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续楼上~本次学习:22楼~23楼共用时4小时)
★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学习解说]:
三世诸佛都称叹这些殊胜的大愿,所以我今日就将这些善根功德回向得到像普贤菩萨那样的殊胜功德
★ 愿我临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 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 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 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 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 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众生界。
乃至虚空世界尽, 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 我愿究竟恒无尽。
[学习解说]:
愿我临命终时,能够灭除一切障碍顺利往生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到了极乐世界便能圆满成就上面所说的种种大愿,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西方极乐世界到处都是清净的,我那时在莲花中化生,亲眼见到佛的无量光明并且得到佛的授记,承蒙佛的授记后,我化身无数并以智慧力周遍十方世界普利一切众生,直到虚空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的愿心终不穷尽
名词解释:
【俱胝】
<一>梵语 kot!i,巴利语同。又作拘胝、俱致、拘梨。意译为亿。乃印度数量之名。玄应音义卷五载,俱致,或称俱胝,即中土所称之“千万”,或“亿”。圆测之解深密经疏卷六(卍续三四·四四四上):“俱胝,传释有三,一者十万,二者百万,三者千万。”可见历代所译之殊异。
<二>唐代僧。生卒年、俗姓、乡籍等均不详。属南岳怀让之系统。常诵俱胝(准胝)观音咒,世人遂称之俱胝。尝止于浙江婺州金华,后因无以答覆实际尼之质问,遂起勇猛精进之心。未久,大梅法常之法嗣天龙禅师到庵,师乃迎礼具陈其事,天龙竖一指而示之,师当下大悟。其后凡有参学僧前来问法,师皆竖一指以答之,世称“俱胝一指”、“一指禅”。于入寂前,尝谓(大五一·二八八上):“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景德传灯录卷十一、五灯会元卷四、祖堂集卷十九、无门关第三则)((参见:俱胝一指)4034)p4033 FROM:【佛光大辞典】
★ 十方所有无边刹, 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 经一切刹微尘劫。
若人于此胜愿王, 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 获胜功德过于彼。
[学习解说]:
以清净庄严的宝贝供养十方所有佛刹诸佛,再将最殊胜的安乐布施给人天众生,这样经历一切微尘劫所得功德,与有人耳听十大愿王后生起信心、并且一心想要获得无上菩提所得功德相比,耳听十大愿王所得功德胜过前面财物供养及布施的功德
★ 即常远离恶知识, 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 具此普贤最胜愿。
此人善得胜寿命, 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 如彼普贤菩萨行。
[学习解说]:
这种人常常远离恶知识,永远离开一切恶道,能快速见到诸佛无量光明,具备像普贤菩萨一样最殊胜的愿行,此人能获得长寿,能生到人间,而且不久就会修行成就获得像普贤菩萨那样的功德
名词解释:
【普贤行】
谓依圆融法门,随修一行,即具一切诸行,是名普贤行。(一行者,即于四十二位之中,随修一行,即摄一切余行也。)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 往昔由无智慧力, 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 一念速疾皆销灭。
族姓种类及容色, 相好智慧咸圆满,
诸魔外道不能摧, 堪为三界所应供。
[学习解说]:
往昔因为缺乏智慧,虽然造作了极恶的堕入五无间地狱的罪业,但是只要能够诵持普贤十大愿,就能一念迅速消灭五逆罪。不论种族、姓氏、容貌、智慧等等都能得到圆满,诸魔外道更是无法摧害,这种人将会得到(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众生的供养
名词解释:
【应供】
梵语 arhat 或 arhant,巴利语 arahat 或 arahant。音译阿罗汉、阿罗诃。为佛十号之一。又作应真、应。指断尽一切烦恼,智德圆满,应受人天供养、尊敬者。亦即应受一切人天以种种香、花、璎珞、幢幡、伎乐等供养者。禅苑清规卷八(卍续一一一·四六○下):“僧为佛子,应供无殊,天上人间,咸所恭敬。”此外,于小乘佛教中,指无学果之圣者。(北本涅槃经卷十八、方广大庄严经卷一、无量寿经卷上、法华经卷一、善见律毗婆沙卷四、宝性论卷二、大智度论卷二十四、大乘义章卷二十末)((参见:阿罗汉)3692)p6432 FROM:【佛光大辞典】
【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皆属之;色界是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相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禅十八天皆属之;无色界是色相俱无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属之。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往来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是以跳出三界为目的。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五无间】
<一>即阿鼻地狱。又作五无间狱。法界有情众生随所造业,堕此地狱,受苦报无有间断。为八大地狱中之最苦处,乃极恶之人所受之果报。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载,此狱以“五事业感”,故称无间。即:(一)时无间,指历劫受罪,无时间歇。(二)形无间,指此地狱纵广八万由旬(限量),一切有情于中受苦,其身形亦广八万由旬,遍满此狱。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无有间隙。(三)受苦无间,诸有情于剑树刀山、罪器叉棒、碓磨锯凿及剉斫镬汤等,备受诸苦,无有休歇。(四)趣果无间,不问男子女人、老幼贵贱及天龙神鬼,罪业所感,悉同受之。(五)命无间,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万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观佛三昧海经卷五观佛心品、大楼炭经卷二泥梨品、起世经卷四地狱品、翻译名义集卷二)
<二>又作五无间业。即:杀母、杀父、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等五逆罪。此五种罪业能招感无间地狱之苦果,故又称五无间业。((参见:五逆)1142)p1163 FROM:【佛光大辞典】
★ 速诣菩提大树王, 坐已降伏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法轮, 普利一切诸含识。
若人于此普贤愿, 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 决定获胜菩提道。
[学习解说]:
此人能很快在菩提树下降伏一切众魔王,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为众生演说妙法转妙法轮,普利一切有情众生。如果有人读诵、受持、为人演说普贤十愿,所得果报唯有佛才能为他证明,此人定能获得无上菩提
名词解释:
【含识】
梵语 sattva,巴利语 satta。音译萨埵。意译有情、众生。即指含有心识之有情众生。指一切生物。又作含灵、含生、含类、含情、禀识。以一切众生皆有心识,故称含识;此总摄六道之有情众生。四十华严卷二(大一○·六七○中):“普转妙法轮,利益诸含识。”大宝积经卷三十七(大一一·二一五中):“假使三界诸含灵,一切变成声闻众。”(俱舍论卷十二、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四之一)p2833 FROM:【佛光大辞典】
★ 若人诵此普贤愿, 我说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圆, 成就众生清净愿。
我此普贤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学习解说]:
如果有人念诵普贤十愿,一念之间就能圆满一切功德,圆满成就众生的清净愿心,普贤菩萨无量无边的殊胜功德全都回向法界沉溺苦海中的所有众生,令一切众生都能迅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学习笔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销除
......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
由这段教导我们可以知道修习[普贤十愿]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知道:
[普贤十愿]是诸佛共愿,是菩萨甚深大愿
这是菩萨行者成就菩萨大业而成佛的必要之愿,所以修持者能往生[极乐世界]
而且不单自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能令一切众生都迅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此普贤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虽然“修习[普贤十愿]确实能往生[极乐世界]”,但是我们必须清楚明白:
只要是修习甚深法都能往生十方世界,而不是单指[极乐世界]
而[极乐世界]只是佛陀一再说明和强调的[最方便的净土] [极乐世界]只是一个修行的跳板,一个快乐的方舟
您可以把[极乐世界]当成您今生最终的依归,但是[往生净土]绝对不是修行的终点
[极乐世界]可以是凡夫众生的依归,但是[华严经]的菩萨万行才是菩萨行者修习成佛的关键 以[普贤十愿]弘扬正法普渡众生而成佛,这才是真正的目标
也因此这样的菩萨行者都能符合往生十方净土的条件
所以,
名词解释:
【读诵】
对著文字念叫做“读”,背念文字叫做“诵”。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诵】
(杂语)背文而闇持之也。止观四之一曰:“诵者背文闇持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