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性」与「法性」&「轮回」与「解脱」&「常」与「无常」

[复制链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41002

[禅定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7-14 15:1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佛性」与「法性」&「轮回」与「解脱」&「常」与「无常」

作者:首楞严三昧


*第4度补充(2013.9.16 6:50):以《大集经》的经文对「法性」做补充经证
*第3度补充说明(2013.9.13  20:50):以《楞严经》和《大般涅槃经》的经文来补充说明

「佛性」与「法性」&「轮回」与「解脱」


「第八识」

不论是「六道轮回」或「解脱成佛」,其中的奥妙和原理,就在于「第八识」,称为「阿赖耶识」
「有情众生」的「第八识」有不可思议无量神通,能变化一切

「轮回」

当「有情众生」的「第八识」受到累世「无明(愚痴)种子」的染污,则因迷而轮回
就是因为对世俗「六尘」的爱欲执着,由「六识作用」而形成细微的「第七识」作用而污染「第八识」
又或称「第八识」染污后成为细微的「第七识」现行作用,六识(第1~6识)、「第七识」、「第八识」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这样,「第八识」的神通作用就会依照众生各自不同的执着,相对应而产生「六道轮回」的结果

「成佛」

如果「有情众生」能透过修行佛法,逐渐去除「第八识」的染污,消除「无明(愚痴)种子」,
清净后的「第八识」则称「第九识」-「庵摩罗识」,就是恢复原本清净光明圆满的「自性」,称为「佛性」
这样的「有情众生」则称「成佛」,有能自主的不可思议神通力量

「法性」

相较于「正报」「有情众生」,法界中没有「第八识」的「器世间」,称为「依报」或「无情众生」
「有情众生」都有「佛性」能成佛,相较于「有情众生」的「佛性」,「无情众生」则称「法性」
「一切法」可泛称「一切正法、非法和一切器世间的物、相」,或依照佛弟子根器而狭隘只称「一切正法」
所以,「法性」就是「一切法」的原理,就是包含一切正法非法的原理和一切器世间的特性

「佛性」

「有情众生」的「佛性」有「常、乐、我、净」四种特性,也就是说「佛性」是:
「真常」:指真正永恒,相较于一切器世间的生灭变化,「佛性」是真常不变
「真乐」:指轮回是苦,「有情众生」若能恢复清净圆满的「佛性」,才是真正的喜乐
「真我」:指轮回的业障身是假我,「有情众生」若能恢复清净圆满的「佛性」,才是真正的「真我」
「真净」:指真正清净光明圆满,「佛性」如矿中真金,虽然「第八识」遭「无明」染污,但是「佛性」不曾消失,只是被覆盖


「正报」&「依报」

「有情众生」是主角,故称「正报」,「无情众生」「器世间」随「正报」而转变,故称「依报」
又因为「无情众生」、「器世间」有生灭性,且无「第八识」,所以,只有「有情众生」才成佛
「无情众生」、「器世间」因此称「法性」,不称「佛性」,因此称「依报」、不称「正报」


「法性本空」

所以,对「有情众生」来说,「佛性」才是成佛的关键,因此,「一切法」对「有情众生」来说,称「法性空」
也就是说,「一切法」虽有「法性」,「凡夫众生」因为对「器世间」(世俗)「一切法」的执着,所以,堕入轮回
但是,佛弟子若能明白「一切法」,明白「一切法性」,不堕入爱欲执着,就能因此成佛,故称「法性空」
也就是说,「凡夫众生」因为对一切世间相、世间法有所执着,所以堕入「六道轮回」
但是,修行者若能明白一切世间相、世间法、世间性,以及出世间法、性,而不执着,就是明白「法性空」,就能成佛

而修行者如何做到明白一切法、一切法性,又能做到「法性本空」呢?
这就像大学毕业生,可以继续修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也可以回头教导小学生、中学生或高中生
就像爬楼梯回头看,能看清楚下面各个阶梯高低不同,往上爬就不再执着下面阶梯的问题
回头教导低次第众生,这就要明白「法」和「法性」,也就是佛经常讲的:要按照次第说法
而又同时转头进修硕、博士,不执着低次第的「法」和「法性」,这就是「毕竟空」,就是「法性空」

也就是说:一切法随众生因缘而生,随因缘灭,这就是「法性空」;
不过,不是因为「法性空」就不应该明白「法性」,反之,明白「法性」才能不执着一切法,才能解脱,并运用一切法普渡众生
凡夫常误解「空义」,所谓「空」,不是让自己不知不智不觉,而是应该不执着,而想「不执着」,那就要知智觉而后能放下
就像,当我们知道六道轮回的真相,就会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就不会堕入世俗的执着中
这就是透过知、智、觉,而能放下世俗执着,能「空」掉世俗,所以,「空」不是不知不觉,而是「无执」

也就是说:不论轮回或成佛,都是因为法(世法和出世法)。执着世间法,就轮回,反之,学习佛法、出世间法,则解脱成佛
明白「法性」「众生性」,就不会堕入执着,就能成佛,而且还能依照「法性」「众生性」来依「次第法」普渡众生。
也因此,「法」只是因缘、依报,随缘生灭,「佛性」才是成佛的根本,所以称「法性」毕竟空,而「佛性」「常乐我净」。

补充说明(2013.9.13  13:00):
因为「法」这个字涵义很广很深,所以,再次说明,以补先前的不足

除了之前所说,「法」这个字,可以再从「佛、法、僧」三宝和「法、报、化」三身来谈论

之前谈「法」和「法性」,是从「有情、无情」「正报、依报」和「广义(含狭义)」「因缘」的方向来谈
所以,广义上,「法」可以泛指一切物质、法门、方法(含法、非法),「法性」则是指物质或法门方法的原理特性
狭义来说,法则是指一切法门、方法(正法、邪法),甚至更狭义只指「正法」,而一般佛门所说的正法就是「佛法」

另外,之前说「法性空」,这是从「因缘」上来说,是针对有情成佛的佛性真常来说
因为「法」随「因缘」和「有情」而生灭,是客尘,不是主体,所以,佛经中有所谓的「法尘」和「法亦当舍」
因此,对有情来成佛来说「法性是空」,而「有情众生」的「佛性」才是「真常」

但是,如果从「实义」来说,佛陀在「楞严经」中说「因缘」只是方便说,这就是从「佛性」和「真常」上来看
而如果又从「法」本身来看,如果是指道理原理,那么,「法性」其实也是不会消失的,就是「原理」也是不生不灭的

如果从「佛、法、僧」三宝来看,
这个「法」,最最狭义上来说就是指「佛经」,佛经是物质,有生灭性,「成佛」要靠「佛经」
但是,扩大点来说,就是指佛陀讲过的话,或甚至十方世界都有佛传法,「成佛」靠的不只是「释迦牟尼佛」当时传的佛经
所以,扩大来说,「法」是指意识型态上的法理道理和方法,而不是专指纸本上的文字,
所以,佛经上说任何人只要说的话或文字符合佛义就都是佛法,都能学习成佛,至此,「法」都还围绕着成佛打转
所以,更扩大来说,「法」是一切符合佛教法义的方法法门和原理,是知见观念,而不限于佛经和文字
所以,再扩大来说,就是之前讲的「广义法」,可以是一切,而「法性」就是一切的原理特性
所以,最后来说,「法」不再围绕成佛打转,而是应该说,明白一切法和一切法性,因为透澈原理而不执着,所以成佛
所以,方向上不太一样了,因为心量和眼界宽广了,思维的方向也不同了
所以,法其实不会消灭,因为没有生灭,不生不灭,法常住,这样才正确,就像佛常住不灭,就像众生也没有真正的生或死
所以,从狭义上来看,全都有生灭,肉身佛、或佛经(法),或众生(僧侣),从狭义上看都有生灭
但是,从广义实义上来看,全都不生不灭,就是「佛性」和「法性」都不生不灭

另外,从「法、报、化」三身的「法身」来看,
从狭义来说,除了佛身,「佛经」表示佛的「法身」,佛经纸本有生灭性,这法身就变成也有生灭性,所以是狭义
广义来说,「法理、法义」才是佛的「法身」,这就又可以回到前面「佛法僧」那段的探讨,回到「法性」问题
所以,最终来说,「法身」就是「法理、法义」,就是「法性」,这也是不生不灭的,因为特性原理本来就存在,没有生灭问题
这点如果无法明白,想想「水往低处流」,这样就能明白,也就是佛法其实不会消失,所以,「法身」不生不灭
另外,清净后的「第八识」,就是「佛性」,才是真正「法身」,「佛性」真常,不生不灭,所以,「法身」也不生不灭

所以,最终来说,从法身来看,有情的佛性和法性原理在道理上是相通的,因为佛能通达一切法性
但是,这不是说「法性」就是「佛」(如果你要从法理上来说,也是正确的),差别在于「有情」

由上面可知,其实,佛经所说深浅不一,说明的角度也不同,都是为了破除众生执着,然后逐渐明白法性
详细经文,可自行参阅:大般涅槃经、密严经、大般若经、楞严经、瑜伽师地论(或解深密经)、楞伽经、大集经、大宝积经、菩萨善戒经...等大乘经典

以上补充说明,仅供参考

再次补充说明(2013.9.13 19:25):

就像医生要明白每一种疾病的病因、原理特性
也了解每一种药物的特性原理,以及适用在哪种病症上
更要诊断清楚每一个病人的病症,才能知道用哪一种药物

同样的道理,佛菩萨能治烦恼众生病,能解救众生脱离轮回
所以,必须明白每一种烦恼的原因、因果原理、以及产生的病症现象,这就是知「烦恼性」
然后,也要了解对治每一种烦恼的解救方法,要清楚法门的原理与运用方法,这就是明白「法性」
最后,也要明白每一个众生(病人)的相异性、差异性,才能真正对症下药,这就是明白「众生性」

从原理来说,道理是守恒的,也就是「法性」是不生不灭的,也就是「常」
从「佛性」上来看,「佛性」才是「真常」,因为「佛性」也是「法性」的一种
「佛性」是针对「有情众生」能成佛来说,是针对「有情众生」的根本来说
所以,从「有情众生」成佛来看,「法」是生灭的,变异的,适应不同众生,所以,对「成佛」和「佛性」来说,「法」性是空,是「无常」
而且众生的「众生性」也是差别的、各不相同的、变异的,所以,「有情众生」才可以透过修行改变「众生性」,
才能从「凡夫性」转为「善性」、「菩萨性」,逐渐恢复「佛性」而成佛,由此观点来看,「众生性」也是「无常」的
如果再从原理和道理上来看「凡夫性」「善性」「菩萨性」「佛性」,这些特性都有一定的原理特性,也就是「常」

所以,从不同角度、次第、层次、根器上来看,「常」或「无常」,就会有不同看法
也因此,不同根器众生或不同修行次第的修行者,对于「常」或「无常」就会有不同看法,也经常有所争执或争论
而且,不同深浅次第的经论,对于「常」或「无常」,也有不同的教法或论述
最终,必须要修行者自己逐渐修行增上,才能逐渐明白这些原理,也就是真正弄清楚「法性」原理

以上提供参考


第3度补充说明(2013.9.13  20:50):最后,再以下面经句来补充说明

《大般涅槃经》:
「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

《楞严经》:
「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


上面,就是佛陀说明在佛陀所讲的各种佛经中,所讲过的上面种种名相,都是依照不同面相,来说明同一道理
例如:「首楞严三昧」是以三昧神通境界来说,「般若波罗蜜」是以般若智慧来说
「菩提」是从果位上来说,「真如」则是从意识型态上的「正真」和「一如」来说
「涅槃」就是从修行的境界次第终结上来说,指大乘的大涅槃,真正涅槃,无余涅槃,小乘则是有余涅槃
「佛性」就是从「有情」能成佛的原理特性来说,「大圆镜智」则是从转「识」成「智」的成就上来说
「空如来藏」就是以清净后的「如来藏」「第八识阿赖耶识」来说,就是「第九识」「庵摩罗识」

以上提供参考,日后有空会再由不同佛经中的经文,单独发帖来分别说明


第4度补充(2013.9.16 6:50):
《大方等大集经》(简称大集经):
是法性者。不变不易无作非作无住不住一切平等。等亦平等。不平等者亦复平等。无思无缘得正决定。于一切法无别无异。性相无碍犹如虚空。是名法性。

所以,佛经中虽说「法性空」,但是,又说「法性不生不灭无变异」,这都是依照不同面相,对众生做不同说法

以上说明,提供参考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5-1-3 12:52 , Processed in 0.06968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