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净莲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修日志] 佛弟子[净莲]实修日志

[复制链接]

220

主题

613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5608

[精进勋章]

31#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13:28:42 | 只看该作者
深深感恩佛菩萨!感恩善知识和老师!感恩护法圣众!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深入经藏共修】中针对《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共学习了个4相关专题:
1.透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求】相关内容
2.透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自力】【他力】相关内容
3.透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方便】相关内容
4.透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放下】【无相布施】相关内容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救苦救难最简单重要的初学经典

观世音菩萨是末学第一位接触到的佛菩萨
还记得当时末学第一次来到寺院的大殿中
见到了千手观音,她慈爱的看着末学,对末学微笑
末学那时大概十几岁,站在原地与观世音菩萨对视
之后,从左边走到右边,再从右边走到左边,我们一直相互望着
那种感觉,无法用言语描述,很亲近,很熟悉,很美好,很光明...

由此结缘,在那一天出了寺院的大门后
末学请了一位佛菩萨玉石像,也是第一位请回家中的佛菩萨
便是观世音菩萨,一直到现在,她始终都在护念、救度末学
对末学宽容,护念,也对末学严管,教导,帮助末学一步一步回到正确的大道上

结合老师发起的光明互动:你为什么学佛?

因为想要感恩、报答佛菩萨,善知识,恩师
想向他们学习,如同他们对末学一般去帮助、利益、救度众生
所以,想学习佛法,修行佛法,这样自己才能具备相应的能力

学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是要效法观世音菩萨
要学习佛菩萨的发心
要学习如何当菩萨行者
要学习救度众生的方便方法
如果读「普门品」,而能效法观世音菩萨的精神,把「普门品」当作自己落实「法华行」的教导,以此学习「法华行」
那才是真正符合「妙法莲华经」的真正用意:用来教导真正发心的菩萨行者,以发心契入佛心,以(佛心)妙心契入佛性,成就一佛乘
这才是「法华经」的真正功德,因为「妙心」显露「佛性」,而成就「无上功德」
不同的发心和次第,就有不同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一般人和初学者,可能是透过知道、学习这些菩萨品,来求菩萨保佑
但是,真正的「法华菩萨行者」,则是透过这些菩萨品来学习当菩萨,实践「一佛乘」,这就是差别所在,也是真正真实功德所在。——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要知道
「法华经」是真正菩萨行者普渡众生和成佛的教本,是用来教导菩萨次第的佛子,发起大心,开启妙心,显露佛性,行诸妙法。
「普门品」则是「法华经」心要的实践,「普门品」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法华行」,
「普门品」就是「法华经」所教导的「法华行」的最佳案例。——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修学[法华经]非常殊胜
法华经上说,能修法华经者都是累世久修菩萨道的人
修法华经能极快速成佛

因为[法华经]就是教导众生当菩萨而成佛的佛经
众生皆有佛性,行菩萨道,广行一切方便普渡众生,让众生都恢复佛性,这就是[法华经]的要旨

所以末学以前常说~妙法莲华启妙心
就是说~透过妙法莲华经开启佛性本心
广行一切妙法,让众生都恢复佛性本心

这就是妙法莲华经的要旨
也是能够快速成佛的原因
也是能上品上生极乐世界的原因
所以学佛如果能明白心法,成就是很快速的
——妙法莲华启妙心 ~ 修学[法华经]非常殊胜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感恩无上师恩!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613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5608

[精进勋章]

32#
 楼主| 发表于 2024-8-9 16:52: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4-8-9 17:02 编辑

深深感恩佛菩萨!感恩善知识和老师!感恩护法圣众!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在【深入经藏共修】的过程中
末学很多时候都结合「清净光明专辑」来进行学习

自己有这样的粗浅体会:
佛经中的内容会印证「清净光明专辑」中的正知见
而「清净光明专辑」可以对佛经的内容进一步解说

每一部佛经,甚至每一句佛经,可以同时对应很多篇正帖
而每一篇正贴的内容,也可以同时对应很多部不同的佛经

不论是学习佛经,或是学习「清净光明专辑
都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知见,获得解脱自在

由此,结合老师发起的光明互动:你为什么学佛?
转变错误的知见,树立正确的知见,也是要学佛的原因之一
学佛就是转变知见,用佛法的知见来转换原本的错误知见
这样就能逐渐放下执着,就能迈向解脱之路——如何放下欲望和仇恨?如何解脱非人干扰?~转念,正观,解脱

观察日常中身边的众生,比如,大家针对“吃素”的知见
有的人觉得吃素太可怕了,人生就是无肉不欢的,根本不可能做到吃素
有的人觉得吃素可能会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可适当吃些素食,但不能完全吃素,那是会营养不良的
有的人觉得吃素会给自己带来功德利益,坚持了十几年后,家庭、身体等各方面并没有预期的好,便不再吃素了
有的人觉得动物很可怜,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吃荤,很残忍、不应当,但如果自己想吃了或为了不产生浪费,就会吃

以上都是真实发生在末学身边众生的种种知见
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次第、根器、因缘...
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其知见都是错误的

因为他们没有学习佛法,没有学习正知见
所以这些众生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知见
也不知道错误的知见会有什么的危害影响

末学自己曾经也像这些众生一样,以错为对,以苦为乐
就是因为没有学佛,学习正知见,所以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

佛菩萨慈悲,救度末学
引导末学来到清净光明净土
跟随老师学习佛法,学习善知识的「清净光明专辑
末学才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知见,什么是错误的知见
才明白了自己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深深的感恩!

什么是正确的知见?什么是错误的知见呢?
正(知)见:就是正确的知见和观念见解。什么才是正确知见呢?什么不是正知见呢?
依照不同修行阶段的不同修行次第(层次)来说,就是能从恶(道)转善(道),由凡入圣,最后能真正解脱六道轮回的才称为「正知见」
如果是外道修行和外道观念,不能究竟解脱,那就不是正知见,更不用说一般凡夫俗见和世俗见解了
当然,违反世俗人间法律的也都算是错误知见和行为,因为人属于三善道之一,违犯人间法律基本就是堕入三恶道的果报
又例如:不认为十恶业是恶的观念,或喜好十种恶业,这些也是错误的知见,都不是正知见
例如认为杀生吃肉无关紧要,这就不是正知见,或认为没有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这也不是正知见,
或认为没有佛菩萨,或认为不需要修行,或认为学佛是迷信,这些观念也都不是正知见——认识「八正道」和「正确的职业」

转变错误知见,树立正确知见的重要性
学习正确的知见和观念,随时保持正观
这样就能改善自己的身心情况,甚至改变家庭和社会以及一切众生——错误观念的负面影响与正观的重要性
对众生来说,因为累世轮回累积了各种深厚的负面观念知见和习气
例如:贪婪,欲望,嗔恨,愚痴,傲慢,自大,自私,轻视,忌妒,猜忌,怀疑,嘲讽,诋毁,烦躁,担忧,恐惧,懦弱,畏缩
所以,这些负面心态和情绪,对一般众生来说,可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人们往往无法抗拒眼前的利益诱惑和世俗的欲望,或无法承受现实的逼迫或苦难
因此无法看到或思考生命轮回的真相,而一再堕入轮回和痛苦的深渊
—— 正视并反省苦难的本源,随时用正面宽广的心态迎接未来
很多外道或者附佛外道都是福报挺大的,这是因为过去世修福得来的福报
可是却没有学习正确知见,所以沦为魔道
——[略说]吃素虽然有福报,更要学习佛法正知见
知见的错误是很严重的,这就是十恶业中的邪见
果报就是堕入三恶道
——[外道知见]和[佛法正见]如何分别?

所以
当下具备正确的知见观念,并且随时保持正观,让身心清净光明,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随时正观清净光明,当下身心自在
佛弟子应该多利用时间修学佛经中的各种教导
多了解戒律并逐步遵守,多参学各种法门和禅定
并且以佛法正知见改变自己的凡夫俗见
以实际修行增上自己的身心状态和人际关系
广结善缘进而引导众生都能创造光明自在的人生
——一般人有哪些烦恼?这些烦恼的本质是什么呢?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613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5608

[精进勋章]

3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0 21:17: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4-8-10 21:20 编辑

深深感恩佛菩萨!感恩善知识和老师!感恩护法圣众!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深深感恩【深入经藏共修

在《十善业道经》中,有这样一段内容,释迦牟尼佛对龙王说:

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

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

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

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

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

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解说:

娑竭罗龙王!你见到此大会以及大海中的众生,他们的形色、种类是否各有差别呢?

像他们一样的一切众生,没有不是由心造作善与不善的身业(身业即身之所作,如杀生、偷盗、邪淫、酗酒等事是)、语业(口业即口之所语,如恶口、两舌、绮语、妄语等之言语是)、意业(意业即意之所思,如贪、嗔、痴等之动念是)所导致的。

然而心并没有色相,不可见到取得,只是由虚妄(虚假、非真实之意)诸法(指一切的事物。一切的事物,不论大的小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叫做“法”,不过有形的是叫做“色法”,无形的是叫做“心法”)所集而起,最终是无主、无我(无有实我)、我所(我所有的简称。有我见的人,对于身外之物都认为“我所有”,叫做“我所”)的。

虽然各自随其造作之业,所现出不同的果报,然而实际这其中,并没有造作者。

所以一切法都是不思议的,自性(自体的本性,亦即诸法各自具有真实不变、清净本然之个性)如虚幻。

智者了知这些后,应当修习善业(好的行为或造作,如五戒十善等善事是),由善业所生出的蕴(旧译为阴、众。乃积集之义,谓许多物事聚集一起,系指有为法而言,如五根、五境等诸色(物质)聚集,即称为色蕴)、处(旧译为入。为心、心所生长门之义。心王、心所以处为所依,缘处而生长,若离处,则不得生长。一切诸法分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三科,其中六根、六境合为十二处。亦即指以六根为所依、六境为所缘,根与境为能生长心、心所作用之处所,故称十二处或十二入)、界(界为各种分类范畴之称呼,如: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而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合称为十八界。又如地、水、火、风、空、识称为六界。此外,欲界、色界、无色界称为三界;此“界”有接近于“境界”之意。唯识宗即将一切法之种子称为“界”,有要素、因之意)等,全部都会端正,见到者都不会生厌。

由此,善与不善业,皆由心造作
如果我们时时能生起善念,发起善心,修习善业
那么我们相应而生的蕴、处、界等,便都会端正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这十善业,身边的众生有多少人知道呢?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包括自己在内,能否完全做到呢?能否时时做到呢?能否真正做到呢?

由此,结合老师发起的光明互动你为什么学佛
学习佛法——就能够帮助我们做到、达成上述目标

虽然上述目标并不是学佛的最终目标——成佛
但它们都是成佛这个大目标中的一个个小目标
所以,可以先完成这一个个小目标,从现在做起,从基础做起

比如:能够时时生起善念,发起善心,修习善业...
如果这个目标完成了,按照佛经所讲,那么相应的蕴、处、界等便都会端正,清净
当增上的条件都具足之后,便可逐级递进,迈上更高一级的台阶,成就最终的目标

要知道
今生能够快速成就的人(高僧大德)都是因为过去世就已经学习了,所以很快能跳到高处
(这个道理在深经里面佛陀都有说明)
如果您不是,就应该老实由基础开始,这样才会顺利,也不会有挫折而产生退心
如果您是,那也应该快速完成这些基础课程

所以
1.有空可以尽量多[阅读思维不同佛经],越符合自己程度的越好,这样可以辅助了解下面定课专修的课程
2.如果[定课课诵佛经],应该单纯专注在一两部佛经上,等完全熟悉了,大约至少1-2年至3-5年,经过1.[课诵熟练经文],2.[思维解义归纳要点],3.[实际修行运用在生活上],4.[为人演说宣扬佛法],四个阶段都完全熟悉了才更换下一次课诵的佛经,这样才算完整的实修一部佛经

上面这样的课程,如果您累世已经有实修,又或者按部就班,而且今生够努力,那就会很快速,会缩短时
——[略说]学佛要望高望远,培养远大的目标,但是更应该脚踏实地,从眼前做起

借此机缘,再次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这篇正贴:修行的次第原理:「见山是山...」,「...练用还圆」

如何检视修习的情况?
1.大家都以为自己够聪明,想要直接学习瞬间超越的最高法门
其实,修行的道理虽有深浅,而且依据众生的因缘根器而有不同法门,但是真实的真相,并没有瞬间能成就的最高法门
虽然义理有深浅,能当下明白就叫作「顿」,不能当下明白而要慢慢修行后才能明白叫「渐」
不过,不论是明白道理上的「顿」「渐」,或根器资质上的「利」「钝」
修行者各自心中的污秽和杂染,都要自己逐渐清除,才能逐渐成就,所以没有瞬间成就的最高法门
这也就是「楞严经」中所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也就是说:理可顿悟,但是事须渐除
换句话说:能明白是一回事,能不能根除习气而恢复自性,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修行没有最高最好的法门,只有依照众生根器和因缘而最合适个别众生的法门

而那些号称有瞬间最高法门的,大都是以修行名义骗取信徒财色的假行者或已经偏差而堕入魔道的修行者,不可不慎

2.不懂修行的正邪和方向,而胡乱吞枣,分不清楚什么是「世俗法」「外道法」以及「民间信仰」和「佛法」
例如:拜神(分不清楚神鬼天人罗汉菩萨佛),通灵,占卜,风水,算命(不论看面相手相或生辰八字或紫微斗数或姓名学)
因为上面这些外相执著和错误的修行知见(称为邪见),就很容易引来外道鬼神的附着和干扰
所以,许多人可能糊里糊涂的跑了几年,耗尽钱财和精神,却跑出一身病来

3.不明白修行的次第和方法,无法在过程中超越而增上次第,修行多年或一辈子,总是又回到表法执著上,没有任何进展
例如:修行了一辈子,到老了,反而放不下脸上的化妆和头发上的染色和装扮,更放不下身体的病痛和世俗的烦恼
也因为次第无法增上,所以粗俗的业障无法消除,而会一再累积而现前

4.把修行道理用来检视别人,而不是用来修行自己,喜欢与人争辩或教训他人,以显示自己知道理有修行
却不知道:「小品般若经云:诤论即是魔事」,「月灯三昧经云:诤心毕定堕恶趣」

5.看了书或听闻一些教法而知道了一些佛法知见,就以为自己是在修行,或以为自己已经有修行,
却不知道「听闻」和「实修」是两回事,而且「实证」更是另外一回事

青原禅师将修证的历程分成三个阶段: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
一般的修行,初学的时候大都要有个外表(外相表相)的依据,这就称为「表法」
例如:朝拜身外的佛像,读诵佛经,或嘴里唸唸有词的称唸佛号和佛咒
而且都会说这些修行有无量功德,以此来摄受众生学佛修行
这个阶段就是所谓的「见山是山」的阶段,就是把山当山,把佛像当佛

而后,就会教导修行者要以「心」念佛,不要执著表相,来得到内心真正的安定
这就是「见山不是山」的阶段,佛像不再是佛,而只是表相,心中的佛才是真佛
所以,不论在何处都能念佛和拜佛,因为佛在心中

再接下来,虽然世人都执著表相,但是表相更容易在世俗中显示存在感
虽然表相的存在不代表真正的真实,但是,表相可以是真实的表相体现
所以,为了世俗众生,需要有「佛像」和「佛经」以及「极乐世界」,来摄受众生和显示佛法的存在
这就到了「见山又是山」的境界

自古以来,也流传着下面这句「凡夫修行成佛变化过程的纲领口诀」:
「练精化气;练气化形;练形化神;练神还虚;练虚还实;练实还真;练真还用;练用还圆。」
这句话,虽然在某些阶段像是「道家」的口诀,而且前面几句常见于修道人的典籍
不过,以佛法来看,前面阶段虽不究竟,但是,这也显示初学阶段的生理和心念现象
(至于究竟不究竟,这要看从什么角度来看,由初学者来看,就是不究竟,由佛菩萨来看,就是方便运用或单纯的原理特性)
而且整句来看,更深入的看,是符合佛教某些说法和教化的
例如:所谓「心」「意」「识」(第八识和第七识以及前六识)的修行观念,或十度波罗蜜的「方便」「力」「愿」「智」度

再者,同样的一句话,如果能用佛法的甚深教义去省思,那就能看到佛法的道理,就能见性(看到真实的原理特性)
如果用凡夫思维或外道邪见的观念去看,就算是佛经,那也会被曲解,所以才有谤经或错解的情况

所以,如果能明白质能互变的道理,和佛法的观行或甚深「心」「意」「识」原理
上述所说的「气」「形」「神」「虚」「实」「真」「用」「圆」则都在佛菩萨的变化中,都可用在普渡众生上,
又或者都是实修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种种变化原理,例如:
「练精化气;练气化形;练形化神;练神还虚」,这些是前六识的作用,对佛菩萨来说,则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的圆满和运用
「练精化气」,关于「气」,这是无庸置疑的,只要有练气功的人,都能知道气的存在
(末学自己年轻的时候已体会过,后来体会佛法精神意念观行的神妙更凌驾气功之上,就不再对气功有兴趣)
「气」可以用加持上,让初学佛弟子恢复健康。「形」可用在形象的神通变化上来教化众生,又或者修行上的「三摩钵提」观行上
「神」则是由形象改为意念的观行修持。「神」转「虚」是指意念转空,破除意念的虚妄,这就是「空」法
「虚」转「实」就是破空,回到见山又是山,不过这个实还不是实际运用,只是由空转实。「实」转「真」可说是回到「真心」
「真」转「用」就是由真心变化转为大量实际运用的菩萨「方便度波罗蜜」「力度波罗蜜」「愿度波罗蜜」来普渡众生
「用」还「圆」就是菩萨普渡众生而圆满。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感恩无上师恩!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9-22 10:35 , Processed in 0.0734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