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淨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完成] 佛弟子淨慧,学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42

主题

8472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51

[持戒勋章]

21#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01:34: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6-28 01:36 编辑

(21  用时, 2小时)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接续楼上,末学继续学习上述经文。。。

这段经文其中讲到照见五蕴皆空
观自在菩萨藉由这样观空的般若智慧来照见五蕴皆空(自利),同时也救度众生离苦得乐(利他)

关于「空」,末学在此从【清净光明专辑】中来学习相关的内容:

[佛法的真空]不是凡夫所认为的[什么都没有]
[真正的空]是[不着两边],就是[不二],不是什么都没有
所以[真空]不是[没有]也不是[有],只是不执着
[真空]就是~非[有]非[非有]
——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 214#
有些初学者读过金刚经就容易说一切都是空
而不发心广度一切众生,圆满种种方便法
这种就是堕入空相,这是有问题的
因为自己还没办法破除这些肉体和精神的困难,痛苦还那么真实,
所以不要像有些读过金刚经的人[妄说一切都是空,而不会体谅众生苦,不知道方便和方法]

所以,心法的学习要有阶段性的次递增上
初学者不要妄说一切都是空
应该要学习初级的,先学一切相法,就是因果善恶和戒律规范
后来,逐渐[以空破有],破除自己对身体和一切相的执着
最后才逐渐[以不二破空有两边],
破除初浅次第心法的执着而契入真心,破除法执而圆满一切相
这样才不会堕入空境,而不知道普渡众生的方法和方便
才不会不懂圆满一切相,不懂[世间相]和[实相]不二 ——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 296#
关于[我空]和[法空],这要详读佛经才不会断章取义
建议您可以先完整的多读几次[维摩诘经]和[小品般若经]和[大般涅槃经]
这样您就会逐渐有体会

真正的空,不是在口头上讲的,而是要实修,
所以反观自己的实修次第,就能明白自己能否体会真正的空

以下提供两则经文帖,建议还是详读佛经会更好
维摩诘解说[无常],[苦],[空],[无我],[寂灭] ~ 维摩诘经
何谓[空]? ~ 大般涅槃经 ——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 331#
如果您难过或生气或心动或委屈或欲望难止,那就是根本不懂空,也是做不到空的最好证明
因为,如果真懂空,就不会随世俗假象和表相而流转和轮回,就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挂碍和无法释怀
如果真懂「实相」和「空」,也就不会担心害怕,也不会想要女人或男人,不会堕入钱财的诱惑
因为,真懂空,真能放下,也就能放下这业报肉身,能结束这一生而随实证次第投生往更高的次第和精神境界(例如飞生天界或往生净土)

所以,嘴巴吃肉喝酒,心里想着俊男美女,或黄金珠宝,或沉迷于表相,例如:化妆,衣着,身材,名车,豪宅
另一方面对于苦难无法自主,例如:冷热问题(没吹冷气空调就受不了),或怕鬼,或病痛起来唉唉叫,或为情所苦
因为种种世俗表相和欲望或苦难而无法自主,随之喜怒哀乐,这样的人却自称自己不在乎和四大皆空,那就是自欺欺人,妄语造罪
还说别人修行也是一种追求欲望,那就是颠倒是非,邪见惑人,这是有很严重的邪见因果报应的
——帖子详见:辨析(分辨解析):四大皆空
佛法的修行有次第之分,随各种不同次第而逐渐让修行增上,粗略可分为如下:
一开始学习善法阶段,先学分辨世俗善恶,断恶修善,因为这样才能逐渐断除恶习,避免自己受到欲望的迷惑和障碍
然后才学习空法,以空(法)破有(执),逐渐断除表相执著,就是破相
一般人若怕鬼,或被女色所迷,或怕蟑螂,或被世俗灾难所怖,这都是没做到破相,谈不上空
如上述所说,修行有次第,先断恶修善,然后才逐渐入空法,以「空」破「有」,最后又以「不二」「真空妙有」破「空」
(不二:不著「空」「有」或「有」「无」两边)
所以,「空」也是有各种不同深浅次第的(「大般涅槃经」中有说明种种不同的「空」)。
——帖子详见:辨析(分辨解析):四大皆空
所以,修行不是简单的事情,要由戒定慧逐渐增上
先分辨是非善恶,守持戒律,断恶修善
然后,修持各种观行禅定,以空破有(相)
最后,以甚深智慧觉照,以「不二」「真空妙有」破除「空(无)」「有」两边
——帖子详见:辨析(分辨解析):四大皆空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72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51

[持戒勋章]

2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6:25: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6-29 06:52 编辑

(22  用时,  4小时)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段经文其中提到以般若智慧来观照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
因此,末学从【清净光明专辑】中学习及整理「空」的相关内容:


一. 以戒定慧来谈「空」
空是一种不执着、不贪求、能舍的智慧
这是知见观念上和实际上都能真正超越,而不随俗,能真正超越表相和世俗
这不是一般凡夫嘴巴随便说说的,而是真正身心一如,无求能舍,心无挂碍
所以,以这样的甚深心法念力和知见观念,就能超越轮回,随愿于法界中普渡众生
这阶段是戒定慧一如,事实上,就是因为真正契入,身心一致,所以自然成定成戒

再者,下一个次第
空是一种不堕入世俗表相欲乐苦受的定观
虽然还不能身心一如,还不能真正身心脱俗
但是透过定观觉照,就能保持空观,不堕入世俗和恶道轮回
——帖子详见:什么是空?


二. 从「虚幻」「空无」来谈空义
[佛法的真空]不是凡夫所认为的[什么都没有]
[真正的空]是[不着两边],就是[不二],不是什么都没有
所以[真空]不是[没有]也不是[有],只是不执着
[真空]就是~非[有]非[非有]
——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 214#
「魔」是不是虚幻?「心魔」是虚幻吗?「外魔」是虚幻吗?
这要看「虚幻」怎么定义,也就是,你是从哪个方向来面对和着眼
(所以,其实佛法是很深奥的,根据众生的根器、因缘、次第不同,说法、教法、修法就会不同
例如:你吃饭是虚幻吗?那你可以不要吃吗?你如果敢说什么都空,那你不要吃啊!
而佛法又常说世间一切都是虚幻,或甚至一切都是虚幻,这又是什么道理呢?为什么呢?

其实,「虚幻」并不是指「没有」,也不一定指「空无」
如果一切都是空,那又哪来的佛呢?佛是空吗?佛不是空吗?
如果一切都是空,那六道轮回也是空吗?那众生又是什么呢?杀生也是空吗?
当然不是,那是众生或一些佛弟子误解了虚幻和空义
虽然不是,但是也不是「是」,而是应该看从何种角度来看,何种次第来看

以「虚幻」两字来说,佛法上讲「虚幻」,那是指变化无常,从「无常」上来看,一切都无法较真
这是说,一切都不可执着,因为一切都会生灭变化,而如果你执着了,你就输了,你就随执着的业力(念力)而轮回了

(通常,是随特性而决定轮回的方向,如果没有灵性,而沾染低俗的习性或恶性,那就会堕入同类的畜生性或鬼性之中)
(但是,轮回的业力并不单纯,还包含各种交互作用的影响力,很复杂的,毕竟,人的一生很复杂,有很复杂的因果)
所以,讲一切都是空,这是一种摆脱执着的方法和观念,是一种修行上的次第法、对照法或方便法
就是让修行者破除不舍和执着,所以,这不是说你能不吃饭、不睡觉,也不是否定生命或众生的存在

从修行方法上来说,如果能观空,能放下,那么,心念就容易清净,如此而已,
这只是迈向究竟修行成就中的一个修行过程罢了
所以,「空无」可说是修行过程的一种观照方法,一般就是用来对治「我执」


另外,从「究竟实相」或「法界真相」来说,就是从佛的高度来说,「虚幻」就是指事情没有意义,
例如人生变化无常,到头来总是空,这是从结果论来说,也就是指「瞎忙」
因为从更高的次第来说,从宇宙真相来说,从轮回来说,从究竟真理来说,由往上提升来说
人执着于人生世俗,就像蚂蚁整天团团转一样,陷入轮回之中,没有解脱的一天
也就是说,众生因为众生性(各自的个性习气),
对不同事物有所执着,而堕入轮回之中,转生为相应次第的生命体
这从佛的角度上来说,或从究竟解脱或实相来说,众生就像整天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一样
就是自找麻烦,自作自受,就是瞎忙,所以说一切都是空

不过,在执着当下的众生,面对眼前的一切,当然不会觉得是空或虚幻
也因此,活得很累,忙忙碌碌,因为观念无法提升,所以生命也无法提升,更无法摆脱轮回,而且自己也不知道
就像你看着蚂蚁,蚂蚁不懂能转生,所以过着自己忙碌的生活
而蚂蚁的一切,根本没用,就如同虚幻一样,就是空
但是,蚂蚁会说,我也是要吃、要过生活啊,要照顾子孙啊,要存粮啊
所以,是不是虚幻,或是不是空,这要看站在什么角度和立场,看能否超越
所以,「虚幻」不一定就是指「空无」或「没有」,也不是否定「六道轮回」和「众生」

此外,就像「念头」,你还记得你读本篇文章之前在想什么吗?应该早忘了吧
你还记得昨天或前天吃了哪些东西吗?就算刚吃完饭,美味的感觉也很快就消失了
而念头就是这么善变,所以念头也是如虚幻般的,也是无常的,生灭的

但是,你能说念头就是假的吗?感情是假的吗?吃饭是假的吗?
又或者痛的感觉是假的吗?心念是假的吗?
你和我都是假的吗?外魔是假的吗?佛菩萨也是假的吗?那你又为什么要修行解脱成佛?

念头是虚幻或空无吗?
其实也不是,因为,佛法上的观行(观修、观照)方法,也是靠念头
就像念佛也是靠念头,需要念念相续
所以,空或非空,其实是看方向方法立场而论,也就是看众生的根器、因缘、次第,也就是「相应」

从不二法、实相来说,一切观法也都只是方便,相对来说,就是一切法也是空,不应该执着

其实,不论「空」或「虚无」或「虚幻」,这就像爬楼梯,都是相对性的、次第性的
当你站在这一阶梯上,其他就是相对空无或虚幻的,而当你往上提升,其他阶梯又相对都是虚无的,尤其是下面的阶梯
而修行就是这样慢慢往上爬,所以,佛经上才说,度过彼岸后,「法船」也当舍
但是,当你还乘坐在这法船上,或对其他还乘坐在这法船上的人,那么这法船就是真实的、必须的
所以,世俗虽然虚幻,但是,修行者一样要吃饭,虽然念头终究也是虚幻,但是,修行一样要靠念头,要靠正念
而就算你修行成就了,成佛了,一样还是有其他众生,不是不存在,只是心中执不执着罢了
不执着而能救众生,救众生而能不执着,不论是法门还是众生,「无着(执着)生心」,这就是妙空(真空)妙心和妙行
——帖子详见:「魔」是虚幻、空无的吗?(浅谈「空」、「虚幻」和「魔」)


三. 观空对于破除魔障之间的关系
外魔也是六道众生之一,也是由偏差的或邪见的修行者而来的,例如外道鬼神或天魔,所以不是虚幻或空无
那么,为什么修行上某些次第的修法认为魔也是空呢?
这至少有两种次第不同上的问题
首先,观空也是一种修法,是次第修法,就是阶段性的过程修法,观空可以破除我执,也可以破相
所以,观空对于破除魔障也是有帮助或有用的,但是,这种程度的观空,也可能堕入空魔之中
关于「空」,在佛法上,也有各种不同次第的说法,可以参考「大般涅槃经」或「般若经」
所以,问题不在于「魔」是「真有」还是「虚幻」,而是在于你的心境和行为

以凡夫来说,认为世俗是真,执着于世俗,那么,你就不可能做到空无
所犯的杀生或情仇问题,就不可能摆脱,也必定会受鬼神或魔的干扰或障碍
也就是说,如果连不吃肉都做不到,那么也不可能摆脱一报还一报的因果问题
所以,当你吃肉喝酒乱搞男女关系,那是不可能脱离魔扰或魔障的
因为,这些业障或冤亲债主或鬼神或魔找上门的时候,你如何应对?你根本无法避免
所以,口上说空,那只是不了解空,也不可能空掉果报的

所以,如果透过修行、透过持戒,能戒杀断恶,而能逐渐放下世俗执着,
那么,就算鬼神或魔找上门,因为你内心清净无染,这所呈现的光明和定力
鬼神或魔是无法着力的或根本无法靠近的(因为超脱世俗,鬼神就没有着力的点,也害怕这样的光明)
所以,可能暂时让果报无法现前,但是,如果心念上有缺失,就可能马上受到附着
例如:悟达国师的人面疮(大悲水忏的由来)的公案故事,这就是最好案例

所以,观空能否真正起作用,那还要看实际的修行次第和行为,
还要看心念与空的次第,是顽空(堕入空境、空魔之中),还是(佛菩萨的)不二真空、妙空


所以,真正懂空的修行者,不是把吃肉杀生当作空(不论你空不空,众生都会讨报,那你如何面对?)
而是应该戒杀戒肉,而且面对该偿还的业障(过去世杀业的今生果报),是以坦然的心态来面对的
也就是应该以清净心来偿还果报
也就是真懂空的人,不仅能空掉欲望,那就不会吃肉或为吃肉而杀生
而且面对来讨报的冤亲债主,更能空掉担心和害怕或复仇或痛苦的念头,能空掉负面的心念,坦然的还债


所以,不是没有因果报应,也不是没有魔(不论是心魔或外魔都是存在的)
问题是你如何空掉欲望(而不是把吃肉杀生当作空),空掉负面心念、心魔,自然就不会招引外魔
而不是把吃肉杀生当作空,因为,杀生吃肉和众生牵扯的业力果报是空不掉的(有仇必报,恶性相聚),只能偿还或转化
如果你认为自己真懂空性,那就以空观偿还果报、无怨无悔,也就是真正超越生死问题,不然就是忏悔修行而求转化
所以,如何中止恶性循环?就是忏悔转化、坦然接受、放下执着而超越和升华

相反,如果因为贪欲吃肉和杀生,那么,这贪性欲念和仇念与恶性,就会牵扯在一起,就不可能解脱,就必定轮回

所以,空只是一种方法或态度或心念,
并不是否定存在,并不是否定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或众生
就算是成佛了,有情众生一样都是存在的,不论是佛还是其他型态众生(六道众生)都是存在的
所以,「空」或「虚幻」、「虚无」只是相应或对应次第的一种心念或态度或说法

例如:心中念善和持戒的人,投生(飞生)天界,因为不执着人间世俗,
所以,相应而生在天上,而天上也与天人的心念相应(成为依报),而没有人间的恶或污秽
也就是,对于天人来说,世俗人间是虚幻、空无的,而对人类来说,世俗人间是真实的,这也是相应而生

而对修行者来说,或对想究竟解脱成佛的人来说
想要得到相应的因果,那就要有相应的心念和修行
对于空或虚幻的相应理解和实修,也要有相应次第的提高
——帖子详见:「魔」是虚幻、空无的吗?(浅谈「空」、「虚幻」和「魔」)


四. 如何检视是否懂「空」且能做到「空」?
真正的空,不是在口头上讲的,而是要实修,
所以反观自己的实修次第,就能明白自己能否体会真正的空
——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 331#
现代人,认为自己笨的少,大都自以为聪明
大部分修行人也都认为自己有智慧
尤其看过空法后,都自以为懂空
若真是如此
那就应该知道[难过][生气][心动][委屈]这些都只是负面心念和习气,虚妄不实
就应该知道自己不应该堕入[贪][瞋][痴]
就应该证明自己真的懂空且能空,不是吗?

其实,以众生的根器来说,
[听闻空法]是一回事,要透过[观修]的过程才能逐渐[渐空]和[真空]
[定][慧]若不能等观,那就是假的,就是说一口好佛法,就是口头禅
——帖子详见:您委屈吗?难过吗?生气吗?心动吗? 您真懂空吗?
如果您难过或生气或心动或委屈或欲望难止,那就是根本不懂空,也是做不到空的最好证明
因为,如果真懂空,就不会随世俗假象和表相而流转和轮回,就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挂碍和无法释怀
如果真懂「实相」和「空」,也就不会担心害怕,也不会想要女人或男人,不会堕入钱财的诱惑
因为,真懂空,真能放下,也就能放下这业报肉身,能结束这一生而随实证次第投生往更高的次第和精神境界(例如飞生天界或往生净土)


所以,嘴巴吃肉喝酒,心里想着俊男美女,或黄金珠宝,或沉迷于表相,例如:化妆,衣着,身材,名车,豪宅
另一方面对于苦难无法自主,例如:冷热问题(没吹冷气空调就受不了),或怕鬼,或病痛起来唉唉叫,或为情所苦
因为种种世俗表相和欲望或苦难而无法自主,随之喜怒哀乐,这样的人却自称自己不在乎和四大皆空,那就是自欺欺人,妄语造罪
还说别人修行也是一种追求欲望,那就是颠倒是非,邪见惑人,这是有很严重的邪见因果报应的

而修行就是要让自己逐渐能明白「四大皆空」的道理,并且逐渐真正做到符合「四大皆空」(因此也不要不懂就乱批评修行过程中的任何人)

——帖子详见:辨析(分辨解析):四大皆空


五. 以甚深法原理来谈「空」
甚深法原理,如果仍有世俗善恶之念,那就不是甚深空
也就是说,真正的甚深空理,没有人间世俗的善恶,不会堕入其中,因此不会造恶,也不会执世俗之善
恶人有恶念,所以造恶,但真正的甚深空法实修者,心中无恶,所以不会造恶,而且心中的善是真善,超越世俗之善
所以,甚深的真善是超越世俗善恶的,因为超越世俗善恶和假名,是无念又超越无念本身,(但要个名称)所以称为空或真善

也就是说,世俗的真,并不是真正真理的真,不同次第有不同次第所认为的真,一般人的真那只是世俗人间的真
——帖子详见:辨析(分辨解析):四大皆空


六. 要如何实修「空」? 正确的观念应当如何?
因此,一般人应该由戒律上来下工夫,让自己逐渐减轻对世俗的执着和贪求
并且多阅读佛经,由观念上来修正,逐渐以佛经的知见来取代世俗知见,这样才能逐渐转变

不然,嘴巴上随意胡乱说空,实际上半点都舍不了看不开放不下
这样自欺欺人妄说空见,其实是在误导自己和别人,让自己和众生直直的往深渊中堕落下去
这不仅是造成累世邪见和愚痴的因果,也是让自己堕入三恶道的因果,所以不可不慎

因此,实修者应该随时反观自照,看看自己的斤两,别用自己的凡夫俗见妄谈空见空观和空法
——帖子详见:什么是空?
佛法的修行有次第之分,随各种不同次第而逐渐让修行增上,粗略可分为如下:
一开始学习善法阶段,先学分辨世俗善恶,断恶修善,因为这样才能逐渐断除恶习,避免自己受到欲望的迷惑和障碍
然后才学习空法,以空(法)破有(执),逐渐断除表相执著,就是破相

一般人若怕鬼,或被女色所迷,或怕蟑螂,或被世俗灾难所怖,这都是没做到破相,谈不上空
如上述所说,修行有次第,先断恶修善,然后才逐渐入空法,以「空」破「有」,最后又以「不二」「真空妙有」破「空」
(不二:不著「空」「有」或「有」「无」两边)
所以,「空」也是有各种不同深浅次第的(「大般涅槃经」中有说明种种不同的「空」)。
——帖子详见:辨析(分辨解析):四大皆空
所以,修行不是简单的事情,要由戒定慧逐渐增上
先分辨是非善恶,守持戒律,断恶修善
然后,修持各种观行禅定,以空破有(相)
最后,以甚深智慧觉照,以「不二」「真空妙有」破除「空(无)」「有」两边
所以,绝对不是世俗人卖弄小聪明能明白的
想真正解脱轮回之苦,那还是要信佛,而不是信一些凡夫俗子
——帖子详见:辨析(分辨解析):四大皆空
一般来说,
A.对于一般众生[自修]来说,

1。先学习[是非善恶] [因果轮回]的观念,[分辨正邪],[断恶修善]
这样就能逐渐[断除恶报],[增上福报]
一般众生没有福报都是因为累世[恶业]多过[善业]
所以一定要先知道[是非善恶]和[因果业报],先[断恶修善]


2。然后是以[空]破[有],破除对于[苦受]和[福报]的执着
知道世间一切苦和乐都是生灭虚妄,毕竟空
这阶段应该精进实修,增上修定的工夫,
[以定力入空境],或[观照一切相毕竟空],来破除[苦受]和[欲望]的执着
所以末学之前常讲的[精进实修]拜佛念佛持咒诵经,这些都非常重要
没有这些工夫就不可能有定力


B.然后应该[发起大心,恢复佛性,普渡众生,回向法界]
所以这必须要实修[心法],以[不二]破除[空] [有]两边执着
就是[分辨正邪] [不取正邪] [空有不二]
这就是清净第八识,恢复佛性真常
这样才不会堕入着空的魔境当中
(就是楞严经50阴魔最后两种,没有回小向大的两种小乘果位[钝阿罗汉]以及[钝辟支佛])
——帖子详见:[略说]自修和普渡众生的阶段修行,以及分辨正邪,不取正邪的基础修行
心法的学习要有阶段性的次递增上
初学者不要妄说一切都是空
应该要学习初级的,先学一切相法,就是因果善恶和戒律规范
后来,逐渐[以空破有],破除自己对身体和一切相的执着
最后才逐渐[以不二破空有两边],
破除初浅次第心法的执着而契入真心,破除法执而圆满一切相
这样才不会堕入空境,而不知道普渡众生的方法和方便
才不会不懂圆满一切相,不懂[世间相]和[实相]不二 ——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 296#


七. 真正的菩萨行者有深空的智慧&普渡众生的方便
有些初学者读过金刚经就容易说一切都是空
而不发心广度一切众生,圆满种种方便法
这种就是堕入空相,这是有问题的
因为自己还没办法破除这些肉体和精神的困难,痛苦还那么真实,
所以不要像有些读过金刚经的人[妄说一切都是空,而不会体谅众生苦,不知道方便和方法]
——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 296#
很多没有学佛的人也遭受到非人干扰的痛苦
这是因为他们杀生吃肉邪淫喝酒...
[大宝积经]讲的很清楚,这都是因为过去世业障所造成

这些人来到论坛求救,
我们可以用佛经教导的方法来提供帮助
而不是一开始就用深法,或者说那些都是假的,或说一切都是空
这些人大都没有学佛或者只是初学佛,他们并没有甚深佛法的观念,
也没有足够的福报智慧和定力能解脱这些苦难
所以退斥否定他们身受非人干扰的苦难,这难道是真正的慈悲吗

真正的菩萨行者有深空的智慧,但是也有普渡众生的方便
可以运用佛经上佛说的消除非人附体干扰的方法
让这些人对佛法生起信心,逐渐退除附体干扰
然后才逐渐学习甚深佛法,而不是将之拒在门外

谈空大家都会谈,但是几个能有甚深定力的
没吃没喝或者病苦的时候能空掉吗? 自己难道对[财][色][名][食][睡]都能空吗?
自己难道对[女色][名利][财富][婚姻][事业][家庭][病苦]都没问题?都能空?都能见相非相?
有谁临命终不用靠[阿弥陀佛]接引的呢?
自己如果还做不到,就应该多同情众生的苦难,教导众生依靠佛力加持
毕竟要靠自己的定力和空性智慧来空掉这些苦难真的很难
就是因为业障深重,所以才受到非人干扰啊
又如何要求这些人能空呢?
或者一开始就讲[金刚经]~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业重凡夫他们能明白吗?
所以还是依靠佛力才能解脱

我们自己如果没遇过非人干扰,
那是因为没有太重大的业障,或者自己没自觉
但是对于被干扰者,和非人,要有怨亲平等的慈悲
——帖子详见:真正的菩萨行者有深空的智慧,但是也有普渡众生的方便 1#
有网友来求教蚊子叮人的事情
或者问婚姻或者外遇,求子女,
求教解除疾病,求工作,或者吃素吃肉问题
求问一堆世间问题

难道我们只能告诉他,一切都是虚妄吗?
能告诉他[见相非相,即见如来]吗?
一切都空,所以不用吃饭睡觉了吗?
一切都空,也不用钱了吗?

非人干扰这个问题也是一样
佛法有循序渐进的次第方法
佛经都有教导正确的认识和解决方法


会喜好迷惑于附体感应,这是不透彻
会厌恶有人发问附体感应的事情,这一样是不透彻
佛弟子应该依据佛经上教导的次第方便,帮助众生解决问题
——帖子详见:真正的菩萨行者有深空的智慧,但是也有普渡众生的方便 2#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72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51

[持戒勋章]

23#
 楼主| 发表于 2024-6-30 06:27: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6-30 06:36 编辑

(23  用时,  3小时)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末学今天来学习关于「五蕴」的相关内容:

「五蕴」是指[色]、[受]、[想]、[行]、[识]
『蕴』是指积聚之意,也就是说,众生的身心乃至世界,是由[色]、[受]、[想]、[行]、[识]这五种所积聚而成

[色]就是一般所说的物质,质碍为义,是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
[受]就是感受,领纳为义,包含苦、乐、舍
[想]就是想象,于善恶憎爱等境界中取种种相,作种种想
[行]就是行为或造作,由意念而行动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
[识]就是了别的意思,由识去辨别所缘所对的境界

「五蕴」的特性如下:
1. 「五蕴」又名「五阴」,『阴』是指障蔽的意思,是说这五种能阴覆真如法性,起诸烦恼,因而受无量劫生死轮回之苦
2. 五蕴非有 -- [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所构成的人身是虚妄不实的,因为当五蕴分散时,人身也就没有了
3. 五蕴皆空 -- [色](物质现象)由四大假合暂时而有,而[受][想][行][识](精神现象)由妄想分别而生,这五种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没有实体,当体即空


另外,在《方广大庄严经卷第十二》也有相关的经文,节录部份内容如下:
尔时世尊告频婆娑罗王言:『大王!色是无常苦空无我,受想行识亦是无常苦空无我。色如聚沫不可撮摩,受如水泡不得久立,行如芭蕉中无有坚,想如所梦为虚妄见,识如幻化从颠倒起,三界不实一切无常。

经文中提到,[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分别以聚沫、水泡、所梦、芭蕉、幻化来形容,可见世间诸法皆非坚实

色如聚沫不可撮摩 - 聚沫是指因风吹导致泡沫聚集在一起,众生的色身就像聚集的泡沫,不可撮摩,虚有相状,没有实体可言

受如水泡不得久立 - 水泡是指因风动或物击而暂时形成的小水泡,众生的感受就像水泡,没办法可以维持很长久,很快就没了

想如所梦为虚妄见 - 梦是因心中所想而起,等到梦醒了,梦中的一切也了不可得,皆是虚妄不实

行如芭蕉中无有坚 - 如果层层剥去芭蕉树,就会发现芭蕉树中间中空无实体,众生造作种种行,是很危脆且不坚实的

识如幻化从颠倒起 - 众生识心分别诸法,皆由幻觉所成,随境界而生灭,没有实体可言

所以说,世界、色身及心念的任何一处,根本就不是真实不变的,是故不值得依靠


五阴
[狮子吼站阿含经简注
色(物质)、受(感受)、想(取相)、行(造作)、识(识知;觉知)。按:古代印度人认为众生身心乃至世界由这五种积聚所构成。又译为「五蕴」。

五阴
[阿含辞典(庄春江)]
另译作「五蕴」(pañcakkhandha),包括:色阴(包括物质声音与光线等具窒碍性者之聚集)、受阴(感受之聚集)、想阴(心中的影像之聚集)、行阴(意志力之聚集)、识阴(认识之聚集),参看「阴」。

五阴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五蕴的旧译,阴是障蔽的意思,能阴覆真如法性,起诸烦恼。见五蕴条。

五蕴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蕴是积集的意思,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色就是一般所说的物质,变碍为义,是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受就是感受,领纳为义,其中包括苦、乐、舍三受;想就是想象,于善恶憎爱等境界中,取种种相,作种种想;行就是行为或造作,由意念而行动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识就是了别的意思,由识去辨别所缘所对的境界。在此五蕴中,前一种属于物质,后四种属于精神,乃是构成人身的五种要素。

五蕴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色受想行识之五法,皆积集为性者,故云五蕴。
(术语)梵语之塞犍陀Skandha,旧译为阴,又译为众,新译为蕴。阴者积集之义。众者众多和聚之义,亦蕴之义也。是显数多积集之有为法自性。作有为法之用,无纯一之法,或同类,或异类,必多数之小分相集而作其用故,则概谓之阴,或蕴(阴者荫覆之义,旧译之一义也。见阴条),大别之五法:一、色蕴,总该五根五境等有形之物质。二、受蕴,对境而承受事物之心之作用也。三、想蕴,对境而想象事物之心之作用也。四、行蕴,其他对境关于瞋贪等善恶一切之心之作用也。五、识蕴,对境而了别识知事物之心之本体也。以一有情征之,则色蕴之一即身,他四蕴即心也。心之中,受想行之三者心性上各为一种特别之作用,故名之为心所有法,即心王所有之法(略云心所),识之一者为心之自性,故名之为心王。盖五蕴为身心之二法,如色界欲界有身之有情,从五蕴而成,如无色界无身之有情,自四蕴(除色蕴)而成也。毘婆尸佛经上曰:「五蕴幻身,四相迁变。」增一阿含经二十七曰:「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为幻法。」

【五蕴
  ﹝出大乘广五蕴论﹞
  蕴者,积聚之义。谓众生由此五法积聚成身,复因此身积聚有为烦恼等法,能受无量生死也。亦名五阴者,阴即盖覆之义,谓能盖覆真性也。翻译名义云:积集有为,盖覆真性。是也。
  〔一、色蕴〕,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
  〔二、受蕴〕,受即领纳之义。谓六识与六尘相应,而有六受,和合积聚,故名受蕴。(六识、六尘、六受者,眼识受色尘,耳识受声尘,鼻识受香尘,舌识受味尘,身识受触尘,意识受法尘也。)
  〔三、想蕴〕,想即思想之义。谓意识与六尘相应,而成六想,和合积聚,故名想蕴。(六想者,谓意识着色想色、着声想声、着香想香、着味想味、着触想触、着法想法也。)
  〔四、行蕴〕,行即迁流造作之义。谓因意识思想诸尘,造作善恶诸行,和合积聚,故名行蕴。
  〔五、识蕴〕,识即了别之义。谓以眼、耳、鼻、舌、身、意六种之识,于诸尘境上,照了分别,和合积聚,故名识蕴。
FROM:【三藏法数】

【五蕴宅
 (譬喻)五蕴假和合而成人之心身譬之家宅。最胜王经四曰:「了五蕴宅悉皆空,求证菩提真实处。」
FROM:【佛学大辞典】

【五蕴非有
 谓色受想行识五蕴所构成的人身是虚妄不实的,因为当五蕴分散时,人身也就没有了,所以说五蕴非有
FROM:【佛学常见辞汇】

【五蕴皆空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从四大假合而有,从想行识由妄念而生,故此五蕴诸法,如幻如化,从因缘生,本无实性,当体即空,故谓五蕴皆空
FROM:【佛学常见辞汇】

色即是空
[佛光大辭典]
梵語 rūpaj śūnyatā 或 yad rūpaj sā śūnyatā。出自玄奘所譯般若心經。為「空即是色」之對句。色,廣義言之,乃物質之總稱。謂一切現象皆為空幻,無有實體。小乘以人為五蘊之假和合,無獨立自存之實體,故說「人無我」;大乘不但認為人無我,且以為五蘊自身亦虛假不實,而說「法無我」。所謂五蘊皆空,意謂不論物質現象(相當於色)或精神現象(受、想、行、識)均屬因緣所生法,無固定不變之自性;若以其為實有自性,則是虛妄分別,故色之本質為空。〔梵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大品般若經卷二十五實際品、了義般若波羅蜜多經、維摩經卷中入不二法門品、大智度論卷九十、中論卷二觀行品、般若心經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贊、華嚴注法界觀門〕(參閱「空即是色」3478) p2544

【五蕴喻
  ﹝出大庄严经﹞
  五蕴,色、受、想、行、识也。蕴以积聚为义。谓一切众生,皆由此五法积聚而成身也。故佛为瓶沙王说世间诸法,皆非坚实,而以此五种为喻焉。(梵语瓶沙,亦名频婆娑罗,华言模实,谓身模充实也。)
  〔一、色如聚沫喻〕,色即众生色身,沫即水沫。谓沫因风吹水成聚,虚有相状,体本不实。以譬众生色身亦如聚沫,虚假不实也。
  〔二、受如水泡喻〕,受即领受之义,水泡即浮沤也。谓水因风动,或因物系忽尔成泡,须臾即没。以譬众生所受苦乐之事,亦如水泡起灭无常也。
  〔三、想如阳燄喻〕,想即想念之义,阳燄即日光也。谓远望旷野,日光发燄如水溶漾,而实非水,渴者想为水。故以譬众生妄想,亦如阳燄本无实体,因念成想,皆是虚妄也。
  〔四、行如芭蕉喻〕,行即造作之义,谓芭蕉体是危脆之物,无有坚实。以譬众生造作诸行,亦如芭蕉之虚脆而无坚实也。
  〔五、识如幻事喻〕,识即分别之义,幻事即幻术之事也。谓如幻巾为马,幻草木为人,皆幻力所成,本无实体。以譬众生识心分别诸法,皆随境生灭,亦无有实也。
FROM:【三藏法数】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72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51

[持戒勋章]

24#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07:50: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7-1 08:02 编辑

(24  用时,  3小时)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学习上述经文。。。

观自在菩萨,也就是观世音菩萨,以度一切众生的苦厄为其悲誓弘愿
当众生身处水火刀杖、夜叉罗刹、杻械枷锁等苦恼恐怖时
如果众生能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观世音菩萨必寻其音声,即时予以救护令其度脱

菩萨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藉由般若智慧来观照五蕴皆空,是为自利,同时也能帮助众生度脱一切苦厄,是为利他

所谓的一切苦厄,是有哪些苦呢?  
末学从佛学辞典中节录部份内容来整理如下

二苦:
1.内苦 - 分为身苦和心苦。老病飢渴寒热等是身苦,忧愁嫉妒憎怒哀惧等负面心念或精神上所感受到的苦受是心苦
2.外苦 - 盗贼虎狼之害、风雨寒暑之灾

三苦:
1.苦苦 - 有情众生的身心已是苦聚,如果再遇到苦的环境逼迫,则是苦上加苦
2.坏苦 - 对于失去所爱的人事物时所感受到的苦
3.行苦 - 诸法迁流无常,无剎那常住安稳,以此逼恼身心所造成的苦

八苦:
1.生苦 - 指出胎后到老死之间,运运剎那新起,或人生而有贫富、贵贱、男女、丑端等差别
2.老苦 - 身心老化衰变时所产生的苦痛
3.病苦 - 因四大增损而引起的病患苦恼
4.死苦 - 指五阴坏灭之苦,即舍离所受之身时的苦痛
5.爱别离苦 - 与自己所亲爱者别离而感到的痛苦
6.怨憎会苦 - 与怨憎者相遇而感到的痛苦
7.求不得苦 - 指不能如愿、不得所欲的苦痛
8.五阴炽盛苦 - 一切苦的总称


那么,这一切的苦厄又是怎么来的呢? 为什么会产生痛苦?

根本来说,
痛苦其实是来自于五阴(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六根
所以,[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消除)一切苦厄],所以佛法上常讲六根必须清净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于外境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起尘染,这样迷失本性(覆盖佛性)就会影响身心,产生痛苦

苦的来源是因为执[五蕴]为实有的关系

那要如何解脱痛苦?  修行的方法为何?

以佛法来说,
佛法上究竟解脱痛苦的方法就是清净六根, 放下对于六尘的执着,放下七情六欲,放下财色名食睡,
这要实际不断练习, 先冷静安静下来, 收摄六根, 不要乱想, 可以安住念佛或持咒
六根暂停歇息, 慢慢就能恢复平静,逐渐断除六根妄想, 逐渐佛性就会显露, 佛性的功能就能启发
佛性原本圆满的功德就能显露, 相由心生, 这时候身心就会调整为健康正常, 外在境遇也会改善

注: 此时,相(指身体和外在一切)由心(指心王,清净第八识,空如来藏,佛性)生
其实轮回也是由第八识所生,由第八识恶种子所生

请确实学习下列的方法,就能得到改善

如何驱除[负面习气][黑暗思想]? ~ 光明心的导引


随时练习这个心法, 这个心法非常重要

如果业障太重,烦恼不断,感觉很痛苦,可实行下列方法
一个月内读诵100部地藏经消除业障
娑婆世界众生业障很重,又大都不老实修行,怨天尤人不能吃苦,
所以如果觉得痛苦, 请尽快实行一个月内读诵100部地藏经消除业障

老实说, 众生要求太多做得太少, 所以烦恼痛苦不断
心无所求, 自然烦恼就会停歇
——帖子详见:[略说]如何真正消除烦恼和痛苦?

再者,我们要如何[观空]来断除究竟苦? (真空的境界)

以因果来说,首先,我们也要知道,
因为[欲望]是因,[执着]是因,[无明]是因,[贪瞋痴]是因,[苦报]就是果
有因就有果

这个因果不是谁规定的,也不是谁给您的
这个因果现象是自己给自己的
就像您爱上了某人,这是因,
没看到对方就会难过,看到对方会欢喜,这都是果
这就是因果,问题就在于观念的执着,是自己给自己的,是自己造成的

所以说,一切
因果都是自己造成的,因为自己无明,所以产生和众生的共业干扰,而有苦报

因为一切都来自于累劫[第八识]的无明执着,只要众生造作无明业,就一定有果报
因为无明想不开想不透彻的是自己,自然就会承受无明所带来的苦
因为苦的来源就是无明执着,自己抓着不放又怎能不苦呢

所以真正不想承受苦报,就要去除自己的无明执着和自己的欲望

所以1.佛法教导众生应该先守戒,逐渐断除欲望,这样就不会受苦
2.再者,佛法教导众生现在承受苦报的时候
要观四相(我,人,众生,寿命)皆空,要观三轮体空
因为这样才能避免自己承受苦报的时候,又因为执着于苦而陷入无明执着中
这个无明执着又会成为下一个苦的因

所以,佛法的教导就是先除苦因
1.一个就是现在对于[欲望]所产生的无明执着
2.另一个就是现在对于[苦报]所产生的无明执着
所以我们要对于世间的欲望尽量减少
另外对于种种不如意的苦报要尽量看开
这就是佛法的因果道理

所以,前面说要[观空]来断除究竟苦
那就要断除一切欲望执着以及对于苦报的执着
这样才能逐渐净除第八识无明,而达到真空的境界


所以一般人虽然嘴上说空,
但是其实贪着欲望,又难以承受苦报,害怕苦果
这马上就显示不是真正的空

简单说,[真空]是不会对于吃肉喝酒行淫有欲望,而且对于苦受也不会执着
这才是[佛性本来清净][罪性本空]的意思,这必须达到[不二法门]的境界
所以对于病苦也不会执着,这请参考[维摩诘经],请参考下列帖子说明

行菩萨道,如何慰问病患?自己患病又如何调伏? ~ 维摩诘所说经


所以,如果真正达到[罪性本空]的境界,自己的心理层面是不会感受任何苦的
所以,如果有过去世的怨结找上门来报仇,自己也是能甘心受报而不觉苦的
虽然报仇者仍有无明执着,所以放不下仇恨,前来报仇雪恨
但是真正实证[罪性本空]者对于一般人所认为的苦受,是不会有任何起心动念的
因为[三轮体空](仇人,自己,之间的伤害辱骂所产生[苦]的觉受)
这才是真正明白且体证[罪性本空]

而且如果真正有大智慧和大方便,甚至可以运用方法让仇人放下仇恨
这样就能消除这个原本可能被伤害的果(例如被杀或被辱骂)
也能帮助众生逐渐放下执着,而逐渐进入解脱的修行 ——帖子详见:[解析]因果苦报的原理&罪性本空

二苦
[佛光大辞典]
苦者,逼恼身心之谓。二苦乃内苦及外苦。(一)内苦,即四百四病之身苦与忧愁、嫉妒等心苦。(二)外苦,恶贼虎狼之害与风雨寒热之灾。〔大智度论卷十九〕 p205

二苦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内苦和外苦。内苦有二种,即一切疾病为身苦,忧愁嫉恨为心苦;外苦也有二种,即盗贼虎狼之害,和风雨寒暑之灾。

身苦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的身体,有老病飢渴寒热等的痛苦。

三苦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心身受苦时所生的苦;坏苦是偶现之乐境失去时所感受的苦;行苦是诸行无常迁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欲界三苦俱全,色界只有坏行二苦,无色界则只有行苦。

苦苦
[佛光大辞典]
梵语 duhkha-duhkhatā。三苦之一。有情之身心,本来即苦,更加以飢渴、疾病、风雨、劳役、寒热、刀杖等众苦之缘而生之苦,故称为苦苦。〔大乘义章卷三、法界次第初门卷中之下、摩诃止观卷七上、大明三藏法数卷十二〕(参阅「三苦」590) p3946

坏苦
[佛光大辞典]
梵语 viparināma-duhkhatā,巴利语 viparināma-dukkha。为行苦、坏苦、苦苦等三苦之一。又作变异苦。对所爱之人或物,因死亡破坏之变化所生起之苦感。又身中地、水、火、风等四大互侵、互坏之苦,亦称坏苦。此外,诸可意之乐受法,生时为乐,坏时逼恼身心之苦,亦称坏苦。〔俱舍论卷二十二、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二、显扬圣教论卷十五、大乘义章卷三〕(参阅「三苦」590) p6653

行苦
[佛光大辞典]
乃三苦之一。行,迁流之义。因一切有为法迁流三世,而无剎那常住安稳;见诸法无常,而感逼恼,称为行苦。(参阅「三苦」590) p2558

行苦
[佛光阿含藏]
行者,迁流之义,诸法迁流无常,以此逼恼身心之苦。苦苦:有漏行蕴中,诸非可意之苦受法,逼恼身心之苦。变易苦:即坏苦,诸可意之乐受之法,生时为乐,坏时逼恼身心之苦。

八苦(梵aṣṭau duḥkhatāḥ,藏sdug-bsṅalbrgyad)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一)指有情所受的八种苦恼︰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盛阴。主要在说尚谛中之苦谛的内容。兹将八苦表列如次︰
(1)生苦(jāti-duḥkhaṁ)︰指报分之时所产生的苦痛。《五王经》以识支到出胎为生,《涅槃经》则分为五位︰{1}初出是受胎之初,系识支之位;{2}至终是色心具足之时,系名色支之位;{3}增长是名色增长,为六入之位;{4}出胎;{5}种类生,指出胎后到老死之间,运运剎那新起,或人生而有贫富、贵贱、男女、丑端等差别。此五位常为众苦所依止,故称生苦。
(2)老苦(jarā-d.)︰指衰变时的苦痛。北本《涅槃经》卷十二将「老」分成「念念老」及「终身老」,或「增长老」及「灭坏老」。「念念老」是剎那生灭,指识支至老支之间的念念变迁;「终身老」是一期生灭,指白发枯形色变之时。「增长老」是指从少至壮念念增长;「灭坏老」是指由壮至老念念灭坏。此二者是就前述的「念念老」开衍而来。
(3)病苦(vyādhi-d.)︰指由四大增损而引起的病患苦恼。北本《涅槃经》卷十二云(大正12‧435a)︰「病谓四大毒蛇互不调适。」盖病有身病及心病二种。身病是色阴之病,乃四大不调所致,有因水风热产生,也有因杂病或容病等产生。若地大不调,则举身沉重;若水大不调,则举身胖肿;若火大不调,则举身蒸热;若风大不调,则举身倔强。所谓容病,是指遭遇刀杖之难、为鬼魅所附等。心病是指恐怖、忧愁、愚痴等,一切心理上的苦恼。
(4)死苦(maraṇa-d.)︰指五阴坏灭之苦,即舍离所受之身时的苦痛。死有命尽死、外缘死二种。命尽死又细分「寿命尽而福未尽」之死、「福尽而寿命未尽」之死,以及「福寿俱尽」之死三种。外缘死也细分「非分自害死」、「横为他所杀害」,及「俱死」三种。
(5)爱别离苦(priyaviprayoge-d.)︰指与自己所亲爱者别离的痛苦。《五王经》云(大正14‧796c)︰
「何谓恩爱别苦﹖室家内外,兄弟妻子,共相恋慕,一朝破亡,为人抄劫,各自分张,父东子西,母南女北,非唯一处,为人奴婢,各自悲呼,心内断绝,窈窈冥冥,无有相见之期。」
(6)怨憎会苦(apriyasaṃprayoge-d.)︰指与怨憎者相遇的苦痛。《五王经》云(大正14‧796c)︰
「世人薄俗,共居爱欲之中,共诤不急之事,更相杀害,遂成大怨,各自相避,隐藏无地,各磨刀错箭挟弓持杖,恐畏相见,会遇迮道相逢,各自张弓澍箭,两刀相向,不知胜负是谁,当尔之时,怖畏无量。」
(7)求不得苦︰全名为「虽复希求而不得之苦」(yad apīcchayā paryeṣamāṇo na labhatetad api duḥkhaṁ)。指不能如愿、不得所欲的苦痛。《大乘义章》谓所求有因果二者,因中有「求离恶法而不得」,以及「欲求善法而不得」二种;果中有「求离苦事而不得」,以及「欲求乐而不得」二种。又此苦果之事各有内外之别,人天之乐果及三涂之苦报等为内,资生眷属等为外。
(8)五盛阴苦︰经作五阴盛苦,新译作略说五取蕴苦(saṃkṣepeṇa pañcopādānaskandha-d.)。「五盛阴」与「五取蕴」只是译语的差异,upādāna有盛、取、受等义,故旧译作五受阴,略称五阴、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五种。取、盛、蕴等都是烦恼的异名。盖五蕴生自烦恼,也常生烦恼,故五盛阴苦又称五阴苦。《四谛经》即用此略名。《大毗婆沙论》卷八十七则称作「略说一切五取蕴苦」,并谓前七苦皆是有漏身所摄,故名。然古师以此「五盛阴苦」具五阴炽盛之义,将「盛」看作形容词,或解作「贮蓄、容受」之义,与新译家之说不同。即《大乘义章》卷二所云(大正44‧512c)︰「五盛阴者,五阴炽盛,名五盛阴。阴盛是苦,就体立称,是故名为五盛阴苦。亦盛者,盛受之义。五阴之中,盛前七苦,是故名为五盛阴苦,若正应言五阴盛苦。」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72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51

[持戒勋章]

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06:35: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7-2 14:52 编辑

(25  用时,  2小时)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学习上述经文。。。

舍利子,即是舍利弗尊者,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智慧第一的大阿罗汉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在讲[色]与[空]的关系,用「不异」和「即是」来作说明

[色],就是指五蕴中的色蕴,也就是一切物质的总称
[空],就是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来说是无实体的

「不异」,不异于,就是没有不一样,没有差别的意思
「即是」,就是什么,即是什么的意思

末学以目前次第依文解义来初步理解这段经文:

观自在菩萨对舍利弗尊者宣说甚深的般若波罗蜜,是要如何修行及学习这个法门

以五蕴中的色蕴来说,色蕴也就是所谓的物质,是因缘所生之法,究竟来说是无实体的
当物质因缘灭的时候是不异于[空],而当物质因缘生的时候是不异于[有]
也就是说,[色]和[空]虽然是两个各别的,但在因缘灭和因缘生的时候就会有[空]和[有]两种不同的显现

再者,物质只是暂时由四大假合而成,一旦离散,就归于空无,所以色即是空;
物质究竟来说并没有实体可言,只是暂时由四大假合而成,所以空即是色

至于五蕴中的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是同样道理的


色即是空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色者总谓有形之万物。此等万物,为因缘所生者,非本来实有故是空也,是谓之色即是空。即是指事物当体而言。是就五蕴说有空即之理也。般若心经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梵Rūpaniśūnyatā。

色即是空
[佛光大辞典]
梵语 rūpaj śūnyatā 或 yad rūpaj sā śūnyatā。出自玄奘所译般若心经。为「空即是色」之对句。色,广义言之,乃物质之总称。谓一切现象皆为空幻,无有实体。小乘以人为五蕴之假和合,无独立自存之实体,故说「人无我」;大乘不但认为人无我,且以为五蕴自身亦虚假不实,而说「法无我」。所谓五蕴皆空,意谓不论物质现象(相当于色)或精神现象(受、想、行、识)均属因缘所生法,无固定不变之自性;若以其为实有自性,则是虚妄分别,故色之本质为空。〔梵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五实际品、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维摩经卷中入不二法门品、大智度论卷九十、中论卷二观行品、般若心经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赞、华严注法界观门〕(参阅「空即是色」3478) p2544

色即是空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色是指一切有形的物质,这些物质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其当体即空,故说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佛光大辞典]
梵语 śūnyatā va rūpam。「色即是空」之对句。指人间之物质、身体本系空无实体,而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故称空即是色;四大若离散,则复归空无,故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非析色见空,而系体达色之当体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断灭,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为有,故必不异于有,以空即是有,而说空即是色。般若心经(大八‧八四八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疏(慧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卷下,注华严法界观门〕(参阅「色即是空」2544) p3478

空即是色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对于色即是空而言。般若心经曰:「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此就五蕴而说有空不二之理者。色为色蕴,谓有四大五根等之一切形质者。此色蕴为因缘所生之法,无有实性,则是色无异于空也。此实性虽空,然因缘所会之处有色相,是空无异于色也。然则自实性言之,为色即是空(名之为真谛),自因缘言之,则为空即是色(谓之俗谛),而皆曰即是者,示不二也。即归于中道之一实谛。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72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51

[持戒勋章]

26#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07:07: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7-3 07:14 编辑

(26  用时,  3.5小时以上)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观自在菩萨,为何名为「观自在」呢?

由上述经文得知,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以甚深的般若智慧来观照五蕴皆空
因为观行的功夫得力,使身心得到自在,同时也能够自由的来去及普渡众生,自利利他

观自在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1.观音菩萨的别名,因观音菩萨无论是自利或利人,都能得到大自在。2.观一切法很自在的意思。

观自在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法藏之心经略疏曰:「于事理无碍之境,观达自在,故立此名。又机往救,自在无关,故以为名。前释就智,后释就悲。」见观音条。


然而,对一般的凡夫众生来说,众生执这个五蕴身为实有,六根又贪着外在的六尘境界
比如说:
眼睛看到好的东西就会想要去看,如果看到不好的东西就排斥
耳朵听到赞美时就喜悦,听到批评或不好的声音时就烦恼
鼻子闻到香味就欢喜,闻到不好的味道就烦恼
舌头尝到好吃的食物就高兴,吃到不好的食物就排斥厌恶
待在凉爽的天气里就感觉很舒服,但遇到大热天满身汗水就感觉不舒服
..........
其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考验及境界时时都有
无论喜好厌恶都是心随境转,都会让身心不得自在

所以说,如果自己的心不能由自己作主,一味地随外境而转,那就真的不得自在

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清净自在?  如何真正的自在解脱轮回?

末学结合【清净光明专辑】来学习,在此节录相关内容如下:


一. 两种对立性的概念 V.S. 本性清净
当我们看到大水引发的灾难,世人就会觉得大水很可怕
或看到飞机失事,也会感到非常恐怖
但是,如果我们想想喝水的清凉解渴,或洗个舒服的热水澡,或想想飞机的便利
我们又会觉得有水和飞机是很幸福的事情
其实这些[苦][乐]的念头只在一瞬间
你当下想它,它就有,下一秒不想它,它就没有,所以苦乐是虚妄,念头是虚妄
念头如果沉迷于这些苦乐善恶正邪的虚妄中,这就是轮回业

所以地藏经说娑婆众生念念无不是业

这两个例子是要告诉大家,性本清净,飞机和水也是如此
但是痛苦的经验或灾难却会形成负面的思维和概念甚至烙印
美好的事情也可能令人沉溺于欲望之中,或陷入无尽的追求中


关于正邪,也是如此
正邪只是六道现象中的两面,只是两种概念,
就像[坠机的灾难]和[飞机的便利]两种对立性的概念,相对于本性清净,这些只是虚妄

不过,这不是说没有正邪,而是说,如果您没有超越概念和虚妄,就是陷入对立两边的两者之中
就像水和飞机法性清净,但是有种种现象,您如果没有超越,那就是堕入其中
当您还不能超越这些现象和正邪,那就是堕入现象中,那就是堕入正邪的两者之一
有人错解空法,错以为没有正邪,既然没有正邪,那就为非作歹
其实当您为非作歹的时候,那不就堕入邪之中了吗
所以,如果没有透析本性而超越万相,那就是堕入其中

因此,不论是痛苦或美好,或正邪,这些都只是清净本性外的感官虚妄现象
这些种种现象,就是六道中的轮回万象,若不能超越,那就是轮回
如果众生执着于这些感官现象,就无法见性,就无法解脱轮回
而修行就是学习面对真正的真实,学习超越这些六道万相


以上的道理,对于以前没听过的人可能是新奇的或难以接受的或觉得有道理的
不论如何,如果大家能尝试着进入清净冥想,就能逐渐从这些[苦乐][好坏][善恶][正邪]的对立中解脱
就能逐渐明白清净本性的真实,就能逐渐脱离外表假象的虚妄
就能逐渐体会超越物质肉体世界的精神能量世界的真实
——帖子详见:正邪


二. 真正不着两边的「不二」和「中道」才能真正的自在解脱轮回,这才是真正的清净自在
佛弟子虽然应该明辨是非,断恶修善,但是更应该让心量超越善恶,放下对立和执着,这样才能真正解脱轮回而成佛

因为所谓的善恶和对错或是非,还是会因为不同众生或立场不同,或不同修行次第,而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标准因此也不同
所以,各种自以为的善,可能并非真正的真善,是非对错也容易因为立场和方向不同而变样

例如:狗有狗的认知,鬼有鬼的认知,人有人的善恶认知(不同人的标准也不同),天人则有天人的标准

之所以僵持自己所认为的善恶或对错,其实只是自己以为的而已,众生会随自己的认知,因次第不同而堕入或投生到相对应的轮回中
只有不断提升高度和广度,提升至佛的观念次第,这样才能真正解脱轮回

因此,如果无法接纳各种不同的认知而更深入思维进而提升智慧,那就不可能明白众生性,也不可能提升次第而解脱成佛

佛法上真正甚深次第的真善,那是必须超越凡俗的是非对错和认知的,如果执持任何一边而起任何执念,这必定无法脱离轮回的
任何不同次第的执持善恶,都会随不同次第的善恶,而分别堕入六道中的恶道,或飞生六道中的善道,都无法真正解脱
只有真正不着两边的「不二」和「中道」才能真正的自在解脱轮回,这才是真正的清净自在

因此,虽然对于众生性和法性以及诸法万相都能明白,但却不堕入执念之中,能清净自在,光明自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和解脱
也就是能明白一切六道众生的脾气习性和因果报应原理以及一切相的法性原理,而不堕入任何一种习性和执着之中,这才能真正自在解脱
——帖子详见:执持各自是非对错的轮回VS真正不二中道智慧的解脱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72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51

[持戒勋章]

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06:33: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7-4 18:40 编辑

(27  用时,  3小时以上)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这段经文,是观自在菩萨对舍利弗尊者宣说甚深的般若波罗蜜多法门
末学以当下次第依文解义来学习这段内容。。。

所谓「空相」,是指诸法皆空的相状,或真空之体相
因缘生的一切法,无有自性,这就是空的相状

那么,这个相状,这个体相,内涵是什么呢?

也就是不生不灭(无生灭;一切现象,只是因缘条件的组合,没有现象的本体,人们察觉到的现象,只是个幻相。因此现象既没有真实的存在过,当然也无所谓灭失)不垢不净(无垢净)不增不减(无增减)

诸法空相,也就是在讲实相
实相就是没有真正的生死,所以实义佛经中常说不生不灭
只是众生一再堕入累世习气和虚妄表相中而一直轮回
这就是整个法界的现象
——帖子详见:[略说] 修行和实相的原理
众生虽然表相上有生死,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绝对的死亡或出生
只是因为对六道的执着抓取不放,所以一直累世轮回
也就是因为种种无知害怕恐惧和情爱欲望贪着, 无法认清六道轮回的真相
因为对表相的执着,所以无法脱离轮回引力的控制 ——帖子详见:[略说]法界真相
这也就是法界的真相


经文中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生灭是指"体"或"相"而言
垢净是指"质"而言
增减是指"量"而言

其实可以发现到,世间所有一切事物,其特性也脱离不了这三者
正因为凡夫众生对表相的执着而不能超越,所以就会有"体"或"相"的有无,"质"的好坏,"量"的多少,这是烦恼众生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也就是说,因为凡夫众生执着于表相,所以就会有生灭、有垢净、有增减

就像,
世俗上的一切不平等,那都是来自于凡夫(众生)的贪瞋痴妄想分别,
因为众生堕入世俗的虚幻假象中,才又产生一切一连串的种种不平等观念和执着,循环不已

所以,如果众生能放下一切执着,能破除一切虚幻,
自然有智慧能看到真相和实相,就能领悟佛陀悟道时所见的众生平等


这就像,金矿(众生)虽然混上其他杂质和矿物(世俗执着),但是,原本是金的特性(佛性)是不会消失的
这也就是佛陀讲的[众生都有佛性]的道理

所以,会有[差别相]或[众生相],这和众生平等并没有矛盾,
因为众生沉迷和执着于世俗假相,所以才形成差别相,而差别相本身来自于虚幻假相,
所以,差别相本身亦不真实,差别本身只是众生观念上的分别执着

不同的众生对世俗相有不同的观念执着,物以类聚而形成不同的群聚,而有不同团体或国家甚至六道的差别
以不断轮回和对生命宏观和永恒的角度来看,众生执迷虚幻假相,就如同一直在梦境中,浑然不知觉醒,
而一直活在爱恨情仇和担忧恐惧惊吓愤怒,以及肉体上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的轮回中,一世又一世,无法解脱

如果众生能放下执着,自然能超越世俗假相,就能见到真实,就能真正体会到众生平等
也就是说如果人人都能破迷就能显真,人人就都可以是真金,
人人既然都可以是真金,所以说众生平等

当然,如果您堕入世俗假相,而沉迷或执着于世俗,那在自己的观念中,就会呈现种种不公平
执着和沉迷的深浅不同,就会形成假相中的高低,就会形成不同次第的虚幻世界,这就是轮回有六道的差别
随着沉迷执着和观念水平的不同,相随心转,就会有种种苦乐不平等的差别和境遇,以致不同的投生轮回

总言之,若不能看破,就同是苦海沉沦人;但若能看破,其实六道只是假相,
实相中,是相非相,亦非非相,处处无不自在平等,无不光明清净


由以上可知,因为众生执着而有[众生相],故有种种差别的[众生性]
如[金刚经]所言,若能超越[众生相](和其他三相),
自然就能[见性](就是明白一切原理特性),也就是能明白众生平等的原理,和佛性的道理
——帖子详见:众生平等,&实相与差别相


然而,对菩萨来说,因菩萨证得空相,了知无生灭,无垢净,无增减
善知识教导:
到了学习般若智慧的菩萨行者, 才学不分别[生死][是非][善恶], 就是所谓的[不二法门], [实相义], [第一义]
以甚深佛法来说, 既然没有生死善恶执着, 又怎会堕入生死和善恶之中呢? 当然也不会造恶.
会去造恶, 是因为有恶的习气, 既然已经脱离恶想, 怎会有恶习气去造恶呢? 这是真正的清净.

但是为了普渡众生, 因为众生还是有[生死][善恶][痛苦快乐]的感受和观念, 大自然运行也有两极阴阳的反应,
众生觉得好的一面, 可以帮助生存的, 就是善, 就是生的一面, 就是佛法讲的[成住坏空]中众生喜欢的[成住]面,
所以, 普渡众生, 顺应众生, 甚深智慧菩萨虽没有善恶分别, 但是总以善法利益众生, 不造恶业
——帖子详见:[探讨解析]以佛法般若实义回覆: 2012马雅预言世界末日


总而言之,
众生都没有真正的死亡或出生,都是一直变现

所以甚深佛法(例如:心经)说不生不灭

一切都操纵在众生自己, 要成佛或是要变成六道轮回众生都是由自己决定


因此,面对一切众生,和人生一切遭遇,您的态度可以决定您的未来

要[清净][光明][自在][无染]或者要[害怕][恐惧][痴迷].全都由自己决定
——帖子详见:业障现前的几种情况&消除恐惧心的两个方法&法界实相


诸法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指森罗万象的一切事物。

空相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诸法皆空之相状。因缘生之法,无有自性,是空之相状也。智度论六曰:「因缘生法,是名空相,亦名假名,亦说中道。」同五十三曰:「须菩提常行无诤三昧,与菩萨同事,巧便乐说一种空相法门。」
真空之体相,名为空相。般若心经曰:「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法藏略疏曰:「辨此空状,故云空相,或真空体相也。」

空相
[佛光大辞典]
指诸法皆空之相状,或指真空之体相。因缘生法,无有自性,即空之相状。大智度论卷六(大二五‧一○七上):「因缘生法,是名空相,亦名假名,亦说中道。」另据玄奘译之般若心经所说,诸法之空相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又佛典中,性、相二字常为同义字,故亦可作空性。 p3479

空相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诸法皆空的相状。因缘生的一切法,无有自性,此即是空的相状

不生不灭
[国语辞典(教育部)]
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一切现象,只是因缘条件的组合,没有现象的本体,人们察觉到的现象,只是个幻相。因此现象既没有真实的存在过,当然也无所谓灭失。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灭。」《文选.王巾.头陀寺碑文》:「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灭者哉。」

不生不灭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对生灭之语,常住之异名也。小乘独就涅槃之理而观不生不灭,大乘于有为之事相上论不生不灭之义。维摩经不二门品曰:「法本不生,今则无灭。」涅槃经曰:「涅言不生,槃言不灭,不生不灭名大涅槃。」般若波罗蜜经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中论曰:「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按不生亦不灭四句偈文,所以发明真空无相第一妙谛。凡佛经均不外此意。

不生不灭
[佛光大辞典]
乃「生灭」之相对词。为常住之意。形容涅槃时,亦每以「不生不灭」表之。据般若心经谓,此世一切之存在有「无实体」之特性,不生亦不灭。此一思想萌芽于佛教以前之印度社会,后成为佛教根本教义之一。 p965

不生不灭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不生也不灭,是常住的别名,也是永生的意思。涅槃经说:「涅言不生,槃言不灭,不生不灭,名大涅槃。」

不增不灭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1.就实相之空理而言,如般若经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意思是说诸法就是真空,真空即无增减。2.就法之无尽而言,众生无尽,佛亦无尽,而说二界无增减。

不增不减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凡佛教说不增不减,有二门:一就实相之空理而言。一就法之无尽而言。如般若经,即就空理者,如不增不减经,即就无尽者般若心经曰:「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诸法即真空也,真空无增减也。然如说生佛二界之不增不减,就生界之无尽佛界之无尽而言,二界无增减也。起信论义记上曰:「况众生界如虚空界,设如一鸟飞于虚空,从西向东,经百千年终不得说东近而西远,何以故?以虚空无分齐故。」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72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51

[持戒勋章]

28#
 楼主| 发表于 2024-7-5 08:53: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7-5 17:06 编辑

(28  用时,  2.5小时)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观自在菩萨对舍利弗尊者宣说甚深的般若波罗蜜多法门
提到了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那么,其中的「不生不灭」是指什么?  为什么会讲「不生不灭」呢?
末学在此结合【清净光明专辑】中这方面的相关内容来思维学习:

众生生死轮回累劫累世
没有真正的死亡和出生
因为根本没有死,也没有生,您还是您
佛性本体和诸佛菩萨一样圆满光明
只是众生被尘染覆盖,所以一直轮回更换躯壳而已

[成住坏空],这就是物质世间(器世间)的真相, 而且物质的生灭并不是真正的生死, 虽然肉体不断轮回改变, 但是[精神生命](这边用世俗说法,不用佛法名相)却是同一个,没有生死可言,
所以佛法讲不生不灭

以凡夫众生来说,
凡夫的佛性本体虽然不生不灭,但是凡夫执着于外相,所以离不开生灭 ——帖子详见:[问题解答]能不能举例说明“生灭的当下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离不开生灭”
之所以
有轮回, 有生灭, 这是因为众生堕入轮回和物质的执着中
内心抓着不放, 执着于[永恒不变的拥有], 所以产生烦恼

当变化来临的时候, 就产生惊惧和痛苦
所以真的有生灭, 有车,有房,有老死, 有地狱, 历历在目
因为,物质生灭是必然的, 这就是佛教讲的[成住坏空]

一般来说,当事物生起(或新生)时,我们会感到高兴,但事物一旦消失或发生变化时,我们就会感到失望与痛苦
这是由于我们堕入轮回和物质的执着中,内心紧抓着不放,执着于永恒不变的拥有,所以产生了烦恼
因为我们堕入轮回和物质的执着中,所以也就真的有生灭,有种种物质及世间现象


那么,我们要如何超越,才能不受世间现象生灭所系缚呢?

这让末学想到有读过一则故事
有个小男孩在家中的碗里装满冰块,然后自己跑出去玩,等过几个小时后再回来,发现碗里的冰块没了,只剩下水
小男孩就对妈妈说冰块没了
小男孩的妈妈就跟他解释,冰块并没有凭空消失,它只是融化变成水了,而水也没有凭空出现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提升观念和心量,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观察时
就会发现并没有所谓真正的"生"或"灭",万事万物只是不断地在改变,一切都在变化中  (只是改变其显现的形式)


再者,善知识也教导我们:
如果超越物质生灭, 就会进入(体会)不生不灭的精神能量生命中(这是方便说)
生和死只是一个名词, 它代表的只是一种认知或概念,
如果把死亡改成转生, 气氛可能完全不同,
所以, 如果你问我真的有世界末日吗? 我可以跟你说, 我的念头中没有这个东西,
[有]和[没有]是你自己认为的, 生死也是, 只是一种文字和概念的连结,牵引着无明众生
不过真的没有世界末日吗? 我想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我没有说[有]或[没有]世界末日, 我只是说我们的念头应该是清净的~没有这个分别[有]和[无]的念头,
这和[有念头]是两回事, [有念头]就会形成分别[有世界末日]或者[没有世界末日]
这种习气就会让自己堕入生死轮回的困境(和恐惧)中

众生认为有, 所以真的有, 生老病死都是, 有人可能认为"明明不是真的有生老病死吗?"
是的, 你认为那是生老病死, 那就是生老病死, 你认为[有]的当下, 你已经陷入其中,
念头就是这样奇怪, 固执很难改变, 可是如果你尝试转念或抽离, 当下就会不同,

其实,
实义佛法不在乎[有]和[没有], 佛法不被[有]和[没有]束缚, 佛法不堕入[有][无]中, 佛法不堕入[空][有]两边, 这就是清净
从[有]和[没有]的窠臼中脱离出来, 这就是自在, 生老病死的问题也是如此(如何解脱病苦,请详见维摩诘经)
然后帮助众生脱离生死的老旧观念, 因为累世不断的生死, 这种观念习气的累积实在太沉重
——帖子详见:[探讨解析]以佛法般若实义回覆: 2012马雅预言世界末日

也因此,
不论是痛苦或美好,或正邪,这些都只是清净本性外的感官虚妄现象
这些种种现象,就是六道中的轮回万象,若不能超越,那就是轮回
如果众生执着于这些感官现象,就无法见性,就无法解脱轮回
修行就是学习面对真正的真实,学习超越这些六道万相
不论如何,如果大家能尝试着进入清净冥想,就能逐渐从这些[苦乐][好坏][善恶][正邪]的对立中解脱
就能逐渐明白清净本性的真实,就能逐渐脱离外表假象的虚妄
就能逐渐体会超越物质肉体世界的精神能量世界的真实
——帖子详见:正邪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72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51

[持戒勋章]

29#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10:58: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7-6 10:59 编辑

(29  用时,  3小时)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学习上述经文。。。

观自在菩萨对舍利弗尊者宣说甚深的般若波罗蜜多法门
首先以五蕴为例,来揭示五蕴皆空,空有不二之理
而这诸法皆空的相状,也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若以「不垢不净」来说
其中的[垢]或[净],就是指"质"的好坏而言,也就是两种对立性的概念

以世俗凡夫一般普遍的观点来说,[垢]就是污浊、肮脏、不好的,[净]就是清净、洁净、好的
而在烦恼众生界里,凡夫众生就是堕入在分别执着的两边 (包括末学自己,末学惭愧,自己经常就是这样的状况)
凡夫的佛性本体虽然不垢不净,但因为凡夫执着两边,所以就离不开[垢][净]

然而,对佛菩萨来说,佛菩萨处于佛性本体,没有所谓垢净的问题
为了普渡众生,所以也会用垢净相来引导众生,让众生能够逐渐明白「不垢不净」的实相


其实,一般人普遍认为[垢]就是污浊、肮脏、不好的,都是给予负面的观感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们所认定的不好并不是绝对的
就像大便,我们会觉得它很脏、很恶心,但是如果放在所种植的花和蔬菜的泥土上,那就成了最好的肥料

同样的道理,
当我们看到大水引发的灾难,世人就会觉得大水很可怕
或看到飞机失事,也会感到非常恐怖
但是,如果我们想想喝水的清凉解渴,或洗个舒服的热水澡,或想想飞机的便利
我们又会觉得有水和飞机是很幸福的事情
其实这些[苦][乐]的念头只在一瞬间
你当下想它,它就有,下一秒不想它,它就没有,所以苦乐是虚妄,念头是虚妄
念头如果沉迷于这些苦乐善恶正邪的虚妄中,这就是轮回业

所以地藏经说娑婆众生念念无不是业

这两个例子是要告诉大家,性本清净,飞机和水也是如此
但是痛苦的经验或灾难却会形成负面的思维和概念甚至烙印
美好的事情也可能令人沉溺于欲望之中,或陷入无尽的追求中


关于正邪,也是如此
正邪只是六道现象中的两面,只是两种概念,
就像[坠机的灾难]和[飞机的便利]两种对立性的概念,相对于本性清净,这些只是虚妄
不过,这不是说没有正邪,而是说,如果您没有超越概念和虚妄,就是陷入对立两边的两者之中
就像水和飞机法性清净,但是有种种现象,您如果没有超越,那就是堕入其中
当您还不能超越这些现象和正邪,那就是堕入现象中,那就是堕入正邪的两者之一

有人错解空法,错以为没有正邪,既然没有正邪,那就为非作歹
其实当您为非作歹的时候,那不就堕入邪之中了吗
所以,如果没有透析本性而超越万相,那就是堕入其中

因此,不论是痛苦或美好,或正邪,这些都只是清净本性外的感官虚妄现象
这些种种现象,就是六道中的轮回万象,若不能超越,那就是轮回
如果众生执着于这些感官现象,就无法见性,就无法解脱轮回
而修行就是学习面对真正的真实,学习超越这些六道万相
不论如何,如果大家能尝试着进入清净冥想,就能逐渐从这些[苦乐][好坏][善恶][正邪]的对立中解脱
就能逐渐明白清净本性的真实,就能逐渐脱离外表假象的虚妄
就能逐渐体会超越物质肉体世界的精神能量世界的真实
——帖子详见:正邪

因此,修行就是学习面对真正的真实,学习超越这些六道万相
就能逐渐明白清净本性的真实,就能逐渐脱离外表假相的虚妄
就能逐渐体会超越物质肉体世界的精神能量世界的真实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72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51

[持戒勋章]

30#
 楼主| 发表于 2024-7-7 10:27: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7-7 10:29 编辑

(30  用时, 3小时以上)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末学以当下次第依文解义,及以目前所能理解的,来学习上述经文。。。

所谓诸法空相就是指本体,也就是真空的相状,即本来就是如此的意思,也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因此,真空之中没有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也就是说,没有五蕴则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反之,有五蕴则就是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

因此《心经》一开头就教导我们,要以甚深的般若智慧,用观照的方法,进而见到(了悟)五蕴皆空的道理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六根接触六尘,观照色、声、香、味、触等都是虚妄的
进而见到(了悟)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这五蕴皆空,这样就能够度一切苦厄

这道理,就像是认清烦恼和欲望的本质是虚妄的,这是从智慧思维的角度上去超越,所以能放下
如果能够不被影响,那当下就能清净自在,这时烦恼和欲望就变成空
关于这方面,末学在此结合【清净光明专辑】来学习如下:

说到烦恼和欲望的本质,末学记得善知识有相关教导:
在[楞严经]讲的很清楚,
[楞严经卷四]中的[初心第二决定义],讲的就是要看清楚烦恼的根源
这根源就是六根,因为六根贪着六尘,所以,认清楚烦恼所在
由断除六根烦恼,一门深入(此非一般讲的一门深入), 即可实证菩提

另外,在[维摩诘经],由[不二法门]来解[烦恼即菩提]
不二是指[空][有]不二,[正][邪]不二,[是] [非]不二....
这也就是[六祖坛经]讲的36对, 用意在离两边执着
所以,这并不是说[空]就是[有],也不是说[正]就是[邪],也不是说[是]就是[非]
不二不是指唯一, 而是指不着[空]不着[有],不着[正]不着[邪],不着[是]不着[非]

所以[烦恼]即[菩提],这是对立的两边
真正的不二实相义就是不着[烦恼]不着[菩提],两边都不执着,这才是[大乘第一义]
——帖子详见:常见的错解"烦恼即菩提"和“净秽一如” 2#

其实《心经》就是在讲实相智慧
以实相义来观照思维的例子,比如说:
刻苦俭朴的修行人,突然得到一千万或一亿元,这会如何?
平常没钱的时候可能还能安贫乐道,可是真的得到一大笔钱呢?
又或者平常单身独自处于静处修行,内心平静
如果真的有个漂亮又有气质令人心动的女人愿意委身相许呢?
神通也是如此,平常说可以不要神通,可是如果真的有神通了又如何呢?
就像电影中的透明人或移动人(跳跃空间),都因为特殊功能而起了贪念和邪念
说到这边,谁能真正回答自己内心的问题?

每个人想到这里可能都开始迷惑了,不知道如何面对
所以让末学来帮助您思考吧
先不用想欲望的问题,先从实相来观照思维,这样就容易摆脱困惑(这需要有觉察力)
先想想不论是大笔金钱或漂亮女人或神通,这到底代表什么意义?(好好想想,不用急着看下去)
这些对于原本光明圆满的佛性到底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其实,佛性本来就圆满无缺,又何必金钱和女人或神通呢
所以,金钱女人神通只是凡夫欲求的妄想,根本对圆满的佛性没有任何用途
这样,以[实相义]观照思维,就能摆脱轮回的妄想

这样再次面对金钱女人神通的时候,就不会有贪着,或者至少能减低贪着的习气

如果能有这样的清净心和定力,然后,再给您一个课题
再次想想金钱女人神通有什么用......(请再次好好想一想,不用急着看下去)
这时候您可能又呆了
您可能会问~刚刚不是说金钱女人神通没用吗?现在怎么又问一次有没有用?
如果您能想到原因,那就还不错,代表您真正已经发心了

第一次问[金钱][女人][神通]有没有用,这是因为~
原本没有大笔金钱漂亮女人和神通,突然有了,这大都会让众生陷入欲望的迷惑中
所以必须发问,来让大家生起正念,思维实义,观照佛性圆满,以便破除虚妄
第二次发问,则是为了让大家在修行过程中真正实践普渡众生,不堕入顽空
所以大家应该思维[金钱]和[漂亮外貌]以及[神通]的方便作用
这就是第二次发问的用意,能藉由第一次的[心无挂碍],而实践第二次的[运用神通方便]

以上就是实义和方便的圆通道理
——帖子详见:[梦境解说]以实义和方便,探究梦中心识作用的涵义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2-22 15:54 , Processed in 0.09655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