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净慧慈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修日志] 佛弟子[净慧慈光]实修日志

[复制链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785

[禅定勋章]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19:26:55 | 只看该作者
《无量义经》习经共修体会(二)

无量义经~

大庄严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说法不可思议,众生根性亦不可思议,法门解脱亦不可思议。我等于佛所说诸法,无复疑惑,而诸众生生迷惑心,故重咨问。世尊!自从如来得道已来,四十余年,常为众生演说诸法四相之义,苦义、空义,无常、无我,无大、无小、无生、无灭,一切无相,法性、法相本来空寂,不来、不去、不出、不没。若有闻者,或得暖法、顶法、世第一法;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发菩提心,登第一地、第二、第三、至第十地。往日所说诸法之义,与今所说有何等异,而言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菩萨修行必得疾成无上菩提?是事云何?唯愿世尊慈愍一切,广为众生而分别之,普令现在及未来世有闻法者,无余疑网。

这段经文讲的是大庄严菩萨请问世尊自成道以来四十余年,常为众生演说诸法四相苦、空、无常、无我、无大、无小、无生、无灭、一切无相,法性、法相本来空寂,不来、不去、不出、不没,令听闻者各自得道证果,可是世尊为什么说今日所说的法能让菩萨快速成就无上菩提?究竟往日所说的法与今日所说的法有什么不同?

世尊回答说:
善男子!自我道场菩提树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观一切诸法不可宣说。所以者何?以诸众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种种说法;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四十余年未曾显实。是故,众生得道差别,不得疾成无上菩提。善男子!法譬如水,能洗垢秽,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诸有垢秽。其法水者,亦复如是,能洗众生诸烦恼垢。善男子!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别异。其法性者,亦复如是,洗除尘劳等无差别,三法、四果、二道不一。善男子!水虽俱洗,而井非池,池非江、河,溪、渠非海,而如来世雄于法自在,所说诸法亦复如是。初、中、后说,皆能洗除众生烦恼,而初非中,而中非后,初中后说,文辞虽一,而义各异。

善男子!我起树王,诣波罗奈鹿野园中,为阿若拘邻等五人转四谛法轮时,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中间于此、及以处处,为诸比丘并众菩萨辩演宣说十二因缘、六波罗蜜,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今复于此,演说大乘无量义经,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善男子!是故,初说、中说、今说,文辞是一,而义差异。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

这两段经文世尊以水能洗垢秽比喻诸法能除去众生烦恼

又说水虽然具有洗涤功用,但江、河、井、池、溪、渠、大海等,各各不同

法也是同理,佛有八万四千法门能除众生一切忧愁烦恼,但因众生根器因缘差别,需要“对症用药”

为什么要这样呢?为什么要遵照次第修行和次第说法的原则呢?
就是为了容易教化众生
如果不能按照次第说法、修行原则,众生就不容易接受,容易怀疑毁谤
因为,为了容易教化众生,为了护念众生,所以必须按照次第来修行和说法 —
优婆塞戒经:若欲为众生说[法界深义],先当为说[世间之法],然后乃说[甚深法界]

所以,不是世尊往日及今日说法不同

而是因为“同一经句或名相,因为众生根器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和解释”,世尊慈悲为适应不同根器众生而次第(方便)说法

要知道,
虽然,佛大悲无私,愿意把所有法门都教导给众生,让众生脱离苦海
但是,众生根器差别,无法信受所有法门,因此需要按照次第说法,教导不同次第法门

所以,不论是法华经或其他深经都经常提到:不能妄传或妄授深法
这不是有没有秘密的问题,而是众生根器差别的问题,所以必须按照次第传法或说法
不然,就会因为众生无法信受而怀疑毁谤,甚至影响其他广大众生
这不仅断送各自学法因缘,也是毁谤正法,有很严重的因果报应
就像,如果您对不信大乘的小乘行者说大乘法,那只会徒增怀疑毁谤的罪业 —
有没有密法?

因此,说法者一定要先观察众生心性欲,再为其演说相应的法,否则再好的佛法也会因为众生不能接受而变成“毒”

《大般涅槃经》云:“方等经者,犹如甘露亦如毒药...服消则为药不消则为毒,方等亦如是智者为甘露,愚不知佛性服之则成毒。”— 光明心法]进阶说明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云:“善男子,有诸众生,于声闻乘,独觉乘法,未作劬劳正勤修学,如是众生根机未熟,根机下劣,精进微少;若有为说微妙甚深大乘正法,说听二人俱获大罪,亦为违逆一切诸佛。— 光明心法]进阶说明

下面一同来学习世尊是如何次第说法?如何演说[四圣谛]?

“看看「菩萨道」行者和「声闻」「缘觉」小乘行者对这些名相的认识和修行有何差别”?

甚深四圣谛法~大般涅槃经

善男子,所言[苦]者不名[圣谛]
何以故?
若言[苦][苦圣谛]者,一切牛羊驴马及地狱众生应有圣谛。
(说明:在小乘经中,佛对一般凡夫众生和小乘行者演说「苦」「集」「道」「灭」,四种解脱过程的真理
教导众生认识「苦」,苦的因缘和聚「集」,教导众生认识解脱之「道」,然后实修「灭」苦,所以因此称为「四圣谛」
而在本经「大般涅槃经」,已经将修行提升到大乘而到了佛将涅槃之前,所以佛陀教导众生认识「佛性」和「不二」「实义」「中道」
因此破除以前较通俗的一般方便说法,所以说明「苦」其实不是「圣谛」真理,
如果苦是圣谛,那么牛羊驴马等畜生和地狱众生都受恶道苦,也应该有圣谛?)

善男子,若复有人不知[如来甚深境界][常住不变][微密法身],谓是食身,非是法身,不知如来道德威力,是名为苦。
何以故?
以不知故[法见非法][非法见法],当知是人必堕恶趣轮转生死,增长诸结多受苦恼。
(说明:如果还有人不知道诸佛如来的甚深境界真相就是常住不变的微妙奥秘法身,以为佛只是需要一般饮食的肉身,而不是法身
不知道诸佛如来的真理德性和对法界的影响实力,这才叫真正的苦
为什么呢?因为不知道真理,不信佛不信佛法,把真理当虚假迷信,而把世俗假象当真实,
这样的人因为不信不懂解脱法,就必定堕入恶道中生死轮回,增加很多烦恼业障,吃很多苦,这才是真苦)

若有能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或闻常住二字音声,若一经耳即生天上,后解脱时乃能证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既证知已而作是言:「我于往昔曾闻是义,今得解脱方乃证知,我于本际以不知故轮转生死周遍无穷,始于今日乃得真智」。
若如是知,真是修苦,多所利益。若不知者,虽复勤修,无所利益。
是名[苦],名[苦圣谛]。若人不能如是修习,是名为[][圣谛]
(说明:如果有人能知道诸佛如来的真正境界是常住不变没有生死,或听到诸佛常住能生信不怀疑毁谤,
如果听过这样的事情而能生起信根和善根,就能在日后死亡后投生天上,之后修行解脱后能实证明白诸佛如来常住不变的道理
然后能对众生说:「我因为以前听过诸佛常住不变的道理能起信心,因此现今终于解脱而真正明白。但是更早前因为不知道这道理,所以曾经不断的生死轮回,直到今天才得到真正的智慧,明白诸佛常住不变的道理」
如果能像上面这样知道这些道理而修行,这样才叫真正修苦,才会有广大利益。
如果不知道诸佛如来常住不灭的真理,虽然勤于修行,但是不明白根本真相,那就无法得到根本真相的利益。
明白上面这些的道理才叫「知苦」,才叫「苦圣谛」,如果不能这样明白和修行,那就叫苦,而不是「苦圣谛」)

(补充说明:诸佛常住不变异,这是实相甚深法「【常】【乐】【我】【净】」真理中的【常】,也就是真常
以「甚深法」来说,如果不能明白「真常」,而以苦为苦而修行,那就是苦,而不称为真正的「苦圣谛」
如果能明白【常】【乐】【我】【净】甚深真理,这样修行,才叫真修苦,这样明白苦,就是甚深苦圣谛,不同于小乘法的苦谛)


[
集谛]者:
于真法中不生真智受不净物。
所谓奴婢能以非法言是正法。断灭正法不令久住。
以是因缘不知法性。以不知故轮转生死多受苦恼。不得生天及正解脱。
上面经文也可以这样断句:
于真法中不生真智【受不净物。所谓奴婢】
能以非法言是正法。断灭正法不令久住。
【所受不净之物,也就是前面经文所提到的奴婢,钱财,牲畜等等】
所以下面的翻译就会有些不同,不过,所讲的原理还是一样的,所以就不做更改了
(说明:如果在真正的正法真理中,无法生起真正的智慧,而受到不净外物和观念的影响
就像有些愚钝无智的奴婢,把非法当作正法,以为能断灭正法,让正法无法久住
因为这样因缘,不明白法性,其实诸法虽因众生而有缘起生灭,但是这只是众生不明白真相的表相缘起方便法
实际上,「真理」和「佛性」「不生不灭」「非生非灭」,此即「真常」,并不会消失,就像能量不灭
因为不明白这真理和真相,所以不断生死轮回受尽苦恼,不能生天和正确解脱

关于小乘的「集」,这是「四圣谛」其中的一个过程,是灭苦证空,达到「无我」的修行过程
就是让众生去思维探索「苦」,透过思维分析苦的产生和聚「集」过程,逐渐明白苦的空性「道」理,而达到无我寂「灭」的状态
这是因为凡夫众生都着苦,所以从苦下手去修行,因此这是一种方便法,是一种过程
「苦集灭道」或「苦集道灭」都是可以的,只是角度不同,前者就是「灭」苦而证「道」,后者就是因为「道」理而「灭」苦

「大乘第一义」则以广大心量直接契入「佛性」光明的「真常」「真乐」「真我」「真净」之中)

若有深知不坏正法。以是因缘得生天上及正解脱。
若有不知[集谛]处而言正法无有常住悉是灭法。
以是因缘于无量劫流转生死受诸苦恼。
(说明:如果能深信明白真正的正法常住不坏,因为这样的因缘死后就能生天上而且正确解脱
相反,如果有人不知道或不相信真正的「苦集谛」,不明白「正法不生不灭」,而说正法不可能常住,都是生灭法,
因为这样的因缘,就会无量劫在生死轮回中受种种苦)

若能知法常住不异。是名[集][圣谛]
若人不能如是修习。是名为[集][集圣谛]
(说明:如果能知道且相信「真理常住不坏不变异」,这样叫「知集」,就是明白「集谛」的真理,这叫「集圣谛」
相反,如果不能像这样来修行,这叫「集」,而不是「集圣谛」)


[
灭谛]者。
若有多修习学空法。是为不善。
何以故。灭一切法故。坏于如来真法藏故。作是修学。是名[修空]
[灭]者。逆于一切诸外道等。
若言[空][谛]者。一切外道亦修[空法]应有[灭谛]
(说明:因为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众生根器比较差,
所以佛陀一开始从小乘佛法教导起,教导众生「无常」「不净」「苦」「空」「无我」的道理,但是这只是方便,并不是真义
随着修行次第提升,而修学大乘法和第一义,佛陀则教导菩萨行者甚深法义,那就是「常,乐,我,净」,
以「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来破除初学时期的小乘所讲的「无常」「苦」「空」「无我」「不净」

所以上面的经文说:如果有人总是学习空法,而没有增上次第契入真实,这样叫作「不善」
为什么呢?因为误认法性本空,而不知道真理法性「非空」「非非空」,这样违逆破坏诸佛如来的真正法藏,这样的修学叫作「修空」,也是一般外道的修法
而修「苦灭」的方法则不是如此,和一切外道都不相同
如果说「修空」是「灭谛」真理,那么一切外道也修空法,因此外道法应该也存在「灭谛」,其实不然
下面经文继续说明什么叫「灭谛」)

若有说言有[如来藏]虽不可见若能灭除一切烦恼尔乃得入。
若发此心一念因缘。于诸法中而得自在。
若有修习[来密藏]无我空寂。
如是之人于无量世。在生死中流转受苦。
若有不作如是修者。虽有烦恼疾能灭除。
何以故。因知[如来秘密藏]故。是名[苦灭圣谛]
若能如是修习灭者。是我弟子。
若有不能作如是修。是名[修空][灭圣谛]
(说明:如果有人说:真的有「如来藏」或真我「佛性」,虽然无法看见,但是只要能灭除一切烦恼就能证入此真理
像这样的人,因为上面这样的一念发心的因缘,就能在世俗和佛法中逐渐明明白白而得清净自在
相反,如果有人修学佛法却以为「如来密藏」「佛性」「真如」是无我空寂,不知道「真我」非空非非空
像这样的人因为不明白真相,堕入空无中,在日后无量世中,就会在生死轮回中流转受苦
如果不像上面那样修行,虽然现在还有烦恼,但是修行过程中就能快速灭除烦恼
为什么呢?因为知道且相信「如来秘密藏」「佛性」「真我」的缘故,这样相信「佛性」「真我」的修行才叫「苦灭圣谛」
如果能相信「佛性」「真我」而这样修行「灭谛」的人,这才是佛弟子
如果不相信「佛性」「真我」而修「灭」修「无我」「空寂」,这叫「修空」而不是修「灭圣谛」)



[
道圣谛]者。所谓[][][僧]宝及[正解脱]
(说明:「道圣谛」就是指「佛法僧」三宝和「正解脱」)

有诸众生颠倒心言无[][[僧][正解脱]。生死流转犹如幻化。修习是见。以此因缘轮转三有久受大苦。
(说明:有些众生因为愚痴无智而生颠倒是非的心,说没有佛法僧和正解脱,说生死轮回是虚假的,
因为相信这样的知见观念,所以因为这样的因缘长久轮回在三界中受极大痛苦)

若能发心见于[如来][常住无变][][][解脱]亦复如是。乘此一念于无量世自在果报随意而得。
何以故。我于往昔[以四倒故][非法计法]受于无量恶业果报。[我今已灭][如是见故][佛正觉]。是名[道圣谛]
(说明:如果能发心相信诸佛如来法身常住不坏不变,法僧解脱的道理也是如此,因为这样的心念,就能在无量世得到随意自在的果报)

若有人言[三宝无常][修习是见][是虚妄修][非道圣谛]
(说明:如果有人说三宝无常有生灭,而修学这种知见,这就是虚妄而非真修行,也不是「道圣谛」。
由此可知,一般的修行,和「常乐我净」的光明修行差别是很大的)

若修是法为[住]者,是我弟子,真见修习四圣谛法,是名[圣谛]
(说明:如果以「三宝常住」的观念来修行,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才是以「真理」来修学「四圣谛法」,这才叫「四圣谛」
世俗中一般佛弟子总喜欢争辩谁才是真正佛弟子?谁是正法?谁是非法?
其实,由上面经文可知,深入甚深佛法次第,对「怎样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也会有不同的观念和看法
如果自己不能深入佛法,如佛所说,争辩只会让自己堕入恶道)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修习[甚深四圣谛法]
(说明:菩萨告诉佛说:佛陀啊!听过您的解说,我今天才真正知道修学「甚深四圣谛法」)大般涅槃经:甚深四圣谛法

参考阅读:
大般涅槃经:甚深十二因缘
维摩诘解说[无常],[苦],[空],[无我],[寂灭] ~ 维摩诘经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785

[禅定勋章]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4:35: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4 22:24 编辑

《无量义经》习经共修体会(二)

善男子!初说四谛,为求声闻人,而八亿诸天来下听法,发菩提心。中于处处演说甚深十二因缘,为求辟支佛人,而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或住声闻。次说方等十二部经、摩诃般若、华严海云,演说菩萨历劫修行,而百千比丘、万亿人天无量得须陀洹、得斯陀含、得阿那含、得阿罗汉、住辟支佛因缘法中。

善男子!以是义故,故知说同,而义别异。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是故,善男子!自我得道,初起说法,至于今日,演说大乘无量义经,未曾不说苦、空、无常、无我,非真、非假、非大、非小,本来不然,今亦不灭,一切无相,法相、法性不来不去,而众生四相所迁。

善男子!以是义故,诸佛无有二言,能以一音,普应众声;能以一身,示百千万亿那由他无量无数恒河沙身;一一身中,又示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种种类形;一一形中,又示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形。善男子!是则诸佛不可思议甚深境界,非二乘所知,亦非十住菩萨所及,唯佛与佛乃能究了。

善男子!是故,我说微妙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所共守护,无有众魔外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菩萨摩诃萨若欲疾成无上菩提,应当修学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

【一音】
﹝出维摩经﹞
一音者,佛之音声也。盖众生缘有浅深,根有利钝,故于一音之中,同听异闻。若是人天根器,则闻佛说五戒十善之法;若是声闻根器,则闻佛说四谛之法;若是缘觉根器,则闻佛说十二因缘之法;若是菩萨根器,则闻佛说六度等法;各得解了。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是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也。声闻者,闻佛声教,悟真空理,故名声闻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缘觉者,因观十二因缘觉真空理,故名缘觉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菩萨者,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一音教】
﹝出华严经疏﹞
一音教者,谓如来一代之教,虽有顿渐诸说不同,而皆不出一音也。故罗什法师云:佛一圆音,平等无二,无思普应,机闻自殊。是也。(梵语罗什,华言童寿。)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一音普应,一雨普滋】
谓佛一音说法,平等普应,大小机器,皆得利益。如大地草木,一雨普滋,故不分也。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由经中一音想到一佛乘,末学以当前次第理解,因为世尊早已成佛,所以世尊所说的法都源于实相(即一佛乘)

可是,因为“众生缘有浅深,根有利钝,故于一音之中,同听异闻”,而有差别
所以,世尊慈悲善护念众生
对于「一般娑婆众生」和「小乘行者」说:「苦集灭道」,诸行无常,一切皆苦(有受皆苦)
这是因为这类众生常因世俗表相而苦,因为内心对外在的贪欲无法满足而苦,因此,必须舍欲才能离苦
所以,对于这类根器众生,佛陀教导:「出离心」和「解脱道」,以远离世俗和「无我」「空」解脱世俗苦


对于大乘发心的行者来说,则能超越世俗表相和苦,而着重在「正向心」和「精神的次第」上面
所以,对于「初学的大乘菩萨根器行者」,则教导:在心量上,以「慈悲喜舍」大乘四无量心,不畏诸苦而能入世普渡众生
在观行上,有许多不同于小乘的观行禅定方法,主要以「清净、光明、喜乐」为主,「小乘」则以「苦观」和「空观」为主


然后对于「累世久修的菩萨行者」,则讲佛法甚深实义「不二」「中道」法门。— 以「法性原理」和「众生性」来看『苦行』的真假与可否

因此,
三乘是方便,一乘是实,一乘才是实实在在的。— 修行了数十年,读诵了数百部佛经,所以你是老修行?!

因为最后
都要归于不可思、不可议的境界,都要归于实相、中道实相、究竟了义,就是一佛乘。— 修行了数十年,读诵了数百部佛经,所以你是老修行?!

世尊在
《法华经》讲得很清楚,只有一佛乘,无有余乘。佛所说的只有一佛乘,不可思、不可议的实相就是一佛乘,没有其他的一乘、二乘、三乘!假使有,也都是方便说;佛说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种种因缘、譬喻,都是方便说,是应众生根机而说。— 修行了数十年,读诵了数百部佛经,所以你是老修行?!

回说这部无量义经之所以能让菩萨快速成就无上菩提,因为此经教导我们明白了[法性]和[众生性],因此而能[见性]

什么叫「见性」?
就是明白「法性」原理,
「见」就是明白,「性」就是一切原理,就是一切性、法性、佛性、菩萨性、善性、众生性、凡夫性... —
什么叫「见性」?


因此【当知此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之所守护,无有众魔群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

所以者何?一闻能持一切法故。若有众生得闻是经,则为大利。所以者何?若能修行,必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785

[禅定勋章]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23:25:59 | 只看该作者
《无量义经》习经共修体会(三)

善男子!汝宁欲闻,是经复有十不思议功德力不?”大庄严言:“愿乐欲闻。”佛言:“善男子!第一,是经能令菩萨未发心者,发菩提心;无慈仁者,起于慈心;好杀戮者,起大悲心;生嫉妒者,起随喜心;有爱著者,起能舍心;诸悭贪者,起布施心;多憍慢者,起持戒心;瞋恚盛者,起忍辱心;生懈怠者,起精进心;诸散乱者,起禅定心;于愚痴者,起智慧心;未能度彼者,起度彼心;行十恶者,起十善心;乐有为者,志无为心;有退心者,作不退心;为有漏者,起无漏心;多烦恼者,起除灭心。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一功德不思议力。

这段经文说的是《无量义经》有十种不可思议功德,第一种功德是:能令未发心的菩萨发菩提心;令无慈悲心者生起慈心;令好杀戮者起大悲心;令生嫉妒者起随喜心;令有爱著者起能舍心;令悭贪者起布施心;令多憍慢者起持戒心;令瞋恚心炽盛者起忍辱心;令懈怠者起精进心;令诸散乱者起禅定心;令愚痴者起智慧心;令未能度彼者起度彼心;令行十恶者起十善心;令乐有为者志无为心;令有退心者作不退心;令有漏者起无漏心;令多烦恼者起除灭心,这是无量义经第一不可思议功德力

记得当时学习这段经文时末学停下笔头心里想着:为什么此经能令众生发起种种光明心?为什么自己没有如实发起?

今天再次学习这两段经文,带着上面的问题反思检讨:以慈心为例,经中教导~
菩萨如是观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次复谛观一切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灭。复观即时生住异灭,如是观已,而入众生诸根性欲。性欲无量故,说法无量;说法无量,义亦无量。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真实相已,所发慈悲明谛不虚,于众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复为说法,令诸众生受于快乐。

其中,
"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
这是指[不二]的意思,可以参阅[维摩诘经]

[实相]就是,[相]是[相]也非[相], [非相]是[非相]也非[非相]
这是破除[空]和[有],[是]和[非],[对]和[错],[正]和[邪],一切对立两边
这就是大乘实相义 —
[问题解答] 请教: 无量义经~如何解释: "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

虽然《无量义经》已经学过了,可是遇到问题末学还是会惯性的怪罪对方,不能对众生生起慈心,不能本着“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详见:「觉有情」),自利利他,其实这正说明“自己没有真修实证,没有老实实修、没有精进突破,而没能消化听闻的法理,没有真正体悟(详见:一个妄想看到另一个妄想!?),所以听来的智慧就会没有力量

听慧并不等于真实体证真实慧
必须要逐渐在生活中,由佛经中听闻的智慧,不断破除自己的执着
这样才能逐渐显露真实智慧
每一部佛经都有佛菩萨的方便和智慧果德流露
不论是乍看多简单的佛经,能体会的程度一样由浅入深,次第大不相同 —
法门实修帖 64#

所以佛在《楞严经》中讲理可顿悟事需渐修,就是在慈悲叮咛我们实修实证的重要,否则即使有听闻这部实相义经,倘若实修跟不上,还是不能真正超越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785

[禅定勋章]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09:49:51 | 只看该作者
《无量义经》习经共修体会(四)

善男子!第二,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是经者,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则能通达百千亿义、无量数劫不能演说所受持法。所以者何?以其是法,义无量故。善男子!是经,譬如从一种子生百千万,百千万中一一复生百千万数,如是展转乃至无量。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从于一法生百千义,百千义中一一复生百千万数,如是展转,乃至无量无边之义。是故,此经名无量义。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二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三,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闻是经,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通达百千万亿义已,虽有烦恼,如无烦恼,出生入死,无怖畏想,于诸众生,生怜愍心,于一切法,得勇健想。如壮力士能担、能持诸有重者;是持经人,亦复如是,能荷无上菩提重宝,担负众生出生死道,未能自度,已能度彼。犹如船师身婴重病,四体不御,安止此岸,有好坚牢船舟,常办诸度彼者之具,给与而去;是持经者,亦复如是,虽婴五道诸有之身,百八重病常恒相缠,安止无明老死此岸,而有坚牢此大乘经无量义办,能度众生,能如说行者,得度生死。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三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四,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闻是经,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得勇健想,虽未自度而能度他,与诸菩萨以为眷属,诸佛如来常向是人而演说法。是人闻已,悉能受持,随顺不逆,转复为人随宜广说。善男子!是人譬如国王夫人新生王子,若一日、若二日、若至七日,若一月、若二月、若至七月,若一岁、若二岁、若至七岁,虽复不能领理国事,已为臣民之所宗敬,诸大王子以为伴侣,王及夫人爱心偏重,常与共语。所以者何?以稚小故。善男子!是持经者,亦复如是,诸佛国王,是经夫人,和合共生是菩萨子。若是菩萨得闻是经,若一句、若一偈,若一转、若二转,若十、若百、若千、若万、若亿万亿、若恒河沙无量无数转,虽复不能体真理极,虽复不能震动三千大千国土,雷震梵音,转大法轮,已为一切四众、八部之所宗仰,诸大菩萨以为眷属,深入诸佛秘密之法,所可演说无违无失,常为诸佛之所护念,慈爱偏覆,以新学故。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四功德不思议力。

上述经文是《无量义经》的第二、第三、及第四种不可思议功德:

第二不可思议功德讲的是,如果有众生得闻无量义经,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则能通达百千亿义,即使经过无量数劫也说不完所受持的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此经义理无量的缘故,就像一颗种子能生百千万颗种子,百千万颗种子又能一一再生百千万数,这样反复再生直到无量无边,此经也是同理,从一法能生百千万义,百千万义又能再生百千万数,这样反复再生直到无量无边,所以此经叫无量义

第三不可思议功德讲的是,如果有众生得闻无量义经,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通达百千万亿义后,虽然因为烦恼还会出入生死轮回,但是不会心生怖畏,对于其他众生也能心生怜悯,对于一切法能生勇健想,如同强壮的大力士能担负重物一样。受持无量义经者也是这样,能荷无上菩提重担,救众生出离生死轮回,虽然自己还未得度,却能度人,犹如船师患有重病守在岸边,只要有一艘坚固的船,就能常常把众生度到岸边,受持无量义经者也是这样,虽然未能脱离六道这具色身假我的束缚,受各种重病缠覆,但是因为有大乘无量义经的功德力,必定能度众生出离生死轮回

第四不可思议功德讲的是,如果有众生得闻无量义经,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虽然自己还未得度却能人,能与诸菩萨为眷属,诸佛如来会常常向此人演说佛法,此人听闻后,不仅全部都能受持和随顺不违背,还能继续为人广泛演说。此人就像国王和夫人生的王子,或是刚出生一日,或一月,或一岁,虽然因为年幼不能领理国家事务,但同样会被臣民尊敬,身边同样有大王子们的陪伴,并且得到大王及夫人的偏爱。为什么呢,因为他还年幼的缘故,受持无量义经者也是同理,此人则是诸佛国王及经夫人生下的菩萨子,如果菩萨听闻无量义经或一句、或一偈,或一转、或二转,或十、或百、或千、或万、或亿万亿、或恒河沙无量无数转,虽然不能深入体会真理,虽然不能震动三千大千国土,转大法轮,但是已经被一切四众弟子、八部众生所敬仰,并且与诸大菩萨为眷属,能够深入诸佛秘密深法,所有演说无有违失,常有诸佛所护念以及慈悲偏爱,这是因为此人是新学菩萨的缘故

上述三段经文说到,如果众生得闻无量义经,“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

a、“能通达百千亿义、无量数劫不能演说所受持法。”

b、“通达百千万亿义已,虽有烦恼,如无烦恼,出生入死,无怖畏想,于诸众生,生怜愍心,于一切法,得勇健想。”

c、“得勇健想,虽未自度而能度他,与诸菩萨以为眷属,诸佛如来常向是人而演说法。是人闻已,悉能受持,随顺不逆,转复为人随宜广说。”

【勇健相】
谓菩萨为众生故,于诸难行苦行而悉行之,不生退屈,是为勇健相。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对照经文,末学先是净心反思检讨为什么自己没有做到如经中说的那样?

末学以当前次第理解,原因是“得闻是经”四字并非表面意思听闻此经而已,这里的“得”应该是真正通达,真正有所领悟和体会的意思

真正
明白「法性」「众生性」,就不会堕入执着,就能成佛,而且还能依照「法性」「众生性」来依「次第法」普渡众生。 — 「佛性」与「法性」&「轮回」与「解脱」&「常」与「无常」
就像每个佛菩萨都有度化外道的方法和方式
这就是佛菩萨对于众生没有分别心,而且能适应众生的心 —
[略说]相应心

所以,善知识慈悲教导,
不论是乍看多简单的佛经,能体会的程度一样由浅入深,次第大不相同 — 法门实修帖 64#

而学习佛经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对照经文反思检讨,引导我们逐渐调整和增上的作用,末学一定好好努力!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785

[禅定勋章]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10:38: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8 10:39 编辑

《无量义经》习经共修体会(五)

善男子!第五,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其有受持、读诵、书写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是人虽复具缚烦恼,未能远离诸凡夫事,而能示现大菩提道,延于一日以为百劫,百劫亦能促为一日,令彼众生欢喜信伏。善男子!是善男子、善女人,譬如龙子始生七日,即能兴云,亦能降雨。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五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六,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受持、读诵是经典者,虽具烦恼而为众生说法,令得远离烦恼、生死,断一切苦。众生闻已修行,得法、得果、得道,与佛如来等无差别。譬如王子,虽复稚小,若王游巡及以疾病,委是王子领理国事。王子是时,依大王命,如法教令群寮百官,宣流正化,国土人民各随其安,如大王治等无有异。持经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若佛在世、若灭度后,是善男子虽未得住初不动地,依佛如是用说教法,而敷演之。众生闻已,一心修行,断除烦恼,得法、得果、乃至得道。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六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七,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在世、若灭度后,得闻是经,欢喜、信乐,生希有心,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如法修行,发菩提心,起诸善根,兴大悲意,欲度一切苦恼众生,虽未修行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自然在前,即于是身得无生忍,生死烦恼一时断坏,即升第七地与大菩萨位。譬如健人为王除怨,怨既灭已,王大欢喜,赏赐半国之封,皆悉与之。持经男子女人,亦复如是,于诸行人最为勇健,六度法宝不求自至,生死怨敌自然散坏,证无生忍,半佛国宝封赏安乐。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七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八,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在世、若灭度后,有人能得是经典者,敬信如视佛身,令等无异,爱乐是经,受持、读诵、书写、顶戴,如法奉行,坚固戒忍,兼行檀度,深发慈悲,以此无上大乘无量义经广为人说。若人先来,都不信有罪福者,以是经示之,设种种方便,强化令信,以经威力故,发其人心,欻然得回;信心既发,勇猛精进故,能得是经威德势力,得道、得果。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即于是身,得无生法忍,得至上地,与诸菩萨以为眷属,速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不久得成无上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八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九,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灭度后,有得是经,欢喜踊跃得未曾有,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广为众人分别、解说是经义者,即得宿业余罪、重障一时灭尽,便得清净,逮得大辩,次第庄严诸波罗蜜,获诸三昧、首楞严三昧,入大总持门,得勤精进力,速越上地,善能分身,散体遍十方国,拔济一切二十五有极苦众生,悉令解脱。是故,是经有如此力。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九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十,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灭度后,若得是经发大欢喜,生希有心,即自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如说修行,复能广劝在家、出家人,受持、读诵、书写、供养、解说、如法修行,既令余人修行,是经力故,得道、得果,皆由是善男子、善女人慈心勤化力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即于是身便逮无量诸陀罗尼门,于凡夫地自然初时,能发无数阿僧祇弘誓大愿,深能发救一切众生,成就大悲,广能救苦,厚集善根,饶益一切,而演法泽,洪润枯涸,以众法药练诸众生,安乐一切,渐见超登,住法云地,恩泽普润,慈被无外,摄苦众生,令入道迹。是故,此人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十功德不思议力。

上面经文讲了,不论佛在世或灭度后,若有欢喜、信乐、生希有心、受持、读诵、书写、供养、解说、如法修行无量义经者功德利益不可思议,为什么此经有如此殊胜不可思议功德,因为此经
能令一切众生于凡夫地,生起诸菩萨无量道芽,令功德树蔚茂、扶疏、增长。

由此可知,这是一部培养菩萨的大乘经典,所以有不可思议功德

想要成为菩萨,首先要弄清楚和明白什么是菩萨?
「菩萨」又叫「觉有情」,「觉」表示觉悟,「有情」的意思是有情众生
所以,「菩萨」就是觉悟的有情,并能开悟有情众生,救度众生离苦得乐

「菩萨」必须是有感的,能感动、也能感动人的,主动发心的,有着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
最被华人所信仰的代表就是「寻声救苦」、「倒驾慈航」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觉有情」

成为菩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菩萨是大乘佛法修行上的果位称呼,如果凡夫(位)众生也能发起大乘心、行菩萨道,那也可以称为初学、或初发心的菩萨行者
大乘和小乘的差别,就在于修行者所俱备的心量,菩萨道行者必须能苦众生苦、能解众生难(苦难和疑难)
也就是,我们的观念、心态、发心、愿望和行为,才是决定我们是大乘或小乘行者的真正因素
如果没有真正的信(信心信念)愿(自度度人的愿心)行(真正落实),那么,世俗的证件或称号只是假象 —
「觉有情」
所以,大乘菩萨道的修行者,都必须真正发起「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和
「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
「觉有情」

试想,
如果没有真正发起「四无量心」和「四弘誓愿」
那又怎能说自己是在修菩萨道、菩萨行呢?怎能说自己是菩萨行者呢?怎能说自己是大乘佛子呢?
就算自己曾有发心发愿,但是,如果没有真实行,那也是不合格的菩萨行者 —
「觉有情」

菩萨正是因为
能知苦、觉苦、救苦,
菩萨普入十方众生界,能关怀六道轮回的各种众生,将心比心,所以能知众生性,能解众生苦
相关文章:
[知苦&觉苦] 苦只是一种习气&觉苦也是一种训练

并且能感动人、有同理心,
什么是同理心?
就是菩萨自己曾吃过苦,所以知道众生苦,
另外,看到众生苦,也能设身处地,想想自己也在苦中会如何
除了知苦,还要觉苦和救苦,就是弄清楚苦的来源和原理,然后帮助众生解决痛苦,因此称为「觉有情」

我们也当如是学

并且随时反观检讨,
如果我们在心念上不能感动,那就是没有同理心,就是没有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信念和精神
也就是,自己在苦上面没有深入体会(可能自己还以苦为乐,无法解脱),对于众生的苦,也就不能感同身受
从心量上来看,就是自己还太自私、不懂关怀,平常只专注在自己身上,没有牺牲奉献的精神,这就是心量太狭小
也因此,无法明白「法性」(因为自己没有深入诸法,没有法门无量誓愿学)和「众生性」(因为自己没有体念、关怀众生)
可参阅:
「四弘誓愿」的法性原理内涵]

如果不能明白法性和众生性,就不能深入实修这部无量义经

这也是此经所教导的重点之一,「佛门菩萨心法」:知众生心,知众生性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785

[禅定勋章]

16#
 楼主| 发表于 2024-8-9 10:40:31 | 只看该作者
《梵网经菩萨戒》习经共修体会(一)

此经是一部[戒行门]的佛经,主要是讲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由于是菩萨受持的戒律,可以知道是一部大乘经典,不同于下面基础的五戒

[断杀][吃素](尽量晚上不外出,以免不小心撞伤或踏死众生,也避免邪恶非人鬼神干扰)
[戒盗](除了偷盗,请注意一些公家的小东西可能平常随意拿走或放入自己口袋,或占用公物)
[戒酒](1.断除贪着,2.以免丧失自制力而犯错酿灾,或引发非人鬼神干扰)
[尽量禁口,默念佛号](避免四种[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口业)
[远离外道和恶友](才能断除世俗[贪][嗔][痴],才能断除[邪见]和非人鬼神干扰)
避免引起夫妻正淫以外的一切行为 —
[必修]五戒十善

此经所讲的戒律,不单单是说结果形成了才算犯戒,比如不杀戒,包括生起杀心、赞叹或随喜别人杀、还有参与杀的过程或种种牵连的因缘等等,这全都算作是持戒的范畴

所以,世尊在经中开头说过这是能开众生心地法门的经典,【是过去一切佛已说、未来佛当说、现在佛今说,三世菩萨已学、当学、今学。我已百劫修行是心地,号吾为卢舍那。】

【心地】
(术语)心为万法之本,能生一切诸法,故曰心地。又,修行者依心而近行,故曰心地。又,三业中,心业最胜,故曰心地。心地观经八曰:“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楞严经二曰:“本元心地。”止观五上曰:“心定如地不可动。”大日经疏三曰:“如世人举趾动足皆依于地,菩萨亦如是依心进行,故名此心为地。”天台戒疏上曰:“三业之中,意业为主,身口居次,据胜为论,故为心地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心地】
<一>指戒。戒以心为本,恰如世间之以大地为基,故称戒为“心地”,乃梵网经中之语。
<二>指菩萨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五十位之心(菩萨之阶位)。菩萨系根据心而修行,故喻心为地,称为心地。
<三>在禅宗,达摩所传之菩提即称“心地”。p1399 FROM:佛光大辞典

我们应该要明白:「佛法是心法,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戒、定、慧」的法性原理

所以,
「楞严经」说:「摄心为戒」。也就是说,心才是戒的根本,如果戒相不戒心,那是本末倒置了,或没有落实到根本上。— 「戒、定、慧」的法性原理

对于大乘发心者来说,更要清楚明白
[戒律]不是说去佛寺受戒才叫做[受戒]
那种做法只是对[初学者]的教导

对[实修者]来说,佛经上佛所教导的一切都是我们的[戒律]
[当下领受而实修],就是[受戒]
如果您多看佛经,就会知道,实修菩萨可自皈依自受戒
例如[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因为[实修]不是为了功德利益,[受戒]也不是表相仪式
[实修]才是[受戒] [持戒]
所以[楞严经]说[摄心为戒]
在大乘中,佛陀教导我们该如何做,其实这些就是[实修],就是[戒]
这就是不同修行次第对戒的不同认识 —
第一实义中无业无报、无生无灭、无净无垢。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要清楚明白戒律的订定和功用是:
透过戒律,让修行者逐渐契入「定」、「慧」的心法次第
明白了这样的法性道理和原则,才不会执持戒律而忽视本心,才不会本末倒置,才不会如经上所说:堕入执持文字和戒律的魔境
因为,心才是根本!『定慧(能正确超越六道的知见和观念)等观』才能超越轮回!(可详阅「大般涅槃经」)
所以,经上才说:「法亦当舍,何况非法」。「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戒、定、慧」的法性原理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785

[禅定勋章]

1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0 00:54: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12 15:53 编辑

《梵网经菩萨戒》习经共修体会(二)

关于菩萨戒,指“发大心修大乘法的行者所受持的戒律。依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其戒相为十重戒,四十八轻戒,这是出家菩萨戒;若依优婆塞戒经受戒品,则列六重戒,二十八轻戒,这是在家菩萨戒。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虽然是出家菩萨戒,但是“不论出家、在家,皆可受持。FROM:佛光大辞典”,因为真正的出家不是身出家而是心出家

「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何谓真出家 ~ 维摩诘经

所以,此经是为“发大心修大乘法的行者所受持的戒律”

世尊在经中还详细的介绍了受持十重四十八轻戒的戒相以及持戒的重要性和实修方法

一、关于戒相:

1、不杀戒
2、十重戒之不盗
3、十重戒之不淫
4、十重戒之不妄语
5、十重戒之不酤酒
6、十重戒之不说四众过
7、十重戒之不自赞毁他
8、十重戒之不悭惜不加毁
9、十重戒之嗔心不受悔戒
10、十重戒之谤三宝戒

1、四十八轻戒之不敬师友戒
2、四十八轻戒之饮酒戒
3、四十八轻戒之食肉戒
4、四十八轻戒之食五辛戒
5、四十八轻戒之不教悔罪戒
6、四十八轻戒之不供养请法戒
7、四十八轻戒之不听法戒
8、四十八轻戒之心背大乘
9、四十八轻戒之不看病戒
10、四十八轻戒之不畜杀具
11、四十八轻戒之国贼戒
12、四十八轻戒之贩卖戒
13、四十八轻戒之毁谤戒
14、四十八轻戒之焚烧戒
15、四十八轻戒之横教戒
16、四十八轻戒之倒说经律戒
17、四十八轻戒之恶求戒
18、四十八轻戒之作师授戒戒
19、四十八轻戒之挑拨是非戒
20、四十八轻戒之常行放生
21、四十八轻戒之报仇戒
22、四十八轻戒之傲慢不请法戒
23、四十八轻戒之轻视众生不能法布施戒
24、四十八轻戒之学习邪见二乘外道俗典戒
25、四十八轻戒之不能善和斗诤戒
26、四十八轻戒之独受利养戒
27、四十八轻戒之别受请戒
28、四十八轻戒之别请僧戒
29、四十八轻戒之邪命戒
30、四十八轻戒之于斋日斋月犯戒
31、四十八轻戒之不赎佛菩萨等形像及一切经律戒
32、四十八轻戒之侵损众生利益及长养猫狗戒
33、四十八轻戒之不可以占卜及参与世间娱乐游戏戒
34、四十八轻戒之不起一念二乘外道心戒
35、四十八轻戒之不发愿戒
36、四十八轻戒之不发十三种愿戒
37、四十八轻戒之冒难游行戒
38、四十八轻戒之乖尊卑次序戒
39、四十八轻戒之不修福慧戒
40、四十八轻戒之拣择受戒戒
41、四十八轻戒之为利作师戒
42、四十八轻戒之为恶人说戒戒
43、四十八轻戒之无惭受施戒
44、四十八轻戒之不供养经典戒
45、四十八轻戒之不化众生戒
46、四十八轻戒之说法不如法戒
47、四十八轻戒之非法制限戒
48、四十八轻戒之破法戒


二、持此戒律的重要:

此大乘菩萨戒是:
【金刚宝戒】
【佛性常住戒】
【尽受得戒,皆名第一清净者】
【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佛性种子】
【十无尽藏戒品,是一切众生戒本源自性清净】
【我本卢舍那佛心地中初发心中常所诵一戒光明】
【得见千佛佛佛授手,世世不堕恶道八难,常生人道天中】
【是故大众诸佛子应受持、应读诵、善学。】


“【十无尽藏】
指菩萨所应具备的十种德目或才能。为《华严经》所说。由于这十藏含藏无尽功德,故称十无尽藏,略称十藏。语出新译《华严经》卷二十一,旧译《华严经》卷十二〈十无尽藏品〉。内容略如下列︰

(1)信藏︰谓菩萨信一切法空、无相、无愿、无作、无分别、无所依、不可量、无有上、难超越、无生,闻诸佛法,乃至法界不可思议,心不怯弱,深信坚固,不被动乱破坏,因此究竟无上佛道,出生一切诸佛方便。

(2)戒藏︰谓菩萨善奉持饶益戒、不受戒、不住戒、无悔恨戒、无违诤戒、不损恼戒、无杂秽戒、无贪求戒、无过失戒,无毁犯戒等十种无尽净戒,具足圆满,无所毁犯,又因愍念众生颠倒破戒,而为说真实法,令离颠倒,使得净戒。

(3)惭藏︰谓菩萨忆念过去所作诸恶而生惭,心自念言︰我无始以来,与诸众生悉互作父母兄弟姊妹男女,但因贪嗔痴,而相恼害,造作诸恶。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故菩萨应专心断除一切无惭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广为众生,说真实法,是名惭藏。

(4)愧藏︰谓菩萨自愧昔来于五欲中所作诸罪业,又念众生无智,起诸烦恼,具行恶法,不相恭敬,互为怨仇,造作诸作。今当修行于愧,速成菩提,广为众生说真实法,是名愧藏。

(5)闻藏︰谓菩萨知一切诸法之有无、起灭及世间、出世间、有为、无为、有记、无记等相。又念众生于生死中,不能了知一切法,是无智慧所致,故为众生说真实法,令持此闻藏。

(6)施藏︰谓菩萨秉性仁慈,善行十种施,谓今减施、竭尽施、内施、外施、内外施、一切施、过去施、未来施、现在施、究竟施。如是一切所作,悉为开导众生,令于身心不生贪爱,成就清净智身,此名施藏。

(7)慧藏︰谓菩萨如实了知一切法,具十种不可尽,谓多闻善巧不可尽、亲近善知识不可尽、善分别句义不可尽、入深法界不可尽,以一味智庄严不可尽、集一切福德心无疲倦不可尽、入一切陀罗尼门不可尽、能分别一切众生语言音声不可尽、能断一切众生疑惑不可尽,为一切众生现一切佛神力教化调伏令修行不断不可尽。故称慧无尽藏。菩萨能住此藏,开悟一切众生,是名慧藏。

(8)念藏︰谓菩萨舍离痴惑,得具足念,能忆念过去,乃至无量无边劫,念一佛名,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名,念一三昧种种性,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三昧种种性。其念有十种,谓寂静念、清净念、不浊念、明彻念、离尘念、离种种尘念、离垢念、光耀念、可爱乐念、无障碍念。菩萨住是念时,一切世间无能娆乱,一切异论无能变动,诸根清净无所染着,众魔外道不能坏,于一切世界中,与众生同住,无有过咎,能入一切诸佛,是名念藏。

(9)持藏︰谓菩萨能持诸佛所说修多罗,于文句义理,无有忘失,能一生持,乃至不可说不可说生持,能持一修多罗,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修多罗。此持藏无边无满,难至其底,无量无尽,具大威力,是佛境界,唯佛能了,是名持藏。

(10)辩藏︰谓菩萨有深智慧,如实了知,广为众生演说诸法,不违一切诸佛经典。其说法时,以广长舌出妙音声,充满十方一切世界,随众生根性,悉令满足,心生欢喜,灭除一切烦恼缠垢,又善一切音声语言,文字辩才,令众生佛种不断,净心相续,是名辩藏......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相反,如果毁犯十重戒者,将会【不得现身发菩提心,亦失国王位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中,二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


三、关于实修

1、如何受持不杀戒
经中教导【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

2、如何受持不盗戒
经中教导【菩萨应生佛性孝顺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

3、如何受持不淫戒
经中教导【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

4、如何受持不妄语戒
经中教导【菩萨常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

5、如何受持不酤酒戒
经中教导【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

6、如何受持不说四众过戒
经中教导【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悲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

7、如何受持不自赞毁他戒
经中教导【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自向己、好事与他人】

8、如何受持不悭惜不加毁戒
经中教导【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须一切给与】

9、如何受持嗔心不受求悔戒
经中教导【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悲心】

10、如何受持不谤三宝戒
经中教导【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鉾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

以上十重四十八轻戒,世尊也是经由【百劫修行是心地,号吾为卢舍那】,更何况是我们?

所以末学也要如是学,如是发心受持,不应心生畏惧和退缩,因为

戒是我们的善友,戒是我们的父母师长 — 不要怕持戒~戒是我们的善友,戒是我们的父母师长

是保护我们砥砺前行的

是帮助修行人能逐渐往「定」、「慧」增上次第而解脱轮回的规范 — 「戒、定、慧」的法性原理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785

[禅定勋章]

18#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5:45: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12 15:55 编辑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习经共修体会(一)


此经是讲无垢妙光请佛应供,途中路过丰财园见到一座倒塌废弃的朽塔,朽塔表面虽然平平无奇,实际却是如来全身舍利积聚的宝塔,塔中有一切如来无量俱胝心陀罗尼密印法要等,由于种种殊妙胜事在塔中,所以此塔有殊胜威德,能圆满一切世间吉庆,众生只要听闻朽塔功德便能获得不同道果,更何况是听闻深理且至心信受者,更能满一切愿

听闻深理且至心信受,所得功德利益:
1、书写此经者,即准书写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所说一切经典,即过于彼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久植善根,即亦彼诸一切如来加持护念
2、读诵此经者,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九十九百千万俱胝一切如来昼夜现身加持其人
3、供养此经者,即成于彼十方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
4、书写此经放置佛像或塔中的殊胜功德和利益!
5、礼拜供养此塔者,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时消灭,生免灾殃死生佛家,塞地狱门开菩提路
6、暂见塔者,能除一切灾难,塔的周边也不会发生病患横死盗贼水火饥荒等灾难
7、书写此(宝箧印陀罗尼)咒安放塔中,不论此塔是泥是石都将变为七宝所成

现世利益:
1、若有子孙为亡者诵咒七遍,洋铜热铁变为八功德池,能令亡者飞升极乐世界得一切种智和一生补处
2、诵咒二十一遍,百病烦恼一时消灭,寿命延长,获福无尽
3、若有贫穷下贱者礼拜供养绕塔七圈,以真诚心忏悔悭贪至流泪,荣华富贵忽然而至,七宝如雨而下,无令乏少

安咒造塔的殊胜功德与利益:
1、小塔也能出大香云,香气云光周遍法界,广作佛事,令众生无愿不满
2、一花一香礼拜供养右绕此塔,官位寿命财富等等不求自得,怨家盗贼咒诅等不讨自破
3、一切飞禽走兽若被塔影照到,能破无明、消业障、生佛家
4、若人见塔形听塔名或入塔影中,能灭一切罪障,现世安乐所求如意,命终往生极乐世界
5、即使用很少的泥石修补此塔或墙壁,都能增长福德,延长寿命,命终后成为转轮圣王
6、佛弟子当为众生而发心供养此塔诵持此咒,则能随意往生十方佛国净土
7、至心诵咒者,眼睛所见一切众生皆能破无明,显露三种佛性,安住涅槃
8、凡与至心持咒者有过各种接触者,或走过同一条路、或见面交谈等,将灭除一切重罪令修行获得圆满

此经既然有如此殊胜功德,为什么会变成土堆?
佛告金刚手:“此非土聚,乃是殊妙大宝塔耳!由诸众生业果劣故,隐蔽不现。由塔隐故,如来全身非可毁坏,岂有如来金刚藏身而可坏哉!我若灭度,后世末法逼迫之时,若有众生习行非法,应堕地狱,不信三宝,不植善根,为是因缘,佛法当隐,然犹是塔坚固不灭,一切如来神力所持。无智众生惑障覆蔽,徒朽珍宝,不知采用,以是事故,我今流泪,彼诸如来,亦皆流泪。

由此可知,是因为众生业力果报下劣而隐蔽不现,也就是说当众生心与法不相应,或善根福德不具足时,就无法得到深法的教导和利益,这也是次第说法的原则和原理

所以我们应当深信三宝植诸善根,发大心大愿才能得与佛菩萨慈悲愿力相应,与法相应,满一切愿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785

[禅定勋章]

19#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0:39: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13 10:45 编辑

大悲心陀罗尼经》习经共修体会(一)

末学在整理这篇经文过程中,心中突然想到老师给出的互动话题:你为什么学佛?

马上心生惭愧,是啊,(反问)自己为什么学佛?习经又是为了什么?实际做到了哪些?

经中佛时常说要佛弟子读诵,解义,受持,为人演说 — 学佛成佛有四个阶段....佛经为什么需要一遍又一遍的读诵?

只有
经过1.[课诵熟练经文],2.[思维解义归纳要点],3.[实际修行运用在生活上],4.[为人演说宣扬佛法],四个阶段都完全熟悉了才更换下一次课诵的佛经,这样才算完整的实修一部佛经 — [略说]学佛要望高望远,培养远大的目标,但是更应该脚踏实地,从眼前做起

综上所述,
虽然这是四个阶段,但是也都可平行发展
也就是[读多少][思维多少][做多少][懂多少][说多少] —
法门实修帖 409#

这才是正确的学习佛经方向 — [外道知见]和[佛法正见]如何分别?

由此检讨自己做的并不好,这只要从习经体会就能看出存在很大差距和不足

回说为什么这四个阶段如此重要?原因就是:

要自己先深入经藏和佛法,并且实修,这样才能知道「法性」(包含苦性、一切性,法其实包含一切)、「众生心、性、欲」
这样才能知道「修行次第」和「说法次第」,才能依照次第修行和说法 —
以「法性原理」看大乘和小乘根器

因此,行菩萨道要懂一切法门和心要,以及原理方法和方便
这样才能以智慧解说和方便法门来引导众生见性成佛
发心菩萨就是在普渡众生的过程中成就智慧,以及让自己明心见性
逐渐成就为实证菩萨 —
法门实修378#

(上面)这就是成佛的原理,同理:
就是透过发起[无上菩提心]普渡众生而成佛
重点是~
在普渡众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圆满,
而在帮助众生的过程中,先改正自己的缺失而逐渐圆满了自己,自己就成佛了
所以是因为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让自己成佛了 —
[略说]如何劝导众生?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

深深感恩老师借以互动话题慈悲引导和提醒

接下来的习经体会中,末学会按照经中教导认真整理和实修

愿透过深入佛经的机会,学习和明白更多法性原理,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更能自利利他!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785

[禅定勋章]

20#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11:07: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14 14:45 编辑
一个真正深入心法次第的菩萨行者,就能看出每一本佛经的种种要点
例如
故事缘由起末,宗旨,方便说,实义,观修,行法,次第,
适应根器,名相,功德,戒,罪报,以经解经.....
上述这些都要明明白白的 —
法门实修帖 7#

==============


下面依照善知识教导,整理《大悲心陀罗尼经》习经共修体会


一、故事缘由

释迦牟尼佛与无量菩萨相聚一处,这时观世音菩萨以神通力秘放大光明,照耀十方刹土及三千大千世界全都变为金色,总持王菩萨见状起身合掌请问佛,这些神通现象是谁放的?是谁在今日成就了正觉?是谁获得了大自在?

观世音菩萨说自己在过去无量亿劫前,在千光王静住如来那里听到大悲咒,那时还在初地(指菩萨乘五十二位中十地的第一地)的菩萨听到大悲咒后直接超越第八地,于是马上发愿要以此咒发心利益未来恶世一切众生,然后立即身生千手千眼,大地发生六种震动,十方诸佛同时放大光明照耀十方无量无边世界

从此以后,观世音菩萨又到无量佛所、无量法会再次听闻和亲自受持大悲心陀罗尼咒,经历无数亿劫变易生死,也是常常诵持大悲咒没有忘失过,因此常生到佛前,莲花化生,不受胎藏之身



二、宗旨

大悲咒的宗旨是(入世普度众生的)无量慈悲心



三、方便说

a、藉由发心发愿引导众生与佛心相应,诵持大悲咒之前应当先发如是誓愿
b、以身示教做出典范,引导我们生起救度众生之心,观世音菩萨为令一切菩萨都能发起利益众生的心故示现菩萨身,其实早已成佛叫正法明如来



四、实义

a、大悲心(咒)陀罗尼相貌,佛经的目的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帮助和引导我们转化凡心,契入佛心,恢复佛性,解脱成佛
b、经文~【如是神咒有种种名。一名:广大圆满。一名:无碍大悲。一名:救苦陀罗尼。一名:延寿陀罗尼。一名:灭恶趣陀罗尼。一名:破恶业障陀罗尼。一名:满愿陀罗尼。一名:随心自在陀罗尼。一名:速超上地陀罗尼。如是受持。】



五、观修

观世音菩萨四十二手眼修行法



六、行法

a、如法诵持大悲咒
b、大悲咒索(绳)的制作方法
c、实修大悲咒成就一切愿求的具体操作方法
d、如法诵持大悲咒,能令众生消灾祛病的具体实修方法
e、获得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和睦的具体实修方法


七、次第

有缘见此大悲咒者都是过去久远已来广种善根的人


八、功德

a、诵持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1、临命终时十方诸佛授手接引,随愿往生十方国土
2、诵持大悲咒者,不堕三恶道
3、诵持大悲咒者,随愿往生诸佛国土
4、诵持大悲咒者,能得无量三昧辩才
5、诵持大悲咒者,能满现世一切愿求,唯除不善不至诚
6、诵持大悲咒者,能转女身为男身,但排除信心不足者连很小的愿都不能实现
7、诵持大悲咒者,能灭一切五逆十恶等重罪,但唯除对咒生疑者连小罪轻罪都无法灭除

b、诵持、听闻、书写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1、令修行者圆满六度、发菩提心、令二乘声闻证果
2、令诸众生增长大乘信根
3、令恶道众生听闻咒皆得离苦、令初地菩萨证得十地乃至成佛
4、令二乘声闻人不求自得四果(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5、令一切众生悉发菩提心
6、诵咒求愿的方法
7、若有众生沾着持咒者沐浴过的水,则能灭除一切恶业重罪、往生净土
8、若有众生接触到从持咒者身上吹过的余风,除了能灭尽一切恶业重罪外,还能不堕恶道、常生佛前
9、持咒者所讲的话皆是清净法音,能得一切天魔、外道、天龙、鬼神的恭敬和尊重
10、持咒者将获得十二种“功德藏”

c、诵持大悲咒者得十五种善生
d、诵持大悲咒者远离十五种恶死
e、观世音菩萨为大众宣说消除灾祸的清凉偈颂
f、大悲咒能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众生带来大利益
g、如法持咒者能得观世音菩萨护持及一切善神、龙王、金刚密迹,常随卫护



九、戒

大悲咒的禁戒是疑心,因此我们应当以绝对的信心诵持此咒

a、经文~【若诸女人,厌贱女身,欲成男子身,诵持大悲陀罗尼章句。若不转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觉。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

b、经文~【若诸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今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然始除灭。今诵大悲陀罗尼时,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一切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祇物、污净梵行,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唯除一事,于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虽不即灭重罪,犹能远作菩提之因。】

c、经文~【若有谤此咒者,即为谤彼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若于此陀罗尼,生疑不信者,当知其人,永失大利,百千万劫,常沦恶趣,无有出期,常不见佛、不闻法、不睹僧。】



十、罪报

a、毁谤大悲咒者,常堕三恶道,不能见闻佛法增三宝


经过这样的梳理,末学体会对整部经文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了一定了解,对全篇内容也更加清晰了,已改往日抓不住重点的业障,深深感恩!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2-22 16:15 , Processed in 0.12614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