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39|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行中] 佛弟子光明遍照,学习〈佛说无量寿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257

主题

850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1969

[忍辱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24-7-24 20:1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缘起:深入经藏共修

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并记录在[实修佛堂](习经堂)和[光明佛堂](品经堂)的纪录帖中

次序依照下列三个原则
1.内容篇幅:由小到大
2.内容深浅:由浅至深
3.方便和戒定慧:本愿功德门(由佛本愿功德和方便,消灾解难),戒行门(遵守戒律),观行门(练习定力观照),智慧门(心要&甚深不二):四种次序由浅入深


正在品读的先读完,其余如果还没品读的,请按照次序补齐
——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弟子光明遍照,按照善知识的教导接下来发心学习《佛说无量寿经》

恳请诸佛菩萨  善知识慈悲加持

让弟子能够入清净光明心,深入了解阿弥陀佛,明白弥陀48愿,并按照经中教导断除恶行、修习善业


弟子光明遍照深深感恩  顶礼

[注:本篇为末学当前次第下的思维解说(会随实修而继续深入理解和修改完善),目前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主题

850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1969

[忍辱勋章]

53#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0:59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1小时)


【佛语弥勒:“世间如是,佛皆哀之。以威神力摧灭众恶,悉令就善弃捐所思,奉持经戒、受行道法,无所违失,终得度世泥洹之道。”】

【学习解说】
释迦牟尼佛告诉弥勒菩萨:世间众生就是这样,总是造作恶业,不修善业,承受五痛和五烧的痛苦,佛为众生的无知感到悲哀怜悯
于是佛就以大威神力摧毁消灭众生的种种恶业,教导众生佛法的智慧,教导众生修习十善,抛弃凡夫恶的心念行为,断除恶因恶果报,结下善因成就善的果报
教导众生要严格奉持遵守经文中的戒律,不造作恶业,受持佛法中教导的种种行法,只要坚持努力落实实践佛法而不退却,也不曾有过失,那么最终就能解脱世间六道轮回,成就涅槃之道

【词解】
【摧灭】
1.摧毁消灭。
© 汉典

【奉持】
1.保持﹐保住。 2.犹奉行。 3.犹主持﹐料理。
© 汉典

【违失】
处事失当;过失。
© 汉典



【佛言:“汝今诸天人民及后世人,得佛经语当熟思之,能于其中端心正行,主上为善、率化其下,转相敕令各自端守,尊圣敬善、仁慈博爱。佛语教诲无敢亏负,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永离三涂无量忧畏苦痛之道。】

【学习解说】
佛说:你(指弥勒菩萨)、诸天人民以及未来世的众生,听闻佛所说的教导后应当认真的思惟,按照佛的教导端正自己的心念,做有助于解脱的正向行为
就如上级领导要一心向善,言行一致,这样就能归顺下属也一心向善,这样互相传递落实佛的教导,各自端正自己的心念,礼敬诸佛尊重贤圣,对一切众生都心怀仁慈悲博爱

对佛的教导绝不辜负,应当生起度脱六道轮回的决心,拔除造成轮回业的种种恶业根本,远离三恶道,远离造成一切忧虑畏惧苦痛的凡夫心念行为

【词解】
【正行】
梵语 samyak-pratipatti,巴利语 samma^-pat!ipatti。指不邪曲之行。即以佛之教化为基准之正当行为,与“邪行”相对;或对杂行、助行而言正行。又由直接原因而成之行称为正行,由间接原因而成之行称为助行。
 据八正道经载,不谛见、不谛念、不谛语、不谛治、不谛求、不谛行、不谛意、不谛定等,称为道八邪行;反之,谛见、谛念,乃至谛意、谛定等,则称为道八正行。据中阿含卷三十八鹦鹉经及大智度论卷四十八等载,与外道凡夫之邪行相对的八正道等即属正行。
 诸家列有数种正行说。如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四举出三种正行即:于佛宝应修供养承事正行、于法宝所应修瑜伽方便正行、于僧宝所应修共受财法正行。大乘庄严经论卷十二以六波罗蜜为正行,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正行。辩中边论卷下就十波罗蜜行之“相”分别为六种正行,即:最胜、作意、随法、离二边、差别、无差别正行。中边分别论卷下则就上述之作意正行分出十种正行,即:书写、供养、施与他、若他读诵一心听闻、自读、自如理取名句味及义、如道理及名句味显说、正心闻诵、空处如理思量、已入意为不退失故修习。法华经玄赞卷八以法华经卷四法师品所谓之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供养等,称为正行六种法师。
 净土宗大德善导之观经疏散善义中,谓修习五种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行业为五正行。即:(一)读诵,读诵净土之圣典。(二)观察,观想阿弥陀佛之相好。(三)礼拜,礼拜阿弥陀佛。(四)称名,称念阿弥陀佛之名号。(五)赞叹供养,赞叹阿弥陀佛之功德。反之,若以阿弥陀佛以外诸佛菩萨为礼拜、观想等之对象者,则称杂行。五正行中“称名”一项特别符合弥陀之本愿,故称正定业,其余四项则称助业、助行,二者因相对而作此称。若在专修念佛(称名)之外,兼修其他四行者,则称助正兼行。又就往生净土之“正因”,而言正行。此外,密教中,则于加行之后所修之行业称正行。(转法轮经、般泥洹经卷下、大方等大集经卷三十、解深密经卷三、大智度论卷五十六、卷八十七、辩中边论述记卷中、法苑珠林卷十七)((参见:正因正行)1985)p1986
FROM:【佛光大辞典】

【率化】
归顺。
© 汉典

【主上】指君主或上级,表示对君主或上级的尊称——摘自百度

【敕令】 指帝王所发布的命令、法令或立法
© 汉典

【转相 】
递相,互相,表示一个轮迭连续的动作或行为。
© 汉典

【亏负】对不住人;使吃亏© 汉典

【忧畏 】
忧虑畏怯。
© 汉典



【汝等于是广殖德本,布恩施慧,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

【学习解说】
所以,你们这些人应当广泛的培植一切增上福德之本的种种善行,广泛的布施恩惠,千万不要违犯佛经中教导的戒律,要修习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波罗蜜,不仅自己如此,还应该互相教导,令众生都修行六度波罗蜜

【词解】
【德本】
道德的根本。古代以孝为德本。
© 汉典

【道禁】
佛道之禁戒。指大乘、小乘之诸戒律,系用以禁止诸恶者。即戒波罗蜜。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七下):“广植德本,布恩施慧,勿犯道禁。”p5653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主题

850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1969

[忍辱勋章]

52#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1:22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2.5小时)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是世五恶勤苦若此,五痛、五烧展转相生,但作众恶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诸恶趣。】
【学习解说】
佛告诉弥勒菩萨:我今天为你们说的娑婆世界的这五种恶业,如果不停的造作这些恶业,所要承受的果报真的是非常的痛苦
他所承受的五痛(于现世之中,王法治其罪,身遭厄难)、五烧(其于未来世受三恶道苦报)不断地因造作五恶而辗转发生
所以只要众生不断地造作恶业,不修习善业,结果自然都会堕入三恶道受苦

【词解】
【五痛五烧】
由造五恶所受之果报。依慧远之无量寿经义疏卷下载,五恶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造五恶者,于现世之中,王法治其罪,身遭厄难,称为五痛;其于未来世三途受报,称为五烧。又憬兴之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下谓,痛是苦受,烧是苦具,二者皆为地狱之报。(无量寿经卷下、灌顶经卷一)p1163
FROM:【佛光大辞典】

【展转】
梵语 param!para^ 或 anupu^rva。又作转转。即顺次连续之意。顺次对照,称为展转相对,或展转相望。相互由他转生,则称为展转相生。p4086
FROM:【佛光大辞典】



【或其今世先被殃病,求死不得、求生不得,罪恶所招示众见之。身死随行入三恶道,苦毒无量自相燋然。】

【学习解说】
或是先在今世承受五痛的折磨,身体久病不愈,被病魔折磨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这都是自己造下恶业所承受的现世报,让众生都能在今世亲眼见到,起到警示作用
临终之后神识则随着自己的罪业堕入三恶道,在三恶道承受五烧的无量无边的痛苦,就如大火烧身一样剧痛无比

【词解】
【燋然】意思是憔悴貌。——摘自百度

【无所】
1.没有地方;没有处所。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
© 汉典



【至其久后共作怨结,从小微起遂成大恶,皆由贪着财色、不能施慧,痴欲所迫、随心思想,烦恼结缚无有解已,厚己诤利无所省录。】

【学习解说】
到了很久以后,才发现自己所结下的怨仇,一开始都是由小恶而引发相互报复,这报复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逐渐就引发了大恶,结下了大的仇恨
究其原因,这些都是因为众生贪着世间财色、悭贪吝啬,不肯布施的缘故,又因为愚痴无智,时常随顺凡夫贪欲的心念,令自己堕入种种烦恼中,不能解脱
众生因为自私,总是对自己宽厚,为了争夺自己的利益而相互诤斗,彼此勾心斗角,对于这些恶业自己又不会好好反省,只能一直随恶业流转


【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身生劳苦久后大剧。】

【学习解说】
世人在享受荣华富贵时,只贪图一时的肆意快乐,而不知要节制,更不懂要修习善业,增上福德
殊不知自己微弱的福报没有消耗多时就会随时消失,由此身心就会承受各种辛劳痛苦
并随着自己造作的恶业逐渐增加,最后就会承受大的苦报


【天道施张自然纠举,纲纪罗网上下相应,焭焭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学习解说】
因果报应,这是自然法则,任何人都躲不过,造作恶业,随时都会被国家法律制度以及未来的因果报应所惩罚
到那时只能孤单一人无依无靠,惊恐不安的承受现世律法惩处的苦报以及未来堕入三恶道受无量无边的苦报
这样的事例古今都有很多,听了真的是令人非常的悲伤痛苦

【词解】
【劳苦】勤劳辛苦
© 汉典

【施张】
1.施行。 2.张开;展开。 3.安放;铺陈。
© 汉典

【天道】 自然规律
© 汉典

【纠举】
1.亦作"糾举"。 2.督察举发。
© 汉典

【纲纪】治理 (2)法律制度纲要;提纲© 汉典

【焭焭】
孤单无依。
© 汉典

【忪忪】
1.惊恐不安貌。
© 汉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主题

850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1969

[忍辱勋章]

51#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1小时)

【如是,世人难可具尽,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是为五大恶、五痛、五烧,勤苦如是。】

【学习解说】
像这样愚痴的世人真的是数之不尽,因此就自然会有三恶道,在三恶道受无量无边的烦恼痛苦

在三恶道中不断地轮回,等到地狱道中的果报受完,再投生到饿鬼道,受饿鬼道的痛苦,等到饿鬼道的果报受完,再展转到畜生道,受畜生道的痛苦,如此展转其中,累生累世都不得出离,更难以解脱,在三恶道所遭受的痛苦真的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述

这就是众生在世上的第五大恶——不信教导,所要承担的世间第五痛——受到恶的苦报,命终后受到的五烧——堕三恶道,遭受无量痛苦



【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所语如语、心口不转,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五大善也。】

【学习解说】
不信佛的教导所受到的现世报和后世报就如大火焚烧身体一样痛苦万分
所以,众生应坚信先世圣人们所讲的经文法义教导,相信修行佛法可以度脱三世之迷
相信人死后,神识还会转生在六道中轮回,相信行善能得善业果报,作恶就会受到恶报的因果法则

因此众生都应该时时保持正念,以正念制伏自己内心的恶念,端正自己的心念行为
平时一定要言行一致,所做所行都应以至诚心面对
所说的话必定是符合世间法律和道德规范的,也必定是契合佛法法义的正向语言
心中想的口中说的必定无有违背,总是想着为众生多做善事,不造作恶业,这样就能度脱三世迷惑
又因做善业所获得的福德就能在未来世投生天上或是发愿往生到极乐世界,最终实证涅槃之道,这就是第五大善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主题

850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1969

[忍辱勋章]

50#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3小时)

【佛言:“其五恶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惰,不肯作善、治身修业,家室眷属饥寒困苦。父母教诲瞋目怒应,言令不和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取与无节,众共患厌,负恩违义,无有报偿之心。】

【学习解说】
佛继续说:第五种恶就是:世间人民徘徊懒惰之心炽盛,总是不肯做善事,不肯修身养性,消除业障,因为懈怠懒惰,导致家中亲眷受到饥寒交困之苦
对父母的劝导教诲总是怒目相视,态度恶劣,一开口说话就是吵架,恶言相加,总要违背父母的教导,与父母的意见相左
双方在一起就像怨家一样,令父母悲痛万分,不如没有这个儿子
总是伸手向别人要钱,而且没有节制,令家里的人都厌烦他
又总是做些忘恩负义的事,对先前有恩与他的人总是没有报答之心

【词解】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汉典

【治身】犹修身。© 汉典

【瞋目】瞪大眼睛表示愤怒© 汉典

【违戾】
1.违背。 2.抵触;不一致。 3.乖谬;不合情理。
© 汉典

【反逆】
1.相反。 2.叛逆;谋反。 3.北齐刑律有重罪十条,首为反逆,不在八议论赎之列。隋唐律承北齐制﹐置十恶之条﹐改称谋反。参阅《隋书.刑法志》。亦指谋反犯。 4.颠簸。
© 汉典

【无节】
1.谓无先验之明。一说谓不通礼节。 2.没有法度;不加节制。 3.没有节操。 4.指物体不分段,没有节。
© 汉典

【负恩】
1.谓承受恩德。 2.忘恩;背恩。
© 汉典



【贫穷困乏不能复得,辜较纵夺放恣游散,串数唐得用自赈给。耽酒嗜美、饮食无度,肆心荡逸、鲁扈抵突,不识人情强欲抑制。见人有善憎嫉恶之,无义、无礼,无所顾录。自用职当不可谏晓,六亲眷属所资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心常念恶、口常言恶、身常行恶,曾无一善。不信先圣诸佛经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后神明更生、不信作善得善为恶得恶。欲杀真人,斗乱众僧,欲害父母、兄弟、眷属,六亲憎恶愿令其死。】

【学习解说】
因为懈怠懒惰又不行善,致使生活贫穷潦倒,虽然家中各种生活用品都缺乏,但是因为先前取与没有节制,又没有感恩之心,所以别人都不会再给与他
于是放纵任性的走上了搜刮众生钱财的叛逆之路,整日游手好闲,抢夺财物,把不义之财恣意挥霍,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整日沉迷于美酒佳人,饮食没有节制,肆意的放纵自己,又鲁莽跋扈,总是与别人起冲突,不管人情世故,总是强制约束别人,不令别人反对
见到行善之人不起敬仰之心反而心生嫉妒憎恨,对人不讲情义,也没有礼义廉耻,行事没有一丝的顾念,总是肆无忌惮,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听不进别人的劝导,总是刚愎自用
对自己家中的家人亲戚朋友的生活过的好不好不会有一丝的记挂,只想到自己是否够用
不会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内心也不存师长朋友平时谆谆教导的情义,心中常怀着恶念,口中常说着恶语,身体常行恶事,从来都不做一件善事

不相信先世圣人们所讲的经文法义教导,不相信修行佛法可以度脱三世之迷,不相信人死后,神识还会转生在六道轮回,不相信行善能得善业果报,作恶就会受到恶报的因果法则
因此,放纵自己的心念行为,不仅杀阿罗汉,破坏僧众团结,令他们生起争斗,还想杀害父母,兄弟、眷属,这样的行为,令亲属朋友们都对他生起憎恨之心,都希望他死去

【词解】
【辜较】
1.搜刮聚敛。指对财利的把持。 2.大略﹔大概。 3.比较。 4.查对﹔计点。
© 汉典

【 放恣】 放纵任性© 汉典

【唐得】
 徒得;白白得到。
© 汉典

【肆心】
1.用心;尽心。 2.犹恣意。
© 汉典

【荡佚】
放纵;不受约束。
© 汉典

【抵突】
1.触犯;逼近。 2.率直;莽撞。
© 汉典

【抑制】约束;压制© 汉典

【顾录】
顾念收纳。
© 汉典

【晓谏】即规劝使明白。© 汉典

【度世】
<一>指度脱三世迷界之事。度即渡、出,犹言出世、出世间、离世间。如华严经离世间品,又称度世品经。
<二>指为自己名利、生计所作一切之生业。
<三>指济度世间之人。如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大一四·五三八上):“能度诸世间。”(佛说无量寿经卷上)p3778
FROM:【佛光大辞典】

【真人】
阿罗汉之异名。以彼等乃修无伪真道者,故称真人。此外,伟大之修行者(佛陀),或趋向证得真谛法又不自贵、不贱他之圣人,皆称为真人。((参见:阿罗汉)3692)p4193
FROM:【佛光大辞典】



【如是世人心意俱然,愚痴曚昧而自以智慧,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逆恶天地,而于其中悕望侥幸,欲求长生,会当归死。慈心教诲令其念善,开示生死善恶之趣自然有是,而不信之;】

【学习解说】
这样的世间人自己总是自满自足,实则愚痴蒙昧却自以为自己有智慧,不知道自己从何处来?死后又不知轮转到哪里?
对人不仁不义又不孝顺,所做之事已经违背了天地公理,违背了人伦道德
但是却还是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然而这怎么可能?像这样的恶念恶行,只有堕入三恶道的可能

善知识慈悲教导希望他能够心生善念,行善事,并为他开示生死轮回之道理
开示善恶业的果报,行善也必定投生善道,造作恶业必定堕入恶道的基本道理,但是众生愚昧对于因果却不相信

【词解】
【具然】自满自足貌——摘自百度

【会当】意思是该当——摘自百度

【归死】指的是接受死刑



【苦心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穷方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天地之间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学习解说】
别人苦口婆心的教导还是对他毫无受益,他的心中还是愚昧不开窍,还是无法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相信人死后会根据自己的业力而轮回不同的六道,这样的人等到寿命终结的时候,肯定会后悔会恐惧
但是平时不事先修习种种善业,累积福德,等到临命终时方才后悔害怕,到那时一切都晚了

天地之间,天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分的清清楚楚,什么样的业力投生到哪一道明明白白,不会有错
这一真理深奥开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祸福因果一脉相承,每一个人做了善恶业,必定会有相应的善恶果报,谁也替代不了谁

【词解】
【不豫 】不事先预备。© 汉典

【恢廓】宽阔,恢廓的胸襟,扩展© 汉典

【窈冥】深奥© 汉典



【数之自然应其所行,殃咎追命无得纵舍。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谁能知者?独佛知耳。教语开示,信用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

【学习解说】
因为众生的恶行,灾祸自然就会跟随他要他的命,绝不会放纵和舍弃
善良的人常常行善事,就会得到福德,今后享受各种荣华富贵,这就是从乐入乐,从明入明
恶人常常造作恶业,就会受到恶的苦报,以后堕入恶道遭受无量痛苦,这就是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这样的因果报应谁才会知道呢?独独只有佛才能知道,但是对于佛的教导开示,相信的人并如实落实的众生实在太少
所以众生才会一直在轮回的道路上生生死死,不断轮回在三恶道中

【词解】
【殃咎】灾祸。© 汉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主题

850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1969

[忍辱勋章]

49#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3小时)

【或于亲属不避尊卑,家室中外患而苦之,亦复不畏王法禁令。如是之恶著于人鬼,日月照见、神明记识,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

【学习解说】
堕入邪淫中的人有时对于自己的亲属也不避讳,更没有尊卑之分,毫无人性的行这种淫欲之事
令自己家中的其他成员也都因为他的行为被亲戚们所诟病,真的是内忧外患,苦不胜言
因为淫心炽盛,内心也毫不惧怕国家法律的禁令制裁

尽管如此,这种人造下的恶业最终总是会被人所唾弃,被恶鬼缠缚,他的恶行被日月照的明明白白,被神明记得清清楚楚
等到他命终的时候,果报就开始了,自然是堕入到三恶道受无量无边的痛苦,


【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是为三大恶、三痛、三烧,勤苦如是。】

【学习解说】
在三恶道中不断地轮回,等到地狱道中的果报受完,再投生到饿鬼道,受饿鬼道的痛苦,等到饿鬼道的果报受完,再展转到畜生道,受畜生道的痛苦
如此展转其中,累生累世都不得出离,更难以解脱,在三恶道所遭受的痛苦真的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述

这就是众生在世上的第三大恶——邪淫,所要承担的世间第三痛——被恶鬼所缠缚,丑行被曝光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众人所唾弃,命终后受到的三烧——被神明记载下世间的恶行,跟据他的业行果报,堕三恶道不断轮回受报,痛苦万分,无法用语言形容


【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三大善也。】

【学习解说】
邪淫的罪业所受到的现世报和后世报就如大火焚烧身体一样痛苦万分
所以,众生在娑婆恶世都应该时时保持正念,以正念制伏自己内心的恶念,端正自己的心念行为,总是想着要行善,不造作恶业——不邪淫,这样就能度脱人间的生死苦难
因为做善业所获得的福德就能在未来世投生天上或是发愿往生到极乐世界,最终实证涅槃之道,这就是第三大善


【佛言:“其四恶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转相教令共为众恶。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谗贼、斗乱,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于傍快喜。不孝二亲、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

【学习解说】
佛继续教导,这第四种恶就是:世间人民不知道要修习善行,反而互相教唆行种种恶业,时时在众生间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又时常口出恶言,诽谤讥毁别人,诋毁别人的名声,又时常说大妄语,说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以达到自己欺压人的目的,又时常说一些没有意义的 甚至是淫意之语,令人想入非非

为了达到自己的私欲,不惜做诽谤中伤﹐残害良善的恶事,恶人之间也会因为利益冲突而恶言恶语恶行,相互打斗,扰乱社会秩序
自己不行善,反而憎恨嫉妒行善之人,造谣败坏贤圣之人的名誉,见自己的阴谋得逞,善人遭到迫害,心里就很高兴,在一旁看笑话‌
这些人不孝敬父母,不尊敬师长,对师长起傲慢轻怠之心,对朋友不诚实,不守信用

【词解】
【转相】
递相,互相,表示一个轮迭连续的动作或行为。
© 汉典

【两舌】
梵语 pais/unya,巴利语 pisuN!a^-va^ca^。即于两者间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破坏彼此之和合。又作离间语、两舌语。为十恶业之一。四分律卷十一,以两舌语为“波逸提”之第三;智顗之菩萨戒义疏卷下,将两舌戒配于梵网四十八轻戒中之第十九戒。然成实论卷八之五戒品中则不以两舌为五戒之一,谓两舌属微细过,守护不易;且两舌系由妄语分出,若说妄语,则已含摄于内,故不以两舌为戒。两舌之罪,能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亦得弊恶眷属与不和眷属之果报。(杂阿含经卷三十七、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六十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地品、十诵律卷九、瑜伽师地论卷八、俱舍论卷十六)((参见:十善十恶)468)p3070
FROM:【佛光大辞典】

【恶口】
为十恶之一。新译粗恶语。即口出粗恶语毁訾他人。据大乘义章卷七载,言辞粗鄙,故视为恶;其恶从口而生,故称之为恶口。法界次第初门卷上(大四六·六六九下):“恶言加彼,令他受恼,名为恶口。”另据法华经卷六常不轻菩萨品载,若恶口骂詈诽谤,其人将获大罪报。(无量寿经卷下、俱舍论卷十六)p4946
FROM:【佛光大辞典】

【妄语】
十恶之一。又作故妄语、虚妄语、虚诳语、妄舌、虚伪、欺。特指以欺人为目的而作之虚妄语。妄语戒为五戒、十戒之一。据四分律卷十一所载,妄语为波逸提(必须向众僧忏悔之罪),此系小妄语(虚伪不实);另据同书卷二载,未至菩提而妄言得菩提(即妄称证得佛道)者,即犯波罗夷(为教团驱逐之大罪),此系大妄语(未得言得,未证谓证)。此外,据大智度论卷十三载,犯妄语戒而无惭愧心者,自断于至涅槃及生天之道,并有口气臭、善神远离等十种罪过,此称为妄语十罪。(杂阿含经卷三十三、优婆塞五戒相经、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四、顺正理论卷三十六、大智度论卷十四、大乘义章卷七、卷十二)((参见:律)3789)p2343
FROM:【佛光大辞典】

【绮语】
梵语 sam!bhinna-prala^pa。又作杂秽语、无义语。指一切淫意不正之言词。十恶之一。成实论卷八以非实语、实语而不以时、实语以时而随顺衰恼、实语以时而言无本末义理无次等皆为绮语。又瑜伽师地论卷八载,绮语之别称有非时语、非实语、非义语、非静语、不思量语、不静语、杂乱语、非有教语、非有喻语、非有法语等。(成实论卷九、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九、卷六十、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上)((参见:十善十恶)468)p5888
FROM:【佛光大辞典】

【谗贼】
1.诽谤中伤﹐残害良善。 2.指好诽谤中伤残害良善的人。
© 汉典

【于傍快喜】是指以各种花言巧语欺骗、迷惑别人,见自己的阴谋得逞,善人遭到迫害,心里就很高兴,在一旁看笑话‌——摘自百度

【无信】
1.不要相信;不相信。 2.不守信用,没有信用。
© 汉典


【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不能自知,为恶无耻,自以强健欲人敬难,不畏天地、神明、日月,不肯作善,难可降化。自用偃蹇谓可常尔,无所忧惧,常怀憍慢。】

【学习解说】
又自以为是,狂妄自大,以为自己最了不起,常常以暴力恐吓威胁侵扰别人,没有自知之明,不以造恶为可耻的事情
自以为自己身体强壮总是想要让别人都敬畏他,这样的人不敬畏天地神明日月,始终不肯行善,实在是难以降服教化
常常骄横野蛮,对一切都无忧无惧,目空一切,真是傲慢的很

【词解】
【自大】自以为了不起;把自己的地位作用等看得很重要的,夸大自己的价值的
© 汉典

【横行】
(2)依仗暴力做坏事
在世界上横行的邪恶势力
© 汉典

【自知】 认识自己;自己明了
© 汉典

【强健 】 强壮健康强健的体魄© 汉典

【偃蹇】骄横;傲慢© 汉典

【忧惧】忧愁恐惧© 汉典

【憍慢】1.傲慢。© 汉典



【如是众恶,天神记识,赖其前世颇作福德,小善扶接营护助之;今世为恶福德尽灭,诸善神鬼各去离之,身独空立无所复依。寿命终尽诸恶所归,自然迫促共趣夺之。】

【学习解说】
像这样造作种种恶业又傲慢的众生,天神们都已经为他做下了标记
这些人凭借着过去世的行善业而获得的福报,能够暂时护念着他没有当下承受恶果

但是等今世造下的种种恶业令他的福报全都消耗掉,护持他的善神们也都离他而去,只剩下自己孤零零一个,没有了依靠
等到寿命终结的时候自己造下的恶业果报全都来讨报,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夺取他的生命

【词解】
【迫促】急迫;紧促© 汉典



【又其名籍记在神明,殃咎牵引当往趣向,罪报自然无从舍离。但得前行入于火镬,身心摧碎、精神痛苦,当斯之时悔复何及?】

【学习解说】
又因为他造下的种种恶业都被神明记录在册,在灾祸业力的牵引下必定是投生到三恶道,这就是造作恶业必定受到恶的果报,这一规则从来都不会改变
所以造恶之人必定会随着业力掉入火坑,令其身心摧毁破碎,精神遭受无量痛苦,等到这个时候才后悔,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必定要承受这些恶报

【词解】
【殃咎】灾祸。© 汉典


【天道自然,不得蹉跌,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是为四大恶、四痛、四烧,勤苦如是。】

【学习解说】
天地间的自然规律是不会有闪失失误的,因此造作恶业的众生,自然是会堕入到三恶道受无量无边的痛苦,这就是因果法则

在三恶道中不断地轮回,等到地狱道中的果报受完,再投生到饿鬼道,受饿鬼道的痛苦,等到饿鬼道的果报受完,再展转到畜生道,受畜生道的痛苦,如此展转其中,累生累世都不得出离,更难以解脱,在三恶道所遭受的痛苦真的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述

这就是众生在世上的第四大恶——妄语,所要承担的世间第四痛——过去世福报消耗,善神远离,独自一人,无有依靠,命终后受到的四烧——被神明记载在世间的恶行,堕三恶道,随着业力掉入火坑,令身心摧毁破碎,精神遭受无量痛苦

【词解】
【蹉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误
专必成之功,而忽蹉跌之败者也。——《后汉书·蔡邕传》
© 汉典

【天道】自然规律
© 汉典


【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四大善也。”】

【学习解说】
妄语的罪业所受到的现世报和后世报就如大火焚烧身体一样痛苦万分
所以,众生在娑婆恶世都应该时时保持正念,以正念制伏自己内心的恶念,端正自己的心念行为,总是想着要行善,不造作恶业——不妄语,这样就能度脱人间的生死苦难
因为做善业所获得的福德就能在未来世投生天上或是发愿往生到极乐世界,最终实证涅槃之道,这就是第四大善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主题

850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1969

[忍辱勋章]

48#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本楼层用时约3小时)

【善恶、祸福追命所生,或在乐处、或入苦毒,然后乃悔,当复何及?】

【学习解说】
所造的善业令众生获得福报,所造恶业就会令众生受到恶报,善报和恶报都会一直追随着造业众生的生生世世
或享受着善业带来的福报,或承受着造恶带来的种种痛苦,在承受痛苦的当下才开始后悔自己曾经犯下的错,那怎么来得及呢?


【世间人民心愚少智,见善憎谤不思慕及,但欲为恶妄作非法,常怀盗心悕望他利,消散磨尽而复求索。邪心不正,惧人有色,不豫思计,事至乃悔。】

【学习解说】
世间的人民心智愚蠢少有智慧,看到行善的人不是见贤思齐心生敬佩一起行善反而生起憎恨毁谤嫉妒之心
为了自己的欲望常常罔顾王法,为非作歹,时常心怀偷盗之心,想要窃取他人的财物获取不当利益
等到这些不法之财挥霍掉之后又想着能再去哪里偷窃获取

因为心术不正,常行偷盗,所以总是害怕别人的眼色,担心东窗事发,总是战战兢兢的过日子
这就是在偷盗前不好好思维能不能做坏事的果报,然而事已至此,后悔也没用,只能承担偷盗的果报

【词解】
【消散】消失;离散;消除
© 汉典

【不豫】
不事先预备。
不犹豫。
不怕烦。
天子有病的讳称。
不高兴。
泛称尊长有疾。
不参与。
© 汉典



【今世现有王法牢狱,随罪趣向受其殃罚。因其前世不信道德、不修善本,今复为恶,天神克识别其名籍,寿终神逝下入恶道,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

【学习解说】
犯了罪,在现世就会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和惩罚,遭受牢狱之灾,并随着他的罪恶大小而分别判处不同惩罚
至于后世报,因为他在前世不守道德,不修善业,如今随着轮回的习气再次造恶,天神们已经记下了他的名字以及他作恶的形迹
那么在他命终之后就会根据他的造恶程度而堕入三恶道,在三恶道中自然得承受三恶道中的种种痛苦,



【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是为二大恶、二痛、二烧,勤苦如是。】

【学习解说】
在不断地轮回中,等到地狱果报受完,再受饿鬼道的果报,在饿鬼道中的果报受完,就再受畜生道的果报
就这样不断地展转轮回受报,生生世世都没有出离解脱的日子,在三恶道中承受的苦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这就是众生在世上的第二大恶——偷盗业,所要承担的世间第二痛——受到世间王法惩处,遭受牢狱的惩罚,命终后受到的三烧——堕三恶道不断轮回受报,痛苦万分,无法用语言形容


【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二大善也。】

【学习解说】
偷盗的罪业所受到的现世报和后世报就如大火焚烧身体一样痛苦
众生如果能够在世间制伏自己的恶念,端正自己的心念行为,只做善业,不造作恶业(偷盗),这样就能度脱人间的生死苦难
因为做善业所获得的福德就能在未来世投生天上或是发愿往生到极乐世界,最终实证涅槃之道,这就是第二大善

【词解】
【一心制意】谓专注一心时,能制伏意念所起之烦恼。——摘自百度

【正行】
梵语 samyak-pratipatti,巴利语 samma^-pat!ipatti。指不邪曲之行。即以佛之教化为基准之正当行为,与“邪行”相对;或对杂行、助行而言正行。又由直接原因而成之行称为正行,由间接原因而成之行称为助行。
 据八正道经载,不谛见、不谛念、不谛语、不谛治、不谛求、不谛行、不谛意、不谛定等,称为道八邪行;反之,谛见、谛念,乃至谛意、谛定等,则称为道八正行。据中阿含卷三十八鹦鹉经及大智度论卷四十八等载,与外道凡夫之邪行相对的八正道等即属正行。
 诸家列有数种正行说。如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四举出三种正行即:于佛宝应修供养承事正行、于法宝所应修瑜伽方便正行、于僧宝所应修共受财法正行。大乘庄严经论卷十二以六波罗蜜为正行,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正行。辩中边论卷下就十波罗蜜行之“相”分别为六种正行,即:最胜、作意、随法、离二边、差别、无差别正行。中边分别论卷下则就上述之作意正行分出十种正行,即:书写、供养、施与他、若他读诵一心听闻、自读、自如理取名句味及义、如道理及名句味显说、正心闻诵、空处如理思量、已入意为不退失故修习。法华经玄赞卷八以法华经卷四法师品所谓之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供养等,称为正行六种法师。
 净土宗大德善导之观经疏散善义中,谓修习五种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行业为五正行。即:(一)读诵,读诵净土之圣典。(二)观察,观想阿弥陀佛之相好。(三)礼拜,礼拜阿弥陀佛。(四)称名,称念阿弥陀佛之名号。(五)赞叹供养,赞叹阿弥陀佛之功德。反之,若以阿弥陀佛以外诸佛菩萨为礼拜、观想等之对象者,则称杂行。五正行中“称名”一项特别符合弥陀之本愿,故称正定业,其余四项则称助业、助行,二者因相对而作此称。若在专修念佛(称名)之外,兼修其他四行者,则称助正兼行。又就往生净土之“正因”,而言正行。此外,密教中,则于加行之后所修之行业称正行。(转法轮经、般泥洹经卷下、大方等大集经卷三十、解深密经卷三、大智度论卷五十六、卷八十七、辩中边论述记卷中、法苑珠林卷十七)((参见:正因正行)1985)p1986
FROM:【佛光大辞典】

【度脱】
佛﹑道教语。谓超度解脱人世的生死苦难,到达仙佛境界。
© 汉典



【佛言:“其三恶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共居天地之间,处年寿命无能几何。上有贤明长者、尊贵豪富,下有贫穷㒋贱、尪劣愚夫,中有不善之人常怀邪恶,但念淫妷,烦满胸中,爱欲交乱坐起不安,贪意守惜但欲唐得。】

【学习解说】
佛继续说:第三恶(就是邪淫),世间人民因为因缘和合而相互集聚,共同生活在这个宇宙之间,而生活在这个世间的众生,寿命都是很短暂的
不管是德高望重的贤圣,还是家财万贯的富豪,不管是贫穷下贱的还是身体孱弱有残疾的的或是愚昧无智之人
这些人中总有一些是心怀不善的,他们心中常常生起邪恶的念想,总是心心念念的想着淫欲之事,由此使心中更加的烦躁
在对淫欲的贪念下,丧失了心性,与人互相苟合,而且在相同的贪欲心念下,使得双方都惺惺相惜,更加的迷恋对方

【词解】
【寄生】
一种生物体依附在另一生物体中以求供给养料、提供保护或进行繁衍等而得以生存
(2) [parasitic]∶指不劳而获的生活
© 汉典

【贤明】
 (术语)贤圣,明哲。无量寿经下曰:“贤明长者,尊贵豪富。”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尪劣】
1.孱弱;怯弱。
© 汉典

【妷】】
 ◎ 放荡:© 汉典

【交乱】
共乱。
© 汉典

【眄睐 】
1.顾盼。 2.眷顾。
© 汉典

【细色 】
犹美色。
© 汉典



【眄睐细色邪态外逸,自妻厌憎私妄出入,费损家财事为非法,交结聚会兴师相伐,攻劫杀戮强夺不道。】

【学习解说】
双眼顾盼流连的望着对方的美色,那种邪淫放荡的媚态一目了然
反之对自己的妻子表现出厌烦憎恨的心思,总是偷偷出去与人私会,即违背了伦理道德,又损耗了家中的财物
于是就从事非法之事,常常在外结交一些恶趣相投的人聚会,又会因为一言不合而兴师动众相互讨伐,攻击掠夺互相杀戮强夺豪娶,做着大逆不道的事情

【词解】
【交结】交往;交朋友
(2) 相互连接
(3) 认识;相互勾结
© 汉典

【攻劫 】
攻击掠夺。
犹攻讦。
© 汉典



【恶心在外不自修业,盗窃趣得欲击成事,恐势迫胁归给妻子,恣心快意极身作乐。】

【学习解说】
如此邪淫恶行的名声在外流传,自己又不幡然醒悟,反而把盗窃当成一件快乐之事,每天都在想着如何去偷盗
又甚至为了获取不法钱财恐吓威胁别人,把掠夺来的不义之财交给家人,自己则随心在外逍遥快活

【词解】
【恣心】
随心,任情。
© 汉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主题

850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1969

[忍辱勋章]

47#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4-12-16 21:28 编辑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2.5小时以上)


【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一大善也。】

【学习解说】
杀生的罪业所受到的现世报和后世报就如大火焚烧身体一样痛苦
人如果能够制伏自己的恶念,端正自己的心念行为,只做善业,不造作恶业,这样就能度脱人间的生死苦难
因为做善业所获得的福德就能在未来世投生天上或是发愿往生到极乐世界,最终实证涅槃之道,这就是一大善

【词解】
【一心制意】谓专注一心时,能制伏意念所起之烦恼。——摘自百度

【正行】
梵语 samyak-pratipatti,巴利语 samma^-pat!ipatti。指不邪曲之行。即以佛之教化为基准之正当行为,与“邪行”相对;或对杂行、助行而言正行。又由直接原因而成之行称为正行,由间接原因而成之行称为助行。
 据八正道经载,不谛见、不谛念、不谛语、不谛治、不谛求、不谛行、不谛意、不谛定等,称为道八邪行;反之,谛见、谛念,乃至谛意、谛定等,则称为道八正行。据中阿含卷三十八鹦鹉经及大智度论卷四十八等载,与外道凡夫之邪行相对的八正道等即属正行。
 诸家列有数种正行说。如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四举出三种正行即:于佛宝应修供养承事正行、于法宝所应修瑜伽方便正行、于僧宝所应修共受财法正行。大乘庄严经论卷十二以六波罗蜜为正行,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正行。辩中边论卷下就十波罗蜜行之“相”分别为六种正行,即:最胜、作意、随法、离二边、差别、无差别正行。中边分别论卷下则就上述之作意正行分出十种正行,即:书写、供养、施与他、若他读诵一心听闻、自读、自如理取名句味及义、如道理及名句味显说、正心闻诵、空处如理思量、已入意为不退失故修习。法华经玄赞卷八以法华经卷四法师品所谓之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供养等,称为正行六种法师。
 净土宗大德善导之观经疏散善义中,谓修习五种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行业为五正行。即:(一)读诵,读诵净土之圣典。(二)观察,观想阿弥陀佛之相好。(三)礼拜,礼拜阿弥陀佛。(四)称名,称念阿弥陀佛之名号。(五)赞叹供养,赞叹阿弥陀佛之功德。反之,若以阿弥陀佛以外诸佛菩萨为礼拜、观想等之对象者,则称杂行。五正行中“称名”一项特别符合弥陀之本愿,故称正定业,其余四项则称助业、助行,二者因相对而作此称。若在专修念佛(称名)之外,兼修其他四行者,则称助正兼行。又就往生净土之“正因”,而言正行。此外,密教中,则于加行之后所修之行业称正行。(转法轮经、般泥洹经卷下、大方等大集经卷三十、解深密经卷三、大智度论卷五十六、卷八十七、辩中边论述记卷中、法苑珠林卷十七)((参见:正因正行)1985)p1986
FROM:【佛光大辞典】

【度脱】
佛﹑道教语。谓超度解脱人世的生死苦难,到达仙佛境界。
© 汉典


【佛言:“其二恶者,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室家、夫妇——都无义理,不顺法度。奢淫憍纵,各欲快意,任心自恣,更相欺惑。心口各异、言念无实、佞谄不忠、巧言谀媚、嫉贤谤善,陷入怨枉。】

【学习解说】
佛继续说:第二大恶者(就是偷盗),世间的人民不论是父子、兄弟、还是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以及夫妇都没有社会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伦理道德
他们不顾王法和各种社会规章制度,奢侈淫逸,骄傲放纵,都各自为了自己的欲望,为了自己获得快乐,总是放任自己,不受约束
更是互相欺骗诱惑,心口不一,说话总是言而无信
对上阿谀奉承内心不忠诚,表面上好听而实际上都是一些虚伪的话,嫉妒有贤之士,毁谤善良忠诚之人,甚至常常用各种借口来冤枉陷害他们

【词解】
【室家】
1.房舍;宅院。 2.夫妇。 3.妻子。 4.泛指家庭或家庭中的人,如父母﹑兄弟﹑妻子等。 5.家家,家家户户。
© 汉典

【义理】
1、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2、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3、称 宋 以来之理学为义理之学。4、文辞相关。5、犹道理
© 汉典

【奢淫】
奢侈淫逸。
© 汉典

【自恣】
放纵自己﹐不受约束。
© 汉典

【言念】
1.想念。言﹐助词。
© 汉典

【无实】
1.指植物不结子实。 2.不真实;不诚实。 3.没有实体。
© 汉典

【佞谄】
1.亦作"佞讇"。 2.谄媚奉承。
© 汉典

【谀媚】
1.亦作"?媚"。 2.奉承献媚。
© 汉典

【巧言 】
表面上好听而实际上虚伪的话。
© 汉典



【主上不明任用臣下、臣下自在机伪多端,践度能行知其形势。在位不正为其所欺,妄损忠良不当天心。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兄弟、夫妇、中外知识更相欺诳,各怀贪欲、瞋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尊卑、上下心俱同然。】

【学习解说】
作为君主不明事理,不加考察,随意任用臣子,特别是随意任用自己的亲信,这样的臣子就有了自在作恶的机会
他们不仅虚伪而且诡计多端,总是会审时度势,专门挑君主喜欢的来说话行事,来博取君主的喜欢
这样的君主在位不理正事,总是被这些投机取巧的下属欺骗,并且设下计策无端的谋害忠臣,朝中乌烟瘴气,做着天理难容的勾当,失去了民心

臣子欺瞒君主,子女欺骗父母,兄弟之间、夫妇之间、家庭中各个成员以及外面认识的人更是互相欺骗
各个人心中都怀着自私的心念,因为贪欲、嗔恚、愚痴的心念,都想着要为自己博取最大的利益,越多越好
无论是尊贵的人、卑微的人,无论是上级还是下属贪欲心都是一样的

【词解】
【多端】多种多样,诡计多端© 汉典

【知识】
认识的人;朋友
© 汉典



【破家亡身不顾前后,亲属内外坐之灭族。或时室家、知识、乡党、市里、愚民、野人转共从事,更相剥害,忿成怨结。】

【学习解说】
行偷盗恶业,到了最后就是受因果报而家破人亡,连着他们的内外亲属也都不例外
有时一家人和认识的亲朋好友、乡里的人、城市里的人、愚痴无智的人、流浪的人凑在一起共同行偷盗的恶业
因为都怀着贪欲,都想分的多一点,所以在分赃中就会互相盘剥伤害,由此就会因分赃不均而结下怨结

【词解】
【室家】
1.房舍;宅院。 2.夫妇。 3.妻子。 4.泛指家庭或家庭中的人,如父母﹑兄弟﹑妻子等。 5.家家,家家户户。
© 汉典

【或时】
有时。
© 汉典

【剥害】
盘剥伤害。
© 汉典


【富有悭惜不肯施与,爱保贪重心劳身苦,如是至竟无所恃怙,独来独去无一随者。】

【学习解说】
富有的人悭贪吝惜,不舍得用自己的财物施舍贫穷的众生,甚至不舍得给与自己的家人使用,这在药师经中就有教导: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唯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

那些人一方面为了守护自己的财产一方面贪心又想要获得更大的财物,所以,他的身心都非常的忧苦
因为贪吝,直到最后除了钱财,尽无人可以依靠,自己独来独往,没有任何追随者
到了临命终,连这些视若珍宝的钱财也都不属于他

【词解】
【至竟】
1.直到最终。 2.副词。犹究竟。
© 汉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主题

850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1969

[忍辱勋章]

46#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21:04: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4-12-14 21:14 编辑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2小时20分)

【其一恶者,诸天、人民、蠕动之类。欲为众恶莫不皆然。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戮迭相吞噬,不知修善恶逆无道,后受殃罚自然趣向。】

【学习解说】
第一大恶就是:诸天人、世间之人以及畜生道中之众生,他们为了自己的欲望造作种种恶业而心不惭愧
强者欺负弱者,转身自己又被更强者伤害,他们之间彼此残害杀戮,互相的侵吞
不知道修习善业与众生结下善缘,而是造作种种奸恶逆乱,违背人性的暴虐之事
结果就会遭受因果的惩处,所获得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词解】
【蠕动】
 (杂名)总称无足而动之虫。即腹行之虫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克贼】
损伤。
© 汉典

【转相】
递相,互相,表示一个轮迭连续的动作或行为。
© 汉典

【吞噬】吞吃;吞咽。整个地吞下去
(2) [engulf]∶吞没© 汉典

【恶逆】
1.奸恶逆乱。 2.古代刑律十恶大罪之一。指殴打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死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的人。
© 汉典

【无道】暴虐,没有德政
© 汉典



【神明记识犯者不赦,故有贫穷、下贱、乞丐、孤独、聋盲、喑哑、愚痴、憋恶,至有尪狂不逮之属。又有尊贵、豪富、高才、明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

【学习解说】
天地神明都能明白察知众生的善恶邪正,对于那些造下种种恶业的众生必定是会受到因果的报应,绝不会赦免
因此世间就有了贫穷、下贱、乞丐、孤独、聋哑、愚痴、丑陋之人,甚至有众生天生跛脚、精神分裂等六根不具足者

反之还有出生就生在尊贵之家、富豪之家,享受荣华富贵,令人尊敬
又有众生智慧无碍,才能高超,通达明了世间种种境界
这些福德都是因为众生在过去世常常行慈尽孝,修习种种善业所累积的功德而获得的果报

所以,想要不遭受恶业苦报,就必须断恶行善,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也有教导:
【复次,阿难!彼琰魔王主领世间名籍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信戒,琰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然灯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词解】
【神明】
无法思惟分别者,称为神;能照见者称为明。(一)指天地之诸神,诸神能明白察知善恶邪正,确实无误,故有此称。(二)指众生之神识(灵魂、精神之主体)。p4249
FROM:【佛光大辞典】

【憋恶‌】是破旧粗劣‌——摘自百度

不逮,指的是一种不足或缺陷的状态——摘自百度

【尪狂】是指跛脚和精神分裂症——摘自百度

【高才】才能高超
才能不同凡响的人
© 汉典

【明达】
明是指三明,达是指三达。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则叫做“三达”。明是明了的意思,达是通达的意思。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世有常道、王法、牢狱不肯畏慎,为恶入罪受其殃罚,求望解脱难得免出。】

【学习解说】
在世间不仅有好坏的道德标准,更甚有王法、有关押犯人的牢狱
那些不畏惧造恶之人,就会为自己造下的恶业而入罪遭受狱中种种刑具的惩罚
到那时畏于所遭受的惩罚想要解脱免受惩处就是不可能的了

【词解】
【常道】
 (杂语)寻常之道理也。无量寿经下曰:“生死常道转相嗣立。”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世间有此目前现事,寿终后世尤深尤剧,入其幽冥转生受身。譬如王法痛苦极刑,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转贸其身、改形易道,所受寿命或长或短,魂神精识自然趣之。当独值向相从共生,更相报复无有止已,殃恶未尽不得相离,展转其中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学习解说】在世间造作恶业受到王法的惩处,这种报应现世就能看到,这就是现世报
而等到寿命终后受到的果报就更加的深远、剧烈,投生到三恶道,流转生死,不断地变换身份,这就是后世报

譬如有众生在世间造恶业遭受王法处置,根据量刑要受到各种刑具的刑罚
而命终投生到三恶道则根据众生的恶业会受到火涂、刀涂、血涂的果报,受无量的痛苦

在三恶道中他们不断地改变着身份,等到地狱道的果报受完,再投生到饿鬼道,饿鬼道果报受尽,再投生到畜生道
如此不断轮回,受种种苦,在不同的恶道中他们的寿命长短,是随着他们的魂灵按照各自的恶业来决定

在三恶道中众生都是独来独往,唯一跟随共生的就是那些要寻找机会报复的怨亲债主,他们一刻都不会停止报复的心念
过去世结下的怨结如果没有偿还或者没有解开,那么就永远会跟随左右,不会离开
他们一起辗转在三恶道中没有出离的日子,因为怨气深重,双方都难得解脱,这种痛苦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词解】
【幽冥】
 (术语)虽为有理,而幽远非常识所及之处。又,三恶道无真理光之处(即冥土)。无量寿经下曰:“寿终后世,尤深尤剧。入其幽冥,转生受身。”八十华严经十一曰:“一一毛孔现光明,普遍虚空发大音,所有幽冥靡不照。”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转生】
<一>梵语  ja^tiparivartah!。谓死于此处,而生于彼处。又作换世、轮回转生。大智度论卷十六(大二五·一七五中):“菩萨得天眼,观众生轮转五道,回旋其中。天中死,人中生;人中死,天中生;(中略)非有想、非无想天中死,阿鼻地狱中生。如是展转生五道中。”((参见:轮回)6186)
FROM:【佛光大辞典】

【三涂】又作三途。即火涂、刀涂、血涂,义同三恶道之地狱、饿鬼、畜生,乃因身口意诸恶业所引生之处。
© 汉典

【魂神】
魂灵。
© 汉典

【相从】
1.跟随,在一起。 2.相交往;相合并。
© 汉典



【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卒暴应至,善恶之道会当归之。是为一大恶、一痛、一烧,勤苦如是。】

【学习解说】
在整个宇宙天地之间,自然有他的规则,有一些恶报虽然没有立刻得到报应,但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因果报应的规则并不会发生改变,等到恶业因缘一到,就会马上受到报应
这就是一大恶——互相杀害,一痛——受到世间王法惩处,遭受各种刑具的惩罚,一烧——堕三恶道不断轮回受报,痛苦万分,无法用语言形容


【词解】
【卒暴】
急促;紧迫。
© 汉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主题

850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1969

[忍辱勋章]

4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20:35:25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3小时)


【精明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佛国快乐无极,长与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无复贪恚、愚痴、苦恼之患。欲寿一劫、百劫、千亿万劫,自在随意皆可得之,无为自然次于泥洹之道。】

【学习解说】
众生要生起绝对的信心发愿将来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为了这一目标平时就要积极行善,累积往生的善业功德
虽然在这一世精进修行,在断除凡夫习气这一过程中也许有点艰难,只要坚定信心,一定能够冲破种种障碍
要知道这一世是很短暂的,也就在须臾之间,以短暂的辛苦就能换来以后长久的快乐

因为等往生到了极乐世界后,那就能享受极乐世界的无比欢乐
在极乐世界就能与极乐世界的菩萨众们长久的在一起,那里法音缭绕,时时能听闻佛菩萨演说解脱的法门
永远拔除生死轮回的根本,不再有因贪欲、嗔恚、愚痴所带来的种种世俗烦恼

在极乐世界的众生,如果寿命想要一劫、百劫、千亿万劫,都能随着众生的心愿自在随意的获得满足
因为在极乐世界的众生寿命无量,但是如果有众生发愿要回到世间行菩萨行救度众生
那么他就会缩短在极乐世界的寿命而乘愿再来到娑婆世界救渡众生

这在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中也有说明: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更令人快乐的是在极乐世界修行的众生,自然能实证成就涅槃成佛之道

【词解】
【精明】
 (杂语)精良明白也,谓心意之清洁。无量寿经下曰:“精明求愿。”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无为】
 (术语)梵语Asam%skr!ta。为者造作之义,无因缘造作,曰无为,又无生住异灭四相之造作曰无为,即真理之异名也。此无为法有三种六种之别,三无为中之择灭无为,六无为中之真如无为,是正为圣智所证之真理。曰涅槃,曰法性,曰实相,曰法界,皆无为之异名也。无量寿经上曰:“无为泥洹之道。”清信士度人经曰:“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肇论曰:“无为者,取乎虚无寂寞,妙绝于有为。”探玄记四曰:“缘所起法名曰有为,无性真理名曰无为。”华严大疏十六曰:“以有所作为,故名有为。有为是无常,无所作为,故名无为。无为即是常也。”大乘义章二曰:“释有二:一对法外四相以释,色心等法为彼法外四相所为,虚空等三不同彼故,名曰无为。二对法体四相以释,色心等法一切皆有初生次住终异后灭前后集起,评之曰为,虚空等三无彼为故,名曰无为。”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汝等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惑中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宫殿,五百岁中受诸厄也。】

【学习解说】
所以你们应当各自发起勇猛精进之心并发起大愿,努力修行,对于佛的教导要深信不疑,中途一定不要后悔放弃
如果有一丝怀疑,就会因为自己的这一错误心念而虽然往生到极乐净土,但是只能处在极乐世界边界之七宝宫殿之中
五百岁中不能见佛,不闻经法,亦不见菩萨、声闻圣众(见下面注解)等这些令人遗憾痛心的事情

(所以求往生者一定要有真心,要坚定信心,不要怀疑或半信半疑,要如实做到信愿行才能往生面见阿弥陀佛及诸菩萨众)

【词解】
【过咎】
过失;错误。
© 汉典

【边地胎生】
指以疑惑心修诸功德之人,死后将受生于极乐净土之边地。略称边胎。无量寿经卷下载,若人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但以不了佛智、不思议智等,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此等众生生于边地之宫殿中,五百岁中不能见佛,不闻经法,亦不见菩萨、声闻圣众。又据大阿弥陀经卷下载,其人奉行施与,复后悔而生怀疑,暂信暂不信,意志犹豫,其人临命终时,不能至阿弥陀佛处,只见弥陀边界之七宝宫殿,遂以欢喜心止住城内,于水池中化生。其城纵广二千里,中有七宝舍宅,又有七宝浴池,池中自然华香,七宝行树皆出五音之声,于饭食时,应意自然得百味饮食,凡城中快乐皆如第二忉利天。但不能出城,不得见佛、闻经及见诸比丘僧,亦不得知阿弥陀佛国之诸菩萨、阿罗汉相貌。逮留此边胎五百岁后,始得至阿弥陀佛所,而渐得智慧开明。
 有关边地胎生之解释,净土诸家间有异说。据昙鸾之略论安乐净土义载,生此边地者,于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义同于八难中边地之难,又在极乐净土之边隅,故谓边地;又如人初生之时,人法未成,比喻其闇昧,故称胎生。(观经疏定善义、散善义、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下、释净土群疑论探要记卷八、菩提心集卷上)p6708
FROM:【佛光大辞典】


【弥勒白佛:“受佛重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学习解说】
弥勒菩萨对佛说:我们一定谨记佛的种种教诲,专心精进努力修习各种法门,坚信佛的教导,按照佛的教导如法修行,不敢有一丝的怀疑


【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作众恶,甚为至德,十方世界最无伦匹。所以者何?诸佛国土天人之类自然作善,不大为恶,易可开化。今我于此世间作佛,处于五恶、五痛、五烧之中,为最剧苦。】

【学习解说】
佛告诉弥勒菩萨:你们能够在这个娑婆世界端正自己的心念,深信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不造作种种恶业,这样的心念行为已经具足了无上功德,在十方世界中无人能够相比,这时为什么呢?
因为在所有佛国中的天人们他们自然的与人为善,不大会行恶事,因为善根深厚,所以容易教导开解
如今我在这个娑婆世界成佛,这个娑婆世界是处于五恶(五种恶。(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五)饮酒)、五痛(造此五恶,于现世中,王法治罪,身遭厄难,称为五痛)、五烧(以此五恶,于未来世三途受报,称为五烧)之中,是所有世界中最为痛苦的恶世

【词解】
【至德具足益】
是说信弥陀而念佛的人,于现在世就已具足了无上的功德,为现在十种益之一。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伦匹】
1.流辈,同辈。 2.类比,比并。 3.配偶。
© 汉典

【五恶】
五种恶。(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五)饮酒。又五戒所防即为上述之五恶;造此五恶,于现世中,王法治罪,身遭厄难,称为五痛;以此五恶,于未来世三途受报,称为五烧。(优婆塞五戒威仪经、四天王经、无量寿经义疏卷下(慧远))p1161
FROM:【佛光大辞典】

【五痛五烧】
由造五恶所受之果报。依慧远之无量寿经义疏卷下载,五恶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造五恶者,于现世之中,王法治其罪,身遭厄难,称为五痛;其于未来世三途受报,称为五烧。又憬兴之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下谓,痛是苦受,烧是苦具,二者皆为地狱之报。(无量寿经卷下、灌顶经卷一)p1163
FROM:【佛光大辞典】

【五烧】
 (譬喻)造杀,盗,淫,妄,酒之五恶者,生时遭王法之逼害,死入于恶道,名为五痛,苦痛切身如火之烧,故喻之为五烧。无量寿经下曰:“我今于此世间作佛,处于五恶五痛五烧之中为最剧苦,教化群生令舍五恶,令去五痛,令离五烧。”又曰:“是为五大恶五痛五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教化群生令舍五恶、令去五痛、令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

【学习解说】
我在这个五浊恶世以佛法教化开导众生,不要再造作五恶,这样就不会受到王法的惩处,因为不再造恶,也避免将来受因果报而堕入三恶道
降伏改正他们凡夫的心念行为,教导他们要受持五戒,精进修行,从而获得福慧功德,度脱三世迷界之事,往生无量佛国寿命无限,最终证得涅槃之道

【词解】
【五善】
 (名数)五戒也。(参见:善恶)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度世】
<一>指度脱三世迷界之事。度即渡、出,犹言出世、出世间、离世间。如华严经离世间品,又称度世品经。
<二>指为自己名利、生计所作一切之生业。
<三>指济度世间之人。如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大一四·五三八上):“能度诸世间。”(佛说无量寿经卷上)p3778
FROM:【佛光大辞典】



【佛言:“何等为五恶?何等五痛?何等五烧?何等消化五恶、令持五善,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

【学习解说】
佛说:什么是五恶?什么是五痛?什么是五烧?应该如何去除这些五恶,令众生能都受持五戒,获得福慧功德而度脱世间之迷事,往生无量寿佛国而成就涅槃成佛之道?
接下来佛陀就详细的为众生详细的说明五恶、五痛、五烧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主题

850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1969

[忍辱勋章]

4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20:25: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4-12-12 20:27 编辑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2小时50分)


【佛告弥勒:“汝言是也。若有慈敬于佛者,实为大善。天下久久乃复有佛,今我于此世作佛,演说经法,宣布道教,断诸疑网;拔爱欲之本,杜众恶之源。游步三界无所拘阂,典揽智慧众道之要,执持纲维昭然分明,开示五趣度未度者,决正生死泥洹之道。】


【学习解说】

佛告诉弥勒菩萨:你说的对,如果有众生能对佛生起恭敬敬仰之心,实在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会获得很大的福报

因为在世间能够遇到佛驻世,是非常难得稀有之事,需要经过相当长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遇到


如今我在这个娑婆世界示现成佛,为众生宣说正信的佛法,广泛的为众生宣说各种经典法义,宣扬正道之教

就是为了教导众生以正确的知见断除交织在心中的种种疑问,为众生拔除掉贪恋世间爱欲的根本,杜绝众生作恶的根源,即拔除众生贪嗔痴慢疑五毒


佛游步在三界中的一切世界教导度化众生,没有任何障碍

为众生撮取经典中的智慧令众生增长修行智慧,教导声闻乘、缘觉乘、佛乘三乘中的种种行法的要点

令众生能够按照各种佛经中教导的行法如法修行,经典中的各种行法都了了分明


现在我就为众生开示在天道、人道、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五道中的种种状况

以此来度脱五道众生,令众生都能够从中学到正确的知见从而来精进修行,解脱自己的生死轮回,成就涅槃成佛之道


【词解】

【久久】 经过相当的时间© 汉典

【道教】

 (术语)正道之教也。无量寿经上曰:“出兴于世,光阐道教。”同下曰:“宣布道教,断诸疑网。”其后魏寇谦之以为神仙道之名。(参见:道士)。惟蒙古人尚称佛教为道教。蒙古源流四曰:“崇祀昭释迦牟尼佛于上方福地,大施金银宝贝于释迦牟尼佛,极加敬重。修明道教。”又曰:“遵依从前道教而行,遂赖道教,获享安逸。”案此书中称佛教为道教处甚多,略录一二以例其余。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爱欲】

梵语 ka^ma,巴利语同。即贪爱之法。与爱著、爱染、爱执同义。古代印度人认为人生之三大目的为法(梵 dharma)、利(梵 artha)、爱等,即指真理之了解、财物之蓄积、性爱之享受。关于爱欲,有所谓之爱欲经(梵 Ka^ma-su^tra),此经被公认为世界闻名之性爱指南,上流人士亦经由此指南而获得性生活之指导。

 原始佛教教团乃为以僧侣(比丘)为主之教团,而性欲则属人类仅次于食欲之一种本能,故于僧侣教团中,制定严格之戒律,以超脱爱欲为修行者之重要修行德目。进入大乘佛教时期,由于在家信众参与教团,禁止爱欲成为不可能,仅能对在家信众加以善巧方便之限制。

 所谓烦恼即菩提,乃是藉爱欲或其他能动摇人类心志之本能,在其不断干扰中,去修证而进入了生脱死之悟境。p546


FROM:【佛光大辞典】

【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皆属之;色界是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相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禅十八天皆属之;无色界是色相俱无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属之。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往来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是以跳出三界为目的。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典揽】

指撮取经典之要义而说明之。典,指经典;揽,指撮要。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五中):“开入泥洹,教授典揽。(中略)典揽智慧,众道之要。”又净影寺慧远亦于无量寿经疏中谓,善解经典而揽知众义,称为典揽。p3082


FROM:【佛光大辞典】

【众道】

 (术语)谓三乘之行法也。无量寿经下曰:“众道之要。”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执持】

坚持不变。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执持】

1.握持;掌握;控制。 2.操守。 3.指所坚持的观念见解。 4.谓拘泥,固执。


© 汉典

【纲维】

1.总纲和四维。比喻法度。 2.维系;护持。 3.犹纲领。 4.寺庙中的司事僧。

© 汉典

【决正】

认为正确而决定依从。


© 汉典


【“弥勒当知,汝从无数劫来修菩萨行,欲度众生,其已久远,从汝得道至于泥洹不可称数。汝及十方诸天、人民一切四众,永劫已来展转五道,忧畏勤苦不可具言,乃至今世生死不绝,与佛相值听受经法,又复得闻无量寿佛。快哉甚善,吾助尔喜。】


【学习解说】
弥勒,你应当知道,你从无数劫以来,精进修行种种菩萨行,以此来度化众生已经很久了
跟从你一起学道的众生,并且已经走入涅槃解脱的众生也已经无量无数
你以及十方诸天、世间一切四众弟子(指构成佛教教团之四种弟子众),在无始劫以来一直都展转轮回在五道(天、人、畜生、饿鬼、地狱道)之中

他们的内心总是忧虑畏怯,生活在世间的痛苦中不可言说,一直到今生今世也还是展转在六道生死轮回中
所幸今世你们遇到佛出世,从佛处听经闻法,明白修行解脱的方法
现在又听闻无量寿佛的念佛法门,真的是非常的有善根,也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我也为你们感到高兴

【词解】
【泥洹】
即涅槃,又名灭度,是灭尽烦恼和度脱生死的意思。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四众】
梵语 catasrah! pars!adah!,巴利语 catasso parisa^。<一>指构成佛教教团之四种弟子众。又称四辈、四部众、四部弟子。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或仅指出家四众,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中阿含卷二十二秽品经、法华经卷一、四辈经)
 <二>指列座于佛陀说法会上听法之四类大众,即:(一)发起众,指能鉴知时机发起集会,或发起瑞相、问答等,以安排佛陀说法者。如法华经卷一方便品载,舍利弗曾三次请佛说法。(二)当机众,指宿缘纯熟,适闻正教,而于会座上得度者。即听闻经法立受证悟之益者。(三)影响众,指从他方佛土来助佛陀教化之古往诸佛菩萨,隐其圆极之果而示现当机众之形相,如影之随形,如响之应声,以匡辅法王,庄严法座。(四)结缘众,指宿善福薄根机下劣者,虽未获立即证悟之益,然以见佛闻法之故,已结下将来得度之因缘。(法华文句卷二下、大明三藏法数卷十五)
 <三>指阿育王时代,佛法之大众共分为四类,此四众因共议大天五事而形成上座部与大众部。四众即:(一)龙象众,又称大国众,指大天之流,即引发论争者。(二)边鄙众,又称外边众,指大天之门徒。(三)多闻众,指持戒广学之凡夫,集众援助上座。(四)大德众,指四果之圣众。此外,异部宗轮论述记除上记之外,尚有二种解说。(部执异论、异部宗轮论、三论玄义检幽集卷五)
 <四>指人、天、龙、鬼之四众。又称四辈。p1763
FROM:【佛光大辞典】

【永劫】
永久劫(梵 kalpa)之略称。谓无限长之时间。劫,即古代印度表示极大时限之时间单位。又作旷劫。兆、载皆表极大之数。据无量寿经卷上载,阿弥陀佛于“因位”为法藏菩萨时,为济度众生而发四十八愿,更于重发誓后谓(大一二·二六九下):“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故阿弥陀佛因位之修行,称为永劫修行,或兆载永劫行。或形容众生轮回流转时间之久长,称为永劫,如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末所说(大四七·四八七中):“十恶、五逆、至愚人,永劫沈轮在久尘。”若用于指未来之情形,则称为未来永劫。((参见:兆载永劫)2186)p2011
FROM:【佛光大辞典】

【忧畏】
忧虑畏怯。
© 汉典



【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净、无可乐者,宜自决断。端身正行,益作诸善;修己洁体,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人能自度,转相拯济;】

【学习解说】
从此以后,你们也应当观察生老病死的痛苦,观察身上所流出来的不干不净的津液,并生起厌恶之心,体会这个世界都是没有乐趣可言,要下定决心出离六道轮回
因此在今后的修行中应该端正自己的身语意等种种心念行为,要多做有益众生的善事,修正自己的凡夫心念,清除贪嗔痴三毒,让自己的身心都清净光明起来
要言行一致,与人忠诚守信用,做到表里如一,内在的心灵和表相完全一致,当自己因为精进实修而解脱六道轮回时就发愿要乘愿再来,度脱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众生们

【恶露】
巴利语 asubha。指身上所出不洁之津液。如脓、血、尿、屎等。恶,为憎厌之义;露,即津液。据心地观经载,自见己身,三十六物恶露不净。又无量寿经卷下谓,生、老、病、死皆苦,且恶露不净,故无可乐者。p4952
FROM:【佛光大辞典】

【心垢】
 (术语)烦恼为心之垢秽,故曰心垢。无量寿经下曰:“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憬兴疏曰:“心垢者,烦恼之名。”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2-22 21:07 , Processed in 0.07806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