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62|回复: 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完成] 佛弟子[净慧慈光],学习《无量寿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311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9225

[禅定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1-21 14:5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3-12-13 12:01 编辑

缘起: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并记录在[实修佛堂](习经堂)和[光明佛堂](品经堂)的纪录帖中

次序依照下列三个原则

1.内容篇幅:由小到大
2.内容深浅:由浅至深
3.方便和戒定慧:本愿功德门(由佛本愿功德和方便,消灾解难),戒行门(遵守戒律),观行门(练习定力观照),智慧门(心要&甚深不二):四种次序由浅入深

正在品读的先读完,其余如果还没品读的,请按照次序补齐

为什么要深入佛经学习,因为:
关于[智慧]的增长
深入经藏就是最好的方式,这就是[闻慧]
透过深入经藏,就能听闻各种次第的正知见,学习各种解脱法门,且逐渐明白各种原理和相貌
由佛法正知见,就能逐渐舍弃或破除种种世俗的凡夫知见或邪见
这些正知见和正确的观念(正确的解脱知见),要不断的复习和思维,逐渐强化和深入,这样才能取代凡夫俗见
有了正确的观念和知见,戒律就不会像背公式那样困难,会因为观念而自然且容易的融入生活
所以,有正确的观念,戒律就容易自然达成,守戒就不会困难
然后由生活中去思维和体验这些佛法正见和观念,就能逐渐明白原理,成就解脱智慧,达成[思慧]和[修慧] ——
[戒定慧]与[定慧等观]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清净光明佛


弟子净慧慈光愿按照次序补齐以上所有佛经,故本次发心学习《无量寿经》
祈请诸佛菩萨慈悲加持,让弟子能够深入了解和明白阿弥陀佛48大愿,增上发心发愿!能够入清净光明心认真习经,写出符合自己次第的白话解说,自利利他!


感恩  顶礼


[注:本篇为末学当前次第下的思维解说(会随实修而继续深入理解和修改完善),目前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9225

[禅定勋章]

6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12:28: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3-12-13 12:01 编辑

二十八、这部《无量寿经》难得难闻,若有听闻及如法实修者所得利益不可思议

佛语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是故,弥勒!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学习解说]:

佛告诉弥勒菩萨:如果有听闻无量寿佛名号的人,并且心生欢喜,乃至念一声佛名号者,此人将获得大利益,具足无上功德

因此,弥勒,假如三千大千世界充满大火,你们也要冲过火海听闻这部经,要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说修行。为什么呢,因为很多菩萨想要听闻这部经典却不能得到

如果有众生听闻此经,则能获得不退转,所以应当专心信受读诵和如法修行,我今日为你们演说这部经典,令你们亲眼见到无量寿佛和极乐世界一切万物,你们应当一心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不要等我灭度后再心生疑惑

将来以后佛法快要灭亡时,我以慈悲怜悯众生之心,会将这部经典留在世间一百年,令遇到此经的人随缘往生获得救度



佛语弥勒:“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菩萨胜法诸波罗蜜得闻亦难;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是教,应当信顺,如法修行。”

[学习解说]:

佛对弥勒菩萨说:如来住世难值难遇,诸佛经典难得难闻,菩萨所行六度波罗蜜更是难以听闻,得遇善知识、还能如法修行者更是难上加难,如果听闻此经并且能够深信和欢喜受持,又是难中之难,没有比这个更难的了

因此,你们应当如是作、如是说、如是教,应当信顺(信受所闻之法而随顺),如法修行


名词解释:

【信顺】
(术语)信受所闻之法而随顺之也。无量寿经下曰:“应当信顺如法修行。”教行信证信卷序曰:“信顺诸佛如来真说。”法华玄义六下曰:“人心由法成亲,亲故则信,信故则顺。”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尔时,世尊说此经法,无量众生皆发无上正觉之心,万二千那由他人得清净法眼,二十二亿诸天人民得阿那含,八十万比丘漏尽意解,四十亿菩萨得不退转,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于将来世当成正觉。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大光普照十方国土,百千音乐自然而作,无量妙华芬芬而降。

佛说经已,弥勒菩萨及十方来诸菩萨众,长老阿难、诸大声闻,一切大众,闻佛所说靡不欢喜。


[学习解说]:

这时,世尊说完这部经典,无量众生都发无上菩提心,一万二千那由他人获得清净法眼,二十二亿诸天人民获得阿那含(声闻乘四果中的第三果名,华译为不还,或是不来,是断尽欲界的烦恼的圣人的通称),八十万比丘漏尽意解(谓断尽一切烦恼而心得解脱。为小乘阿罗汉之证果),四十亿菩萨获得不退转,以弘誓功德庄严自己,将来定当成就佛道

这时,三千大千世界发生六种震动,佛的光明普照十方国土,百千种音乐自然响起,空中无量妙华芬芬落下

佛说完这部经后,弥勒菩萨及十方诸菩萨众,长老阿难、诸大声闻,一切大众,听佛所说无不心生欢喜


名词解释:

【漏尽意解】
谓断尽一切烦恼而心得解脱。为小乘阿罗汉之证果。维摩经佛国品(大一四·五三九上):“八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意解。”(正法华经卷四、无量寿经卷下、注维摩经佛国品)p5827 FROM:【佛光大辞典】

【阿那含】
声闻乘四果中的第三果名,华译为不还,或是不来,是断尽欲界的烦恼的圣人的通称。凡是修到此果位的圣人,未来当生于色界无色界,不再来欲界受生死,所以叫做“不还”。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本篇学习完毕
感恩佛菩萨 感恩善知识 感恩护法圣众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9225

[禅定勋章]

6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12:27:12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七、诸菩萨以身示教,慈悲引导众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于此世界有几所不退菩萨生彼佛国?”
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一一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次如弥勒者也;诸小行菩萨及修习少功德者不可称计,皆当往生。”


[学习解说]:

弥勒菩萨对佛说:世尊,在这个世界有多少不退转的菩萨生到极乐世界?

佛告诉弥勒菩萨:在这格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极乐世界,他们每一位菩萨已经供养过无数诸佛,还有小行(小乘行法)菩萨以及修习少功德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他们都将往生极乐世界


名词解释:

【小行】
(术语)对于大乘行法而谓小乘行法之言。【又】小便之异名。释氏要览下曰:“小行,往小便,律言小行。”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佛告弥勒:“不但我刹诸菩萨等往生彼国,他方佛土亦复如是。其第一佛名曰远照,彼有百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二佛名曰宝藏,彼有九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三佛名曰无量音,彼有二百二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四佛名曰甘露味,彼有二百五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五佛名曰龙胜,彼有十四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六佛名曰胜力,彼有万四千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七佛名曰师子,彼有五百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八佛名曰离垢光,彼有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九佛名曰德首,彼有六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佛名曰妙德山,彼有六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一佛名曰人王,彼有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二佛名曰无上华,彼有无数不可称计诸菩萨众——皆不退转,智慧勇猛,已曾供养无量诸佛,于七日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斯等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三佛名曰无畏,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称计皆当往生。

[学习解说]:

佛告诉弥勒菩萨:不但娑婆世界诸菩萨要往生极乐世界,他方佛国诸菩萨也要往生极乐世界,远照佛国土有一百八十亿菩萨要往生极乐世界;宝藏佛国土有九十亿菩萨要往生;无量音佛国土有二百二十亿菩萨要往生;

甘露味佛国土有二百五十亿菩萨要往生;龙胜佛国土有十四亿菩萨要往生;胜力佛国土有万四千菩萨要往生;师子佛国土有五百亿菩萨要往生;离垢光佛国土有八十亿菩萨要往生;德首佛国土有六十亿菩萨要往生;妙德山佛国土有六十亿菩萨要往生;人王佛国土有十亿菩萨要往生;

无上华佛国土有无量无数不可称计诸菩萨众,他们——皆得不退转,而且智慧勇猛,已经供养过无量诸佛,诸菩萨在七日中能摄取百千亿劫大菩萨所修坚固之法,他们都要往生极乐世界;无佛国土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称计要往生极乐世界



佛语弥勒:“不但此十四佛国中诸菩萨等当往生也,十方世界无量佛国其往生者亦复如是,甚多无数。我但说十方诸佛名号及菩萨、比丘生彼国者,昼夜一劫尚未能竟,我今为汝略说之耳。”

[学习解说]:

佛告诉弥勒菩萨:不但这十四佛国土的菩萨想要往生极乐世界,十方世界无量佛国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更是无量无边,即使我用一劫时间昼夜不停的说也说不完,今日我只是简略说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9225

[禅定勋章]

6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12:26:55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六、边地众生若能深自悔责疑惑的恶业,求离彼处,便能得到满愿往生极乐世界

佛告弥勒:“此诸众生亦复如是。以疑惑佛智生彼宫殿,无有刑罚乃至一念恶事,但于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得供养修诸善本。以此为苦,虽有余乐犹不乐彼处。若此众生识其本罪,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即得如意,往诣无量寿佛所恭敬供养,亦得遍至无量无数诸如来所修诸功德。弥勒当知,其有菩萨生疑惑者,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学习解说]:

佛告诉弥勒菩萨:生到极乐世界边地的众生也是这样的,他们因为不能深入了解佛智,对于佛智不能智信不能真实信,所以才会生到边地,虽然这里没有刑法,也没有一念恶念,但是五百岁见不到佛法僧三宝,不能供养诸佛,不能修习善根,他们以苦为乐,虽然边地也有一些快乐,但是他们都不愿意待在这里

如果他们能够认识生到边地的原因是疑惑心导致,并且甚至忏悔发愿离开这里,便能得到满愿往生到极乐世界,亲自恭敬供养无量寿佛,飞往无量无数诸佛世界供养诸佛修种种功德

弥勒菩萨你应当知道,如果有菩萨对佛智心生疑惑,那么将失去自然化生到极乐世界的机会,所以应当深信佛的无上智慧


名词解释:

【善本】
(术语)同于善根,植善固而不拔之意。【又】善为菩提之本也。法华经序品曰:“已于千万佛所,植诸德本。”无量寿经下曰:“善人无善本,不得闻此经。”胜鬘经上末曰:“善本,本亦因也。欲以此善为菩提根,故名为本。”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9225

[禅定勋章]

5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12:26:40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59楼~62楼共用时4小时)

二十五、化生极乐世界的菩萨智慧胜于胎生者

“复次,慈氏!他方诸大菩萨发心欲见无量寿佛,恭敬供养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彼菩萨等命终得生无量寿国,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弥勒当知,彼化生者智慧胜故。其胎生者皆无智慧,于五百岁中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诸声闻众,无由供养于佛、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

[学习解说]:

佛继续说:弥勒菩萨,他方佛国诸菩萨如果发心想见无量寿佛以及恭敬供养无量寿佛和诸菩萨声闻大众,这些菩萨命终后就能在极乐世界七宝池莲花中自然化生

弥勒你应当知道,化生者的智慧要胜过胎生者,胎生者因为缺乏智慧,所以生在极乐世界边地五百年见不到佛,听不到佛法,也见不到菩萨及声闻大众,由于不能供养佛,所以就不知道菩萨行,不能修习功德,要知道这是因为众生宿世就缺乏智慧,因为心有疑惑、信心不足的缘故



佛告弥勒:“譬如转轮圣王别有宫室,七宝庄饰,张设床帐,悬诸缯幡。若有诸小王子得罪于王,辄内彼宫中,系以金锁,供给饮食、衣服、床蓐、华香、伎乐,如转轮王无所乏少。于意云何?此诸王子宁乐彼处不?”
对曰:“不也,但种种方便求诸大力欲自勉出。”


[学习解说]:

佛告诉弥勒菩萨:譬如转轮圣王有个宫殿,以七宝装饰,悬挂着各种幡盖,如果诸小王子犯了错误被关在宫中,身体被金锁锁着,但是供给他们各种饮食、衣服、床褥、华香、伎乐,如同转轮王一样,物资并不会缺少,你认为这个犯罪的王子会喜欢待在这里吗

弥勒菩萨回答:不会的,世尊,他们会以种种方便离开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9225

[禅定勋章]

5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1 11:11:46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四、弥勒菩萨替众请法:为什么极乐世界众生有胎生和化生的区别?

尔时,慈氏菩萨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彼国人民胎生化生?”
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此诸众生生彼宫殿,寿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是故于彼国土谓之胎生。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作诸功德信心回向,此诸众生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加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


[学习解说]:

弥勒菩萨对佛说:世尊,是什么因缘令极乐世界的众生有胎生和化生的区别呢?

佛告诉弥勒菩萨:如果众生以疑惑的心修诸功德,虽然有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但是因为不能深入了解佛智(总称佛之一切种智)、不思议智(谓佛智能以少作多、以近作远、以轻为重、以长为短,反之亦可,故称不思议智)、不可称智(谓佛智泯绝称谓,非相非形,超越对待)、大乘广智(谓佛无所不知,无烦恼不断,无善不备,无众生不度)、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谓佛智如实而不虚妄,得如实三昧,常在深定,遍照万法,无与伦比,如法而照,其照无量),因为对这些智慧还有疑惑,不能做到“智信、真实信”,只能相信善恶因果,能够修善,并且愿意往生极乐世界,这些众生生到七宝宫殿寿命是五百岁,见不到佛,也听不到佛法,也见不到菩萨声闻大众,这些众生叫做胎生

众生如果能做到“智信、真实信”,能修种种功德,以净信心回向极乐世界,这些众生会在七宝池中自然化生,结跏趺坐,顷刻间就能获得身相光明,具足和成就与极乐世界的菩萨同样的智慧功德


[学习笔记]:

由这段经文我们可以知道:[信]的次第不同,所得功德利益及果报也不尽相同

如果众生只是相信善恶因果以及修善,虽然有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但是因为不能深入了解佛智,会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边地,五百年见不到佛,也听不到佛法,见不到菩萨声闻大众

如果众生能深入了解佛智,以净信心回向极乐世界,就能在七宝池中莲花里结跏趺坐自然化生,并且身相光明,具足与极乐世界的菩萨同样的智慧功德

可见,虽然
都是「信佛」或都叫「信佛」,那也有各种不同次第上的差别
虽然如此,不过,如果能信佛,总的来说还是好的,而这其中的次第差别则是来自于众生的累世业障
所以,在信佛的过程,因为业障和智慧的差别,就会产生不同次第的信解


例如:把「信佛」当作拜神来看,完全不懂佛法,这种信佛也叫「迷信」
又例如虽然信佛,但是无知、无智、不明白原理,那也还是在「愚信」的阶段
相反,如果能深入经藏的智慧,而明白法性原理和众生性,那就是「智信」
而且,因为通达原理,所以印证真实,所以也叫「真实信」——
迷信、愚信、智信、真实信
迷就会轮回,着迷于不同表相或观念,就会以此因而轮回,详细的「六道轮回」状况请参考「楞严经」 —— 学佛者的迷信与智信
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

任何事物的学习过程都会有不同的阶段次第
由于众生各自累世的习气执着和学习与智慧,以及和众生的过去世互动,和对外在事物的认知和执着(缘就是外在的干扰和影响)
这些累世的种种因缘就会造成今生或来生的各种不同后果 ——
学佛者的迷信与智信
因此,真的想成佛,就要不断的增上,随时反观自照,破除自己当下的执着(不论是外相或观念认知,甚至情绪),朝真正的「佛智」迈进 —— 学佛者的迷信与智信

名词解释:

【明信佛智】
(杂语)不了佛智之反对。无量寿经之语。明信佛智之不思义。深赖如来之救济,不更疑自已之往生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五智】
梵语 pan~ca jn~a^na^ni。<一>密教开立大日如来之智体为五,称为五智,而以五智配当五佛、五部。此系菩提心论、秘藏记等所说。(一)法界体性智(梵 dharma-dha^tu-svabha^va-jn~a^na),第九阿摩罗识从有漏转为无漏时所得之智,即世间、出世间等诸法体性之智。配列于中央大日如来与佛部。(二)大圆镜智(梵 a^dars/a-jn~a^na),第八识从有漏转为无漏时所得之智,即显现法界万象圆明无垢之智。配列于东方阿閦如来与金刚部。又作金刚智。(三)平等性智(梵 samata^-jn~a^na),第七识从有漏转为无漏时所得之智,即具现诸法平等性之智。配列于南方宝生如来与宝部。又作灌顶智。(四)妙观察智(梵 pratyaveks!aN!a^-jn~a^na),第六识从有漏转为无漏时所得之智,即巧妙观察众生机类而自在说法之智。配列于西方阿弥陀佛与莲华部。又作莲华智、转法轮智。(五)成所作智(梵 kr!tya^nus!t!ha^na-jn~a^na),前五识从有漏转为无漏时所得之智,即成办自他所作事业之智。配列于北方不空成就佛与羯磨部。又作羯磨智。以上系就金刚界之情形而言;若就胎藏界而言,则五智所配列者,次第为大日如来、宝幢如来、开敷华如来、无量寿如来、天鼓雷音如来。此五智又有别相、各具二义:(一)别相,以五智配当五佛、五部,是为别相之义。(二)各具,一切佛各具五智,是为各具之义。此即密教特有之“而二不二,即离不谬”之深旨。(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二、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法门、金刚顶经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佛成佛仪轨、即身成佛义)
<二>指佛所得之五种智。出于无量寿经卷下、略论安乐净土义。即:(一)佛智,总称佛之一切种智。(二)不思议智,谓佛智能以少作多、以近作远、以轻为重、以长为短,反之亦可,故称不思议智。(三)不可称智,谓佛智泯绝称谓,非相非形,超越对待。(四)大乘广智,谓佛无所不知,无烦恼不断,无善不备,无众生不度。(五)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谓佛智如实而不虚妄,得如实三昧,常在深定,遍照万法,无与伦比,如法而照,其照无量。又两卷无量寿经宗要复以不思议智配于成所作智,不可称智配于妙观察智,大乘广智配于平等性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配于大圆镜智。(无量寿经义疏卷下(慧远)、无量寿经义疏(吉藏)、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下)
 <三>圣者所证得之五种智。出于成实论卷十六。即:(一)法住智,了知诸法生起之智。(二)泥洹智,了知诸法灭尽之智。(三)无诤智,与他无诤之智。(四)愿智,于诸法中无障碍之智。(五)边际智,得最上智,于增损寿命之中可得自在力。p1161 FROM:【佛光大辞典】

【不可称智】
(术语)谓佛之智慧也。众多无量而称说不能尽,故名。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不思议智】
(术语)佛之智慧。深广而不可思议故云。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9225

[禅定勋章]

5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1 11:11:08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三、佛引导阿难亲见极乐世界和无量寿佛

佛告阿难:“汝起更整衣服,合掌恭敬,礼无量寿佛。十方国土诸佛如来,常共称扬赞叹彼佛,无著无阂。”
于是,阿难起整衣服,正身西向,恭敬合掌,五体投地礼无量寿佛。白言:“世尊!愿见彼佛安乐国土及诸菩萨声闻大众。”
说是语已,即时无量寿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诸佛世界,金刚围山、须弥山王、大小诸山,一切所有皆同一色。譬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汗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皆悉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学习解说]:

佛告诉阿难:你从座位上站起来,先将衣服整理好,然后以恭敬合掌顶礼无量寿佛,十方国土诸佛如来都常常共同称扬和赞叹这位无量寿佛

于是,阿难起立,先整理衣服,然后正身面向西方,恭敬合掌,五体投地顶礼无量寿佛,说到:世尊,我希望见到极乐世界和诸菩萨以及声闻大众

阿难话音刚落,马上见到无量寿佛释放的大光明,此光普照一切诸佛世界、金刚围山、须弥山王、以及大小诸山,一切万物都在佛光普照中变成一种颜色,诸佛世界所有声闻、菩萨都在无量寿佛的光明中隐蔽不现,能见的唯有佛的光明,照耀无量无边



尔时,阿难即见无量寿佛,威德巍巍如须弥山王,高出一切诸世界上,相好光明靡不照耀。此会四众一时悉见,彼见此土亦复如是。
尔时,佛告阿难及慈氏菩萨:“汝见彼国,从地已上至净居天,其中所有微妙严净自然之物,为悉见不?”
阿难对曰:“唯然,已见。”
“汝宁复闻无量寿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众生不?”
阿难对曰:“唯然,已闻。”
“彼国人民乘百千由旬七宝宫殿无所障阂,遍至十方供养诸佛,汝复见不?”
对曰:“已见。”
“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汝复见不?”
对曰:“已见。”
“其胎生者所处宫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于其中受诸快乐,如忉利天,亦皆自然。”


[学习解说]:

这时,阿难又见到无量寿佛威德巍巍犹如须弥山,超出一切世界之上,无量寿佛相好光明遍照一切国土及众生,法会四众弟子(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都同时见到了无量寿佛和极乐世界

这时,佛对阿难和弥勒菩萨说:极乐世界从地上到天上所有这些微妙庄严清净之物,你们都有见到吗

阿难回答:是的,世尊,有见到

佛又问:你们有听到无量寿佛在宣讲佛法教化所有世界一切众生了吗?

阿难回答:是的世尊,已经听到了

佛又问:极乐世界的众生乘坐百千由旬七宝宫殿去往十方世界供养诸佛无有障碍,你们见到了吗

阿难回答:已经见到了

佛又说:极乐世界的众生有些是胎生,你们见到了吗

阿难回答:已经见到了

佛又说:胎生的众生所住的宫殿只有百由旬或五百由旬,他们各自在宫殿中享受快乐


名词解释:

【净居天】
在色界四禅之最高处,有五重天,为证得不还果的圣者所生之处,因无外道杂居,故名“净居”。这五重天就是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9225

[禅定勋章]

5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1 11:10:52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56楼~58楼共用时4小时)

二十二、佛以身示教引导众生各自思惟法义,发心转相教诫

佛言:“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今吾于此世作佛,降化五恶、消除五痛、绝灭五烧,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吾去世后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还如前法,久后转剧不可悉说,我但为汝略言之耳。”

佛告弥勒:“汝等各善思之,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

于是,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佛所说甚善。世人实尔,如来普慈哀愍悉令度脱,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学习解说]:

佛说:我怜悯众生的心甚至超过父母爱念自己的孩子,今日我在这个世界作佛,就是为了帮助众生降伏五恶、消除五痛、灭绝五烧,帮助众生以善法破除恶法,拔出生死轮回的根本,令众生都能获得五德,等我去世以后,佛教会渐渐衰微灭尽,人们又将退步继续造作五恶以及承受五痛和五烧的果报

佛告诉弥勒菩萨:你们都应当好好思惟,然后转教其他众生依教奉行和如法实修,不要违背也不要毁犯佛的教导

弥勒菩萨合掌对佛说:佛说的是!世间众生确实是这样的,不断造作五恶以及承受着五痛和五烧的果报,感恩如来慈悲怜悯救度一切众生,今日有幸接受佛的教诲我们不敢违背和怠慢


名词解释:

【经道灭尽】
佛陀之教法称为“经”,故以“经道灭尽”喻指佛之教法衰微灭尽。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九上):“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p5557 FROM:【佛光大辞典】

【无为】
梵语 asam!skr!ta。无造作之意。为“有为”之对称。即非由因缘所造作,离生灭变化而绝对常住之法。又作无为法(梵 asam!skr!ta-dharma)。原系涅槃之异名,后世更于涅槃以外立种种无为,于是产生三无为、六无为、九无为等诸说。于小乘各部派中,说一切有部立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虚空无为,合为三无为。大众部、一说部、说出世部于三无为之外,立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四无色处,及缘起支性(十二缘起之理)、圣道支性(八圣道之理)等,总为九无为。化地部则以不动、善法真如、不善法真如、无记法真如取代四无色处,亦作九无为之说。大乘唯识家于三无为外,别立不动、想受灭、真如,合为六无为;或开立真如为善法、不善法、无记法,而为八无为。然无论开立为六无为或八无为,非谓无为有多种别体,而系断除我、法二执所显之一种法性;复以此一法性从所显之诸缘而称种种之名。准此而言,真如、法性、法界、实相等亦皆为无为法。又以涅槃而言,上记三无为中之择灭无为、六无为中之真如无为即涅槃;而涅槃乃一切无为法中之最殊胜者。
 又关于无为法之体,说一切有部主张其为有体,经量部及大乘唯识家以其为无体,不承认其实相。其中,唯识家依“识变”与“法性”假立六种无为,即:(一)指远离烦恼所知障之真如,以其无有障碍,恰如虚空,称为虚空无为。(二)指远离一切有漏之系缚而显之真理,称为择灭无为。(三)指本来自性清净之真如,以其非由无漏智之简择力而来,称为非择灭无为。(四)指显现于第四静虑(第四禅)之真如,以第四静虑已灭苦、乐二受,寂静不动,称为不动无为。(五)指显现于灭尽定之真如,以灭尽定已灭六识心想与苦、乐二受,称为想受灭无为。(六)指真实如常,无有丝毫虚妄变异之法性真如,称为真如无为。(品类足论卷一、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一、卷三十九、俱舍论卷一、卷六)((参见:有为)2445)p5112 FROM:【佛光大辞典】

【五德】
<一>释尊说无量寿经,入大寂定,现五德之瑞相。即:(一)住奇特法,(二)住佛所住,(三)住导师行,(四)住最胜道,(五)行如来德五种,称为五德。(无量寿经卷上)
<二>于结夏安居毕日,举行自恣举罪,选任此自恣举罪者,必具二种五德,即:(一)自恣五德,即不爱、不恚、不怖、不痴、自恣不自恣知。(二)举罪五德,即知时、真实、利益、柔软、慈心。(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四)
<三>指戒师五德。即:(一)持戒,(二)十腊,(三)解律藏,(四)通禅思,(五)慧藏穷玄。(天台戒疏卷上)
<四>瞻病五德。即看护病人应行之五德。(一)知病人之可食不可食,(二)不嫌恶病人之大小便利唾吐,(三)有慈悲心不为衣食,(四)能理汤药等,(五)能为病人说法。(四分律卷四十一)p1195 FROM:【佛光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9225

[禅定勋章]

5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09:47:38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一、以清净心在娑婆世界受持斋戒一日一夜相当于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

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为自然,皆积众善,无毛发之恶,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为善者多、为恶者少,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间多恶无有自然,勤苦求欲转相欺殆,心劳形困饮苦食毒,如是匆务未尝宁息。吾哀汝等天人之类,苦心诲喻教令修善,随器开导授与经法,莫不承用,在意所愿皆令得道。佛所游履,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学习解说]:

要正心正意受持八关斋戒一日一夜,受持斋戒所得功德胜过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为什么呢,因为极乐世界的众生全都修集善业没有一丝恶心,所以在五浊恶世修善十日十夜胜过在他方国土修行一千岁,又因为他方国土修善的人很多,造恶的人很少,所以众生自然会拥有很多福德,根本没有造恶的地方,唯有娑婆世界造恶的人很多,人人追求的都是世间欲望,个个劳心劳神、以苦为乐,没有一刻停止过

我因为哀愍你们,所以苦口婆心劝你们修行善业,随缘开导令你们全都获得道果,佛所游化的地方无不和顺,日月清明,风调雨顺,灾难不起,国泰民安,远离战争,人民互相谦让


[学习笔记]:

为什么在娑婆世界修行比在其他世界修行更快速?
藉由这段经文,再次温习善知识下面的相关教导(同时感恩师兄们分享):

为什么在娑婆世界修行一生,胜过在其他佛国世界百千劫修行?
维摩诘言:
「此土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
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 所以者何?
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余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
以布施摄贫穷;
以净戒摄毁禁;
以忍辱摄嗔恚;
以精进摄懈怠;
以禅定摄乱意;
以智慧摄愚痴;
说除难法度八难者;
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
以诸善根济无德者;
常以四摄成就众生;

是为十。」

由此可知,
娑婆世界其实是实修者最好的地方
所以许多经上都说在娑婆世界比其他世界修行还快速
因为在这里直接面对苦难,直接正视自己心念的贪瞋痴
这要有莫大的勇气和吃苦的能力,但是实修增上也更快速 ——
[解析]感恩娑婆世界,实修不二法,当下即净土
若能在娑婆中学习破除虚妄而见性,
无论在修行次第和成就速度或往生净土的品位,自非一般行者可比拟
由经上可知,释迦牟尼佛就是最好的证例 ——
[众生平等]和[怨亲平等]


名词解释:

【得道】
又作得度。道,指三乘各断惑证理之智慧;得道,即三乘行戒、定、慧而证得道果。亦即得无漏之圣道,或菩萨之无生法忍、无上菩提佛果,故通常又与“成佛”一词并用,而称“成佛得道”。大智度论卷二十七,谓入此法位,不复堕凡夫之数,称为得道人,一切世间事欲坏其心,然不能令其动,闭三恶趣门,入诸菩萨数中。
 得道之因缘有多种,据大智度论卷三十四所说,或依佛说法得道,或遇佛放无量光明得道,或由佛遍身毛孔散发出众妙香,使众生闻之而得道等,概皆依众生因缘不同而得道方式有别。又得道必依欲界之身,故于三界之中,欲界众生自然印有得道之因缘;无色界以无身之故,不得听闻正法;色界之众生执著胜定之乐,无苦受,无厌心,故亦难得道。(中阿含卷二十九请请经、大智度论卷三、卷八、俱舍论卷二十四、杂阿毗昙心论卷五)p4555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9225

[禅定勋章]

5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09:46:45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佛劝众生断恶修善方能远离轮回免遭恶道苦报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是世五恶勤苦若此,五痛、五烧展转相生,但作众恶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诸恶趣。或其今世先被殃病,求死不得、求生不得,罪恶所招示众见之。身死随行入三恶道,苦毒无量自相燋然。至其久后共作怨结,从小微起遂成大恶,皆由贪着财色、不能施慧,痴欲所迫、随心思想,烦恼结缚无有解已,厚己诤利无所省录。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身生劳苦久后大剧。天道施张自然纠举,纲纪罗网上下相应,焭焭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学习解说]:

佛告诉弥勒菩萨:我和你们说的这些都是世间五恶和要承受的五痛和五烧,如果你们不修善业只是作恶,一定会感召三恶道的果报,或者今生被疾病困扰,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死后还会堕入三恶道遭受无量痛苦

一切都是从很小的恶业逐渐演变成大恶,这都是由于贪着财色、不肯布施感召的果报,因为愚痴所导致种种烦恼的束缚和障碍无法解脱,如果厚爱自己而与他人争论,却不能从中反省自己的过失,盲目追求世间富贵荣华觉得很快乐,却不知这都是轮回的因(爱欲是一切轮回的根源),如果不能修忍辱,不能修善积德,福报很快就会消失,最终换来的一定是身心堕入恶道受极大苦,这就是天地之道也是因果报应,实在令人感到惋惜



佛语弥勒:“世间如是,佛皆哀之。以威神力摧灭众恶,悉令就善弃捐所思,奉持经戒、受行道法,无所违失,终得度世泥洹之道。

[学习解说]:

佛告诉弥勒菩萨:世间众生就是这样的愚痴无智,可是佛都一视同仁慈悲哀愍他们,以威神力摧灭众生一切恶念,令他们全部弃恶从善,奉持经戒,修行佛法,无有过失,这样方能解脱生死成就涅槃之道


名词解释:

【度世】
<一>指度脱三世迷界之事。度即渡、出,犹言出世、出世间、离世间。如华严经离世间品,又称度世品经。
<二>指为自己名利、生计所作一切之生业。
<三>指济度世间之人。如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大一四·五三八上):“能度诸世间。”(佛说无量寿经卷上)p3778 FROM:【佛光大辞典】




佛言:“汝今诸天人民及后世人,得佛经语当熟思之,能于其中端心正行,主上为善、率化其下,转相敕令各自端守,尊圣敬善、仁慈博爱。佛语教诲无敢亏负,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永离三涂无量忧畏苦痛之道。汝等于是广殖德本,布恩施慧,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

[学习解说]:

佛说:今日你们得闻佛的教导应当深入思惟,并且端心正行,尊重圣贤,敬爱善知识,仁慈平等爱护一切众生,对于佛的教诲不要怠慢,要一心志求佛道,拔出根本业障,永离三恶道的苦报,你们应当广泛培植福德,布施恩惠,不毁犯禁戒,修行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并且转教其他众生一同修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5-20 04:05 , Processed in 0.06845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