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1-7-28 09:36 编辑
品读学习楞严经 【35】 (用时 3小时 30 分钟)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骄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有触,如来光中映令暂现,既为风质其体元无;
诸灭尽定得寂声闻,如此会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阿难!如彼世人聚见于眼,若令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辩知觉是同,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说言,因地觉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若此见听离于暗明、动静、通塞,毕竟无体,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
世尊!若离明暗见毕竟空,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无我心及我心所,将谁立因求无上觉?如来先说湛精圆常,违越诚言终成戏论。云何如来真实语者?惟垂大慈开我蒙吝。”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解说:
“阿难!你难道不知道,现今这法会之中,阿那律陀是无目能见(佛在给孤独园为众说法,那律于中眠睡,佛以偈呵曰:咄咄何为睡,螺狮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那律闻已,达晓不眠,遂失眼根,获天眼通。观三千世界,犹如掌果);跋难陀龙是无耳能听(梵语跋难陀,华言善欢喜。谓其能护国土,雨泽以时,瓶沙王年为一会以报之,百姓闻皆欢喜故也。以其无耳能听,故云无耳而听);殑伽神女是无鼻能闻香(梵语殑伽,华言天堂来,河名。谓此河源自雪山顶,无热恼池流出故也。此女即主河之神,遂以为名。以其无鼻能闻,故云非鼻闻香);骄梵钵提是异舌能知味(正云“笈房钵底”,此云“牛相”。故经云“我有口业,于过去世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呞病。呞者,牛凡食后,常事虚哨,时人称为牛呞也。异舌者,未见别缘,或可既为牛相,即牛舌也。而能辨了人所食味,故云“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是无身能触(梵语舜若多,华言虚空。即主空神也。纂要云:但无粗相之身,亦有微妙之色。经云:如来光中,映令暂现,其质如风,以其无身,而能知触。故云:无身觉触),是借助如来佛光中令其暂现而有触觉,因为体质如同风一样,所以根本没有本体;
还有种种得到灭尽定(又名灭受想定,或灭定,在此定中,以灭受想二心所为主,最后连六识心所亦灭,是九次第定的最后一定),证得寂然境界的声闻们,例如会中的摩诃迦叶(摩诃华译“大”,亦称大迦叶,为佛十大弟子之一。身有金光,映蔽余光使不现,故亦名大饮光。修行头陀苦行,以“头陀第一”著称),很早就已经灭了意根,能圆明了知一切诸法,不必因心念而知道。阿难!现今你的六根如果能够拔除解脱,归伏到自性中,就能发出莹然如玉的智光,那么浮尘(一切有为之诸法,虚假不实,污染真性,故称浮尘)以及器世间((界名)一切众生可住居之国土世界,谓之器世间)的种种变化之相就会如同热汤销融冰一样,将一切妄念妄想化成无上知觉。
阿难!比如那世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眼睛上,如果让他急速闭合眼睛,眼前就有暗相,对六根就看不清楚,头与足也同样看不清楚,如果这人用手循着身体外绕摸索,虽然看不清楚,但可以分别出是头、是足,知觉性是常在的。世人认为能缘之见是因光明才能看见,黑暗就不能看见,然而从自性所发出之知觉,虽然眼前都是黑暗之相,亦不会因黑暗而分辨不出来。所以,凡夫的见性,尚且不必依靠明缘,而能分别知觉,何况根尘皆已销尽,得证果之人,他的本觉胜净明心,哪有不成为圆融的妙用呢?
阿难对佛陀说:“世尊!如佛世尊所说,在因地发心之时,与得果时之觉心,应要相同。想要求取常住(意指绵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恒常存在,永不生灭变易),(因地发心)必须要与果位名目相应不相违背才对。世尊!比如果位之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这七种(七种佛之果德),虽然称谓有别,但本性是清净无染,坚固凝结,犹如金刚王,常住不坏;如果这个见精听精,脱离暗明、动静、通塞等尘相,就没有能觉之体,犹如心念(第六意识的忆念心)离开面前的外境作用,就一无所有,没有本体可得。怎可将这此毕竟断灭的根性作为修证的基本因地,而想要获得如来的七种常住不灭之果德呢?
世尊!如果脱离明暗,所见就是绝对的虚空,如果没有面前的外景,意念的自性就自然消灭了,这样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来就没有一个是我真心的自体,也没有一个是我真心的所在处,生灭心不可用,真心又找不到,那么要用哪个心来作因地心,去求取无上正觉呢?如来先前说过,自性湛然真精圆满常住,如果违背诚实之言,最终会成为戏论(即违背真理,不能增进善法而无意义之言论)。究竟什么是如来的真实道理?恳请佛陀垂怜大慈(伟大的慈心),开悟我们的蒙昧和法执。”
学习笔记:
在这部分佛经中,佛陀先是列举了会中得到六根互用的圣者:
阿那律陀是无目能见,跋难陀龙是无耳能听,殑伽神女是无鼻能闻香,骄梵钵提是异舌能知味,舜若多神是无身能触,还有种种得到灭尽定,证得寂然境界的声闻们,例如会中的摩诃迦叶,很早就已经灭了意根,能圆明了知一切诸法,不必因心念而知道
再以世间人虽闭眼也通过其他方法感知的例子进行譬喻来说明知觉性常在,无需依靠根尘,也能够了知
所以,如果六根能够拔除解脱,归伏到自性中,就能发出莹然如玉的智光,那么浮尘以及器世间的种种变化之相就会如同热汤销融冰一样,能将一切妄念妄想化成无上知觉
前面佛陀教导了如何还归自性,如何逆生死之流,如何可以六根互用
核心就是心不追逐外尘跑,不随外尘转
也就是善知识一直在讲的:“[心念]是一切的根本”
心念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呢?
【心念的原理,就是~
由众生六根受到外尘(外相)影响,产生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各种感官觉受,产生种种意念或思想观念,这些念头就会成为潜意识,然后逐渐成为第八识的习气或无明(无智愚痴)种子
不论是痛苦或快乐,都逐渐形成强烈的执着
而又由这第八识累积的无明习气,累世影响众生的观念和行为
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这样就造成轮回,这就是轮回的真相】——[略说]为什么常说众生根器因缘不同,所以成就或果报不同?
可见,必须要在心上下功夫啊!
【虽然我们的佛性本俱足光明圆满,但是因为我们被尘染覆盖无法显露佛性功德
因此,我们必须学习佛菩萨教导的方法,学习无量心法,而逐渐让自己契入真心,显露佛性
这些心法佛心,例如:惭愧忏悔心,感恩心,欢喜心,舍离心,慈悲心,清净心,平等心,光明心....】
【无明妄想是累世不断累积而成的,
想要去除尘染妄想,只要透过不断的练习心法,逐渐用正念取代妄念
随时用心法观照各种次第的佛心,而取代凡夫妄心,这样就能逐渐显露真心佛性】——[分析解说]心法次第的观照实修
【无明妄心造就我们累世轮回的肉身,也造就世间,这真正不可思议
清净第八识的无明,恢复佛性,就能成就不可思议佛果
无明执着就轮回,清净光明就成佛,同是一个东西
一切都在于心(万法唯心),所以,心法就是佛法,也是世间法】——[解析]佛教理论和现实情况根本照不上号?佛法和世间法是两回事?
所以,从心入手,就要学习心法,什么是佛门心法呢?
【什么是佛门心法?
佛法的心法其实就是~
先透过佛陀的教导,明白法界真相,生命的实相 明白[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然后透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作用的正确修行引导,
由正确的心念观行,逐渐清净第八识,而恢复佛性成佛
这种解脱轮回方法就是佛法的心法】
【其实心法并不稀奇,
我们每个人随时都在使用
因为我们每个人随时都在用这颗心(心识作用)
每分每秒心识作用都不停息,不断的起心动念
只不过一般人并不明白其原理和作用,而且都用在负面的方向
所以我们凡夫每天都在错误的使用心法
因为一般人常用的是凡夫心,大都是负面黑暗的思维心绪
例如,贪心,嗔心,痴心,爱欲心,仇恨心,烦恼心,恐惧心,狂妄心,傲慢心,忌妒心…
又因为累劫累世这些凡夫心不停的积习增长,
所以我们不断的堕入情绪,执着表相虚妄而生死轮回】——[略说]什么是因果轮回?佛?佛法?佛教?佛门心法?
怎样修持心法呢?
【心法的修持,在佛经上经常讲的,只是一般佛弟子没有正视这些文字,不知道其重要性
例如常见,忏悔心,惭愧心,至诚心,感恩心,欢喜心,慈心,悲心,大愿心,深心,岀离心,舍离心,回向发愿心,清净心,平等心,光明心, ……
这些心不是虚妄的文字,而是可以有正确的修行方式和次第阶段的实修的,而逐渐契入真心
只是比较少有人能正确的演说这样的佛法心法,以及心法次第修行的原理和阶段
所以,一般佛弟子比较少有机会能对心法有深入的了解和修学,而大都在表法上打转或甚至懈怠了
关于心法的修持,其实很简单,可以运用在各种佛法的修行上
例如,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放生,超度,施食,全部都可以用上,全都可以把上面讲的种种心用上】——[浅谈]心法修持
【在练习心法的过程大都还是觉得不容易的
这是因为累劫累世以来,[心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正确的训练和控制
随着情绪躁动变化的凡夫心就像野兽般充满野性,没有理性与智慧
例如,现在功利社会下的一般人,每个人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
可能不再用~乐观,阳光,欢愉,勇敢,负责,宽容,体贴,怜悯,慈悲的心态
而是常用~斗争,批判,指责,咒骂,恐吓,挑拨或悲观,逃避,惧怕的方式
大家已经逐渐忘失如何生起正面乐观的心念和感动
因此,学佛修行的过程,我们必须透过一些方法来引导
例如,[布施],放生,施食来培养慈悲心,同理心,舍离心,欢喜心,感恩心
透过[戒律]和学习[忍辱],来断除上述讲的批斗挑拨种种负面的心念和行为
透过[精进]实修~念佛,持咒,拜佛,和[三昧(禅定)]观修,
来熟悉心识作用的运作和控制,增长专心和[定力],破除负面心念
透过读诵佛经,学习法义,明白法界真相,增长[智慧],破除执着,
次第增上清净慈悲平等光明心,而逐渐恢复佛性成佛
这就是[大乘佛教][菩萨道][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过程
也是逐渐发起[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且深入[四无量心]的过程
透过上述六度的修行,逐渐生起[四无量心],深入[四无量心](佛门心法)
并且发起大愿心~
[四弘誓愿]1.众生无边誓愿度,2.烦恼无尽誓愿断,3.法门无量誓愿学,4.佛道无上誓愿成
然后以[四无量心][四弘誓愿][六度]为基础,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他,同事)来引导众生
逐渐让自己和众生都恢复佛性,这就是实修[首楞严三昧]的过程
[首楞严三昧]怎么修?如何明白[佛性]?】——[略说]心法实修的过程 ~ 六度波罗蜜&四无量心&四弘誓愿&四摄法
【佛法就这么简单,
一切表法都是引导众生认识心法
引导众生转化心念,恢复佛性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转化自己的心念,
这样就能脱离众生诸缘和合的共业干扰(就是心念干扰)】——[略说]为什么常说众生根器因缘不同,所以成就或果报不同?
在清净光明净土中,善知识关于心法的帖子有很多
都是宝藏,都是精华,能够有机缘学习真的要好好珍惜
我们都应当用心、认真的学习、体会、实修
相关学习:
【诸经辑要】佛法就是心法
什么是[表法]?[心法]?[甚深心法]?[显]?[密]?[光明心法]进阶说明
光明心法进阶次第&不二
心念不可思议,心法不可思议
[短讯回覆]心法深入说明,表法和心法修持的差异&众生愚笨的原因
[精进实修案例]心法体会阶段
相关注解:
【有为】:有因缘造作之法。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前尘】:(术语)妄心前现之六尘境也。楞严经一曰:“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阿那律陀】:(罗汉)(参见:阿那律)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阿那律陀,无目而见】:梵语阿那律陀,华言如意。谓其于过去世,以一食施辟支佛,感九十一劫受如意乐。增一阿含经云:佛在给孤独园为众说法,那律于中眠睡,佛以偈呵曰:咄咄何为睡,螺狮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那律闻已,达晓不眠,遂失眼根,获天眼通。观三千世界,犹如掌果。故云:无目而见。(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掌果者,掌中之果也。)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梵语跋难陀,华言善欢喜。谓其能护国土,雨泽以时,瓶沙王年为一会以报之,百姓闻皆欢喜故也。以其无耳能听,故云无耳而听。(梵语瓶沙,又云频婆娑罗,华言模实,以身模充实也。)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殑伽神女,非鼻闻香】:梵语殑伽,华言天堂来,河名。谓此河源自雪山顶,无热恼池流出故也。此女即主河之神,遂以为名。以其无鼻能闻,故云非鼻闻香。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骄梵钵提】:正云“笈房钵底”,此云“牛相”。故经云“我有口业,于过去世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呞病。呞者,牛凡食后,常事虚哨,时人称为牛呞也。异舌者,未见别缘,或可既为牛相,即牛舌也。而能辨了人所食味,故云“异舌知味”。呞,音诗。FROM:【祖庭事苑】
【舜若多神,无身觉触】:梵语舜若多,华言虚空。即主空神也。纂要云:但无粗相之身,亦有微妙之色。经云:如来光中,映令暂现,其质如风,以其无身,而能知触。故云:无身觉触。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灭尽定】:又名灭受想定,或灭定,在此定中,以灭受想二心所为主,最后连六识心所亦灭,是九次第定的最后一定。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摩诃迦叶】:摩诃华译“大”,亦称大迦叶,为佛十大弟子之一。身有金光,映蔽余光使不现,故亦名大饮光。修行头陀苦行,以“头陀第一”著称。后佛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大迦叶领会佛意而微笑,受佛正法眼藏,传佛心印,为印度禅宗初祖。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意根】:<一>梵语 mana-indriya。六根之一,二十二根之一。“根”为能生之义。六根中之前五根所对之境为四大(地、水、火、风)所形成之色法;意根所对之境则为心法,对法境即产生意识。((参见:六根)1284)<二>又作意地。即指第六识。((参见:意识)5449)FROM:【佛光大辞典】
【浮尘】:一切有为之诸法,虚假不实,污染真性,故称浮尘。(楞严经卷二)FROM:【佛光大辞典】
【器世间】:(界名)一切众生可住居之国土世界,谓之器世间。对于众生世间或有情世间之语。俱舍论十一曰:“如是已说有情世间,器世间今当说。”楞严经四曰:“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圆妙】:谓空假中三谛圆融而不可思议。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因地】:为“果地”之对称。地者,位地、阶位之意。指修行佛道之阶位。亦即指由因行至证果间之阶位。与“因位”同义。可分为二种:(一)对佛果之果位而言,等觉以下者悉为因地。如教行信证卷二之“法藏菩萨因位时”一语,系对阿弥陀佛之果地而言。盖法藏菩萨系阿弥陀佛于往昔因位时之名号。(二)对初地以上之菩萨而言,地前菩萨之阶位皆为因地。亦即对已证位者,称未证位者为因地。首楞严经卷五(大一九·一二八中):“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即是一例。((参见:果地)3322)FROM:【佛光大辞典】
【因地】:从凡夫地初发心学佛,到圆满成佛以前,这一段过程都叫做“因地”。经云:“因地不真,果招迂曲。”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觉心】:本觉的妙心,亦即觉悟不迷的心。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常住】:<一>梵语 nitya-sthita。略称常。为“无常”之对称。意指绵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恒常存在,永不生灭变易。胜鬘经自性清净章、北本涅槃经卷三十四等,均谓如来法身常住不变。大乘庄严经论卷三菩提品则载不唯如来法身,即报、应二身亦常住不变,而以法身为本性常(本质上永远不变),报身为无间常(受乐不绝),应身为相续常(为教化众生而变现,生灭无限相续)。佛性论卷四无变异品复就三身常住说十种因缘,谓此三身者,恒能生起世间利益等事,故说常住;此系依于十种因缘,即:(一)因缘无边,谓无量劫来舍身命摄正法,以正法为无穷无尽,故以无穷因招感无穷果,果即三身,故为常。(二)众生界无边,谓初发心时结四弘誓,起十无尽之大愿,若众生不可尽,我愿无尽;众生既无尽,化身常在世间教导众生,故为常。(三)大悲无边,谓如来众德圆满常在大悲,救拔众生之恩无边际,故为常。(四)如意足无边,谓世间得四神足者尚能住寿四十小劫,何况如来大神足之师,当能住寿自在,于百千亿劫广化众生,故为常。(五)无分别智无边,谓远离生死、涅槃二执,与第一义谛相应,不动、不出,故为常。(六)恒在禅定无散,谓如来恒在禅定,无可坏者,故为常。(七)安乐清凉,谓安乐即是金刚心,能断除无明住地最后念之无常苦,因已无苦,是为安乐,佛果显成,是为清凉;此是解脱道,故为常。(八)行于世间八法不染,佛身虽复在于道前,与生死相应,但不为烦恼所染,而无妄想之缘,故为常。(九)甘露寂静远离死魔,佛果常乐,故寂静,寂静故远离死魔,远离死魔,故为常。(十)本性法然无生无灭,即法身非本无今有、本有今无,行三世而非三世法,故为谓常。(杂阿含经卷三十、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三、佛地经论卷七、成唯识论卷十、大般涅槃经疏卷八)((参见:三常)608、“无常”5109)
<二>丛林之职务中,总称担任支配、运作日常事务之住众为常住。此外,亦指常备供僧伽受用之物。FROM:【佛光大辞典】
【毕竟】:又作究竟、至竟。即究极、至极、最终之意。远离烦恼污染之绝对清净真理(如涅槃、实相、空性等),称为毕竟净;佛为众生究竟之所归依处,故称毕竟依;绝对空称为毕竟空;佛所证为究极之悟境,非他所能类比,称为毕竟觉(意同无上觉);究竟法界理性之智慧,称为毕竟智;宇宙万有实为空无,故终无常住,称为毕竟无常住。(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七、卷四十、注维摩经卷十、往生论注卷下)FROM:【佛光大辞典】
【前尘】:(术语)妄心前现之六尘境也。楞严经一曰:“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七常住果】:佛证不生不灭常住之果有七种名称,即: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境智。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戏论】:梵语 prapan~ca。谓错误无意义之言论。即违背真理,不能增进善法而无意义之言论。佛遗教经(大一二·一一一二上):“汝等比丘!若种种戏论,其心则乱,虽复出家,犹未得脱。是故比丘!常急舍离乱心戏论,若汝欲得寂灭乐者,唯当善灭戏论之患,是名不戏论。”瑜伽师地论卷九十一(大三○·八一五上):“此中能引无义思惟分别所发语言,名为戏论。何以故?于如是事勤加行时,不能少分增益善法,损不善法,是故说彼名为戏论。”
中论卷三观法品分戏论为爱论与见论两种。爱论谓于一切法取著之心,见论为于一切法作决定解。钝根者起爱论,利根者起见论;在家者起爱论,出家者起见论;天魔起爱论,外道起见论;凡夫起爱论,二乘起见论。
佛性论卷三述及三种、九种戏论。三种为:(一)贪爱,(二)我慢,(三)诸见。九种为:(一)通计我,(二)约计是我,(三) 计我应生,(四)计我不更生,(五)计我有色应生,(六)计我无色应生,(七)计我有想应生,(八)计我无想应生,(九)计我非想非非想应生。
佛遗教经论疏节要说二种戏论:(一)于真实之理生戏论,(二)于世间之事生戏论。此外,中观论疏卷一亦列举五种戏论。(中论卷一观因缘品、大日经疏卷五)((参见:爱论见论)5463)FROM:【佛光大辞典】
【大慈】:伟大的慈心。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深深忏悔自身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师兄们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