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7-10 10:10 编辑
2、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应当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学习解说]:
世尊继续说,一切众生从无始际(一切世间,若众生,若法,皆无有始,如今生从前世之因缘而有,前世亦从前世而有,如是展转推究,故众生及法之元始不可得,故云无始)以来,由于种种恩爱、贪欲所以轮回,如果世界一切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诸众生,都是因为淫欲而受生,那么应当知道爱欲是轮回的根本
由于种种欲望,助发爱性,因此才会生死相续,欲是因为爱而生,命是因为欲而有,众生贪爱生命还是因为欲的根本,爱欲是因,爱命是果,由于欲境有种种违顺,当外境背离爱欲之心就会生起憎恨和嫉妒,进而造作种种恶业,因此感召地狱、饿鬼的恶报
如果知道欲望的过患,舍恶从善,又会感召人、天的果报,如果知道一切诸爱的过患,弃爱乐舍,又会感召有为增上善果(为者造作之义,有造作,谓之有为。即因缘所生之事物,尽有为也。能生之因缘,是造作所生之事物者,所生之事物,必有此因缘之造作,故云有为法),所以都是轮回业,不能成就圣道,因此众生想要脱离生死免堕轮回,应当先断除贪欲以及去除爱欲之心
★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学习解说]:
世尊继续说,菩萨示现回入娑婆,并不是因为爱欲而来,而是以慈悲心为令众生舍弃贪爱,菩萨是借助贪欲给众生演示如何出离生死,如果末法一切众生能舍弃种种欲望,以及断除憎爱,便能永远断除轮回,只要发心勤求如来圆觉境界,那么在清净心中便能获得开悟
================
[学习笔记]:
上述经文告诉我们爱欲是轮回本,其中原理:
就像水往低处流,这是地心引力的作用
同样的,六道轮回是众生心念的作用,是一种物以类聚结合而成的共业念力作用
如果每天念念都是六道中的俗世,就会在六道中轮回 — 六道轮回的因果原理
所以,不论是贪恋世间种种欲望而造作恶业,还是修行种种善业往生天上,其实都无法出离轮回
这是因为不论心念执恶或执善都是有为法,既然有为法就会随缘生灭,所以这样的心念无法真正出离轮回,也说明心念的次第还比较低,还没有提升到佛菩萨的心量中
所以,接下来世尊以菩萨为例教导我们:
“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如果能以慈悲心取代爱欲或凡夫心,这样就能自他兼利,彼此共同得到提升
如同世尊后面说的“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慈悲心是大乘发心,是实修解脱成佛的正道,我们当如是学!
由于我们还只是初学,所以除了发大乘心外,我们还应当按部就班老实实修,因为:
一般在红尘世俗的佛弟子很难修行成就
因为世俗欲望和仇恨以及烦恼等等的干扰非常严重
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或电视报纸杂志网路等各种媒体所传播的贪嗔痴讯息都非常频繁,口味也越来越重
在这些欲望和纷扰的洪流下,凡人实在难以抵挡
所以,就算学佛多年也可能少有进步,对于解脱生死没有一点把握
佛陀在圆觉经上说爱欲是一切轮回的根源
因此,佛陀教导佛弟子
1。培养慈悲心,行善布施,让欲望升华,逐渐放下对世俗的贪着和执着
2。守持戒律,远离恶行,避免被贪嗔痴恶业一再腐蚀,这样心念才能逐渐清净
3。忍辱,能忍才能避免一再造恶,才能避免恶念恶行滚雪球般的变大
4。常行精进,透过实修实做,逐渐消除习气,产生定力
因为世俗的诱惑实在很多很大,所以要更多的实修功课来帮助自己不退转
5。要远离世俗纷扰处(尤其网路诤讼处),寻求寂静处(阿兰若处),以利禅定的修持
这点非常重要,因为世俗的引诱和干扰非常严重
透过日常生活和电视报纸杂志网路等媒体,就算佛弟子也难以抵挡诱惑和干扰
6。深入经藏,逐渐明白甚深实相,以出世间智慧破除世俗烦恼和疑惑
智慧是破除一切障碍的根本,所以实修者应逐渐深入甚深智慧
实修者对于以上六项重点都要一一检验和落实
这样逐渐落实六度才能有利修行,避免被世俗欲望所吞蚀,解脱生死轮回才能逐渐有把握
再者,对于四宏愿要能真实面对,好好落实,不要变成有口无心的口号
实修就要做好抉择,然后好好落实,这样才能逐渐看到成果
若是心口不一盲修瞎练或一曝十寒,那只是自欺欺人浪费时间
最后,请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这是最后的一道保障和宝藏 — 爱欲是一切轮回的根源
名词解释:
【爱渴】
(术语)又曰渴爱。言爱欲之心,其贪如渴者之求水。圆觉经曰:“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有为】
(术语)为者造作之义,有造作,谓之有为。即因缘所生之事物,尽有为也。能生之因缘,是造作所生之事物者,所生之事物,必有此因缘之造作,故云有为法。本来自尔而非因缘所生者,谓之无为法。故有为者如言有因缘。大乘义章二曰:“为是集起造作之义,法有为作故,名有为。”俱舍论光记五曰:“因缘造作名为,色心等法,从因缘生,有彼为故,名曰有为。”俱舍论颂疏界品一曰:“为者作也,此有为法,众缘造作故名为,有彼为故,名为有为。”梵Asam!skr!ta。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无始】
(术语)一切世间,若众生,若法,皆无有始,如今生从前世之因缘而有,前世亦从前世而有,如是展转推究,故众生及法之元始不可得,故云无始。胜鬘宝窟中末曰:“摄论云:无始即是显因也,若有始则无因,以有始则有初,初则无因,以其无始则是有因。所以明有因者,显佛法是因缘义。”梵语杂名曰:“无始,阿努婆嚩底。”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