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净慧慈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行中] 佛弟子净慧慈光,学习〈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330

主题

8351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0853

[禅定勋章]

11#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6-30 09:48 编辑

(本次学习:11楼 共用时2小时以上)

2、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花从空而有,幻花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学习解说]:

上文讲到,普贤菩萨问佛了知身心虚幻的行者,如何以幻修幻,如何去除妄想之心获得解脱?

这段经文,世尊先是夸赞普贤菩萨能为诸菩萨及末法众生请法问世尊,如何修习菩萨如幻三昧,远离虚幻相

然后说一切众生种种幻化,都是如来圆觉妙心的显现

就像空花在空中出现,幻花虽然消失但是空性却不会坏灭,所有幻相全都灭尽,觉心不动(谓诸如来由证大寂灭定,所有功德,一切外道魔军盗贼亲属,乃至火水风等,皆不能挠乱变坏,故曰不动)

然后又说,在幻相上说觉依然叫做幻,在幻相上说有觉仍未离开幻,说无觉也是同理

因此,真正的幻灭叫做不动(谓诸如来由证大寂灭定,所有功德,一切外道魔军盗贼亲属,乃至火水风等,皆不能挠乱变坏,故曰不动)

世尊继续说,一切菩萨及末法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的境界,连心如幻的念头也要远离,包括远离的念头也要远离,还有离开远离的念头也要远离,最后达到既没有离,也没有所离,这样才能永离诸幻

就像用两块木头钻木取火,当火燃烧时木头也变为灰烬,以幻修幻也是同理,种种幻相虽然灭尽,但是不入断灭

世尊接着说,知道是虚幻就马上远离,远离诸幻就能获得觉悟,一切菩萨及末法众生都是依此修行而永离诸幻

关于“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如何在实修中运用,请参考阅读:[略说]以三净观消除习气

==================

[学习笔记1]:

经文~“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这句经文讲的是一切众生种种幻化,都是如来圆觉妙心的显现,就是说心念的影响力是非常深远的

换句话说,
心念的正向作用和负面作用都一样强大

如果[负面心念]主宰自己,那就变成累世轮回的强大业力

如果[正向心念]光明自己,那就会变成佛菩萨同等的威力 —
[生命]和[心念]的原理

也就是唯心所现的道理

[唯心所现]的心是指第八识,心王
[唯识所变][唯识所现]的识一样也都是指第八识,心王,就是阿赖耶识
意思是阿赖耶识可以变现出一切, 这在密严经也讲的很清楚 —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识所现]

其中原理就是,
外相对[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产生作用,而形成[第六识](意识)的概念执着,最后变成[第八识](阿赖耶识)的习气种子

同样的,[第八识]的习气种子也影响[第六识]对外相的判断,形成执着

这就是一种互动式的交流状态

[心念]的原理就是如此,其实很简单,懂了原理就很简单

如果超越了对表相的执着,那才能超越肉体的存在,而逐渐回到正面的精神状态

不用怀疑,道理就是如此,因为佛菩萨就是如此,佛菩萨就是最好的案例 —
[生命]和[心念]的原理
所以,[学佛成佛],最主要就在于[心的解脱]
因为肉体的果报身,也是由心而生,由[第八识]的无明妄念结合众缘所生
学佛就是为了消除第八识的无明习气,逐渐恢复清净的第八识,
就是[楞严经]上讲的[菴摩罗识],也就是俗称的第九识 —
[普贤心法~上品上生极乐世界]学佛的人有什么能力(或资格)可以代众生受苦果?
如果「有情众生」能透过修行佛法,逐渐去除「第八识」的染污,消除「无明(愚痴)种子」,
清净后的「第八识」则称「第九识」-「庵摩罗识」,就是恢复原本清净光明圆满的「自性」,称为「佛性」
这样的「有情众生」则称「成佛」,有能自主的不可思议神通力量 —
「佛性」与「法性」&「轮回」与「解脱」&「常」与「无常」


===================


[学习笔记2]:

经文~“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世尊以两木取火,木头烧完火也灭了的道理,为我们解说以幻修幻的道理

在修行过程中,虽然要消除种种幻相,但要清楚明白不能因此而堕入断灭相

由此想到梦境,不论梦中得到或失去什么,醒后根本不会因为真的得到而增加,或真的失去而减少

这道理就像“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 因为在幻的基础上根本不可能有真的觉

所以经中继续教导“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因为真正的“幻灭名为不动”

也就是说心要做到不分别不执着,超越是非有无两边对立才行

如同《金刚经》中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虽然身心是幻,但我们可以借假修真,以幻修幻就是藉由不二法深入实相

佛法讲的不分别执着就是指[不二] — [不二]的探讨
以[禅那]来说
就是当下心念放下对立两边的执着,就是[不二] —
[略说]以三净观消除习气
[甚深般若波罗蜜]就是恢复[佛性]的方法,就是不二法门 — [分析探讨]佛像到底能不能佩带?带楞严咒不能进入厕所?


名词解释:

【如来藏】
<一>梵语 tatha^gata-garbha。指于一切众生之烦恼身中,所隐藏之本来清净(即自性清净)的如来法身。盖如来藏虽覆藏于烦恼中,却不为烦恼所污,具足本来绝对清净而永远不变之本性。又一切染污与清净之现象,皆缘如来藏而起之教法,即称如来藏缘起。经论中常以该思想阐明人之迷、悟对立意义。胜鬘经法身章(大一二·二二一下):“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大方等如来藏经亦列举莲花内有化佛、淳蜜在岩树中、真金堕于不净处、弊物裹金像、贱女怀贵子等九喻,详加解说其义。
 佛性论卷二如来藏品谓“藏”有三义:(一)所摄藏,一切众生悉摄于如来之智内。(二)隐覆藏,如来法身无论因位、果位,俱不改变;然众生为烦恼所覆,故不得见。(三)能摄藏,如来果德悉摄于凡夫心中。于同论卷二自体相品与胜鬘经自性清净章谓“藏”有自性、因、至得、真实、秘密等五义,即:(一)万有悉为如来之自性,由自性之义而言,称为如来藏。(二)此藏乃圣人修行正法而生之对境,由成为境界之“因”义而言,称为正法藏,或法界藏。(三)信此藏可得如来法身之果德,由至得之义而言,称为法身藏。(四)此藏超越世间一切虚伪,由真实之义而言,称为出世藏,或出世间上上藏。(五)一切法若顺此藏则得清净,反之则成染浊,由秘密义而言,称为自性清净藏。以上五项称为五种藏。大乘止观法门卷一,则列举能藏、所藏、能生之三义;圆觉经略疏卷上,亦举出隐覆、含摄、出生等三义,称为三种如来藏。另据胜鬘经空义隐覆真实章载,如来藏可分二种:(一)如来藏超越烦恼,或与烦恼不同,亦即于如来藏中烦恼为空,称为空如来藏。(二)如来藏具足一切法,而与烦恼不离、不脱、不异,此即不空如来藏。又同经法身章载,如来藏尚可分为二义:(一)在缠,被烦恼所缠缚之状态,包含空与不空二如来藏。(二)出缠,脱离烦恼缠缚之状态。大乘起信论则谓,真如有如实空与如实不空二面;觉之体相若以四镜为喻,即:(一)如实空镜,即空如来藏。(二)因薰习镜,即不空如来藏。(三)法出离镜。(四)缘薰习镜。前二者为在缠,后二者则为出缠。
 释摩诃衍论卷二归纳以上诸说,而立十种如来藏。即:大总持如来藏、远转远缚如来藏、与行与相如来藏、真如真如如来藏、生灭真如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能摄如来藏、所摄如来藏、隐覆如来藏等十种。
 或以如来藏与阿赖耶识、阿摩罗识(九识家所立之第九识)为一,例如入楞伽经卷七(大一六·五五六中):“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又(大一六·五五六下):“如来藏识不在阿梨耶识中,是故七种识有生有灭,如来藏识不生不灭。”此时如来藏即阿摩罗识。
 如来藏之思想,在印度较唯识说早成立,与中观、唯识等思想不同,然后世在唯识说之外,未别立如来藏,而于唯识说中论述如来藏。我国地论宗则以如来藏为究竟,而立净识缘起说。天台宗认为如来藏即实相,而视其为不可思议之妙法。于华严宗,在三祖法藏之起信论义记卷上立有四宗教判,第四宗即名如来藏缘起宗;内容含摄楞伽、密严、起信、宝性等经论之说,就该宗五教判而言相当于第三之终教。又密教胎藏界曼荼罗所说,即根据如来藏思想而来。(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七、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卷四、入楞伽经卷一、大乘密严经卷下、大般若经卷五七八、无上依经卷上、金刚仙论卷五、大智度论疏卷十四、法华经玄义卷五下、大乘义章卷一、卷三末、四分律疏饰宗记卷三本)((参见:譬喻)6809)
 <二>指佛所说之一切经藏。增一阿含经卷一(大二·五五○下):“其有专心持增一,便为总持如来藏。”p2361 FROM:【佛光大辞典】

【不动】
谓诸如来由证大寂灭定,所有功德,一切外道魔军盗贼亲属,乃至火水风等,皆不能挠乱变坏,故曰不动。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0

主题

8351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0853

[禅定勋章]

12#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次学习:增补11楼[学习笔记2] + 12楼,共用时2.5小时)

3、世尊以偈诵再次对普贤菩萨宣说法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无始幻无明,  皆从诸如来,
  圆觉心建立。  犹如虚空花,
  依空而有相,  空花若复灭,
  虚空本不动。  幻从诸觉生,
  幻灭觉圆满,  觉心不动故。
  若彼诸菩萨,  及末世众生,
  常应远离幻,  诸幻悉皆离。
  如木中生火,  木尽火还灭,
  觉则无渐次,  方便亦如是。”


[学习解说]:

这段经文,世尊再次以偈诵方式宣讲法义

世尊对普贤说,你要知道,一切众生的无明根本都是由心所生,这些无明犹如空中花,依着空性而建立,空花可以灭除,空性始终不动

幻相由心生,灭除幻相才能获得觉心圆满,因为真正的幻灭是不动,故诸菩萨及末法众生应当远离诸幻,甚至远离诸幻的念头也要远离

如同以木取火,木头烧完火也灭了,觉心没有渐次和方便一说,如同前面经文讲到,知道是虚幻就马上远离,远离诸幻就能获得觉悟


名词解释:

【断灭论(梵uccheda-va^da)】

主张众生在死后,生命即完全断灭、空无的看法。又称‘断见’。这种看法,与‘常见’都是佛法所常破斥的边执之见。

据巴利语《梵网经》所载,释尊时代印度一般思想界的学说,大略可归为六十二见。断灭论即为其中之一。持此论者反对正统婆罗门的‘常住我论’,而主张‘我’(灵魂)随着身体的衰坏也必完全断灭消失。六师外道中的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就是持此论者。

佛法是反对断灭论的,但也同时反对与断灭论相反的‘常见’。佛法所主张的是生灭相续、非断非常的中道之见。

◎附一︰印顺《中观论颂讲记》〈观因缘品〉第一(摘录)

常断有二义︰(一)一期的,时间的连续上,起初是这样,后来还是这样,这就是常。在前后的连续中,完全解体,就是断。(二)究竟的,就世间生死边说,常在生死中,这叫常。断除种种的烦恼,断生死,这叫做断。但佛教中,凡是世间法,是不大说为‘常’的,多称为相续,因为‘常’容易与梵我论混滥。在出世解脱边说︰解脱生死的涅槃,本来如是,所以也说为‘常’,但这‘常’是超时间性的。断烦恼而显证的,也偶然的称为‘断’的。但怕他与断灭见相混,所以多说为‘空’、‘寂’、‘离’等。

◎附二︰印顺《胜鬘经讲记》(摘录)

《胜鬘经》︰‘边见者,凡夫于五受阴,我见妄想计着,生二见,是名边见,所谓常见、断见。见诸行无常,是断见,非正见;见涅槃常,是常见,非正见,妄想见故,作如是见。于身诸根,分别思惟,现法见坏,于有相续不见,起于断见,妄想见故。于心相续愚闇不解,不知刹那间意识境界,起于常见,妄想见故。此妄想见,于彼义若过若不及,作异想分别若断若常。’

《讲记》︰‘边见’,先说凡夫的二见。即二边见。‘凡夫于五受阴’境,以‘我见’为本;依此我见而起种种‘妄想’和‘计着’。我见是六十二见的根本,一切见依我见而生。种种妄想执着,‘生二见,是名边见’。落于二边,边鄙而不中正的倒见,名为边见。二见极多,今举出特重要的,即‘常见断见’。为何特别举出这断常二见?因佛法宗本,为生死流转与解脱涅槃法。于此二而引生的倒见,不是误认为常住的,就是错执为断灭的。

二见的解说,有二番。先约于生死涅槃所起的断常见说︰‘见诸行无常,是断见,非正见。’行是有生灭法,如五阴。凡夫见有生灭,见生者必归于无常灭,不了五阴无常相似相续,不了如来藏为依而不失不坏。于是就起断见,以为不免无常,不免一死,终于是什么都没有。有些凡夫外道,厌生死而求涅槃,‘见涅槃常,是常见’,也‘非正见’。因为凡夫不能真知涅槃,仅是比对世间无常,而推想离世间的常住。这样的常见,还是不正见。凡夫于诸行无常起断见,于涅槃起常见,由于‘妄想见’而‘作如是’的执‘见’。次约有为身心所起的断常见说︰‘于’有情‘身’分的‘诸根’──能见的眼,能闻的耳,到能触的身。‘分别思惟’,于‘现法’中‘见’它‘坏’了。现法即现在,现在生中的诸根,一旦坏了,不能再起作用,或部分坏了,或完全坏了,如人的死亡。这类凡夫,专在物质所集成的诸根着想,于是见诸根坏了,就以为有情不再存在。他对‘于’三‘有相续’的事理,‘不’能明‘见’,所以执为什么都没有了,‘起于断见’。这是唯物论者的偏见,由于不契真义,但凭‘妄想’的执‘见’而如此。有一类凡夫,‘于心相续’的真义,‘愚闇不解’。心虽是相续的,但以愚痴闇昧而不能如实了解,‘不知刹那间’生灭的‘意识境界’,所以‘起于常见’;这是唯心论者的偏见。唯心论者,执有精神的常住;他们以为眼等诸根坏了,心是相续常住而不断的。不知道心──意识是刹那刹那生灭的相续,如火焰一样,流水一样,是前后相续不断的,但并不是常住。于心相续所起的常见,也是由于‘妄想见’而生起的。

上面所说的于生死涅槃起断常见,或说于有为的物心二法起断常见,‘此妄想见’,都是‘于彼’真‘义,若过若不及’,而不能恰当,所‘作异想分别’,才以为是‘若断若常’。过与不及,都不合中道正义。不及是损减见,太过是增益见。如见眼等坏灭,即否认业果不失的缘起法,起于断见,即是不及的损减。见到心识的相续,误以为常住,这是太过的增益见。这过与不及的断常二见,即是上来所说的二见──边见。

◎附三︰《长阿含经》卷十四〈梵动经〉(摘录)

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末劫末见起断灭论,说众生断灭无余。彼尽入七见中,于末劫末见起断灭论,说众生断灭无余。于七见中,齐是不过。

彼沙门婆罗门因何事于末劫末见起断灭论,说众生断灭无余,于七见中,齐是不过。诸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论,作如是见,我身四大六入从父母生,乳餔养育,衣食成长,摩扪拥护。然是无常必归磨灭,齐是名为断灭第一见也。

或有沙门婆罗门作是说言,此我不得名断灭,我欲界天断灭无余。齐是为断灭,是为二见。或有沙门婆罗门作是说言,此非断灭,色界化身诸根具足,断灭无余,是为断灭。

有言,此非断灭,我无色空处断灭。有言,此非断灭,我无色识处断灭。有言,此非断灭,我无色不用处断灭。有言,此非断灭,我无色有想无想处断灭。是第七断灭,是为七见。

诸有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末劫末见,言此众生类断灭无余。于七见中,齐此不过。

◎附四︰《大毗婆沙论》卷二00(摘录)

世间沙门婆罗门等所依诸见皆入二见。谓有见、无有见。今应分别。云何诸见一切皆入此二见中?答︰非此入言显摄彼体,但显彼入二见品中。所以者何?有见者即常见,无有见者即断见。诸恶见趣虽有多种,无不皆入此二品类。如此品初补剌拏说无施与等五类邪见入断见品,以执无故。

有说入二品,由执我常谤因等故;次说乃至活有命者死后断坏无有等断见摄,故即断见品。有作是说,此四大种士夫身乃至智者赞受入二品中。次说无因无缘等,是末塞羯梨见;次说造教造等,是珊阇夷见,此二俱入断见品,以执无故。

有说入二品,由执我常谤因等故;次说此七士身等常见摄,故即常见品;次说有十四亿等是无胜发褐见;次说一切士夫诸有所受无不皆以宿作为因等,是离系亲子见,此二俱入二品,以执有我后断灭故。次说一切士夫所受皆是无因无缘等,是犎迦多衍那见入断见品,以执无故。

有说入二品,以执我常谤无因故;次说自作苦乐等此入二品,以执有我后断灭故;次说所受苦乐非自作等入断见品,以执无故。

有说入二品,以执我常谤无因故;次说我及世间常等常见摄,故即常见品;次说谛故住故我有我等常见摄,故即常见品;次说谛故住故我无我等断见摄,故即断见品;次说我观我等入常见品;次说受妙五欲等入常见品,执有我常得涅槃故。

有说入二品,以执有我后断灭故;次说风不吹等常见摄,故即常见品;次说众生执我作等入二见品,以执有我后断灭故;后说诸欲净妙快意受用而无过失等入常见品,执有我常受胜欲故。有说入二品,以执有我后断灭故。

[参考资料] 《大正句王经》卷上;《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七;《大乘入楞伽经》卷四;《中论》卷一〈观因缘品〉、卷三〈观有无品〉;《中论疏》卷七(末);《百论》卷下〈破因中有果品〉;《般若灯论》卷九〈观有无品〉;宇井伯寿《六师外道研究》、《六十二见论》。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0

主题

8351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0853

[禅定勋章]

13#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1:20 | 只看该作者
(本次学习:13楼~14楼,共用时2小时以上)

三、世尊为普眼菩萨宣说修习圆觉,应当如何正念远离诸幻

1、普眼菩萨代众生请(法)问佛,如何次第修行?正念思维?安住受持?


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则于圆觉不能悟入。愿兴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学习解说]:

普眼菩萨在大众中从坐而起,顶礼佛足,绕佛三圈,长跪合掌对佛说:大悲世尊,愿您为此次法会诸菩萨及末法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如何思维?如何安住受持?没有开悟的众生应该如何修行才能得到开悟?

世尊,如果众生没有正确的修行方便和正念思维,即使听闻世尊宣说三昧仍然迷惑不明白,不能悟入圆觉的境界,唯愿世尊慈悲,为我们及末法众生演说方便法,普眼菩萨说完这些话,五体投地向佛顶礼,连续祈请三次


名词解释:

【住持】
(术语)安住于世而保持法也。圆觉经曰:“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毗婆沙论曰:“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净土论曰:“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又】(杂名)一寺之主僧名住持,此由禅门起。敕修清规住持章曰:“佛教入中国四百余年而达磨至,又八传而至百丈,唯以道相授受,或岩居穴居,或依律等未有住持之名。百丈以禅宗寖盛,上而君相王公,下而儒老百氏,皆向风问道。有徒字蕃,非崇其位则师法不严,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如天竺之称舍利须菩提,以齿德俱尊也。”禅苑清规尊宿住持曰:“代佛扬化,表异知事,故云传法。各处一方,续佛慧命,斯曰住持。初转法轮,名为出世。师承有据,乃号传灯。”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眼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学习解说]:

世尊夸赞普眼菩萨能发心为诸菩萨及末法众生请问如来次第修行,应当如何正念思维,如何安住受持,世尊让普眼菩萨仔细认真听,普眼菩萨非常欢喜,与诸大众默默等待世尊开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0

主题

8351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0853

[禅定勋章]

14#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1:20 | 只看该作者
2、认识身体是四大假和之虚幻相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学习解说]:

世尊继续说,想要求得如来净妙之圆觉心的新学菩萨及末法众生,应当保持正念远离各种幻相,先依照如来奢摩他(止、寂静、能灭等。摄心住于缘,离散乱也)的修行方法,坚持持戒,安身正坐,心中这样观想:

我现在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都属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都属于水,暖气属于火,动转属于风,四大如果各自分离,现在的身体又如何存在呢?

所以要知道这个身体根本没有实体,只是四大和合而成的幻相,因为地、水、火、风四大假合(众缘之假和合也。和合必有离散,是一时之和合而非永久,故云假)才有的身体,之后妄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和四大内外合成妄有缘气(缘虑心之气分),积聚之后似有缘相(缘虑之状),假名为心

这个虚妄的心如果不与六尘(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等六境。又作外尘、六贼。众生以六识缘六境而遍污六根,能昏昧真性,故称为尘。此六尘在心之外,故称外尘。此六尘犹如盗贼,能劫夺一切之善法,故称六贼)攀缘的情况下,心也不可能有,四大如果被分解,身体就没有了,六尘也不存在了,妄心和六尘都各自散灭后,根本也没有一个缘心(攀缘事物之心)可以见到了


名词解释:

【缘尘】
(术语)缘色声等之六尘也。楞严经二曰:“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长水之义疏曰:“悟知缘尘之心是影事。”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六尘】
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等六境。又作外尘、六贼。众生以六识缘六境而遍污六根,能昏昧真性,故称为尘。此六尘在心之外,故称外尘。此六尘犹如盗贼,能劫夺一切之善法,故称六贼。((参见:六境)1298)p1298 FROM:【佛光大辞典】

【六尘】
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尘者染污之义,谓能染污人们清净的心灵,使真性不能显发。又名六境,即六根所缘之外境。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缘相】
(术语)缘虑之状。圆觉经曰:“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集。似有缘相,假名为心。”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缘虑心】
为四种心之一。又作虑知心、虑知缘虑心。即攀缘境界,思虑事物之心,指眼、耳乃至阿赖耶等八种之心识。(摩诃止观卷一、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参见:四心)1670)p6132 FROM:【佛光大辞典】

【缘心】
(术语)攀缘事物之心。圆觉经曰:“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楞严经二曰:“我悟佛现说法,现以缘心,允所瞻仰。”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缘气】
(术语)缘虑心之气分也。(参见:缘影)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假合】
(术语)众缘之假和合也。和合必有离散,是一时之和合而非永久,故云假。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净圆觉心】
(术语)如来净妙之圆觉心也。圆觉经曰:“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宴坐】
又作燕坐。安身正坐之意,指坐禅。又为“坐禅”之代名词。((参见:燕坐)6266)p4085 FROM:【佛光大辞典】

【奢摩他】
(术语)S/amatha,又作舍摩他、奢摩陀、舍摩陀。禅定七名之一。译曰止、寂静、能灭等。摄心住于缘,离散乱也。大乘义章十三曰:“奢摩他,此翻名止。摄心住缘。目之止。”慧琳音义十八曰:“奢摩他,唐云止。”慧苑音义上曰:“奢摩他,此云止息,亦曰寂静。谓正定离沉掉也。”圆觉略疏三曰:“奢摩他,此翻云止,定异名,寂静义也。谓于染净等境心不妄缘故。若准涅槃经释,即名能灭、能调、寂静、远离、及能清等。”了义灯五本曰:“奢摩他,此云心。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徒众】
(杂语)弟子之成群者。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0

主题

8351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0853

[禅定勋章]

15#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7-2 10:09 编辑

(本次学习:15楼,共用时3小时)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接续14楼经文(如上),继续思维学习,想到下面教导:

幻灭是成长的开始,
同样的,想解脱轮回而成佛,就要先知道虚幻和真实的差别
先把对幻想的执着给破除,勇敢的接受真实,这样才能迈向解脱之路 —
[略说]法界真相

回说本文也是在告诉我们一个法界真相,那就是色身假我

因为,

身体是由众生的念头执着于四大[地][水][火][风]四种特性所假合而成, 所以虚名为肉身,四大生灭无常非有真实,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所以这肉身也是生灭无常, 并不是真实的我 — 行菩萨道,如何慰问病患?自己患病又如何调伏?~维摩诘所说经

既然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那么四大各自分离身体又在哪里呢

所以色身并非实体(有),但我们绝对不能因此堕入断灭见,要知道还有一个真我可以带领我们走向成佛,获得解脱

什么是真我呢,详见:
我有二种。一者法我。二者补特伽罗我。
「法我」意义很深远,可以依照不同次第做不同深浅的解说,稍候再说明
「法我」,从佛法上来说,就是指真正真实的我,究竟的我,根本的我,实相的我,觉悟的我
以佛法中的不同佛法名相来说,简单说就是:
清净后的「第八识」(空如来藏、第九识=庵摩罗识)、或「佛性」、或称「自性」
「补特伽罗我」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自我」,
就是『有情众生所认为的自己』,而这通常就是指自己这个肉体或观念中的我。
「自我」或「假我」,「补特伽罗」就是指「有情众生」

然而,
【补特伽罗非实有性。虚妄见故名为恶见】

为什么【「自我」(不论肉体或观念上的我)没有真实性(这是从根本和究竟上来说)】

因为「自我」是众生在六道轮回中执着虚妄下而形成观念见解上的我,以及因念而投生成为肉体这个我
但是,除了人道和畜生道,鬼道或天道并不是以肉身为身体,而是意念身,
所以,「我」这个身体,从不断「六道轮回」的过程看来,「我」和「身体」以及「观念」都是虚幻变异的,
而且就是因为不能认清轮回真相,不知道法界的法性原理,不明白佛性,因妄念执着假象的我和客尘而轮回,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这就像在梦中,你想吃梦中的烤肉,或正在吃,醒来,梦中的肉和我都是假的,而且梦中吃肉的想法也是因迷而生,也是虚幻
所以众生执着的这个自我,就像由各种观念织成的梦境,梦中的我就是由各种观念见解织罗而成的,所以没有真实性
相对来说,如果修行者能逐渐明白「法我」,不论生活中或梦中都能逐渐契入「法我」,这就能逐渐见到真实而解脱
所以,就算在梦中,梦中能知见「法我」,这都是好的,因为『实有法我。法性实有』,梦中能见性,也能趣向解脱
总而言之,轮回中的我,因为不能见性,所以浑沌,所以,这种迷糊的我并不是真我,「佛性」才是「真我」
因为众生的欲望和执着,「佛性」被「六尘」所覆盖,所以,才需要透过修行来除盖恢复「真我」「佛性」 —
「真我」与「假我」

也就是说,
「真我」:指轮回的业障身是假我,「有情众生」若能恢复清净圆满的「佛性」,才是真正的「真我」— 「佛性」与「法性」&「轮回」与「解脱」&「常」与「无常

认清实相,区别清楚虚幻和真实后,才能明确目标,借假修真,迈向成佛与解脱!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7-3 05:16 , Processed in 0.0676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