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4-5-25 16:21 编辑
【复次迦叶。
菩萨有[四法失菩提心]。何谓为四。
欺诳师长,已受经法,而不恭敬。
无疑悔处,令他疑悔。
(附注:本来佛弟子没有疑问的地方,却讲出各种谬论让大家对佛法产生怀疑)
求大乘者诃骂诽谤广其恶名。
(附注:这就是毁谤大乘行者)
以谄曲心与人从事。
(附注:与人相处总是怀着虚假的心,事情都是别有目的,为了某种利益)
迦叶。是为[菩萨四法失菩提心]。
复次迦叶。
菩萨有四法。 [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乃至道场自然现前]。何谓为四。
失命因缘不以妄语何况戏笑。
(附注:对于众生的慧命和因缘,能以正法方便善巧诱导众生学习增上正法,不妄语不戏笑 )
常以[直心]与人从事离诸谄曲。
(附注:[直心]请参阅http://www.ksetra.to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256)
于诸菩萨生世尊想。能于四方称扬其名。
(附注: 能像尊敬佛一样的尊敬大乘菩萨行者,并且宣扬大乘菩萨行者的威名,如此尊敬大乘)
自不爱乐诸小乘法。所化众生皆悉令住无上菩提。
(附注:学习大乘法,不喜小乘法,也劝化众生追求大乘无上菩提,不求小乘涅槃)
迦叶。是为[菩萨四法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乃至道场自然现前]。
复次迦叶。
菩萨有四法。 [所生善法灭不增长]。何谓为四。
以憍慢心读诵修学[路伽耶]经。
(附注:以傲慢心读诵修学世论经典外道书)
贪利养心诣诸[檀越]。
(附注: [檀越]就是施主,怀着贪求利养的心去接触信徒施主)
增毁菩萨。
(附注:毁谤大乘菩萨行者)
所未闻经违逆不信。
(附注:这点很重要,下段佛陀有说明正确心态)
迦叶。是为[菩萨四法所生善法灭不增长]。
(附注:
【路迦耶底迦】
(流派)Loka%yatika,又作路柯耶胝柯,路伽耶,路伽耶陀。译作顺世。
四卷楞伽经谓之恶论,七卷楞伽经谓之世论。外道之名。随顺世间之凡情,计执是常是有等者。
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赞咏外书,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
嘉祥法华义疏十曰:「路伽耶陀者,旧云是恶解义。
(中略)注经云:路伽耶陀者,如此方礼仪名教儒墨之流也。
(中略)又言:路伽耶陀,翻为世间行。 」
慧琳音义十五曰:「路伽耶经,梵语,此名恶论义,正梵音云路伽耶底伽。此则顺世外道,随顺世间凡情所说,执计之法是常是有等。 」
法华玄赞九曰:「路伽耶陀者,先云恶答对人,正言路伽也底迦,云顺世外道。」
真谛译天亲摄论释二曰:「路柯耶胝柯说,世间一切因,唯有宿作。」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复次迦叶。
菩萨有四法。 [所生善法增长不失]。何谓为四。
舍离邪法求正经典[六波罗蜜]菩萨法藏。心无憍慢于诸众生谦卑下下。
(附注:远离外道知见,不求外道典籍,学习正信佛陀经典大乘六波罗蜜菩萨法门,心不骄傲谦和卑下)
如法得施知量知足。离诸邪命安住圣种。
(附注:如法知量知足接受信徒供养,远离种种邪知邪见,安住佛法正道)
不出他人罪过虚实不求人短。
(附注:不论真假,都不宣扬别人的罪过和短处)
若于诸法心不通达作如是念。佛法无量随众所乐而为演说。唯佛所知非我所解。以佛为证不生违逆。
(附注:这点很重要,佛陀在此教导了正确的观念)
迦叶。是为[菩萨四法所生善法增长不失]。】
==================================================================
通过学习上述佛经内容,可以获知行菩萨道,四种
[退失]菩提心的情况——“欺诳师长,已受经法,而不恭敬。无疑悔处,令他疑悔。求大乘者诃骂诽谤广其恶名。以谄曲心与人从事。”
[不退]菩提心的方法——“失命因缘不以妄语何况戏笑。常以[直心]与人从事离诸谄曲。于诸菩萨生世尊想。能于四方称扬其名。自不爱乐诸小乘法。所化众生皆悉令住无上菩提。”
[减损]善法的情况——“以憍慢心读诵修学[路伽耶]经。贪利养心诣诸[檀越]。增毁菩萨。所未闻经违逆不信。”
[增长]善法的方法——“舍离邪法求正经典[六波罗蜜]菩萨法藏。心无憍慢于诸众生谦卑下下。如法得施知量知足。离诸邪命安住圣种。不出他人罪过虚实不求人短。若于诸法心不通达作如是念。佛法无量随众所乐而为演说。唯佛所知非我所解。以佛为证不生违逆。”
由此,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关于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菩提心?
【菩提心】:(术语)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大日经疏一曰:“菩提心,即是白净信心义也。”又曰:“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菩提心】:求取正觉成佛的心。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菩提心】:梵语 bodhi-citta。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作无上正真道意、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无上心、道心、道意、道念、觉意。即求无上菩提之心。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当得速成无上菩提。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愿之始、菩提之根本、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心,称为发菩提心、发心、发意;而最初之发心,称初发心、新发意。求往生净土者,亦须发菩提心。无量寿经卷下谓,三辈往生之人皆应发无上菩提心。菩提心之体性,大日经卷一住心品谓,如实知自心,即为菩提。即以本有之自性清净心为菩提心。
菩提心依种种缘而发,据菩萨地持经卷一载,发菩提心有四种缘,以如是四种缘为增上缘,欣乐佛之大智而发心,即:(一)见闻诸佛菩萨之不可思议神通变化。(二)虽未见神变,但闻说菩提及菩萨藏。(三)虽不闻法,但自见法灭之相,故护持正法。(四)不见法灭之相,但见浊世众生为烦恼所扰,而难得发心。另发菩提心经论卷上发心品载有四缘:(一)思惟诸佛,(二)观身之过患,(三)慈愍众生,(四)求最胜之果。无量寿经宗要以“四弘誓愿”作菩提心,且将之分为随事发心(由具体之事项而发)与顺理发心(由普通之真理而发)二种。大乘义章卷九对发心立三种之别:(一)相发心,见生死与涅槃之相,遂厌生死,发心求涅槃。(二)息相发心,知生死之本性寂灭,与涅槃无异;离差别相,始起平等之心。(三)真发心,知菩提之本性为自心,菩提即心、心即菩提,而归于自己之本心。摩诃止观卷一上谓,藏教、通教、别教,乃至圆教之菩萨各因推量生灭、无生、无量、无作之四谛理而发心,故称推理发心。大乘起信论则说信成就发心、解行发心、证发心等三种发心,于信成就发心所起之直心、深心、大悲心等三心,亦作三种发心。密宗主张,发心为阿字五转之一,复基于“菩提心论”行愿、胜义、三摩地等三种菩提心,而说四种发心:(一)信心,指对于求无上菩提毫无疑惑之心。以其为万行之基础,故又称白净信心。(二)大悲心,发白净信心后更立四弘誓愿。亦作行愿心、行愿菩提心。(三)胜义心,于诸教中选择殊胜之真实。亦作深般若心、胜义菩提心。(四)大菩提心,决定舍劣择胜之际,十方诸佛即现眼前证知,诸魔见此则退怯不前。亦作三摩地菩提心。以上四心虽一度区分,但本为一体,以至佛果间无须臾或离,此是为自行化他、世间出世间修诸尊之三密所得者,故称有相菩提心;然以本来有相即无相,如虚空离一切相,故与无相菩提心相契。
于日本净土宗,源空著选择本愿念佛集,以为菩提心是杂行,而加以废斥。基于此理,净土宗镇西派区分为圣道门与净土门之菩提心,且谓菩提心为总安心、三心为别安心,而主张不应排斥发菩提心。另外,净土宗西山派区分为行门与观门之菩提心,主张废前者,后者即是“三心”。净土真宗则分为自力菩提心与他力菩提心,其中佛以本愿誓与众生信乐,即真实之信心为愿作佛心(愿成佛之自利之心)、度众生心(济度一切众生之利他之心),故称他力菩提心、净土大菩提心。(大品般若经卷九、旧华严经卷九、优婆塞戒经卷一、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大日经疏卷一、卷十四、摩诃止观卷一下)p5200FROM:【佛光大辞典】
综上,菩提心是求真道之心;求取正觉成佛的心;本有之自性清净心。
二、为何要发起菩提心?
“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当得速成无上菩提。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愿之始、菩提之根本、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佛光大辞典】”
【是时,梵志复白大王:‘
是道清净,应当一心具足愿求。
是道无浊,心清净故。
是道正直,无谄曲故。
是道鲜白,离烦恼故。
是道广大,无障阂故。
是道含受,多思惟故。
是道无畏,不行诸恶故。
是道大富,行檀波罗蜜故。
是道清净,行尸罗波罗蜜故。
是道无我,行羼提波罗蜜故。
是道不住,行毗梨耶波罗蜜故。
是道不乱,行禅波罗蜜故。
是道善择,行般若波罗蜜故。
是道乃是真实智慧之所至处,行大慈故。
是道不退,行大悲故。
是道欢喜,行大喜故。
是道坚牢,行大舍故。
是道无刺棘,常远离欲恚恼觉故。
是道安隐,心无障阂故。
是道无贼,分别色、声、香、味、触故。
是道坏魔,善分别阴、入、界故。
是道离魔,断诸结故。
是道妙胜,离声闻、缘觉所思惟故。
是道遍满,一切诸佛所受持故。
是道珍宝,一切智慧故。
是道明净,智慧光明无障阂故。
是道善说,为善知识之所护故。
是道平等,断爱憎故。
是道无尘,离恚秽忿怒故。
是道善趣,离一切不善故。
大王!是道如是,能到安乐之处乃至涅槃,是故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出自[大悲莲华经](悲华经)经卷第二~大施品第三之一)】(感恩焰光明师兄分享)
三、如何发起菩提心?
发菩提心 ~ 引自[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毕竟成就十二法者,乃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十种发菩提心因缘,十种观众生而起大悲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何谓 发大乘菩提心? ~ 思益梵天所问经
发菩提心&光明普眼法门 ~ 大方广佛华严经
四、什么是善法?
【善法】:(术语)五戒十善为世间之善法,。三学六度为出世间之善法,浅深虽异,而皆为顺理益己之法,故谓之善法。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善法】:合理益世之法,如五戒、十善是世间的善法,三学、六度是出世间的善法。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善法】:梵语 kus/ala^ dharma^h!。指合呼于“善”之一切道理,即指五戒、十善、三学、六度。为“恶法”之对称。五戒、十善为世间之善法,三学、六度为出世间之善法,二者虽有深浅之差异,而皆为顺理益世之法,故称为善法。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五(大二四·三八二下):“国界人民,日见增长,善法无损。”(往生要集卷中)p4883FROM:【佛光大辞典】
【善法】:五戒十善为世间之善法,。三学六度为出世间之善法,浅深虽异,而皆为顺理益己之法,故谓之善法。FROM:【《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于凌波居士著】
五、[必修]五戒十善
在基础精进实修的修行阶段
五戒十善是根本,这一定要尽快圆满,才能免去修行过程中干扰和障碍
所以一定要
[断杀][吃素](尽量晚上不外出,以免不小心撞伤或踏死众生,也避免邪恶非人鬼神干扰)
[戒盗](除了偷盗,请注意一些公家的小东西可能平常随意拿走或放入自己口袋,或占用公物)
[戒酒](1.断除贪着,2.以免丧失自制力而犯错酿灾,或引发非人鬼神干扰)
[尽量禁口,默念佛号](避免四种[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口业)
[远离外道和恶友](才能断除世俗[贪][嗔][痴],才能断除[邪见]和非人鬼神干扰)
避免引起夫妻正淫以外的一切行为
或许您们之中有人已经发心好好修行,但是却还没落实上述要点
这就会有干扰和障碍,会有累世宿业果报现前,边修边漏,难以圆满
六、三学
【三学】:戒学、定学、慧学。戒即禁戒,律藏之所诠,能防止人们造作一切身口意的恶业;定即禅定,经藏之所诠,能使人们静虑澄心;慧即智慧,论藏之所诠,能使人们发现真理而断愚痴。修此三学,可以由戒得定,由定发慧,最终获得无漏道果,所以三学又名为“三无漏学”。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学佛要学习的是[戒][定][慧]
[戒]就是例如不能生气,不能和众生结恶缘
不然会有因果报应,会很麻烦
所以一定要守戒,
可是有时候很难把持,那该怎么办
那就是要修定
[定]就是自己能随时念佛持咒或入观照而不受影响,自在安定
所以平常要多念佛持咒拜佛诵经,这样就会得定
所以每天最好都能实修定课,
例如,每天念[心经]和[大悲咒]各21-108遍,或[念佛][持短咒]1-3万,或拜佛108-300拜
这样修行就会越来越好,会增长定力和功德
就能解决日常任何问题
不过有时候定力还没养成,那该怎么办呢?
就是要修慧
[慧]就是因为有智慧,所以对于世间的各种事情,
都能知道原因和原理,能明白因果,能明白事情原委
因为知道因缘果,不被事相迷惑,
所以就不会产生误会,也不会乱生气,
就不会怪罪众生,而能体谅众生,
甚至知道解决的方法,而能开导众生
这就是智慧的殊胜——[案例问答]戒定慧实修略说 众生都需要靠[戒][定][慧]的修持来帮助自己解脱六道轮回的束缚
慧的修持就是正确观念和知见的培养,并且让正确的知见和观念深深刻入脑海,取代错误知见和观念
定的修持就是让心念保持清净自在安定,不会堕入错误的情绪中
戒的修持就是规范自己,避免让自己接触或堕入容易引发错误情绪和观念的环境——贪嗔痴与戒定慧三种次第修行的原理
七、六度
【六度】:(名数)初五度如前。第六智慧,分别真理也,此六度为万行之总体。前五为福行,后一为智行。以福行助成智行,依智行而断惑证理,渡生死海也。
六
度
│
┌───────────────────────────┐
6 5 4 3 2 1
般 禅 精 忍 持 布
若 定 进 辱 戒 施
│ │ │ │ │ │
┌┴┐ ┌┴┐ ┌┴┐ ┌┴┐ ┌┴┐ ┌┴┐
一法生 意口身 求修断 无法生 饶摄律 无法财
切空空 定定定 化精精 生忍忍 益善仪 畏施施
智智智 精进进 法 有法戒 施
智 进 忍 情戒
戒
└┬┘ └┬┘ └┬┘ └┬┘ └┬┘ └┬┘
│ │ │ │ │ │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愚 散 懈 嗔 毁 悭
痴 乱 怠 恚 犯 贪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佛弟子忍辱之前依靠的就是六度中的戒律
更之前我们靠六度的布施来消除执着
然后透过戒律,我们知道不可以起贪瞋痴,
所以戒律能制止我们犯错
但是,守戒的过程中还是很难受,
所以这时候是透过六度中的忍辱来克制
接下来呢,就是透过禅定的训练来超越忍辱的痛苦
然后再透过对法界六道轮回和因果原理的了解,知道真相自然就不会有贪瞋痴,这就是智慧
末学之前说过,佛法都是有方法和原理的
这就是六度的方法和原理——[必修]以心法观照降服病痛和睡眠等生忍问题&六度的方法和原理 学佛修行的过程,我们必须透过一些方法来引导
例如,[布施],放生,施食来培养慈悲心,同理心,舍离心,欢喜心,感恩心
透过[戒律]和学习[忍辱],来断除上述讲的批斗挑拨种种负面的心念和行为
透过[精进]实修~念佛,持咒,拜佛,和[三昧(禅定)]观修,
来熟悉心识作用的运作和控制,增长专心和[定力],破除负面心念
透过读诵佛经,学习法义,明白法界真相,增长[智慧],破除执着,
次第增上清净慈悲平等光明心,而逐渐恢复佛性成佛
这就是[大乘佛教][菩萨道][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过程——[略说]心法实修的过程 ~ 六度波罗蜜&四无量心&四弘誓愿&四摄法
相关内容
菩萨行者,如何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波罗蜜? ~ 思益梵天所问经
===========================================
以上
深深忏悔自身业障深重,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加持
感恩护法圣众的慈悲护佑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师兄们一路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文殊菩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