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24-7-9 17:10: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4-7-9 17:12 编辑
(学习用时 3 小时 分钟 )
-- [经文] --
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
天按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徴表章功祚。
哀受施草,敷佛树下,加趺而坐,奋大光明使魔知之。
魔率官属而来逼试,制以智力皆令降伏,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末学解说]▪
佛陀现于五浊(佛教以五浊说明世界的丑恶。一、劫浊,言时代遭逢恶运,灾难频生;二、烦恼浊,指世人心中充满贪、嗔、痴等烦恼;三、众生浊,指众生资质低劣,苦多乐少;四、见浊,指邪见流行,思想混乱;五、命浊,指众生因恶业受报,心身交瘁,寿命短促)刹( 意译为土田、土、国、处,即指国土,或合梵汉称为“刹土”。一般所熟知之“佛刹”即佛土之意),为了随顺群生(许多之众生也),示现有尘垢(为烦恼之通称。尘埃能附著于他物,并染污之;而烦恼能垢染心,故经中常以尘垢比喻烦恼),在金流(指印度恒河之支流尼连禅河(梵 Nairan~jana^,今法尔古河)。又称尼连禅江、尼连江水。释尊放弃苦行时,曾至此沐浴,净身后接受牧女乳糜之供养,后至河对岸毕钵罗树下,端坐思惟,得成正觉)沐浴。
天按下树枝,以方便世尊得以攀扶着出浴池,灵禽翼兽都跟随着世尊,前往至道场,吉祥感徴(赐福),表章功祚(现象)。
哀悯众生接受其布施之草,敷铺在佛树(菩提树也,佛成佛于此树下,故云佛树,亦云道树,菩提树)下,结跏趺坐(佛陀的坐法,即盘膝而坐。略有二种:若先以右足置于左腿上,再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叫做“降魔坐”;若先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再以右足置于左腿上者,则叫做“吉祥坐”),放出大光明,使魔知道(世尊将要成就佛道)。
魔便率领其下官、眷属,前来逼试,释迦牟尼佛以智力(正智与神通力)对制,皆令其降伏,证得了微妙之法,成就了最正觉(至高无上的正觉,亦即契合于真理的智慧,义与无上正等正觉同)。
注解:
【五浊】:佛教以五浊说明世界的丑恶。
一、劫浊,言时代遭逢恶运,灾难频生;
二、烦恼浊,指世人心中充满贪、嗔、痴等烦恼;
三、众生浊,指众生资质低劣,苦多乐少;
四、见浊,指邪见流行,思想混乱;
五、命浊,指众生因恶业受报,心身交瘁,寿命短促。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刹】:<一>梵语 ks!etra 之略译。又作纥差呾罗、刹多罗、差多罗、刹摩。 意译为土田、土、国、处,即指国土,或合梵汉称为“刹土”。一般所熟知之“佛刹”即佛土之意。
<二>梵语 laks!ata^ 之略译。全称剌瑟胝。 意谓标志、记号。指旗杆或塔之心柱。一般称寺院谓寺刹、梵刹、金刹或名刹等,盖佛堂前自古有建幡竿(即刹)之风,故得此名。僧人对语时,称对方之寺为宝刹。p3731 FROM:【佛光大辞典】
【群生】:(术语)许多之众生也。维摩经佛国品曰:“法王法力超群生。”无量寿经上曰:“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法华经方便品曰:“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尘垢】:为烦恼之通称。尘埃能附著于他物,并染污之;而烦恼能垢染心,故经中常以尘垢比喻烦恼。注维摩经佛国品(大三八·三三八中):“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又,注云(大三八·三三八下):“肇曰:‘尘垢,八十八结也。’”据不动经载,以智慧火,烧诸障碍,亦以法水澍诸尘垢。p5763FROM:【佛光大辞典】
【金流】:指印度恒河之支流尼连禅河(梵 Nairan~jana^,今法尔古河)。又称尼连禅江、尼连江水。释尊放弃苦行时,曾至此沐浴,净身后接受牧女乳糜之供养,后至河对岸毕钵罗树下,端坐思惟,得成正觉。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六上):“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方广大庄严经卷七苦行品、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条)((参见:尼连禅河)1891、“两河”3071)p3531 FROM:【佛光大辞典】
【祚】:本意是指福,赐福,也指帝位,还指保佑。(百度)
【徴】:1.走远路(多指军队) 2.征讨 3.政府召集人民服务 4.征收 5.征用 6.征求 7.证明;证验 8.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百度)
【佛树】:(杂语)菩提树也,佛成佛于此树下,故云佛树,亦云道树,菩提树。维摩经佛国品曰:“始在佛树力降魔。”无量寿经上曰:“受施草敷佛树下。”辅行一曰:“佛树者,亦曰元吉树,亦曰道树,菩提树等。从此得道等故。”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结跏趺坐】:佛陀的坐法,即盘膝而坐。略有二种:若先以右足置于左腿上,再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叫做“降魔坐”;若先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再以右足置于左腿上者,则叫做“吉祥坐”。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智力】:(术语)正智与神通力也。又正智之力用也。无量寿经上曰:“魔率官属,而来逼试,制以智力,皆令降伏。”法华经普门品曰:“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最正觉】:至高无上的正觉,亦即契合于真理的智慧,义与无上正等正觉同。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 [经文] --
释梵祈劝请转法轮,
以佛游步、佛吼而吼,扣法鼓、吹法螺、执法剑、建法幢、震法雷、曜法电、澍法雨、演法施,
常以法音觉诸世间,光明普照无量佛土。
▪[末学解说]▪
释梵(指帝释与梵王。此二天王归依释迦牟尼佛,为经论中常见之守护神)向世尊祈愿,劝请转法轮(佛之教法,谓之法轮。说教法,谓之转法轮。轮者,转轮圣王之轮,宝,有回转与碾摧之二义,回转四天下,碾摧诸怨敌。佛之教法,亦回转一切众生界,摧破诸烦恼,故譬之曰法轮。轮者,譬说教法。转自心之法,而移他之心,恰如转车轮也),
以佛游步、佛吼(佛之师子吼也,佛之说法,谓之师子吼,喻于大众无所怖也)而吼,扣法鼓(扣鼓诫兵进众以譬佛之说法为诫众进善者)、吹法螺(法螺即梭尾螺,吹其壳即发高声,佛之说法广被于大众,故比喻佛说法为吹法螺)、执法剑(比喻佛法如剑。剑,原为制敌之具,佛法可制服众生烦恼之魔军,犹如剑可制敌,故有此语)、建法幢(比喻佛法如幢。幢者幢幡,与旌旗同义。猛将建幢旗以表战胜之相;故以法幢譬喻佛菩萨之说法能降伏众生烦恼之魔军)、震法雷(佛之说法,能发动无明之识,如震雷之骇动物情也)、曜法电(说法照了,譬如电光)、澍法雨(妙法能滋润众生,故譬之为雨)、演法施(说法使人闻之也。又云法供养。法施为对下之语,法供养为对上之语),
佛陀常以法音觉悟诸世间,以光明普照无量佛土。
注解:
【释梵】:又作梵释。指帝释与梵王。此二天王归依释迦牟尼佛,为经论中常见之守护神。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一中):“目连侍左,阿难在右,释、梵、护世诸天在虚空中,普雨天华,持用供养。”(无量寿经卷上、无量寿经义疏卷上、观经玄义分)p6836 FROM:【佛光大辞典】
【转法轮】:(术语)佛之教法,谓之法轮。说教法,谓之转法轮。轮者,转轮圣王之轮,宝,有回转与碾摧之二义,回转四天下,碾摧诸怨敌。佛之教法,亦回转一切众生界,摧破诸烦恼,故譬之曰法轮。轮者,譬说教法。转自心之法,而移他之心,恰如转车轮也。止观辅行一曰:“轮具二义:一者转义,二摧破义。以四谛轮转度与他摧破结惑,如王轮宝能坏能安。”嘉祥法华义疏曰:“流圆演通,不系于一人,故称为轮。无累不摧,亦是轮之义。”法华经方便品曰:“恭敬合掌礼,请我转法轮。”法华文句五曰:“转佛心中化他之法,度入他心,名转法轮。”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佛吼】:(杂语)佛之师子吼也,佛之说法,谓之师子吼,喻于大众无所怖也。无量寿经上曰:“佛吼而吼。”同嘉祥疏曰:“举师子王哮吼为譬耳。”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法鼓】:(譬喻)扣鼓诫兵进众以譬佛之说法为诫众进善者。法华经序品曰:“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无量寿经上曰:“扣法鼓,吹法蠃。”大集经五十六曰:“法幢当摧折,法鼓声亦绝。”大经慧远疏曰:“严鼓诫兵,说教诫人。”同嘉祥疏曰:“扣鼓诫兵,合佛说法以集众,欲进趣于善。”【又】禅林之器。法堂设二鼓,其东北角之鼓,谓之法鼓,西北角之鼓,谓之茶鼓。见象器笺十八。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吹法螺】:法螺即梭尾螺,吹其壳即发高声,佛之说法广被于大众,故比喻佛说法为吹法螺。法华经卷一序品(大九·三下):“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今讥人夸言无实者称为吹法螺。p2830 FROM:【佛光大辞典】
【法剑】:比喻佛法如剑。剑,原为制敌之具,佛法可制服众生烦恼之魔军,犹如剑可制敌,故有此语。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六上):“吹法螺,执法剑。”般舟赞(大四七·四八四下):“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p3421 FROM:【佛光大辞典】
【法幢】:其义有二:(一)比喻佛法如幢。幢者幢幡,与旌旗同义。猛将建幢旗以表战胜之相;故以法幢譬喻佛菩萨之说法能降伏众生烦恼之魔军。后凡于佛法立一家之见,即称为建立法幢。(二)为说法道场之标帜。宣扬大法之际,将幢幡建于道场门前,此称为法幢、法旆。禅宗又转其意,将演法开畅,称为建法幢。今各寺之安居结制,亦称建法幢。(无量寿经卷上、首楞严经卷一、祖庭事苑卷七、碧岩录第二十一则)p3421 FROM:【佛光大辞典】
【法雷】:(譬喻)佛之说法,能发动无明之识,如震雷之骇动物情也。又众生生法芽,如春雷一动,草木生芽也。又法音之雄猛,如震雷也。无量寿经上曰:“震法雷,曜法电。”同嘉祥疏曰:“震雷能骇动物情,譬说法皆动无明之识也。”同慧远疏曰:“法无碍智化众生也,天雷一动卉艺生芽,法音一闻阐道快成。”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法电】:(譬喻)说法照了,譬如电光。无量寿经上曰:“震法雷,曜法电。”同慧远疏曰:“义无碍智益众生也,电光一发,有物斯睹。义言一宣,诸义悉见。”同嘉祥疏曰:“耀电譬说法有照了之用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法雨】:(譬喻)妙法能滋润众生,故譬之为雨。无量寿经上曰:“澍法雨演法施。”法华经序品曰:“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同普门品曰:“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涅槃经二曰:“无上法雨,雨汝身田,令生法芽。”嘉祥无量寿经疏曰:“澍雨有润泽之功,譬说法能沾利众生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法施】:(术语)三施之一。说法使人闻之也。又云法供养。法施为对下之语,法供养为对上之语。无量寿经上曰:“演法施,常以法音,觉诸世间。”维摩经菩萨品曰:“夫大施会不当如汝所设,当为法施之会。”智度论十一曰:“以诸佛语妙善之法,为人演说,是为法施。”又向神诵经唱法文等,谓为奉法施。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法音】:(术语)说法之音声也。无量寿经上曰:“常以法音觉诸世间。”法华经譬喻品曰:“闻此法音,心怀踊跃。”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经文] --
一切世界六种震动,总摄魔界、动魔宫殿,众魔慑怖莫不归伏。
掴裂邪网,消灭诸见,散诸尘劳,坏诸欲堑。
严护法城,开阐法门;
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
▪[末学解说]▪
一切世界发生六种震动(大地震动。为动之六时,即佛入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槃),震慑了整个魔界(又作魔道。指恶魔之境)、震动了魔的宫殿,众魔都被震慑而害怕,没有不归顺伏从释尊的。
佛陀掴裂(裂破)邪网((譬喻)邪法如网绞络而能罗人,故曰邪网),消灭种种邪见,驱散种种尘劳(烦恼之异名。贪嗔等之烦恼,坌秽真性,劳乱身心,谓为尘劳),断除种种欲堑((譬喻)贪欲深而难越,故譬以堑)。
严护(庄严拥护之意,如谓严护其法)法城(正法可杜防非法,犹如城池之防患外敌,故称法城。准此,一切经法亦称法城,此乃因经法可守护正法之故。又涅槃妙果乃安身之处,故亦称法城),开示阐明法门(指佛所说的法,因是众生超凡入圣的门户,故称“法门”);
清洗去除垢污((譬喻)以身之垢譬心性之妄惑),显明清白(皆取其远离烦恼垢染之意,而称为清白);光融(指光大明融。即谓佛法之光辉能够融和一切,阐扬正法,而将邪见者融和摄取于其光明之中)佛法,宣流(弘布正法)正化(以正道化众生)。
注解:
【六种震动】:大地震动,有三种的六种,即
一、为动之六时,即佛入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槃。
二、为动之六方,即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边涌中没、中涌边没。
三、为动之六相,即动、涌、震、击、吼、爆。当地动时,吾人如小儿卧摇篮中,不觉篮动,惟觉舒服,故地动是表示祥瑞,而且此六种震动,只有天眼通的人才能知见,凡夫则毫不知情。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魔界】:<一>又作魔道。指恶魔之境界。首楞严三昧经卷下(大一五·六三九下):“魔界如即是佛界如;魔界如、佛界如,不二不别。”<二>指欲界六天中之他化自在天、化乐天、兜率天、夜摩天。p6887 FROM:【佛光大辞典】
【掴裂】:(杂语)裂破也。无量寿经上曰:“掴裂邪网。”同述文赞曰:“掴古恶反,亦裂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邪网】:(譬喻)邪法如网绞络而能罗人,故曰邪网。无量寿经上曰:“掴裂邪网消灭诸见。”起信论曰:“远离痴慢出邪网故。”同义记上曰:“出邪魔罥网故。”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诸见】:一切的邪见。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尘劳】:(术语)烦恼之异名。贪嗔等之烦恼,坌秽真性,劳乱身心,谓为尘劳。维摩慧远疏曰:“烦恼坌污,名之为尘。彼能劳乱,说以为劳。”长水楞严疏一上曰:“染污故名尘,扰恼故名劳。”止观一曰:“尘劳即是菩提。”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欲堑】:(譬喻)贪欲深而难越,故譬以堑。无量寿经上曰:“散诸尘劳,坏诸欲堑。”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严护】:庄严拥护之意,如谓严护其法。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六上):“严护法城,开阐法门,洗濯垢污,显明清白。”p6736FROM:【佛光大辞典】
【法城】:正法可杜防非法,犹如城池之防患外敌,故称法城。准此,一切经法亦称法城,此乃因经法可守护正法之故。又涅槃妙果乃安身之处,故亦称法城。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六上):“严护法城,开阐法门;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维摩经佛国品、无量寿经义疏(慧远))p3377 FROM:【佛光大辞典】
【法门】:指佛所说的法,因是众生超凡入圣的门户,故称“法门”。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垢污】:(譬喻)以身之垢譬心性之妄惑也。无量寿经上曰:“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同经嘉祥疏曰:“垢污者执相之惑,皆沾污慧身。”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清白】:即清白之法、清白业。指佛所显示之教法。又为无漏善法之总称。皆取其远离烦恼垢染之意,而称为清白。法华经序品列为七善之一。(如幻三昧经卷下、无量寿经卷上)p4662 FROM:【佛光大辞典】
【光融】:指光大明融。即谓佛法之光辉能够融和一切,阐扬正法,而将邪见者融和摄取于其光明之中。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六上):“光融佛法,宣流正化。”p2184FROM:【佛光大辞典】
【宣流】:(杂语)弘布正法也。无量寿经上曰:“光融佛法,宣流正化。”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正化】:(术语)以正道化众生也。无量寿经上曰:“宣流正化。”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通过学习上述佛经内容,可以获知释尊(今之佛世尊,姓释迦,故云释尊)在成就佛道的过程中
一、对众生——“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以佛游步、佛吼而吼,扣法鼓、吹法螺、执法剑、建法幢、震法雷、曜法电、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觉诸世间,光明普照无量佛土”;
二、对魔——“以智力皆令降伏,得微妙法成最正觉”;“总摄魔界、动魔宫殿,众魔慑怖莫不归伏”
三、教导诸菩萨——“掴裂邪网,消灭诸见,散诸尘劳,坏诸欲堑。严护法城,开阐法门;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
不禁深深的赞叹,佛陀真是太伟大了!佛法真是不可思议!
释迦牟尼佛为众生转法轮,教导众生,帮助众生,恢复显露其原本的佛性
由此,自我反省,为什么自己无法为众生演说佛法呢?
这有下面几个原因
1.没有发心
因为没有悲心为众生解决疑难,所以就不会在这方面有所努力,当然就没有成就
2.没有思想智慧(心灵空洞)
这是指观念和知见,尤其是正确的观念和知见(这才叫做智慧)
如果有正确的观念和知见,对于世俗问题当然就能提出正确的见解
所以,无法为众生演说佛法或无法写出好文章,这是因为智慧不足思想空洞
对佛弟子来说,这就是读的佛经太少,如果多吸收佛经上的正知见,就不会有此情况
3.没有经验体会
一方面,如果自己缺乏实修和经验,当然无法验证佛法上的智慧
自己缺乏实修体会,讲起话当然就缺乏自信,讲的话当然也没有组织和力量——为什么写不出好文章来利益众生?或无法为众生演说佛法?
一条一条的来检视自己
1.悲心不足。
虽然有发心要利益众生、帮助众生,但悲心不足
所以不愿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等等,去为众生解决疑难
2.智慧不足。
虽然进入清净光明净土后,不断地纠正错误知见,开始逐渐树立正确的观念和知见
但读的佛经还是太少了,思维的深度也远远不够,所以很多时候无法为众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3.经验不足。
感恩佛菩萨一直在给末学机会,但因自身的实修和经验还差的很远
所以常常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所以讲出来的话,效果和作用都不够强
自己当要按照善知识的教导去做:
如果不发心不做,永远都不会
发心了,去思维人生和修行上的种种问题,以佛法的教导去解决,然后演说,这才是整个完整的实修过程
如果不发心不做,就不可能明白一切问题的原理和相貌,又如何能成佛呢?
所以,为了众生的问题而思维种种普渡众生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度了自己成就自己——为什么写不出好文章来利益众生?或无法为众生演说佛法?
(未完待续~)
===============================================
以上
深深忏悔自身业障深重,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加持
感恩护法圣众的慈悲护佑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师兄们一路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文殊菩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