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5-28 15:10 编辑
(本次学习:10楼 共用时约2小时以上)
8、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学习解说]:
须菩提,你认为如果有人用满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此人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
须菩提回答说,非常多,世尊,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福德并不是福德性(即功德),所以如来说此人得到很多福德
如果有人受持此经哪怕只有四句偈,然后为他人演说,所得福德胜过前面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的人
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一切诸佛及诸佛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都是从此经生出
所以,须菩提,所谓的佛法,不是众生所认为有个实在的佛法可得
[学习笔记]:
a,为什么受持金刚经哪怕只有四句偈为他人演说,所得福德胜过前面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的人
末学以当前次第理解与思维:其中道理就是福德与功德的差别
“福德与功德不同,外修事功的有漏善是“福德”,内证佛性无漏智才是“功德”。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又,修道若著相而修,那是“福德”,若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才是“功德”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再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其实就是[功德]的[方便义]和[实相义]在原理上的差别
什么是功德呢?
以佛法的[实相义](甚深佛法)来说
功德其实不是一种回馈或者回报,
其实功德并不是由别人给的, 也不是做了什么善事的回报
功德是众生原本俱足的, 不需要往外求, 因为功德其实就是佛性本体显露的圆满展现
当我们究竟显露自己原本圆满的佛性,我们就和佛菩萨一样,我们就和佛菩萨有一样的功德
因为佛性平等无差别,这才是真正的功德, 是指众生原本俱足的能力
所以实证佛性本体才是真正功德, 也就是成为佛菩萨才有功德
因为功德是指佛菩萨真正清净自在平等慈悲神通变化的能力 以功德的[方便义]来说
我们一般初学佛者所想要的功德福报,其实只是[有漏布施]的因果回报
例如,我们给人一个微笑,对方就给我们一个微笑, 这是因果回馈,反作用力
但是真正的功德不需要回馈, 真正的功德是本体佛性的清净自在, 不被轮回控制, 所以能超越六道轮回
因此佛在经上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些如果是有漏的(无法三轮体空)就不是波罗蜜(究竟圆满到达彼岸)
因为[一切方便义的功德]都是为了逐渐让众生恢复原有圆满佛性, 究竟到达彼岸(原本平等无差别的圆满佛性)
[念佛][持咒][诵经][施食][放生][回向][发愿][善行][六度]...等等一切佛法[方便义功德]都是如此
由此可知,
[功德]的[方便义],是做善事的回报,是因果回馈,所以是有漏的功德福报,因此属于福德
[功德]的[实相义],是佛性本体显露的圆满展现,所以是无漏的清净法,因此属于功德
所以,福德即福报是成佛的助因,而功德即智慧才是成佛的关键!
关于功德,
最有名的就是梁武帝问达摩
"我造了那么多佛寺塔庙, 供养那么多僧侣, 功德有多大"
达摩说 “一点功德也没有”
这是很有名的公案, 佛弟子应该都知道
反观我们自己,或许我们初学佛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没有功德,自己才刚学习,哪有什么功德
但是, 如果是修行十年以上, 又或者问一些老修行
大家一定觉得修这么久了, 或多或少一定有功德, 甚至可能有人认为自己很有功德呢!
关于功德, 简单来说, 功是修行实证的工夫, 徳是外显的德行
如果问别人自己有没有功德, 那就可看出没有实证工夫, 不明白实相, 所以祖师说就是一点功德都没有了
就像金刚经上讲的,不能自认为证果,有所证就是著相,既然着相就是没有证果
所以金刚经讲”不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所住而生其心”,”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 有没有功德?有漏和无漏功徳?
b,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这句经文就是告诉我们拥有智慧的重要!因为诸佛都是透过“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内证佛性无漏智”而有所成就,我们也应当如是学,如是修行
名词解释:
【性】
诸法永恒不变的自性、本体,亦即真如、佛性。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福德】
指修人天善行所感得的福分。福德与功德不同,外修事功的有漏善是“福德”,内证佛性无漏智才是“功德”。又,修道若著相而修,那是“福德”,若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才是“功德”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福德】
<一>指过去世及现在世所行之一切善行,及由于一切善行所得之福利。据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载,菩萨于法应无所住,须行不住色布施、不住声布施,乃至不住法布施等,由此不住相之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法华经方便品)
<二>与善法同义。据法华经方便品载,于四众中,若比丘、比丘尼心怀增上慢,优婆塞心怀我慢,优婆夷心怀不信,如此则不能自见其过,于戒律有所缺漏。此类少有善法者,实不堪受持一佛乘之法。(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五)
<三>指六度中之前五度,系相对于智慧而言。((参见:福智)5857)p5861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