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门实修,义理辨析] 「隔阴之迷」的分析探讨

[复制链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41101

[禅定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18 16:0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隔阴之迷」的分析探讨

作者:首楞严三昧


《维摩诘所说经(不可思议解脱经)弟子品第三》:
「此比丘久发大乘心,中忘此意,如何以小乘法而教导之? 我观小乘智慧微浅,犹如盲人,不能分别一切众生根之利钝。」

由上面的经文(「中忘此意」)显示,可见真有「隔阴之迷」

在探讨「隔阴之迷」之前,应该先弄清楚「隔阴之迷」的定义
「隔阴」通常指的就是入胎后出生,这样间隔今生和前世就称为「隔阴」,就是「隔世」
据说,入胎后,经过出生过程,就会忘记前世或累世的事情,这就是所谓「隔阴」之「迷」

「隔阴」比较没有争议,就是「隔世」
但是「隔阴之迷」的这个「迷」,又是如何定义呢?
是指忘记?只是忘记?忘记多少?真的全部都忘了吗?还是迷惑、没有智慧?

先让我们想想「今生」的实际情况
例如:我们今天可能忘记昨天或前天的种种细节,忘记做过哪些事情,吃过哪些东西
但是,我们大都不会忘记一些特别重要的事情,像是我们的人生目标,也不会失去自己的个性习惯和特质
这现象是有趣的,又例如我们一觉醒来也不会忘记今生的父母或朋友

从上面的「今生」情况来看「累世」,
以「今天和昨天」来类比「今生和前一世」,以「一生的天天」来类比「累世无量轮回」
一般来说,今天容易忘记昨天的琐事,但是却不容易忘记一生所认为重要的事
同样的道理,今生我们可能忘记前一生或过去生的种种,就算前一生的父母朋友,也都忘记了
因为,这和类比中「今天昨天」的琐事一样,属于单世单生的经历,这些就如同琐事,容易忘记
但是,通常我们累世的喜好、习惯、个性、特质,可能没有完全丧失,而会追随我们累生累世
这就像以「一生」来类比「累世无量轮回」,一生中天天都会发生或重要的事情,就不会像一些当天琐事会忘记
而就像累生累世都不断在重复的习性和特质,就容易保留下来

这样看来,可以发现,其实「隔阴之迷」的这个「迷」是有种种程度上的不同的
不是只是忘记了前一世或所有过去世这么简单,有许多事情或习惯,众生就算不断轮回,也没有忘记

如果从佛法上来看,这其实和「第八识」累积的善恶习性种子有关,由第八识来看,就容易厘清上面问题
从「众生性」(众生的特性、习性)来看
如果是久修的菩萨行者,因为「菩萨性」,所以不会忘失佛法,因为,这些早已经在第八识中薰习了累生累世
相关经文参考如下:(全部相关经文请参阅文章最后)
学佛修行,如何能得念力 ~ 持世经
云何菩萨摩诃萨能善知诸法实相。亦善分别一切法章句。云何菩萨摩诃萨能得念力。亦转身成就不断之念。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反观一般众生,因为「凡夫性」的关系,一般众生累生累世所累积的各种贪嗔痴恶习也一样的难以消除和忘记
所以,「隔阴之迷」到底是指什么呢?

通常,「隔阴之迷」是用来指「『菩萨』也有『隔阴之迷』」
所以,这个「迷」是针对「菩萨」来说,而这个「迷」,是单指忘记前世?还是指菩萨会丧失智慧?
其实,如果从「第八识」的情况来看,不论是菩萨的善性和智慧,或众生的恶性和愚痴,累世所累积的都保存在「第八识」中
菩萨所累积的累世智慧是不会丧失的,这就像众生累世所累积的愚痴无明也没有丧失,众生累生累世都很愚痴,愚痴并没有减轻,
所以,这个「隔阴之迷」的「迷」并不是指上面讲的「众生的愚痴」,也不是指菩萨「隔阴」就会变笨或消失「善性」和「菩萨性」,
可能只是用来单纯指「忘记了前世」

以上,弄清楚了两点,
1.「隔阴」就是「隔世」,阴可能就是指中阴的阴
2.「隔阴之迷」的「迷」不应该是指丧失「众生性」或「菩萨性」,因为,这些在「第八识」中累积的并不会消失,
凡夫众生仍随着各自的「众生性」「凡夫性」,在每一生中显露自己的喜好个性和习气
同样的,如果累世修行菩萨道,也会在入胎出生后,展现出累世所修习的善性和菩萨性
不论「第八识」累积「善或恶」「无明或智慧」种子的差别如何,总之是不会随便消失的
至于,今生当下,是迷是悟,这还是要看当时的情况和因缘,不是绝对的
就像刚刚经文所说:「此比丘久发大乘心,中忘此意」,
这应该不是说完全丧失了原本的「善性」和「菩萨性」,而是指暂时忘记累世曾发起「大乘心」和追求「大乘」的目标

所以,按照上面的理解,关于「隔阴之迷」的「迷」,
我们应该可以归纳成:是比较单纯的指「没有宿命通」,「失去了对累世宿命的记忆」

若是如此,由「法性」原理来看,影响「隔阴之迷」(失去宿命记忆),可能有几个原因
1.实修次第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
以实证「首楞严三昧」的菩萨来说,是不可能有「隔阴之迷」的,所有类似凡夫的过程或种种,都是示现和表演
但是,如果以一般菩萨来说,至成佛共有52位阶,以51种菩萨位来说,实修次第当然有很大差别
能不能保持当生当世对累世的「宿命通」,这当然和每个人的实修次第或重点有关
至于什么次第能保持或启发当下对累世的宿命通,这各有各的依据和说法,可自行深入经藏探讨

不过,以一般佛弟子或一般凡夫位的菩萨行者来说,还是反观自己的贪嗔痴比较实在,该有神通的时候自然就会有
「宿命通」毕竟还是有漏的神通,一般人容易执着于时间、过去和表相以及神通,这样对于修行反而不是好事
重要的是要能深信因果,而且有解脱轮回的智慧,这样反而对修行更实在和正确

除了自己能实证「宿命通」,另外就是因为下面原因

2.投胎的环境不同:
净土和五浊恶世,会有绝对的影响,而有很大的差别,而净土则是受到下面第3点佛力的关系

3.佛力加持与自身愿力的影响

《无量寿佛经康僧恺译本》:「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阿难。彼国菩萨乃至菩提不堕恶趣。生生之处能了宿命。唯除五浊刹中出现於世。」
《无量寿佛经康僧恺译本》:「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智慧成满,深入诸法,究畅要妙,神通无碍,诸根明利。其钝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计无生法忍。又彼菩萨,乃至成佛,不受恶趣,神通自在,常识宿命。除生他方五浊恶世,示现同彼,如我国也。」

上面经文是说:在极乐净土中,能有宿命通。这是受到佛力加持的关系
但是,如果菩萨投胎到五浊恶世,就可能丧失宿命的记忆,这样为什么菩萨还要投胎到五浊刹呢?

这是因为: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若我成佛。於彼国中。所有菩萨於大菩提。咸悉位阶一生补处。唯除大愿诸菩萨等。为诸众生被精进甲。勤行利益修大涅槃。遍诸佛国行菩萨行。供养一切诸佛如来。安立洹沙众生住无上觉。所修诸行复胜於前。行普贤道而得出离。」

因为菩萨发起大愿,为了众生,到十方世界行「普贤行」,所以,如「法华经」所说:
《妙法莲华经》云:「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

不论如何,不论「隔阴之迷」如何,没有累世「宿命通」也是很平常的,
对于修行人来说,重点还是在于「第八识」所累积的「善或恶」「愚痴或智慧」种子情况,
这点是可以当下努力改进的,也是可以直接影响来世的,才是应该注意的重点

而且,不论有没有「宿命通」能知过去世,
观察「因果」「众生性」「善性」「菩萨性」,就能知道自己和众生的累世至今情况,
这不用「宿命通」也能办到,这才是「菩萨行者」应该学习的「深信因果」和「妙观察智」,
以智慧和观察而能明白一切和其因果与原理,逐渐由明白「法性」而能平等、无二,
这样就能逐渐契入「中道」,实证无漏智慧-「漏尽通」

另外,以实证「声闻」果位的四果「阿罗汉」来说,一定是有「宿命通」的,
但是,以菩萨来说,51位阶菩萨位,不是每每都有「宿命通」,更不用说「初发心」的「凡夫位」菩萨了
但是,为什么凡夫能称为菩萨,就是因为「大乘心」,所以,虽然在神通能力上或许不如「阿罗汉」
但是,在佛经中,都称许菩萨的功德,大大的高过任何小乘功德,因为,菩萨的功德在于真正往成佛的路上走,而且普渡众生都成佛
所以,在「楞严经」中,把没有「回小向大」的小乘最高「缘觉」果位「钝根辟支佛」和「声闻」果位「钝根阿罗汉」,归类为「50阴魔」中两种最高等级魔境
不过,如果小乘果位行者能「回小向大」,转成菩萨,那就是有实证声闻果位的菩萨行者,当然又另当别论了

总之,如果有真正的「无漏智慧」,不论如何入「众生界」投胎或示现,那才是真正的平等、无差别
反之,如果真的对「宿命通」有那么大的执着,那就求命终往生「极乐世界」吧,就会有「宿命通」了
然后呢?当然还是要学习「智慧」解脱!

其实,下面经文已经能解决一切问题,还是好好学习佛经的教导吧
自然能明白实相、能善分别一切法和经句、能得转身(转世)不断之念,直至成佛
云何菩萨摩诃萨能善知诸法实相。亦善分别一切法章句。云何菩萨摩诃萨能得念力。亦转身成就不断之念。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上提供参考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5-1-5 15:44 , Processed in 0.06506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