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净慧慈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行中] 佛弟子净慧慈光,学习〈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340

主题

8997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3901

[禅定勋章]

41#
 楼主| 发表于 2024-7-16 11:17:51 | 只看该作者
4、世尊以偈语为威德自在菩萨重宣法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威德汝当知,  无上大觉心,
  本际无二相,  随顺诸方便,
  其数即无量。  如来总开示,
  便有三种类,  寂静奢摩他,
  如镜照诸像;  如幻三摩提,
  如苗渐增长;  禅那唯寂灭,
  如彼器中锽。  三种妙法门,
  皆是觉随顺,  十方诸如来,
  及诸大菩萨,  因此得成道。
  三事圆证故,  名究竟涅槃。


[学习解说]:

世尊再次以偈语对威德自在菩萨说:你应当知道,无上大觉心本际(谓穷极之始修)无二相,这是说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众生与佛平等不二,但是为了随顺众生因缘次第,就会有无量方便法,概括起来有三个种类:

一个是寂静奢摩他(这就是止静),如同镜中映照的影像

一个是如幻三摩提(这就是观想),如同大地的秧苗渐渐增长

一个是禅那唯寂灭(这就是觉义,不二),如同器中锽(注:在佛教经典中,器中锽也被用来描述一种境界,象征着内心的烦恼必须由心地去解决,别人无法帮忙。在描述这种境界时,器中锽被用来比喻内心的烦恼如同器中的声音,虽然声音来自内部,但可以通过解决内心的烦恼来达到解脱。)

这三种殊妙的方法都是以净觉心随顺的法门,十方诸如来及大菩萨因此而成就佛道,这三种方法如实证得后叫做究竟涅槃,就是成佛了


名词解释:

【无二相】
p1057 瑜伽八十卷十五页云:云何无二相?谓诸名言安足处事,由彼自性,无所有故;非名言熏习想所行自性,有故;说为无二。于此无二,若起二执;名为杂染。若无二执;名为清净。又非一切名言安足处事,由彼世俗言说熏习想所行自性,无所有故,非彼熏习智所行自性,有故;说为无二。于此无二,若起二执;名为杂染。若无二执;名为清净。由此无二相;应知悟入如来一切密意语言。 FROM:【《法相辞典》 朱芾煌 编】

【本际】
(术语)谓穷极之始修也。圆觉经曰:“平等本际圆满十方。”胜鬘经曰:“生死者依如来藏,以如来藏故说本际不可知。”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0

主题

8997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3901

[禅定勋章]

42#
 楼主| 发表于 2024-7-16 11:18:04 | 只看该作者
八、世尊为辩音菩萨宣说单修奢摩他或三摩钵提或禅那一法,乃至或先或后齐修二法乃至三法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的修行方法

1、辩音菩萨代众生请(法)问佛,一切想要成就佛道的菩萨,有几种修习方法?


于是辩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希有!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令悟实相。”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辩音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辩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学习解说]:

辩音菩萨在大众中从座而起,顶礼佛足,绕佛三圈,长跪合掌对佛说,大悲世尊,您上面说的这个方便法门稀有难得,世尊,这些方便法门对于想要成就佛道的菩萨来说,有几种修行方法,愿您为大众及末法众生方便开示,令他们能够领悟实相,辨音菩萨说完这些话以后,五体投地向佛顶礼,连续祈请三次

世尊称赞辨音菩萨,能发心为诸菩萨大众及末法众生请问如来修行的方法,世尊叮嘱辨音菩萨要仔细听,马上就为他们宣说,辨音菩萨非常欢喜,与大众默默等待听佛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0

主题

8997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3901

[禅定勋章]

43#
 楼主| 发表于 2024-7-16 11:18:28 | 只看该作者
2、二十五种[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清净定轮的修行方法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学习解说]:

世尊继续说,一切如来的佛性圆觉清净,本来没有修习以及修习的人,但是一切菩萨及末法众生需要先依靠幻化而修习,方法如下有二十五种清净方便的修行方法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0

主题

8997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3901

[禅定勋章]

44#
 楼主| 发表于 2024-7-17 11:02:47 | 只看该作者
(本次学习:41楼 共用时2小时以上)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便证实相;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学习解说]:

如果诸菩萨只是安住守静,由“静虑的力量”也能永远断除烦恼获得究竟成就,不用离开座位便能悟入涅槃,这种菩萨修行的方法叫做单修奢摩他

如果诸菩萨只是观想幻化,藉由佛力加持发生种种作用,修行菩萨种种妙行,于陀罗尼-“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FROM:佛光大辞典”不会失去,这种菩萨修行的方法叫做单修三摩钵提

如果诸菩萨只是灭除幻化,断除烦恼,烦恼断尽后便能证得实相,这种菩萨修行的方法叫做单修禅那


名词解释:

【陀罗尼】
梵语 dha^raN!i^ 之音译。又作陀怜尼。意译总持、能持、能遮。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换言之,陀罗尼即为一种记忆术。大智度论卷五、佛地经论卷五载,陀罗尼为一种记忆术,即于一法之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之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之中,持一切义;故由记忆此一法一文一义,而能联想一切之法,总持无量佛法而不散失。陀罗尼能持各种善法,能遮除各种恶法。盖菩萨以利他为主,为教化他人,故必须得陀罗尼,得此则能不忘失无量之佛法,而在众中无所畏,同时亦能自由自在的说教。有关菩萨所得之陀罗尼,诸经论所说颇多。及至后世,因陀罗尼之形式,类同诵咒,因此后人将其与咒混同,遂统称咒为陀罗尼。然一般仍以字句长短加以区分,长句者为陀罗尼,短句者为真言,一字二字者为种子。
 关于陀罗尼之种类,依大智度论卷五、卷二十八载,陀罗尼分为四类:(一)闻持陀罗尼,得陀罗尼者耳闻之事不忘。(二)分别知陀罗尼,能区别一切邪正、好丑之能力。(三)入音声陀罗尼,闻一切言语音声,欢喜而不嗔。(四)字入门陀罗尼,听闻阿罗波遮那等四十二字门,即可体达诸法实相;盖以悉昙四十二字门总摄一切言语之故。上述之前三者称为“三陀罗尼”。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五举出四陀罗尼:(一)法陀罗尼,能记忆经句不忘。(二)义陀罗尼,能理解经义不忘。(三)咒陀罗尼,依禅定力起咒术,能消除众生之灾厄。(四)忍陀罗尼,通达诸法离言之实相,了知其本性,忍法性而不失。有关修得此四陀罗尼之法,详载于大乘义章卷十一。
 天台宗据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之说,立有: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等三陀罗尼,而以之配于空、假、中三观。
 咒,名为陀罗尼,故对经、律、论之三藏而言,集聚咒之记录,称作陀罗尼藏、明咒藏、秘藏等。乃五藏之一。基于此之陀罗尼,有大随求陀罗尼、佛顶尊胜陀罗尼等,以及应不同诸尊之特殊修法,依修法之目的而诵相应之陀罗尼。此外,密教中,于供养祖师或祈亡者冥福之法会,诵持尊胜陀罗尼,称为陀罗尼会、陀罗尼讲会。(贤愚经卷十阿难总持品、大宝积经卷四无上陀罗尼会、卷一一五无尽菩萨会、海龙王经卷二总持门品、总释陀罗尼义赞、慧苑音义卷一)p3607 FROM:【佛光大辞典】

【寂念】
即禅定。禅定时,虑念寂静,称为寂念。圆觉经(大一七·九一八中):“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p4503 FROM:【佛光大辞典】

【佛力】
佛之力用。佛具有二智,故亦称智力;以方便智能摄化众生,故亦称方便力;显示由佛果而起之力,故又称愿力。法华经方便品(大九·五下):“佛力无所畏,解脱诸三昧,及佛诸余法,无能测量者。”(大智度论卷二、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易行品)p2606 FROM:【佛光大辞典】

【静力】
静虑的力量,亦即禅定的力量。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证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学习解说]:

如果诸菩萨先取极静,以静慧(谓安静之智慧。即空慧,能涤灭身心烦恼)心,观照种种幻相,然后由此生起菩萨行(求自利利他圆满佛果之菩萨众大行也。即布施等之六度是),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叫做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如果菩萨以静慧心,生起智慧,实证静性,便能断除烦恼,永远出离生死轮回,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叫做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名词解释:

【静性】
p1378 如净惑所缘中说。FROM:【《法相辞典》 朱芾煌 编】

【菩萨行】
(术语)求自利利他圆满佛果之菩萨众大行也。即布施等之六度是。法华经五百弟子品曰:“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静慧】
谓安静之智慧。即空慧,能涤灭身心烦恼。圆觉经(大一七·九一七下):“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p6360 FROM:【佛光大辞典】

【至静】
(杂语)又曰极静。禅定之力极而静心也。圆觉经曰:“以静慧故证至静性。”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后断烦恼而入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已,后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后度众生建立世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及修禅那。


[学习解说]:

如果菩萨以寂静心,生起智慧,再由幻化的力量,度化众生,最后断除烦恼,进入寂灭,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叫做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如果菩萨以极静心,生起智慧力,断除了烦恼,然后生起菩萨清净妙行,普度众生,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叫做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如果菩萨以极静心,生起智慧力,断除烦恼,然后普度众生,建立世界,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叫做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及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境界;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学习解说]:

如果菩萨以极静的智慧力资发变化,最后断除烦恼,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叫做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如果菩萨以极静的智慧力用资寂灭,最后发起作用变化境界,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叫做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0

主题

8997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3901

[禅定勋章]

45#
 楼主| 发表于 2024-7-18 10:47:30 | 只看该作者
(本次学习:42楼 共用时2.5小时)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在寂静,而断烦恼;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学习解说]:

如果菩萨以观修的变化力,随顺种种境界,从中获得寂静,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叫做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注:这是说,藉由观修,在随顺的过程中,让心止静)

如果菩萨以观修的变化力,在种种境界中,直接取得寂灭,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叫做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注:这是说,藉由观修,直接在境界中,获得觉照(悟))

如果菩萨以观修的变化力而作佛事,先安住寂静,再断除烦恼,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叫做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注:这是说,透过观修,先止静,然后获得觉照(悟))

如果菩萨以观修的变化力,无碍作用,因此断除烦恼,安住寂静,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叫做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注:这是说,透过观修,便能获得觉照(悟),因此止于静)

如果菩萨以观修的变化力,作为方便,达到寂静寂灭,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叫做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注:这是说,透过观修,便能同时获得止静和觉照(悟))

如果菩萨以观修的变化力,种种起用,达到寂静,最后断除烦恼,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叫做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注:这是说,透过观修,达到止静,最后获得觉照(悟))

如果菩萨以观修的变化力,达到寂灭,然后安住清净,不做静虑(静坐思惟),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叫做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注:这是说,透过观修,获得觉照(悟),然后让心止于静)


名词解释:

【静虑】
静坐思惟,亦即禅定。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佛事】
凡发扬佛德之事,称为佛事。又作立地。据维摩经卷下载,佛陀将一切事均视为佛事,以此表示佛之德性。于禅宗,用以指举扬佛法之行事,如开眼、安座(安置佛像于堂内)、拈香、上堂、入室、普说、垂示等,均为佛事。后世泛称于佛前举行之仪式为佛事,又称法事、法会,或指超度亡灵之诵经。
 此外,在葬仪中担任导师之人,称为佛事师。于禅林中之三佛事(奠茶、奠汤、秉炬)、五佛事(起龛、锁龛、奠茶、奠汤、秉炬)、九佛事(入龛、移龛、锁龛、挂真、对真小参、起龛、奠茶、奠汤、秉炬)等,分别由三人之佛事师、五人之佛事师、九人之佛事师负责。又在葬仪、法会中所得之金钱,称为佛事钱。敕修百丈清规卷七板帐式之夹注(大四八·一一五○上):“仍量唱衣钱多寡,则排日、俵嚫、讽经、看经、添奠茶汤、转龛骨等佛事。”又导入佛法之方便,称为佛事门或庄严门。(禅苑清规卷四殿主钟头、行持轨范卷三丧仪法、临济录示众)((参见:法会)3411)p2630 FROM:【佛光大辞典】

【无碍】
(术语)又云无阂,无碍。自在通达而无碍也,自在涉入而无碍也,自在融通而为一体也。如灯光互相涉入,是无碍之相也。维摩经佛国品曰:“心常安住无阂解脱。”往生论注下曰:“无碍者,谓知生死即涅槃,如是等入不二门无碍相也。”即身成佛义曰:“无碍者,涉入自在义。”往生要集中本曰:“我所有三道,与弥陀佛万德,本来空寂,一体无碍。”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学习解说]:

如果菩萨先以寂灭力,达到寂静,然后安住于清净,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叫做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注:这是说,透过觉照(悟)的智慧力,让心安住止静)

如果菩萨先以寂灭力,生起种种作用,然后在一切境中方便随顺,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叫做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注:这是说,透过觉照(悟)的智慧力,而能方便随顺观修一切境界)


名词解释:

【随顺】
谓随从他人之意而不拂逆。法华经卷一序品有供养诸佛、随顺(梵 a^nulomiki^)行大道、具六波罗密之说。同经卷四“五百弟子受记品”亦说,世尊甚奇特,所为极希有,随顺(梵 anuvartayante)世间若干之种性,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法,拔出众生处处之贪著。
 新华严经卷三十七中亦有菩萨如是观一切法之自性清净,随顺(梵 anuloma)不违,得入第六现前地,得明利之随顺忍(梵 anulomiki^ ks!a^ntih!),而未得无生法忍等之记载。
 随顺一语,在佛、众生、教法皆可用之。于瑜伽师地论卷二十八举出十种随顺学法,即不净想、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厌逆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光明想、离欲想、灭想、死想;并言欲修习十想,须断十种障碍学法与违逆学法。又举出宿因、随顺教、如理加行、无间殷重所作、猛利乐欲、持瑜伽力、止息身心粗重、数数观察、无有怯弱、离增上慢等十种随顺学法,并一一加以解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二、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七成熟品、大乘庄严经论卷二成熟品、俱舍论卷四、法华经文句卷二上)p6352 FROM:【佛光大辞典】

【寂用湛然】
(术语)真如之理体,离有为之诸相,故云寂,而生世间出世间之善法,故云用。即起信论所说三大中之体用二大也。而即体为用,与体皆常住不灭,故云湛然。观经玄义分曰:“恒沙功德寂用湛然。”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0

主题

8997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3901

[禅定勋章]

4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9 10:52:51 | 只看该作者
(本次学习:43楼~45楼 共用时2.5小时)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学习解说]:

如果菩萨以寂灭力,了知种种自性(诸法各自有不变不改之性,是名自性),安住于静虑,生起变化,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叫做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如果菩萨以寂灭力,无作(无因缘之造作)自性,而生起种种作用,获得清净的境界,回归静虑,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叫做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如果菩萨以寂灭力,获得种种清净,安住于静虑,生起变化,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叫做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如果菩萨以寂灭力,达到寂静,再生起变化,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叫做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如果菩萨以寂灭力,生起变化,并生起清明的智慧达到寂静,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叫做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如果菩萨以圆觉的智慧“圆满融合诸法”,对于一切诸法性相(性就是诸法永恒不变的本性,相就是诸法显现于外可资分别的形相)都不离觉性(离一切迷妄之觉悟自性),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叫做圆满修习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名词解释:

【顿渐】
(术语)顿教与渐教也。以判诸大乘教。又曰渐顿。(参见:渐顿教)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顿渐二教】
不依次第,快速到达觉悟之教法,称为顿教;依顺序渐进,经长时间修行而觉悟者,称为渐教。若以教法形式观之,开始即讲说深奥之内容,称为顿教;而自浅显内容次第讲说进入深奥内容者,则称为渐教。上述为一般教判之标准,即以受教之根机而论,或由佛陀说法之方法与内容区别之。又南北朝诸师之顿渐二教判中,以天台之顿、渐、秘密、不定等四教,及华严五教判之第四最为著名。此外,我国禅宗南北二系于证悟过程之旨趣互异,南方慧能系主张速疾直入究极之悟,世称“南顿”;北方神秀系则强调依序渐进之悟,世称“北渐”,此即禅宗之顿渐二教。p5704 FROM:【佛光大辞典】

【梵行】
梵语 brahma-carya^,巴利语 brahma-cariya。意译净行。即道俗二众所修之清净行为。以梵天断淫欲、离淫欲者,故称梵行;反之,行淫欲之法,即称非梵行。娑罗门将一生分为四期,其中第一期即称梵行期(梵 brahma-ca^rin),于此期间,其生活遵守不淫之戒,并学吠陀、祭仪等。于佛教以不淫,受持诸戒,称为梵行。又于长阿含卷九“十上经”,以具足禅,于八解脱中,逆顺游行,称为梵行具足。大方等大集经卷七不眴菩萨品、大宝积经卷八十六大神变会等以八正道为梵行;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五梵行品以慈悲喜舍等四无量心为梵行,住知法等七善法,即称梵行具足。凡此,皆为广义之梵行。(增一阿含经卷三十、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法华玄义卷四上、法华义疏卷七)((参见:五行)1085)p4631 FROM:【佛光大辞典】

【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谓一切菩萨欲证圆觉,彼修禅定有二十五种方法。盖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而生,禅定有三种,即:(一)奢摩他(静行),(二)三摩钵提(幻行),(三)禅那(寂行)。于此,单修一行者有三人,三行互修者二十一人,三行圆修者一人,合为二十五人。此二十五人所修之禅定,称为二十五种清净定轮。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无不因修此法而得成菩提。(圆觉经)p177 FROM:【佛光大辞典】

【性相】
1、性就是诸法永恒不变的本性,相就是诸法显现于外可资分别的形相。
2、无为法为性,有为法为相。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性相】
(术语)性者法之自体,在内不可改易也。相者相貌,现于外可分别也。有为无为相对,则无为法为性,有为法为相。而有为无为皆有性相,自体云性,可识云相。智度论三十一曰:“性言其体,相言可识。”法华经方便品曰:“如是相,如是性。”涅槃经二曰:“汝今当观诸行性相。”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觉性】
(术语)离一切迷妄之觉悟自性也。圆觉经曰:“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又】觉知之性。谓心识也。唯识论一曰:“非觉性故。”同述记一末曰:“觉者觉察,心心所总名。”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圆修】
(术语)在台家圆教,同时修空假中之三观也。又圆满修万行也。圆觉经曰:“圆修三种。”元照弥陀经疏上曰:“万行圆修,最胜独推果号。”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圆合】
(术语)圆满融合诸法也。圆觉经曰:“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无作】
(术语)无因缘之造作也。如言无为。七帖见闻七曰:“圆教意十界三千万法皆中道,法尔任运自然体,始令造作法无之故,名无作教也。”【又】心无造作物之念也。如无作三昧是。无量寿经下曰:“无作无起,观法如化。”【又】不假身口意之动作,自然相续之法也。如无作戒,无作色等是。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自性】
(术语)诸法各自有不变不改之性,是名自性。教行信证信卷曰:“近世宗师,沈自性唯心,贬净土真证。”【又】数论师二十五谛中第一谛为冥性。又称自性。为万有之生因。唯识述记一末曰:“自性者冥性也,今名自性,古名冥性,今亦名胜性。未生大等但住自分,名为自性。”(参见:数论外道)附录。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寂灭】
(术语)寂灭为梵名涅槃Nirva%na之译语,其体寂静,离一切之相,故云寂灭。法华经序品曰:“或有菩萨见寂灭法。”维摩经佛国品曰:“知一切法皆悉寂灭。”注曰:“肇曰:去相故言寂灭。”同弟子品曰:“法本不然,今则无灭,是寂灭义。”无量寿经上曰:“超出世间,深乐寂灭。”智度论五十五曰:“灭三毒及诸戏论故名寂灭。”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0

主题

8997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3901

[禅定勋章]

47#
 楼主| 发表于 2024-7-19 10:53:11 | 只看该作者

3、如何正确修行二十五种清净定轮,并取得成就?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学习解说]:

世尊继续说,以上就是一切欲证圆觉的菩萨,修习禅定的二十五种方法,如果菩萨及末法众生依照这二十五种方法修行,应当清净梵行(意译净行。即道俗二众所修之清净行为。以梵天断淫欲、离淫欲者,故称梵行),寂静思维,忏悔业障,这样经过二十一日,在二十五种方法上各做标记,以至诚心求佛哀愍,然后随缘取出一个,依照取出的标记便能知道自己是顿悟还是渐修(不依次第,快速到达觉悟之教法,称为顿教;依顺序渐进,经长时间修行而觉悟者,称为渐教。若以教法形式观之,开始即讲说深奥之内容,称为顿教;而自浅显内容次第讲说进入深奥内容者,则称为渐教),其中如果生起一念怀疑后悔的话,那么就不能成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0

主题

8997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3901

[禅定勋章]

4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9 10:53: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7-23 11:20 编辑

4、世尊以偈语为辨音菩萨重宣法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辩音汝当知,  一切诸菩萨,
  无碍清净慧,  皆依禅定生。
  所谓奢摩他,  三摩提禅那,
  三法顿渐修,  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  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  并法不随顺。
  一切诸菩萨,  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  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  不久证涅槃。


[学习解说]:

世尊用偈语的形式再次宣说:辨音你应当知道,一切诸菩萨得到无碍清净的智慧都是依照禅定而生起,这些禅定分别是奢摩他、三摩提、禅那,这三种方法可以渐修可以顿悟,共有二十五种修行方法

十方诸如来没有不是修行这个法门而成就的,唯除“不依次第渐修而顿觉菩提之人”,因此一切诸菩萨及末法众生应当常常受持这二十五种清净定轮,勤奋修习,这样依靠佛的大悲力,不久就能证得涅槃


===================


[学习笔记]:

“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

上面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一切诸菩萨获得的无碍清净智慧都是从禅定而生起

禅定的方式深浅次第各有不同,简略来说大略有几个方式
就是[圆觉经]所教导的三种大乘净观成佛法门
[奢摩他](这就是止静),[三摩钵提](这就是观想),[禅那](这就是觉义,不二)
这全部都是转念的法门,透过三种不同方式,达到转化或破除妄念的目的

第一种,就是置心一处(取静),(这只是最初浅的奢摩他,其实甚深的奢摩他如同禅那)
例如,持名念佛,或观鼻(不做生灭义理观照,只是置心一处,不做观想)
初学者一开始可能需要安静的地方(通俗一般来说就是安静的地方打坐),
比较熟悉后,地方吵不吵闹是没差别的(随处一刹那的时间都能运用,不限定要坐)


再者,就是透过观想忆想,转妄心为清净心,讲白一点就是幻想,这也是神通法
例如,观无量寿经中的观想法,或者慈心三昧的修法,或者所谓光明定,
又或者诵经随闻入观(观想置身法会现场)
初学者一开始可能需要闭起眼睛,又或者先观像来加强印象,熟练后张开眼睛也没问题
场地姿势也没有限制,随处都行


另外,就是思维觉观义理,破除世俗虚妄(两边对立虚妄)
这是指观照佛经上讲的种种不同次第法义,观照生灭空有对立两边,以破除妄心
例如,最初浅的就是观照呼吸数息生灭两边不着,
甚深的义理例如,甚深四谛,甚深十二缘起,不二法,第一义谛,
又或者随文入观,思维[心经][般若经]等经的法义
初学者可取佛经上的一四句偈,随时观照日常生活中心态执着的对立两边
这没有场地时间任何一切限制,基本上就是张开眼觉观,开放式的状态下保持觉性 —
[分析解说]禅定觉观的实修练习

具体实修方法,
例如,
生气的时候,佛陀教导我们觉察没有来者与受者,
这属于义理的觉察,这样就能破除生气的妄心,
当然方法不只一种,上述三种类别的种种方法都可以
例如,念佛也行,光明定也行...

对于冷热问题可以修学[光明定],或者[观照生灭]破除冷热,也可以[置心一处修习止静]

蚊子叮咬(痒)的时候可以修学[慈心三昧],[光明定]也行

肚子饿的时候可以采用[奢摩他]的方式让烦恼[止静],
这时候烦恼业障就会止息,就不会感到饥饿

男女欲望来的时候,急忙烦躁的时候,担心害怕的时候,口欲来的时候,购物欲来的时候,
修止静或观想都行或者思维生灭虚幻

意见冲突的时候,修慈悲观或觉照生灭虚幻法义

生病的时候,太亮太吵睡不着的时候,想睡觉的时候,闻到臭味的时候,闻到美食的时候
这些念佛持咒或光明定或觉照生灭虚幻法义都行

看到美女俊男的时候,被毁谤或称赞的时候,为钱愁苦烦恼的时候,
遇到灾难的时候,为了婚姻生子苦恼的时候,
这些可以思维观照佛经讲的六道轮回法界真相的法义

昏沉的时候,修[光明定]或者[慈心三昧],浮躁的时候,修[止静]

被鬼神非人干扰的时候,这应该[观照实义]或者[慈悲观][慈心三昧]或者[光明定]都行

拥有神通的时候,享受轻安快乐的时候,自以为实证的时候
这些应该[观照实相义],以破除贪着

以上这些状态只要多练习,就会由浅入深,
觉观的能力就会逐渐变好,不容易堕入迷惑执着之中
日常生活就能逐渐随时保持在(或近于)禅定觉照的状态 —
[分析解说]禅定觉观的实修练习

再来看经文讲到 “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槃。”

这是说一切诸菩萨及末法众生都应当常常受持这二十五种清净定轮,常常勤奋修习禅定觉观,依靠佛的大悲力,这样不久就能证得涅槃

由此可知,受持奢摩他、三摩提、禅那二十五种清净定轮,能证得涅槃
这是因为,
透过这些净观的方法来达到禅定的状态,
这时候妄心消除,佛性的圆满功德就会逐渐显露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因为佛心显露,所以当下业障逐渐清净
所以就能让身心转为清净,原本身心的业障痛苦就会逐渐消失 —
[分析解说]禅定觉观的实修练习
基本上原理和行法就是如此,
至于佛弟子自己的领会和运用有多深
这就要看个人因缘根器和业障深浅影响的不同了 —
[分析解说]禅定觉观的实修练习

名词解释:

【顿觉】
(术语)谓不依次第渐修而顿觉菩提之人。华严宗五教中之顿教是也。圆觉经曰:“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唯除顿觉人。”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0

主题

8997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3901

[禅定勋章]

49#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09:38: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7-20 09:40 编辑

(本次学习:增补48楼学习笔记+49楼~50楼 共用时2.5小时)


九、世尊为净诸业障菩萨开示觉性本净

1、净诸业障菩萨代众生请(法)问佛,众生觉心本自清净,为什么会被染污?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睹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唯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说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咨问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学习解说]:

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从坐而起,顶礼佛足,绕佛三圈,长跪合掌对佛说,大悲世尊,您为我们广说一切如来因地修行的这些不可思议事情,令在坐大众得到前所未有的欢喜,看见您经历恒河沙劫勤苦修行的境界,我们在坐这些菩萨深深感到欣慰和高兴

世尊,如果觉心本自清净,为什么会被染污?使众生迷惑不得清净?唯愿如来为我们开示,使我们能够明白法性(诸法的本体、本性。这种诸法的本性,在有情方面,叫做“佛性”,在无情方面,叫做“法性”。法性也就是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的别名),令法会大众及末法众生开启智慧,说完这些话,五体投地,向佛顶礼,连续祈请三次

世尊夸赞净诸业障菩萨能为法会大众及末法众生,请问如来修行方便,世尊叮嘱他们要仔细听,马上将为他们演说,净诸业障菩萨十分欢喜,与其他大众默默等待佛的开示


名词解释:

【法性】
诸法的本体、本性。这种诸法的本性,在有情方面,叫做“佛性”,在无情方面,叫做“法性”。法性也就是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的别名。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开悟】
(术语)开智悟理也。法华经序品曰:“照明佛法,开悟众生。”八十华严经四曰:“开悟一切愚闇众生。”出曜经二曰:“欲化彼人令得开悟。”付法藏传五曰:“尔时马鸣,著白[疊*毛]衣,入众伎中,自击钟鼓,调和琴瑟,音节哀雅,曲调成就,演宣诸法苦空无我。时此城中五百王子,同时开悟,厌恶五欲,出家为道。”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觉心】
(术语)本觉之妙心。一心之灵性,本来离迷妄,故云觉。全之即称佛圆觉经曰:“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化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行相】
(术语)心识各自固有之性能,谓之行相。心识以各自之性能,游行于境相之上,又行于所对境之相状,故名行相。唯识论二曰:“识以了别为行相故。”心识对于事物之境时,必现其影像于心内,如镜之于物指其心内之影像而谓之行相。唯识述记三本曰:“相者体也,即谓境相,行于境相,名为行相。或相谓相状,行境之相状,名为行相。或行境之行解相貌,然本但是行于相义,非是行解义。”又为行解事物之相貌,故云行相。俱舍光记一之余曰:“言行相者,即是行解相故,名为行相。”同四曰:“有所行境界相,故名行相。又解,行谓行解,如了别等;相谓相貌,如影像等。行家相故,名为行相。”俱舍宝疏四曰:“能缘心法,于所缘境品类不同。行解心上,起品类相,如镜照物类于镜面上,有种种像差别之相。”颂疏三曰:“如缘青境心及心所,皆带青上影像,此识上相,名为行相。行谓行解,即能缘心也。相谓影像,即行上相也。行解之相,名为行相,依主释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行相】
行事的相状。行相有粗有细,如前六识的行相粗而易知,第八识的行相细而难明。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净诸业障菩萨章《宏智禅师广录》】
净诸业障菩萨章
证悟由来把秉长。重重脱处雪加霜。众生相在犹流浪。寿命根除自息狂。退骨龙能将雨去。蜕鳞鲲复得风翔。郢人斫尽蝇泥也。方见元初鼻孔光FROM:【《禅宗语录辞典》 【宋·释普济 撰】V1.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0

主题

8997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3901

[禅定勋章]

5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09:38:58 | 只看该作者

2、众生因为妄执我、人、众生、寿者而长养无明,令修行不得成就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学习解说]:

世尊继续说,一切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妄想执着有我、人、众生和寿命,以为这四种颠倒是实有的我,因此便产生憎恨和爱恋,在虚妄的基础上又加重了一层执着与虚妄,由于这两层虚妄让众生产生了造业的行为,又因为造作不善业而轮回流转,厌恶轮回流转的人又虚妄的执着涅槃,因此不能悟入清净的自性,不是清净自性阻止悟入,而是有个能入的错误观念和知见,所以不能觉悟,所以动念和止念都是迷惑,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从无始以来众生就被无明主宰,一切众生都缺乏智慧的双眼,身心都被无明所障碍,就像有人不会自断生命一样,因此就会知道,有爱我的,我就随顺,不随顺我的,就会生起憎恨,众生就是这样为了憎爱心助长了无明,所以修行不得成就


名词解释:

【清净觉相】
(术语)本觉之真相也,正觉之体离染污,故云清净。圆觉经曰:“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本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9-22 11:29 , Processed in 0.08414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