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淨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完成] 佛弟子[淨慧],学习《楞严经》卷第八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42

主题

8472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54

[持戒勋章]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6-29 22:26:06 | 只看该作者

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
学习解说
到了真实的清净,这时侯的内心有一种精明的智慧,纯以智慧来开敷一切,这个阶段称为慧心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72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54

[持戒勋章]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6-29 22:28:27 | 只看该作者


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学习解说
执持这个智慧明了,周遍寂静清明,这种寂静清明就会定于一处,这个阶段称为定心住。

[狮子吼站阿含经简注]
寂静。

[国语辞典(教育部)]
(二)ㄉㄢ, [形]
快乐。《诗经.小雅.鹿鸣》:「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一)ㄓㄢˋ, [形]
1.深厚。如:「精湛」、「工夫湛深」。
2.清澈、清楚。宋.苏轼〈行香子.一叶舟轻〉词:「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
[名]
姓。如晋代有湛方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72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54

[持戒勋章]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6-29 22:29:38 | 只看该作者


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学习解说
定心住的定光,发明自己本有的真性,继续深入,只进不退,这个阶段称为不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72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54

[持戒勋章]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6-29 22:33:12 | 只看该作者

(7楼~14用时,3小时)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学习解说
这个不退心,在继续深入前进的过程中能保持安然不退失,进一步也就能够与十方如来气分交接,这个阶段称为护法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72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54

[持戒勋章]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6-30 21:47:00 | 只看该作者


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学习解说
透过和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就能有一种觉明,持续保持这种觉明,就能够以此妙力回佛慈光,向佛而安住,就如同双面镜子一样,光光辉映,在这光明之中重重相入,这个阶段称为回向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72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54

[持戒勋章]

16#
 楼主| 发表于 2021-6-30 21:48:50 | 只看该作者


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
学习解说
在光明重重相入之中,这个修行人的心光和佛所发的心光彼此密回,其中而获得佛常凝无上微妙清净,进而安住于无为(非因缘所造作,离生灭变化而绝对常住之法),到这里的无为就不会退失了,这个阶段称为戒心定。

心光
[佛光大辞典
()指心智明朗,或智慧鉴照之光。又称智光、内光。智光又有二义,一为法照,即谓真俗双鉴;一为机照,即谓普应群品。〔大智度论卷四十七、华严经探玄记卷三〕(参阅「光明」2173
()即高雄佛光山慈庄法师之内号。慈庄法师现任美国洛杉矶西来寺住持。(参阅「慈庄」5804p1399

心光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对于色光有智慧光非心光之称。心光者,自佛之慈悲心所照之光明也。离平常之光明即色香,而非别有心光。观念法门曰:「但或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取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六要钞五曰:「言心光者,此非光分身相心想其体各别,只就义门宜得其意,以佛慈悲摄受之心所照触色名之心光。」

心光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佛慈悲心所发出来的光。

【无为
 无因缘的造作,即真理的别名。
FROM:【佛学常见辞汇】

无为
[佛光大辞典
    梵语 asaskta。无造作之意。为「有为」之对称。即非由因缘所造作,离生灭变化而绝对常住之法。又作无为法(梵 asaskta-dharma)。原系涅槃之异名,后世更于涅槃以外立种种无为,于是产生三无为、六无为、九无为等诸说。于小乘各部派中,说一切有部立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虚空无为,合为三无为。大众部、一说部、说出世部于三无为之外,立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四无色处,及缘起支性(十二缘起之理)、圣道支性(八圣道之理)等,总为九无为。化地部则以不动、善法真如、不善法真如、无记法真如取代四无色处,亦作九无为之说。大乘唯识家于三无为外,别立不动、想受灭、真如,合为六无为;或开立真如为善法、不善法、无记法,而为八无为。然无论开立为六无为或八无为,非谓无为有多种别体,而系断除我、法二执所显之一种法性;复以此一法性从所显之诸缘而称种种之名。准此而言,真如、法性、法界、实相等亦皆为无为法。又以涅槃而言,上记三无为中之择灭无为、六无为中之真如无为即涅槃;而涅槃乃一切无为法中之最殊胜者。
    又关于无为法之体,说一切有部主张其为有体,经量部及大乘唯识家以其为无体,不承认其实相。其中,唯识家依「识变」与「法性」假立六种无为,即:(1)指远离烦恼所知障之真如,以其无有障碍,恰如虚空,称为虚空无为。(2)指远离一切有漏之系缚而显之真理,称为择灭无为。(3)指本来自性清净之真如,以其非由无漏智之简择力而来,称为非择灭无为。(4)指显现于第四静虑(第四禅)之真如,以第四静虑已灭苦、乐二受,寂静不动,称为不动无为。(5)指显现于灭尽定之真如,以灭尽定已灭六识心想与苦、乐二受,称为想受灭无为。(6)指真实如常,无有丝毫虚妄变异之法性真如,称为真如无为。〔品类足论卷一、大毘婆沙论卷二十一、卷三十九、俱舍论卷一、卷六〕(参阅「有为」3067p64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72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54

[持戒勋章]

17#
 楼主| 发表于 2021-6-30 22:22: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1-6-30 22:28 编辑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学习解说
这时侯的戒心于内就能安住且自在,于外就能够畅游十方,所要前往的地方都能随愿满足,这个阶段称为愿心住。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
学习解说
阿难! 修行的善男子,就是要以真方便来发这十种心。
(十心: 信心住、念心住、精进心、慧心住、定心住、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住、愿心住)

【方便
 随方因便,以利导人。
FROM:【佛学常见辞汇】

【方便
  方即方法,便即便宜,犹善巧也。谓如来说布施得大富,说持戒得生天,说忍辱得离诸瞋恚,说精进得具诸功德,说禅定得息诸散乱,说智慧得舍诸烦恼,如是种种方便,开化众生,莫不为令超脱苦轮,得诸法乐也。
FROM:【三藏法数】

方便
[佛光大辞典
    梵语 upāya,巴利语同。音译作沤波耶。十波罗蜜之一。又作善权、变谋。指巧妙地接近、施设、安排等。乃一种向上进展之方法。诸经论中常用此一名词,归纳之,其意义可分为下列四种,即:(1)对真实法而言,为诱引众生入于真实法而权设之法门。故称为权假方便、善巧方便。即佛菩萨应众生之根机,而用种种方法施予化益。(2)对般若之实智而言,据昙鸾之往生论注卷下举出,般若者,达如之慧;方便者,通权之智。以权智观照于平等实智所现之差别。(3)权实二智皆系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而尽己身心所示化之法门。(4)为证悟真理而修之加行
    慧远之大乘义章卷十五之十二巧方便义、窥基之法华玄赞卷三等,举出四种方便,即:(1)进趣方便,如见道前之七方便等,即趣向菩提之准备(加行),亦即加行道。(2)权巧方便,如二智中之方便智等,以实无三乘之法门,而为应物权现之。(3)施造方便(即施为方便),如十波罗蜜中之方便波罗蜜等,即为达成理想目的所作的善巧之事。(4)集成方便,如十地经论之六相说,诸法同体巧相集成,即诸法之本质均同,一中即具一切,一切之中亦成于一,彼此巧妙地相集互立。上述之加行道,旧译方便道,即见道位之加功用行;据成唯识论述记卷九末载,所谓加行,乃为别于佛之善巧方便,而显二者之差异。此外,加行道单配于四善根。
    权巧方便,指佛以方便智施设三乘法门等;此方便智又称权智,即佛为引导众生,而施以筹谋假设之智。权巧方便与施造方便二者,皆属佛之善巧方便。善巧方便以四智中之「成所作智」为体,又称方便善巧、善权方便、善方便、巧方便、权方便、胜方便、善巧、善权、巧便等。所有教说,自其宣讲之观点而言,一切无非是方便施设,然其中有直接阐释菩提本身,表其真实之意图者,称为真实教;基于此,为使导入真实,而因应众生显示种种方法者,称为方便教(方便假门、权门),其方便称为化前方便、权假方便等;对此,他种方便则称为异方便;觉佛果后之方便,称为果后方便。此外,相对于法报称为「果极法身」者,有应化称为「方便法身」之用语;相对于真实之因行所酬之土称为「实报土」者,有修方便道所感之土称为「方便有余土」之用语;相对于般若称为「实智」者,有利他之化用称为「方便智」之用语;相对于一乘称为「正乘」者,有三乘称为「方便乘」之用语。
    施造方便,指十波罗蜜中之方便波罗蜜(梵 upāya-kauśalya,音译沤和拘舍罗)。即菩萨于一切所为作善巧修习。据大乘义章卷十五,将施造方便分为三种,即:(1)教道方便,谓于世之所行巧能修习。(2)证道方便,谓能舍情相而证入实际。(3)不住方便,谓不执着于空有、染净、自他等相对差别之见解。同书又举出,菩萨地持经之十二巧方便,即属上述教道方便之说。
    据菩萨地持经卷七载,菩萨之十二巧方便,分为起内佛法(即向内修证佛法)之六方便,及外成众生(即向外教导众生)之六方便。起内佛法之六方便,即:(1)悲心顾念一切众生。(2)于生死、有为法等诸行,如实了知而生厌离之心。(3)求无上菩提之智。(4)依念众生,舍离生死。据大乘义章卷十五所释,菩萨依念众生欲济拔之,若自我不出生死之苦,则无以能度,故依念众生而舍生死。然据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五载,菩萨以顾恋众生之故,而不舍生死。(5)以无染心安住于生死之轮转,了知生死虚妄无实,故能无染而常处其中。(6)依求佛智之心而炽然精进。菩萨以上述之前三行为本,后三行则为菩萨依前三行而显示之方便。外成众生之六方便,即:(1)教众生以少善回求菩提一切种德,以回向故,令众生以微少善根而得无量果。(2)教众生舍邪归正、舍小归大,而以如此之微少方便,令众生起无量善。(3)令坏法之众生除其暴虐,度化之,令生信心。(4)令处中众生(无信者)生解,而导入佛教正信。(5)令已入众生(已信者)起行,而使其成就。(6)令已熟众生(已发菩提心者)得解脱而证果。
    上述之前二种化他之行为「起行善巧」,后四种化他之行为「摄人善巧」。就后四种中另有六种巧方便行,能令众生怀持佛法破除敝害而得解脱,即:(1)随顺方便,因应众生之性质根机,次第教导,令其悟入。(2)立要方便,众生有求时,即以利益为誓约而令其修善。(3)报恩方便,菩萨先施恩于众生,若众生欲报恩时,菩萨不受而劝令修善。(4)异相方便,对不受教者示现瞋责、恐怖等相,以令其止恶修善。(5)逼迫方便,菩萨化现为王或为尊主,于已所摄之人民眷属逼令其修善。(6)清净方便,菩萨八相成道,以身作则,引导众生入于清净之行。
    据地藏十轮经卷十之说,方便又分为执着善巧方便之有所得者与远离执着之无所得者;或世间善巧方便与出世间善巧方便等二种方便。旧译华严经卷四十在二千普贤行法中,谓地上之菩萨行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大慈、大悲、觉悟、转不退法轮等十种方便。大乘起信论于信成就发心举出行根本方便、能止方便、发起善根(增长)方便与大愿平等方便等四种方便。其他诸经论亦可见种种的方便之称。
    天台宗智顗之法华文句卷七举出法用、能通、祕妙等三种方便,其中,应藏、通、别三教之对象所施与者,为法用方便;方便能通真实之门者,为能通方便;法华以前权教之祕因法华圆教而开显,此祕即妙,为祕妙方便。同书复举出体外、同体二方便,真实体外之方便,称为体外方便;方便即真实,称为同体方便,又称体内方便。诸佛之随他意语、随自意语即属于后者。此外,摩诃止观卷四上,就藏、通、别、圆四教而别方便之远近。即:藏教以三贤为远方便,以四善根为近方便;通教以十信为远方便,以三贤为近方便;圆教以名字之二十五方便及观行五品为远方便,以相似之六根清净为近方便。
    净名经疏卷三举出自行、化他、自他等三种方便。其中,诸佛及四十一位菩萨能悟知不可思议的二谛之理,即为自行方便;于藏通别三教及圆教有门已了然之诸菩萨,不断除烦恼,而平等地在界内、界外宣扬种种教法,即为化他方便;合以上二者,即所谓自他方便。
    此外,据摩诃止观卷四上、卷四下载,为修圆顿止观之准备,须先具备具五缘、呵五欲、弃五盖、调五事、行五法等二十五种方便(二十五方便)。所谓具五缘即:持戒清净、衣食具足、闲居静处、息诸缘务、得善知识。呵五欲即劝修行者必须诃责色、声、香、味、触等五欲。弃五盖即指弃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等五种烦恼心。调五事即调和食、眠、身、息、心五者。行五法即行能生善法之欲、精进、念、巧慧、一心等五法。〔长阿含卷一大本经、大般若经卷三二八、旧华严经卷三十七、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五、十地经论卷一、法华经义疏卷四、法华文句(会本)卷七、法华经文句卷三上、大乘义章卷十九〕p187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72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54

[持戒勋章]

18#
 楼主| 发表于 2021-6-30 23:43:18 | 只看该作者


心精发晖,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学习解说
此时的内心有一种光明照耀辉映着,以真方便来发前面所讲的这十种心(信心住、念心住、精进心、慧心住、定心住、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住、愿心住),然后就会产生十种作用(十信之用)遍亙涉入,圆成一心,这个阶段称为发心住。

ㄏㄨㄟhuī
日光。
如:「春晖」、「斜晖」、「落日余晖」。
《文选·王粲·公讌诗》:「凉风撤蒸暑,清云却炎晖。」
·陆游〈晚步湖上〉诗:「云薄漏春晖,湖空弄夕霏。」
照耀、辉映。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云润星晖,风扬月至。」
南朝梁·元帝〈与萧挹书〉:「惟昆与季,文藻相晖。」
[国语辞典

【十住
 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第二个十位名十住,因信心既立,能住佛地也。又因发起大心,趣入妙道,故又名十发趣。一、发心住。以真方便,假十信之用,圆成一心,名发心住。二、治地住。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则一切皆治,名治地住。三、修行住。心所涉知,俱得明了,遍修诸行,皆无留碍,名修行住。四、生贵住。冥契妙理,行与佛同,气分感通,成如来种,名生贵住。五、方便具足住。自利利他,方便具足,名方便具足住。六、正心住。心念同佛,惟得其正,名正心住。七、不退住。身心增长,无有退缺,名不退住。八、童真住。佛之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如童真之可贵,名童真住。九、法王子住。长养圣胎,绍隆佛种,堪作法王之子,名法王子住。十、灌顶住。菩萨既为佛子,佛以智水灌顶,藉表成人,名灌顶住。
FROM:【佛学常见辞汇】

【十住
  ﹝出楞严经﹞
  谓菩萨约位进修,以妙觉为本,此觉由信而入,入则能住,故自发心住至灌顶住,通为十种也
  〔一、发心住〕,谓由前十信,相蹑进修,作真方便,显发十住之心,此心真精,发本明耀,令彼十信之用,于明耀中,遍互涉入,圆成一心之德。经云: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辉,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十用,即十信之用也。)
  〔二、治地住〕,谓由前所发之心,净如琉璃;所证之理,显若精金。因此妙心,契于理地。经云: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履,即治也,亦造入之义。)
  〔三、修行住〕,修行者,起行造心也。谓前发心、治地二住之智,俱已明了;由明了故,遍修诸行,皆无留碍。经云: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
  〔四、生贵住〕,谓由前妙行,冥契妙理,将生佛家,为法王子。故曰生贵。经云: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中阴者,谓现身已谢,后身未生,于此之中,识未托胎之时也。)
  〔五、方便具足住〕,谓由前妙行,既与佛同,则自行利他,善巧方便,具足不缺。经云: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道胎者,谓道果之胎,以喻菩萨之入圣道也。觉胤者,觉即是佛,谓佛之胤嗣也。)
  〔六、正心住〕,谓前行相,虽与佛同,心相有异,未名正心。至此,则心相不异,方名为正。经云: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七、不退住〕,谓前心行二相,既与佛同,则佛身、佛心,二种合成,日以滋益,渐渐增长,唯进无退。经云: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八、童真住〕,体微曰童,谓其体虽微,已具佛十身灵妙之真相矣。经云: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也。)
  〔九、法王子住〕,谓自发心至生贵,名入圣胎;自方便具足至童真,名长养圣胎;至此长养功成,名出圣胎。既出胎已,则为佛之真子,而继绍佛种也。经云: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十、灌顶住〕,谓表菩萨既成佛子,堪行佛事。佛以智水而灌其顶,犹如剎利、转轮王之子受职,而父王以大海水灌其顶也。经云: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剎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剎利,梵语具云剎帝利,华言田主。)
FROM:【三藏法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72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54

[持戒勋章]

19#
 楼主| 发表于 2021-6-30 23:45:18 | 只看该作者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学习解说
到了这里,心中发出光明,就像清净琉璃般,内心显现出精明的智慧,以前面所发的妙心来实践,这个阶段称为治地住。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ㄌㄩˇ, [名]
1.鞋子。如:「草履」、「削足适履」。《庄子.让王》:「原宪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2.脚步。如:「步履」。《聊斋志异.卷一.画壁》:「回顾,则垂髫儿,冁然竟去,履即从之。」
3.个人的行为操守。《晋书.卷六七.温峤等传.史臣曰》:「太真性履纯深,誉流邦族。」
4.领土。《左传.僖公四年》:「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晋.杜预.注:「履,所践履之界。」
5.《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兑(?)下干(?)上。表行履的礼仪之意。
6.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履鞮。
[动]
1.践踏、踩。《诗经.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宋.苏轼〈后赤壁赋〉: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
2.实行。如:「履行」、「履约」。《礼记.表记》:「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
3.经历。《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易者达物伪。」《南史.卷七五.隐逸传上.宗少文传》:「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
4.居、处。《庄子.天道》:「而愚知处宜,贵践履位。」汉.刘向《新序.卷四.杂事》:「夫执国之柄,履民之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72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54

[持戒勋章]

20#
 楼主| 发表于 2021-6-30 23:49:19 | 只看该作者

(15楼~20用时,约2小时25)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学习解说
透过前面的两种住(发心住、治地住)所涉及的智慧,全都明了,藉由这样的智慧就能种种修行无所障碍,这个阶段称为修行住。

游履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ㄧㄡˊ ㄌㄩˇ
游历。《南史.卷七五.隐逸传上.宗少文传》:「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

密藏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真言之经典也。僧史略上曰:「密藏者,陀罗尼法也。是法秘密,非二乘境界诸佛菩萨所能游履也。」二教论上曰:「法佛谈话,谓之密藏,言秘奥实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2-22 22:05 , Processed in 0.07364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