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时,五百位大比丘跟随佛陀修行。一天,一位比丘来到阿难尊者的住处,徐徐道出心中的疑惑:「听说,佛陀公开惩诫提婆达多离开僧团,不得与我们共住、共修,还说他会受业报罪苦一大劫,无可救拔!尊者,这个消息是真的吗?」阿难尊者颔首默然。
“有什么因缘,作出这么严重的惩处呢?尊者,佛陀真的清楚提婆达多的修为吗?他真的是罪不可赦,深重恶极到被逐出僧团的地步了吗?难道没有转寰的余地?”比丘问道。
阿难尊者语重心长地说:“虽然我的修行、智慧远不及世尊,但是在他身边长久以来,深切体会到──佛陀从来不打妄语,身教、言教始终如一。所以一旦佛陀对提婆达多提出惩诫,我相信,必然有其道理。”
这一番恳切的开导,似乎还是无法解开比丘的疑惑。望着他怅然离去的背影,阿难尊者一路思索着、来到了佛陀的住所,并将刚刚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佛陀告诉阿难尊者:“去把这位比丘请到这儿来吧!他一定才出家不久,薰修不深,所以不能相信如来的教导。带他来解开心中的疑惑吧,否则会成为修行的障碍!”不久,两人相偕来到佛陀住处,至诚顶礼后,佛陀问比丘:“是什么原因使你怀疑我的教导或处置不当、诳惑众人呢?”比丘回答:“很多人都亲眼见过提婆达多显大神通,非常敬仰他的修行,为什么佛陀反而说他会堕落、受一劫重罪呢?”
“无知的人啊,要善护口业,否则将如长夜受无量苦。”佛陀深切地告诫弟子:“如果提婆达多心中还有毫厘善法,终不致堕落受苦一大劫!提婆达多虽然修行上有些成就,但因贪着世人恭敬利养,犯下出佛身血、坏和合僧等五逆恶业,所以命终将堕地狱受苦。这也提醒我们,利养心重,坏人善本,行者应当引以为鉴。”
比丘听了幡然醒悟,原来自己也同样迷失在名利的追求上,所以起了执着烦恼。他立刻向佛忏悔,从此拔除疑根,欢喜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五》
省思
俗谚云:“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众生的爱执深重,往往见相着相,还不自觉,伴之而起称、讥、毁、誉、利、衰、苦、乐,作茧自缚种种苦受,所以净土不得现前。薰修,就是常常听经闻法,学习佛的知见,放下我执、法执,才能真正体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经云:“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禅定,如须弥柱;视佛道,如眼前花”,这念心穷遍十方、涵融无尽,岂是名闻利养所能迷惑。所谓“信为道德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有了正知正见,滋长信根,才有力量拔除邪疑等烦恼之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