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学习:14楼~15楼内容共用时3小时以上)
无量义经十功德品第三
一、大庄严菩萨代众生请(法)问佛,这部无量义经从何所来?去何所至?住何所住?
★ 尔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说是微妙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真实甚深!甚深甚深!所以者何?于此众中,诸菩萨摩诃萨及诸四众,天、龙、鬼、神、国王、臣、民诸有众生,闻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无不获得陀罗尼门、三法、四果、菩提之心。当知此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之所守护,无有众魔群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所以者何?一闻能持一切法故。若有众生得闻是经,则为大利。所以者何?若能修行,必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有众生不得闻者,当知是等为失大利,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终不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不知菩提大道直故,行于险径,多留难故。世尊!是经典者不可思议。唯愿世尊,广为大众慈哀,敷演是经甚深不思议事。
世尊!是经典者,从何所来?去何所至?住何所住?乃有如是无量功德不思议力,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学习解说]:
这时,大庄严菩萨对佛说:世尊,世尊宣说微妙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义理真实甚深!甚深甚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会中诸菩萨摩诃萨及诸四众,天、龙、鬼、神、国王、臣、民所有众生,听闻这部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者,没有不获得陀罗尼门、三法、四果、菩提心的
因此可以知道此经文理(文句及义理)真正,没有能超过此经的,三世诸佛皆共守护,无有众魔外道能够侵入,不会被一切邪见生死烦恼所坏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听闻此经者便能受持一切法的缘故
如果众生听闻此经则是获得大利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能依照此经义理如实修行,必定能快速成就无上菩提
如果众生未能听闻此经则是失去大利益,这些众生即使经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终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众生不知道快速成就菩提大道的方法而行于险径,因此多数众生都无法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世尊,所以说这部无量义经不可思议,唯愿世尊慈悲怜悯,广为众生宣说无量义经甚深不可思议之事
世尊,这部无量义经从何所来?去何所至?住何所住?而有如是无量功德不思议力,令众快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名词解释:
【四果】
指小乘声闻修行所得之四种证果。其阶段依次为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或仅指第四之阿罗汉果。此外,俱舍论卷六列举之安立果、加行果、和合果、修习果等,亦称四果。((参见:四向四果)1683)p1713 FROM:【佛光大辞典】
【三法】
<一>教法、行法、证法。略称教行证。教者,佛所晓谕之言教;行者,众生修行佛之教法;证者,修行以证悟真理。此三法具足,得谓教法完备。十地经论卷三(大二六·一三八下):“一切诸佛所说法轮皆悉受持者,谓教法,修多罗等书写、供养、读诵、受持,为他演说故;摄受一切佛菩提者,所谓证法,证三种佛菩提法,摄受此证法教化转授故;一切诸佛所教化法皆悉守护者,谓修行法,于修行时,有诸障难,摄护救济故。”(法华玄义(会本)卷一上、卷三下、四教义卷一、大乘义章卷九)
<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称为三法无差。(旧华严经卷十)p570 FROM:【佛光大辞典】
【陀罗尼门】
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以其持善不散,持恶不生也。盖菩萨以总持之法,随顺一切众生言音,开导正信,令其灭诸恶心,而行一切善法,是为菩萨陀罗尼门。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 尔时,世尊告大庄严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善男子!我说是经,甚深甚深!真实甚深!所以者何?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一闻能持一切法故,于诸众生大利益故,行大直道,无留难故。善男子!汝问是经,从何所来、去至何所、住何所住者,当善谛听。善男子!是经本从诸佛宫宅中来,去至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住诸菩萨所行之处。善男子!是经如是来、如是去、如是住。是故,此经能有如是无量功德不思议力,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学习解说]:
这时,世尊告诉大大庄严菩萨摩诃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是这样的,是这样的,如你所说,善男子,这部无量义经义理甚深甚深,真实甚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此经能令众生快速成就无上菩提,因为听闻此经者能受持一切法的缘故,因为此经能令众生获得大利益,能令众生行大直道,避免行于险径
善男子,你问这部无量义经从何所来、去至何所、住何所住者,要仔细听,善男子,此经从诸佛宫宅中来,去至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住诸菩萨所行之处,因此此经能有这样殊胜无量功德及不思议力,令众生快速成就无上菩提
==============
[学习笔记]:
经文~“是经本从诸佛宫宅中来,去至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住诸菩萨所行之处”
结合清净光明专辑,末学以当前次第理解和思维:
1,“是经本从诸佛宫宅中来”
这部无量义经是从诸佛宫宅中来,说明诸佛也是这样修行而成就,因此我们也要如是学,并对此经甚深义理要生起绝对的信心,这样必定也能获得正果
因为,
另外,佛在《瑜伽师地论》中教导我们
2,“去至一切众生发菩提心”
这是告诉我们发大菩提心者,能得到无量义经所说的大利益(或精髓),所以我们都要发大心发大愿,发早日成佛和普度众生的愿心,这样便能契合或与无量义经的甚深义理以及诸佛菩萨慈悲愿力相应
3,“住诸菩萨所行之处”
这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如法而住无量义经甚深义理,也就是说如何能将无量义经所说的甚深义理实修实践以及实证出来,那就要广行菩萨道,在自利利他过程中实修实证
因此,
什么是学佛?
就是透过发起[无上菩提心]普渡众生而成佛
重点是~
在普渡众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圆满,
而在帮助众生的过程中,先改正自己的缺失而逐渐圆满了自己,自己就成佛了
所以是因为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让自己成佛了 —— [略说]如何劝导众生?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
表面看是我们在行菩萨道,实际上
其实这是佛菩萨给您的实修机会
透过领导别人,自己可以更深入明白和体会普渡众生的细节和道理
所以,应该发起大心,这样就能相应和继承佛菩萨的愿力和法力
就能在领导别人的过程中增上修行和智慧
就像末学发愿领导众生学佛一样,这其实是对自己实修最大的帮助
如果能认清这些事实和道理,真正发起大心
这样就能顺利的走下去 —— 法门实修帖 422楼
名词解释:
【住】
谓修道之人,非时不住,若或住时,随所住处,常念供养三宝,赞叹经法,广为人说,思惟经义,如法而住也。(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住】
p0658瑜伽十一卷十二页云:住者:谓于所缘,不流散故。
二解 瑜伽十三卷三页云:云何为住?谓善取能入诸三摩地诸行状相。善取彼故;随其所欲,能住于定。于三摩地,无复退失。如是若住于定,若不退失,二俱名住。
三解 瑜伽十三卷十七页云:云何住?谓四识住,或七识住。
四解 瑜伽二十卷二十一页云:谓处空闲修奢摩他毗钵舍那,总名为住。
五解 瑜伽二十四卷十三页云:复如有一,住经行处,住诸同法阿遮利耶邬波陀耶及诸尊长等尊长前;如是等类,说名为住。
六解 瑜伽四十六卷二页云:诸行生已;即时未坏;正观为住。
七解 此释十住之住。瑜伽四十七卷二十六页云:能为受用居处义故;说名为住。
八解 此释四相中住位之住。瑜伽五十二卷五页云:即彼诸行,生位暂停,说名为住。
九解 此释四识住之住。瑜伽五十四卷二页云:若诸异生补特伽罗,未得厌离,对治喜爱;由所润识,能取能满当来内身。由此展转能取能满,不能弃舍诸异生性。以于内身能取能满故;于流转中,相续决定。是名为住。
十解 瑜伽五十六卷二页云:问:依何分位建立住?此复几种?答:即依生分位建立住。此复三种。谓刹那住,相续住,立制住。
十一解 瑜伽六十三卷八页云:问:何因缘故说诸静虑名为住耶?答:系心于内所缘境界;于外所缘,不流散故。
十二解 此释住学胜利之住。瑜伽八十二卷十一页云:此中住者:是俯就于时,精勤修习,名之差别。此住自性,离所说学无有别法。种种威仪,摄受时分,故名为住。
十三解 显扬一卷十五页云:住者:谓诸行生时,相续不断性。
十四解 瑜伽八十七卷十五页云:无相解脱门为依止故;说名为住。
十五解 成唯识论二卷一页云:生位暂停,即说为住。又云:住表此法暂有用。此依刹那四相释。又云:生已相似相续名住。此依一期四相释。
十六解 杂集论二卷三页云:住者:谓于众同分诸行相续不变坏,假立为住。
十七解 五蕴论六页云:云何为住?谓即如是诸行,相续随转为性。
十八解 广五蕴论十四页云:云何住?谓彼诸行相续随转为性。
十九解 品类足论一卷七页云:住云何?谓令已生诸行不坏。 FROM:【《法相辞典》 朱芾煌 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