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经心得] 由《心经》,学习~该如何断除究竟苦?

[复制链接]

142

主题

848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85

[持戒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7-1 08:1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7-3 09:21 编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学习上述经文。。。

观自在菩萨,也就是观世音菩萨,以度一切众生的苦厄为其悲誓弘愿
当众生身处水火刀杖、夜叉罗刹、杻械枷锁等苦恼恐怖时
如果众生能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观世音菩萨必寻其音声,即时予以救护令其度脱

菩萨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藉由般若智慧来观照五蕴皆空,是为自利,同时也能帮助众生度脱一切苦厄,是为利他

所谓的一切苦厄,是有哪些苦呢?  
末学从佛学辞典中节录部份内容来整理如下

二苦:
1.内苦 - 分为身苦和心苦。老病飢渴寒热等是身苦,忧愁嫉妒憎怒哀惧等负面心念或精神上所感受到的苦受是心苦
2.外苦 - 盗贼虎狼之害、风雨寒暑之灾

三苦:
1.苦苦 - 有情众生的身心已是苦聚,如果再遇到苦的环境逼迫,则是苦上加苦
2.坏苦 - 对于失去所爱的人事物时所感受到的苦
3.行苦 - 诸法迁流无常,无剎那常住安稳,以此逼恼身心所造成的苦

八苦:
1.生苦 - 指出胎后到老死之间,运运剎那新起,或人生而有贫富、贵贱、男女、丑端等差别
2.老苦 - 身心老化衰变时所产生的苦痛
3.病苦 - 因四大增损而引起的病患苦恼
4.死苦 - 指五阴坏灭之苦,即舍离所受之身时的苦痛
5.爱别离苦 - 与自己所亲爱者别离而感到的痛苦
6.怨憎会苦 - 与怨憎者相遇而感到的痛苦
7.求不得苦 - 指不能如愿、不得所欲的苦痛
8.五阴炽盛苦 - 一切苦的总称


那么,这一切的苦厄又是怎么来的呢? 为什么会产生痛苦?

根本来说,
痛苦其实是来自于五阴(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六根
所以,[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消除)一切苦厄],所以佛法上常讲六根必须清净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于外境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起尘染,这样迷失本性(覆盖佛性)就会影响身心,产生痛苦

苦的来源是因为执[五蕴]为实有的关系

那要如何解脱痛苦?  修行的方法为何?

以佛法来说,
佛法上究竟解脱痛苦的方法就是清净六根, 放下对于六尘的执着,放下七情六欲,放下财色名食睡,
这要实际不断练习, 先冷静安静下来, 收摄六根, 不要乱想, 可以安住念佛或持咒
六根暂停歇息, 慢慢就能恢复平静,逐渐断除六根妄想, 逐渐佛性就会显露, 佛性的功能就能启发
佛性原本圆满的功德就能显露, 相由心生, 这时候身心就会调整为健康正常, 外在境遇也会改善

注: 此时,相(指身体和外在一切)由心(指心王,清净第八识,空如来藏,佛性)生
其实轮回也是由第八识所生,由第八识恶种子所生

请确实学习下列的方法,就能得到改善

如何驱除[负面习气][黑暗思想]? ~ 光明心的导引


随时练习这个心法, 这个心法非常重要

如果业障太重,烦恼不断,感觉很痛苦,可实行下列方法
一个月内读诵100部地藏经消除业障
娑婆世界众生业障很重,又大都不老实修行,怨天尤人不能吃苦,
所以如果觉得痛苦, 请尽快实行一个月内读诵100部地藏经消除业障

老实说, 众生要求太多做得太少, 所以烦恼痛苦不断
心无所求, 自然烦恼就会停歇
——帖子详见:[略说]如何真正消除烦恼和痛苦?

再者,我们要如何[观空]来断除究竟苦? (真空的境界)

以因果来说,首先,我们也要知道,
因为[欲望]是因,[执着]是因,[无明]是因,[贪瞋痴]是因,[苦报]就是果
有因就有果


这个因果不是谁规定的,也不是谁给您的
这个因果现象是自己给自己的
就像您爱上了某人,这是因,
没看到对方就会难过,看到对方会欢喜,这都是果
这就是因果,问题就在于观念的执着,是自己给自己的,是自己造成的

所以说,一切
因果都是自己造成的,因为自己无明,所以产生和众生的共业干扰,而有苦报

因为一切都来自于累劫[第八识]的无明执着,只要众生造作无明业,就一定有果报
因为无明想不开想不透彻的是自己,自然就会承受无明所带来的苦
因为苦的来源就是无明执着,自己抓着不放又怎能不苦呢

所以真正不想承受苦报,就要去除自己的无明执着和自己的欲望

所以1.佛法教导众生应该先守戒,逐渐断除欲望,这样就不会受苦
2.再者,佛法教导众生现在承受苦报的时候
要观四相(我,人,众生,寿命)皆空,要观三轮体空
因为这样才能避免自己承受苦报的时候,又因为执着于苦而陷入无明执着中
这个无明执着又会成为下一个苦的因

所以,佛法的教导就是先除苦因
1.一个就是现在对于[欲望]所产生的无明执着
2.另一个就是现在对于[苦报]所产生的无明执着
所以我们要对于世间的欲望尽量减少
另外对于种种不如意的苦报要尽量看开
这就是佛法的因果道理

所以,前面说要[观空]来断除究竟苦
那就要断除一切欲望执着以及对于苦报的执着
这样才能逐渐净除第八识无明,而达到真空的境界


所以一般人虽然嘴上说空,
但是其实贪着欲望,又难以承受苦报,害怕苦果
这马上就显示不是真正的空

简单说,[真空]是不会对于吃肉喝酒行淫有欲望,而且对于苦受也不会执着
这才是[佛性本来清净][罪性本空]的意思,这必须达到[不二法门]的境界
所以对于病苦也不会执着,这请参考[维摩诘经],请参考下列帖子说明

行菩萨道,如何慰问病患?自己患病又如何调伏? ~ 维摩诘所说经


所以,如果真正达到[罪性本空]的境界,自己的心理层面是不会感受任何苦的
所以,如果有过去世的怨结找上门来报仇,自己也是能甘心受报而不觉苦的
虽然报仇者仍有无明执着,所以放不下仇恨,前来报仇雪恨
但是真正实证[罪性本空]者对于一般人所认为的苦受,是不会有任何起心动念的
因为[三轮体空](仇人,自己,之间的伤害辱骂所产生[苦]的觉受)
这才是真正明白且体证[罪性本空]

而且如果真正有大智慧和大方便,甚至可以运用方法让仇人放下仇恨
这样就能消除这个原本可能被伤害的果(例如被杀或被辱骂)
也能帮助众生逐渐放下执着,而逐渐进入解脱的修行 ——帖子详见:[解析]因果苦报的原理&罪性本空

二苦
[佛光大辞典]
苦者,逼恼身心之谓。二苦乃内苦及外苦。(一)内苦,即四百四病之身苦与忧愁、嫉妒等心苦。(二)外苦,恶贼虎狼之害与风雨寒热之灾。〔大智度论卷十九〕 p205

二苦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内苦和外苦。内苦有二种,即一切疾病为身苦,忧愁嫉恨为心苦;外苦也有二种,即盗贼虎狼之害,和风雨寒暑之灾。

身苦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的身体,有老病飢渴寒热等的痛苦。

三苦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心身受苦时所生的苦;坏苦是偶现之乐境失去时所感受的苦;行苦是诸行无常迁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欲界三苦俱全,色界只有坏行二苦,无色界则只有行苦。

苦苦
[佛光大辞典]
梵语 duhkha-duhkhatā。三苦之一。有情之身心,本来即苦,更加以飢渴、疾病、风雨、劳役、寒热、刀杖等众苦之缘而生之苦,故称为苦苦。〔大乘义章卷三、法界次第初门卷中之下、摩诃止观卷七上、大明三藏法数卷十二〕(参阅「三苦」590) p3946

坏苦
[佛光大辞典]
梵语 viparināma-duhkhatā,巴利语 viparināma-dukkha。为行苦、坏苦、苦苦等三苦之一。又作变异苦。对所爱之人或物,因死亡破坏之变化所生起之苦感。又身中地、水、火、风等四大互侵、互坏之苦,亦称坏苦。此外,诸可意之乐受法,生时为乐,坏时逼恼身心之苦,亦称坏苦。〔俱舍论卷二十二、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二、显扬圣教论卷十五、大乘义章卷三〕(参阅「三苦」590) p6653

行苦
[佛光大辞典]
乃三苦之一。行,迁流之义。因一切有为法迁流三世,而无剎那常住安稳;见诸法无常,而感逼恼,称为行苦。(参阅「三苦」590) p2558

行苦
[佛光阿含藏]
行者,迁流之义,诸法迁流无常,以此逼恼身心之苦。苦苦:有漏行蕴中,诸非可意之苦受法,逼恼身心之苦。变易苦:即坏苦,诸可意之乐受之法,生时为乐,坏时逼恼身心之苦。

八苦(梵aṣṭau duḥkhatāḥ,藏sdug-bsṅalbrgyad)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一)指有情所受的八种苦恼︰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盛阴。主要在说尚谛中之苦谛的内容。兹将八苦表列如次︰
(1)生苦(jāti-duḥkhaṁ)︰指报分之时所产生的苦痛。《五王经》以识支到出胎为生,《涅槃经》则分为五位︰{1}初出是受胎之初,系识支之位;{2}至终是色心具足之时,系名色支之位;{3}增长是名色增长,为六入之位;{4}出胎;{5}种类生,指出胎后到老死之间,运运剎那新起,或人生而有贫富、贵贱、男女、丑端等差别。此五位常为众苦所依止,故称生苦。
(2)老苦(jarā-d.)︰指衰变时的苦痛。北本《涅槃经》卷十二将「老」分成「念念老」及「终身老」,或「增长老」及「灭坏老」。「念念老」是剎那生灭,指识支至老支之间的念念变迁;「终身老」是一期生灭,指白发枯形色变之时。「增长老」是指从少至壮念念增长;「灭坏老」是指由壮至老念念灭坏。此二者是就前述的「念念老」开衍而来。
(3)病苦(vyādhi-d.)︰指由四大增损而引起的病患苦恼。北本《涅槃经》卷十二云(大正12‧435a)︰「病谓四大毒蛇互不调适。」盖病有身病及心病二种。身病是色阴之病,乃四大不调所致,有因水风热产生,也有因杂病或容病等产生。若地大不调,则举身沉重;若水大不调,则举身胖肿;若火大不调,则举身蒸热;若风大不调,则举身倔强。所谓容病,是指遭遇刀杖之难、为鬼魅所附等。心病是指恐怖、忧愁、愚痴等,一切心理上的苦恼。
(4)死苦(maraṇa-d.)︰指五阴坏灭之苦,即舍离所受之身时的苦痛。死有命尽死、外缘死二种。命尽死又细分「寿命尽而福未尽」之死、「福尽而寿命未尽」之死,以及「福寿俱尽」之死三种。外缘死也细分「非分自害死」、「横为他所杀害」,及「俱死」三种。
(5)爱别离苦(priyaviprayoge-d.)︰指与自己所亲爱者别离的痛苦。《五王经》云(大正14‧796c)︰
「何谓恩爱别苦﹖室家内外,兄弟妻子,共相恋慕,一朝破亡,为人抄劫,各自分张,父东子西,母南女北,非唯一处,为人奴婢,各自悲呼,心内断绝,窈窈冥冥,无有相见之期。」
(6)怨憎会苦(apriyasaṃprayoge-d.)︰指与怨憎者相遇的苦痛。《五王经》云(大正14‧796c)︰
「世人薄俗,共居爱欲之中,共诤不急之事,更相杀害,遂成大怨,各自相避,隐藏无地,各磨刀错箭挟弓持杖,恐畏相见,会遇迮道相逢,各自张弓澍箭,两刀相向,不知胜负是谁,当尔之时,怖畏无量。」
(7)求不得苦︰全名为「虽复希求而不得之苦」(yad apīcchayā paryeṣamāṇo na labhatetad api duḥkhaṁ)。指不能如愿、不得所欲的苦痛。《大乘义章》谓所求有因果二者,因中有「求离恶法而不得」,以及「欲求善法而不得」二种;果中有「求离苦事而不得」,以及「欲求乐而不得」二种。又此苦果之事各有内外之别,人天之乐果及三涂之苦报等为内,资生眷属等为外。
(8)五盛阴苦︰经作五阴盛苦,新译作略说五取蕴苦(saṃkṣepeṇa pañcopādānaskandha-d.)。「五盛阴」与「五取蕴」只是译语的差异,upādāna有盛、取、受等义,故旧译作五受阴,略称五阴、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五种。取、盛、蕴等都是烦恼的异名。盖五蕴生自烦恼,也常生烦恼,故五盛阴苦又称五阴苦。《四谛经》即用此略名。《大毗婆沙论》卷八十七则称作「略说一切五取蕴苦」,并谓前七苦皆是有漏身所摄,故名。然古师以此「五盛阴苦」具五阴炽盛之义,将「盛」看作形容词,或解作「贮蓄、容受」之义,与新译家之说不同。即《大乘义章》卷二所云(大正44‧512c)︰「五盛阴者,五阴炽盛,名五盛阴。阴盛是苦,就体立称,是故名为五盛阴苦。亦盛者,盛受之义。五阴之中,盛前七苦,是故名为五盛阴苦,若正应言五阴盛苦。」


===========================================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2-23 09:42 , Processed in 0.07525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