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7-9 16:32 编辑
(本楼用时约1小时45分钟)
★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学习解说]:
阿难对佛说:世尊,佛最宠爱的弟子
我因为一心向的缘故,才跟随佛出家修行
我不单单用这颗心供养如来
甚至侍奉恒河沙国土诸佛及善知识
包括发大勇猛心,修行一切难行之法,都是用的这颗心
即使不小心犯了罪过,毁谤佛法退失善根,也是因为这颗心
如果这不是我的心,那我就没有心了,如同土木一样
离开这个能知能觉的心,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如来说不是我的心呢
我实在有些惊恐,包括在座大众没有不疑惑的
惟愿世尊慈悲怜悯,开示我们这些未悟的人
★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学习解说]:
这时,世尊坐在师子座上为阿难摩顶,为了让阿难及与会大众心入不生不灭的真理
于是为他们开示说:如来常说一切诸法都是心的变现,一切因果业报及世界微尘也都是因为心的作用而产生
阿难,各个世界中的一切所有
包括小草树叶都有体性,即使虚空也有名字相貌
更何况是清净光明的真心呢,怎么会没有本体?
----------------
【关于[唯心所现],其实,不明白佛法的人都会解释成"一切都是心变现的",也就是"一切唯心造"
而且可能把[唯识所变]的识当作第六意识
佛弟子对于这些名相应该要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如果我们读过楞伽经和解深密经就会知道,
心,意,识分别指第八.七.六识
识这个字, 有时候是指第六识, 有时候指第八识
例如五蕴~色受想行识, 这边的识指第八识
[唯心所现]的心是指第八识,心王
[唯识所变][唯识所现]的识一样也都是指第八识,心王,就是阿赖耶识
意思是阿赖耶识可以变现出一切, 这在密严经也讲的很清楚
阿赖耶识有善恶种子, 解深密经说~清净所缘是胜义谛, 清净了就变成所谓的第九识~庵摩罗识(空如来藏, 请见楞严经)
当然, 第八识和第九识各有其支持者, 这边只是综合说明, 没有诤论之意】
详见:[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识所现]
所以什么是相由心生?
【就是心念决定正报和依报
就是意念决定自己和外在环境的存在形式】
【所以想成佛,就要发心成佛
想成佛,就要先知道佛心
发起和佛同样的心,这就是楞严经讲的第一决定义
这样的直心才能快速成佛】
【对于一切自身和外在环境的不顺遂和苦难
应该反观自心,调整增上
这样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就能改变正报和依报
发起佛心,就能逐渐成佛】
【无生法忍】
简称无生忍。无生法是指不生不灭之真如实相理体,真智安住在此理上,不再退堕,叫做“无生法忍”。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学习解说]:
如果你执着那个自认为能觉能观的就是心
那么这个心应当离开一切色、香、味、触等,仍有完整的本性
就好像你现在听我说法,这是因为有声音才有能分别
如果灭除一切见闻觉知内守一份寂静,这也是意识分别的虚幻影相
我不是再怪你,你可以细心揣摩一下
如果离开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而有分别的体性,那个才是你的真心
如果能分别的体性离开六尘没有自体或不存在
那这就是六尘显现的虚幻影相
六尘不会恒久不变,如果发生变灭时,心岂不是成了龟毛兔角吗
而且你的法性身也与六尘一同断灭了,那么谁来修行证得不生不灭的真心佛性呢
【尘】
指不净的和能污浊人们真性的一切事物,如四尘、五尘、六尘等是。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法尘】
(术语)六尘之一。一切之法,为意识之所缘者谓之法尘。在十二处中,谓之法处,在十八界中谓之法界,于根境相对之语,则曰法境。楞严经一曰:“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闭,犹为分别影事。”行宗记二下曰:“法尘一界,兼通色心。”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前尘】
(术语)妄心前现之六尘境也。楞严经一曰:“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六尘】
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尘者染污之义,谓能染污人们清净的心灵,使真性不能显发。又名六境,即六根所缘之外境。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见闻觉知】
乃心识接触外境之总称。即眼识之用为见,耳识之用为闻,鼻舌身三识之用为觉,意识之用为知。大日经疏卷一(大三九·五八二上):“如来五眼,以菩提心毕竟净故;以一切种观一切法,了了见闻觉知,无所挂碍,能持如是金刚印。”又据瑜伽师地论卷二载,依见闻觉知之别,言说有依见言说、依闻言说、依觉言说、依知言说四种。(杂阿含经卷十三、中阿含经卷四十九、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一、大智度论卷四十、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六、成唯识论述记卷八)p3003
FROM:【佛光大辞典】
【法身】
佛三身之一,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诸佛所证的真如法性之身。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 【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学习解说]:
这时,阿难与在场大众都沉默不语
佛告诉阿难:世间所有修行人,虽然能成就很高的禅定
但是如果不能断除一切烦恼,那么只能证得阿罗汉果位
这都是因为内心深深执着生死妄念,将妄念当做真实
所以你今天虽然多闻第一,但是却不能证得无上菩提
【九次第定】
初禅次第定、二禅次第定、三禅次第定、四禅次第定(以上是色界四禅天的根本定)、空处次第定、识处次第定、无所有处次第定、非想非非想处次第定(以上是无色界四处的根本定)、灭受想次第定。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圣果】
(术语)菩提涅槃也,是依圣道所得,故曰圣果,此果为真正,故曰圣果。楞严经一曰:“虽得多闻,不成圣果。”净住子曰:三乘圣果。十地功德。”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