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净慧慈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行中] 佛弟子净慧慈光,学习〈妙法莲华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933

[禅定勋章]

6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0 10:25:45 | 只看该作者
(本次学习:61楼~62楼 共用时2小时以上)


接续楼上~

尔时会中新发意菩萨八千人,咸作是念:“我等尚不闻诸大菩萨得如是记,有何因缘而诸声闻得如是决?”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诸菩萨众,其本愿如是,故获斯记。”

阿难面于佛前,自闻授记及国土庄严,所愿具足,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即时忆念过去无量千万亿诸佛法藏,通达无碍,如今所闻,亦识本愿。


[学习解说]:

这时,会中有八千位初发心菩萨在心里想:为什么我们这些菩萨没有得到佛的授记?是什么因缘令声闻弟子先得到授记呢?

世尊观察到这八千位初发心菩萨的想法后,对他们说:诸位善男子,我与阿难在空王佛面前同时发了无上菩提心

阿难喜欢多闻,我常精进,所以我已经成佛,阿难护持我法,也护持将来诸佛法藏,并且教化一切菩萨令他们成就佛道,这些是他的本愿,所以今天得到授记

阿难得到佛的授记以及国土庄严后,内心非常欢喜,终于如愿以偿,他立即忆念过去无量千万亿诸佛法藏,终于通达无碍,也想起了曾经发过的誓愿


名词解释:

【本愿】
梵语 pu^rva-praN!idha^na。指“因位”之誓愿。全称本弘誓愿。又作本誓、宿愿。即佛及菩萨于过去世未成佛果以前为救度众生所发起之誓愿。于因位发愿至今日得其果,故对“果位”而称本愿。又“本”作根本解,虽言菩萨之心广大,誓愿亦无量,唯以此愿为根本,故称“本愿”。广义言之,发愿之事端亦称弘誓。语出无量寿经卷上、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易行品等。
 佛菩萨所发之本愿有多种,如一切菩萨悉发菩提心,以坚毅之弘誓救度众生,断除烦恼,累积德行,期于成就佛果,此称总愿,如四弘誓愿、二十大誓庄严等。若分别在净佛国土发大愿,各于十方净其国土,成就诸众生,或愿于秽土成佛,救度难化之众生,此等依诸菩萨各自之意乐所发之誓愿,称为别愿,如无量寿经卷上载述之阿弥陀佛(法藏菩萨)四十八愿(梵本作四十六愿,异译经典亦有作三十六愿或二十四愿者)、悲华经卷七所说释迦佛之五百大愿、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所说弥勒之奉行十善愿等皆为别愿。
 另如道行般若经卷六怛竭优婆夷品所说之五愿、放光般若经卷十三梦中行品之二十九愿、阿閦佛国经卷上之二十愿等亦属别愿。其他,尚有特别为灭除众生诸病或拔尽一切苦恼、恐怖而立之志愿,如药师如来本愿经所说之十二愿、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所说之四十四愿、悲华经卷三之观世音救苦愿等。又有普贤菩萨十大愿,及旧译华严经所说初地及初学菩萨所发之十种行愿等,其中,现在初发之愿称为“唯发愿”,以别于因位发起之宿愿。
 庐山慧远将弥陀四十八愿分为摄法身、摄净土、摄众生等三愿。善导大师解释第十八愿为称念阿弥陀佛之名(念佛)者即得往生净土之愿,亦即无论何等恶人皆可依此愿力而得救。净土宗即以第十八愿为“王本愿”。日本净土真宗开祖亲鸾则于四十八愿中将重要之八愿分为真愿与假愿,即十一、十二、十三、十七、十八、二十二等六愿为真,而十九、二十等二愿为假,称为真假八愿。同时,在第十八愿中,发誓念佛之众生若不能往生,则不取正觉(不成佛),故第十八愿亦称若不生者誓。
 此外,为本愿所救济之目标、对象者,称为本愿实机或本愿正机,即指末代浊世之众生。本愿所誓行之念佛,称为本愿行。又赞叹阿弥陀佛为本愿功德聚,以弥陀系由因位之本愿而于永劫积聚功德之故。(悲华经卷二大施品、法华经譬喻品、大阿弥陀经卷上、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七虚空藏菩萨品、平等觉经卷一、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地藏本愿经、俱舍论卷九、往生论注、往生礼赞、安乐集、选择本愿念佛集)((参见:誓愿)5929、“愿”6726)p1976 FROM:【佛光大辞典】





尔时阿难而说偈言:

   “世尊甚希有,  令我念过去,
  无量诸佛法,  如今日所闻。
  我今无复疑,  安住于佛道,
  方便为侍者,  护持诸佛法。


[学习解说]:

这时,阿难以偈颂说到:稀有难得的世尊,令我想起过去学习的无量诸佛法如同今日所听到的,我现在没有任何疑惑,愿一心安住于佛道,以种种善巧方便作佛的侍者以及护持诸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933

[禅定勋章]

6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0 10:26:29 | 只看该作者

2、佛为罗睺罗授记成佛

尔时佛告罗睺罗:“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蹈七宝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供养十世界微尘等数诸佛如来,常为诸佛而作长子,犹如今也。是蹈七宝华佛,国土庄严,寿命劫数,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无异,亦为此佛而作长子。过是已后,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学习解说]:

这时,佛对罗睺罗说:来世你将成佛,佛号叫蹈七宝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你将供养十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常作诸佛的长子,就像今日你是我的长子一样

蹈七宝华佛的国土庄严,佛寿、所教化的弟子数量、正法与像法住世时间,这些都与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没有差别,而且将来也会作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的长子,之后将成就佛道


名词解释:

【十世界】
<一>为旧华严经卷五十六所揭示,别存于三千界外,初地以上菩萨境界之十种世界。又作十重世界。即:(一)世界性,同类之义。(二)世界海,色类多、深广之义。(三)世界轮,齐用之义。(四)世界圆满,具德之义。(五)世界分别,不杂之义。(六)世界旋,正旋之义。(七)世界转,侧转之义。(八)世界莲华,敷发之义。(九)世界须弥,胜妙之义。(十)世界相,形貌之义。(华严经搜玄记卷一下)
 <二>出自新华严经卷七十五,指华藏世界海中十方无量诸世界种所摄之世界,与<一>不同,非十种各别之世界,而系一世界所知之相状。(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华严经疏卷五十九)p407 FROM:【佛光大辞典】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为太子时,  罗睺为长子,
  我今成佛道,  受法为法子。
  于未来世中,  见无量亿佛,
  皆为其长子,  一心求佛道。
  罗睺罗密行,  唯我能知之,
  现为我长子,  以示诸众生。
  无量亿千万,  功德不可数,
  安住于佛法,  以求无上道。


[学习解说]:

世尊再次以偈颂说到:我作太子的时候,罗睺罗是我的长子,我今日成就佛道,他接受我宣讲的法义成为法子(指出家而归入佛之正法者),未来世罗睺罗将作无量亿位诸佛的长子,跟随诸佛一心上求佛道

罗睺罗的密行(罗睺罗原为法身之菩萨,住于圆顿之妙戒,然今示现声闻之身,持小乘之粗戒,而隐密本地之妙戒,故称密行)唯有我知道,现在他作我的长子是为了给众生示现,他的功德有无量亿不可称数之多,他一心安住于佛法为了圆满无上佛道


名词解释:

【密行】
即微细护持戒行。亦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等,悉能持守无缺。一如罗睺罗即以持戒坚固而为佛弟子中密行第一。然依天台宗之意,密行有大、小乘之别,微细之护持为密行者,为小乘之意;若据法华之意,罗睺罗原为法身之菩萨,住于圆顿之妙戒,然今示现声闻之身,持小乘之粗戒,而隐密本地之妙戒,故称密行。(法华经卷四授学无学人记品、法华玄义释签卷八)p4475 FROM:【佛光大辞典】

【法子】
<一>指出家而归入佛之正法者。或指随顺佛道,而由法抚育者。即佛所说法,本最极胜妙,为诸法本母,若人安住此正信,即得坚固增长,不坏净信。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卷上(大一·二一八上):“若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三界一切悉是我子,皆同一法,而无差别;正法口生,同一法种;从法所化,是真法子。”即以归入正信之出家沙门为正法之口所化生,以其属同一法种,故称法子。又窥基之阿弥陀经疏谓,佛为法王,故称遵其法、入其法之佛子为法子。(胜鬘经颠倒真实章、法华经卷四授学无学人记品、观无量寿佛经义疏卷下(元照))
 <二>指接受某一大寺院授记为接法之人。以其次序之先后,又有大法子、二法子、三法子等名称。p3338 FROM:【佛光大辞典】





尔时世尊见学、无学二千人,其意柔软,寂然清净,一心观佛。佛告阿难:“汝见是学、无学二千人不?”

  “唯然,已见。”

  “阿难!是诸人等,当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恭敬尊重,护持法藏。末后同时于十方国各得成佛,皆同一号,名曰宝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寿命一劫。国土庄严,声闻、菩萨,正法、像法、皆悉同等。


[学习解说]:

这时,世尊见到两千位(小乘以前面之三果为有学)、无学(阿罗汉果为无学)之人内心柔软清净,他们都一心看着佛

佛对阿难说:你看到这两千位有学、无学之人了吗

阿难说:看到了

阿难,这些人将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他们恭敬尊重护持法藏,之后这两千位有学、无学之人将同时在十方国土成就佛道,佛号都叫宝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佛寿是一劫,他们的国土清净庄严,国中声闻及菩萨众生数量、以及正法和像法住世时间都是一样的


名词解释:

【法藏】
<一>法,谓法性;藏,为含藏。又作佛法藏、如来藏,意指如来藏中含摄无量之妙德。
 <二>法,教法之意;藏,含藏之意。指佛陀所说之教法;以教法含藏多义,故称法藏。或指含藏此等教说之圣教、经典等;经典含藏众多之法门,故有此称。
  <三>纳藏经典之府库亦称法藏,或宝藏、经藏、轮藏、经堂。((参见:经藏)5557)
 <四>梵名 Dharma^kara。音译作昙摩迦、昙摩迦留。意译作法宝处、法处、法积、作法。为阿弥陀佛未成佛时之法名。又称法藏比丘。据无量寿经卷上所载,过去久远劫前,世自在王如来之时,有一国王听闻佛说法后,即发无上正真道意,乃弃王位出家,号曰法藏。其高才勇哲,超异于世,未久即见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法藏乃发四十八大愿。以其所闻教法护持不失,聚集众多,故无量寿经译作“法藏”(梵 dharma^kara,乃法的积聚,或本源处之义),唐代所译之大宝积经卷十七无量寿如来会译作“法处”,宋代所译之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译作“作法”,大智度论则译作“法积”。((参见:阿弥陀佛)3680)
 <五>(546~629)隋唐僧。颍川颍阴人,俗姓荀。二十二岁出家。因通鲜卑语,受知于北周武帝。后入终南山紫盖峰,独栖安禅。建德年间,武帝大肆灭佛。至宣帝即位,师上京请复佛法,常敕令蓄发,为菩萨僧,作陟峙寺主,师严拒不从。后复隐遁山林。至隋代,文帝兴复佛法,师始复出,为太平宫寺上座。唐贞观三年示寂,世寿八十四。(续高僧传卷十九)
 <六>(643~712)唐代僧。为华严宗第三祖。字贤首,号国一法师。又称香象大师、康藏国师。俗姓康,祖先康居国人,至其祖父,举族迁至中土,居于长安。早年师事智俨,听讲华严,深入其玄旨。智俨示寂后,乃依薄尘剃度,时年二十八。初以能通西域诸国语与梵文经书,遂奉命参与义净之译场,先后译出新华严经、大乘入楞伽经等十余部。尝为武后讲华严十玄缘起之深义,而指殿隅金狮子为喻,武后遂豁然领解,后师乃因之撰成金师子章。师一生宣讲华严三十余遍,致力于华严教学之组织大成,又注释楞伽、密严、梵网、起信等经论,并仿天台之例,将佛教各种思想体系分类为五教十宗,而推崇华严之组织乃最高者,华严哲学于现实世界中乃属理想世界之实现。于玄宗先天元年十一月,示寂于大荐福寺,世寿七十。著作甚多,计有华严经探玄记二十卷、华严料简、华严五教章、大乘密教经疏四卷、梵网经疏、大乘起信论疏、华严纲目、华严玄义章等二十余部。弟子主要有宏观、文超、智光、宗一、慧苑等。(贤首大师碑传、宋高僧传卷五、佛祖统纪卷二十九、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五)
 <七>(1573~1635)明代临济宗僧。梁溪(位于江苏无锡)人,俗姓苏。号汉月,字于密。十五岁出家,长好禅旨,读高峰语录有疑,潜心参究,历十余年。一日,闻折竹声大悟。天启四年(1624),至金粟寺参诣密云圆悟,蒙其印可付法。开法于苏州虞山中之三峰清凉禅寺(三峰禅院),世称三峰藏公。其后,历住北禅大慈寺、杭州安稳寺,苏州圣恩寺等名刹。师聪敏绝伦,负操任气,学贯佛儒。潜心禅修,沉思有年,见地遂异,倡为新说。著五宗源,指责当世曹洞宗抹杀五家宗旨,仅单传释迦拈华一事,而强调自威音王以来,无一言一法非五家宗旨之符印。一时诸方惊疑,论诤遂起。圆悟曾寄书告诫之,然不能夺其意。后于崇祯八年七月示寂,世寿六十二。清代雍正年间,帝以政令指其教为魔说,毁其书,黜其徒,三峰一脉遂绝。其所著广录三十卷、弘戒法仪三卷、语录三十卷等,迄今仍流传于丛林间。(五灯严统卷二十四、五灯全书卷六十五)p3428 FROM:【佛光大辞典】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二千声闻,  今于我前住,
  悉皆与授记,  未来当成佛。
  所供养诸佛,  如上说尘数,
  护持其法藏,  后当成正觉。
  各于十方国,  悉同一名号,
  俱时坐道场,  以证无上慧,
  皆名为宝相。  国土及弟子,
  正法与像法,  悉等无有异。
  咸以诸神通,  度十方众生,
  名闻普周遍,  渐入于涅槃。”


[学习解说]:

这时,世尊再次以偈颂说到:两千声闻弟子今日在我面前,我将为他们授记成佛,未来他们都将成佛,他们所供养的佛如同微尘数那样多,他们将护持法藏,之后各自在十方国土成就佛道

两千声闻弟子成佛的佛号都是一样的,他们同时坐道场证得无上佛慧,佛名都叫宝相,国土及弟子、还有正法与像法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这两千位宝相佛将以种种神通度化十方众生,他们的名声遍布十方,最后渐渐入于涅槃




尔时学、无学二千人,闻佛授记,欢喜踊跃、而说偈言:

   “世尊慧灯明,  我闻授记音,
  心欢喜充满,  如甘露见灌。


[学习解说]:

这时,两千位有学(小乘以前面之三果为有学)、无学(阿罗汉果为无学)之人,听到佛的授记后内心非常欢喜

他们以偈颂说到:世尊的智慧犹如明灯,我们听到佛为我们授记的声音,心中充满了无量欢喜,如同沐浴在甘露之中


名词解释:

【学无学】
梵语 s/aiks!a-as/aiks!a,巴利语 sekha-asekha。“学”与“无学”之并称。学,即有学,指虽已觉四谛之理,但因未断烦恼,故仍须学习戒、定、慧三学者。在四向四果中,除最后之阿罗汉果外,其余四向三果等七者皆为有学;相对于此,证得阿罗汉果者,已断尽一切烦恼而无所学习,称为无学。以上系小乘之说,大乘佛教则谓十地以前之菩萨皆为有学,佛果方为无学。法华文句卷八上(大三四·一○七中):“研真断惑名为学,真穷惑尽名无学。研修真理,慕求胜见,名之为学,学位在三果四向真无漏慧也。阿罗汉果研理已穷,胜见已极,无所复学,故名无学。”(法华经卷二譬喻品、法华义疏卷九)((参见:阿罗汉)3692)p6217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933

[禅定勋章]

6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1 09:56: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11-21 10:01 编辑

(本次学习:63楼~66楼 共用时2.5小时)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

名词解释:

【法师品】
(经名)法华第十品,为说五种法师功德及弘经方法之品,故谓之法师品。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五种法师】
受持法师、读经法师、诵经法师、解说法师、书写法师。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五种法师】
能弘扬道法之五种法师。又作五法师。即:
(一)受持法师,谓于如来之言教经论能坚固深信受之,又能忆持而不忘者。
(二)读经法师,能正心端坐,眼观经文而宣读者。
(三)诵经法师,于经能背诵而不须对文者。
(四)解说法师,能教授并解说经中之文句者。
(五)书写法师,能书写经文而流布广传于世者。
另于大智度论卷五十六列举出:信力故受、念力故持、看文为读、不忘为诵、宣传为说、难晓须释等六种法师。又根据梵文本法华经法师品所列举者,有:受持(dha^rayis!yanti)、说话(va^cayis!yanti)、解说(praka^s/ayis!yanti)、亲近(sam!gayis!yanti)、书写(likhis!yanti)、记忆(anusmaris!yanti)、睹见(vyavalokayis!yanti)等,称为七种法师。(法华经法师品、法华文句卷八上、法华疏私记卷八本、法华疏慧光记卷五十二)((参见:六种法师)1303、“法师”3378)p1181 FROM:【佛光大辞典】



1、听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而能一念生欢喜者,佛皆为其授记成佛

尔时世尊因药王菩萨,告八万大士:“药王!汝见是大众中,无量诸天、龙王、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类,咸于佛前,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学习解说]:

这时,世尊因对药王菩萨说法,进而告诉八万大士(菩萨之通称)说:药王,你见到法会中有无量诸天、龙王、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以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还有求声闻、求辟支佛、求佛道的人,所有这些众生在佛前听闻这部《妙法莲华经》哪怕一偈一句而能一念心生欢喜者,我都会为他们授记成佛


名词解释:

【大士】
(术语)菩萨之通称也,或以名声闻及佛。士者凡夫之通称,简别于凡夫而称为大。又,士者事也,为自利利他之大事者,谓之大士。韩诗外传曰:“孔子与子路子贡颜渊言志,谓子路曰:勇士哉!谓子贡曰:辨士哉!谓颜渊曰:大士哉!”管子法法篇曰:“务物之人,无大士焉。”大士文本出儒传。法华文句记二曰:“大士者,大论称菩萨为大士,亦曰开士。士谓士夫,凡人之通称。以大开简别故曰大等。”四教仪集解上曰:“大士者,大非小也。士事也,运心广大能建佛事故云大士,亦名上士。瑜伽论云:无自利利他行者名下士,有自利无利他名中士,具自他行名上士。大论以菩萨名大士亦开士,普贤观以声闻菩萨为大士,金光明以佛为大士,诸文不同。”释门正统四曰:“宋神宗宣和元年,诏改释氏为金仙,菩萨为大士,僧为德士。”梵Maha%sattva。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学习解说]:

佛对药王菩萨说:如来灭度后,如果有人听闻这部《妙法莲华经》哪怕一偈一句而能一念心生欢喜者,我也会他们授记成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933

[禅定勋章]

6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1 09:56: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11-21 10:01 编辑


2、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莲华经》一偈一句及恭敬供养者,于未来世必得作佛

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

“药王!若有人问:‘何等众生,于未来世当得作佛?’
应示:‘是诸人等,于未来世必得作佛。’

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

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愍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何况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


[学习解说]:

如果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莲华经》哪怕一偈,并将这部经典如同佛一样恭敬对待,以种种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供养,乃至合掌恭敬者

药王,你应当知道这些人曾经供养过十万亿佛,都在诸佛面前成就了大愿,因为怜悯众生而来到人间

药王,如果有人问:什么样的众生在未来世能成佛?

你应当回答:就是这些人在未来世必定能作佛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莲华经》一句,能以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供养这部经典以及合掌恭敬者,这样的人将受到世间所有人的恭敬和侍奉,应当像供养佛一样供养他们

要知道他们都是大菩萨,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因为慈悲怜悯众生来到世间,广泛为众生演说《妙法莲华经》,何况那些能够全部受持和供养的人?




“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

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


[学习解说]:

药王,你应当知道这样的人都是自己舍弃了清净的业报,在我灭度后因为怜悯受苦众生而来到五浊恶世为众生演说这部《妙法莲华经》

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在我灭度后,能为一个众生演说《妙法莲华经》哪怕一句,要知道此人则是如来的使者,是如来派遣他来为众生说法的,更何况是在大众中广泛为大家演说


名词解释:

【如来使】
(术语)佛灭后弘通经法者谓之如来使。法华经法师品曰:“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梵Tatha%gata-du%ta,Pres!t!a Krtyakara。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933

[禅定勋章]

6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1 09:59:15 | 只看该作者

3、读诵法华经者,当以佛庄严而自庄严,为如来肩所荷担

“药王!若有恶人,以不善心,于一劫中现于佛前,常毁骂佛,其罪尚轻;若人以一恶言,毁呰在家、出家读诵法华经者,其罪甚重。

[学习解说]:

药王,如果有人以不善心在佛前毁骂佛,这个罪报都还是轻的,因为如果有人毁谤在家、出家读诵法华经者哪怕只是一句恶语,他的罪报都要比前面的还重




“药王!其有读诵法华经者,当知是人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则为如来肩所荷担。其所至方,应随向礼,一心合掌,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肴馔,作诸伎乐,人中上供,而供养之,应持天宝而以散之,天上宝聚应以奉献。所以者何?是人欢喜说法,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学习解说]:

药王,如果有人读诵法华经,你应当知道此人以佛庄严而自庄严,此人所到之处人们都应当向他行礼、一心合掌、恭敬供养、尊重赞叹,以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肴馔、各种伎乐供养此人,应当将天上的各种宝物奉献给他

为什么呢,因为此人欢喜说法,能在很短的时间获得无上正等正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933

[禅定勋章]

6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1 10:03:49 | 只看该作者

4、世尊以偈颂再次宣讲法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欲住佛道,  成就自然智,
  常当勤供养,  受持法华者。
  其有欲疾得,  一切种智慧,
  当受持是经,  并供养持者。
  若有能受持,  妙法华经者,
  当知佛所使,  愍念诸众生。
  诸有能受持,  妙法华经者,
  舍于清净土,  愍众故生此。
  当知如是人,  自在所欲生,
  能于此恶世,  广说无上法。
  应以天华香,  及天宝衣服,
  天上妙宝聚,  供养说法者。


[学习解说]:

这时,世尊再次以偈颂说到:如果有人想要安住佛道成就自然智(不借功用,自然而生之佛之一切种智),应当常常供养受持《妙法莲华经》的人,如果想要快速获得佛智还应当受持这部《妙法莲华经》并且供养受持此经的人

如果有人能受持这部《妙法莲华经》,应当知道此人则是佛的使者因为怜悯众生来到世间,这些受持《妙法莲华经》的人他们舍弃了清净的国土而来到世间救度受苦众生,这些人能在五浊恶世广泛为众生演说无上妙法,人们应当以天花、香、天宝、衣服等供养这位说法的人


名词解释:

【一切种智(梵sarvatha^-jn~a^na,藏thams-cad-mkhyen-pa-n~id)】
三智之一。‘三智’指一切智、道种智、与一切种智。这三智分别是声闻缘觉二乘、菩萨与佛陀的智慧。此中,一切种智是指了知一切道、一切种、一相寂灭相与种种行类差别的佛智。天台宗认为这是中观所成之智。中观之智是了知一切皆中道,中则不偏,以绝对为义。一法若中,则一切众生因种和一切佛道法,皆有所归趋。一法既是如此,一切也是如此,所以于一种智知一切道,知一切种,遮照同时,能知一相寂灭相与种种行类。《大智度论》卷八十四云(大正25·646c)︰
‘佛言︰一相故名一切种智,所谓一切法寂灭相,复次诸法行类相貌名字显示说,佛如实知,以是故名一切种智。(中略)一切种智是佛智,一切种智名一切三世法中通达无碍智,大小精粗无事不知,佛自说一切种智义有二种相,一者通达诸法实相故寂灭相,如大海水中风不能动,以其深故波浪不起,一切种智亦如是,戏论风所不能动,二者一切诸法可以名相文字言说,了了通达无碍,摄有无二事,故名一切种智。’

又,《般若无知论》说有所知则有所不知,圣心以无知故无所不知,不知之知,乃云一切智。因此,《往生论注》卷下云(大正40·839c)︰‘心入实相,可令无知,云何得有一切种智?’这里所谓的一切种智是真俗不二之智,也就是指佛智无知的智慧。

[参考资料] 《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一〈三慧品;《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卷五十;《大乘起信论》;《摩诃止观》卷三;《观音玄义》卷下;《释摩诃衍论》卷七。
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自然智】
(术语)不借功用,自然而生之佛之一切种智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自然智,无师智。”同义疏六曰:“自然智者,无功用智也。”大日经疏五曰:“自然智者,是如来自觉自证之智。昔所未闻未知之法,现前无所挂碍,故以为名。”同六曰:“若法依师智得,从于众因缘而生,即是戏论生灭之相,非法性佛自然之慧。若是自然之慧,则非修学可得,亦不可授人。”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吾灭后恶世,  能持是经者,
  当合掌礼敬,  如供养世尊。
  上馔众甘美,  及种种衣服,
  供养是佛子,  冀得须臾闻。
  若能于后世,  受持是经者,
  我遣在人中,  行于如来事。
  若于一劫中,  常怀不善心,
  作色而骂佛,  获无量重罪。
  其有读诵持,  是法华经者,
  须臾加恶言,  其罪复过彼。
  有人求佛道,  而于一劫中,
  合掌在我前,  以无数偈赞。
  由是赞佛故,  得无量功德,
  叹美持经者,  其福复过彼。
  于八十亿劫,  以最妙色声,
  及与香味触,  供养持经者。
  如是供养已,  若得须臾闻,
  则应自欣庆,  我今获大利。
  药王今告汝,  我所说诸经,
  而于此经中,  法华最第一。


[学习解说]:

在我灭度的五浊恶世中,能受持此经的人,应当向他合掌礼敬,如同供养世尊一样,以上号的佳肴和各种衣服供养这位佛子,未来世如果有人能受持此经,则是我派遣他来到世间的,如果有人以不善心毁骂佛将获得无量重罪,不过如果有人以恶语毁骂读诵受持此经的人,他获得的罪报比前面的还要重

如果有人上求佛道于一劫中在我面前合掌以无数偈颂称赞我,由于赞佛的缘故将获得无量功德,但是如果有人称赞受持此经的人,他所获得福德将胜过前者

药王,我今日告诉你,我所说的经典中,这部《妙法莲华经》是第一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933

[禅定勋章]

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0:29:53 | 只看该作者
(本次学习:67楼~70楼 共用时2.5小时)

5、法华经是诸佛秘要之,是一切经典中最为难信难解的经典

尔时佛复告药王菩萨摩诃萨:“我所说经典无量千万亿,已说、今说、当说,而于其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

“药王!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诸佛世尊之所守护,从昔已来,未曾显说。而此经者,如来现在,犹多怨嫉,况灭度后?


[学习解说]:

这时,佛又对药王菩萨说:我所说的经典有无量千万亿那么多,不论是已经说的、现在说的、还是将来要说的,在所有这些经典当中这部《妙法莲华经》是最难信难解的一部经典

药王,此经是诸佛秘要(不妄示人之切要法门)之藏,不可以随便向他人传授,这是一部诸佛世尊都守护的经典,从过去到现在都未曾显说,现在因为这部经典而引发很多怨恨和嫉妒,更何况是我灭度以后?

名词解释:

【秘要】
(术语)不妄示人之切要法门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当知是妙法,诸佛之秘要。”同法师品曰:“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维摩经观众生品曰:“广说诸佛秘要法藏。”法华文句五曰:“四十余年,蕴在佛心,他无知者,为秘。一乘直道,总摄万途,故言要也。”法华嘉祥疏二曰:“秘者,盖称叹之辞也。如世秘方,千金不传。今亦尔也。所言要者,宗归一也。”同九曰:“言约理周,故称为要。昔来隐而不传,目之为秘。”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933

[禅定勋章]

68#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0:35:25 | 只看该作者

6、书写、受持、读、诵、供养、为他人演说法华经者,诸佛护念,常与如来共宿

“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学习解说]:

药王,你应当知道如来灭度后,如果有人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演说此经的人,如来将以他的衣服披在此人身上,而且还会得到他方现在诸佛的护念,此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应当知道此人常与如来住在一起,蒙佛如来以手摩头


名词解释:

【大信】
(术语)信佛而不疑。谓为信。信心之功德广大。故曰大。又此信心即为佛心。故曰大。教行信证二曰:“谨案往相回向有大行有大信。”同三本曰:“大信心者则是长生不死之神方,忻净厌秽之妙术。(中略)极速圆融之白道,真如一实之信海也,斯心即是出于念佛往生之愿。”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丁福保 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933

[禅定勋章]

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0:43:55 | 只看该作者

7、礼拜供养装有《法华经》的七宝塔,当知此人皆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药王!在在处处,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盖、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若有人得见此塔,礼拜、供养,当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学习解说]:

药王,无论在什么地方,如果有人或说、或读、或诵、或书写,或经卷摆放的地方,都应当建造高高的七宝塔

塔中不需要安放舍利,为什么呢,因为此经已有如来全身,人们应当以一切华、香、璎珞,缯盖、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此塔

如果有人见到塔后礼拜、供养者,要知道此人离证得佛的智慧已经不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933

[禅定勋章]

7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0:44:12 | 只看该作者

8、若有见闻法华经,且闻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药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萨道,若不能得见闻、读诵、书持、供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若有得闻是经典者,乃能善行菩萨之道。其有众生求佛道者,若见、若闻是法华经,闻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学习解说]:

药王,有很多在家、出家行菩萨道的人,如果他们没有见闻、读诵、书持、供养这部法华经者,要知道此人不是真正行菩萨道,如果他们有听闻这部经典者才是真正在行菩萨道

如果有人上求佛道,他们如果能见到和听闻这部法华经的话,要知道此人离证得佛的智慧已经不远了




药王!譬如有人渴乏须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干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

菩萨亦复如是,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若得闻解、思惟、修习,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者何?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


[学习解说]:

药王,譬如有人口渴需要水,到高原挖井,如果见到土是干的便知道离水还很远,直到挖出来的土是湿的然后逐渐见到泥土便可以确定离水已经很近了

菩萨也是这样,如果未闻、未解、未能修习这部法华经者,要知道此人离证得无上佛智还很远,如果能够闻解、思惟、修习此经的人便可知道他们离证得无上佛智就很近了

为什么呢?因为一切菩萨将要证得的无上佛智都在这部《妙法莲华经》中,此经为众生开方便门示现真实相,这部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没有人能真正悟到,今日佛为了教化和成就菩萨而为他们开示法义




药王!若有菩萨闻是法华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新发意菩萨;若声闻人闻是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增上慢者。

[学习解说]:

药王,如果有菩萨听闻这部《法华经》后,表现为惊疑、怖畏,要知道此人是初发心菩萨

如果有声闻众生听闻此经后,表现为惊疑、怖畏的话,要知道此人是增上慢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2-23 03:08 , Processed in 0.0850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