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经心得] 透过《十善业道经》,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众生性】相关内容

[复制链接]

220

主题

6115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5550

[精进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7-7 09:0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4-7-7 09:02 编辑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
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
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
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直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
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
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
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
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
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慧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
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
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
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

通过学习上述佛经内容,可以获知:

“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归纳学习重点:

一、能够获得上述大利益,是因为行十善业而布施的缘故
由此,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关于【布施】的专题,可以参阅:
透过《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布施】相关内容

二、菩萨行者,修菩萨道——行十善业
由此,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关于【菩萨行者】的专题,可以参阅:
透过《维摩诘所说经》中“如何在娑婆世界行菩萨道无过失,而能往生净土?”,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菩萨行者】相关内容
==================================================

这一日,和善友交流学习佛法、修行佛法的心得
友人虽然学习思维佛经,但她却认为自己“不信”
末学与她辩论了几个小时,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方面,末学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学习的还不够多、不够深、不够精的感受
一方面,末学体会到,众生性无量,每一个人观念、心念的形成都有相应的原因

由此,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众生性】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众生性】呢?
一般来说,众生性就是凡夫性,就是指一般众生的习性和其中原理(也就是性的养成和演化或特质和表现)
如果由贪瞋痴慢疑等恶性或慈悲善良等善性来区分,分布六道中的不同众生也有不同众生性
人有人性,天人有天性,阿修罗有修罗性,畜生有畜生性....
——什么是:佛性,法性,菩萨性,众生性,明心见性?
「众生性」就是众生的一切行为和心理特质——由「我是歌手」看生活中的「法性」和「众生性」--前言

二、了知【众生性】的作用
明白了「法性」和「众生性」,因此能明白一切相和众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能明白六道轮回的原理和现象
也更能随顺众生的特质和习气而给予不同的方便教导,引领众生学习佛法,普渡众生,解脱轮回
由了解各种表相的差异和其中的原理特性,宽大心量和思维,引导众生认识更生活更深更真实的佛法——由「我是歌手」看生活中的「法性」和「众生性」--前言

三、了知【众生性】的方法
因为菩萨能知苦、觉苦、救苦,
菩萨普入十方众生界,能关怀六道轮回的各种众生,将心比心,所以能知众生性,能解众生苦
如果我们在心念上不能感动,那就是没有同理心,就是没有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信念和精神
也就是,自己在苦上面没有深入体会(可能自己还以苦为乐,无法解脱),对于众生的苦,也就不能感同身受
从心量上来看,就是自己还太自私、不懂关怀,平常只专注在自己身上,没有牺牲奉献的精神,这就是心量太狭小
也因此,无法明白「法性」(因为自己没有深入诸法,没有法门无量誓愿学)和「众生性」(因为自己没有体念、关怀众生)——「觉有情」
经常,在我们周遭
透过亲友或同事的任何表情或举动,我们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心念和情绪
又或者路上看到狗,我们也能知道这只狗凶不凶
又或者,如果别人对我们不友善,我们也能马上感受到
又或者,看到旁人苦着脸,我们也能知道对方很沮丧很痛苦

其实心念的感受就是这么容易
一切众生都能很轻易的感受到周遭其他众生的善意或恶意,开心或懊恼等种种情绪
只是一般人太在乎自己太自我主义,所以忽略了旁人的感受,不懂良性互动
因此,身为佛法的实修者更应该时常反观自照检讨自己
好好想我们平常生活中,是否以不好的心念或表情或举动,对待了周遭的亲友同事和一切众生

如果我们不愿意别人那样对待我们,我们也不应该那样对待他们
如果我们是个修行人,那更应该随时反问自己的心念和行为,是否真正广结善缘,还是缔结恶缘而不自知

佛法就是心法,而心法就是像上面这样的心念法门
虽然许多人自称佛弟子,但是您真正学佛了吗?
您懂心法吗?您知道您的起心动念吗?您扩展您的心量了吗?
您能转化自己的凡夫心念契入佛法的清净光明氛围吗?并进而引导周遭的人融入光明吗
?——「佛门菩萨心法」:知众生心,知众生性

四、【众生性】不同,教法的次第也不同
佛法有深有浅,用以适应不同次第和因缘的众生
「浅的」由一般所认为的佛法带领众生学习一些基础的佛法知识和修行方法
「深的」则由生活中的每个当下来领悟每一人事物的原理和关联
——由「我是歌手」看生活中的「法性」和「众生性」--前言

比如,针对[苦行]:
佛陀对于「一般娑婆众生」和「小乘行者」说:「苦集灭道」,诸行无常,一切皆苦(有受皆苦)
这是因为这类众生常因世俗表相而苦,因为内心对外在的贪欲无法满足而苦,因此,必须舍欲才能离苦
所以,对于这类根器众生,佛陀教导:「出离心」和「解脱道」,以远离世俗和「无我」「空」解脱世俗苦

对于大乘发心的行者来说,则能超越世俗表相和苦,而着重在「正向心」和「精神的次第」上面
所以,对于「初学的大乘菩萨根器行者」,则教导:在心量上,以「慈悲喜舍」大乘四无量心,不畏诸苦而能入世普渡众生
在观行上,有许多不同于小乘的观行禅定方法,主要以「清净、光明、喜乐」为主,「小乘」则以「苦观」和「空观」为主

然后对于「累世久修的菩萨行者」,则讲佛法甚深实义「不二」「中道」法门。
由上面的说明可知,上面这三种不同次第的行者,对于苦也有不同的认知,所以修行或观行的方法也不同。
「一般娑婆众生」和「小乘行者」因为被苦所着,所以,以「体认世间苦」和「以空离苦」为修行
对于「初学的大乘菩萨根器行者」,则以「入世超越世间苦」和「发无量心」「行无量门」为修行
对于「累世久修的菩萨行者」来说,则以「不二」「中道」圆满成佛为主。
——以「法性原理」和「众生性」来看『苦行』的真假与可否

比如针对[无我]:
如果是因为自己身心上的问题,例如被病痛所苦,而以[无我]为号,希望空掉我而舍掉病苦
从次第上来说,这也是可行的,这是属于[凡夫]入[小乘]的阶段,对初学者来说是可以的

不过,如果原本的称号是大乘的[蓮心],以佛性本心为号,发露种种善性和菩萨性
却因为自己凡夫病苦而堕入凡夫心性,想以[无我]来舍苦
这反而就是从大乘本心堕入为凡夫心(执着病苦)或小乘心(以小乘无我来舍苦)

但是,如果是为了普渡众生而入众生界,而发起广大无我心,这却又是属于大乘心
当然又与上数几种情况不同了

所以,无我两字,根据众生次第与心量不同,情况与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以[法性]和[众生性]来看[无我]

===========================================


以上

深深忏悔自身业障深重,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加持
感恩护法圣众的慈悲护佑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师兄们一路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文殊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9-20 05:38 , Processed in 0.05939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