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广菩萨摩诃萨又白佛言。若四辈男女欲修学是愿生净土灌顶经典。有几事行得 此经法。佛言普广有十二事。可得修学是经典也。 一者不信九十五种邪见之道。 二者坚持禁戒至终不犯。 三者勤学禅定教未学者。 四者忍辱不瞋见恶不恼。 五者常乐布施愍念孤老。 六者常勤精进昼夜不懈。 七者若行来出入朝拜塔像。及诸尊长然后舍去。 八者合集众人为作唱导普得信心。 九者不贪世荣衣服伎乐资生之物。常好苦行依四依法。 十者行此法时无所悕望。但欲利益诸众生辈。不于其中悕人利养。 十一者至终不谄邪命自活。 十二者行此经时不择富贵豪乐之人。贫苦求者等心看之无有异想。 是为十二正化之事。 时普广闻此心大欢喜。我当奉行至终不犯。 【学习解说】 普广菩萨询问世尊:「如果四辈男女想要修学此愿生净土灌顶经典,那要如何行持呢?」 世尊说:「有具足下列十二种事者,就可以修持这部经典了: 一. 不信九十五种邪见之道 二. 坚持守持禁戒,至终不犯 三. 精勤修学禅定,并教导未学者 四. 能够忍辱不起瞋心,见恶事不恼火 五. 经常乐于布施,慈心悲悯孤苦及老者 六. 精进修行,画夜不懈怠 七. 若见到佛寺佛塔及诸尊长善知识等,应当恭敬问讯礼拜才离去 八. 合集众人一同赞叹佛法及修行,令众生能够生起信心 九. 不贪着世间荣华富贵的衣物、技乐及资生之物等,乐于苦行依四依法 十. 修持此法时不要有所期望,也不要希望获得他人供养或利益,只要自己能够做到利益众生就可以了 十一. 终其一生不因邪命而自活 十二. 行此经法时,不拣择富贵豪门及贫苦之人,平等无分别心对待一切众生,且无所求
以上就是十二种需要具足的条件
那时,普广菩萨听到了后非常欢喜,说:「我定当依教奉行,至始至终不犯!」
名相:禁戒 释文: 梵语 savara,巴利语同。佛为防止弟子们身、口、意之过非而制定之戒律。音译作三婆逻、三跋罗。又作律仪。三藏中律藏专明禁戒者有五戒、八戒、沙弥戒、具足戒等之别。大方等大集经卷三十一护法品谓,持守禁戒者即为佛弟子,毁坏禁戒者即为魔弟子。又梵语 vrata(音译作没栗多),亦译作禁戒,即非长时期所持之戒,而系因应于短期内发愿修法所制之禁戒。大日经疏卷十七(大三九‧七五一下):「没栗多,是有时愿之戒。谓行者持诵时,或心一月乃至年岁等,此事了时,此禁亦罢。」(参阅「戒」2896)p5539
《佛光大藏经.般若藏.宗论部.回诤论外三部.菩提资粮论卷第六》 菩萨于诸众生,当以好事而利乐之,自不希望。彼等众生利乐好事,及诸众生有无量苦相,我独为其忍受,我有乐具,与诸众生受用为乐。 虽足大福报,心不举不喜; 虽贫如饿鬼,亦不下不忧。 虽住大具足福报天中,其心不作喜之与举;虽为饿鬼,贫穷破散逼恼,此最难活,不应生下心,亦复不应忧,何况人道贫穷破散。 若有已学者,应极尊重之; 未学令入学,不应生轻蔑。 若有已学众生,于彼应作至极尊重;若未学者,应令彼等入学,亦不应轻蔑之。 戒具者恭敬,破戒令入戒, 智具者亲近,愚者令住智。 戒具足人,应当问讯,合掌向礼等而恭敬之,亦应为彼说持戒福;若破戒者,应令入戒,亦应为彼说破戒罪;智具足者,应当亲近,亦应为彼显智慧德;愚者应令住智,亦应为彼演愚痴过。 流转苦多种,生老死恶趣, 不怖此等畏,当降魔恶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