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4-6-9 09:20 编辑
(接续上楼,用时约 2 小时)
-- [经文] --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
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末学解说]▪
舍利弗!像我现今这样,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或为理之深妙,或为事之希奇,不可以心思之,不可以言议之也)功德(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
东方世界还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像这样的恒河沙(恒河是印度大河,两岸多细沙,佛说法时,每以恒河之细沙喻最多之数)数诸佛,各自在其国土示现出广长舌(十二相之一。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至发际)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演说诚实言语:
你等众生,应当相信,这样称赞其不可思议(或为理之深妙,或为事之希奇,不可以心思之,不可以言议之也)功德(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阿弥陀经》是受到一切诸佛所护念的佛经。
注解:
【不可思议】:(术语)或为理之深妙,或为事之希奇,不可以心思之,不可以言议之也。法华玄义序曰:“所言妙者,妙名不可思议也。”维摩经慧远疏曰:“不可思议者经中亦名不思议也。通释是一,于中分别非无差异,据实望情不思议,据情望实名不可思议。”嘉祥法华疏三曰:“智度论云:小乘法中无不可思议事,唯大乘法中有之,如六十小劫说法华经谓如食顷。”维摩经序曰:“罔知所释然而能然者,不思议也。”同注经一曰:“生曰:不可思议者,凡有二种:一曰理空,非惑情所测。二曰神奇,非浅识所量。”【又】(人名)唐灵妙寺沙门,名不可思议,善无畏三藏之弟子也,释大日经第七卷供养次第法。世谓之不思议疏。不思议疏上曰:“小僧不可思议,多幸面咨和上,所闻法要,随分抄记。”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功德】:(术语)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大乘义章九曰:“言功德,功谓功能,善有资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为功德。”天台仁王经疏上曰:“施物名功,归已曰德。”胜鬘经宝窟上本曰:“恶尽言功,善满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恒河沙】:恒河是印度大河,两岸多细沙,佛说法时,每以恒河之细沙喻最多之数。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广长舌】:(术语)三十二相之一。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至发际。智度论八曰:‘问曰:如佛世尊,大德尊重,何以故?出广长舌似如轻相。答曰:舌相如是,语必真实。如昔佛出广长舌,覆面上,至发际。语婆罗门言:汝见经书,颇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语不?婆罗门言:若人舌能覆鼻无虚妄,何况至发际?我心信佛必不妄语。’法华经神力品曰:‘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阿弥陀经曰:‘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 [经文] --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末学解说]▪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像这样的恒河沙(恒河是印度大河,两岸多细沙,佛说法时,每以恒河之细沙喻最多之数)数诸佛,各自在其国土示现出广长舌(十二相之一。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至发际)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演说诚实言语:
你等众生,应当相信,这样称赞其不可思议(或为理之深妙,或为事之希奇,不可以心思之,不可以言议之也)功德(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阿弥陀经》是受到一切诸佛所护念的佛经。
注解:【恒河沙】:恒河是印度大河,两岸多细沙,佛说法时,每以恒河之细沙喻最多之数。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广长舌】:(术语)三十二相之一。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至发际。智度论八曰:‘问曰:如佛世尊,大德尊重,何以故?出广长舌似如轻相。答曰:舌相如是,语必真实。如昔佛出广长舌,覆面上,至发际。语婆罗门言:汝见经书,颇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语不?婆罗门言:若人舌能覆鼻无虚妄,何况至发际?我心信佛必不妄语。’法华经神力品曰:‘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阿弥陀经曰:‘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不可思议】:(术语)或为理之深妙,或为事之希奇,不可以心思之,不可以言议之也。法华玄义序曰:“所言妙者,妙名不可思议也。”维摩经慧远疏曰:“不可思议者经中亦名不思议也。通释是一,于中分别非无差异,据实望情不思议,据情望实名不可思议。”嘉祥法华疏三曰:“智度论云:小乘法中无不可思议事,唯大乘法中有之,如六十小劫说法华经谓如食顷。”维摩经序曰:“罔知所释然而能然者,不思议也。”同注经一曰:“生曰:不可思议者,凡有二种:一曰理空,非惑情所测。二曰神奇,非浅识所量。”【又】(人名)唐灵妙寺沙门,名不可思议,善无畏三藏之弟子也,释大日经第七卷供养次第法。世谓之不思议疏。不思议疏上曰:“小僧不可思议,多幸面咨和上,所闻法要,随分抄记。”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功德】:(术语)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大乘义章九曰:“言功德,功谓功能,善有资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为功德。”天台仁王经疏上曰:“施物名功,归已曰德。”胜鬘经宝窟上本曰:“恶尽言功,善满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经文] --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末学解说]▪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像这样的恒河沙(恒河是印度大河,两岸多细沙,佛说法时,每以恒河之细沙喻最多之数)数诸佛,各自在其国土示现出广长舌(十二相之一。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至发际)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演说诚实言语:
你等众生,应当相信,这样称赞其不可思议(或为理之深妙,或为事之希奇,不可以心思之,不可以言议之也)功德(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阿弥陀经》是受到一切诸佛所护念的佛经。
注解:
【恒河沙】:恒河是印度大河,两岸多细沙,佛说法时,每以恒河之细沙喻最多之数。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广长舌】:(术语)三十二相之一。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至发际。智度论八曰:‘问曰:如佛世尊,大德尊重,何以故?出广长舌似如轻相。答曰:舌相如是,语必真实。如昔佛出广长舌,覆面上,至发际。语婆罗门言:汝见经书,颇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语不?婆罗门言:若人舌能覆鼻无虚妄,何况至发际?我心信佛必不妄语。’法华经神力品曰:‘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阿弥陀经曰:‘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不可思议】:(术语)或为理之深妙,或为事之希奇,不可以心思之,不可以言议之也。法华玄义序曰:“所言妙者,妙名不可思议也。”维摩经慧远疏曰:“不可思议者经中亦名不思议也。通释是一,于中分别非无差异,据实望情不思议,据情望实名不可思议。”嘉祥法华疏三曰:“智度论云:小乘法中无不可思议事,唯大乘法中有之,如六十小劫说法华经谓如食顷。”维摩经序曰:“罔知所释然而能然者,不思议也。”同注经一曰:“生曰:不可思议者,凡有二种:一曰理空,非惑情所测。二曰神奇,非浅识所量。”【又】(人名)唐灵妙寺沙门,名不可思议,善无畏三藏之弟子也,释大日经第七卷供养次第法。世谓之不思议疏。不思议疏上曰:“小僧不可思议,多幸面咨和上,所闻法要,随分抄记。”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功德】:(术语)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大乘义章九曰:“言功德,功谓功能,善有资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为功德。”天台仁王经疏上曰:“施物名功,归已曰德。”胜鬘经宝窟上本曰:“恶尽言功,善满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经文] --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末学解说]▪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像这样的恒河沙(恒河是印度大河,两岸多细沙,佛说法时,每以恒河之细沙喻最多之数)数诸佛,各自在其国土示现出广长舌(十二相之一。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至发际)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演说诚实言语:
你等众生,应当相信,这样称赞其不可思议(或为理之深妙,或为事之希奇,不可以心思之,不可以言议之也)功德(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阿弥陀经》是受到一切诸佛所护念的佛经。
注解:
【恒河沙】:恒河是印度大河,两岸多细沙,佛说法时,每以恒河之细沙喻最多之数。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广长舌】:(术语)三十二相之一。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至发际。智度论八曰:‘问曰:如佛世尊,大德尊重,何以故?出广长舌似如轻相。答曰:舌相如是,语必真实。如昔佛出广长舌,覆面上,至发际。语婆罗门言:汝见经书,颇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语不?婆罗门言:若人舌能覆鼻无虚妄,何况至发际?我心信佛必不妄语。’法华经神力品曰:‘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阿弥陀经曰:‘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不可思议】:(术语)或为理之深妙,或为事之希奇,不可以心思之,不可以言议之也。法华玄义序曰:“所言妙者,妙名不可思议也。”维摩经慧远疏曰:“不可思议者经中亦名不思议也。通释是一,于中分别非无差异,据实望情不思议,据情望实名不可思议。”嘉祥法华疏三曰:“智度论云:小乘法中无不可思议事,唯大乘法中有之,如六十小劫说法华经谓如食顷。”维摩经序曰:“罔知所释然而能然者,不思议也。”同注经一曰:“生曰:不可思议者,凡有二种:一曰理空,非惑情所测。二曰神奇,非浅识所量。”【又】(人名)唐灵妙寺沙门,名不可思议,善无畏三藏之弟子也,释大日经第七卷供养次第法。世谓之不思议疏。不思议疏上曰:“小僧不可思议,多幸面咨和上,所闻法要,随分抄记。”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功德】:(术语)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大乘义章九曰:“言功德,功谓功能,善有资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为功德。”天台仁王经疏上曰:“施物名功,归已曰德。”胜鬘经宝窟上本曰:“恶尽言功,善满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经文] --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末学解说]▪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像这样的恒河沙(恒河是印度大河,两岸多细沙,佛说法时,每以恒河之细沙喻最多之数)数诸佛,各自在其国土示现出广长舌(十二相之一。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至发际)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演说诚实言语:
你等众生,应当相信,这样称赞其不可思议(或为理之深妙,或为事之希奇,不可以心思之,不可以言议之也)功德(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阿弥陀经》是受到一切诸佛所护念的佛经。
注解:
【恒河沙】:恒河是印度大河,两岸多细沙,佛说法时,每以恒河之细沙喻最多之数。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广长舌】:(术语)三十二相之一。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至发际。智度论八曰:‘问曰:如佛世尊,大德尊重,何以故?出广长舌似如轻相。答曰:舌相如是,语必真实。如昔佛出广长舌,覆面上,至发际。语婆罗门言:汝见经书,颇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语不?婆罗门言:若人舌能覆鼻无虚妄,何况至发际?我心信佛必不妄语。’法华经神力品曰:‘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阿弥陀经曰:‘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不可思议】:(术语)或为理之深妙,或为事之希奇,不可以心思之,不可以言议之也。法华玄义序曰:“所言妙者,妙名不可思议也。”维摩经慧远疏曰:“不可思议者经中亦名不思议也。通释是一,于中分别非无差异,据实望情不思议,据情望实名不可思议。”嘉祥法华疏三曰:“智度论云:小乘法中无不可思议事,唯大乘法中有之,如六十小劫说法华经谓如食顷。”维摩经序曰:“罔知所释然而能然者,不思议也。”同注经一曰:“生曰:不可思议者,凡有二种:一曰理空,非惑情所测。二曰神奇,非浅识所量。”【又】(人名)唐灵妙寺沙门,名不可思议,善无畏三藏之弟子也,释大日经第七卷供养次第法。世谓之不思议疏。不思议疏上曰:“小僧不可思议,多幸面咨和上,所闻法要,随分抄记。”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功德】:(术语)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大乘义章九曰:“言功德,功谓功能,善有资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为功德。”天台仁王经疏上曰:“施物名功,归已曰德。”胜鬘经宝窟上本曰:“恶尽言功,善满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经文] --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末学解说]▪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像这样的恒河沙(恒河是印度大河,两岸多细沙,佛说法时,每以恒河之细沙喻最多之数)数诸佛,各自在其国土示现出广长舌(十二相之一。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至发际)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演说诚实言语:
你等众生,应当相信,这样称赞其不可思议(或为理之深妙,或为事之希奇,不可以心思之,不可以言议之也)功德(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阿弥陀经》是受到一切诸佛所护念的佛经。
注解:
【恒河沙】:恒河是印度大河,两岸多细沙,佛说法时,每以恒河之细沙喻最多之数。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广长舌】:(术语)三十二相之一。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至发际。智度论八曰:‘问曰:如佛世尊,大德尊重,何以故?出广长舌似如轻相。答曰:舌相如是,语必真实。如昔佛出广长舌,覆面上,至发际。语婆罗门言:汝见经书,颇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语不?婆罗门言:若人舌能覆鼻无虚妄,何况至发际?我心信佛必不妄语。’法华经神力品曰:‘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阿弥陀经曰:‘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不可思议】:(术语)或为理之深妙,或为事之希奇,不可以心思之,不可以言议之也。法华玄义序曰:“所言妙者,妙名不可思议也。”维摩经慧远疏曰:“不可思议者经中亦名不思议也。通释是一,于中分别非无差异,据实望情不思议,据情望实名不可思议。”嘉祥法华疏三曰:“智度论云:小乘法中无不可思议事,唯大乘法中有之,如六十小劫说法华经谓如食顷。”维摩经序曰:“罔知所释然而能然者,不思议也。”同注经一曰:“生曰:不可思议者,凡有二种:一曰理空,非惑情所测。二曰神奇,非浅识所量。”【又】(人名)唐灵妙寺沙门,名不可思议,善无畏三藏之弟子也,释大日经第七卷供养次第法。世谓之不思议疏。不思议疏上曰:“小僧不可思议,多幸面咨和上,所闻法要,随分抄记。”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功德】:(术语)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大乘义章九曰:“言功德,功谓功能,善有资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为功德。”天台仁王经疏上曰:“施物名功,归已曰德。”胜鬘经宝窟上本曰:“恶尽言功,善满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经文] --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
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共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末学解说]▪
舍利弗!对此你是如何想的?为什么此经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呢?
舍利弗!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闻知此经并受持(受者领受,持者忆持。以信力故受,以念力故持。是法华五种法师行之一也)者,以及闻知诸佛名号者;
这样的种种善男子、善女人,都会受到一切诸佛共同护念(保护忆念也),都能获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智名,华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
所以,舍利弗!你等都应当信受我语和诸佛所说。
注解: 【受持】:(术语)受者领受,持者忆持。以信力故受,以念力故持。是法华五种法师行之一也。胜鬘宝窟上本曰:‘始则领受在心曰受,终则忆而不忘曰持。’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护念】:(术语)保护忆念也。无量寿经上曰:“无量诸佛咸共护念。”嘉祥法华义疏九曰:“令外恶不侵为护,内善得生为念。”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智名,华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 [经文] --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
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末学解说]▪
舍利弗!如果有人过去已发愿(发起誓愿之意。又作发大愿、发愿心、发志愿、发无上愿。总指发求佛果菩提之心(菩提心);别指完成净土,以救济众生之心(即誓愿)。盖菩萨所发之愿,有总愿、别愿、净土成佛愿、秽土成佛愿等,种类甚多。于净土宗,誓愿往生净土者发遣自己修善,此发愿往生之心,称为回向发愿心)、现今正发愿、未来当发愿,想要往生阿弥陀佛国者;
这样的诸人等,都能获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智名,华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在彼国土,也许于过去世、也许在今生,也许在未来,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
所以,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如果有信者,应当发愿往生极乐国土。
注解: 【发愿】:发起誓愿之意。又作发大愿、发愿心、发志愿、发无上愿。总指发求佛果菩提之心(菩提心);别指完成净土,以救济众生之心(即誓愿)。盖菩萨所发之愿,有总愿、别愿、净土成佛愿、秽土成佛愿等,种类甚多。于净土宗,誓愿往生净土者发遣自己修善,此发愿往生之心,称为回向发愿心。唐代善导于观经疏玄义分解释六字名号(南无阿弥陀佛),称南无有发愿回向之意。亲鸾谓此乃阿弥陀佛发救度众生之愿,而为众生得救之因;或解作遵行释迦、弥陀二尊之发遣招唤,而欲生于净土之心。 又愿心大体可分为二:(一)发求菩提之愿,(二)发度化有情之愿。又四弘誓愿、十大愿皆属于发愿。此外,有关修善作福等皆须先发愿,而记其趣旨之文称为发愿文,又作愿文、誓愿文。如南朝梁代沈约之千僧会愿文、隋代智者大师之发愿文、善导之发愿文等皆是。(菩萨地持经卷一种性品、发菩提心经论卷上愿誓品、大智度论卷五、俱舍论卷十二分别世品)((参见:发遣招唤)5164)p5165FROM:【佛光大辞典】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智名,华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 [经文] --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说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
‘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末学解说]▪
舍利弗!像我现今这样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或为理之深妙,或为事之希奇,不可以心思之,不可以言议之也)功德(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那些诸佛等,也称赞演说我之不可思议功德,作这样的言说:
‘释迦牟尼佛能做甚难其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命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劫浊。命浊是众生因烦恼丛集,心身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是世人每多弊恶,心身不净,不达义理;烦恼浊是世人贪于爱欲,嗔怒诤斗,虚诳不已;见浊是世人知见不正,不奉正道,异说纷纭,莫衷一是;劫浊是生当末世,饥馑疾疫刀兵等相继而起,生灵涂炭,永无宁日)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智名,华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为诸众生演说这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应当知道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演说此难信之法,这是非常难的!
注解: 【不可思议】:(术语)或为理之深妙,或为事之希奇,不可以心思之,不可以言议之也。法华玄义序曰:“所言妙者,妙名不可思议也。”维摩经慧远疏曰:“不可思议者经中亦名不思议也。通释是一,于中分别非无差异,据实望情不思议,据情望实名不可思议。”嘉祥法华疏三曰:“智度论云:小乘法中无不可思议事,唯大乘法中有之,如六十小劫说法华经谓如食顷。”维摩经序曰:“罔知所释然而能然者,不思议也。”同注经一曰:“生曰:不可思议者,凡有二种:一曰理空,非惑情所测。二曰神奇,非浅识所量。”【又】(人名)唐灵妙寺沙门,名不可思议,善无畏三藏之弟子也,释大日经第七卷供养次第法。世谓之不思议疏。不思议疏上曰:“小僧不可思议,多幸面咨和上,所闻法要,随分抄记。”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功德】:(术语)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大乘义章九曰:“言功德,功谓功能,善有资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为功德。”天台仁王经疏上曰:“施物名功,归已曰德。”胜鬘经宝窟上本曰:“恶尽言功,善满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智名,华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五浊】:命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劫浊。命浊是众生因烦恼丛集,心身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是世人每多弊恶,心身不净,不达义理;烦恼浊是世人贪于爱欲,嗔怒诤斗,虚诳不已;见浊是世人知见不正,不奉正道,异说纷纭,莫衷一是;劫浊是生当末世,饥馑疾疫刀兵等相继而起,生灵涂炭,永无宁日。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指无上甚深微妙之法,广大而难以言说,故为一切世间众生所难以信受奉行者。阿弥陀经(大一二·三四八上):‘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又法华经序品(大九·三下):‘欲令众生咸得闻之,一切世间难信之法’FROM:【佛学大词典】
-- [经文] --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末学解说]▪
佛陀演说此经后。舍利弗以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
通过学习上述佛经,可知:
一、世尊以及十方诸佛都在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
二、为什么这部经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因为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以及闻诸佛名号,便都能获得一切诸佛的护念,都能在成佛路上不退转
三、众生应当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四、他方诸佛都称赞释迦牟尼佛五浊恶世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演说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五、佛陀演说完此经后,在场所有众生都心生欢喜,信受奉行
佛陀的演说中,引导众生,都应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由此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发愿]、[往生]相关内容
1.为何我们应当发大愿?
2.什么是正确的誓愿?
在佛经中, 佛陀经常教导我们要发起[菩萨宏愿]或[成佛的誓愿],或学习[诸佛菩萨的大愿] 例如, 常见的[普贤十大愿],或者[弥陀48愿],或[药师佛12大愿],或大悲心陀罗尼经[观音的誓愿]
佛弟子发起自己愿意精进成佛和普渡众生,这才叫做[菩萨愿] 就像父母为了小孩,所以努力工作,想让小孩能顺利成长,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行菩萨道也正是如此, 发愿的菩萨就像父母一样,视众生如子,希望一切众生都能顺利学佛成佛 所以自动自发,心愿和愿行力都力量非凡 这是因为心愿大,力量就大
3.要真正行动落实大愿
真正的菩萨行就是,先发大愿,然后马上筹画马上做,
边做边学,这样就是[真行愿](真正行动落实大愿)——发心发愿不用等
什么是行法,,就是去做,,去做就是行法,,不做就没有行——什么是行法?
4.往生的条件、方法往生极乐世界共九品.达成的条件不同,往生次第品位就不同,瑞相也不同,详见[观无量寿经] 要超越业力解脱轮回,就该靠佛力而往生
可是靠佛力往生,要有条件
就是信愿行和净业三福,至少临命终一念念佛
可是临命终能否一念念佛的因素,在于众生的善根福德因缘,
善根福德因缘决定是否业力现前干扰正念,还是阿弥陀佛现前加持
问题就是在于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也是佛陀强调净业三福的关系
试想想,如果一个人临终不念佛,又没有善业福德,临终果报现前,这样如何往生
如果这样都能往生,那应该全部众生都能往生了,佛哪还要讲那么多,娑婆世界也没人了
所以净业三福是往生的助因,至心念佛是往生的主因,这些条件达成就能依靠佛力往生 想往生,非常简单,佛经中的方法很多,实修就没问题
而那些会担心的人都是因为没实修、没把握,又只想靠临命终一句佛号,何苦来哉!
如果你真正断恶修善,断除恶业,老实修行,难道临命终会念不出一句佛号?
最怕的是投机取巧、不实修、又不断恶行,那么难免临命终因果业力反扑,而无法提起正念念佛
如果连一念念佛都念不出来还能往生,那干脆让阿弥陀佛把大家全都接到极乐世界不就好了
也省得大家争论不休,所以,还是尽快老实修行吧——「往生争论」年年有,问题在于不懂次第差别、次第说法和自身实修不足 [九品往生]的每一品往生都是有条件的.
这在[观无量寿经]上讲的很清楚,也讲了[净业三福]
那些条件,就是要众生自己发心自己做,这些就是[自力]
由这[自力]引发[阿弥陀佛本愿的愿力],就是[他力]
因为[自力的条件]满足了[阿弥陀佛本愿的条件],所以[自他相应]
就算[无量寿经]讲的[弥陀48愿]中,最简单的[一念至十念],
这还都是要众生自己做,这就是[自力]
由这些[自力],就会得到[弥陀的本愿力],就是[他力]——[分析解说]关于往生极乐世界,[自力][他力]的争执 维摩诘言:
「菩萨成就八法,于此世界行无疮疣,生于净土。何等为八?
饶益众生而不望报;
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
等心众生,谦下无碍;
于诸菩萨,视之如佛;
所未闻经,闻之不疑;
不与声闻而相违背;
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
常省己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
是为八。」——如何在娑婆世界行菩萨道无过失,而能往生净土? 只要是修习甚深法都能往生十方世界,而不是单指[极乐世界] 以[普贤十愿]弘扬正法普渡众生而成佛,这才是真正的目标
也因此这样的菩萨行者都能符合往生十方净土的条件 真发起[普贤十愿],真落实[普贤十愿]的菩萨行者,必能往生[极乐世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
相关学习
如何往生净土~ 节录自众多佛经, 请善信接力
如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观无量寿佛经(九品往生)
5.往生的不同情况
1.死亡后助念往生,这都是靠助念才正念现前
(想要有人助念也需要福报,所以往生都是众力所成,并不单纯,因为众生业力复杂)
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判定死亡后透过助念往生的案例非常多
这是因为众生都有很多业障,当业障现前,能正念清醒往生的比较少
也有许多是死亡后,中阴身,透过助念后才现出瑞相的
这是让中阴身脱离种种苦相(中阴身会陷入业障中),产生正念现前而往生
所以表相上已经死亡,但是必须至少一念念佛才能结合弥陀愿力
(这懂心法就能明白,不然弥陀对任何人都能接引了,娑婆世界没人了)
不过这种通常不是罪大恶极者,因为罪大恶极的都是直接堕入恶道的
2.临终助念往生,这也是靠助念才正念现前
(想要有人助念也需要福报,所以往生都是众力所成,并不单纯,因为众生业力复杂)
又或者念佛的工夫不好,没有三昧力,所以临终多昏沉
这种也需要靠助念来帮助,让临终者能正念念佛,
所以如果能往生,必定是正念有现前,不是完全昏迷(这不是指外表表相,而是念头的昏迷)
所以心念上绝对不会是昏迷的,至少要有一念念佛
死亡者也是一样,表相死亡了,可是一定要有一念信佛往生的心
3.再者,通常修行如果比较好,业障清净,
就能正念现前,一心不乱,不论是表相或心念上都不会昏迷
这若不是业障清净,就是有三昧定力
其实众生因缘业力不同,各种往生的情况都有
所以发言用讨论的方式,或提供案例,不要用一现象决定一切,
这样就比较不会出问题,不会引起诤论
以上简单说明,如果您愿意,末学会将此问答提供给大家参考————净业三福是往生的助因,信愿行至心念佛是往生的主因 极乐世界是对众生很方便的地方,所以诸佛菩萨劝众生(不论何种根器)都要往生极乐世界
观世音菩萨更是第一个带头的菩萨,详见[无量寿经]
1.一个人是为了现世安乐、临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如果这个人不明白佛法深义,不知道深法和心法
这样这个人就必须到极乐世界后再学习发大心然后回向众生解救众生
(所谓[回向]就是自己变成菩萨去解救众生不舍众生,这才叫做[回向],
所以,所谓[回入娑婆]就是真正[回向众生],这只要深入佛经就会看到这些经文)
2.另外一个人是为了现世解脱轮回和普度众生
这也要看这个人
a.是否明白深法,是否真正发起无上菩提愿心
b.或是世俗善法的修持者,
c.或者小乘行者,
这样娑婆世界对他的影响也会不同
如果明白深法,这样的菩萨行者在娑婆恶世就不会退转,而且可以快速成就
如果不是发起无上愿心,且不明白深法,那可能会受到世俗影响而退转,详见[大悲莲华经]
所以,无论如何,无论是否已经发起大心,都建议还是要求生极乐世界
这样才比较保险,而且真正明白深法的菩萨行者也必定乐见诸佛
所以命终求生极乐世界也是正确的,见到了请求阿弥陀佛指点,
然后准备好后可以马上再回入娑婆
而我们还没去极乐世界的佛弟子,也应该以[[现世解脱轮回和普度众生]]而努力
这样发起大乘心真实实修,才会莲增[上品]
否则一般精进无犯戒的佛弟子只会是[中品]
更糟的可能[下品]——为了现世安乐、临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了现世解脱轮回和普度众生 劝人求生极乐世界
让人有信心往生极乐世界
助人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见佛开慧直至成佛
这就是善知识,
让人失去往生净土的信心,阻碍人求生净土,这就是恶知识
带业往生只是祖师劝人不要担心恶业阻碍往生的方便劝说
善业恶业,人皆有之
只要尚未成佛,都是有恶业,有烦恼业
现代人争执带不带业,分别执着带不带业,不如老实念佛——[略说]常见争执"带业往生" 实际案例说明
有些佛弟子福报不够,活着的时候犯戒无悔
临终业障苦报现前,一句佛号都念不出来
开始生气或担忧家人,最后死相很惨,脸色发黑发绿
这完全没有往生的瑞相,肯定没有往生
也有些人,本来没学佛,可是平常行善正直
临终前或者前一个月,遇到善知识开导求生净土
这种人平常有种植福田,很有善根,
马上相信皈依三宝,一心念佛,
死亡后有往生瑞相,确实往生净土——[分析解说]关于往生极乐世界,[自力][他力]的争执
===========================================
以上
深深忏悔自身业障深重,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加持
感恩护法圣众的慈悲护佑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师兄们一路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