如:「生忍」「法忍」「无生法忍」三忍,世俗欲乐或法乐,世俗慧或解脱慧和佛慧,世俗见和佛法各种知见,以及种种观照法门
能做到这样,叫作菩萨行者能善修「毘钵舍那」观照
——「奢摩他」和「毘婆舍那」
如果我们能正观这个当下(这就是[止][观]的[观]),深入止观的功夫(就是深入当下寂静和觉照的功夫)——[止观初探]正视心识作用,由观照心念探讨"楞严经: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三、「奢摩他」与「毘婆舍那」修行者有何不同

多修习「奢摩他」止静资粮的人,就是在加行的时候常喜欢一人独处,简单清净不忙碌的安静生活,怕杂乱吵闹的人群和交际,恒常居住在安静的屋内。若以此法超越凡俗而入圣道,称为「奢摩他」行者
多修习「毘婆舍那」观行资粮的人,就是在加行的时候常喜欢读诵经论,用心思维三藏典籍,
对于一切法的个别相貌或共有相貌,反覆不断的观察。若以此法超越凡俗而入圣道,则称为「毘婆舍那」行者
如果是利根(聪利)的修行者,叫「毘婆舍那」行者;如果是钝根(愚钝)的修行者,叫「奢摩他」行者。
利根者可直接由观察思维分别诸相诸法而成就,而钝根者则需先修静定安心,才能逐渐思维诸法和诸相
所以,心能否真正明白诸法诸相,是否有真正智慧,都需靠观察思维而明白,而这过程快慢与否就是「利」「钝」差别的依
——「奢摩他」和「毘婆舍那」

四、什么是三摩钵提?
三摩钵提,就是观想忆念,就是观出形象,
只要静坐念佛拜佛持咒诵经中,有加入观想忆念佛菩萨形象和佛国净土都算在内
佛经中很多讲三昧的经典其实都是三摩钵提,观无量寿经也是,
初修就是观想忆念,成就后就是神通幻化利益众生
所以三摩钵提是幻化诸有的法门, 也就是神通法门
——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毗婆奢那

五、关于“三摩钵提”和“三摩地”
三摩地的意思就是三昧,正定,泛指禅定,这是一种通称
禅定的细分和深入的程度不同,请参阅圆觉经,解深密经,大般涅槃经
同样以奢摩他来说,初浅的介绍"奢摩他"和甚深的"奢摩他"也不太一样
这点只要参阅圆觉经的奢摩他和解深密经的奢摩他就会发现
不过,这要有实际实修的体会比较能够明白
这边只是介绍,如果佛友们有这部分实修经验,而且因缘到了,
应该看到经文会比较容易明白
三摩钵提请参阅圆觉经

介绍网友可以网路上找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
请注意是花严经,不是华严经
这是讲弥勒菩萨的慈心三昧,是很殊胜的三昧法
另外,观无量寿经也是一个三昧修法,很明白的,就是圆觉经讲的三摩钵提法
观无量寿经很重要,经上说可以成就念佛三昧
还有,观普贤菩萨行法经(法华部)这也是一个三昧修法,也是三摩钵提法,可以成就法华三昧
以上提供佛经上的三个三昧修法案例
——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毗婆奢那

六、相关修行方法
[圆觉经]所教导的三种大乘净观成佛法门
[奢摩他](这就是止静),[三摩钵提](这就是观想),[禅那](这就是觉义,不二)
这全部都是转念的法门,透过三种不同方式,达到转化或破除妄念的目的

第一种,就是置心一处(取静),(这只是最初浅的奢摩他,其实甚深的奢摩他如同禅那)
例如,持名念佛,或观鼻(不做生灭义理观照,只是置心一处,不做观想)
初学者一开始可能需要安静的地方(通俗一般来说就是安静的地方打坐),
比较熟悉后,地方吵不吵闹是没差别的(随处一刹那的时间都能运用,不限定要坐)

再者,就是透过观想忆想,转妄心为清净心,讲白一点就是幻想,这也是神通法
例如,观无量寿经中的观想法,或者慈心三昧的修法,或者所谓光明定,
又或者诵经随闻入观(观想置身法会现场)
初学者一开始可能需要闭起眼睛,又或者先观像来加强印象,熟练后张开眼睛也没问题
场地姿势也没有限制,随处都行

另外,就是思维觉观义理,破除世俗虚妄(两边对立虚妄)
这是指观照佛经上讲的种种不同次第法义,观照生灭空有对立两边,以破除妄心
例如,最初浅的就是观照呼吸数息生灭两边不着,
甚深的义理例如,甚深四谛,甚深十二缘起,不二法,第一义谛,
又或者随文入观,思维[心经][般若经]等经的法义
初学者可取佛经上的一四句偈,随时观照日常生活中心态执着的对立两边
这没有场地时间任何一切限制,基本上就是张开眼觉观,开放式的状态下保持觉性


所以这些基本上都要熟悉佛经内容,才能正确且随时的练习观想或觉照实义
因此,熟读佛经,深入经藏是相当重要的,这样对于法门和义理才能融会贯通

以上透过这些净观的方法来达到禅定的状态,
这时候妄心消除,佛性的圆满功德就会逐渐显露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因为佛心显露,所以当下业障逐渐清净
所以就能让身心转为清净,原本身心的业障痛苦就会逐渐消失
所以常保持清净心就能让自己身心状态保持健康

讲了这么多,让我们用上面的案例来稍微说明一下
例如,
生气的时候,佛陀教导我们觉察没有来者与受者,
这属于义理的觉察,这样就能破除生气的妄心,
当然方法不只一种,上述三种类别的种种方法都可以
例如,念佛也行,光明定也行...

对于冷热问题可以修学[光明定],或者[观照生灭]破除冷热,也可以[置心一处修习止静]

蚊子叮咬(痒)的时候可以修学[慈心三昧],[光明定]也行

肚子饿的时候可以采用[奢摩他]的方式让烦恼[止静],
这时候烦恼业障就会止息,就不会感到饥饿

男女欲望来的时候,急忙烦躁的时候,担心害怕的时候,口欲来的时候,购物欲来的时候,
修止静或观想都行或者思维生灭虚幻

意见冲突的时候,修慈悲观或觉照生灭虚幻法义

生病的时候,太亮太吵睡不着的时候,想睡觉的时候,闻到臭味的时候,闻到美食的时候
这些念佛持咒或光明定或觉照生灭虚幻法义都行

看到美女俊男的时候,被毁谤或称赞的时候,为钱愁苦烦恼的时候,
遇到灾难的时候,为了婚姻生子苦恼的时候,
这些可以思维观照佛经讲的六道轮回法界真相的法义

昏沉的时候,修[光明定]或者[慈心三昧],浮躁的时候,修[止静]

被鬼神非人干扰的时候,这应该[观照实义]或者[慈悲观][慈心三昧]或者[光明定]都行

拥有神通的时候,享受轻安快乐的时候,自以为实证的时候
这些应该[观照实相义],以破除贪着

以上这些状态只要多练习,就会由浅入深,
觉观的能力就会逐渐变好,不容易堕入迷惑执着之中
日常生活就能逐渐随时保持在(或近于)禅定觉照的状态

基本上原理和行法就是如此,
至于佛弟子自己的领会和运用有多深
这就要看个人因缘根器和业障深浅影响的不同了
——[分析解说]禅定觉观的实修练习
想要去除尘染妄想,只要透过不断的练习心法,逐渐用正念取代妄念
随时用心法观照各种次第的佛心,而取代凡夫妄心,这样就能逐渐显露真心佛性


所以,这边讲出了~佛法最重要法门就是心法,就是正观,正确的心法观照
必须要依照个人次第情况,随时练习不同次第的心法观照,
这样才能逐渐消除妄想,显露真心

其实这种做[佛心观照]的佛法是非常科学的
以现代的名词来说就是[冥想],这已经运用在许多专业领域的教学课程当中

例如,登山者的训练,他们不可能每次都上高山训练,必须在平地就做好训练
其中很重要的训练课程就是[冥想],必须[冥想]自己在高山上,然后抵御各种恶劣的情况
又例如登入月球的太空人,或者飞行驾驶人员也都要做一定的[冥想]课程,
以帮助他们进入各种可能面临的情境氛围中,以便虚拟的适应和解决各种问题
这种[冥想]的教学方式,又被称作为[虚拟情境教学]
其实这就是佛法讲的[观想][观照],这也是[三昧禅定]和[神通]的基础
——[分析解说]心法次第的观照实修
禅观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这需要按照[根器]和[次第]来逐渐提升,才不会有错误
一般人需要透过一些初学方便,
1.让观照的时候生理呈现正确的状态
2.让观照更有效率
然后逐渐的增上禅观次第

禅观是会影响生理状态的
您的状况是因为您的心境没有达到您所观照义理的次第
而且生理状态没有适当的禅观次第引导
所以潜意识的用了错误的生理运作
您在思维义理的时候,心境没有达到那个层次
而惯性的生理错误的过于集中在脑部运作,所以才会气冲脑
所以心念是很重要的

您的问题有两个方式可以改善
1.先调整心境,
至高的禅是以心为主,而不是思维,思维是还在不明白的次第
您因为侧重思维义理,所以才会气冲脑,
所以真正的禅不是坐出来的也不是想出来的
真正的禅在于佛心,清净心,慈悲心,光明心
在于佛性

2.运用[方便次第]调整[生理次第],
您思维义理现观“一切法无自性”的时候应该要放下自我,放轻松
深吸一口气,然后缓慢的往下吐气,藉由往下吐气的时候放下身心
让身心状态放松,
其实这种方法很多,例如慈心三昧观照法界光明,而不要集中在自己身上
这就是要舍掉自己,让自己和法界融合,
这样的心量和观照就不会因为侧重自己而生理产生问题

所以佛经上的三昧观照都是有原理和次第的
为什么要回向法界,为什么要发广大心,这都是有心理和生理的意义和影响的
——[案例说明]禅观实修的案例解说

===========================================

深深忏悔自身业障深重,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加持
感恩护法圣众的慈悲护佑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师兄们一路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文殊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5-15 19:28 , Processed in 0.05676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