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4-12-1 12:39 编辑
(学习用时 2 小时 以上 )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
-- [经文] --
善男子!如佛说言: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不能供养父母、师长,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耽乐饮酒,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污恶不能瞻视病苦,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见有乞者,不能多少随宜分与,空遣还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诸优婆塞、优婆夷等,不起承迎、礼拜、问讯,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末学解说]▪
善男子!如佛陀所讲: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不能供养父母、师长,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耽乐饮酒,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污恶而不能瞻视病苦,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见有乞者,不能多少随宜分与,令其空手而归者,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若见到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种种优婆塞、优婆夷等,不能起身承迎、礼拜、问讯,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注解:
【优婆塞】:梵语 upa^saka 之音译。又作乌波索迦、优波娑迦、伊蒲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依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二载,佛陀成道后,至差梨尼迦树林结跏趺坐,其时,来自北天竺之提谓(梵 Trapus!a)、波利(梵 Bhallika)二商主以麨、酪,蜜所和之抟供养佛陀,而受三自归,是为最初之优婆塞。又依优婆塞戒经卷三载,若受三归并受持一戒者,称一分优婆塞;受持二戒者,称少分优婆塞;受持二戒已,若破一戒,称为无分优婆塞;若受持三、四戒者,称多分优婆塞;受持五戒者,则称满分优婆塞。盖有部律允许分受五戒,有此五种之别。(俱舍论卷十四、大智度论卷十三、大唐西域记卷九、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参见:优婆夷)6407)p6409FROM:【佛光大辞典】
【优婆塞戒】:(术语)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之五戒也。是为优婆塞宜受持之戒法。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不净】:污秽、鄙陋、丑恶、过罪等之总称。五停心观中,有观自身、他身不净之观法,称为不净观。((参见:七种不净)114)p991FROM:【佛光大辞典】
【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
【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 [经文] --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毁所受戒,心生憍慢,言我胜彼,彼不如我,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月月之中,不能六日受持八戒,供养三宝,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四十里中有讲法处,不能往听,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受招提僧卧具床座,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疑水有虫,故便饮之,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末学解说]▪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若见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毁犯所受之戒,心生憍慢,声称我超过彼,彼不如我,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月月之中,不能六日受持八戒(一不杀。二不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得带佩璎珞。香油涂身。香熏衣裳。七不得歌舞作唱及故往观听。八不得上高广大床。是为八戒。此是白衣一日一夜持出家戒),供养三宝(佛宝、法宝、僧宝。一切之佛,即佛宝;佛所说之法,即法宝;奉行佛所说之法的人,即僧宝。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若四十里中有讲法处,不能前往闻听,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受用招提僧(即指自四方来集之各方众僧(即招提僧)均可止宿之客舍。故为僧团所共有之物,可供大众共同使用者,即称为招提僧物,或四方僧物)之卧具、床座,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疑水有虫,依然饮之,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注解:
【优婆塞】:梵语 upa^saka 之音译。又作乌波索迦、优波娑迦、伊蒲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依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二载,佛陀成道后,至差梨尼迦树林结跏趺坐,其时,来自北天竺之提谓(梵 Trapus!a)、波利(梵 Bhallika)二商主以麨、酪,蜜所和之抟供养佛陀,而受三自归,是为最初之优婆塞。又依优婆塞戒经卷三载,若受三归并受持一戒者,称一分优婆塞;受持二戒者,称少分优婆塞;受持二戒已,若破一戒,称为无分优婆塞;若受持三、四戒者,称多分优婆塞;受持五戒者,则称满分优婆塞。盖有部律允许分受五戒,有此五种之别。(俱舍论卷十四、大智度论卷十三、大唐西域记卷九、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参见:优婆夷)6407)p6409FROM:【佛光大辞典】
【优婆塞戒】:(术语)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之五戒也。是为优婆塞宜受持之戒法。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
【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八戒】:一不杀。二不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得带佩璎珞。香油涂身。香熏衣裳。七不得歌舞作唱及故往观听。八不得上高广大床。是为八戒。此是白衣一日一夜持出家戒。FROM:【《法门名义集》唐·李师政 撰】
【三宝】:佛宝、法宝、僧宝。一切之佛,即佛宝;佛所说之法,即法宝;奉行佛所说之法的人,即僧宝。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招提】:梵语 catur-dis/a,巴利语 catu-disa。音译柘斗提舍。又作招斗提舍。意译四方、四方僧、四方僧房。即指自四方来集之各方众僧(即招提僧)均可止宿之客舍。故为僧团所共有之物,可供大众共同使用者,即称为招提僧物,或四方僧物。
据增一阿含经卷十四载,毗沙鬼以一山谷布施招提僧。高僧法显传载,营建四方僧房,以供给客僧。又翻译名义集卷七载,北魏太武帝于始光元年(424)造立伽蓝,称为招提,世人遂以招提为寺院之别称。
据玄应音义卷十六记载,梵语 catur-dis/a,音译柘斗提奢,略作柘提,一般皆以柘、招字形近似而讹作招提。另据续高僧传卷二达摩笈多传、慧琳音义卷二十六等载,亦有将招提二字之义解为:招,即招引;提,即提携,此说更见谬误。又据慧琳音义卷四十一载,制底(梵 caitya),古称支提、招提;此系误将招提与制底混同,故其说亦谬。(悲华经卷八、五分律卷九、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二、大宋僧史略卷上、释氏要览卷上)p3261 FROM:【佛光大辞典】
-- [经文] --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险难之处无伴独行,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独宿尼寺,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为于财命,打骂奴婢、僮仆、外人,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以残食施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畜猫狸,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畜养象、马、牛、羊、驼、驴一切畜兽,不作净,施未受戒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末学解说]▪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在险难之处无伴而独行,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独自留宿于尼寺,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为了财命而打骂奴婢、僮仆、外人,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若以残剩之食布施给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若畜养猫狸,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畜养象、马、牛、羊、驼、驴一切畜兽,不作净,布施未受戒者,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注解:
【优婆塞】:梵语 upa^saka 之音译。又作乌波索迦、优波娑迦、伊蒲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依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二载,佛陀成道后,至差梨尼迦树林结跏趺坐,其时,来自北天竺之提谓(梵 Trapus!a)、波利(梵 Bhallika)二商主以麨、酪,蜜所和之抟供养佛陀,而受三自归,是为最初之优婆塞。又依优婆塞戒经卷三载,若受三归并受持一戒者,称一分优婆塞;受持二戒者,称少分优婆塞;受持二戒已,若破一戒,称为无分优婆塞;若受持三、四戒者,称多分优婆塞;受持五戒者,则称满分优婆塞。盖有部律允许分受五戒,有此五种之别。(俱舍论卷十四、大智度论卷十三、大唐西域记卷九、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参见:优婆夷)6407)p6409FROM:【佛光大辞典】
【优婆塞戒】:(术语)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之五戒也。是为优婆塞宜受持之戒法。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
【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 [经文] --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不储畜僧伽梨衣、钵盂、锡杖,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为身命须田作者,不求净水及陆稼处,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为于身命,若作市易斗秤卖物,一说价已,不得前却舍贱趣贵;斗秤量物任前平用,如其不平,应语令平,若不如是,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于非处、非时行欲,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商估贩卖,不输官税,盗弃去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犯国制,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末学解说]▪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若不储畜僧伽梨衣(三衣中僧伽梨衣最大,故云大衣)、钵盂、锡杖,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若为身命须要田作者,不求净水灌溉庄家,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为了身命,若作市易斗秤卖物,一旦说好价格后,不得到临卖前舍贱趣贵;斗秤量物要公平,如遇到不平时,应当言语平和,若不如此作,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若于非处、非时(佛教自印度始,即有正午以后不摄食之规定,故正午以后,皆称非时,于律典中规定,凡比丘须持非时食之戒。八斋戒中,亦有不过中食戒之规定)行欲,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商估贩卖,不缴纳官税,偷税不交者,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若触犯国制,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注解:
【优婆塞】:梵语 upa^saka 之音译。又作乌波索迦、优波娑迦、伊蒲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依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二载,佛陀成道后,至差梨尼迦树林结跏趺坐,其时,来自北天竺之提谓(梵 Trapus!a)、波利(梵 Bhallika)二商主以麨、酪,蜜所和之抟供养佛陀,而受三自归,是为最初之优婆塞。又依优婆塞戒经卷三载,若受三归并受持一戒者,称一分优婆塞;受持二戒者,称少分优婆塞;受持二戒已,若破一戒,称为无分优婆塞;若受持三、四戒者,称多分优婆塞;受持五戒者,则称满分优婆塞。盖有部律允许分受五戒,有此五种之别。(俱舍论卷十四、大智度论卷十三、大唐西域记卷九、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参见:优婆夷)6407)p6409FROM:【佛光大辞典】
【优婆塞戒】:(术语)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之五戒也。是为优婆塞宜受持之戒法。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
【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大衣】:(衣服)三衣中僧伽梨衣最大,故云大衣。九条以上为大衣,有三品。释氏要览上曰:“萨婆多论云:僧伽梨有三品,自九条十一条十三条名下品衣,皆两长一短作。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名中品衣皆三长一短作。二十一条二十三条二十五条名上品衣皆四长一短作。”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非时】:佛教自印度始,即有正午以后不摄食之规定,故正午以后,皆称非时,于律典中规定,凡比丘须持非时食之戒。八斋戒中,亦有不过中食戒之规定。((参见:非时食)3710、“斋戒”6546)p3710 FROM:【佛光大辞典】
-- [经文] --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得新谷,果菰菜茹,不先奉献供养三宝先自受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僧若不听说法赞叹,辄自作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道路若在诸比丘前、沙弥前行,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僧中赋食,若偏为师选择美好过分与之,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养蚕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行路之时,遇见病者,不住瞻视,为作方便付嘱所在而舍去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末学解说]▪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若得新谷,果菰菜茹,不先奉献供养三宝而先自受者,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僧若不听说法赞叹,擅自作者,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若在诸比丘前、沙弥前而行走,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僧中分配食物,若偏为师选择美好,过分与之,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若养蚕者,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受持戒后,行路之时,遇见病者,不能停下来瞻视,为作方便付嘱所在而舍去者,这优婆塞会得失意罪,不要起这种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不清净的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注解:
【优婆塞】:梵语 upa^saka 之音译。又作乌波索迦、优波娑迦、伊蒲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依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二载,佛陀成道后,至差梨尼迦树林结跏趺坐,其时,来自北天竺之提谓(梵 Trapus!a)、波利(梵 Bhallika)二商主以麨、酪,蜜所和之抟供养佛陀,而受三自归,是为最初之优婆塞。又依优婆塞戒经卷三载,若受三归并受持一戒者,称一分优婆塞;受持二戒者,称少分优婆塞;受持二戒已,若破一戒,称为无分优婆塞;若受持三、四戒者,称多分优婆塞;受持五戒者,则称满分优婆塞。盖有部律允许分受五戒,有此五种之别。(俱舍论卷十四、大智度论卷十三、大唐西域记卷九、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参见:优婆夷)6407)p6409FROM:【佛光大辞典】
【优婆塞戒】:(术语)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之五戒也。是为优婆塞宜受持之戒法。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堕落】:陷于错误或误入邪途。
【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 [经文] --
善男子!若优婆塞至心能受持如是戒,是人名为优婆塞中分陀利花,优婆塞中微妙上香,优婆塞中清净莲花,优婆塞中真实珍宝,优婆塞中丈夫之人!
▪[末学解说]▪
善男子!如果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至心能够受持这样的戒律,此人名为优婆塞中分陀利花,优婆塞中微妙上香,优婆塞中清净莲花,优婆塞中真实珍宝,优婆塞中丈夫之人!
注解:
【优婆塞】:梵语 upa^saka 之音译。又作乌波索迦、优波娑迦、伊蒲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依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二载,佛陀成道后,至差梨尼迦树林结跏趺坐,其时,来自北天竺之提谓(梵 Trapus!a)、波利(梵 Bhallika)二商主以麨、酪,蜜所和之抟供养佛陀,而受三自归,是为最初之优婆塞。又依优婆塞戒经卷三载,若受三归并受持一戒者,称一分优婆塞;受持二戒者,称少分优婆塞;受持二戒已,若破一戒,称为无分优婆塞;若受持三、四戒者,称多分优婆塞;受持五戒者,则称满分优婆塞。盖有部律允许分受五戒,有此五种之别。(俱舍论卷十四、大智度论卷十三、大唐西域记卷九、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参见:优婆夷)6407)p6409FROM:【佛光大辞典】
【优婆塞戒】:(术语)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之五戒也。是为优婆塞宜受持之戒法。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经文] --
善男子!如佛所说菩萨二种:
一者、在家,二者、出家。
出家菩萨名为比丘,在家菩萨名优婆塞。
出家菩萨持出家戒,是不为难;在家菩萨持在家戒,是乃为难。何以故?
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末学解说]▪
善男子!如佛所说菩萨(能自觉又觉他的有情。菩萨的意思,还有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等。开士者,以法开导众生之士;始士者,开始觉悟之士;高士者,高明之士;大士者,实践大乘佛法之士)有二种:
一者、在家(为“出家”之对称。即指成家立业,过著家庭生活,而自营生计者),二者、出家(出离烦恼之家,亦即出离在家的生活,去修沙门的净行)。
出家菩萨名为比丘(为出家受具足戒者之通称。男曰比丘,女曰比丘尼),在家菩萨名为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
出家菩萨持出家戒(出家之戒,分总义别相述之。一切律藏,不得向不受戒人宣说,尤以出家戒律,在家者所不应知。佛有明文,兹之所述。普通所知之大义耳,条文当遵佛制不及焉),是不为难;在家菩萨持在家戒(小乘之五戒八戒,大乘之十善戒。是在家之戒法也),是乃为难。为什么呢?
因为在家之人,多有恶因缘所缠绕的缘故。
注解:
【菩萨】: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华译为“觉有情”,就是能自觉又觉他的有情。菩萨的意思,还有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等。开士者,以法开导众生之士;始士者,开始觉悟之士;高士者,高明之士;大士者,实践大乘佛法之士。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出家】:出离烦恼之家,亦即出离在家的生活,去修沙门的净行。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在家】:梵语 gr!ha-stha,巴利语 gahat!t!ha。又作居家、住家、在家人。为“出家”之对称。即指成家立业,过著家庭生活,而自营生计者。家有二种,一为世俗之家,一为三界牢狱之家。出世俗之家易,出三界牢狱(五欲六尘)之家难。身出家指出世俗之家,心出家则指出三界牢狱之家。在家而归依佛教,受持三归五戒者,亦成为佛教教团(广义之僧伽)之一员,男众称为优婆塞,女众称为优婆夷。
又因在家人穿著白(即素色)衣,出家人穿著黑(缁)衣,故又称在家人为“白衣”,称出家人为“缁衣”、“染衣”或“缁门”;而在家、出家二者,合称为“缁素”。若一度出家,复返于在家俗人之生活者,称为还俗、归俗或复饰。
佛教认为在家生活易沉湎于物欲、情爱等执著,妨碍佛道修行,故诸经论中广说在家之过患。如大宝积经卷八十二举出多尘污、具缚、多垢等九十九种过患;文殊师利问经卷下举出有障碍、摄受诸垢、行诸恶、尘垢处、溺欲淤泥等九十种(一说九十五种)过患。五分律卷十五、大智度论卷七十、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一等,亦皆有在家过患之说。
然在家人亦有深位之菩萨,如维摩、贤护、胜鬘夫人、庞蕴等,彼等皆在家人证果之典型。大智度论卷八十一举出菩萨有在家、出家二种。又谓在家菩萨若福德因缘殊胜,而有大财富,复知罪福,兼能悲悯众生,则其求佛道宜先行布施,次第随因缘行诸波罗蜜。又大宝积经卷八十二载,在家菩萨归依佛、法、僧三宝,各可成就四法。归依佛可成就四法:(一)不舍菩提心,(二)不废劝发菩提心,(三)不舍大悲,(四)于余乘中终不生心。归依法可成就四法:(一)于法师人亲近依附,(二)听闻法已善思念之,(三)如所闻法为人演说,(四)以此说法功德回向无上正真之道。归依僧可成就四法:(一)若有未定入声闻乘,劝令发于一切智心。(二)若以财摄若以法摄,依于不退菩萨之僧。(三)不依声闻僧求声闻德。(四)心不住声闻之中。(杂阿含经卷二十、中阿含卷三十六何苦经、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菩萨善戒经卷七、优婆塞戒经卷三、大方等大集经卷四十四、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五、俱舍论卷十四、大藏法数卷十六)((参见:出家)1558)p2324 FROM:【佛光大辞典】
【比丘】:(术语)Bhiks!u,又名苾刍,煏刍。为出家受具足戒者之通称。男曰比丘,女曰比丘尼。其义甚多。以乞士之翻为本义。嘉祥法华义疏一曰:“比丘名为乞士,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故名乞士。世之乞人,但乞衣食,不乞于法,不名比丘。(中略)余怖魔,破恶,净命,如智度论中广说也。”(参见:苾刍)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优婆塞】:梵语 upa^saka 之音译。又作乌波索迦、优波娑迦、伊蒲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依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二载,佛陀成道后,至差梨尼迦树林结跏趺坐,其时,来自北天竺之提谓(梵 Trapus!a)、波利(梵 Bhallika)二商主以麨、酪,蜜所和之抟供养佛陀,而受三自归,是为最初之优婆塞。又依优婆塞戒经卷三载,若受三归并受持一戒者,称一分优婆塞;受持二戒者,称少分优婆塞;受持二戒已,若破一戒,称为无分优婆塞;若受持三、四戒者,称多分优婆塞;受持五戒者,则称满分优婆塞。盖有部律允许分受五戒,有此五种之别。(俱舍论卷十四、大智度论卷十三、大唐西域记卷九、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参见:优婆夷)6407)p6409FROM:【佛光大辞典】
【出家戒】:出家之戒,分总义别相述之。一切律藏,不得向不受戒人宣说,尤以出家戒律,在家者所不应知。佛有明文,兹之所述。普通所知之大义耳,条文当遵佛制不及焉。FROM:【《佛学次第统编》杨卓 编】
【在家戒】:(术语)小乘之五戒八戒,大乘之十善戒。是在家之戒法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未完待续~)
===============================================
以上
深深忏悔自身业障深重,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文殊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