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29|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完成] 佛弟子[净慧慈光],学习《普贤行愿品》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929

[禅定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2-20 10:0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缘起: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并记录在[实修佛堂](习经堂)和[光明佛堂](品经堂)的纪录帖中

次序依照下列三个原则

1.内容篇幅:由小到大
2.内容深浅:由浅至深
3.方便和戒定慧:本愿功德门(由佛本愿功德和方便,消灾解难),戒行门(遵守戒律),观行门(练习定力观照),智慧门(心要&甚深不二):四种次序由浅入深

正在品读的先读完,其余如果还没品读的,请按照次序补齐

近日清净光明净土发起了光明互动:听[地藏菩萨赞]有感
藉由地藏菩萨的事迹,也让末学由衷赞叹大菩萨的“深心和大愿心”!
大菩萨以成佛和普渡众生为目的,
大菩萨发四宏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所以,不会退心,不会失去学佛的真正重心, 这就是大菩萨和一般人初发心以及发愿的不同


所以大菩萨会
随时注意自己的贪瞋痴, 因此能够随时与佛经相应, 有所体会
随时关怀众生, 依照众生根器, 给予方便救度, 所以随时对于法门有更深的体会
随时提高自己对修学佛经的广度和深度, 深入经藏, 融会贯通, 实际运用在自度度人上面
随时以成就佛道为第一目标, 所以孜孜不倦


因此, 佛弟子学佛的过程中, 要不断检视自己的发心, 不断的修正, 迈向深心和大愿心
例如可以普贤十大愿为根本愿, 这也是诸佛成佛的共愿, 请参普贤行愿品
最重要是落实
—— [解答]为什么学佛或读经会失去感觉?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清净光明佛


弟子净慧慈光愿按照次序补齐上面的佛经,故本次发心学习《普贤行愿品》
祈请诸佛菩萨慈悲加持,让弟子能够与佛心相应(印),借此因缘深入了解和体会诸佛共愿,并以此作为修行基础,入清净光明心写出符合自己次第的白话解说,自利利他!


感恩  顶礼


[注:本篇为末学当前次第下的思维解说(会随实修而继续深入理解和修改完善),目前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929

[禅定勋章]

23#
 楼主| 发表于 2024-1-2 09:56:56 | 只看该作者
十三、法会众生听佛说完这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殊胜法门时,全都心生大欢喜,信受奉行!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说此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已,善财童子踊跃无量,一切菩萨皆大欢喜。如来赞言:「善哉!善哉!」

尔时,世尊与诸圣者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胜法门时,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诸大菩萨及所成熟六千比丘,弥勒菩萨而为上首;贤劫一切诸大菩萨,无垢普贤菩萨而为上首;一生补处住灌顶位诸大菩萨,及余十方种种世界普来集会一切刹海极微尘数诸菩萨摩诃萨众,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等而为上首;诸大声闻并诸人天一切世主、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学习解说]:

这时,普贤菩萨在佛前说完普贤十大愿王清净偈诵后,善财童子非常欢喜,一切菩萨也心生大欢喜,如来称赞说:善哉!善哉!

这时世尊与诸圣者及菩萨演说这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殊胜法门时,以文殊菩萨为上首的诸大菩萨以及修行成就的六千比丘,还有以弥勒菩萨为上首的贤劫(指三劫之现在住劫)一切诸大菩萨,还有以无垢普贤菩萨为上首的一生补处(谓经过此生,来生定可在世间成佛)菩萨和住灌顶位(灌顶位则特指十地以上之等觉阶位而言)的菩萨以及其他十方种种世界前来集会的一切刹海极微尘数诸菩萨摩诃萨众,还有以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等为上首的诸大声闻和诸人天一切世主、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听完佛所说的话后全都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名词解释:

【贤劫】
梵语 bhadrakalpa。音译[颱-台+(盋-皿)]陀劫、陂陀劫、波陀劫。指三劫之现在住劫。贤,梵语 bhadra(跋陀),又译作善;劫,梵语 kalpa(劫波)之略称,又译作时分。即千佛贤圣出世之时分。全称现在贤劫。谓现在之二十增减住劫中,有千佛贤圣出世化导,故称为贤劫,又称善劫、现劫。与“过去庄严劫”、“未来星宿劫”合称三劫。
 悲华经卷五对贤劫一语有所解释(大三·一九九下):“此佛世界当名娑婆。(中略)何因缘故劫名善贤?是大劫中多有贪欲、嗔恚、愚痴、憍慢众生,有千世尊,成就大悲,出现于世。”又据贤劫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千佛因缘经等载,拘留孙、拘那含牟尼、迦叶、释迦、弥勒以下,直至楼至等千佛,次第于贤劫中兴出。
 关于贤劫之时量,于诸经论中各有异说:(一)据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卷上、三弥勒经疏、瑜伽论劫章颂等载,一增劫一减劫,是为一中劫;而住劫二十劫为贤劫之量。(二)据元晓之弥勒上生经宗要载,据传六十四劫为一大劫,此乃贤劫之量。(三)据唐代遁伦之瑜伽论记卷一下载,亦有主张百千大劫之长时为贤劫者。然上记说法以第一说为通说。(长阿含经卷一、大悲经卷三、俱舍论卷十二、大智度论卷三十八、法华经文句卷八下)((参见:劫)2811)p6174 FROM:【佛光大辞典】

【一生补处】
梵语 eka-ja^ti-pratibaddha。原为“最后之轮回者”之义。谓经过此生,来生定可在世间成佛。略称补处。即指菩萨之最高位─等觉菩萨。一般皆称弥勒为一生补处之菩萨。据弥勒上生经等记载,弥勒菩萨现居于兜率天,待此生尽,则下生于人间,以补释迦之佛位。此词又作一生所系,指仅此一生被系缚于迷界,来生即可成佛,故有此称。另据无量寿经记卷上之说,一生补处之菩萨又分为四位次:(一)住于正定位之菩萨。(二)接近于佛地之菩萨。(三)住于兜率天之菩萨。(四)由兜率天至人间下生而成佛。(菩萨本业经十地品、大日经具缘真言品、弥勒上生经宗要)p30 FROM:【佛光大辞典】

【灌顶】
<一>梵语 abhis!ecana 或 abhis!eka。即以水灌于头顶,受灌者即获晋升一定地位之仪式。原为古代印度帝王即位及立太子之一种仪式,国师以四大海之水灌其头顶,表示祝福。
 据旧华严经卷二十七“十地品”载,菩萨于十地中之第九地入第十法云地时,诸佛以智水灌其顶,以为受法王职之证明,此称受职灌顶,或称授职灌顶。又据旧华严经卷八菩萨十住品、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名字品等,十住之第十位,称为灌顶住。或据大事(梵 Maha^vastu,记述释尊之事迹及本生等)所说,菩萨十地之第十地,名为灌顶地,灌顶位则特指十地以上之等觉阶位而言。
 密教所行之灌顶,总称为秘密灌顶(略称密灌)。佛教诸宗中,以密教特重灌顶,其作法系由上师以五瓶水(象征如来五智)灌弟子顶,显示继承佛位之意义。灌顶作法之种类繁多,主要为结缘灌顶、学法灌顶、传法灌顶三种。即:(一)结缘灌顶,不论僧俗、机根等,为广结佛缘之灌顶。受者投花于坛上诸尊佛像,选定有缘之佛(投华得佛)为本尊,而后唱佛名号,由上师三度灌以瓶水,授一印(印契)、一明(陀罗尼)。(二)学法灌顶,又称受明灌顶、弟子灌顶、许可灌顶。对于欲学密教之弟子,先选定人、时、处,并准备作法,再授以有缘一尊之仪轨明法。(三)传法灌顶,又称传教灌顶、付法灌顶、阿阇梨灌顶。如法修行之人,欲为人师,或欲得阿阇梨位者,则授以大日如来之仪轨明法。此种灌顶为传真言之最极奥秘,又可分印法灌顶、事业灌顶、以心灌顶三种。(1)印法灌顶,又作秘印灌顶、手印灌顶、离作业灌顶。弟子诚心求真言行,但以资财短缺,无法整备一切所需,此时师以慈心观其心行,可略去诸作业,授以本尊秘印,行灌顶仪式。(2)事业灌顶,又作作业灌顶、具支灌顶。弟子于灌顶七日前诚心礼拜忏悔,师亦于七日间持诵,然后设坛、供诸种香花果物,授以秘印。此种灌顶须财力丰足者方能行之。(3)以心灌顶,又称心授灌顶、秘密灌顶、瑜只灌顶。用于师与弟子俱成就三昧耶戒之情况。即不于心外另设坛场,而在阿阇梨内心建立曼荼罗,入其心坛而授以灌顶。
 又行灌顶所在之室,称为灌室。接受灌顶,称为受灌。设曼陀罗之道场以行灌顶仪式,则称密坛灌顶。灌顶之际所授之印契与陀罗尼,即称灌顶印明。
 密教之受戒,皆须行灌顶,故受真言三昧耶戒,称为授戒灌顶。又于灌顶之际,若受者欲由灌顶消除灾障、成就悉地,则烧香花、乳木等种种供物,修护摩法,此即灌顶护摩。其修法之次数或供物种类有种种不同,今日本东密在金刚界修法终了后,于初夜、后夜中间同行此修法,称为中间护摩。此外,为利益水中之鱼类,密教以灌顶幡或塔婆流入河海,此种行事称流灌顶,或称流水灌顶。(贤愚经卷十三顶生王品、大日经卷一具缘品、卷五秘密漫荼罗品、卷七持诵法则品、蕤呬耶经卷下分别护摩品、苏悉地羯啰经卷下本尊灌顶品、大日经疏卷三、卷十五、卷十六、华严经探玄记卷五)
 <二>为灌顶幡之略称。((参见:灌顶幡)6855)
 <三>(561~632)隋代僧。临海章安人,俗姓吴。世称章安大师。((参见:章安)4835)p6853 FROM:【佛光大辞典】


(本篇学习完毕
感恩佛菩萨 感恩善知识 感恩老师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念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929

[禅定勋章]

2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 09:56:21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本次学习:22楼~23楼共用时4小时)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学习解说]:

三世诸佛都称叹这些殊胜的大愿,所以我今日就将这些善根功德回向得到像普贤菩萨那样的殊胜功德



愿我临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 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 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 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 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 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众生界。
    乃至虚空世界尽, 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 我愿究竟恒无尽。


[学习解说]:

愿我临命终时,能够灭除一切障碍顺利往生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到了极乐世界便能圆满成就上面所说的种种大愿,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西方极乐世界到处都是清净的,我那时在莲花中化生,亲眼见到佛的无量光明并且得到佛的授记,承蒙佛的授记后,我化身无数并以智慧力周遍十方世界普利一切众生,直到虚空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的愿心终不穷尽


名词解释:

【俱胝】
<一>梵语 kot!i,巴利语同。又作拘胝、俱致、拘梨。意译为亿。乃印度数量之名。玄应音义卷五载,俱致,或称俱胝,即中土所称之“千万”,或“亿”。圆测之解深密经疏卷六(卍续三四·四四四上):“俱胝,传释有三,一者十万,二者百万,三者千万。”可见历代所译之殊异。
 <二>唐代僧。生卒年、俗姓、乡籍等均不详。属南岳怀让之系统。常诵俱胝(准胝)观音咒,世人遂称之俱胝。尝止于浙江婺州金华,后因无以答覆实际尼之质问,遂起勇猛精进之心。未久,大梅法常之法嗣天龙禅师到庵,师乃迎礼具陈其事,天龙竖一指而示之,师当下大悟。其后凡有参学僧前来问法,师皆竖一指以答之,世称“俱胝一指”、“一指禅”。于入寂前,尝谓(大五一·二八八上):“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景德传灯录卷十一、五灯会元卷四、祖堂集卷十九、无门关第三则)((参见:俱胝一指)4034)p4033 FROM:【佛光大辞典】




十方所有无边刹, 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 经一切刹微尘劫。
    若人于此胜愿王, 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 获胜功德过于彼。


[学习解说]:

以清净庄严的宝贝供养十方所有佛刹诸佛,再将最殊胜的安乐布施给人天众生,这样经历一切微尘劫所得功德,与有人耳听十大愿王后生起信心、并且一心想要获得无上菩提所得功德相比,耳听十大愿王所得功德胜过前面财物供养及布施的功德



即常远离恶知识, 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 具此普贤最胜愿。
    此人善得胜寿命, 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 如彼普贤菩萨行。


[学习解说]:

这种人常常远离恶知识,永远离开一切恶道,能快速见到诸佛无量光明,具备像普贤菩萨一样最殊胜的愿行,此人能获得长寿,能生到人间,而且不久就会修行成就获得像普贤菩萨那样的功德


名词解释:

【普贤行】
谓依圆融法门,随修一行,即具一切诸行,是名普贤行。(一行者,即于四十二位之中,随修一行,即摄一切余行也。)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往昔由无智慧力, 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 一念速疾皆销灭。
    族姓种类及容色, 相好智慧咸圆满,
    诸魔外道不能摧, 堪为三界所应供。


[学习解说]:

往昔因为缺乏智慧,虽然造作了极恶的堕入五无间地狱的罪业,但是只要能够诵持普贤十大愿,就能一念迅速消灭五逆罪。不论种族、姓氏、容貌、智慧等等都能得到圆满,诸魔外道更是无法摧害,这种人将会得到(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众生的供养


名词解释:

【应供】
梵语 arhat 或 arhant,巴利语 arahat 或 arahant。音译阿罗汉、阿罗诃。为佛十号之一。又作应真、应。指断尽一切烦恼,智德圆满,应受人天供养、尊敬者。亦即应受一切人天以种种香、花、璎珞、幢幡、伎乐等供养者。禅苑清规卷八(卍续一一一·四六○下):“僧为佛子,应供无殊,天上人间,咸所恭敬。”此外,于小乘佛教中,指无学果之圣者。(北本涅槃经卷十八、方广大庄严经卷一、无量寿经卷上、法华经卷一、善见律毗婆沙卷四、宝性论卷二、大智度论卷二十四、大乘义章卷二十末)((参见:阿罗汉)3692)p6432 FROM:【佛光大辞典】

【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皆属之;色界是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相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禅十八天皆属之;无色界是色相俱无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属之。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往来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是以跳出三界为目的。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五无间】
<一>即阿鼻地狱。又作五无间狱。法界有情众生随所造业,堕此地狱,受苦报无有间断。为八大地狱中之最苦处,乃极恶之人所受之果报。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载,此狱以“五事业感”,故称无间。即:(一)时无间,指历劫受罪,无时间歇。(二)形无间,指此地狱纵广八万由旬(限量),一切有情于中受苦,其身形亦广八万由旬,遍满此狱。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无有间隙。(三)受苦无间,诸有情于剑树刀山、罪器叉棒、碓磨锯凿及剉斫镬汤等,备受诸苦,无有休歇。(四)趣果无间,不问男子女人、老幼贵贱及天龙神鬼,罪业所感,悉同受之。(五)命无间,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万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观佛三昧海经卷五观佛心品、大楼炭经卷二泥梨品、起世经卷四地狱品、翻译名义集卷二)
 <二>又作五无间业。即:杀母、杀父、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等五逆罪。此五种罪业能招感无间地狱之苦果,故又称五无间业。((参见:五逆)1142)p1163 FROM:【佛光大辞典】




速诣菩提大树王, 坐已降伏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法轮, 普利一切诸含识。
    若人于此普贤愿, 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 决定获胜菩提道。


[学习解说]:

此人能很快在菩提树下降伏一切众魔王,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为众生演说妙法转妙法轮,普利一切有情众生。如果有人读诵、受持、为人演说普贤十愿,所得果报唯有佛才能为他证明,此人定能获得无上菩提


名词解释:

【含识】
梵语 sattva,巴利语 satta。音译萨埵。意译有情、众生。即指含有心识之有情众生。指一切生物。又作含灵、含生、含类、含情、禀识。以一切众生皆有心识,故称含识;此总摄六道之有情众生。四十华严卷二(大一○·六七○中):“普转妙法轮,利益诸含识。”大宝积经卷三十七(大一一·二一五中):“假使三界诸含灵,一切变成声闻众。”(俱舍论卷十二、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四之一)p2833 FROM:【佛光大辞典】




若人诵此普贤愿, 我说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圆, 成就众生清净愿。
    我此普贤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学习解说]:

如果有人念诵普贤十愿,一念之间就能圆满一切功德,圆满成就众生的清净愿心,普贤菩萨无量无边的殊胜功德全都回向法界沉溺苦海中的所有众生,令一切众生都能迅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学习笔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销除

......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

由这段教导我们可以知道修习[普贤十愿]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知道:
[普贤十愿]是诸佛共愿,是菩萨甚深大愿
这是菩萨行者成就菩萨大业而成佛的必要之愿,所以修持者能往生[极乐世界]

而且不单自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能令一切众生都迅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此普贤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虽然“修习[普贤十愿]确实能往生[极乐世界]”,但是我们必须清楚明白:
只要是修习甚深法都能往生十方世界,而不是单指[极乐世界]
而[极乐世界]只是佛陀一再说明和强调的[最方便的净土]
[极乐世界]只是一个修行的跳板,一个快乐的方舟
您可以把[极乐世界]当成您今生最终的依归,但是[往生净土]绝对不是修行的终点
[极乐世界]可以是凡夫众生的依归,但是[华严经]的菩萨万行才是菩萨行者修习成佛的关键
以[普贤十愿]弘扬正法普渡众生而成佛,这才是真正的目标
也因此这样的菩萨行者都能符合往生十方净土的条件

所以,
真发起[普贤十愿],真落实[普贤十愿]的菩萨行者,必能往生[极乐世界] —— [辨析]普贤十愿导归极乐?!

名词解释:

【读诵】
对著文字念叫做“读”,背念文字叫做“诵”。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诵】
(杂语)背文而闇持之也。止观四之一曰:“诵者背文闇持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929

[禅定勋章]

2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 08:36:26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本次学习:21楼共用时4小时)

所有与我同行者, 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 一切行愿同修学。
    所有益我善知识, 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 于我常生欢喜心。


[学习解说]:

所有与我一同修习普贤十愿的同修,常常都会集会在一起,并保持身口意清净,一起共同修学普贤行愿,所有令我受益的善知识教导我普贤行的法门,而且还常常与我集会在一起,令我常常心生欢喜心


名词解释:

【普贤行】
谓依圆融法门,随修一行,即具一切诸行,是名普贤行。(一行者,即于四十二位之中,随修一行,即摄一切余行也。)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愿常面见诸如来, 及诸佛子众围绕,
    于彼皆兴广大供, 尽未来劫无疲厌。
    愿持诸佛微妙法, 光显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净普贤道, 尽未来劫常修习。


[学习解说]:

愿常常能与诸佛如来相见,能与诸佛子围绕在佛的身边听法,能够供养诸佛直到未来劫也不会疲倦和厌烦,愿常常受持诸佛教导的种种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究竟清净普贤道,一直到未来劫都要常常修习普贤十愿


名词解释:

【广大供养】
p1324 瑜伽四十四卷四页云:若诸菩萨,于如来所若制多所,长时施设即上所陈财敬供养,若多供具,若妙供具,若现在前,不现在前,若自造作,教他造作,若淳净心猛利胜解现前供养;即以如是所种善根,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七种,说名菩萨广大供养。FROM:【《法相辞典》 朱芾煌 编】




我于一切诸有中, 所修福智恒无尽,
    定慧方便及解脱, 获诸无尽功德藏。
    一尘中有尘数刹, 一一刹有难思佛,
    一一佛处众会中, 我见恒演菩提行。


[学习解说]:

我在一切诸有(指迷界之万象差别。众生之所作业,由因生果,因缘果报实有不虚;可分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类,总称诸有)中,所修福德、智慧无有穷尽,包括定、慧、方便与解脱,因此得到无量无边的功德藏(佛成就所有功德,故喻为藏),一粒微尘中有微尘数多的佛刹,一一佛刹有难以思量诸佛,我见到一一诸佛在菩萨海会中恒常为众生宣说佛法


名词解释:

【功德藏】
积聚贮存诸善功德之宝藏。即佛之美称。佛成就所有功德,故喻为藏。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下奉持品(大八·八四二下):“满功德藏,住如来位。”又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二下):“具足功德藏,妙智无等伦。”
 于日本净土真宗专指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之名号。又相对于阿弥陀佛第十八愿之念佛称为“福智藏”,第十九愿之定散诸行称为“福德藏”,而第二十愿之念佛特别称为“功德藏”。(大乘起信论、教行信证化身土卷(亲鸾))p1569 FROM:【佛光大辞典】

【诸有】
指迷界之万象差别。众生之所作业,由因生果,因缘果报实有不虚;可分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类,总称诸有。此外,诸有为凡夫众生浮沉之生死海,故称诸有海。(法华经序品、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大乘义章卷八、教行证信卷)p6298 FROM:【佛光大辞典】




普尽十方诸刹海, 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与国土海, 我遍修行经劫海。
    一切如来语清净, 一言具众音声海,
    随诸众生意乐音, 一一流佛辩才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 于彼无尽语言海,
    恒转理趣妙法轮, 我深智力普能入。


[学习解说]:

所有十方法界一切诸佛刹海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海、诸佛海及国土海,我都周遍修行甚至经过劫海之久的时间,听一切如来宣讲清净的法语,如来能以一种音声令不同种类众生都听的清楚和明白,能随顺各类众生心意令众生心生欢喜和快乐,佛的口才是一流的,辩才更是无碍,三世一切诸佛拥有无尽的辩才,恒常为众生宣讲深妙的法义,我要以很深的智慧力方能深入和理解


名词解释:

【劫海】
(譬喻)劫数之多譬如大海之水量。华严经二曰:“佛于无边大劫海,为众生故求菩提。”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我能深入于未来, 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 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于一念见三世, 所有一切人师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 如幻解脱及威力。
    于一毛端极微中, 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 我皆深入而严净。
    所有未来照世灯, 成道转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 我皆往诣而亲近。


[学习解说]:

我能一直进到未来劫,将所有一切未来劫作为一念,哪怕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劫也能在一念中,我都能进入其中,我能在一念中见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有诸佛,也能常常入于佛的境界中,体验如幻解脱及大威神力

在一毛端极微尘中现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庄严佛刹,十方世界所有尘刹我都会深入其中而作庄严,所有未来诸佛教导众生令其觉悟成道,最后为众生示现涅槃,我都会到佛那里亲近佛


名词解释:

【人师子】
(术语)Nr!sim%ha,佛之称号。佛于人中最勇雄,犹如师子也。智度论八曰:“佛名人师子。”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速疾周遍神通力, 普门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 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 无著无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 普能积集菩提力,
    清净一切善业力, 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伏一切诸魔力, 圆满普贤诸行力。


[学习解说]:

快速获得神通力,普遍悟入大乘力,通过智慧普修功德力,通过威德普覆一切众生起大慈力,拥有遍净庄严的大福力和智慧力,以及定、慧、方便、威神力,普遍积集菩提力,令一切善业力得到清净,同时灭除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最终圆满普贤行愿力



普能严净诸刹海, 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 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 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 修行无倦经劫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 最胜菩提诸行愿,
    我皆供养圆满修, 以普贤行悟菩提。


[学习解说]:

能普遍庄严清净一切佛刹,令一切众生获得解脱,能善巧方便明了一切诸法,能入甚深智慧中,能清净所修的一切行,圆满一切诸愿,能亲近供养一切诸佛,哪怕经过劫数之久修行也不会有疲倦,三世一切诸佛修行的最殊胜的菩提行愿,我都诚心供养以及修学圆满,以普贤行愿最终觉悟成佛


名词解释:

【法海】
(譬喻)佛法广大难测,譬之以海。维摩经佛国品曰:“当礼法海德无边。”无量寿经上曰:“深谛善念诸佛法海。”大集经五十六曰:“法山欲崩颓,法海当复竭。”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诸行】
(术语)行者迁流之义,谓生自因缘,迁流三世之有为法也。其法数多,故曰诸行。中论观行品曰:“诸行名五蕴。”法华玄义十曰:“诸行是因缘生法。”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劫海】
(譬喻)劫数之多譬如大海之水量。华严经二曰:“佛于无边大劫海,为众生故求菩提。”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愿海】
(譬喻)菩萨之愿事深广,譬如海也。江总诗曰:“未泛慈舟远,徒令愿海深。”八十华严经六曰:“显示一切大愿海。”万善同归集六曰:“超三有之苦津,入普贤之愿海。”往生要集上本曰:“闻一实道,入普贤之愿海。”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智慧海】
(譬喻)如来智慧之深广,譬如海也。无量寿经下曰:“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一切如来有长子, 彼名号曰普贤尊,
    我今回向诸善根, 愿诸智行悉同彼。
    愿身口意恒清净, 诸行刹土亦复然,
    如是智慧号普贤, 愿我与彼皆同等。


[学习解说]:

一切如来有长子,这位长子的名字叫普贤,我今日将一切诸善根回向拥有与普贤菩萨一样的智慧,愿我的身口意三业恒常清净,一切所行也要恒常清净,这样的智慧才可以称为普贤,愿我能拥有与普贤菩萨的同等智慧


名词解释:

【智行】
(术语)智慧与修行也。法华玄义四曰:“智目行足,到清凉池。”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我为遍净普贤行, 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 未来际劫恒无倦。
    我所修行无有量, 获得无量诸功德,
    安住无量诸行中, 了达一切神通力。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学习解说]:

我为了遍修普贤清净行愿以及文殊菩萨的种种大愿,我会为了这个大愿而发心学习直到未来际劫也会恒常精进不厌倦,我所修行的佛法无有限量,所以能获得无量无边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彻底理解之意。即对一切事理皆能了悟通达)一切神通力,文殊菩萨的智慧勇猛,菩萨菩萨的智慧也是一样,所以我今日要将一切善根回向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愿跟随两位菩萨一同修学,拥有像两位菩萨一样的功德与智慧


名词解释:

【慧行】
p1318瑜伽八十三卷十页云:慧行者:谓能受持读诵问论胜决择等增上了别;即于彼义,转增明了,勤修习慧。 FROM:【《法相辞典》 朱芾煌 编】

【了达】
彻底理解之意。即对一切事理皆能了悟通达。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大九·三五中):“深入禅定,了达诸法。”八十华严卷三十七(大一○·一九五中):“了达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缘亦复然。”p166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929

[禅定勋章]

2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16:08:36 | 只看该作者
(本次学习:20楼共用时4小时)


十二、普贤菩萨再次以偈诵方式宣说十大愿王清净偈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 一一遍礼刹尘佛。


[学习解说]:

这段经文说的是普贤十大愿之第一愿:礼敬诸佛

普贤菩萨继续说,我会以清净的身语意虔诚恭敬礼拜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有遗漏,我以普贤行愿之威神力普现在一切如来面前,然后以一身化现成无量刹尘身,一一遍礼无量无边刹尘佛


名词解释:

【刹尘】
(譬喻)尘者微尘。刹尘者,无数国土之义也。唐华严经世主妙严品曰:“清净慈门刹尘数,共生如来一妙相。”秘藏宝钥下曰:“刹尘勃驮吾心佛。”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于一尘中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 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於未来一切劫, 赞佛甚深功德海。


[学习解说]:

这段经文说的是普贤十大愿之第二愿:称赞如来

普贤菩萨说在一粒微尘中有微尘数那么多佛,而且还有菩萨法会在其中。还有无穷无尽的法界也都是这样的微妙,而我们应当生起信心、应当深信诸佛充满法界,并且各以一切如海水般的微妙音声,在未来一切劫的时间里都这样赞叹诸佛功德甚深如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 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 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 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 普遍供养诸如来。


[学习解说]:

这段经文说的是普贤十大愿之第三愿:广修供养

以各种各样殊胜好看的花鬘和伎乐、涂香、伞盖等等各种上好庄严的物品供养诸佛。用上好的衣服,上好的香,比如末香、烧香还有灯烛,每一样物品都非常多,全部用来供养诸佛。我以广大胜(或信)解心,深信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在微尘中,并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名词解释:

【胜解】
梵语 adhimoks!a,巴利语 adhimutti。又作信解。心所之名。为俱舍七十五法中十大地法之一,唯识百法中五别境之一。殊胜之了解之义。即于所缘之境起印可之精神作用(即作出确定之判断)。然有关胜解一语,各家之解释互异,说一切有部与俱舍宗谓胜解为十大地法之一,能与一切心所相应,即于一切心品遍起。俱舍论卷四(大二九·一九上):“胜解,谓能于境印可。”即不论是与非、邪与正,皆能审决,为此心所之作用。如心对境时,其为花、为月,心即印可其为花、月,故一切心品必定有此心所。然唯识宗则以其为五别境之一,不能遍于一切心所。成唯识论卷五(大三一·二八中):“云何胜解?于决定境印持为性,不可引转为业,谓邪正等教理证力于所取境审决印持,由此异缘,不能引转,故犹豫境胜解全无,非审决心亦无胜解,由斯胜解非遍行摄。有说心等取自境时无拘碍,故皆有胜解,彼说非理。”此谓胜解于决定之境审决时,始能称其为胜解。若于犹豫之境,心存疑问,无法审决,则无胜解,故非遍行。
 又上座部主张胜解即“决定”,而与“智相”无别。说一切有部则以“印可”为胜解之别作用,谓“印可”乃经由胜解以衍生之另一作用,故异于胜解或智相等;而“智相”之外别有其体。大毗婆沙论卷一○一谓择灭乃无为解脱之自性,胜解为有为解脱之自性。(品类足论卷一、大毗婆沙论卷十六、卷二十八)p4867 FROM:【佛光大辞典】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学习解说]:

这段经文说的是普贤十大愿之第四愿:忏悔业障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劫以来的贪、嗔、痴引起,都是从身语意中生起,往昔所造一切诸恶业,今日我都深深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 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 所有功德皆随喜。


[学习解说]:

这段经文说的是菩萨十大愿之第五愿:随喜功德

十方一切诸众生,不论有学(即指为断尽一切烦恼,而修学无漏之戒、定、慧,及择灭之理者。亦即佛弟子虽能知见佛法,然尚有烦恼未断,必须有待修行学习戒、定、慧等法,以断尽烦恼,证得漏尽,以其尚有法可修学,故称有学。在小乘之四向四果中,前四向三果之圣者为有学,惟证得阿罗汉果之圣者,以其无法可修学,故称为无学)还是无学(虽已知佛教之真理,但未断迷惑,尚有所学者,称为有学。相对于此,无学指已达佛教真理之极致,无迷惑可断,亦无可学者。声闻乘四果中之前三果为有学,第四阿罗汉果为无学),或是一切如来与菩萨,我都随喜他们的功德


名词解释:

【有学】
梵语 s/aiks!a,巴利语 sekha。又称学人。即指为断尽一切烦恼,而修学无漏之戒、定、慧,及择灭之理者。亦即佛弟子虽能知见佛法,然尚有烦恼未断,必须有待修行学习戒、定、慧等法,以断尽烦恼,证得漏尽,以其尚有法可修学,故称有学。在小乘之四向四果中,前四向三果之圣者为有学,惟证得阿罗汉果之圣者,以其无法可修学,故称为无学。
 有学共有十八类,称为十八有学或十八学人,据中阿含卷三十福田经所举,即:随信行、随法行、信解、见至、身证、家家、一间、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中般、生般、有行般、无行般、上流般等十八类。此外,于成实论等经论中,尚有不同之分类。(俱舍论卷二十四、成实论卷一、顺正理论卷六十五、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五本)((参见:十八有学)351、“四向四果”1683、“无学”5138)p2458 FROM:【佛光大辞典】

【无学】
梵语 as/aiks!a。为“有学”之对称。虽已知佛教之真理,但未断迷惑,尚有所学者,称为有学。相对于此,无学指已达佛教真理之极致,无迷惑可断,亦无可学者。声闻乘四果中之前三果为有学,第四阿罗汉果为无学。(俱舍论卷二十四、法华玄赞卷一)((参见:九无学)147、“有学”2458)p5138 FROM:【佛光大辞典】




十方所有世间灯,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    转于无上妙法轮。


[学习解说]:

这段经文说的是普贤十大愿之第六愿:请转法轮

十方所有一切诸佛以及最初成就佛道者,今日我全部都诚心劝请,祈请诸佛为众生宣讲无上妙法



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 利乐一切诸众生。


[学习解说]:

这段经文说的是普贤十大愿之第七愿:请佛住世

诸佛如果要为众生示现涅槃,我都会以至诚心劝请诸佛久住世间为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所有礼赞供养福, 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 回向众生及佛道。


[学习解说]:

这段经文说的是普贤十大愿之第十愿:普皆回向

前面所有礼赞诸佛和供养如来所得功德,包括请佛住世为众生宣讲无上妙法以及随喜和忏悔等善根,全都回向众生早日成就佛道



我随一切如来学, 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 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 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 速得成就大菩提。


[学习解说]:

这段经文说的是普贤十大愿之第八愿:常随佛学

我愿跟随十方一切诸佛修习普贤行愿令其圆满,愿供养过去诸佛如来,以及现在十方诸佛,还有未来一切诸佛,我愿跟随三世一切诸佛修行佛道,快速成就无上菩提


名词解释:

【意乐】
梵语 a^s/aya。意译为阿世耶、阿奢也。此字含有休息处、住处、意思、意向等意味,故意译意乐、意欲、志愿。凡心里所欲之作为,皆称为意乐。显扬圣教论卷三举出贪、嗔、痴等三种阿世耶,俱舍论卷十四则分为善阿世耶、不善阿世耶两类。(大日经疏卷十、玄应音义卷二十三)p5448 FROM:【佛光大辞典】

【意乐】
(术语)意得满足而悦乐也。药师经曰:“精进能调意乐。”玄奘译之摄大乘论中,明六种之意乐。又唯识论九、明七最胜中,有意乐最胜。三藏法数二十七曰:“菩萨修习一切法门皆须作意欣乐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所有十方一切刹, 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 悉在菩提树王下。
    十方所有诸众生, 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 灭除烦恼尽无余。


[学习解说]:

这段经文说的是普贤十大愿之第九愿:恒顺众生

十方所有一切佛刹,广大清净而庄严,诸佛在菩提树下为众多菩萨演说妙法,令十方所有一切诸众生远离忧悲苦恼常得安乐,获得甚深正法的利益,灭除一切诸烦恼



我为菩提修行时, 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 无垢无破无穿漏。
    天龙夜叉鸠槃荼, 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 悉以诸音而说法。


[学习解说]:

这段及以下经文说的是普贤菩萨的修行过程

普贤菩萨说我上求佛道在六道中修行时,因为成就了宿命通,所以知道自己常常出家修行严谨持戒,使得身心清净无垢无破无漏。天龙夜叉鸠盘茶乃至人与非人等等所有一切众生我都能以各自能听懂的语言为他们演说妙法



勤修清净波罗蜜, 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 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诸惑业及魔境, 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华不著水, 亦如日月不住空。


[学习解说]:

我勤修清净波罗蜜(即自生死迷界之此岸而至涅槃解脱之彼岸),终不忘失无上菩提心和灭除修一切行中的业障和染污,令一切行愿能够圆满成就,虽然世间充满各种迷(或诱)惑和魔境,但是能在各种考验中获得解脱,犹如莲花虽然在水中但是不着于水,又如日月就像停在虚空中,其实并不是住在虚空中不动


名词解释:

【波罗蜜】
梵语 pa^ramita^,巴利语 pa^rami^ 或 pa^ramita^。即自生死迷界之此岸而至涅槃解脱之彼岸。又作波罗蜜多、波啰弭多。意译为到彼岸、度无极、度、事究竟。通常指菩萨之修行而言,菩萨之大行能究竟一切自行化他之事,故称事究竟;乘此大行能由生死之此岸到达涅槃之彼岸,故称到彼岸;此大行能度诸法之广远,故称度无极。
 梵语 pa^ramita^,有到达彼岸、终了、圆满等义;巴利语 pa^rami^,则有最上的、终极的等义。诸家对波罗蜜之译释各有说法。据弥勒菩萨所问经卷八载,波罗蜜通于已到、当到之义,即佛为已到彼岸,菩萨为当到彼岸。据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九载,到彼岸有三种之别,即:(一)随所修行而达于究竟无余。(二)入真如,以入真如为究竟,如众流以归海为终极。(三)得无等果,无别果胜于此果。盖菩萨所修之行,所入之理,及所得之果,皆究竟而圆满。又据解深密经卷四载,波罗蜜多有五因缘,即无染著、无顾恋、无罪过、无分别、正回向等。据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四载,波罗蜜有十七义,如修习胜利、无所著、无所见、无患累等。据大宝积经卷五十三载,有二十义,例如一切所知诸妙善法能到彼岸、于菩萨藏差别法门正安住义等。
 有关此岸、彼岸之说,各家亦异。据大乘义章卷十二之六波罗蜜项载,即:(一)生死为此岸,究竟涅槃为彼岸。(二)生死涅槃有相为此岸,平等无相为彼岸。据大品经游意载,即:(一)小乘为此岸,大乘为彼岸。(二)魔为此岸,佛为彼岸。(三)世间为此岸,涅槃为彼岸。又谓成论师以有相为此岸,无相为彼岸;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众惑为此岸,种智为彼岸。
 依诸经论而有六波罗蜜、十波罗蜜、四波罗蜜等分别:(一)六波罗蜜,又作六度,为诸部般若经之说。指大乘菩萨所必须实践之六种修行。即:(1)布施波罗蜜,又作檀那(梵 da^na,巴同)波罗蜜、檀波罗蜜,谓全然施惠。(2)持戒波罗蜜,又作尸罗(梵 s/i^la)波罗蜜,谓全然持守教团之戒律。(3)忍辱波罗蜜,又作羼提(梵 ks!a^nti)波罗蜜,谓全然忍耐之意。(4)精进波罗蜜,又作毗梨耶(梵 vi^rya)波罗蜜,谓全然努力之意。(5)禅定波罗蜜,又作禅那(梵 dhya^na)波罗蜜,谓心全然处于一境。(6)智慧波罗蜜,又作般若(梵 prajn~a^)波罗蜜、慧波罗蜜、明度、明度无极,谓圆满之智慧,系超越人类理性之无分别之智慧;依此则能行布施而完成布施波罗蜜,乃至修禅定而完成禅定波罗蜜,故为其他五波罗蜜之根本,而称诸佛之母。
 (二)十波罗蜜,又作十度、十胜行,为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四最净地陀罗尼品等之说。六波罗蜜加如下之四波罗蜜,则为十波罗蜜,即:(1)方便波罗蜜,又作沤波耶(梵 upa^ya)波罗蜜,指救济众生之巧妙方法。(2)愿波罗蜜,又作钵罗尼陀那(梵 praN!idha^na)波罗蜜,谓得智慧(即菩提)后,救济众生的殊胜之愿。(3)力波罗蜜,又作波罗(梵 bala)波罗蜜,谓能正确判断所修所行的全然之能力。(4)智波罗蜜,又作若那(梵 jn~a^na)波罗蜜,谓享受菩提之乐,并教导众生得全然之智慧。
 (三)四波罗蜜,为胜鬘经颠倒真实章等之说。即:(1)常波罗蜜,谓全然永远性之波罗蜜。(2)乐波罗蜜,谓全然安稳性之波罗蜜。(3)我波罗蜜,谓全然主体性之波罗蜜。(4)净波罗蜜,谓全然清纯性之波罗蜜等,乃具足涅槃四种殊胜之特质(四德)。
 (四)于密教,金刚界曼荼罗以大日如来为中心,称位于东南西北方之四菩萨为四波罗蜜,即东方之金刚波罗蜜、南方之宝波罗蜜、西方之法波罗蜜、北方之业波罗蜜等。此外,南传之巴利语典籍,如所行藏(巴 Cariya^pit!aka)、佛种姓(巴Buddhavam!sa)、法句经注(巴 Dhammapadat!t!hakatha^)等,亦立十波罗蜜,即布施波罗蜜、持戒(巴 si^la)波罗蜜、出离(巴 nekkhamma)波罗蜜、般若(巴 pan~n~a^)波罗蜜、精进(巴 viriya)波罗蜜、忍辱(巴 khanti)波罗蜜、真谛(巴 sacca)波罗蜜、决意(巴 adhit!t!ha^na)波罗蜜、慈(巴 metta^)波罗蜜、舍(巴 upekkha^)波罗蜜等。(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华严经离世间品、大智度论卷五十三、俱舍论卷十八、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九、大慧度经宗要、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卷一(智顗)、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上(良贲)、般若波罗蜜多经赞)p3445 FROM:【佛光大辞典】




悉除一切恶道苦, 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 十方利益恒无尽。
    我常随顺诸众生, 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 圆满无上大菩提。


[学习解说]:

消除恶道一切苦难众生种种苦恼,平等布施一切众生获得安乐或快乐。这样经过刹尘劫的时间直到未来一切劫,我都会恒常修习普贤广大行愿,直到圆满无上菩提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929

[禅定勋章]

1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0 09:47: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3-12-30 09:55 编辑

6、一心[受持][读诵][书写][为人演说]十愿者,能在一念中圆满具足所有行愿,令众生皆得往生极乐世界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
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
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
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学习解说]:

善男子,众生如果有听闻和相信十大愿王,并且能够受持读诵,广为众生演说者,所得功德除佛以外无人能知到底有多少,所以你们听闻十大愿后,应当消除心中的怀疑,应当生起信心,一心受持、读诵、书写、广为众生演说

能够这样如法实修的众生,在一念中就能将所有行愿圆满具足,当然所获得的福德也是无量无边

这样的众生能在烦恼大海中拔济众生令出离苦海,令众生全都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929

[禅定勋章]

1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0 09:46:24 | 只看该作者

5、亲见阿弥陀佛等一切诸佛菩萨、蒙佛授记、转妙法轮

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
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
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服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輪。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学习解说]:

到了极乐世界,马上就能见到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等,这些菩萨们各各都色相端严,功德圆满具足,围绕在阿弥陀佛身边

此人自己看见自己生在莲花中,蒙佛授记,得到佛的授记后,经过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到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和善巧方便利益众生

不久就能成就功德坐菩提道场,降服魔军,成就正等正觉,然后转妙法轮,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都发菩提心,随顺众生根器次第令他们修行成就,这样一直到未来劫都能广利一切众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929

[禅定勋章]

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0 09:46: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3-12-30 09:55 编辑

4、能藉由十大愿望引导,于一刹那间往生极乐世界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
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
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学习解说]:

此人临命终直到最后那个时候,一切诸根(眼耳鼻舌身意)全都散坏,一切亲属全都要舍离,一切权势全都会失去

身边的宰相大臣,宫里宫外所有象马车乘,珍宝等等一切财物,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带走

唯有十大愿王不会离开此人,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引导现前,令他在一刹那中立刻往生极乐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929

[禅定勋章]

1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0 09:45: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3-12-30 09:55 编辑

3、能常生人天富贵处、远离恶道恶友及一切烦恼

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
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羣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学习解说]:

如果此人生到人道或天道,则能常常投生到富贵家庭

还能破坏一切堕入恶道的因,能远离一切恶友,能制伏一切外道,能解脱一切烦恼,犹如狮子王能威振一切一切猛兽,因此此人堪受一切众生的供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9929

[禅定勋章]

1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0 09:45: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3-12-30 09:55 编辑

2、能得诸佛称赞、人天供养、速得普贤菩萨微妙色身

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
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
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学习解说]:

还会得到诸佛菩萨的称赞,所有一切人天众生都应当礼敬和供养他

所以读诵、受持、书写普贤十愿的善男子,便能圆满普贤菩萨所有功德,不久便能快速成就如普贤菩萨一样的微妙色身,具足三十二大丈夫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2-23 02:40 , Processed in 0.08852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