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8 12:32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8
学习 菩萨摩诃萨坐道场时,观十种义故,示现降魔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中的这段佛经
「佛子!菩萨摩诃萨坐道场时,观十种义故,示现降魔。何等为十?所谓:
为浊世众生乐于斗战,欲显菩萨威德力故,示现降魔;
为诸天、世人有怀疑者,断彼疑故,示现降魔;
为教化调伏诸魔军故,示现降魔;
为欲令诸天、世人乐军阵者,咸来聚观,心调伏故,示现降魔;
为显示菩萨所有威力世无能敌故,示现降魔;
为欲发起一切众生勇猛力故,示现降魔;
为哀愍末世诸众生故,示现降魔;
为欲显示乃至道场犹有魔军而来触恼,此后乃得超魔境界故,示现降魔;
为显烦恼业用羸劣,大慈善根势力强盛故,示现降魔;
为欲随顺浊恶世界所行法故,示现降魔。
是为十。」
====================================
这段佛经主要是讲菩萨摩诃萨坐于道场时,因观十种义之故,而示现降魔,分别为:
1.为浊世众生乐于斗战,欲显菩萨威德力
2.为诸天、世人有怀疑者,断除彼疑
3.为教化调伏诸魔军
4.为欲令诸天、世人乐于军阵者,咸来聚观,心被调伏
5.为显示菩萨所有威力世无能敌
6.为欲发起一切众生勇猛力
7.为哀愍末世诸众生
8.为欲显示乃至道场犹有魔军而来触恼,此后乃得超越魔境界
9.为显烦恼业用羸劣,大慈善根势力强盛
10.为欲随顺浊恶世界所行法
恳请佛菩萨慈悲护念,教导
由此机缘,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关于【魔】的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魔?关于魔,从佛法上的根本或究竟上来说,
只要不是「清净光明本性」,不是「佛性」,
一切凡夫性、众生性之中的妄念,都可称为「魔」或「魔障」,
例如:产生贪念、嗔念或错误知见或邪见
(邪见,无法究竟解脱或背离正法的都可称为邪见,能究竟解脱或帮助解脱的知见称为正见)
因为心中非清净光明,那就可称为心有魔障,
而这不是外来的,是内心产生的,所以可称为「心魔」
内心如何产生的呢?
从「识」的原理来说,就是「第八识」中的恶种子,就是累世轮回所累积的错误知见,恶性循环
从原理或习气上来说,就是凡夫性、众生性,就是凡夫习气,就是凡夫特质
以现代科学来说,这属于心理现象,或和生理的交互影响
所以,以上,这是对于魔的其中一种说法,简单说就是常说的「心魔」
而因为众生都有凡夫知见观念,都不是真正俱足正见或佛的大智慧
所以,严格或实际上来说,基本上,也就是人人都会或都可能着魔的,都会陷入心中的魔障的
这是难免的,因为众生都有自己的观念和知见,而这些都不是究竟能解脱的观念和知见,都是凡夫俗见
所以,凡夫俗见通常就会背离佛法和正法,这时候就是陷入魔障,就是心魔
而如果用一般的说法,就是业障的一种,而业障则包含心念和行为以及外来的牵扯与干扰——「魔」是虚幻、空无的吗?(浅谈「空」、「虚幻」和「魔」) 魔有外魔和内魔
内魔是指心魔,外魔就是着魔或成魔的众生(执着深浅不同,魔的次第就不同)
魔其实是指错误的观念和执着
心魔就是内心有错误的观念和执着,就是贪瞋痴
外魔就是内心有错误观念和执着的众生,就是因为贪瞋痴执着过深而成魔的众生——破除魔扰魔障(或非人鬼神干扰)很简单
二、诸魔的种类
当知诸魔略有四种。云何[四魔]?~瑜伽师地论
魔是梵语的音译简称, 意思是夺命、障碍、扰乱、破坏
1.[天魔]
[天魔]也是有情众生,所以天魔是属于外魔,所谓真正实体的魔
楞严经50阴魔中谈到的天魔分别是[他化自在天魔](想阴第十种魔境)和[摩醯首罗天魔](识阴第一种魔境)
2.[阴魔]
[阴魔]则是众生对于[色][受][想][行][识]这[五阴](或称[五蕴])所形成的妄想执着造成的魔扰
[五阴魔]是属于众生[第一识]至[第八识]妄想执着所形成的困境,(并非真正有什么魔)
但是这也会勾引外魔和鬼神精魅,不过根本来源就是众生自己的妄想执着,
这就是心魔勾引外魔, 详细50种阴魔情况可参阅楞严经,
简单说(根据参阅许多佛经(例如楞伽,大般涅槃,楞严,解深密...)和古大德的解说)
[色][受][想]是属于前六识的执着妄想, [行]属于第七意识, [识]则属于第八意识
[色阴](色蕴)魔境就是来自于众生着于色相,误以为成就
[受阴]魔境则是众生着于觉受(感觉感受),误以为成就
(前两类多是民间信仰或自修者,贪着色相和觉受,误以为得到圣境,讲的都是很明显的外道法)
[想阴]魔境则是众生忆想贪着种种境界而物以类聚勾引外魔
(这类则多是附佛外道,尤其那些带头者多是此类, 讲的多是相似佛法)
[行阴]魔境则是众生着于第七识妄念流的细微分别
[识阴]魔境则是众生着于第八意识恶种子
(楞严经说这两类都是断除前六识妄念后,启发神通,然后因为神通不究竟,却以其认知的错误知见为究竟,因此自己成了外道魔, 这些魔多是天上外道的, 而且识阴最后两种魔就是不回小向大的小乘[钝阿罗汉]与[钝辟支佛])
总之五阴魔很复杂(所以刚刚才说这一小段经文不容易说明白),
佛弟子都应该好好了解,避免误入歧途
3.[烦恼魔]4.[死魔]
基本上这两种都不是外魔, 只是众生解脱的障碍
因为众生无法断除烦恼和死亡,所以称为[烦恼魔]和[死魔]——如何破离四魔? 何谓魔业? ~ 大方等大集经 一般来说,佛经中对「魔」分为四类:蕴魔(或称「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
「蕴魔」(或称「阴魔」),这就是「楞严经」中所说的「五蕴魔」或称「五阴魔」,共50种
就是色阴(或称色蕴)、受阴(或称受蕴)、想阴(或称想蕴)、行阴(或称行蕴)、识阴(或称识蕴)五类共50种魔扰
「色受想」三阴代表的就是五官的感觉(五感)加上第六意识的感觉,就是前六识
即「眼耳鼻舌身意」相对的「色(视)声(听)香(嗅)味(味觉)触(触觉)法(意识思维)」六种意识感受,
这里的眼见的「色」和「色蕴」的「色」,意义上是不太相同的
至于行阴和识阴,则是佛法上所讲的第七识和第八识上的问题
基本上,「五蕴」或「五阴」就是指众生自己的意念或心识作用,就是知见观念问题
简单说,「五蕴魔」就是「心魔」,是属于众生自己的心念意识感受观念知见的范畴
但是,「心魔」会招引「外魔」(「鬼神年老成魔」或「天魔」),而受控制变成魔子魔孙(代言人),
就是物以类聚,同性相吸(这不是磁力作用,磁力是同性相斥),就是感召而来(就是念恶招鬼魔,念善招神佛)
或使自己死亡后转生变成鬼神魔(就是外道鬼神成魔)或天魔的魔子魔孙
所以,外魔也是六道众生之一,也是由偏差的或邪见的修行者而来的,例如外道鬼神或天魔,所以不是虚幻或空无 至于「烦恼魔」
这是指众生对世俗执着而产生的烦恼障碍,并不是指「外魔」(鬼神年老成魔或天魔)
例如执着于世俗的名利、情爱,烦恼柴米油盐,烦恼生活烦恼未来,烦恼家人、事业
因为这些烦恼,而无法解脱、而不修行,所以,这种障碍称为「烦恼魔」
当然,这些也可能引来鬼神魔
至于「死魔」
这也不是外魔,而是指对于生死无法自在,不能解脱生死,
就是这个死的关卡过不了,无法超越,所以这种障碍称为「死魔」
这几乎是所有众生都会面临的,只有透过修行佛法才能超越
至于「天魔」
这也是五十种阴魔之中的一种或多种,
基本上,「行蕴」和「识蕴」知见观念上错误的修行者,都可能成为这类魔
也就是超越「色受想」三蕴的修行者,因为超越而有各种神通,而陷入境界中
因为「行蕴」和「识蕴」方面的错误知见而偏差,这类就会形成不同次第的天魔
至于堕入「色受想」三蕴的修行者,则可能被「鬼神年老成魔」和「天魔」所控制而成为附佛外道——「魔」是虚幻、空无的吗?(浅谈「空」、「虚幻」和「魔」)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何等为十?所谓:
蕴魔,生诸取故;
烦恼魔,恒杂染故;
业魔,能障碍故;
心魔,起高慢故;
死魔,舍生处故;
天魔,自憍纵故;
善根魔,恒执取故;
三昧魔,久耽味故;
善知识魔,起着心故;
菩提法智魔,不愿舍离故。
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作方便,速求远离。——十种魔,十种魔业,十种舍离魔业,十种魔所摄持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略说]色阴受阴十魔境
三、什么是魔事、魔业?
在「般若经」中说,如果菩萨行者犯了哪些错误,那就是魔事
这边说的「魔」,一开始并不是「外魔」,而是「心魔」,就是知见观念行为错误了
这通常不是指外魔,而是指心念、知见、行为上的错误
这就是魔障的一种,这是心念的障碍
但是,犯了错误的知见和行为的众生,可能因此引来「外魔」物以类聚,
可能被干扰或障碍或附体,或在心念和行为逐渐恶化而产生脱序的行为
而且,因为一般人大都无法看见外魔,所以,即使被影响了,也不知道
除非就是冤冤相报,故意来找麻烦的非人鬼神,不然通常不会现身(示出形象)
而外魔是怎么来的?怎么形成的?
其实,外魔也是错误知见和行为的众生转生而成的
所以,这是物以类聚的恶性循环——「魔」是虚幻、空无的吗?(浅谈「空」、「虚幻」和「魔」)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魔事品]
何谓魔业。所谓
心向小乘是为魔业。
(附注:因为小乘不究竟,所以不回小向大者归类在楞严经卷十识阴最后两种魔境)
不护菩提心是为魔业。
(附注:就是退失成佛的心,退失普渡众生的心)
于众生生异想是为魔业。
(附注:就是没有平等心,要做到怨亲平等,众生平等,
或者,如法华经安乐行品所说,不应因众生1.美色2. 钱财3.权势,而为众生说法)
行施望报是为魔业。
(附注:为了回报而施予,为了善报而布施)
为受生故持戒是为魔业。
(附注:受生就是投胎,这里就是指为了投生天上而持戒)
有色想行忍是为魔业。
(附注:色是色阴,想是想阴,众生或小乘行者对于世间苦,不离金刚经讲的四相而行忍,在色相上在念头上都无法超越,反观大乘菩萨则离四相,证无生忍)
为世事精进是为魔业。
(附注:执着追求凡夫俗事)
于禅生着味想是为魔业。
(附注:菩萨通晓诸禅,但是不着于天上禅味轻安,能入人间和恶道普渡众生)
于慧生戏论是为魔业。
(附注:没有实证的空谈争辩)
厌惓生死是为魔业。
(附注:凡夫贪生怕死,小乘厌倦生死,菩萨为了普渡众生,不畏惧生死,不厌倦生死)
作诸善根而不回向是为魔业。
(附注:回向是发大心,为了让心开阔,所以,心量狭小不回向就是魔业)
厌恶烦恼是为魔业。
(附注: 厌恶就不是平等心,菩萨能觉察烦恼,检视烦恼根源,知道消除烦恼的方法,能自觉觉他,所以菩萨能因正视烦恼而成就菩提)
犯罪覆藏是为魔业。
(附注:遮掩自己的过错和罪行,不肯认错)
憎嫉菩萨是为魔业。
(附注:憎恨忌妒菩萨行者)
诽谤正法是为魔业。
不受正法是为魔业。
(附注:不接受正法)
不知报恩是为魔业。
(附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四恩~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王恩(国家)、三宝恩(宗教))
不进求诸波罗蜜是为魔业。
(附注:六波罗蜜或十波罗蜜)
不敬顺法是为魔业。
(附注:对于佛法不尊敬不顺从)
悋惜于法是为魔业。
(附注:怕别人比自己好,所以私藏佛法,没有利益众生的心)
为利养说法是为魔业。
(附注:贪图名利供养而说法)
不知方便而化众生是为魔业。
(附注:维摩诘经上说小乘行者没有方便智慧,因为没有圆满方便波罗蜜,所以不知道众生根器因缘,另请参阅妙法莲华经)
舍四摄法是为魔业。
(附注:行菩萨道为了摄受众生,应当学四摄法~布施, 爱语,利他,同事)
轻毁禁者是为魔业。
(附注:这是说轻视犯戒的人.菩萨应该对犯戒的人心生怜悯和救度之心)
嫉持戒者是为魔业。
(附注:忌妒持戒的人,或楞严经上说的,错把持戒当作小乘,自己不守戒律,其实是著魔的人)
学二乘行是为魔业。
(附注:二乘指[声闻乘]和[缘觉乘],经上说这样会退失大乘心)
悕望正位是为魔业。
(附注: 【正位】
(术语)小乘之涅槃也。
维摩经问疾品曰:「虽观诸法不生,而不入正位」,「肇曰:正位取证之位也。」
同慧远疏曰:「声闻见证无为涅槃为入正位。」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舍离大慈而观无生是为魔业。
(附注:大慈就是普渡众生,无生就是涅槃,所以就是说舍离普渡众生而求涅槃)
欲证无为法是为魔业。
厌离有为功德是为魔业。
(附注:维摩诘经说~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即不二
上述两者,白话一点说就是应该~内观无为清净而无所证,外行有为方便而不厌离)
不愍众生是为魔业。
(附注:不怜悯悲悯众生)
不谦下尊长是为魔业。
(附注:对尊长不谦恭卑下)
习行两舌是为魔业。
(附注:喜好挑拨离间和诤论)
谀谄多奸是为魔业。
(附注:心不实在,说话太过谄媚,往往别有目的)
显己净行是为魔业。
(附注:突显自己修行清净,内心对于虚名还不能真正放下)
作恶不耻是为魔业。
(附注:造恶或犯了过错,却不感到羞愧可耻)
不流布法是为魔业。
(附注:不宏扬流通佛法)
以少德为足是为魔业。
(附注:就是修行以少为足,没有真正做到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不遮结使是为魔业。
(附注: 遮就是遮断,结使就是烦恼,所以这里是说~不断烦恼就是魔业 )
不舍心垢是为魔业。
(附注:心垢也是烦恼之意,以上两句有六根结使和心意识的差别)
忍沙门垢是为魔业。
(附注:
大集地藏十轮经卷四无依行品第三之二
有沙门等,善根微少,谄曲愚痴,怀聪明慢,于三宝所,无淳净心,不见不畏后世苦果。
于声闻乘得微少信,实自愚痴自谓聪敏,于大乘法,毁呰诽谤,不许众生受持读诵,
障碍覆藏令其隐没乃至一颂,如是沙门名为毁谤佛正法者,亦为违逆三世诸佛,
破三世佛一切法藏,挑坏无量众生法眼,命终定生无间大狱。
妙法莲华经劝持品第十三
尔时八十万亿那由他诸菩萨摩诃萨俱同发声,而说偈言:
恶世中比丘,邪智心谄曲,未得谓为得,我慢心充满。或有阿练若,纳衣在空闲,
自谓行真道,轻贱人间者。是比丘恶心,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练若,好出菩萨过。
浊劫恶世中,多有诸恐怖,鬼入比丘身,骂詈毁菩萨。浊恶世比丘,不知佛方便,
随宜所说法,恶口而颦蹙,数数见摈出,远离于塔寺...
所以此处佛说~忍沙门垢是为魔业)——如何破离四魔? 何谓魔业? ~ 大方等大集经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所谓: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恶心布施,瞋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
(注: 布施却心怀着恶意或轻视; 虽持戒却不戒心,心怀瞋恨; 行菩萨道却舍弃恶性众生,不施救度; 远离懈怠的佛弟子,没有劝进; 轻视怠慢心意不坚定的佛弟子; 讥笑嫌恶愚笨的人)
于甚深法心生悭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若得财利恭敬供养,虽非法器而强为说,是为魔业;
(注: 甚深法指甚深般若波罗蜜即是第一空义或称实相义)
不乐听闻诸波罗蜜,假使闻说而不修行,虽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狭劣,不求无上大菩提法,是为魔业;
远善知识,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不乐受生,志尚涅槃离欲寂静,是为魔业;
(注: 喜欢求取声闻和缘觉两种小乘果 不喜欢投生到人道和恶道或十方世界去解救众生 志向在于小乘涅槃喜好离欲的寂静)
于菩萨所起瞋恚心,恶眼视之,求其罪衅,说其过恶,断彼所有财利供养,是为魔业;
诽谤正法不乐听闻,假使得闻便生毁呰,见人说法不生尊重,言自说是,余说悉非,是为魔业;
乐学世论巧术文词,开阐二乘,隐覆深法,或以妙义授非其人,远离菩提住于邪道,是为魔业;
已得解脱、已安隐者常乐亲近而供养之,未得解脱、未安隐者不肯亲近亦不教化,是为魔业;
增长我慢,无有恭敬,于诸众生多行恼害,不求正法真实智慧,其心弊恶难可开悟,是为魔业。
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速远离,勤求佛业。」——十种魔,十种魔业,十种舍离魔业,十种魔所摄持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四、着魔的现象一般来说,会有下面几种现象
1.欲望的诱惑
非人鬼神通常会用世俗种种欲望来诱惑修行人
让修行人不想修行或厌倦修行,堕落于世俗享乐
然后吸食修行人的精气,直到没有利用价值
所以,只要贪着欲望和执着,那就是有问题的
2.生气或经常忧虑或疑心
让修行人生气或怀疑,而失去正定和智慧,进而离开善知识或舍弃修行
然后进行上述的欲望诱惑,吸食精气,直到没有利用价值
所以,只要是让您生气或怀疑而远离清净光明的修行
那就应该好好反思,自己应该正受到干扰和误导
3.恐怖的声音或现象或梦靥
非人鬼神大都会用恐怖的声音或现象去干扰一般人
让人疑神疑鬼而陷入恐惧中,进而进行更强烈的干扰或附体
其实,为人只要端正,多行善,保持正念,这样就不容易受到干扰
所以,遇到这些怪异的声音或现象,不要害怕
应该保持安定,专心念佛回向众生清净自在解脱,这样就不会有事
而且应该及时断杀吃素,行善布施,这样才能转化
4.可能诸事不顺,夫妻吵架,家庭纷争,或发生意外伤害,或罹患怪病
这种大都是因果报应的鬼神干扰,所以通常会干扰事业和家庭以及夫妻关系
也会造成种种意外伤害,或各种治不好的怪病,最后弄到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这种要透过忏悔和修行,才能逐渐改善
5.非人鬼神或魔,为了障碍修行人
通常也可能会合并上述各种现象来干扰修行人
不过,只要按照戒定慧老实修行,就能逐渐突破各种障碍干扰和困难——着魔的原因和现象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所摄持。何等为十?所谓:
懈怠心,魔所摄持;
志乐狭劣,魔所摄持;(注: 指志在小乘或天道)
于少行生足,魔所摄持;(注: 指修行以少为足例如沉溺于天道福报和小乘果位)
受一非余,魔所摄持;(注: 指只接受一种法门非斥其他法门即排斥并说其他法门的不是)
不发大愿,魔所摄持;(注: 指不求无上菩提(即成佛) 和普渡一切众生)
乐处寂灭,断除烦恼,魔所摄持;(注: 指志在小乘涅槃)
永断生死,魔所摄持;(注: 指志在小乘涅槃)
舍菩萨行,魔所摄持;
不化众生,魔所摄持;
疑谤正法,魔所摄持。
是为十。」——十种魔,十种魔业,十种舍离魔业,十种魔所摄持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魔扰解析:魔怎么干扰人?其中一点就是引发你的诤论心和对立心
何等菩萨为恶魔所乱?~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十种[会遭受魔扰]与[不遭受魔扰]的情况 ~ 大般若经
五、为什么会着魔、出现魔扰魔障呢?
一般来说,会着魔,或有魔扰,或被附体,大概有下面几种原因
1.修行中,因为自己负面的心态或心念或欲望而陷入魔障(心魔),因此而感召外魔
所以,修行要逐渐放下一切,才不会因为累世负面习气而感召魔扰
不修行就无法解脱,但是,修行的过程也是有凶险的,全在自己的心念是否正确
2.因为累世恶因,尤其是杀业(因财或感情...),因为因果报应而感召报复
这种通常会被折磨的很惨,可能出现严重的业障病(癌症肿瘤或各种怪病)
或者精神病(例如:忧郁症躁郁症)而导致自杀,或被附体,或意外受伤,最后弄得家破人亡
3.喜欢到处跑各种神庙或半夜出游,而吸引非人鬼神的亲近
这种也是一般人出现魔扰或着魔的常见原因
通常会出现幻听,或看到奇异现象,弄得魂不守舍,或甚至被附体,或病死
或变成鬼神利用的工具而成为神棍,这要看哪类鬼神而定
4.碰巧遇到找麻烦的恶意非人鬼神,例如:租屋或旅游,
又因为自己平常没有行善积德,没有护法护持,往往就会受到干扰
如果严重,也会有刚刚讲过的情况——着魔的原因和现象 其实大部分人着魔不是因为学佛才着魔的
1.而是因为累世业障和接触外道
2.至于学佛上的着魔,那是要修禅定阶段才会碰到,
3.又或者因为发心不正或初学无知而接触附佛外道,自己成为魔子魔孙
很多受到一些精魅鬼怪干扰,这是累世造恶,业障的关系
或接触外道,不守戒律,喜欢神通,也常会有鬼神干扰的情况
这种着鬼神精怪魔扰的情况深浅各有不同,情况很多,
在以前的帖子或回帖中,末学已经讲了很多,这边先暂且省略了
大致上都是医院检查说没病,但是身体有各种不舒服的现象和干扰
畏光怕人群神经质,精神状况很差,可能出现各种怪异疾病,
甚至被附体行为怪异...这种很复杂...
另外如果学佛了,因为贪着尘染,不守戒律,或喜好神通感应,也会引发非人附体干扰,
这在楞严经卷九-卷十,讲了50种魔境,请参考下面经文
[必读]世间常见各种着魔现象,与修行过程的身心变化 ~ 楞严经(50阴魔的前30种魔境)
色受想阴(色受想蕴)三十魔~ [楞严经]原文与白话
着上面这种魔扰,都是因为自己贪着境界或某些欲望,所以和非人魔鬼一拍即合
因此,这些人不会觉得自己着魔了,反而觉得自己成就了
所以开始招揽信徒,成为一派之尊——[问答]修行佛法中或修行禅定中着魔是怎么一回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修行过程一定会出现魔扰问题呢?
这是因为,修行逐渐增上,一定就会由表法和表相阶段迈入禅定阶段,或进入心法次第
由表相修行逐渐进入到心法阶段,由观照自心而逐渐契入禅定,这是必经的过程
这时候,累世在第八识中细微的无明习气,就会在生活中或观照中或修行中现行
虽然粗的习气在生活中可以透过戒律来约束,但是,终究要面对更细微的习气和考验
因此,如果修行者没有这方面概念和知识,没有看过佛经中的教导,没有注意,没有觉察
就容易因为生活中种种欲望诱惑或不如意或干扰,而让自己堕入贪瞋痴妄念中,而陷入自己的心魔障碍中
如果没有尽速觉察,藉由平日老实修行的定力而恢复正观和清净
就容易由自己的心魔而召引外在的外魔,而产生更大的干扰和魔障
所以,魔扰其实是修行的必经过程,
1.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阴暗面,如果不谨慎,就容易召引外魔干扰
2.只要修行次第逐渐增上,魔宫震动,就会有天魔想要障碍修行人
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的过程也是有一大堆天魔来干扰和障碍
因此,这是必然要经历的,差别则在于,您准备顺利通过考验,还是因为魔扰而退转
所以,只要有心成佛,那就要正视这个问题,好好的通过考验——修行的必经过程:魔考魔扰魔障 魔扰就是外魔干扰,又或者因为自己的贪瞋痴心念而干扰自己
魔障是指自己心中错误观念对自己造成的障碍(也包含召引外魔而障碍自己)
心有贪瞋痴就会产生心魔,有心魔就容易召引外魔而形成自己与魔之间的共业干扰
所以,魔扰其实是自己召惹的,是因为自己的心魔(贪瞋痴)而召引外魔
就是自己内心犯了贪瞋痴三毒或七情六欲或恶念或邪念或贪欲而物以类聚,因此召引非人鬼神或魔
又或者因为自己累世干坏事,因为贪瞋痴杀盗淫,对不起众生,而召引报复和非人鬼神扰——破除魔扰魔障(或非人鬼神干扰)很简单
六、如何能够破离诸魔,超越魔事呢?
若菩萨翘勤修习。
(附注: 佛告诉我们要勤修习下面方法,断除四魔)
观五阴如幻。得离[阴魔]。
(附注: 经过上面对魔的说明,这边应该就比较好了解了,
就是观照五阴如虚幻,简单来说,就是[心经]讲的[照见五蕴皆空],
不过如果能先弄清楚楞严经讲的五阴魔(1阴有10魔境,共50阴魔境)
这样就更能避免堕入魔扰中)
观诸法性净故。得离[烦恼魔]。
(附注: 观察诸法本性清净,这样就可以断除烦恼, 这是说,能够明白一切烦恼, 都是来自于对一切世间相的欲望执着, 而一切世间相是生灭的,本质是空, 所以欲望执着本身也是不实在的, 能够看清这个真相事实, 这样就能逐渐断除烦恼, 因为一切本清净, 庸人自扰之, 也就是六祖所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观一切法从缘生性不成就故。得离[死魔]。
(附注: 观察一切法从缘所生,本性是虚幻, 这是指,如果能明白12因缘(或称12缘起),明白缘起缘灭, 由12因缘知道众生轮回生死的真相和过程, 这样就能不畏死, 就能断除所谓的死魔困扰)
观一切法缘所庄严是无常败坏相故。得离[天魔]。
(附注: 观照一切因缘所生法之功德庄严相是无常败坏的,这样就能断除天魔困扰,
这是指应该断除法执,断除功德庄严的执着
大集经中谈到四依法如下~
[不了义经]者,赞说种种庄严文字;[了义经]者,说甚深经难持难了...
[语]者说身口意受持净戒功德庄严;[义]者了身口意皆无所作,而能护持一切净戒。)
菩萨如是观故得离四魔。
(附注: 行菩萨道如果能随时这样观照,就能断除四种魔扰)——如何破离四魔? 何谓魔业? ~ 大方等大集经 (附注:会产生魔扰都是因为心态不正确) 复次迦叶。
菩萨有[四法能过魔事]。何谓为四。
常不舍离菩提之心。
(附注:只要发起无上菩提心,誓愿成佛,随时忆念此愿,就能得到诸佛菩萨的护持)
于诸众生心无恚碍。
(附注:所以不能生气,这太重要的,所以外道修[愤怒法]或[诛杀法],往往变成大力鬼神,请见楞严经, 再者,心无恚碍, 这[碍]字还包含[情执]障碍,男女情执淫欲障碍,则会堕入魔道)
觉诸知见。
(附注:对于各种佛法正知见和外道错误知见[邪见],都能明白无误,知见正确就能够分辨正邪,不会误入魔道)
心不轻贱一切众生。
(附注:不骄傲轻视一切众生,因为傲慢心容易产生魔扰,佛在经上说,严守戒律的人往往轻视犯戒的人,深入经藏的人往往轻视没有深入经藏的人,这些都是佛弟子应该要注意的)
迦叶。是为[菩萨四法能过魔事]。—— 行菩萨道,有四种方法能超越魔事~ 大宝积经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何等为十?所谓:
近善知识恭敬供养,舍离魔业;
不自尊举,不自赞叹,舍离魔业;
于佛深法信解不谤,舍离魔业;
未曾忘失一切智心,舍离魔业;
勤修妙行恒不放逸,舍离魔业;
常求一切菩萨藏法,舍离魔业;
恒演说法,心无疲倦,舍离魔业;
归依十方一切诸佛,起救护想,舍离魔业;
信受忆念一切诸佛,神力加持,舍离魔业;
与一切菩萨同种善根,平等无二,舍离魔业。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能出离一切魔道。」——十种魔,十种魔业,十种舍离魔业,十种魔所摄持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成就二法,魔不能坏。何等二?
1. 观一切法空;
2. 不舍一切众生。
须菩提!菩萨成就此二法,魔不能坏。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复有二法成就,魔不能坏。何等二?
1. 所作如所言;
2. 亦为诸佛所念。
菩萨成就此二法,魔不能坏。——成就二法,魔不能坏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对于初修行者或一般佛弟子来说,会害怕非人鬼神或魔都是难免的
因为累世恶业和业障,今生的贪嗔痴未断,所以,修行过程中有魔障是难免的
不过,只要遵守戒律,断恶修善,时时反省和忏悔以及修正,佛菩萨都会眷顾和护佑的
至于累世久修的菩萨行者,如果契入清净光明心、平等心,以不二面对众生
非人鬼神或魔,也不过就是六道众生之一,真心者就不会惧怕或疑惑,
而且深入经藏和实修就能明白各种原理和相貌,更能契入佛性本心
不过,这当然是对累世断恶修善、精进增上的实修者来说
如果是没有持戒和实修的一般人或甚至修行人,没有落实修行而遇到干扰也是常见的
所以,
简单说,对于初学者或一般佛弟子来说,断恶修善、守持戒律,这样才是正途
而对末法修行者来说,命终求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是最好的方便
而对当下或累世发无上心者,不仅依照次第增上修行,亦可增上往生净土品位——「魔」是虚幻、空无的吗?(浅谈「空」、「虚幻」和「魔」) 如果自己有了上述魔扰情况,或陷入心魔的障碍中
那应该以[四正勤]排除万难和所有妄念,尽速恢复内心的清净,更进而增上正念
然后观察自己最近是否有不如法的心念和行为,是否犯戒,尽速修正
最好,修行者平常就应该要有实修定课,而且必须加深工夫
最好定力越高越好,而且要增上对[实相义]的了解,这样就能尽快除障
所以,平日实修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一定工夫,遇到考验通常一考就倒
修行就是如此,不是开玩笑的,而且往往一进入心法观修或禅修禅定的阶段,考验就会来
其实,不同的次第或修行阶段,就有不同的考验
考验其实很多种,例如:
初学者可能考钱财的执着,能不能布施,或考荤素问题,或考信心,或考梦中能不能念佛
不过,只要逐渐实修,后来就会遇到魔扰(魔考)的问题
这和您是修净土或修禅或修密无关,这是指修行上的定和观的问题
不管是修哪个宗派都是相同的,只要进入心法次第,就会遇到定观的问题,就会遇到魔扰的问题
就算您是念佛的,只要念佛逐渐增上次第,修行逐渐触及定观的阶段,这就会遇到魔扰的问题
所以,佛陀才会教导[楞严经],告诉佛子如何观察魔障和破除魔扰
所以,佛陀在经中也明白指出,只要修三摩地(三昧,禅定),就要学楞严经咒,才能破除魔障 基本上,佛弟子不用害怕这问题
一般来说, 因果报应的鬼神干扰会比较严重,这要忏悔和实修消业来改善
另外,自己乱跑外道(因为正知见不足,累世参与外道)的非人鬼神干扰也比较麻烦
如果是修行上的,只要自己守戒逐渐寡欲清净,努力念佛持咒,一般来说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因为佛法一定可以降魔的——修行的必经过程:魔考魔扰魔障 想要消除魔扰或魔障,其实很简单
就是先消除自己的贪瞋痴,消除自己的杂念妄想,这样就能消除干扰和障碍
就是心经上讲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只要排除妄想,就能消除一切苦厄,就这么简单
所以,不要造恶业,就不会有种种干扰和魔障,这就是很简单又复杂的因果原理
但是,为什么一般众生总是会遇到魔扰又无法排除呢?
就是因为众生贪瞋痴和七情六欲或种种负面情绪深重,无法控制自己的贪念或邪念或妄想和杂念
又加上因果报应和有冤仇的非人鬼神(或纯找麻烦的)找上门,这样就容易受到干扰,或自己召引魔扰
所以,上面知道了着魔和魔扰的原因后,要如何真正消除魔扰呢?
首先要断除恶因,这样就不会再造新的恶果,断除恶业,就能避免恶果上门
再者,所谓「冤有头,债有主」,对于过去所造的恶业,要忏悔不再犯,并沟通寻求原谅与和平解决
最后,要行善修定,广结善缘就能得到众多助缘,就能得到正向非人鬼神护法和佛菩萨的帮助
修定就是落实照见五蕴皆空,就是透过实修禅观,以正确的观念来观照,培养正定力,这样就能断除妄念,就能破除魔扰和魔障
至于实际的观修应该如何呢?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不要想任何非人鬼神和魔,不要想任何俗事或亲友,心念不要堕入贪瞋痴和七情六欲
总之,就是内心要如如不动,不论看到或听到或感觉或碰触到什么,都不理不管,都不着相
放下对自己肉体的贪着,心境应该保持清净光明平等慈悲,不贪不着,融入法界光明深处,这样就超越魔力的范围
初学者可透过念佛持咒和忆想佛菩萨来保持正念
禅观者可学习禅定的方法或观照正确法义来保持正观
因为魔就是错误的观念和执着,只要我们保持正观,这样就不会有心魔,也不会受到外魔干扰
所以,只要我们放开心胸,融入浩瀚无垠的法界光明,这样自然就能破除魔扰
因为魔就是执着,是有局限的,只要您能超越,不要挂碍自己的肉体,魔就无能为力
因此,只要随时保持正念正观,这样就能消除自己的妄想习气,就不会召引外魔,就不会有魔扰
总之,道理很简单,只要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
所以,破除魔扰其实很简单,不是吗?——破除魔扰魔障(或非人鬼神干扰)很简单
七、初学者对于魔应当如何?
初学者不要谈魔,或探讨魔,或想解救魔.因为,初学者戒定慧太差,谈魔想魔容易遭魔扰
初学者应该多想佛菩萨,多想光明清净慈悲平等,念头清净光明,常保慈悲平等心,这样修行才容易增上.
想谈或讨论或救魔,这要先发起无上菩提心,先发解救无量众生成佛的心,
由发心配合实修增上戒定慧,这样才行,才符合次第,才是量力而为
这要先过得了自己肉体和心念考验的那一关,如果自己都无法超越身心的苦或欲望,那就不可能
因为魔或鬼神只要一干扰,初学者就病痛或受到诱惑而失去定力了
所以,想谈魔谈鬼神,这要有一定的戒定慧修行才行
所以等您落实基础实修后,而想增上修行戒定慧
佛陀才在[楞严经]中讲了50种容易犯的差错(50种魔境)来告诫修定的行者
因此,想要[超越身心的苦]而能普渡众生和魔
这要有:绝对的大愿,绝对的清净光明,绝对的慈悲平等,绝对的无怨无悔
光明不二,平等不二,破除金刚经四相想
所以,为什么要以[慈心]喂蚊子,和[光明心]洗冷水澡?
[华严经]谈到菩萨行者以身和血喂众生,[悲华经]说:佛陀曾累世以自身喂食众生.
这都要有无量的发心和定力
如果自己都无法降伏身心痛苦,那又如何超越魔和鬼的干扰?
所以,想普渡众生,想谈魔和鬼,自己要有绝对的觉悟才行,这也是修行成佛菩萨的过程
再者,想不受到干扰, 那要广结善缘多超度鬼神,这样就会护法众多
又或者自己深入甚深次第,超越两边,这样就能光明无量,破除魔扰——初学者勿谈魔,应该多念佛想佛,多念清净光明慈悲平等
八、真菩萨对邪魔外道的真正态度
[深密解脱经]里面的这一段佛偈, 如下
如实知诸法, 即舍染法相
舍染法相已, 证于清净法
不观有为过, 懈怠放逸害
诸法常不动, 离相名菩萨
用这段偈, 要来解说” 真菩萨对邪魔外道的真正态度”, 这点非常重要
对于邪魔外道, 菩萨的心态是不同于一般[凡夫]和[声闻]的
先用个例子来解说
对于小孩, 我们会告诉他, 不要靠近大水沟, 不要去危险的地方, 不要靠近恶狗
不要靠近一切危险的事物和环境
对于比较大一点的青少年, 我们可能会开始教育他怎么保护自己, 例如防身术, 或拿棍子
如果是大人(成人), 水沟根本没有危险性, 恶狗也不是威胁, 就算自己走山路, 也没什么危险,
因为大人都懂了, 也知道该怎么做, 不会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这边讲的[小孩]就是一般[五欲凡夫], [青少年]就是[声闻行人]或者[初学菩萨],[大人]就是真正[大乘菩萨]
因为一般[五欲凡夫]执着很重, 造作诸多恶业, 五戒无法持守,正确知见完全不知道
所以教导这些小孩(五欲凡夫), 诸恶莫做, 众善奉行, 要行十善, 远离十恶业, 不要接触恶人和恶法, 免得自己被影响
对于[声闻]或者[初学菩萨], 则教导分辨邪魔外道的方法, 和安定自心与降魔之法
至于[菩萨种性大乘久修菩萨], 因为已经供养礼拜无量万亿佛, 不畏一切魔毒
上面举例是根据[大般涅槃经]的一小段经文的大概说明
讲到这边, 大家可能还不是很明白
让我们回看刚刚[深密解脱经]的偈
先讲[如实知诸法]
其实[如实知诸法]很不简单, 先不讲如实, 只说知诸法, 这要看过多少佛经,听闻多少法, 才算知呢?
如果连佛经都没读过几本, 能算知吗?
何况还要如实, 这个如实, 以菩萨法来说,至少应该要逐渐明白实相, 才算如实, 才能[即舍染法相]
回说一般[五欲凡夫], 在没学佛或刚学佛的时候, 什么都不懂, 所以种种恶习就像猛兽一般, 很容易令自己堕入恶道,
所以先教导十善十恶, 就像教小孩要远离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一样, 在教导的时候还会特别叮咛,
然后,教导[声闻]或者[初学菩萨], 就像教已经学佛听法的人要注意邪魔外道,
会不断叮咛, 再三告诫, 好像特别紧张一样, 好像法执一样,
其实, 这是因为[五欲凡夫]恶业欲望深重, [声闻人]或者[初学菩萨]道心不坚固正知见和定力还不足的关系,
所以才会像叮咛小孩不要勿入危险, 这也是这些人还没达到第一句偈的关系
如果能[如实知诸法], 自然能分辨, 不会堕入危险之中
[大乘久修菩萨](见维摩诘经,或大般涅槃经)则不同, 因为菩萨已经无量劫修习大乘, 所以能够[如实知诸法],所以能够[即舍染法相],
因此菩萨虽然不断告诫[五欲凡夫]和[声闻]或者[初学菩萨], 但是自己于心无染, 不执法相
菩萨[舍染法相已], [证于清净法], 虽然对外示现同[凡夫][声闻] 持戒精进,但是实已清净,
虽然劝众生远离邪魔外道, 但是于心无分别, 无有法相, 对众生皆平等性,
虽然劝众生远离外道, 但是对于[外道有为生灭法]和[众生所犯的过错], 能够[不观有为过]和[懈怠放逸害]
[大乘久修菩萨]于[诸法常不动], 于一切相, 离一切相,所以名[菩萨]
这就是真正菩萨和我们不同的地方, 原因是我们对于戒还不能无犯
对于外道邪魔还无法分辨, 所以, 必须时常警惕在心, 确立正知见, [如实知诸法]——菩萨对邪魔外道的真正态度~以[深密解脱经]之偈文来说明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