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20-8-18 10:36:33
|
只看该作者
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
(附注: 这边有必要说明一下, 有人以为要明心见性或完全明白实相才能普渡众生, 然后一直执著自己还没明心见性, 其实这是颠倒错误的, 这边说的很清楚, 是先依止根本实相, 然后以修信解, 所以是在修行过程中逐渐明白, 依止就是先相信, 这时候当然不是真正明白, 只是相信佛所说, 这就是先相信, 然后透过修行逐渐信解, 而且因为依止的是根本实相, 所以修行就没有拐弯, 很快就能契入实相, 就能入菩萨种性, 菩萨种性就是以成佛为目标, 成佛就是实证实相, 所以契入实相就是菩萨种性, 很多名相都是以不同的角度和相貌在讲同一个道理, 而实相在不同的佛经就是在讲佛性,或般若波罗蜜,或首楞严三昧,或真如,或菩提, 所以这边讲的道理就和楞严经完全一样, 和楞严经讲的初心第一决定义相同, 就是因地就要先认识佛性, 然后透过修行逐渐信解而实证, 大般涅槃经也是讲这个道理, 以下经文就是讲实相的相貌, 然后谈及妄心, 这又和楞严经讲的第二决定义相同, 就是谈烦恼的根源, 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诠释)
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真如相故。所以者何?一切有心起分别者,犹如幻化,无有定实。所谓识、受、想、行、忆念、缘虑、觉知等,种种心数,非青非黄,非赤非白,亦非杂色,无有长短、方圆、大小。乃至尽于十方虚空一切世界,求心形状,无一区分而可得者。但以众生无明痴暗熏习因缘,现妄境界,令生念著。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觉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觉知之想。以此妄心毕竟无体,不可见故。若无觉知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所谓一切境界,各各不同,自念为有,知此为自,知彼为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则无别异。唯依妄心,不知不了内自无故,谓有前外境界,妄生种种法想,谓有谓无,谓彼谓此,谓是谓非,谓好谓恶,乃至妄生无量无边法想。当如是知,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
「然此妄心无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谓缘念觉知前境界故,说名为心。又此妄心与前境界,虽俱相依,起无先后,而此妄心能为一切境界原主。所以者何?谓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说心有无明。依无明力因故,现妄境界。亦依无明灭故,一切境界灭,非依一切境界。自不了故,说境界有。无明亦非依境界故,生于无明。以一切诸佛,于一切境界不生无明故。又复不依境界灭故,无明心灭。以一切境界,从本已来,体性自灭,未曾有故。因如此义,是故但说一切诸法依心为本。当知一切诸法,悉名为心,以义、体不异,为心所摄故。又一切诸法,从心所起,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
(附注: 这边上下文就是开始讲心法, 解释心的原理)
「如是所说心义者,有二种相。何等为二?一者[心内相],二者[心外相]。
[心内相]者,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真,二者妄。
所言[真]者,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以遍一切处,常恒不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
所言[妄]者,谓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而内虚伪,无有真实,不可见故。
所言[心外相]者,谓一切诸法种种境界等,随有所念,境界现前故,知有内心及外心差别。如是当知,内妄想者,为因为体。外妄相者,为果为用。依如此等义,是故我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
(附注: 这个心内相的真, 就是讲佛性或心王, 这个妄就是讲心所, 就是心的作用, 就是心法, 学佛的大乘发心, 就是以心法来契入佛性真心, 所以约略来讲, [真][妄][心外相]应该就是其他佛经中的[心][意][识])
「又复当知,[心外相]者,如梦所见种种境界,唯心想作,无实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无明识梦所见,妄想作故。」
「复次,应知内心念念不住故,所见、所缘一切境界亦随心念念不住,所谓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而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以心不往至于境界,境界亦不来至于心。如镜中像,无来无去。是故一切法,求生灭定相,了不可得。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彼[自性清净心],湛然圆满,以无分别相故。无分别相者,于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
(附注: 这边把[实相]讲的很清楚, [真如第一义谛]和[自性清净心]都是同一个东西,下面讲的更清楚了, 如果大家能参考[大般涅槃经]和[楞严经]就会更清楚, 佛经要看多一些, 就会明白都在讲同一个东西)
「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一切现化种种功业,恒常炽然,未曾休息。所谓遍一切世界,皆示作业,种种化益故。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诸佛身。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所有作业亦皆共一,所谓无分别相,不念彼此,平等无二。以依一法性而有作业,同自然化,体无别异故。如是诸佛法身,遍一切处,圆满不动故,随诸众生死此生彼,恒为作依。譬如虚空,悉能容受一切色像种种形类,以一切色像种种形类,皆依虚空而有,建立生长。住虚空中,为虚空处所摄。以虚空为体,无有能出虚空界分者。当知色像之中,虚空之界不可毁灭。色像终坏时,还归虚空。而虚空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诸佛法身,亦复如是,悉能容受一切众生种种果报。以一切众生种种果报,皆依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长。住法身中,为法身处所摄。以法身为体,无有能出法身界分者。」
(附注: 上下文的重点就是[如来藏]和[法身])
「当知一切众生身中,诸佛法身亦不可毁灭。若烦恼断坏时,还归[法身]。而法身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但从无始世来,与无明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习因缘故,起妄想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彼法身名为众生。若如是众生中,法身熏习而有力者,烦恼渐薄,能厌世间,求涅槃道,信归一实,修六波罗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名为菩萨。若如是菩萨中,修行一切善法满足,究竟得离无明睡者,转名为佛。当知如是众生、菩萨、佛等,但依世间假名言说,故有差别。而法身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异相。」
(附注: 这边又把如何修行成佛讲的很清楚了 ~ 信归一实,修六波罗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名为菩萨。若如是菩萨中,修行一切善法满足,究竟得离无明睡者,转名为佛
[[法身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异相]], 这就是佛性平等无异, 佛经看多了就会知道都在讲这个)
「善男子!是名略说[[一实境界义]]。若欲依一实境界修信解者,应当学习二种观道。何等为二?一者唯心识观,二者真如实观。学唯心识观者,所谓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所有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勿令使心无记攀缘,不自觉知。于念念间,悉应观察。随心有所缘念,还当使心随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己内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也。所谓内心自生长短、好恶、是非、得失、衰利、有无等见,无量诸想。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于分别。」
(附注: 这边开始讲如何修行契入实相, 本经讲两个观, 在其他佛经则有不同的讲法, 例如[圆觉经讲]三净观, [解深密经]和[大般涅槃经]或[瑜伽师地论]或[楞伽经]也都有教导方法, 大致上就是讲[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或[奢摩他]和[毗婆舍那], 其实这些能契入实相的观照, 就是方便法, 在[大集经]中讲的很明白, 三昧观照是语非义, 就是一种契入实相的方便, 因为实相佛性本自清净哪里还用观照呢? 所以这些都是回归实相的方法, 就是心法, 先讲到这边吧, 以后有缘或有空再谈谈一些细节
以上只是末学的浅见, 仅供参考。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
|