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文版] 树神度婆罗门

[复制链接]

1257

主题

8519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006

[忍辱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8-22 19:00: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昔日,佛陀于舍卫国的祇园精舍,为天人、龙、鬼等众说法。当时舍卫国的东方,有个国家名为“郁多罗波提”,国内有五百位婆罗门欲求成仙之法,相约至恒河岸的三祠神池中,沐浴涤秽,裸形修道,如同尼犍子等人,以裸形的方式求仙人救度。

    途中,五百婆罗门经过一浩渺无边的沼泽,但见水气氤氲,白雾茫茫,因不辨东西而迷失了方向。他们眼看囊中粮食所剩无几,遥望泽边有一棵大树,神气非凡,猜想必有人居,便速奔至树下,最后才发现空无一人。婆罗门心怀恐惧,深怕因饥渴困顿而共死于荒泽中,于是放声大哭。哀戚的哭声惊动了树神,树神于是现身关切:“你们从哪儿来?又将往哪儿去?为何这么伤心?”婆罗门回答:“我们本想至恒河边的神池沐浴,修炼仙道,没想到却迷失在此。我们现在又饥又渴,求您哀愍救济我们吧!”树神一听,恻隐之心油然而生,随即将手举起,百味饮食即从手中流出,五百婆罗门得此妙味饮食,悉皆欢喜,个个饱食;剩余的食物亦可作为日后旅途的存粮。

    恢复气力的婆罗门们准备再度启程,临行前感激树神相救,并且询问:“您是以何功德,能得如此伟大的神力?”树神自知过去生事,感慨地说:“我前世本是舍卫国的人民,国内有一个财富多饶、好善乐施的大长者,名叫‘须达’。有一天,须达长者为了筹办饮食供养如来与众僧,亲自到市集选购上等的乳酪,因为东西太多,碰巧我在旁边,长者便请我帮忙提酪。因为此缘,我得以跟随长者至祇园精舍供佛及僧,会中协助巡饭送菜,次第斟酌汤水,斋毕便随众听佛说法。

    会中,佛陀开示八关斋戒的殊胜功德,大众心生欢喜,各各发愿受持。过后还家,我因持守八关斋戒,过午不食,妻子却因此生疑问道:‘莫非你心中对我有所不满而不用餐?’我向她解释:‘今日我跟随须达长者至精舍斋供如来,发愿持守八关斋戒,要过午不食。’妻子听后竟生瞋恚,骂言:‘这个瞿昙胡言祸乱人心,你何必持守他的戒律?若你听信于他,终将大祸临头。’在她的逼迫下,我不得已只好破斋而食。

    没想到,其日夜半正好是我寿终之时,所以命终后我投生至此为树神。由于提酪供僧的功德,感此手出饮食的善报。如果我当时不听从妻子所说,而能严持斋戒至最后一刻,必得超升天界,享乐无极。”言毕,树神为婆罗门说了一首偈语:
    “祠祀种祸根,日夜长枝条,
   唐苦败身本,斋法度世仙。”

    五百婆罗门听完偈语后,疑惑顿除,生敬信心,便转而前往舍卫国寻找须达长者。途中经过拘蓝尼国,遇到一位名为“美音”的长者。美音长者素来敬重修道之人,生性仁慈又好布施,遂留婆罗门于自家中过夜。长者问:“你们从哪儿来?又将往哪儿去?”于是婆罗门们就将自己在荒泽迷路及遇到树神救难的经过据实相告,并表示将前往舍卫国寻找须达长者,发心受持八关斋戒,希望藉此获得福报。长者一听十分欢喜,因前世善根蒙发,再加上明白了八关斋戒的功德,随即传告宗亲族人:“我今将与梵志同去求福,有谁愿与我一同前往?”结果有五百人应命,各自严整威仪,一同出国。

    众人浩浩荡荡行入舍卫国中,与一慈眉善目、气质出众的长者擦身而过,婆罗门问长者的侍者说:“这位长者是谁呀?”侍者回答:“是须达长者。”众人惊喜不已,没想到已经找到长者,便赶紧上前向长者诉说树神等种种因缘,希望长者能指引他们行持八关斋戒的方法。”

    须达长者闻后亦生欢喜,向大众说:“我有尊师名号‘如来’,具大智慧,慈悲普度一切众生,现在就在祇园精舍,我们可以一起去拜见佛陀!”众人敬心答应,肃恭前往。行至精舍,遥见佛陀相好庄严,大众欣喜难量,虔诚顶礼佛足后,便于一旁长跪禀白己愿:“佛陀,我们当初离家,要前往恒何岸边的三祀神池沐浴求仙,但因中途迷路,遇到树神解救,所以得以聆听树神的前世因缘及斋戒功德。今日我们特来皈依佛陀座下,请求教化,希望能寻得一条究竟之路。”世尊听完后,依其所行,说了一首偈语:
    “虽(人+果)剪发,长服草衣,沐浴踞石,
   奈疑结何;不伐杀烧,亦不求胜,
   仁爱天下,所适无怨。”

    五百梵志听完偈语,法喜非常,纷纷发心出家修行,皆证阿罗汉果;而美音长者与其族人,亦证得法眼。诸比丘见此胜事,便请示世尊往昔因缘。世尊垂示:“久远劫前,迦叶佛为弟子说五浊恶世之事,时有梵志、长者等千余人共同发愿:希望未来能遇到释迦牟尼佛!’当时的梵志就是今日的五百婆罗门,而长者就是现在的美音长者。由于这样的因缘,所以今日他们见到我,便得证悟。”大众闻说,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二》




省思


    愿力甚深、缘起甚深。今日遭逢的一切皆有前定之因,而当下所起之念,亦将造作来日所受之果。因果虽似有前后,其实乃“同时”也──即因即果。明悟此理,种善因、结善缘便是最上之智、最积极的作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2-24 02:55 , Processed in 0.06947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