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净莲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得随笔] 佛弟子净莲[修行随笔]记录帖

[复制链接]

232

主题

7112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8183

[精进勋章]

21#
 楼主| 发表于 2023-9-29 10:06: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9-29 10:47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9.27

通过学习——妙法莲华经~中的这段佛经

读是经者,常无忧恼,又无病痛,颜色鲜白,

不生贫穷、卑贱丑陋。众生乐见,如慕贤圣,

天诸童子、以为给使。刀杖不加,毒不能害,

若人恶骂,口则闭塞。游行无畏,如师子王,

智慧光明,如日之照。若于梦中,但见妙事。

见诸如来,坐师子座,诸比丘众、围绕说法。

又见龙神、阿修罗等,数如恒沙,恭敬合掌、

自见其身,而为说法。又见诸佛、身相金色,

放无量光、照于一切,以梵音声、演说诸法。

佛为四众,说无上法,见身处中,合掌赞佛,

闻法欢喜、而为供养,得陀罗尼,证不退智。

佛知其心,深入佛道,即为授记、成最正觉。

汝善男子,当于来世,得无量智、佛之大道,

国土严净,广大无比,亦有四众、合掌听法。

又见自身、在山林中,修习善法,证诸实相,

深入禅定,见十方佛。


================================================
围绕 菩萨为什么会示现在众生梦中? ~ 华严经
在学习时,末学联想到佛经中描绘的景象,无比殊胜,无比赞叹,无比向往

末学也希望自己如善男子一般,能听到诸佛演说无上法
也愿自己能受到佛陀的授记、成就最正觉
也愿能于来世,获得无量智、佛之大道,国土严净,广大无比,亦有四众、合掌听法
也愿自身在山林中,修习善法,证诸实相,深入禅定,见到十方诸佛

想要实现这些愿望,佛陀慈悲,教导了方法,即是诵持《妙法莲华经》
由此机缘,学习清净光明专辑相关内容

一、为什么读「法华经」(即妙法莲华经)?
虽然信佛、信佛法是「正信」,能解脱轮回和成佛,是正确的(反之,如果相信无法解脱的外道邪见,那则是「邪信」)
但是,信佛、学佛中的多数人大都还是属于「迷信」(虽信但仍迷,不知所以然)、和「愚信」(虽信但无知、无智、不明白原理),
而非真正深入实修的智信(有智慧明原理)、实信(明白实义)、真信(见性见真)

例如:有人常说:我真的相信!但是,要他说明为什么?有什么道理?是什么原理?却讲不出来,这就是「迷信」和「愚信」
不过,这并不是佛法或正法有问题,而是学习者、信奉者的问题,就是自己没有深入学习和了解,而容易使别人对正法产生误解

虽然如此,但是,如果能信,不论是上述的「迷信」还是「愚信」,都还算是有「善根」,还是能逐渐进步的,
所以说:「信为功德母」,因为,能信还是一切的根本,能信就会忏悔和改进,能信就还有机会学习和进步,逐渐变成「智信」
所以,如果能信「法华经」,虽然智慧不足、虽然外行,但是,也能因为信,而得到相应于本身次第的效益
「法华经」上讲难信难解,问题就在于「法性原理」上,
如果「众生心」没达到真正「大乘发心」和「菩萨性」的标准,「智慧」不到理解「甚深法」的次第,那是很难理解这问题的
也因此,因为众生心量差别,读任何佛经,就会产生理解次第上的差别,所以,「法华经」前先讲「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讲的就是众生无量,众生心的差别也无量,无量差别的众生心,对佛经、佛法、佛陀说法而有不同无量解,产生无量义
因此,菩萨行者应该要明白这个法性原理,明白众生心、性,更深入甚深法性,这样才能真正普渡众生和成佛

所以,如果连「无量义经」都无法真正弄明白,那更不用说「法华经」了,读「法华经」往往就变成「低次第」的求佛菩萨、求功德
而只有真正大乘次第的大乘发心菩萨行者,才会真正明白「法华经」的义涵,明白「法华经」的教法,真正落实「法华行」
请问「法华经」说什么?是什么?(又或者金刚经、心经、华严经、楞严经...说什么?或代表什么?)
......(请先思维,想想自己读过哪些佛经,自己能讲出这些佛经在讲什么或要讲什么吗?)
......(然后再想想,以自己的情况,能称为深入经藏吗?是真正实修的佛弟子吗?)
......
其实,光这样一个问题,就能考验出一个人和修行者对「法华经」的认识,也能看出修行者的次第
任何事情或佛经或修行都一样,只要一问,甚至一看(或观察),就能知道众生有没有内涵、有没有实修

如果修行者连上面这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或根本没想过这问题,那代表修行根本不用心,修行还很敷浅(肤浅)和初浅、粗浅
如果还能讲出一些内容,那代表,可能还有点心去读佛经,不过,这算不了什么,就像现代人不出国,也能讲出好几个国家名字
如果能讲出很多内容,嗯,那可能有用心去读和记忆,这样在普通人中还算好的,但是对实修者来说,只是很普通的
当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有另一种就是:很抱歉,还没读过这本经,不知道讲些什么

如果是真正能契入「法性原理」的实修者,如果真心实修深入佛法和普渡众生,
就能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读经、要深入经藏?读经有什么目标?要从佛经中学到什么?重点是什么?
因此,就能很简单且简短扼要(也能长篇大论)的讲出每一本佛经的「心要」和「实修方法」与「运用方法」
也就是,学习佛经,要能明白每一本佛经的用意、目的是什么?(要教导和成就何种根器?何种法门次第?成就目标为何?)
心要(心法、根本)是什么?法门是什么(有哪些戒行、禅定观行和智慧法义)?
普渡众生的方法是什么?有哪些案例?(例如有哪些菩萨示现教导、有哪些故事)
对于上面说的这些,如果没有心(解脱成佛和普渡众生),就不会去想,也不会了解,当然也不会去做
——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二、妙法莲华经的重要性
妙法莲华经是大经,非常重要
您目前仅是读诵和跪拜就能消除重业,重业轻报
更何况以后真正落实法华经,广行方便普渡众生
所以法华经上说,修法华经能尽速成佛,
能上品上生往生极乐世界(请参考药王菩萨本事品)
——妙法莲华启妙心~修学[法华经]非常殊胜
「法华经」是真正菩萨行者普渡众生和成佛的教本,是用来教导菩萨次第的佛子,发起大心,开启妙心,显露佛性,行诸妙法。——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三、什么样的人能修[法华经]?
修学[法华经]非常殊胜
法华经上说,能修法华经者都是累世久修菩萨道的人
——妙法莲华启妙心~修学[法华经]非常殊胜

四、[法华经]的要旨是什么?
末学所领悟的「妙法莲华经」心要、精髓就是:「妙法莲华启妙心」——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法华经]就是教导众生当菩萨而成佛的佛经
众生皆有佛性,行菩萨道,广行一切方便普渡众生,让众生都恢复佛性,这就是[法华经]的要旨
所以末学以前常说~妙法莲华启妙心
就是说~透过妙法莲华经开启佛性本心
广行一切妙法,让众生都恢复佛性本心
这就是妙法莲华经的要旨
也是能够快速成佛的原因
也是能上品上生极乐世界的原因
所以学佛如果能明白心法,成就是很快速的
——妙法莲华启妙心~修学[法华经]非常殊胜

五、「法华经」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法华经」一开头、然后一再重复的重点就是「一佛乘」
从方便品(指出以前都是方便)、譬喻品、药草喻品、化城喻品,都是为了说明以前的法门都只是方便,真正的只有成佛一路,就是「一佛乘」
然后,在种种「授记品」中不断的为佛弟子授记,这就是为了加强佛子的信心,有信心,才能由信而逐渐契入「佛乘」而成佛
——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六、「法华经」为什么有大功德,有什么不可思议功德?
答案就在于「佛性」,也就是以「法华经」让菩萨行者真正发起「菩萨妙心」,契入「佛性」而成佛,这样才是「一佛乘」
「法华经」讲「唯一佛乘」,就是说只有成佛才是正途,才是唯一的「道」路,就是要菩萨发起成佛的佛乘「妙心」而显露「佛性」,
最后,佛陀在「涅槃经」清清楚楚的讲「佛性」,涅槃前,才说明「佛性」才是真正的根本——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妙法莲华经」让真正的大乘菩萨行者开启「妙心」「佛性」,而由「妙心」「佛性」又能生一切「妙法」,而能普渡一切众生成佛。
这才是「妙法莲华经」的真正功德,真正实践「一佛乘」。
话说,如果学佛、学经而不能实践,没有真正功用,那又学来做什么呢?
所以,开启「妙心」,行「妙法」,实践「一佛乘」,让众生都能显露「佛性」,这才是真正的真实功德。
——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七、如何阅读[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修学的方式也不一定要从头读到尾
因为那么大一部经,可能还没读完,就因为中途弄不清楚佛义或觉得无趣而放弃了
所以,可以先读功德利益的部分,增上佛弟子的发心和信心
——[略说]如何阅读佛经?例如,楞严经,法华经

八、如何成为真正的大乘法华菩萨行者?
如果要成为真正的大乘法华菩萨行者,除了「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还有许多重要的章节
例如:「法师品」和「安乐行品」以及「普贤菩萨劝发品」
另外,许多菩萨品,则都是重要的案例教导,是菩萨自己亲身示现「法华行」
例如:「常不轻菩萨品」、「药王菩萨本事品」、「妙音菩萨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妙庄严王本事品」

不同的发心和次第,就有不同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一般人和初学者,可能是透过知道、学习这些菩萨品,来求菩萨保佑
但是,真正的「法华菩萨行者」,则是透过这些菩萨品来学习当菩萨,实践「一佛乘」,这就是差别所在,也是真正真实功德所在。

补充说明:
其实末学以前就曾经讲过,「妙法莲华经」就是在讲「方便(度)波罗蜜」,而且法华经的经文中就已经有提到
「方便度波罗蜜」是什么?其实,其中奥秘,自己实修深入心法、深入菩萨道就会知道
一般来说,多数大乘佛经只谈到「六度波罗蜜」,但是,少数会超过「六度」而讲到「十度波罗蜜」,例如:法华经、华严经
「六度波罗蜜」只是一般菩萨行者的基础,真正要晋升为「大菩萨」,就要由六度扩充到十度,增加「方便度」、「愿度」、「力度」、「智度」
所以,「妙法」就是「方便度波罗蜜」的展现,也就是真正发起大心,由六度开始扩展到十度,往成佛的「一佛乘」迈进
——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九、宣说「法华经」的要求和条件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主题

7112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8183

[精进勋章]

22#
 楼主| 发表于 2023-9-29 10:19: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9-29 11:07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9.28

通过学习——佛说梦相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增上慢品 中的这段佛经

尔时佛告具寿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乃至梦中亦不爱乐称赞声闻及独觉地。于三界法亦不起心爱乐称赞。常观诸法如梦如响如像如幻如阳焰如光影如变化事如寻香城。虽如是观察而不证实际。当知是菩萨有不退转相。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梦见如来应正等觉。有无数量百千俱胝那庾多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既闻法已善解义趣。解义趣已精进修行。法随法行。及和敬行。并随法行。当知是菩萨有不退转相。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梦见如来应正等觉具三十二大士夫相。八十随好圆满庄严。常光一寻周匝照曜。与无量众腾踊虚空。现大神通说正法要化作佛事。令往他方无边佛土施作佛事。当知是菩萨有不退转相。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梦见狂贼破坏村城。或见火起焚烧聚落。或见师子虎狼猛兽毒蛇恶蝎欲来害身。或见怨家欲斩其首。或见父母兄弟姊妹妻子亲友临当命终。或见自身寒热饥渴及余苦事之所逼恼。见如是等可怖畏事。不惊不惧亦不忧恼。从梦觉已即能思惟。三界非真皆如梦见。我证无上正等觉时。当为有情说三界法一切虚妄皆如梦境。令诸有情不生执着。当知是菩萨有不退转相。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乃至梦中见有地狱傍生鬼界诸有情类。便作是念我当精勤修菩萨行。速趣无上正等菩提。我佛土中无有地狱傍生鬼界恶趣之名。从梦觉已亦作是念。善现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当作佛时。彼佛土中定无恶趣。所以者何。若梦若觉诸法无二无二分故。当知是菩萨有不退转相。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梦中见火烧地狱等诸有情类。或复见烧城邑聚落。便发誓愿。若我已受不退转记。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愿此大火即时顿灭变为清凉。若此菩萨作是愿已。梦中见火即时顿灭。当知已得不退转记。若此菩萨作是愿已。梦中见火不即顿灭。当知未得不退转记。

=============================================

由六种梦中境象说明,像这样的菩萨摩诃萨有不退转相、得不退转记

这六种分别是:
1.梦中亦不爱乐称赞声闻及独觉地。于三界法亦不起心爱乐称赞。常观诸法如梦如响如像如幻如阳焰如光影如变化事如寻香城。虽如是观察而不证实际。
2.梦见如来应正等觉。有无数量百千俱胝那庾多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既闻法已善解义趣。解义趣已精进修行。法随法行。及和敬行。并随法行
3.梦见如来应正等觉具三十二大士夫相。八十随好圆满庄严。常光一寻周匝照曜。与无量众腾踊虚空。现大神通说正法要化作佛事。令往他方无边佛土施作佛事
4.梦见狂贼破坏村城。或见火起焚烧聚落。或见师子虎狼猛兽毒蛇恶蝎欲来害身。或见怨家欲斩其首。或见父母兄弟姊妹妻子亲友临当命终。或见自身寒热饥渴及余苦事之所逼恼。见如是等可怖畏事。不惊不惧亦不忧恼。从梦觉已即能思惟。三界非真皆如梦见。我证无上正等觉时。当为有情说三界法一切虚妄皆如梦境。令诸有情不生执着
5.梦中见有地狱傍生鬼界诸有情类。便作是念我当精勤修菩萨行。速趣无上正等菩提。我佛土中无有地狱傍生鬼界恶趣之名。从梦觉已亦作是念。善现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当作佛时。彼佛土中定无恶趣。所以者何。若梦若觉诸法无二无二分故
6.梦中见火烧地狱等诸有情类。或复见烧城邑聚落。便发誓愿。若我已受不退转记。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愿此大火即时顿灭变为清凉。若此菩萨作是愿已。梦中见火即时顿灭。当知已得不退转记。若此菩萨作是愿已。梦中见火不即顿灭。当知未得不退转记。

以上这六种境象,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也是作为菩萨行者当要做的

因这几日一直围绕 菩萨为什么会示现在众生梦中? ~ 华严经 学习相关的佛经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昨晚末学也做梦了,梦中自己一直在学习佛经,思维佛经
但醒来后,对学习的具体是什么佛经,思维的是什么内容,却记不清了
与上述第五种境象相比,菩萨摩诃萨在梦醒之后,依然能作与梦中同样的心念
与上述第四种境象相比,菩萨摩诃萨在梦醒之后,还能思维梦中境象,并发起菩提心
这就是差距啊!

上述佛经中有一句讲到:“若梦若觉诸法无二无二分故
末学体会,真正的菩萨摩诃萨,就可以不论是在梦中或是觉醒时,都能做到“不二”
由此,学习善知识相关教导

1.什么是真正的不二?
[真正的不二]是指~
虽能分辨美丑和苦乐的表相,却不会堕入美丑和苦乐的执着,能知实相,不堕入虚幻
也就是不会堕入苦受中而觉得很痛苦,也不会陷入享乐的欲望中而沉迷于幻境

所以这样的觉者当然不会堕入酒色财气中,也不会堕入人生的苦难感受中
所以菩萨能入六道普渡众生而不觉苦

所以贪着酒色财气的人绝不可能是实证不二的人
举个简单容易明白的例子
就像狗会吃屎,人不会,所以狗是狗,人是人
同样的道理,所以佛菩萨是佛菩萨,众生是众生,因为众生贪着欲望
)
佛法的智慧是真正能引导众生解脱轮回,有智慧有方便, 明辨是非正邪,却不取正邪, 这才是[不二]——[不二]的探讨
实修者应该是为了解脱轮回和普渡众生而实修
所以福报善境并不是一个可靠的环境,还可能是个堕落的温床
如何在苦难和善境界之间实修不退,这才是实修者应该实修的真正工夫
这就是不二,不苦于苦,不乐于乐,不因苦而苦,不因乐而乐
——
[解析]感恩娑婆世界,实修不二法,当下即净土

2.[不二]的练习方法
就是来自于日常生活,
这就是[圆觉经]上[禅那]的修行法,就是[觉照不二],
所以[禅宗]的修行很简单,就在生活点滴中,
[六祖坛经]中的[三十六对法]就是在破除对立)
——[不二]的探讨
实修不二的人,
除了上述讲的自己不堕入恶念恶习,不堕入贪瞋痴
还要对于有恶念和恶习的人(也就是俗称做坏事的人)不会感到生气,这样叫做不执恶
同样的,对于外道或魔,
也不会感到任何不平或排斥或害怕
所以,如果还会因为世间的是非善恶或正邪,
而生气或执着或反感或恐惧,或路见不平而义愤填膺,
这样就是执着于过程的表相
所以,真正实修不二的人,了解一切只是过程的现象,
并不会因此而陷入情绪当中,而能正确的引导众生

因此,如果您已经开始深入心法实修
当我们在引导众生或家人学佛的过程
我们除了要能明辨是非善恶和正邪,
明白修行正确的次第方法和原理
更要让自己不堕入这些过程的分别和表相之中
这样才是[不二],
才是明白[是非][善恶][正邪],而不取[是非][善恶][正邪]
——光明心法进阶次第&不二

3.[不二]的道理
明白一切法与非法,了解众生的根器次第,也知道引导众生解脱的方法,但是心无挂碍, 也就是佛菩萨能分辨是非善恶正邪,知道众生堕落的习气,也知道引导众生断除习气的方法,又能心无挂碍
实证者或佛菩萨当然明明白白没有疑惑,
可是却不会堕入这些自认成就的情绪和执着当中,这就是不二
所以历代开悟者他们当然知道自己开悟了, 也能看出别人开悟了没,
可是却心无挂碍不会堕入其中,这就是不二

这些当然有次第高下, 而我们只是学习当中, 实修者应该要能明辨自己的状态,不堕入凡夫妄想中
——[不二]的探讨


4.为何应保持不二之心
这对于真正实修菩萨道的行者来说,
菩萨行者自己应该深入心法次第,实修般若深义,破除四相执着
关于这点,[大般若经]也讲了如何引导度化外道的方法,就是要学习[不二]才能逐渐做到
这对于一般人确实是不容易的,但是这就是需要实修的地方
如何在正邪对立的地方,自己觉照不二,而能平等对待众生,依照众生的根器来调教


种种乱象是不可能由外在去改变的,能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境
实证不二法,显露真性佛性,这样就能达到众生平等的状态

佛菩萨自己不也正是如此吗?
您想想佛菩萨自己又是如何去看待众生的,这样就明白了
佛菩萨对待众生的态度,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态度

所以,保持不二的心,恢复正觉,虽明辨正邪,但是不取正邪,
这样您就能从乱象中脱困,就能自在的来去,自在的引导众生
——保持不二的心,恢复正觉,虽明辨正邪,但是不取正邪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主题

7112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8183

[精进勋章]

23#
 楼主| 发表于 2023-9-29 11:10: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9-29 11:11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9.29

通过学习——大菩萨为什么示现出家~ 华严经离世间品 中的这段佛经

-- [经文] --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十事故,示现出家。何等为十?所谓:

为厌居家故,示现出家;

为着家众生令舍离故,示现出家;

为随顺信乐圣人道故,示现出家;

为宣扬赞叹出家功德故,示现出家;

为显永离二边见故,示现出家;

为令众生离欲乐、我乐故,示现出家;

为先现出三界相故,示现出家;

为现自在不属他故,示现出家;

为显当得如来十力、无畏法故,示现出家;

最后菩萨法应尔故,示现出家。


是为十。

菩萨以此调伏众生。」

============================================================

菩萨摩诃萨为十种事而示现出家以调伏众生,分别是:

为厌居家;为着家众生令舍离;为随顺信乐圣人道;为宣扬赞叹出家功德;为显永离二边见;为令众生离欲乐、我乐;为先现出三界相;为现自在不属他;为显当得如来十力、无畏法;最后菩萨法应尔。

由此,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的相关内容:

一、何谓出家?
入出家者。
亲近善友诸佛菩萨信心得生。
得信心故舍离世法。受持修行出世之法。
出世法者。谓菩萨戒。
若不能受。名字沙门不名出家。

断欲法故乃名出家。
不受如是菩萨戒者。不名毕竟永断欲法。

断一切爱名为出家。
受毕竟乐名为出家。
乐易行道名为出家。
增长佛法名为出家。
乐持禁戒名为出家。
是名入出家。——菩萨善戒经

二、何谓[菩萨出家]?
文殊师利言。菩萨出家者。[非以自身剃发]名为[出家]。何以故。
若能发大精进为除一切众生烦恼是名[菩萨出家]
非以自身披着染衣名为出家。
勤断众生三毒染心是名出家。
非自持戒行名为出家。
能令毁禁安住净戒是名出家。
非以阿兰若处独坐思惟名为出家。
能于女色生死流转。以慧方便化令解脱是名出家。
非以自身守护律仪名为出家。
若能广起四无量心。安置众生是名出家。
非以自身修行善法名为出家。
能令众生增益善根是名出家。
非以自身得入涅槃名为出家。
为欲安置一切众生。入大涅槃是为出家。
非以自身除烦恼故名为出家。
勤断一切众生烦恼名为出家。
非以自能将护身心名为出家。
将护一切众生名为出家。
非以自解身心缚故名为出家。
为解一切众生身心缚故名为出家。
非以自身于生死怖畏得解脱故名为出家。
能除一切众生生死怖畏。令得脱者名为出家。
非以自乐涅槃名为出家。
勤行精进为令众生满足一切佛法故名为出家。

文殊师利言。女子。
出家者。[于一切众生起慈悲心]名为出家。
出家者。[不见一切众生恶。亦不取相]名为出家。
出家者。[不举他罪,有惭愧者,教令忏悔]是名出家。

女子。出家者难名为属他。菩萨不尔。身心自在无系属故。

女言。云何出家名为属他。

文殊师利言。
属戒者名为出家。破戒者不名出家。
属三昧者名为出家。乱心者不名出家。
属智慧者名为出家。愚痴者不名出家。
属解脱者名为出家。离解脱者不名出家。——大庄严法门经

三、何谓真出家?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罗睺罗!不应说出家功德之利。所以者何?
无利、无功德,是为出家。有为法者,可说有利、有功德;
夫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无功德。
罗睺罗!出家者,无彼、无此、亦无中间;离六十二见,处于涅槃,智者所受,圣所行处;降伏众魔,度五道,净五眼,得五力,立五根;不恼于彼,离众杂恶,摧诸外道,超越假名;出淤泥,无系着,无我所,无所受,无扰乱,内怀喜,护彼意,随禅定,离众过。若能如是,是真出家。』——维摩诘经

四、出家之前请注意....大般涅槃经

五、出家后有哪些事情不能做? ~ 大般涅槃经

六、佛对出家僧的开示(想出家可先参考) ~ 五苦章句经

七、出家修行与在家出行的差别
[戒][定][慧]三学是修行成佛的必修课程
以下就藉由[戒][定][慧]来探讨[在家修行]与[出家修行]的差别.

先说戒律,
戒律是一切修行的基础,所以,任何修行都一定要先守戒.
如果没有以戒律为基础,修定就会出问题,就容易着魔.
这是因为一般人的贪嗔痴,如果没有先透过戒律来消除.
而直接学禅定,就容易因为错误知见(邪见)和贪嗔痴而陷入魔障,而召引外魔干扰或附体.
所以,戒律非常重要.

至于禅定,
想修禅定,依照佛经来说,一定要寻求阿兰若处,就是真正的清净地,这样才能排除干扰和障碍.

一般在家修行,因为世俗烦恼和干扰障碍很多,所以,世俗家中并不是真正的清净处.
例如:食衣住行,吃喝玩乐,财色名食睡,男女,电视..,生活中充斥各种诱惑.
又例如:工作,家庭,经济,儿女,病痛,灾难,各种争吵和烦恼.(出家则能减少掉大半,而且有正确的方法可排解)
所以,在家修行大都没有修禅定的条件,而且大部分人连戒律都没做好,基础也不足.
因此,如果急于修禅定,大都会陷入魔扰中,或着魔而变成外道或附佛外道.

所以,一般来说,出家人才有修禅定的条件和基础.
出家就必定要落实戒律,这样就俱足修禅定的基础.
出家能舍除一切世俗烦恼欲求和干扰障碍,所以,出家后才容易达成阿兰若处(清净地)这个条件.
而且,出家后由佛经中学习正确的观念和知见(这属于智慧),这样才能由正确的观念知见来学习正确的禅定.
所以,刚刚说,出家才容易具备学习禅定的各种条件和基础.

至于智慧,
不同佛经中的观念和知见,就是各种不同次第的智慧.
所以,智慧要由佛经中来获取,就是按照修行次第,逐渐深入广览群经.
不过,这对一般世俗人来说,因为工作家庭等种种人生烦恼,所以往往无法按照次第实修,无法深入经藏.
所以,如果能出家,在智慧的修持方面也是占很大优势的

综合以上说明,可以看出:

相较下,在家修行则困难重重.
如果不是像[维摩诘居士]这种真正菩萨示现的大居士.
([居士]一词是不能随便乱用的,末法大都乱用,请自查佛学辞典)
一般的在家修行,大都变成只求往生净土,而不能在现世当下有更大的发心和进展.
这也是一般祖师劝在家佛弟子至少要求往生净土的原因,因为在家修行确实障碍多,容易退转——[在家修行]与[出家修行]的差别
[在家菩萨]。住于慈愍不恼害心。应修二施。何者为二。
一者[法施]。
二者[财施]。


[出家菩萨]应修四施。何等为四。
一者[笔施]。
二者[墨施]。
三者[经本施]。
四者[说法施]。
——[在家菩萨][出家菩萨][无生法忍菩萨]如何布施? ~ 大宝积经

八、出家修行的功德
佛陀一再在佛经上说出家修行最好,出家有无量功德.
除非您是大菩萨再来,像维摩诘居士一样,不然在家修行真的诸多障难,这点在[优婆塞戒经]讲得很清楚.

出家就像去极乐世界一样,往生极乐世界是个保障,避免累世轮回,
同样的,出家也是在娑婆不堕落的保障
——等老了再出家?或老了再学佛?或老了才吃素?

九、应如何在家修行?
一般人可能以为修行一定要抛家弃子或出家,或完全独处念佛诵经
因为心态上狭隘了,不知道生活点滴都是修行,在于当下正念
所以,对于家人,或生活,或工作,或同事,或其他众生,就会格格不入
而总以为那些是障碍,不知道一切都是助缘


其实大乘修行,连常见的外道或非人干扰或魔扰,或苦报或逆缘,一切都是成就我们的助缘
只要心念思维一开阔,反而能增上修行次第

若是心念心量一缩小封闭,那就可能成了小乘的发心了
所以大小乘的差异就在于发心,在于心量开阔的不同,所以智慧不同
因此,菩萨以慈悲智慧胜
[菩萨行者]是以[四无量心]为根本,[四摄法]和[六度万行]为法门
菩萨行者发起[大慈心][大悲心][大喜心][大舍心](大乘舍心是指不执着和不二,不是指舍离众生),因此对众生不离不弃
然后以[四摄法]摄受众生(详见后面补充说明)
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为修行
家人就是我们可以练习落实菩萨道的最小单位
如果连自己的家人都无法劝化改善,那又怎能说是在修行呢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心念一宽,您就会有不同的视野,
您就会看见光明的方向
就会明白随处都能修行,随时都是在修行
因为大乘修行侧重心法心要的当下落实,这才是真正的摄心
——[问答]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如何在家人工作和修持间得到平衡圆满?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主题

7112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8183

[精进勋章]

24#
 楼主| 发表于 2023-9-30 14:54: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9-30 14:55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9.30

通过学习—— 诸佛世尊有十种速疾法(见佛的功德利益) ~ 华严经 佛不思议法品 中的这段佛经

「佛子!诸佛世尊有十种速疾法。何等为十?所谓: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得远离一切恶趣;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得圆满殊胜功德;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能成就广大善根;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得往生净妙天上;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能除断一切疑惑;

一切诸佛若已发菩提心而得见者,速得成就广大信解永不退转,能随所应教化众生,若未发心即能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一切诸佛若未入正位而得见者,速入正位;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能清净世、出世间一切诸根;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得除灭一切障碍;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能获得无畏辩才。

是为十。」

============================================================

这10种速疾法,分别为:
1.速得远离一切恶趣;
2.速得圆满殊胜功德;
3.速能成就广大善根;
4.速得往生净妙天上;
5.速能除断一切疑惑;
6.已发菩提心而得见者,速得成就广大信解永不退转,能随所应教化众生,若未发心即能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7.速入正位;
8.速能清净世、出世间一切诸根;
9.速得除灭一切障碍;
10.速能获得无畏辩才。

想要快速,甚至立即获得以上利益,必须要达到的前提条件
即是:见到一切诸佛
那么,如何才能见到佛陀呢?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见佛。何等为十?所谓:

于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著见;

愿佛出生见;

业报佛深信见;

住持佛随顺见;

涅槃佛深入见;

法界佛普至见;

心佛安住见;

三昧佛无量无依见;

本性佛明了见;

随乐佛普受见。

是为十。

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常得见无上如来。】——十种见佛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应这样去努力:

一、常忆念佛

善知识教导
遇到困难,只要真心全意恳切的忆念佛菩萨,就会逐渐改善的
不论您多么痛苦,只要全心投入,就像把身体投入大海那样的把身心投入法界光明
一切的黑暗或痛苦与大海和法界相较下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当下您会逐渐体会到法界光明的力量,逐渐把黑暗和痛苦完全淹没
内心会逐渐清凉,身体或人生的苦难也会逐渐消失的

不论您多么郁闷或痛苦,只要尝试把身心交给佛菩萨,与法界光明相印
您就能逐渐体会上面所说的境界
——真心相印,就会发现

忆念佛陀,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比如:
称念佛号,观照佛像,学习、思维佛菩萨的本愿、事迹等等
这些方式为何能够帮助众生呢?
透过时时忆想佛菩萨和念佛菩萨名号,仿效佛菩萨的精神,
我们由心性上逐渐改变,心常忆念佛菩萨的慈悲智慧和光明
借此逐渐由心改变我们的思想行为,真正逐渐把自己由凡夫转变佛
——[初学解答] 为什么要念佛? 为什么要持咒? 为什么要诵经? 为什么要回向?

再有,我们应当明白:
佛不是单一的,佛有十方佛,而且都可幻化无量,有无量变化
十方宇宙世界中都有许多佛,释迦牟尼佛只是化身出生在地球上而成的佛
所以,以地球人类的角度来看,除了释迦牟尼佛之外,其他佛也可算是外星人

更正确的说,佛是存在于整个虚空宇宙中,没有所谓外星或本星的差别,或所谓娑婆世界和他方世界(例如极乐世界)的差别
虽然宇宙十方世界都有佛,但是,佛不因世界而局限,虽以世界而成佛,但这只是佛普渡众生的一项方便

再者,也不可用地球人称「人」的称谓来称佛,因为真正的佛不是人,以人身为佛,只是佛渡化众生无量变化中的一种变化
因为,真正的佛可视为是一种精神的能量体,以佛法来说不生不灭
(符合地球科学的「能量守恒」或「能量不灭」原理)
但也能随时变化成地球人类,或变化成各种众生所习惯的相化或物质化形象或生命
(这由爱因斯坦的「质能互变」理论就能明白佛或菩萨的法报化三身变化,例如:观世音菩萨32应化身)
所以,佛可存在于地球人类不可见的「反物质」或「暗物质」空间,当然也可存在于人类可见的物质空间中

有了「反物质」和「暗物质」的观念,相信可以帮助许多人消除对佛经或佛法中无法明白的种种疑惑
其实,佛经中讲的更多,如果多多深入研究,就能豁然开朗且融会贯通

其实,心念会是突破眼睛(五官)执障的重点
透过心念的超越,在精神上就能超越物质的局限,而逐渐进入质能互变的领域(最简单的证明就是身心都变好了,细致了好看了)
所以说「佛法是心法」,一切佛法以心为重,相由心生,业由心转,用心才能看到真实世界,正确的心念才能超越物质世界和六道轮回
——「眼见为凭」的迷信

二、常练习与佛相应

末学体会,与佛相应,最重要的便是自心与佛心相应
比如,自己的发心是否与佛心相应?
自己的愿心是否与佛心相应?
自己的慈悲心、清净心、光明心......是否与佛心相应?

如何才能与佛心相应呢?
很多修行都是修行人与菩萨之间的事情
这些独自案例,旁人很难用自己的角度来理解
菩萨神通广大,自然知道众生心,知道如何引导众生
所以,每个人只要对于佛菩萨有信心,都会有自己的沟通方式
因为佛法是心法,众生心千差万别,所以法无定法
这种甚深因缘和智慧只有佛菩萨才能明白——[略说]相应心
发心开导别人,帮助众生解除疑惑而成佛
当您能发起这大心,就能与佛菩萨的悲愿智慧相应结合——[进阶心法]能发起大心,就能与佛菩萨的悲愿智慧相应结合,就能不断突破

善知识和老师一直都在教导我们的方法——光明心法

1.如何驱除[负面习气][黑暗思想]? ~ 光明心的导引

2.[光明心法]进阶说明

3.光明心法进阶次第&不二

4.[浅谈]心法修持

5.[分析解说]心法次第的观照实修

老师慈悲教导(大致意思):

【依止清净光明本具佛心,对于众生有难度,那么
就依止自己所相应的佛菩萨
佛菩萨代表的就是清净光明本具佛心
让自己深深地沉浸在佛菩萨的光明中,就像惊恐的小孩投进母亲的怀抱
放松而自在】

【多实修就能增上,就能够相应乃至相印了
如果无法相印,就多做功课消业
修行的道路上,不要气馁,只要按照佛法的教导持续前行,就会一直进步
修行就是净心的过程
只管净心
佛菩萨一切都会安排好】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主题

7112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8183

[精进勋章]

25#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 13:41: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1 13:43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1

学习行菩萨道,如何慰问病患?自己患病又如何调伏?~维摩诘所说经 中以下佛经内容: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疾菩萨?」

维摩诘言:「说身无常,不说厌离于身;
   
说身有苦,不说乐于涅槃;
  
说身无我,而说教导众生;

说身空寂,不说毕竟寂灭;

说悔先罪,而不说入于过去。

以己之疾,愍于彼疾。

当识宿世无数劫苦,当念饶益一切众生。

忆所修福,念于净命,勿生忧恼,常起精进,当作医王,疗治众病。

菩萨应如是慰喻有疾菩萨,令其欢喜。」

=======================================================================

在这段佛经内容中,文殊师利菩萨询问维摩诘,应当如何宽慰晓喻有疾病的菩萨?
维摩诘进行了回答,结合善知识的解说,其中有三处提到了不应追求小乘法,分别是:
说身无常,不说厌离于身”——【说明身体生灭无常,不说[厌离色身之小乘法], 小乘厌离色身而求寂灭, 这非大乘所】
“说身有苦,不说乐于涅槃”——【说明身体有生老病死之苦,不劝众生追求小乘涅槃,劝众生应以大乘涅槃为目标】
说身空寂,不说毕竟寂灭”——【大乘行者应该对于身体病苦起空寂想,但是不把小乘所追求的寂灭当作究竟,不劝众生追求小乘寂灭以为究竟】

为什么佛经中教导不应追求小乘法呢?这是不是分别心呢?
其实,这是对佛法的不了解
佛经上说这叫做善分别,善择观,可成就分别智
学佛不是什么都不懂,而是要对法义清清楚楚却又不分别无挂碍
——[探讨]小乘是大乘的基础?

由此,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相关内容

一、大乘小乘发心和修行的差别
小乘的思想环绕在苦上面,
因为畏苦,所以离苦,所以是出离心厌世心
所以思维世间一切是苦,一切都是生灭无常,一切都不实都是空
所以小乘追求厌世离苦的小乘空境涅槃

反观大乘思想,则完全不同
大乘的思想在于空有不二,在于佛性(涅槃经:常乐我净)
所以是清净心慈悲心欢喜心平等心光明心无畏心勇猛心

大乘菩萨普渡众生,所以为了众生入六道而不畏苦,自性光明自在,于外则广行方便
大乘的涅槃则是离空有两边的真正大涅槃——[探讨]小乘是大乘的基础?
基本上,修行大乘并不一定先经过小乘修行,重点在于发心不同,所以修行方式和成果也不同
圆满的大乘必然涵盖小乘,但是,在修行大乘的过程,不必一定先经过小乘修行
因为这是两种不同属性的修行,虽然大乘和小乘有部份共通的技巧和方法,
但是,圆满的大乘的成果是成佛、是究竟圆满,小乘的终究结果则并不圆满、只是一个过程化境,所以这是完全两码子的事情

大乘菩萨道和小乘解脱道属于两种不同的发心和修行,修行的方式和结果也不同
小乘修行的主角在于自己,以断除自身苦难和寻求自我解脱为主,所以方式约略就是离世、舍离、断除,以达到清净的空无
大乘修行的主角在于整体(一切众生),以自利利他、自度度人为主,最终全都成佛为目标,方式就是入世与平等,是一种平等无量的自在与光明
——【放下这个臭皮囊】VS【好好善用臭皮囊】&略说大乘和小乘的差别

二、大乘小乘在观法上的差别
关于小乘的观照法,大家只要深入经藏就会知道不外如下
例如:苦观,不净观,白骨观,无常观,无我观,空观,观五阴虚妄...
之前讲过,小乘的观法都建立在苦和负面思维上
因为种种苦难,所以才求解脱之法
所以就有苦观,观照诸苦,以此厌离世间,以此明白世间不实,以求解脱
观自身不净,以断除对自我的贪着,观世间不净,以断除对世间和情欲的追逐
观白骨(这中间有好几个细部过程,请参阅瑜伽师地论),以断除对男欢女爱的迷恋
观世间无常,以断除对世间的执着
观诸法无我,观空(身空,世间空,一切空),以破除身心障碍
这一切都以自己为出发点,断除一切障碍自己的诱惑
所以小乘法以戒律为首重,以断除一切杂染,成就自身解脱为目的

反观大乘的观法
观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观佛像佛相,观佛菩萨光明,观佛国净土,观法界光明,观一切众生光明圆满,观光明不二实相,观常乐我净
(可参阅[观无量寿佛经],[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观普贤行法经],[大般涅槃经],[华严经]...)
一切都在启发众生的发心,一切都在引导众生契入光明圆满的共鸣
因为大乘不可思议,难懂难信,所以大乘以信为首要,以发心发愿为首要,直接以宽广清净的心量契入光明实相,以自利利他为目的——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因为大乘和小乘的世界观不同,所以观照的法门和方式也不同

小乘修行者所看到的世界就是自己当下生活的环境(局限于狭隘的自己与外在环境),
因为生命中的种种苦难而寻求解脱,所以着重点都在于与自我相关的苦难与解脱

大乘修行者所看到的世界是整个无量无边法界(无垠的宇宙),
所以观照的方向在于超越当下的法界光明与圆满,这是超越凡夫世俗生命的无量光明世界

因此,简单说:

「小乘」观「不净」、「无常」、「苦」(观察自身不净、世间无常,知苦、觉苦、离苦,以舍离、舍弃和放下执着来断除诸苦);
观察自身不净,这是指观察生命过程中肉体的种种不方便和生老病死过程中的种种痛苦和恶臭等,以舍弃肉体执着来追寻更高次第的状态
观察世间无常,避免自己堕入执着,这样才能避免自己因为执着世俗而堕入轮回
观察人生过程和世俗的结果终究是苦,避免因为短暂的欲望而贪求世俗,以避免再次堕入轮回之中

「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这是相对于上述小乘的「不净」、「无常」、「苦」,因为大乘的世界观不同,发心不同,视界和法门也不同)
大乘以超越小我和世俗并放眼法界光明的究竟圆满状态为目标,所以观照的法门和方式以及发心也不同于小乘
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圆满所以涵盖范围无量),因为,圆满的大乘也涵盖小乘,也就是说,凡夫可能先学习小乘而转大乘
又或者学习大乘的初学者也需要小乘法门来对治自己的自身问题,另外就是究竟的大乘能明白一切小乘个别法和共通法
所以说「圆满的大乘涵盖小乘」,但是,初学习大乘不一定先或必要学习小乘,不过究竟圆满的大乘必定透彻小乘,这是因为大乘圆满普渡——【放下这个臭皮囊】VS【好好善用臭皮囊】&略说大乘和小乘的差别
大乘有大乘的思想观念(法义)和观行方法,如果错用小乘观法,那会缩减大乘心,甚至退失大乘心,在精神上也容易错乱
基本的差别就是:
小乘观:不净、无常、苦;(白骨观、不净观)
大乘观:光明、圆满、乐(当然还有很多,例如:清净、慈悲、平等、欢喜、感恩、不二、中道,法门更多)

在「智慧思想」上,小乘是「三法印」,大乘是「一实印」....
简单说,就是发心、心量的不同,相信的教法和思想也会不同,而这些差别都是来自于累世因缘(第八识无明、善恶种子的影响)
——以「法性原理」看大乘和小乘根器

三、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
小乘的法缘基础就是苦,因为厌苦而想要离苦,因为觉苦(发觉苦)而觉苦(研究苦和解脱苦)
所以小乘教导探究众生苦的原因和离苦的方法,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
或教导人生一切因缘和合的原理,就是[十二因缘]
并且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引导众生离苦和解脱
再以[37道品]来解说种种细节和方法,例如:正道法(例如[八正道])和解脱法(例如[四正勤])
因为这样的道理很贴近人生,很有逻辑,所以被一般学者或知识分子所接受

不过,其实这样的教法(小乘法)并不是终点,
只要深入经藏,就能很明白的知道,小乘的解脱最后并没有说明清楚最后的结果
这是因为小乘解脱并不是终点,只是一个化城,一个中继站,只是一个过程
所以当然小乘经中没有清楚说明最终结果,阿罗汉涅槃后呢?不知道了
这结果要由大乘经才能明白后续的修行,也就是[回小向大],转学大乘法而成佛
这才是最终的结果,这些在大乘经中都说得很清楚

我们都知道,六道轮回累劫不休,生命其实没有终结,只是不断轮回
而小乘法成就阿罗汉之后呢?没了吗?变成什么了?难道成就后就消失了?那不是断灭吗?
所以,小乘法确实只是一个过程法门,要转为学习大乘法才能知道真相和真实

佛法不是断灭法,不会由轮回不止的生命变成断灭,而是要转为学习大乘法,逐渐进入到真实的解脱状态
所以小乘不是终点,那不是真正的解脱,所以称为[有余涅槃],而不是真正的涅槃~大乘的[大般涅槃](无余涅槃)

刚刚说过,小乘法的建立基础在于苦上,
所以小乘法要众生去思维人生的虚妄,要众生知道人生如幻,这就是空法,以空来离苦
整个过程就是先感知苦,然后厌苦,接着观空,然后离苦
所以先让众生去感受人生的苦,体会人生如梦,生灭不实,终究是空,最后观空离苦
这就是[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小乘的观法全部建立在这些[苦]和[空]的基础上
以现代的说法来说,就是建立在负面思维的基础上,转而空化
所以小乘的观念和实修过程会比较着重在自己身上,心量会比较窄化,心念也比较执着在苦难上

相反的,大乘的教导着重在众生上,在慈悲欢喜光明上,在真实成就上,在佛的幻化无边和无量佛国上,在整个法界上
所以,大乘行者的心量比较开阔,比较明亮,比较正向思维,也比较不着边际,也更多神通变化和无量方便
也因此,这比较不被学者和知识分子所信任,而被当作神话或迷信
但是这样的大乘观念却被慈善家或传统华人所接受,
因为慈善家的心量比学者和知识分子更开阔,而传统华人都有慈善的大乘精神
大乘的精神是全球最重要的正向力量
这股正向的力量,反而是避免功利社会人心逐渐败坏的最大且最重要的力量

因为大乘的观念广大无量无边,有无量变化,所以世人难以理解,以为迷信
因此,大乘的基础建立在[信]上,只有信才能深入大乘,所以经上说~[信为功德母]
所有的大乘功德本愿经,都叙述着法界无量众生和不可思议现象,以及诸佛菩萨
这些唯有[信]才能逐渐深入,唯有[信]才能由无量方便逐渐契入真实
因为大乘所显露和教导的就是无量和真实,直接引导众生契入实际,不着在苦难上,而是以[信]解脱
所以,大乘行者只要能信佛,能相信念佛持咒诵经的功德,以此遵守大乘慈悲和戒行,就能往生净土
这完全建立在正向的基础上来离苦,以广大发心的氛围和共鸣方式来契入宽广的法界
以广大心量的方式超越苦难和执着,逐渐契入光明和实相而自在,自在即解脱,无量无边
这不是断灭,而是真实,这和小乘讲的贴身的苦和解脱苦的方法全然不同
大乘的教导是直接用信任佛菩萨的方式,以信来引导进入光明而离苦,以光明自在逐渐契入真实而达成真正的解脱
这用凡夫的智慧和逻辑是无法明白的,所以被小智或无智众生认为是迷信
不过,这种正向观念的精神疗法已经逐渐被医学和科学所重视,不再是迷信

所以大乘佛经有无量方便和无量神通,全都以[信]为基础,
引导众生发起大心,而契入佛菩萨光明和佛国光明,甚至法界光明
以清净和光明来解脱一切苦难和执着,不着边际,不着两边,自在解脱,这才是真正的究竟结果
这个究竟结果就是所有大乘佛经最后的结果,所以大乘佛经完全能解释小乘经论没办法解释的结果

心念的力量不可思议
大乘的修法原理就在于心念上,所以说~相由心生,业由心转
佛法就是心法,发心和发愿就是大乘佛法的根本原理和方法
只要有信心,就能逐渐明白和体会——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四、如何区分大乘小乘之根器呢?

根本上来说,或由法性原理上来说,「信心」、「发心」、「心量」才是修行大乘或小乘的判定根本

以「信心」来说,「信为功德母」,因此,如果不信大乘,那当然就不会是大乘根器
所以,能信大乘,才是大乘根器,例如:能信佛、菩萨、净土、以及大乘法门
反之,如果把对佛菩萨的信仰当迷信,那当然就不是大乘根器
所以,信或不信就能分辨,信是基础,信是功德母,能信才有后续的一切!

「信」了以后要看「发心」,如果虽信大乘,而发心不足,畏苦怕难,或接触小乘思想,那就可能退居小乘
这样就成了佛经上所说的焦芽败种,所以,对于初发心或初学大乘的行者,要小心呵护,避免退居小乘

以「发心」、或「发愿」来说,必须要俱备大乘发心,发起大乘菩提心,就是愿意「成佛」和「普渡众生」,
「普渡众生」和「成佛」都是大乘的目标,愿意这样发心,才是大乘根器
反之,如果以自我解脱和自己涅槃为主,那就是小乘根器
所以,由设定的目标,就能知道是大乘或小乘根器

以「心量」上来说,心量开阔,能「无我为人」,有「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能信大乘思想,愿意相信佛国净土
反之,如果局限在自己的苦难上,无法超越,而只求解脱自己的苦难,那就是小乘根器
所以,「信心」是最简单的筛子,而「发心」是看「目标」,「心量」则是看「心的容量」
这些就能简单的看出众生的根器,属于大乘或小乘,而且,这些可由观念行为上去推敲和启发,而让根器显露
因为,众生累世轮回,虽有累世因缘,但是可能今生蒙尘,因此需要点化。

另可参阅:「觉有情」
大乘和小乘的差别,就在于修行者所俱备的心量,菩萨道行者必须能苦众生苦、能解众生难(苦难和疑难)
也就是,我们的观念、心态、发心、愿望和行为,才是决定我们是大乘或小乘行者的真正因素
————以「法性原理」看大乘和小乘根器

此外,可参阅「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的说明:
如是一切声闻、独觉,依止此轮求涅槃道,故此二种非大乘器。所以者何?
1.由彼依止下劣行故,非大乘器。
2.由彼执取自诸蕴行,惊怖厌患,自求解脱一切忧苦,不求解脱一切有情而修行故,非大乘器。
3.由彼依止自诸界行,惊怖厌患,自求解脱一切忧苦,不求解脱一切有情而修行故,非大乘器。
4.由彼摄受自诸处行,惊怖厌患,自求解脱一切忧苦,不求解脱一切有情而修行故,非大乘器。
5.由彼系属有系属行,于诸有情不乐摄受,无有慈悲,有系属故,非大乘器。
6.由彼观他,具受众苦,舍而不救,但为自身求解脱故,非大乘器。
7.由彼自断诸烦恼首,不乐断除一切有情诸烦恼首,非大乘器。
8.由彼不能驭大乘轮趣菩提故,非大乘器。
9.由彼不能随大光轮趣菩提故,非大乘器。
10.由彼喜乐独一无侣,入涅槃城而修行故,非大乘器。


(其实讲大小乘差别的大乘佛经很多)
[诸经辑要]云何名大乘?

悕望功德利,而发菩提心者,不名发大乘~ 思益梵天所问经


五、大乘小乘的共法是什么?何时应修共法?
大乘行者也学37道品,或八正道,或四正勤因为这些都是基本工夫
这读法华经就会知道,如下
「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其王夫人、名曰净德,有二子,一名净藏,二名净眼。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萨所行之道,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慈悲喜舍,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皆悉明了通达。又得菩萨净三昧、日星宿三昧、净光三昧、净色三昧、净照明三昧、长庄严三昧、大威德藏三昧,于此三昧、亦悉通达。」

在许多大乘佛经中,也都会讲37道品,例如大集经或宝积经
但是,大都以[大乘义]或[实相义]来诠释,而不是以小乘的观念来说法
这点在[大般涅槃经]也讲得很清楚
[大般涅槃经]中讲的[四圣谛]和[十二因缘]是属于[甚深四圣谛]和[甚深十二因缘]
而不是一般小乘行者所理解的四圣谛和十二因缘

所以[无量义经]上说,同样的名相,因为众生根器智慧不同,所以产生无量义
因此佛陀告诫有大乘心的初学者,避免接触小乘经论和行者
这就是为了避免初学者的大乘心和大乘观念受到误导而堕入小乘

末学以前常说[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不过很多佛弟子没有深入经藏和实修,所以可能无法明白和体会

小乘和大乘的根本差异就是心量和观念(知见,认知)的不同
所以,就算有些佛法名相相同,在心量和观念上还是不同的
虽然如此,不过小乘和大乘还是有共同的法门和观念,例如因果——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再者,就是「实修」上的问题,这可由「戒、定、慧」的实际情况来判定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由「戒」来看,如果连最简单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都做不到,基础的「五戒」「十善」也做不到
就算俱备上面的「信心」和「发心」,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发现业障实在太深重
那就是虽有「大乘心」,但是,基础太差,仍要修学「大乘」和「小乘」的「共通法」,以补足基础「戒行」和「修行」
(附注:「大乘」和「小乘」的「共通法」就是「三十七道品」,这是基本的基础前行)
这就是下面经典所说的情况:
占察善恶业报经: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毀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关于「三十七道品」,是小乘的解脱法,但是也是大乘的基础法(因为许多学大乘的人根基很差)
例如:常见的四正勤或八正道,都是一般修行者常学习遵守和运用的
同样是「三十七道品」,在不同次第,就有不同的教导,底下提供两则经文证明:

妙法莲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其王夫人、名曰净德,有二子,一名净藏,二名净眼。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萨所行之道,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慈悲喜舍,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皆悉明了通达。又得菩萨净三昧、日星宿三昧、净光三昧、净色三昧、净照明三昧、长庄严三昧、大威德藏三昧,于此三昧、亦悉通达。」


菩萨善戒经:菩萨[第一义修集三十七品]?[舍摩他]?[毗婆舍那]?
因为大小乘有共法和不共法,所以,对于「初学大乘者」,要学习共法,强化基础
但是,对于小乘的个别思想,「大乘初学者」不应该学习和接受,避免堕入小乘,这点在很多大乘佛经都是这样教导的,例如:上面的大般若经说妙法决定业障经、法华经、维摩诘所说经:欲行大道,莫示小径...等。
至于,对于久修的大乘行者,则要明白一切法,一切法性,所以也是通达小乘的,
所以,有些小乘声闻其实是菩萨示现的,用以度化小乘根器。举例经文如下:


《首楞严三昧经》:
「我于尔时满一小劫。三百六十亿世。作辟支佛身示入涅槃。于诸大城。一一皆以辟支佛乘。度脱三十六亿众生。舍利弗。菩萨如是。以辟支佛乘。入于涅槃而不永灭。」『文殊师利』说是语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光明遍照。
千亿诸天供养『文殊师利』法王子。雨诸天华。皆作是言:「是实希有。我等今日得大善利。见佛世尊。及见文殊师利法王子。又闻说是首楞严三昧。世尊。文殊师利法王子成就如是未曾有法。住何三昧能现如是未曾有法?」
佛告诸天:「文殊师利法王子住首楞严三昧。能作如是希有难事。菩萨住此三昧。为作信行而不随他信。亦作法行。而于法相转于法轮不退不失。...」
——以「法性原理」看大乘和小乘根器

六、[初学大乘]和[久修大乘]的差别
以大乘行者来说,
如果是初学者,那就应该避免接触小乘经论和行者
这在很多大乘佛经中都是这样教导的(请查旧帖,这讲过很多次了)
这是为了避免初发心的大乘行者因为接触小乘经论和行者而退失大乘心或毁谤大乘

如果是久修的菩萨行者,因为已经累世坚固大乘心,不会退失大乘心,而且能明辨大小乘的差异
又为了能普渡一切有缘众生,所以必须学习和明白无量法门,以适应不同众生
因此也应该明白小乘的观念和教法——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主题

7112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8183

[精进勋章]

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 13:25: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2 13:28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2

学习行菩萨道,如何慰问病患?自己患病又如何调伏?~维摩诘所说经 中的这段佛经

文殊师利言:「居士!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
   
维摩诘言:「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所以者何?

四大合故,假名为身,四大无主,身亦无我;又此病起,皆由着我,是故于我不应生着。

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众生想,当起法想,应作是念:但  (只是,不过是)以(因为)众法合成此身,起唯法起,灭唯法灭;又此法者各不相知,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灭。

彼有疾菩萨,为灭法想,当作是念:此法想者,亦是颠倒,颠倒者是即大患,我应离之。

云何为离?离我、我所;

云何离我、我所?谓离二法;

云何离二法?谓不念内外诸法,行于平等;

云何平等?为我等、涅槃等。

所以者何?我及涅槃,此二皆空;

以何为空?但以名字故空。

如此二法,无决定性,得是平等,无有余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

是有疾菩萨,以无所受而受诸受,

未具佛法,亦不灭受而取证也。
   
设身有苦,念恶趣众生,起大悲心。我既调伏,亦当调伏一切众生。但除其病,而不除法,为断病本而教导之;

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从有攀缘则为病本;

何所攀缘?谓之三界;

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若无所得,则无攀缘;
   
何谓无所得?谓离二见;何谓二见?谓内见、外见,是无所得。

文殊师利!是为有疾菩萨调伏其心。为断老、病、死苦,是菩萨菩提;


若不如是,己所修治,为无慧利。

譬如胜怨,乃可为勇,如是兼除老、病、死者,菩萨之谓也。

彼有疾菩萨,应复作是念:如我此病,非真、非有,众生病,亦非真、非有。

作是观时,于诸众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所以者何?

菩萨断除客尘烦恼而起大悲,爱见悲者,则于生死有疲厌心。

若能离此,无有疲厌,在在所生,不为爱见之所覆也。

所生无缚,能为众生说法解缚。

如佛所说: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若自无缚,能解彼缚,斯有是处。是故菩萨不应起缚。

何谓缚?何谓解?
贪着禅味是菩萨缚,以方便生是菩萨解。
又(1)无方便慧缚,(2)有方便慧解;(3)无慧方便缚、(4)有慧方便解。
何谓(1)无方便慧缚?谓菩萨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而自调伏,是名无方便慧缚。
何谓(2)有方便慧解?谓不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无愿)中,以自调伏而不疲厌,是名有方便慧解。

何谓(3)无慧方便缚?谓菩萨住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是名无慧方便缚。
何谓(4)有慧方便解?谓离诸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有慧方便解。

文殊师利!彼有疾菩萨,应如是观诸法。
  
又复观身无常、苦、空、非我,是名为慧;

虽身有疾,常在生死,饶益一切而不厌倦,是名方便。
   

又复观身,身不离病,病不离身,是病是身,非新非故,是名为慧;
   
设身有疾,而不永灭,是名方便。

文殊师利!有疾菩萨,应如是调伏其心:不住其中,亦复不住不调伏心。所以者何?

若住不调伏心,是愚人法;

若住调伏心,是声闻法。

是故菩萨不当住于调伏、不调伏心,离此二法,是菩萨行


=======================================================================

在这段佛经内容中,文殊师利菩萨询问维摩诘,有疾病的菩萨应当如何调伏自心?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梳理归纳为以下重点:
一、身体为四大假和,并非真实的【我】,不应执着假我,也不应执着法相(因缘法、生灭法...)
二、应[离二法],也就是[不二法],即远离两边对立执着,于[内六根][外六尘]一切法相诸行都平等
三、应心无所受而承受诸受, [受][不受]不二, 为普渡众生而入六道, 虽受诸受,而心无所受
四、应忆想恶道众生的苦难, 而起大悲救度之心. 这样调整降伏自己的妄心和身受, 也应该如此引导调教一切众生,如此只断除这病受, 而不起法执, 这是因为[受][不受]不二
五、病的根源就是来自于攀缘心,攀缘欲界,色界,无色界,如果能[无所得], 就能无攀缘;远离内见外见,就是无所得
六、菩萨真正的大悲心, 必须要断除六根的六尘烦恼. 如果参杂了爱染心,就会执着于生死而有疲惫和讨厌或喜乐的七情六欲凡心
七、如果自己被生死轮回所束缚, 而能解开别人的生死轮回束缚, 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的.如果自己能解生死轮回之苦, 又能解他人生死轮回之苦, 这样的事情才是可靠真实的.所以菩萨行者不应该被尘染给束缚
八、庄严佛土成就众生是方便, 空、无相、无作法(无愿)中自调伏是智慧
九、离烦恼是智慧, 植众德本回向菩提是方便
十、观身无常, 观身是苦, 观身是空, 观身非我,这样叫做智慧
十一、虽然身体有疾病, 能体会不执着于生死的真常, 随时入六道普渡众生,利益有情而不感到厌倦疲惫,这样就叫做方便
十二、观[病][身]不二, 不执着于病, 也不执着于身, 这叫做智慧
十三、假设身体有疾病, 而不追求永远灭除自身苦的小乘涅槃, 能入六道救度众生而不觉苦,这就叫做方便
十四、不懂安住调伏凡心, 这就是世俗凡夫的世间法 ;畏苦而离苦,舍离众生, 这样的安住调伏内心的方法, 就是声闻法;菩萨不舍众生,也不着世间苦,调伏凡夫心,又不着法相,所以[调伏][不调伏]不二, 远离两边执着,这才是真正的菩萨行

近日,正值换季,身边也有很多生病的众生,末学也有了病苦,正在消业
深深感恩佛菩萨慈悲,令末学看到了此贴,便发心学习思维
借此机缘,帮助末学思维正知见,保持正观正念,以破除凡夫对人生的种种执着和妄念

末学深深忏悔自身深重业障,目前对于上述内容,还只能停留于文字上的理解
即便有善知识的相关解说帮助,自己对于其中的义理还无法真正的领悟,比如:
怎样才能“观[病][身]不二, 不执着于病, 也不执着于身”?
怎样才能“于[内六根][外六尘]一切法相诸行都平等”?
怎样才能“心无所受而承受诸受”?
怎样才能“远离内见外见”?
怎样才能“不着世间苦,调伏凡夫心,又不着法相”“远离两边执着”?等等

虽然还无法真正的领悟明白上述义理,但末学并不灰心
末学相信有机缘能够看到,学习,思维,就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增上机会
只要不断的努力,终有一天,末学会真正的领悟,从而获得真正的解脱自在

由此,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的相关内容
应如何来面对疾苦呢?
治病其实很容易的
因为病的根源就是第八识的无明种子,
病的根源就是我们平常的妄念

所以只要收摄六根,只要调整心境
然后一心念佛或持咒
第八识的清净种子,或者佛性原本光明圆满的功德就会显露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佛性显露,报身自然转变
所以身体就会清净,病就会自然消除
这样病痛很快就会痊愈

当然,一开始这对一般凡夫并不容易,因为已经累积了累劫的业障
所以[清净心][慈悲心][光明心]这是需要练习的
只要多练习逐渐熟练后,就能逐渐消除无明种子
智慧和身心状况都会大大的提升

同样的道理,这不仅是治病有用, 这用在人生各方面都有用,
而且最终要脱离六道轮回仍是靠这个道理
就在于转化心念,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
您的念头决定您的去处
念佛往生也是这个道理——[法门实修]如何治愈自己的病痛?改善自己的生活?
1.初学佛者如果精进念佛或读诵佛经,佛菩萨都会帮忙众生解除苦难
这是佛菩萨对众生慈悲,让初学的众生有信心,所以初学者对此都有一些感应
这是最初修行次第的型态,就是有求必应

2.但是后来,佛菩萨为了让众生明白物质和肉体生灭不实,朝向真正实修的心理层面迈进
而且加上众生的业障果报太多,所以还是会适时不断浮现苦难和病痛(这也是为了教化众生)
这时候,佛弟子应该修持的就是真正去认识物质和肉体生灭虚幻的事实,这时候该学习破除有执和
破除我执,对于生命的执着应该要有些认识,应该逐渐学习金刚经讲的破除四相
如果这阶段,佛弟子能对苦对肉体执着能逐渐放下,这样业障就会逐渐消除,就能获得清净,修行就会迈向下一阶段
——浅谈[业障],和[学佛不同次第阶段,该如何面对业障,消除苦难和病痛]?
1.如果您是个佛弟子,那应该知道因果业报
既然是业报,承受就能消业,一报还一业
若要谈原因,贪嗔痴三毒就是原因
消除贪嗔痴的心念和恶习,守五戒,消除十恶业
这样就能断除苦报恶报的源头
如果还能多方行善,这样就能转化业力
因为报应的来源有二,
一个是自己心念的执著
另一个是来自共业干扰,就是自己无知而对众生做了恶事,而形成外在众生的报复
所以只要多行善布施广结善缘,
这样就能逐渐转化共业

2.许多病痛都是因为众生无智所造成,
而这无智就是业障,也是因果业报,
这分为两个方向
一个是没有脱离轮回的出世间智,
另一个是没有利益人生的世间智慧
没有世间智慧,和错误的生活习惯,就是造成许多病痛的原因,这可以先去医院检查,请教医师,然后修正自己的生活习惯,再者,学习佛法,深入经藏,逐渐就能圆满[世间智]和[出世间智]
所以,如果没有智慧,没有正确的思想行为
那就会因为不断的错误思想行为而造就苦报和恶报
因此想脱离苦报恶报,先要纠正自己的思想行为


3.如果您是念佛求往生的佛弟子
那就应该要明白重业轻报的道理
无始劫来,众生的恶业数不清,苦报当然不断
念佛求往生的佛弟子应该要安忍种种苦报苦受
这样才能重业轻报,逐渐净业
让自己临命终能顺利往生

4.如果累世曾经有重大毁谤,那也会如此
许多困苦和罪报,可能一生一世都如此,甚至多世
这在许多佛经上都有讲过
这要多忏悔,然后达到真心忏悔
然后精进学佛实修,才能改善

5.如果佛弟子没有好好检查自己的缺失,
修一漏万(虽修一法,可是常犯十恶业)
或又没有好好精进学佛,时常懈怠,那也会如此
所以佛弟子应该随时检查自己的[身][口][意]业是否清净,要真正纠正改过,才能转变果报——[解析]苦报的原因&如何断除苦报?
[[消除业障的方法就是]]

1.对自己(对内):
随时反观自照,正视自己的心念和习气,
随时以[四正勤]转化自己的心念,断除自己的[贪瞋痴]习气

2.对于外在与众生互动形成的共业果报(对外):
例如,累世对众生所做的杀业偷盗邪淫妄语恶口咒骂两舌离间挑拨...
以惭愧心和真诚心,忏悔过错,甘愿承受累世共业形成的一切果报,决心不再犯,
并且积极发起正向的大心大愿,普渡众生,转化外在共业干扰和障碍

[[想要业障快速消除]]
这要靠发心,靠真心,要靠发起修正自我,真心成佛和普渡众生的决心
佛菩萨会看众生的根器因缘,就是看众生的发心发愿和承受力来教导众生
如果佛弟子真的发起无上菩提心,愿意精进修行快速消业
佛菩萨就会依照众生的发愿和根器来教导和考验众生


所以只要佛弟子真心发露忏悔改过,精进实修
过程中(生活中或梦中)就会快速的接受各种考验和磨练
逐渐消除自己的习气和众生对自己的仇怨
逐渐改变自己的心念和行为,也逐渐转化众生对自己的观感
这样就能快速消除自己念头上的习气障碍和外在共业的干扰和障碍


总之,真心忏悔改过,发起大心,决心成佛和普渡众生,并且精进实修,体会心法,这样就能在实修的过程中快速消业或转业

[[这种案例,在佛经上都有教导,方法很多]]
例如,般舟三昧(念佛),或楞严经上的楞严坛(持咒),或准提法(持咒),或拜88佛忏(拜佛),或金光明忏(忏悔)

[[以实际经验来说]],
快速消业就是压缩时间来消业,
时间虽短(可能1-3天或7天或1个月,这是指吃苦的时间而不是定期精进的时间),减少漫长的等待,
不过,不论生活上或梦中的考验和磨练,相对的会比一般更痛苦和辛苦(不过这已经是重业轻报了)

也就是在短时间内面对[自己的贪瞋痴恶习]和[一切外在干扰障碍]
这种过程中会有业障快速现前的磨练考验和重业轻报现象
(许多佛经上都有提到重业轻受,或重报轻受)
虽然透过上述这些说明,或许有了心理准备,
但是业障现前的时候,面对的往往就是自己最沉重最难改最难面对的恶习
所以,虽然或许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可能没多少作用
,还是要靠自己在过程中刻苦忍受
这就是在过程中做到[持戒][忍辱][精进]而逐渐形成[禅定],最后明白透彻而成[智慧]


[快速消业]还有一个好方式
就是[闻慧],就是透过听闻佛法,
例如,多阅读思维佛经,或多看论坛上有益的帖子
让自己的观念能够进化,破除迷惑,这就是智慧上的成长
观念弄通了,自然就不再执着,
就能影响思想和行为,不再造做恶业,不再争执,不再因为执着而忿忿不平
这样自然就逐渐消除业障——[问答]如何快速消业?
佛陀在佛经中都有教导佛弟子对「疾病」的态度与面对的修行方法
但是,当佛弟子遇到病痛的时候,多数的佛弟子可能都是急于找世俗医生和吃药,而不是真正用佛法去面对和实修,
这不仅浪费了实修的机会,也考验出佛弟子是否「真信佛」和「真学佛」以及「真实修」
如果不能落实佛法的教导和实修,那怎能说自己是在学佛呢?又如何说自己是佛教徒呢?那可不是妄语吗?可不就是破五戒了吗?
关于这点,佛陀早在许多佛经(例如:「大般涅槃经」,「楞严经」)中都有斥责,并称这些人不是「真佛子」,
所以,「皈依仪式」和「真佛子」可是两回事,这要认识清楚!
(佛经中也有说明哪些非真正皈依或破皈依,关于「真皈依」和「真佛子」或「非佛子」,请参考「大般涅槃经」)

透过上述的说明,大家只要反观自照,扪心自问,就能发现自己是不是「真学佛」,还是为了世俗福报而「迷信学佛」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自己的真实修行状态,再用上述关于疾病的举例,来说明下面各种不同次第的情况:
例如:「佛弟子」面对「疾病」,是急于求助「世俗医生」和「药物」,只有「吃药」才安心
还是除了「吃药」之外,为了痊癒而念佛持咒的「表相修法」,「口念心不念」,念念还是病苦和担心害怕
或是,虽然「用心念佛」「求佛」,但是观念上仍害怕疾病,对疾病不能用佛经教导的「正观」来看待,不知道「相由心生」的道理
又或,虽然听过或知道种种经文中的「文字」道理,但是「心念」上没有实修,不懂或没有落实「心法」上的「正观」实修
(关于「正观」,可参考「维摩诘经」或「持世经」)
又或者,能「正观」看待疾病,不在乎生死,以佛经中教导的「心要」来念佛和持咒,以便逐渐契入真正的佛道
(关于持「大悲咒」的「心要」,可参考「大悲心陀罗尼经」,有人可能念了一辈子的大悲咒也不知道大悲咒的心法心要,仍是表相修法)
——学佛者的迷信与智信
学习佛法,对于事情要学会正确发心
任何遭遇都可以透过光明的想法而改变原有的业报
这就叫做[转念],要把[凡夫习惯的负面思考]转成[正向光明的思维]
这样业报就会转变,人生就会改善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
全看念头好坏驱使行为造作而成就不同的业报
所以我们对于任何事情应该存好心存好念
用善心善念就可以转变以前愚痴的业报——[转念]~学习用[光明心]和[善念]转变[恶业果报]
真正的实修者,如何修行面对不合理的对待,或人生的各种境界呢?
就是真正要把佛经上的法义实际运用出来,运用在生活上,运用在每分每秒
真正的实修者面对人生的各种情境,都会用佛法不断的提醒自己
用佛经上讲的种种正观去转化自己凡夫的知见和妄念
这都是要一点一滴实修出来的
一般人一开始当然会觉得困难,觉得不容易
不过,世界上或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哪一件事情不是慢慢上手的呢?
所以,还是要一步一脚印,脚踏实地的做——[略说]念头的执着和造业,以及修行转念
实修者应该是为了解脱轮回和普渡众生而实修
所以福报善境并不是一个可靠的环境,还可能是个堕落的温床
如何在苦难和善境界之间实修不退,这才是实修者应该实修的真正工夫
这就是不二,不苦于苦,不乐于乐,不因苦而苦,不因乐而乐


知道了这点,就会知道娑婆世界其实是实修者最好的地方
所以许多经上都说在娑婆世界比其他世界修行还快速
因为在这里直接面对苦难,直接正视自己心念的贪瞋痴
这要有莫大的勇气和吃苦的能力,但是实修增上也更快速


同样的,末学讲过的精进实修和心法实修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只要您能有坚定的毅力和勇气,实修增上也会很快速

所以您是要哀怨的感叹人生和环境
还是以正面的心念,感恩[娑婆世界]和[一切众生]给您的考验
提升清净心光明心,体验不二法,光明不思议,当下即净土

该如何?这就由您智慧的自我抉择了——[解析]感恩娑婆世界,实修不二法,当下即净土

相关学习
如何驱除[负面习气][黑暗思想]? ~ 光明心的导引

[诸经辑要]如何治愈重病?

[诸经辑要] ~ 消除一切重罪业障的方法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主题

7112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8183

[精进勋章]

2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 11:39: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3 11:41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3

学习 诸佛世尊有十种难信受广大法 ~ 华严经 佛不思议法品  中的这段佛经

「佛子!诸佛世尊有十种难信受广大法。何等为十?所谓:

一切诸佛悉能摧灭一切诸魔

一切诸佛悉能降伏一切外道

一切诸佛悉能调伏一切众生咸令欢悦

一切诸佛悉能往诣一切世界化导群品

一切诸佛悉能智证甚深法界

一切诸佛悉皆能以无二之身现种种身充满世界

一切诸佛悉皆能以清净音声起四辩才说法无断,凡有信受功不唐捐

一切诸佛皆悉能于一毛孔中出现诸佛,与一切世界微尘数等,无有断绝

一切诸佛皆悉能于一微尘中示现众刹,与一切世界微尘数等,具足种种上妙庄严,恒其中转妙法轮教化众生,而微尘不大、世界不小,常以证智安住法界

一切诸佛皆悉了达清净法界,以智光明破世痴暗,令佛法悉得开晓,随逐如来住十力中

是为十。」

=======================================================================
上述佛经讲了诸佛世尊有10种难信受广大法,分别为:
1.悉能摧灭一切诸魔;
2.悉能降伏一切外道;
3.悉能调伏一切众生咸令欢悦;
4.悉能往诣一切世界化导群品;
5.悉能智证甚深法界;
6.悉皆能以无二之身现种种身充满世界;
7.悉皆能以清净音声起四辩才说法无断,凡有信受功不唐捐;
8.悉能于一毛孔中出现诸佛,与一切世界微尘数等,无有断绝;
9.皆悉能于一微尘中示现众刹,与一切世界微尘数等,具足种种上妙庄严,恒于其中转妙法轮教化众生,而微尘不大、世界不小,常以证智安住法界;
10.皆悉了达清净法界,以智光明破世痴暗,令于佛法悉得开晓,随逐如来住十力中。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之所以称之为“难信受”,一方面是因佛力不可思议,一方面是因众生无法理解
而众生之所以无法理解,是因自身业障深重,愚痴无明,不具足佛智
由此,应当思维
一方面,当自己面对深法,无法信受时,该如何去做?
另一方面,应如何去引导众生,为其说法,令其信受?
深深感恩佛菩萨!感恩善知识!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针对上述问题,都给出了答案,认真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相关内容

一、听闻深法,却无法信受的时候,该怎么办? ~ 瑜伽师地论
(原文节录如下,并略作解说,仅供参考)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如果菩萨行者学习菩萨道,必须安住在菩萨清净戒律和仪轨当中)
若闻甚深最甚深处心不信解。菩萨尔时应强信受。应无谄曲应如是学。
(就像如果听到甚深最甚深的佛法可是却无法信受,
这时候菩萨行者应该勉强自己相信和接受,应该要直心信受如法学习)
我为非善盲无慧目。于如来眼随所宣说于诸如来[密意语言]而生诽谤。
(菩萨行者知道自己善根不够,所以没有智慧能够明白深法,才会想要毁谤甚深佛法[密意语言])
[菩萨如是][自处无知][仰推如来][于诸佛法][无不现知][等随观见]。
(菩萨行者应该这样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无法信受是因为智慧不足,而能仰慕推崇佛陀对于佛法无不了知)
(菩萨行者应该这样明白自己的愚痴无智,然后推崇诸佛对于佛法无不当下了知、平等随缘看待的智慧)
如是正行无所违犯。虽无信解然不诽谤。
(菩萨行者应该要像这样正直修行不犯戒律不违背法义,虽然对于深法无法真正信受了解,但是绝不毁谤)

应当树立如下正知见
佛法不是几千年前仅于地球的产物,更不只是一种宗教信仰,更不是迷信
(其实,执着物质表相才是迷信,只是众生不明白,再说,正当迷恋的当下,当然没人认为自己是迷信)
正确的说,佛法是一种超越地球科学的超科学,描述真正的真实,而且有实际的修行验证方法,是有实证方法的理论
透过对理论的理解和方法的修持,佛法可带领众生破除对现生现状的物质和表相迷信,
超越生死轮回和表相世界而逐渐进入真实(超越一切而来去自如的状态,可称为「如来」)

佛不是单一的,佛有十方佛,而且都可幻化无量,有无量变化
十方宇宙世界中都有许多佛,释迦牟尼佛只是化身出生在地球上而成的佛
所以,以地球人类的角度来看,除了释迦牟尼佛之外,其他佛也可算是外星人

更正确的说,佛是存在于整个虚空宇宙中,没有所谓外星或本星的差别,或所谓娑婆世界和他方世界(例如极乐世界)的差别
虽然宇宙十方世界都有佛,但是,佛不因世界而局限,虽以世界而成佛,但这只是佛普渡众生的一项方便

再者,也不可用地球人称「人」的称谓来称佛,因为真正的佛不是人,以人身为佛,只是佛渡化众生无量变化中的一种变化
因为,真正的佛可视为是一种精神的能量体,以佛法来说不生不灭
(符合地球科学的「能量守恒」或「能量不灭」原理)
但也能随时变化成地球人类,或变化成各种众生所习惯的相化或物质化形象或生命
(这由爱因斯坦的「质能互变」理论就能明白佛或菩萨的法报化三身变化,例如:观世音菩萨32应化身)
所以,佛可存在于地球人类不可见的「反物质」或「暗物质」空间,当然也可存在于人类可见的物质空间中

有了「反物质」和「暗物质」的观念,相信可以帮助许多人消除对佛经或佛法中无法明白的种种疑惑
其实,佛经中讲的更多,如果多多深入研究,就能豁然开朗且融会贯通

其实,心念会是突破眼睛(五官)执障的重点
透过心念的超越,在精神上就能超越物质的局限,而逐渐进入质能互变的领域(最简单的证明就是身心都变好了,细致了好看了)
所以说「佛法是心法」,一切佛法以心为重,相由心生,业由心转,用心才能看到真实世界,正确的心念才能超越物质世界和六道轮回
至于这些,要成为真正的佛法实修者,不断在修行上增上,才能逐渐体会和真正明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所以说,真修真知道,不修不知道
——「眼见为凭」的迷信
谈到信,那要看信的原因在哪?!
你会相信一个宗教或人或观念或学说,原因在哪?是表相吸引了你,还是道理原理吸引了你?
如果只是因为某人容貌好看,或亲切?如果是这样,是因为喜欢表相,那就是堕入情绪中,还算是迷信和愚信的阶段
虽然,佛菩萨也都相好圆满、亲切慈悲、普渡众生而让众生容易接受和相信
但是,这都还没到明白原理的「智信」或印证真实的「真实信」阶段,还是属于初学者的迷信和愚信阶段
——迷信、愚信、智信、真实信
一般众生或甚至佛弟子的怀疑或毁谤,虽有其各自因果,
但是其实这也是很一般和常见的,因为凡夫性就是如此,
所以经上说众生常因此流转无法解脱,除非自己能忏悔,并且遇到智者解说和教导

在这娑婆世界,众生愚痴无智,所以人生中常会遇到种种负面想法和事情的障碍或干扰
真正的佛子如果真要学佛,那就应该站在佛的智慧的角度来看事情,就不会堕入种种世间纷争和人生迷惘中
——信佛念佛能有福慧和功德的原理
佛经上教导了很多方法,
诸如:五戒,十善,四谛,十二缘起观,八正道,37道品,四无量心,六波罗蜜,四摄法,菩萨万行
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放生,施食....


如果没有实做实修,而还在哀怨或抱怨的,
这些佛法对您就是理论,您对佛法和因果就是还没有真正相信和深信


如果实做实修,佛法就是能解脱的法界真理,这些就能帮助众生自己解脱轮回
只有真正实修体会,才会真正深信不疑,不哀不怨
——[略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您确定您真正[信佛][信因果]吗?)
真修,真正老实做,才能对佛生起真正如实的信心
真信和真修行就是建立在如实两字上
所以说,不老实不是真信,不是真修行
——为什么说[真修才能真信]

二、《宝云经》:菩萨复有十法。名善说法。能令众生信受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善说法。能令众生信受。何等为十。
(菩萨有十种法门,名叫「善说法」,因为善于说法,所以能让众生相信和接受)

1.堪任法器者而为说法。
(「堪任法器」可以有几种涵义:
A.按照「次第说法」来说,就是只对符合次第的众生说合适次第的佛法,就是要「按照次第说法」,不符合次第就不说
B.「堪任法器」是指「法水能入」,除了上面所说的次第因素,还有就是「因缘」和「能信」,「信」为功德母
所以,能信又符合次第才说
C.「法器」也被称为承继大任者,所以,真正发起无上菩提心才能对这种人说「甚深法」)

2.称其根性而为说法。
(「称其根性」,称是衡量、符合,就是看众生的「根器」和「心性」,如果是小乘根器,就说小乘法,如果是大乘根器,就说大乘法
「心性」就是看其「发心」和「性、欲」,「性、欲」就是指根性、习性和欲望,就是根据众生的习气和欲望来适应和矫正
如上所说,符合小乘的心量和根性,就用小乘法,符合大乘的心量和根性,就用大乘法)

3.不为讥呵者说法。
(「讥呵者」就是讥讽嘲笑者,因为这种人根本不信,心量狭小且心怀敌对,而且还在负面心态的毁谤嘲笑兴头上
就算为他说法,也必定不被接受、或反激起他更大的恶心,而使说法者和佛法遭受他更大的污辱和毀谤,甚至引起争斗
佛法以和为贵,佛法是无诤法,不强求,也不引起争斗,佛说:「诤心必堕恶趣」,所以不为这种人说法)

4.不为外道异见者说法。
(因为「外道邪见行者」和「执著世论知见者」已经先入为主的接受「外道思想」或「世俗观念」,以邪见或世俗为欲乐
同样,按照上述所说,这些人不符合次第和根器与因缘,他们的心念和行为都已经被外道和世论严重污染
所以,如果没有合适的因缘,就算对这些人说正法,也不能扭转他的观念,而且可能还因此让他怀疑或毀谤佛法而徒增恶业)

5.不为憍慢无诚心者说法。
(娇贵傲慢者因为自大、自以为尊贵,所以对于佛法和说法者没有尊敬、恭敬的态度,自满则法水不入,所以这「不如法」
而且这种人如果自尊心受损,也大都无法承受,可能激起其怀疑、毀谤或伤害、损坏佛教和说法者的心念和行为
再者,无诚心者就是没有真心想要学佛,许多人卖弄法语或恶心踢馆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地位或能力,无心学习、实修佛法
从原理来说,不论是否有真心,都会呈现相应的相貌、现象、态度、作法、行为,就是都有其内在心念原理和外表相貌行为的相关性
因此,如果真有诚心、真心、求法学法的心,就会有相应的外在表现,反之,行为傲慢者也正反应其傲慢心和没有求法的真心
所以,真正的智者由这些外在表相,就能知道众生的心、性、欲,就能知道众生的心念、习性、欲求,而能断定谁该说、谁不该说)

6.不为无信心者说法。
(这就是之前所说的没有真正信心,「信为功德母」,有信心,法水才能入,而且往往能超越次第,这才有说法的道理,
就像,「法华经」中,留下的诸弟子因为能信佛陀,所以才能听受法华大法,那些不能信的,就退席了
因此,如果对方不信或信根不足、不能领受深法,那又何必多费唇舌而反遭受讥讽或毀谤呢?所以,不对「无信心者」说法)

7.不为谄诳伪者说法。
(就是不对「谄媚、诳语、虚伪」的人说法,这些人居心不正、托大妄语、行为狡诈、别有用心,不能真心和信心领受佛法或深法
但是,这不是说佛菩萨就不救度他解脱轮回或没有办法,而是要另寻机会或运用方便,以别种方式让他反省和自觉并修正)

8.不为求活命者说法。
(这种人因为堕入世俗生死中,只是为了活命,不是为了学佛和学法,所以,无法明白所说佛法的真义
这就是次第问题,对于这种次第的人,佛法中可用「布施」来摄受他,先用「布施」和他「结善缘」
先照顾他的「胃」、救他的「命」,你才能笼络他的「心」,心亲近信受了,才能逐渐为他说合适次第的方便法
所以,对于这些种种不为说法的人,不是佛菩萨没办法,而是「不应该先说法」,而应该先用其他方式或方便法来改变或引导
因为这些都叫「不应机、不对机」,不应「说法」的机,所以就不该说法,而是该用其他方便
就像,他想要毛笔,你给他锄头,这就叫不应机、不对机,所以,智者要让众生开悟,那也要看情况,要视众生「心、性、欲」而定)

9.不为求利养悭贪嫉妒者说法。

(有人把佛法或佛教当作吃饭的工具,骗取信徒供养,又或者贪心吝啬又只贪求功德,又或者对于有才能的人或弘法者心怀忌妒
像这些都没有真心修行的人,心术不正,都不该为这些人说法,以免佛法成了这些人的工具
简单说,就是对佛教佛法没有真心、信心,也不是真心想实修,尤其又心术不正的人,就不该说)

10.不为颠狂愚痴聋哑者说法。
(这是指有特殊重度疾病和深重业障的人,这样的人正受严重的因果报应,神智不清楚或有听觉和沟通的障碍,所以不合适为之说法
这大都等其重报罪尽,或能够忏悔、或有善心、善根显露的時候,才为说法)

善男子。菩萨以何因故不作法悭。己所得法悉与众生令他信解。不为师匠秘而不说。
菩萨终不于众生起不慈愍心。亦不外于众生。但不任法器者则入舍心。


(「法悭」就是吝于说法,就是只希望自己知道、或怕教导后别人胜己,而藏法或吝于说法,这叫「法悭」
真正的菩萨不会「法悭」,而是希望把所知道的所有佛法和法门教导给众生,令众生能真信和了解
菩萨不会为了变成「师匠」、怕失去地位和权威而私藏法门,菩萨不会对众生不慈悲怜悯,也不会舍弃众生
但是,对于不符合次第、不堪担任法器的众生,菩萨则入舍心而不会为他说法
菩萨虽不法悭,但是,说与不说都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下面则是问「可为说的」有哪些众生)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而此众生若不为说者当为谁说。
(如果上面这样的众生不该为他说佛法,该为怎样的众生说呢?怎样的众生才应该为他说佛法呢?)
佛言。
1.有信心者我当为说。

(信为功德母,有信心则可为说,不过,这也是要看众生根器,根器利钝或修行次第深浅,都会影响对于不同次第佛法的信心)

2.善根成熟堪任法器者当为说之。
(「善根成熟」是指恶性逐渐消除而显露善性,能断恶修善,所以,则可依照其次第而为说适当的佛法
不过,修行有次第,「善根成熟」也是有分次第,「堪任法器」也是要看何种次第法器
如果是可堪任佛教弘法法器的人,则可适当调教逐渐增上,而后可为说深法)

3.于过去佛种诸善根。
(如果这人显露出种种善根,这样的人就是在过去世已经累积佛种、曾信佛行善,则可为说合适次第的佛法)

4.心不谄曲无虚伪者。亦非幻惑诈现威仪者。
(心术不正、虚伪,对佛法别有居心和用心的人,就不该为这样的人说法,相反若有真心,则可为说)
(利用佛法、用神幻来迷惑众生,骗取权威和信任的,这样的人也不该说,相反则可为说)

5.不求名闻为利养者。
(有人把佛法当作获得名声和利益供养的工具,这样的人就不该为他说法,相反则可为说)

6.常为善知识之所守护者。
(常跟随善知识学习佛法而受到善知识护念的人,这样的人受过薰陶和教导,因缘和根器都会合适,会相信也会谦卑反省
不过,这些弟子中当然也有根器的差别,说法当然还是要依据其根器次第差别来说法)

7.有智闻之能随信解者。
(有智慧能听懂的,听后能相信和了解的,则可为说合适次第的佛法
这也是要按照众生的次第,依照众生的智慧情况,说合适众生次第的佛法,这样才容易信解)

8.诸根利者。
(智慧根器聪利者,这大都有宿世久修因缘,所以今生较有修行和佛法上的智慧
对于利根者,可随其今生的修行次第而逐渐增上教导,因为根器聪利,所以,修行增上的速度较快)

9.闻法能行勤精进者。
(听了佛法之后能勤劳修行、精进不懈怠的人,能实修也代表听闻佛法有信心,也代表善根因缘俱足
另外,如果法门过深,听闻后无法相信而精进修行,那就不该说,所以,说法要符合众生次第)

10.能随顺佛教者。

(能随顺佛教的人,代表本身心量宽广、理性不激进或偏激、也不执著,所以能以宽广的心采纳而学习
另外,同样道理,符合次第,才能让众生随顺教导,不符合次第,众生就不容易相信和随顺)

若有如是善男子等。诸佛菩萨而为说法。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善能说法」。令众生信受。

应当树立如下正知见
佛陀讲经都会看对象
对人天乘根器就讲人天法
对小乘根器就讲小乘法
对菩萨根器就讲菩萨法
所以明白的人从佛经中参与法会的弟子或所讲的义理
就能分辨每一部佛经到底是对何种根器说法
——[略说]佛陀依照众生根器不同的因缘次第说法
真正的菩萨行者,则会观察众生的发心、心量和次第,而随缘教化
但是,不会强迫谁修行,也不会刻意去挽回谁
修行是要靠自己发心和实修的,如果自己没觉悟,那就是自己的因果,各自承担自己的因果报应
所以,想为自己和众生的未来负责而发心修行,那自己就要有一定的发心、心量、实修与努力
——以「法性原理」来看「认『真』」
想要为众生演说,这必定要先发起利益众生的心,有这真心,才会往这目标迈进
发心后还要不忘初心,随时谨记在心,亲近善知识或由佛经中听闻和学习佛法
透过抄写或读诵来熟悉经文,然后记忆和思维其中义理,并且在生活中好好实修
对不同深浅次第和各种法门实际修行演练,思维体会融会贯通,
然后可依照因缘和次第,尝试对各种众生进行不同的佛法演说

由上述过程中体会佛经中所说的「次第说法」和「众生心」以及「众生性」等道理....
然后,在由「读诵」「思维」「解义」「实修」「演说」中修正学习而逐渐真正的融会贯通

当然,这不是很久之后才能开始演说,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圆满达成,更不是没有实修的胡说
而是视个人的发心愿心,过去世资质和今生实修进展,以及累世因缘不同而定

(佛经上说)佛菩萨也会从中引导,并给予机会和教导,不论是顺或逆的过程,都是一种学习和考验
过程的顺逆和自己的心量以及累世和众生的因缘有关,此外,也可能是一种破相破执的考验
——为众生演说佛法普渡众生的实修探讨
什么写不出好文章来利益众生?或无法为众生演说佛法?

这有下面几个原因
1.没有发心
因为没有悲心为众生解决疑难,所以就不会在这方面有所努力,当然就没有成就

2.没有思想智慧(心灵空洞)
这是指观念和知见,尤其是正确的观念和知见(这才叫做智慧)
如果有正确的观念和知见,对于世俗问题当然就能提出正确的见解
所以,无法为众生演说佛法或无法写出好文章,这是因为智慧不足思想空洞
对佛弟子来说,这就是读的佛经太少,如果多吸收佛经上的正知见,就不会有此情况

3.没有经验体会
一方面,如果自己缺乏实修和经验,当然无法验证佛法上的智慧
自己缺乏实修体会,讲起话当然就缺乏自信,讲的话当然也没有组织和力量

佛弟子除了努力实修定课,在生活和人群中落实佛法的智慧,
除了平日记录自己的实修心得和体会,也应该发心多写一些利益众生的文章,或多为众生说法

其实,像这样的文章很难吗? 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写文章利益众生呢?
如果不发心不做,永远都不会
发心了,去思维人生和修行上的种种问题,以佛法的教导去解决,然后演说,这才是整个完整的实修过程
如果不发心不做,就不可能明白一切问题的原理和相貌,又如何能成佛呢?
所以,为了众生的问题而思维种种普渡众生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度了自己成就自己——什么写不出好文章来利益众生?或无法为众生演说佛法?
如果我们是想当真正的大菩萨行者,如果你有教化他的心,而且你有实力和辩才,智慧和威德能够摄受他
那就可以反询问他,不要处于被动,运用反问,以问题让他发现自己的问题
(这就像禅宗一样,没有敌人,也没有困难,任何人都可教化,运用「36对法」突显众生自己的问题)
这样就能:
1.测试出对方的次第或来历,是来考验自己的,还是对方只是一般的愚痴傲慢众生
2.运用问题让众生发现自己的问题,让众生反思,这样就能破除对方的执著、偏见和无智
3.以此转变对方对于自己和佛法先入为主的观念,可获得对方的尊敬和信心,这样就可继续教化他

说与不说,能与不能,都在于彼此上,自己方面就是自己的发心、心量和实修次第与能力上
——【案例说明】面对毁谤佛或佛法者,如何应对?说法或不说?
真正的菩萨,是因为众生的执着,而以各种相来引导众生
所以,你的发心和心量的高度,决定你的位置,决定你是在表相上团团转的初学者,
还是深入法性,随众生执着的表相,而以相来引导众生解脱的菩萨行者
佛法上什么才是根本?就是有情众生,因为有情众生才是轮回或成佛的根本——「次第说法」的重要性与原理内涵

相关内容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云:
众生根机未熟,根机下劣,精进微少;若有为说微妙甚深大乘正法,说听二人俱获大罪,亦为违逆一切诸佛
占察善恶业报经: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於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虚空藏菩萨经:先知众生善根及了彼心,随其所堪次第说法
优婆塞戒经:若欲为众生说[法界深义],先当为说[世间之法],然后乃说[甚深法界]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主题

7112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8183

[精进勋章]

28#
 楼主| 发表于 2023-10-4 11:25: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4 11:29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4

学习 菩萨摩诃萨为十种事故,示行苦行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中的这段佛经

「佛子!菩萨摩诃萨为十种事故,示行苦行。何等为十?所谓:

为成就劣解众生故,示行苦行;

为拔邪见众生故,示行苦行;

为不信业报众生令见业报故,示行苦行;

为随顺杂染世界法应尔故,示行苦行;

示能忍劬劳勤修道故,示行苦行;

为令众生乐求法故,示行苦行;

为著欲乐、我乐众生故,示行苦行;

为显菩萨起行殊胜,乃至最后生犹不舍勤精进故,示行苦行;

为令众生乐寂静法,增长善根故,示行苦行;

为诸天、世人诸根未熟,待时成熟故,示行苦行。

是为十。

菩萨以此方便调伏一切众生。」

============================================================

这段佛经主要是讲,菩萨为了10种事而示现行苦行(也就是「菩萨苦行」的十种原因)分别为:

1.为成就劣解众生
2.为拔邪见众生
3.为不信业报众生令见业报
4.为随顺杂染世界法应尔
5.示能忍劬劳勤修道
6.为令众生乐求法
7.为著欲乐、我乐众生
8.为显菩萨起行殊胜,乃至最后生犹不舍勤精进
9.为令众生乐寂静法,增长善根
10.为诸天、世人诸根未熟,待时成熟

由此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相关内容,梳理如下:

一、什么是苦行?

【苦行】:(术语)梵语Dus!kara-carya又Tapas,又常曰难行苦行,敢为身所难堪之诸种行也。主指佛法以外外道所教之行业。以苦行为出离解脱之道,此思想印度多行之者。观世尊六年苦行之事迹可知。至后世,佛教中之荒行亦云苦行。【又】寺内之净人谓之苦行。传灯录(丰干章)曰:“本寺厨中,有二苦行:曰寒山子、拾得。”宋高僧传(常誉传)曰:“乃礼归宗寺禅师,充苦行焉。”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苦行】:很艰苦的修行方法。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苦行】:苦行常曰难行苦行,谓敢为身所难堪之诸种行,又谓艰难之行法也。专以苦行为出离解脱之道,本属外道,但佛教行者,于正法之下,亦须修习种种之难行苦行也。FROM:【《佛学次第统编》杨卓 编】

【苦行】:梵语 dus!kara-carya^ 或 tapas。即断除肉体欲望,堪忍诸种难忍之苦行。主要指印度诸外道为求生天而行诸苦行。佛教之苦行,称为头陀。依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六载,诸外道之苦行有自饿法、投渊赴火、自坠高岩、常翘一脚、五热炙身、常卧于灰土、棘刺、编椽、树叶、恶草、牛粪等之上;又有受持牛戒、狗鸡雉戒、以灰涂身、长发为相等诸多苦行法。而现今印度教徒犹有修此类惨痛之苦行,以期生天者。
 释尊修苦行六年,日食一麻一麦,终乃觉悟苦行非圣道,纵受天报,仍在轮回,未得解脱,故断然中止苦行。然佛本生谭及诸经论所载之种种勤苦修行,或施舍国城妻子,或抉眼与人,或割肉喂鹰,或投身饲虎,或截头首、捐髓脑等,所谓六波罗蜜之行,乃属菩萨利他大悲之圣行,自不同于外道无益之苦行。至后世,佛教中之布施、慈悲等,以佛道为目的之难行、荒行,均称苦行。又寺内之净人,亦称苦行。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大五一·四三三中):“本寺厨中有二苦行,曰寒山子、拾得。”(大智度论卷八、卷十六、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法苑珠林卷八十三)p3943FROM:【佛光大辞典】

菩萨和凡夫的差别就在于:
菩萨发心回入恶世吃苦、体会苦,由苦来解脱苦,教导众生面对苦、解决苦、超越苦;
凡夫则是陷入苦、沉迷苦、哀怨苦

就像[星云法师]也是罹患糖尿病数十年了,也影响眼睛,几乎看不见,还不是一生都能利益众生。
许多真正有作为的人,一生都能在苦难中自我成长茁壮、不被苦难所击倒,还能给人信心、影响鼓舞他人,
这也正是我们的模范、真正的菩萨作为!
——提升生命的次第、超越凡间的苦难与病痛!

星云大师针对苦行是这样讲的(星云大师谈「苦行」):

苦行,是指佛教修行人所过的一种刻苦自励的修持生活。当初佛陀曾有六年的苦行生活。佛陀十大弟子中的大迦叶尊者,每天"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平日或在山崖静坐,或在水边观想,甚至在冢间修行,都视之为"苦行"

【在中国佛教里,历代的祖师大德们,多数也都是从苦行中出身。例如,雪峰禅师任饭头,庆诸禅师任米头,义怀禅师任水头,佛心禅师任净头;乃至六祖慧能大师磨房舂米,稽山禅师入山采薪,临济禅师锄地栽松,仰山禅师开荒牧牛,丹霞禅师莳花除草,洞山禅师耘锄茶园,赵州禅师扫地,云门禅师担米,玄沙禅师砍柴,懒融禅师典座等,都称为"苦行"。】

【修行不在着意于某一种法门,更重要的是,要能培养出一颗笃定踏实的向道之心,以及发起"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菩提心。修行不是片面的个人解脱,而是全方位的弘法与利生;生活的苦行也不是一时的功课,而是一生的修持。能够懂得"苦行"的意义,那才是"行佛"的宗要】

二、想要弄清楚什么是「苦行」,应该先探讨「苦」的「原因」和「来源」
对众生来说,因为累世轮回累积了各种深厚的负面观念知见和习气
例如:贪婪,欲望,嗔恨,愚痴,傲慢,自大,自私,轻视,忌妒,猜忌,怀疑,嘲讽,诋毁,烦躁,担忧,恐惧,懦弱,畏缩
所以,这些负面心态和情绪,对一般众生来说,可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人们往往无法抗拒眼前的利益诱惑和世俗的欲望,或无法承受现实的逼迫或苦难
因此无法看到或思考生命轮回的真相,而一再堕入轮回和痛苦的深渊——正视并反省苦难的本源,随时用正面宽广的心态迎接未来
1.苦乐的来源在于心,就是佛法常讲的第八识
因为累世的身体都是由心幻化而成
也就是由第八识无明种子,因迷恋虚幻,而产生[十二因缘]过程,就这样不断的六道轮回,投胎而成每一世的身体,然后身体产生种种痛苦,又形成第八识习气种子,就这样恶性循环
所以佛法常讲,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因此,想要真正脱离苦难,就要由心转化,恢复清净无染的真心

2.福报和苦报,都是第八识种子的显现
真正清净的真心是不著福报和苦报的
也就是甚深佛经中讲的不生不灭(心经)无业无报(摩诃般若经)
世俗人执著于虚妄,所以才会堕入福报苦报的二相中
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但是无法[自净其意],所以无法脱离轮回
这个[自净其意]就是不著两边,就是[不二]

就是[不二相](不执著两边的相),
故称[不二法]——[解析]苦报的原因&如何断除苦报?
痛苦其实是来自于五阴(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六根
所以,[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消除)一切苦厄],所以佛法上常讲六根必须清净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于外境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起尘染,这样迷失本性(覆盖佛性)就会影响身心,产生痛苦
所以佛法上究竟解脱痛苦的方法就是清净六根, 放下对于六尘的执着,放下七情六欲,放下财色名食睡,
这要实际不断练习, 先冷静安静下来, 收摄六根, 不要乱想, 可以安住念佛或持咒
六根暂停歇息, 慢慢就能恢复平静,逐渐断除六根妄想, 逐渐佛性就会显露, 佛性的功能就能启发
佛性原本圆满的功德就能显露, 相由心生, 这时候身心就会调整为健康正常, 外在境遇也会改善
——[略说]如何真正消除烦恼和痛苦?

三、是否可以苦行,能不能苦行?
这要看「发心愿心(心量)」、「法门正确性」以及「修行者的实修次第」(也就是修行人戒行和心念的能力、定力以及智慧三种情况)

1.心念动机:
能不能苦行?这要看心法,就是存什么动机和心念,就是为什么要苦行或需要苦行?
因为苦行只是表相和表法,就像刚刚讲的照镜子,而为什么照镜子,这才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所以,佛教是否赞同苦行,这要看原因,要看发心,要看目的为了什么?是否符合成佛的发心和愿心或过程的渐次发心?

2.法门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能不能苦行?要看苦行的表法加上心法(动机与心念的观行法)后,是否真正能朝向正解脱的方向来渐次迈进?
又或者只是个错误的方法、或方法上无法解脱六道轮回、或方法上无法增上修行次第
而就算是正确的法门,但是,是否可行?这又决定于下面的因素,就是是否适合这个修行者
弄清楚这些,这样才能决定这苦行的方法是否正确和合适。

3.修行者的实修次第:
除了上述两种原因(1.心念动机,2.法门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另外还要看修行者的实修次第,就是修行者本身的身心承受能力。
实修次第可依照「戒、定、慧」三学来验证,
「戒」可由受持、守持「戒律」的情况来判定,如果基本的五戒八戒十善都做不到,都觉得苦,那还谈什么苦行呢?
由这边也可以知道,众生所认为或能承受的苦都不同,是不是苦?这因人而异
「定」则可以由拜佛、念佛、持咒、诵经等基础课程来训练基本定力,逐渐透过戒律和这些基础定课消除业障,才能学进阶的禅定观行
「慧」这可由是否深入经藏而能圆融各部佛经上的道理来判断,如果断章取义,或误解、错解,或受一非余,或根本没深入经藏,那当然不够资格——以「法性原理」和「众生性」来看『苦行』的真假与可否
关于苦,以因果来说就是因果报应(这点请详见讲因果的佛经)
以心法来说,苦念和苦受其实也是虚妄,众生以虚妄为实,所以承受苦果(这点请详见讲般若的经典)
以实修和菩萨方便来说,苦只是某些引导众生方法过程中的方便和工具,而不是目的(这点请详见[瑜伽师地论])

所以,修行不是一定要吃苦,而是看苦有没有正面引导众生的教育意义,而且要能适当的运用才行
因此,佛陀也提供不辛苦的方法,例如: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讲的慈心三昧(注:[花]不是错字)
而且,其实心法就是不辛苦的方法,心法就是观察觉照的方法,就是解脱负面心念的方法
——修行苦吗?

四、苦行是修行吗?
请看下面佛经的说法(大乘经菩萨教法):

《华严经.净行品》第092愿:「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大集经卷九》:

「善男子,有诸众生勤修精进迟得解脱,有少精进速得解脱,有勤精进速得解脱,有少精进迟得解脱,有因解脱非缘解脱,有缘解脱非因解脱,有因缘解脱非因缘解脱。有诸众生观于内法而得解脱,非观于外;有观于外而得解脱,非观于内;有观内外而得解脱;有不观内外而得解脱。有诸众生因乐行故而得解脱,非因苦行;有因苦行而得解脱,非因乐行;或因苦乐而得解脱;或有不因苦行、乐行而得解脱。有诸众生因赞美故而得调伏,非因呵责;或因呵责而得调伏,非因赞美;或因赞毁而得调伏;或有不因而得调伏。有诸众生因逆说法而得调伏,不因顺说;或有因顺而得调伏,不因于逆;或因逆顺而得调伏;或有非因逆顺说法而得调伏。有诸众生因闻略说而得调伏,非因于广;或有因广而得调伏,非因于略;有因广略而得调伏;或有不因广略说法而得调伏。有诸众生因四真谛而得调伏,有因念处而得调伏,有因正勤而得调伏,或因如意而得调伏,或因五根而得调伏,或因五力而得调伏,或因七觉而得调伏,或因八道而得调伏。」
「善男子,众生之行不可思议,众生之心亦不可思议,众生调伏不可思议,所入法门不可思议,众生境界不可思议。菩萨摩诃萨获得如是不可思议智,然后乃知一切众生所行之行不可思议。善男子,譬如罗网多有诸结,有人在中以咒术力,破网得出随意而去;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入众生中以智咒力,坏烦恼网随意自在,虽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能通达众生所行。」
(上面节录的大集经经文,简单说就是:众生无量,有各种不同的解脱方法,不论是众生或法门,都充满不可思议)

又例如:「大迦叶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中的「苦行第一」。
根据上面的经证和案例,可见,苦行是修行,至少可以是修行,不然佛经不会这样教导。——以「法性原理」和「众生性」来看『苦行』的真假与可否

五、苦行为何可以是修行?
因为累生累世和众生结善缘,所以能普渡众生,众生能因为佛陀过去世布施的善因缘而信奉佛法。
所以,可知苦行当然可以是修行,而且经上说,去「极乐世界」虽然比较保险,可以不退转
但是,如果能在「娑婆世界」难行能行,功德更胜「极乐世界」中的修行(详见「维摩诘经」),而且更快成佛(详见「大悲莲华经」)
而且,去「极乐世界」并不是学佛的终点,只是一个方便摄受业重无法吃苦众生的方便净土,
而大菩萨都示现往生净土,这只是起一种带头作用,鼓励众生信佛和往生净土,
实际上,诸大菩萨都以「首楞严三昧」分身普入十方世界和六道普渡众生(详见「首楞严三昧经」、「密严经」)。
——以「法性原理」和「众生性」来看『苦行』的真假与可否

六、「外道苦行」或「三恶道众生的受苦」并不是佛法承认的真正苦行及原因
关于「外道苦行」或「三恶道众生的受苦」:
关于「外道的苦行」,因为在「方法」和「心法」上都无法真正解脱和成佛,所以被佛教所禁止。
至于「三恶道众生的受苦」,相关经文如下:
《大般涅槃经》:「仁者,若受苦行便得道者,一切畜生悉应得道。是故先当调伏其心,不调伏身。以是因缘,我经中说,斫伐此林,莫斫伐树。何以故?从林生怖,不从树生。欲调伏身,先当调心。心喻于林,身喻于树。」
上面的经文是说:「外道苦行」和「畜生(或三恶道)受苦」,这种苦并不是佛法承认的真正苦行
问题就在于心法,苦只是表相,如果不能透过「正确心法」:借苦而转凡心成为佛心,那么世俗苦或外道苦行当然就不是正法
《未曾有因缘经》:
尔时国中。有一道人。名钵底婆(齐言辩才)。精进持戒。多闻智慧。常以慈心。教化天下。令改邪就正舍恶修善。传闻提违欲自烧身。心生怜愍。往诣其所。问提违言。办具薪火。欲何所为。提违答言。欲自烧身灭除殃罪。辩才答曰。汝身罪业。随逐精神。不与身合。徒苦烧身。安能灭罪。夫人祸福。随心而起。心念善故。受报亦善。心念恶故。受恶果报。心念苦乐。受报亦尔。如人饿死。则作饿鬼。苦恼死者。受苦恼报。欢喜死者。受欢喜报。安隐快乐。果报亦尔。汝今云何。
于苦恼中。求欲灭罪。望善报也。幸可不须。于理不通。
复次提违。如困病人。为苦所逼。若有恶人。来至其所。呵骂病人。以手抟耳。
于意云何。尔时病人。宁有善心。无忿恼不。提违答言。其人困病。未见人时。常怀忿恼。况被抟耳。而当无忿。辩才告曰。汝今如是。先身罪故。守穷抱厄。常怀忧恼。复欲烧身。欲离忧恼。当可得不。如困病人。得人呵骂。尚增苦恼。百千万倍。况自烧身。猛炎起时。身体焦烂。气息未绝。心未坏故。当尔之时。身心被煮。神识未离。故受苦毒。烦闷心恼。从是命终。生地狱中。地狱苦恼。尤转增剧。百千万倍。求免甚难。况欲烧身求离苦也。复次提违譬如车牛厌患车故。欲使车坏。前车若坏。续得后车。扼其项领。罪未毕故。人亦如是。假令烧坏百千万身。罪业因缘相续不灭。如阿鼻狱。烧诸罪人。一日之中。八万过死。八万更生。过一劫已。其罪方毕。况复汝今。一过烧身。欲求灭罪。何有得理。——以「法性原理」和「众生性」来看『苦行』的真假与可否

七、应当树立正知见,正确看待苦行、苦、苦受...
如果深入经藏和实修,逐渐明白「法性」原理和「众生性」
就能明白,其实,心法的修行不一定要以苦来修,苦可以是表法和表相,例如佛陀累世菩萨行以身布施供养众生
但是,也可以不用苦来修,例如:「慈心三昧」,或「光明定」,或「香积佛」的香积饭,又或者最简单的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净土」
不论表相如何,以「大乘心法」来说,「内在的观行」一定是慈悲、清净、光明、圆满、欢喜、喜乐的,
就是逐渐回到「佛性」本体,就是「大般涅槃经」讲的:(真)常(真)乐(真)我(真)净。——以「法性原理」和「众生性」来看『苦行』的真假与可否
1.一般人很容易陷入苦受或各种情绪中,
然后整天觉得很苦或很累或很难受或很生气或很难过
其实,苦只是一种习气,一种当下负面观念的陷入,
明白这点,当下就能直接断开习气,就能转化,
时常练习,保持清净光明的时间就会变长
这种断开习气的练习是一种更进阶的定力观照修持方式

2.虽然可以直接断开苦受,不过,觉苦也是一种训练,
菩萨透过对苦的觉察和思维,就能知道对治苦的方法和方便,就能解救众生离苦
所以菩萨行者能观察自己的无明习气而得智慧方便,以利益众生——[知苦&觉苦] 苦只是一种习气&觉苦也是一种训练
因果都是自己造成的,因为自己无明,所以产生和众生的共业干扰,而有苦报

因为一切都来自于累劫[第八识]的无明执着,只要众生造作无明业,就一定有果报
因为无明想不开想不透彻的是自己,自然就会承受无明所带来的苦
因为苦的来源就是无明执着,自己抓着不放又怎能不苦呢

所以真正不想承受苦报,就要去除自己的无明执着和自己的欲望

所以1.佛法教导众生应该先守戒,逐渐断除欲望,这样就不会受苦
2.再者,佛法教导众生现在承受苦报的时候
要观四相(我,人,众生,寿命)皆空,要观三轮体空
因为这样才能避免自己承受苦报的时候,又因为执着于苦而陷入无明执着中
这个无明执着又会成为下一个苦的因

所以,佛法的教导就是先除苦因
1.一个就是现在对于[欲望]所产生的无明执着
2.另一个就是现在对于[苦报]所产生的无明执着
所以我们要对于世间的欲望尽量减少
另外对于种种不如意的苦报要尽量看开
这就是佛法的因果道理

所以,前面说要[观空]来断除究竟苦
那就要断除一切欲望执着以及对于苦报的执着
这样才能逐渐净除第八识无明,而达到真空的境界——[解析]因果苦报的原理&罪性本空
正视苦, 正视苦的根源, 正视起心动念, 观照空性, 察觉虚妄, 身心解脱
天大的灾难都是修行最好的机会, 都是破除贪瞋痴和法相执着的机会
为什么生气不止, 为什么不能停止怨恨, 为什么觉得委屈难过
而错失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这样您能不生气吗? 看看我们有多么容易生气和苦恼
什么叫真光明、真智慧?
就是静(净)心融入光明中,与法界光明交融,就能藉由法界光明启发我们本有的佛性光明与智慧
承继佛菩萨悲愿、与佛心相印,你就无所不能,你就有智慧能回答和解决一切问题
你也会从过程中得到启发和增上,就能不断进步、也逐渐能回答和解决众生的一切问题
在修行过程中,我们就会逐渐停止一切忧虑和负面习气,就会习惯光明的心念和行为,就会当下清净光明、欢喜自在

相信法界光明,相信佛性光明,融入光明,
我们就能真正身心自在,就能提升生命的次第、超越凡间的苦难与病痛!——正视并反省苦难的本源,随时用正面宽广的心态迎接未来
修行没有什么诀窍,就是豁出去罢了,真正豁出去就能突破和快速增上!——如何面对今生苦难和烦恼?如何在修行上真正有所突破?
想到自己学佛的清净自在美好未来,就能放下人生的种种执着
想到自己今生命终能往生极乐世界,就能放下今生的种种苦难

今生的执着,轮回转世后,一切就如过往云烟,皆是虚幻

睁开双眼,别再迷糊,认清六道真相,自然就能解脱

六道轮回如幻,自心净土(或念佛求生净土)是真
认清六道真相,别再迷糊,念佛求生净土吧
——提起正念,认清真相,别再迷糊 ~ 给正面临人生苦难的人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主题

7112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8183

[精进勋章]

29#
 楼主| 发表于 2023-10-5 11:22: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5 11:28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5

学习 十种见佛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中的这段佛经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见佛。何等为十?所谓:

于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著见

愿佛出生见

业报佛深信见

住持佛随顺见

涅槃佛深入见

法界佛普至见

心佛安住见

三昧佛无量无依见

本性佛明了见

随乐佛普受见

是为十。

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常得见无上如来。」


=======================================================================
上述佛经内容主要是讲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见佛,分别为:
(一)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著见,指如来乘如实道示成正觉,安住世间,而不著涅槃,不著生死,菩萨应佛无著而见
(二)愿佛出生见,指如来乘愿出生,无处不现,菩萨应佛出生而见
(三)业报佛深信见,指如来修万行善业之因,感相好庄严之报,此净业果报,皆由因中深信而起,菩萨应佛深信而见
(四)住持佛随顺见,指如来随顺众生,以身舍利住持世间,永久不坏,菩萨应佛随顺而见
(五)涅槃佛深入见,指如来由深入涅槃生死境界,故其化身能示现灭度,菩萨应佛深入而见
(六)法界佛普至见,指如来之身充满清净法界,无所不至,菩萨应佛普至而见
(七)心佛安住见,指如来之心湛然不动,安住真性,菩萨应佛安住而见
(八)三昧佛无量无依见,指如来清净无量三昧,无念无依,恒现在前,菩萨应佛无量无依而见
(九)本性佛明了见,指如来本觉真性,清净湛然,洞彻明了,菩萨应佛明了而见
(十)随乐佛普授见,指如来随自他意之乐欲,普授一切之身,菩萨应佛普授而见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其中的关键重点是“应”,即老师一直所教导的“相应”“相印”
如果能在上述的十个方面与佛“相应”“相印”,就能够常见到无上如来

“相应”“相印”,在善知识所教导的光明心法中也是核心要素:
行法与心法,及发愿词如下~
1. 发愿~愿与佛心相印
(行法与心法~
站着或坐着都行,闭起眼睛,面对灯光或太阳,
放松全身,观想自己沐浴在佛光中,身心自在, (如果观想有困难,可想像自己躺在沙滩上)
并真实发起无上大愿,愿将凡夫心转化为佛心,与佛心相印,
何谓佛心,只要您能想到能感触的好心都可以,
例如,慈悲心,清净心,平等心,光明心,欢喜心,谦和心,无染心,舍离心,无为心,圆觉心...
在这期间如果流泪,这是善根发相,不用惊讶,这可以先修惭愧忏悔心,
这也是初学者最重要的修行,要先发露忏悔,
不要害怕担心流泪的状况,只要您是精神上清醒的,不是堕入无限悔伤,就没有太大关系
"发露忏悔"这是另一个行门,此处不详述)

2. 发愿~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自在解脱
(行法与心法~
发愿自己愿意恢复自己佛性本有的清净慈悲光明,期望佛菩萨能加持帮助,
观想自己佛性的光明和法界所有佛菩萨的佛光融合,最后光明逐渐扩大遍照一切众生,
众生受到佛光普照,身心自然清净自在,解脱苦难与轮回,
这方法熟练后就可以做简单的利益众生,例如观想生病的亲人身心光明,祈求佛力加持而逐渐改善)——如何驱除[负面习气][黑暗思想]? ~ 光明心的导引

“相应”“相印”可以是在很多方面,比如
与法界光明“相应”“相印”
与佛菩萨“相应”“相印”
与善知识、老师“相应”“相印”
与佛咒“相应”“相印”
与佛号“相应”“相印”
与佛经“相应”“相印”
与佛心“相应”“相印”
与清净心“相应”“相印”
与光明心“相应”“相印”
与慈悲心“相应”“相印”
与欢喜心“相应”“相印”......等等

如何才能“相应”“相印”呢?
善知识慈悲教导:
末学讲过,发心发愿就是最大的功德(这也是佛经上说的)和能量
这就能让修行人不断增上,提升慈悲和智慧,逐渐恢复佛性
所以让末学能不用依靠别人开导,而能自己不断增上的原因
~就是发心开导别人,帮助众生解除疑惑而成佛
当您能发起这大心,就能与佛菩萨的悲愿智慧相应结合,

信为功德母
遇到困难,只要真心全意恳切的忆念佛菩萨,就会逐渐改善的
不论您多么痛苦,只要全心投入,就像把身体投入大海那样的把身心投入法界光明
一切的黑暗或痛苦与大海和法界相较下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当下您会逐渐体会到法界光明的力量,逐渐把黑暗和痛苦完全淹没
内心会逐渐清凉,身体或人生的苦难也会逐渐消失的

不论您多么郁闷或痛苦,只要尝试把身心交给佛菩萨,与法界光明相印
您就能逐渐体会上面所说的境界
您可能需要一天两天三天或七天十天一个月去熟悉投入
只要用心投入,您会明白的
您会发现佛菩萨一直都在,就在我们身旁,无所不在
您将不在孤苦,真心融入,净土就在当下真心相印,就会发现,常乐我净——真心相印,就会发现

如果佛弟子不努力,发心和心力都不足,那当然是不会有因缘受到佛菩萨的进阶教导的
只有当佛弟子精进不懈,心量和作为愈贴近佛菩萨的本愿,那才可能与佛菩萨相应,才可能逐渐印心而学到心印——真心求法与进阶教导

老师相关慈悲教导(大致意思):

【多实修就能增上,就能够相应乃至相印了
如果无法相印,就多做功课消业
修行的道路上,不要气馁,只要按照佛法的教导持续前行,就会一直进步
修行就是净心的过程
只管净心
佛菩萨一切都会安排好】

【心清净心光明才能与佛咒功德相应】

【心与佛咒相应,就能启发自性佛性光明,就能影响众生都转为光明】

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
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大致意思)帮助我们领悟理解

【为什么灯泡有电就能发亮
就是运用了同样的道理,让灯泡的构造与电的能量相应,
如果灯泡认为不需要将自己打造成与电能量相应,那么它就永远是个不会发光的无用灯泡了
灯泡觉得改造自己的过程多辛苦啊,
灯泡觉得只要我多练习某些方法,那么总有一天我自己也能发光
这就是不相应。
不相应则无法导电,因为频道对不上】

末学体会,如果还无法做到“相应”“相印”,就要按照善知识、老师的教导去不断的练习
发起菩提心、利益救度众生之心;真心全意恳切的忆念佛菩萨;净心;多实修、多做功课......
同时,也应注意不要与负面“相应”“相印”,比如:与世俗相应,与业力相应等等
正面的“相应”、“相印”可以带领我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反之就会将我们带入歧途,越走越错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主题

7112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8183

[精进勋章]

30#
 楼主| 发表于 2023-10-6 16:5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6 16:54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6

学习 十种[佛所摄持]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中的这段佛经

「若诸菩萨能弃舍此魔所摄持,则得十种佛所摄持。何等为十?所谓:

初始能发菩提之心,佛所摄持;

于生生中持菩提心不令忘失,佛所摄持;

觉诸魔事,悉能远离,佛所摄持;

闻诸波罗蜜,如说修行,佛所摄持;

知生死苦而不厌恶,佛所摄持;

观甚深法,得无量果,佛所摄持;

为诸众生说二乘法,而不证取彼乘解脱,佛所摄持;

乐观无为法而不住其中,于有为、无为不生二想,佛所摄持;

至无生处而现受生,佛所摄持;

虽证得一切智,而起菩萨行,不断菩萨种,佛所摄持。

是为十。

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诸佛无上摄持力。」

============================================================
这段佛经内容主要讲了十种佛所摄持,分别为:
1.初始能发菩提之心
2.于生生中持菩提心不令忘失
3.觉诸魔事,悉能远离
4.闻诸波罗蜜,如说修行
5.知生死苦而不厌恶
6.观甚深法,得无量果
7.为诸众生说二乘法,而不证取彼乘解脱
8.乐观无为法而不住其中,于有为、无为不生二想
9.至无生处而现受生
10.虽证得一切智,而起菩萨行,不断菩萨种

上述这10种获得佛陀摄持的方法,即是作为菩萨行者要努力的方向、要完成的实修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只要是以发起正向心而做的事,比如做功课修行,比如为众生演说等等,都能够获得佛菩萨的加持与护念
由此,一方面深深体会到佛陀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另一方面也更加认识到自己同样要以慈悲心来利益众生
末学从而生起深深的感恩之心,光明之心,慈悲之心......正向之心

发起这样的心念时,当按照老师的教导(大致意思)去练习:
【日常中,当感到开心快乐感动感恩幸福。。。各种正向心的时候
不要浪费这样的时刻,藉由这些正向心的感受令心增广无限扩展
时间越长越好
抓住这些闪光时刻,不要浪费掉,冥想,增广。。。】

【如果常能融入正向心,并且增广扩展,这种能量状态对自己和众生都是很有帮助的】

【1,平时可多藉由令自己感动的事情或场景帮助入心,让自己静静地融入这种感动的心念氛围中,由感动感恩心启发自性佛性光明,并扩展回向法界一切众生
2,将这样观照的时间逐渐延长,令内外法界沐浴佛光,业障消除,自己与众生都能恢复清净光明自在解脱
3,要持续这样练习。这是很深的三昧观照法,多做这样的练习就能逐渐深入】


发起这样的心念后,当按照善知识的教导去落实:
发心普渡众生,让自己和众生都尽快成佛
这样就是对佛菩萨最好的感恩方式
也是感恩累世父母和感恩曾经提携过我们的人的最好方式——[实修案例]在家精进实修21天实例问答(下集:11-21天)
只有当自己深入修行,逐渐深入菩萨道,明白法性、众生性,成为真正的法华和普贤行者
才会像「开始当父母后」的道理,才会逐渐真正明白菩萨的慈悲,也才逐渐学会真正感恩佛菩萨”——【慈悲与感恩】在自己当父母后,才发觉...
我们是发心普渡众生的菩萨行者,这才是法界中最难得最珍贵的
而且,这才是突破六道轮回的根本因素——不追求高帅富,愿当生生世世普渡众生的菩萨行者
如果能发心且真实修当菩萨引领众生,这过程中,其实不仅引领了众生,也帮助自己避免堕落且更能往上提升
所以,虽一般常说辛苦某某佛弟子护持佛教或佛法,但是,其实是佛法护持了佛弟子,避免佛子们堕落,更使佛子们修行能增上
如果不是如此,在娑婆恶世中,一般人很容易就沉沦了,就算修行,也是浮浮沉沉,难有进展

因此,发心和实际努力普渡众生的过程,其实也是增上了自己
所以,佛弟子应该努力引领众生学佛,也以此增上自己,自利利他——真心求法与进阶教导
修持[菩萨道]是很奥妙的,
菩萨道的修持是靠发起大乘心,所以任何地方都能行菩萨道,
就看您自己能不能有智慧利用当下的种种缘分(不管好坏),转念而发起大乘心
如果心态正确的,您就会知道正确的方法,自己就会知道该做些什么
心态正确了,佛菩萨就会暗中加持您,增上您的修行,也会改变您的环境和家人
您就能够逐渐体会到佛菩萨的用心,和心法实修的重要
这样您会更了解[[感恩心]],更了解心法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2-23 03:26 , Processed in 0.11797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